食品检测技术(实验部分)
现代食品检验技术
食品检测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一食品细菌总数测定(平板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2-2010)一.实验原理: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二.设备和材料、培养基:1.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冰箱:2℃~5 ℃;恒温水浴箱:天平:感量为0.1g;均质器;振荡器;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无菌锥形瓶:250mL、500mL;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pH试纸;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
2.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5.0g、酵母浸膏2.5g、葡萄糖1.0g、琼脂15.0g、将上述成分加于蒸馏水1L中,煮沸溶解,调节pH7.0±0.2。
分装于试剂瓶,121℃高压灭菌15min。
3.无菌生理盐水: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
三.检测程序:检样25g(mL)样品+225mL稀释液,均质→10倍系列稀释→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浆液,各取1mL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内→每皿中加入25mL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混匀→36℃±1℃培养48±2h→计数各平板菌落数→计算菌落总数→报告四.检测方法:1.样品10倍系列稀释: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同法稀释制备1∶1000更高稀释倍数的样品匀液。
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2.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mL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一: 食品样品的质量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的质量,了解食品的物理性质和质量变化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称量器具(天平)来测定食品样品的质量。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二: 食品的水分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的水分含量,了解食品的含水量对其质量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电子天平和干燥箱来进行食品的水分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三: 食品的pH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的pH值,了解食品的酸碱性质和对人体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计来进行食品的pH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四: 食品的表面张力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的表面张力,了解食品的物理性质和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表面张力计来进行食品样品的表面张力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五: 食品样品的颜色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的颜色,了解食品的外观特征和对消费者的感官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色度计来进行食品样品的颜色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六: 食品的细菌总数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中的细菌总数,了解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平板计数法来进行食品样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七: 食品的蛋白质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蛋白质的质量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来进行食品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食品分析全部实验
壹 Vc的测定⑴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后成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其呈色强度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测定。
⑵仪器:恒温箱或电热恒温水浴、可见分光光度计、捣碎机⑶试剂:4.5mol/L硫酸、85%硫酸、2% 2,4-二硝基苯肼、2%草酸溶液、1%草酸溶液、1%和2%硫脲溶液、抗坏血酸标准溶液、活性炭⑷操作方法:①样品制备称取适量样品(含1-2mg抗坏血酸),鲜样加1﹕1量2%草酸溶液打成匀浆,干样加百分之一草酸溶液磨成匀浆,最后用百分之一的草酸溶液定容至100ml,过滤,滤液备用。
②氧化处理取25ml滤液加入0.5克活性炭,振摇一分钟,过滤,取10ml 2%硫脲溶液,混匀备用。
③呈色反应:取3支试管,每支试管都加入上述氧化稀释液4ml。
其中一支试管做空白,另两支试管各加1.0ml 2% 2,4-二硝基苯肼,将三支试管放入(37±0.5)℃恒温箱或水浴中准确保温3小时。
取出试管放入冰水中。
空白试管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1ml 2%2,4-二硝基苯肼溶液,10-15分钟后也放入冰水中。
向每支试管中滴加5ml 85%的硫酸,边加边摇动,滴加时间至少需要1min。
加完硫酸后将试管从冰水中取出,室温下放置30min后立即比色。
④比色用1cm的比色杯,以空白液调零点,于500nm波长下测吸光值。
⑤标准曲线绘制加2g活性炭于50ml标准溶液中,振摇1min,过滤。
取10ml滤液置于500ml容量瓶中,家5.0g硫脲,用1%的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抗坏血酸的浓度为20ug/ml.取出溶液用硫脲稀释成抗坏血酸浓度一次为1、2、4、5、8、10、12ug/ml,按样品测定步骤进行显色反应并比色。
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抗坏血酸浓度为横坐标制作标准曲线图。
⑸计算结果①X=(pv/m)×f×(100/1000) x-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mg/100g p-由标准曲线得样品氧化液中抗坏血酸的浓度,ug/ml f-样品处理过程中的稀释倍数 v-试样用1%草酸溶液的体积 m-称取样品的质量,g ②X=c/m×100 c-由标准曲线查得或由回归方程算出的试样测定液总抗坏血酸含量,mg m-测定时所取滤液相当于样品的用量,g⑹注意事项:①硫脲可保护抗坏血酸不被氧化,可帮助脎的形成,最终溶液中的硫脲的浓度应一致,否则影响色度。
食品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最终版修).
食品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工程系实验一比重计和折光计的使用Ⅰ折光计的使用一、实验内容用折光计测定食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折光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用折光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的方法和操作技能。
3.正确、熟练地掌握阿贝折光计及手提折光计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速度不同,光线改变本身的方向而产生折射。
入射角正弦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称为折射率。
折射率是物质的特征常数,每一种均一物质都有其固有的折射率。
折射率的大小决定于入射光的波长、介质的温度和溶质的浓度。
对于同一种物质,其浓度不同时,折射率也不相同。
因此,根据折射率,可以确定物质的浓度。
折光计的浓度标度是用纯蔗糖溶液标定的,对于不纯蔗糖溶液,由于盐类、有机酸、蛋白质等物质对折射率有影响,测定结果包括蔗糖和上述物质,所以通称为可溶性固形物。
四、实验材料橙汁饮料、浓缩橙汁、粒粒橙等饮料。
五、仪器1.手提式折光计(手持糖量计。
2.阿贝折光计。
3.温度计。
4. WSC-S测色色差计。
六、操作步骤1.样品制备(1液体饮料;将样品充分混匀,直接测定。
(2半黏稠软饮料(果浆、菜浆类:将样品充分混匀,用4层纱布挤出滤液,弃去最初几滴,收集滤液供测定用。
(3含悬浮物质软饮料(果粒果汁饮料:将样品置于组织捣碎机中捣碎,用4层纱布挤出滤液,奔去最初几滴,收集滤液供测定用。
2.手提式折光计测软饮料中固形物含量(1开启照明棱镜盖板,用蒸馏水洗净进光窗和折光棱镜,用滤纸吸干。
(2取制备好的样品溶液l~2滴,滴于折光棱镜面上,合上盖板,使溶液均匀地分布于棱镜表面。
(3将进光窗对向适当光源,调节视度圈,使视野中出现明暗分界线,读出分界线相应的读数,即为软饮料可溶性固形物之百分数。
(4使用完毕,用清水洗净棱镜和盖板,并用滤纸吸干。
(5温度修正。
测量样品溶液的温度,若温度不在标准温度(20℃时,查温度修正表进行修正。
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
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引言食品质量与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发展各种实验技术来进行食品质量和安全检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包括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基于生物技术的检测方法。
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真实性检测真实性检测是指判断一种食品是否为纯正的原材料制成的。
这种检测可以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
常见的方法包括: -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分析食品中的化学成分,比如脂肪、蛋白质、糖分等,来判断其真实性。
- 吸水性测定:吸水性测定可以用来判断一种食品是否添加了不正当的成分。
- 形态学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食品的形态学特征,如颗粒形状和大小等,来判断其真实性。
污染物检测污染物检测是指检测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 -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
- 质谱法:质谱法可以用于分析和鉴定食品中的有机污染物。
营养价值分析营养价值分析是指通过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来评估其营养价值。
常见的方法包括: -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用于分析食品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 光谱法:光谱法可以用于分析食品中的脂肪酸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基于生物技术的实验技术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检测食品中的基因序列或基因产物。
常见的方法包括: - PCR法:PCR法可以用于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 DNA测序法:DNA测序法可以用于确定食品中的基因序列,从而判断食品的真实性。
免疫检测技术免疫检测技术是指利用免疫学的原理来检测食品中的目标物质。
常见的方法包括: - 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抗原或抗体。
实验室食品质量检测的方法
实验室食品质量检测的方法概述:食品质量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合规性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食品质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检测、化学分析和微生物检测。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理检测:1.外观检测:包括观察食品的颜色、气味、外形、质地等以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和品质。
2.纹理检测:通过仪器测试食品的硬度、脆度、粘性等物理性质,例如用质谱仪测试面包的膨胀性。
3.稳定性和耐热性检测:用来评估食品在贮存和加热过程中的性质,例如通过测定蛋白质的凝胶化温度来判断其耐热性。
4.水分含量测定:使用烘干法、卤素酸化法等方法来确定食品中的水分含量,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保质期。
二、化学分析:1.营养成分分析:包括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成分的含量,常用的方法有光谱法、显微镜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2.有害物质检测: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添加剂等的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3.品质指标分析:包括酸值、过氧化值、凡尔赛碱值等指标的测定,以评估油脂等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三、微生物检测:1.总菌落计数:通过培养基培养和菌落计数来确定食品中的总菌落数,常用的方法有平板计数法、滑板计数法等。
2.致病菌检测: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的检测,常用的方法有PCR法、荧光法、免疫法等。
3.真菌检测:主要包括霉菌、酵母菌等的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培养法、显微镜法等。
四、其他检测方法:1.放射性物质检测:主要针对辐射食品的检测,常用的方法有γ射线计数法、核素测定法等。
2.基因工程食品检测:针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常用的方法有PCR法、芯片法、酶联免疫法等。
总结:实验室食品质量检测的方法包括物理检测、化学分析和微生物检测。
物理检测主要针对食品的外观、纹理、稳定性和水分含量等进行评估和测定。
化学分析主要用于测定食品的营养成分、有害物质和品质指标等。
微生物检测主要用于测定食品的菌落数、致病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存在与否。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实验指导
实验一速测卡快速测定果蔬中农药残留【目的要求】通过实训,理解速测卡法的基本原理,掌握速测卡法检测的基本技能。
【检测原理】胆碱酯酶可粗话靛酚乙酸酯(红色)水解为乙酸和靛酚(蓝色),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使催化、水解、变色过程发生改变,由此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存在。
【主要仪器】农药残留速测卡,超声波提取仪,便携式农药残留速测仪,电子天平。
【材料与试剂】果蔬样品3~4种。
pH7.5的磷酸缓冲液:分贝称取15.0g磷酸氢二钠与1.59g磷酸二氢钾,用500mL 蒸馏水溶解。
【操作步骤】样品前处理A 整体测定法将果蔬样品剪成1cm左右见方碎片,取5g放入烧杯中,加入10mL缓冲溶液,摇匀,静置10min以上或用超声波提取仪提取2min左右,得到的浸泡溶液为样品提取液。
B 表面测定法擦去果蔬表面灰尘,滴3~5滴缓冲溶液在果蔬表面,用另一片果蔬在滴液处轻轻摩擦,得到的滴液为样品提取液分析检测取一片农药残留速测卡,用白色药片沾取样品提取液(3~4滴),在便携式农药残留速测仪(37℃)防止10min以上进行预反应,预反应后的药片表面必须保持湿润;将农药残留速测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便携式农药残留速测仪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应;每批测定应设一个缓冲液空白对照检测卡。
【结果判定】与空白对照检测卡对比,白色药片不变色或为浅蓝色均为阳性结果,白色药片变成天蓝色或与空白对照检测卡相同为阴性结果。
实验二盐酸克仑特罗检测卡【适用范围】此方法应用于猪肉、内脏和猪尿液中盐酸克仑特罗含量的检测【检测原理】本试剂运用抗原抗体的特异反应以及侧向色谱和胶体金技术进行尿液中克仑特罗分子的快速定性检测。
用BSA偶联的克仑特罗分子和胶体金颗粒结合后,包被在醋酸纤维素膜上;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将克仑特罗抗体和BSA抗体分别包被在检测区(T)和质控区(C)。
当尿液样本加到加样孔后,样本中的克仑特罗分子和克仑特罗-BSA-胶体金偶联物一起色谱泳动到检测区竞争与克仑特罗抗体结合,剩余的克仑特罗-BSA-胶体金继续泳动到质控区域抗体结合。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实验方法和意义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实验方法和意义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不危害人体健康,不引起食物中毒或其他食品相关疾病。
食品安全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实验方法及其意义。
一、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首先选择要检测的食品样品,如蔬菜、水果、肉类等。
样品应保持新鲜,不受污染。
然后将样品进行处理,去除外皮、骨头等杂质。
将样品切碎,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2. 提取:将样品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如水、醋酸等。
然后使用搅拌器或超声波仪器将样品和溶剂混合均匀,使其中的有毒或有害物质溶解于溶剂中。
3. 过滤:将提取后的溶液倒入滤液瓶中,使用滤纸或过滤膜将其中的固体颗粒或杂质过滤掉,得到干净的溶液。
4. 分离: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有蒸馏法、萃取法等。
分离的目的是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开,使得后续的检测更加准确有效。
5. 检测:根据不同的检测目标,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常见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到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污染物等有害物质,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二、意义1. 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通过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确定食品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可以确定食品质量标准,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
通过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结果,可以确定食品的合格标准及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要求,从而提高食品的质量,增强人们对食品的信心。
3. 保护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存在的问题,如添加剂超标、质量不达标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检测与处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良好的消费环境,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秩序。
检测食品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食品检测实验实验日期: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食品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食品中常见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原理:食品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主要针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等。
实验原理基于以下几种方法:1. 重金属检测:原子吸收光谱法(AAS)2. 农药残留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3. 微生物检测:菌落计数法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食品样品(蔬菜、水果、肉类等)2. 仪器设备:原子吸收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细菌培养箱、显微镜等实验步骤:1. 重金属检测(1)样品前处理:将食品样品进行粉碎、过筛,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溶解、稀释。
(2)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将处理后的样品溶液进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测定重金属含量。
2. 农药残留检测(1)样品前处理:将食品样品进行粉碎、过筛,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提取、净化。
(2)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将净化后的样品溶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农药残留量。
3. 微生物检测(1)样品前处理:将食品样品进行稀释、涂布。
(2)菌落计数法:在细菌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皿中的菌落进行计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重金属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蔬菜样品中的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肉类样品中的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也符合国家标准。
2. 农药残留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蔬菜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肉类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也符合国家标准。
3. 微生物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蔬菜样品和肉类样品的菌落总数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食品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食品中常见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持。
3.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食品质量检测实验内容
食品质量检测实验内容食品质量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食品质量检测实验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一、实验内容1.感官评价: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等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感官评价实验主要通过人工品尝、观察和嗅闻等方式,对食品的感官特点进行评估。
2.化学成分分析:食品的化学成分直接关系到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3.微生物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PCR法、酶联免疫法等,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腐败菌等微生物。
4.重金属检测:某些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5.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残留是食品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6.添加剂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常用的添加剂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二、实验方法1.样品准备: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数量的食品样品,并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如研磨、溶解等。
2.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目的和方法,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例如,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菌落计数等。
3.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均值、标准差等。
4.结果判定: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判定。
如果实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则食品质量合格;反之,则不合格。
三、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性1.保障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的安全隐患,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2.提升食品质量:通过食品质量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食品的不合格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升食品质量。
食品核酸检测实验报告
食品核酸检测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学习和了解食品核酸检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实验原理:食品核酸检测是一种常用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PCR技术,检测食品样品中的核酸,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病原体或有害成分。
PCR技术是一种通过不断复制目标DNA片段来获得足够数量的特定DNA的方法。
利用PCR 技术,可以从食品样品中扩增特定的基因片段,然后通过凝胶电泳和荧光染料等方法来检测扩增产物。
实验步骤:1. 准备食品样品:将不同种类的食品样品收集并打包,如肉类、水果、奶制品等,确保无污染。
2. 提取食品样品中的核酸:按照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将食品样品中的核酸提取出来。
3. 准备PCR反应体系:根据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推荐配方,将核酸提取物、引物、酶、缓冲液等混合,制备PCR反应的混合物。
4. 进行PCR扩增:将PCR反应混合物加到PCR管中,放入热循环仪中进行扩增,按照指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PCR循环。
5. 凝胶电泳:将PCR扩增产物与DNA分子量标准品一同加载到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分离。
6. 分析结果:根据电泳结果,观察PCR扩增产物是否出现,并确定扩增片段的大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操作,我们成功提取了食品样品中的核酸,并进行了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分析。
在凝胶上观察到了PCR扩增产物的条带,表示样品中存在目标基因片段。
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食品样品中的成分是否正常。
实验应用:食品核酸检测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食品核酸检测,可以快速检测食品样品中是否存在有害成分,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食品上市前或销售中进行检测,保障食品安全,减少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此外,食品核酸检测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通过食品核酸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食品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对于消费者选择健康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食品核酸检测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通过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样品中的核酸。
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
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1. 简介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实验手段和方法来判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质量和安全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
2. pH值测定技术pH值是衡量食品酸碱性的指标之一,常用于判断食品品质和安全性。
pH值测定技术是通过测定食品中酸碱物质的浓度来确定其pH值。
2.1 电极法测定pH值电极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食品pH值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一个pH电极插入食品样品中,测量食品中酸碱物质的电位差来计算pH值。
2.2 指示剂法测定pH值指示剂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食品pH值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添加一种能够随pH值变化而改变颜色的指示剂到食品样品中,根据颜色变化判断食品的pH值。
3. 塑化剂检测技术塑化剂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柔软度和可延展性。
然而,高浓度的塑化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3.1 气相色谱法检测塑化剂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食品中塑化剂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蒸发成气体,然后将气体样品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食品中塑化剂的含量。
3.2 液相色谱法检测塑化剂液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检测食品中塑化剂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与溶剂混合,然后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食品中塑化剂的含量。
4. 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或者增加食品的养分而添加的各种物质。
因为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性的检测也变得十分重要。
4.1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添加剂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与溶剂混合,并将混合液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
4.2 质谱法检测食品添加剂质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方法。
食品科学实验测试
食品科学实验测试食品科学实验测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食品进行分析、检测和评估。
食品科学实验测试的目标是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和营养价值,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一、实验目的食品科学实验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食品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含量、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残留和有害物质等方面的情况,以及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变质或损害,从而为食品生产和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工具与设备食品科学实验测试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来进行样品的采集、分析和测试。
常用的实验工具和设备包括:1. 高效液相色谱仪:用于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添加剂含量。
2. 气相色谱质谱仪: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
3. 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测定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4. PCR仪: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
5. 称重器具、温度计、pH计等实验工具:用于对食品样品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
三、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从市场、农田或生产线上采集食品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及时性。
2. 样品制备:根据实验需要,将食品样品进行处理和制备,如研磨、溶解、提取等。
3. 营养成分和添加剂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添加剂进行分析,如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和防腐剂添加量等。
4. 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检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等仪器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如重金属、农药和兽药残留等。
5. 微生物污染测试:使用PCR仪等仪器对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进行检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霉菌等。
6. 物理性质测试:使用称重器具、温度计、pH计等工具对食品样品的重量、温度和酸碱度等进行测试,以评估食品的品质和变质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测试的结果,可以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性和营养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
比如,根据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根据微生物污染测试结果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存在细菌或霉菌污染;根据重金属残留检测结果可以评估食品中金属元素的安全性等。
食物鉴定的实验报告
食物鉴定的实验报告引言食物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而食物的质量与安全对于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代社会,食品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如何对食物进行鉴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对食物进行鉴定。
实验目的1. 了解常见食品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实验技巧和使用相关仪器设备。
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分析能力。
实验材料和仪器1. 蔬菜样本:西红柿、黄瓜、生姜。
2. 肉类样本:鸡肉、猪肉、牛肉。
3. 食用油:橄榄油、大豆油、花生油。
4. 鉴定试剂:无水酒精、硝酸银、碘酒、卡氏液、亚甲蓝溶液等。
5. 仪器设备:显微镜、天平、离心机等。
实验方法1. 蔬菜样本鉴定1. 确定蔬菜样本的外观特征,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2. 利用显微镜观察蔬菜样本的细胞结构,以辅助鉴定。
3. 制备蔬菜样本的提取液,用无水酒精进行提取。
4. 将提取液分别与碘酒、硝酸银、卡氏液等试剂进行反应,观察反应过程和结果。
2. 肉类样本鉴定1. 测量肉类样本的重量,并进行组织结构的观察。
2. 将肉类样本进行磨碎,用无水酒精进行提取。
3. 将提取液分别与碘酒、卡氏液等试剂进行反应,观察反应结果。
3. 食用油鉴定1. 测量食用油样本的密度和酸度,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
2. 利用显微镜观察食用油样本的颗粒结构和杂质情况。
3. 用亚甲蓝溶液对食用油样本进行染色观察。
实验结果和分析1. 蔬菜样本鉴定:经过观察与试剂反应,确定西红柿为真正的蔬菜样本,黄瓜和生姜为被伪装的假冒样本。
2. 肉类样本鉴定:经过观察与试剂反应,确定鸡肉为真正的肉类样本,猪肉为被替代的假冒样本,牛肉为添加了防腐剂的样本。
3. 食用油鉴定:经过测量与观察,确定橄榄油为纯正的食用油样本,大豆油和花生油为掺假的样本。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食物鉴定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食物鉴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涉及到外观特征、细胞结构、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食品检测技术(实验部分)
判断标准
新鲜程度 新鲜油脂 尚新鲜,但不宜贮藏 新鲜度可疑 变质
过氧化值 < 0.03
0.03~0.06 0.06~0.15
> 0.15
注意事项
估计值小于12时用0.002mol/L标准溶液, 大于12时用0.01 mol/L标准溶液,滴定过 程要用力振摇。
以同一试验进行平行测定。 空白试验:测定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如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mg KOH/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表10-2 猪油理化指标
项目
酸价/( mg KOH /g)
≤
过氧化值(meq/kg )
≤
丙二醛(mg % )
≤
折射率(40℃)
指标 1.5 16 0.25
1.458-1.462
8
注意事项
• 测定深色油的酸价,可减少试样用量,或 适当增加混合溶剂的用量,以酚酞为指示 剂,终点变色明显。
• 测定蓖麻油的酸价时,只用中性乙醇不用 混合溶剂。
2.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 简称Po.V)
过氧化物的产生:油脂在败坏的过程中,不饱和 脂肪酸的被氧化,形成活性很强的过氧化物,进 而聚合或分解,醛、酮和低分子量的有机酸类。
定义:100g油脂中所含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 作用,析出游离的碘 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滴 定测得碘的毫克当量数(mg/kg)
实验目的
掌握用酸碱滴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 原理与操作技能。
明确测定酸价的意义,并通过测定,以评 定该食品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酸 价:中和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mg数,即来表示。 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
操作步骤
食品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修)
%10012⨯-=mm m W 实验五 脂肪含量的测定(索氏提取法)一、实验原理将已经过预处理而干燥分散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进行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当中,然后从提取液中回收溶剂,最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由于残留物中除了主要含游离脂肪外,还含有磷脂、色素、树脂、蜡状物、挥发油、糖脂等物质,所以用索氏提取法测得的为粗脂肪。
由于索氏提取法中所使用的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只能提取样品中的游离脂肪。
故该法测得的仅仅是游离态脂肪,而结合态脂肪未能测出来。
此法是经典方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含结合态脂肪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潮结块的样品的测定。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1. 材料:谷物、豆类等。
2. 仪器:索氏提取器、烧瓶(150ml )、恒温水浴。
3. 试剂:无水乙醚或石油醚;海砂。
三、测定方法滤纸筒的准备:取20cm × 8cm 的滤纸一张,卷在光滑的圆形木棒上,木棒直径比索氏抽提器中滤纸筒的直径小l ~1.5mm ,将一端约3cm 纸边摺入,用手捏紧,形成袋底。
除中间纸筒底部衬一块脱脂棉,用木棒压紧,纸筒外面用脱脂线捆好,在100~105℃烘干至恒重。
1. 样品处理①固体样品:精确称取于100~105℃烘干并研细的样品2~5g (可取测定水分后的试样),装入脂肪抽提器滤纸筒内。
②半固体或液体样品:精确称取5.0~10.0g 样品于蒸发皿中加入海砂约20g ,于沸水浴上蒸干后,再于95~105℃烘干、磨细全部移入滤纸筒内,蒸发皿及部有样品的玻璃棒用洁有乙醚(或石油醚)的脱脂棉擦净,将棉花一同放入滤纸筒内。
2. 抽提将滤纸筒放入索氏抽提器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重脂肪接收瓶,倒入乙醚(或石油醚),其量为接收瓶的2/3体积,于水浴上加热,进行回流抽提,控制每分钟滴下乙醚(或石油醚)80滴左右(夏天约65℃,冬天约80℃),根据样品含油量的高低,一般需回流提取3~12h ,直至抽提完全为止。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成绩:2010-6-26实验一、亚硫酸品红比色法测定白酒中的甲醇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甲醇测定的原理2、掌握甲醇测定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甲醇经氧化成加醛后,与品红亚硫酸作用生成紫色化合物,与标准系列定量。
过量的高锰酸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和草酸以及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一)试剂1、高锰酸钾-磷酸溶液:称取3克高锰酸钾,加入15毫升磷酸与70毫升水混合,溶解后加水到10毫升。
贮存在棕色瓶中。
2、草酸-硫酸溶液:称取5克无水草酸溶解与硫酸中至100毫升。
品红亚硫酸溶液:称取0.1克碱性品红,分次加入60毫升80度的水研磨,吸取上清液于100毫升容量瓶中,冷却后加入10毫升亚硫酸氢钠溶液和1毫升盐酸,过夜。
3、甲醇标准溶液:称取1.000克甲醇,置于1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再洗去10毫升甲醇溶液置于1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作为甲醇标准使用液。
4、无甲醇乙醇溶液:取0.3毫升,检验是否显色,如果显色则重新蒸馏。
(二)仪器1、分光光度计(722S )四、 实验方法1、分别在0~5号比色管中加入1毫克/毫升的甲醇标准溶液0.1毫升、0.2毫升、0.4毫升、0.6毫升、0.8毫升、1毫升(相当于0.1毫克、0.2毫克、0.4毫克、0.6毫克、0.8毫克、1毫克)。
再分别于比色管中,加入0.5毫升无甲醇乙醇。
再在比色管中各加水至5毫升,再各加入5毫升品红-亚硫酸溶液,混匀,放置10分钟,再各加入2毫升草酸硫酸溶液,混匀,使之褪色,再加入5毫升品红亚硫酸溶液,20度以上静置30分钟,用2厘米比色皿,用零管调零点,于590纳米波长处测吸光度,得到标准曲线方程。
2、取1毫升白酒于于比色管中,再按照上述标准曲线制作时方法操作,测定样品的吸光度。
3、试样结果计算公式:X=试样中甲醇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毫升(克/100毫升);m=测定试样中甲醇的质量,单位毫克;v=试样体积,单位为毫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食品检测科普实验报告
食品检测科普实验报告食品检测是指对食品进行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种方法的分析和检验,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本次实验旨在介绍食品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同学们了解食品检测的过程,培养其科学实验技能。
一、实验原理和方法1. 实验原理:(1) 食品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分析食品中的成分和污染物,从而判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食品检测可以使用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物理学方法等,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分析、光谱分析和微生物检测等。
2. 实验方法:(1) 食品样品准备:选取不同种类的食品样品,如牛奶、蔬菜、水果等,将其分别制备成适当大小的样品。
(2) 质量分析:将食品样品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摇晃均匀,然后通过质量分析仪器,如电子天平、色谱仪等,测量样品的质量。
(3) 光谱分析:将食品样品制成溶液,然后使用光谱仪,如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分析样品的光谱特性。
(4) 微生物检测:将食品样品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样品是否出现微生物生长。
二、实验操作1. 准备食品样品:选取不同种类的食品样品,如牛奶、苹果、面包等,并将其制备成适当大小的样品。
2. 质量分析:将食品样品加入已知质量的容器中,然后使用电子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
重复3次,求平均值。
3. 光谱分析:将食品样品制成溶液,放入紫外可见光谱仪中进行分析,记录光谱特性。
4. 微生物检测:将食品样品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样品是否出现微生物生长。
三、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种类的食品在质量、光谱特性和微生物生长方面的差异。
质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食品是否掺假或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
光谱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食品的成分和污染物。
微生物检测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食品是否受到了微生物污染。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食品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食品样品在质量、光谱特性和微生物生长方面的差异。
食品鉴定学实验报告
食品鉴定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食品鉴定学的方法对某种食品进行鉴定,了解其成分、质量和安全性。
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选取待鉴定的食品样品,并记录相关信息,如食品名称、生产日期等。
样品准备:选取待鉴定的食品样品,并记录相关信息,如食品名称、生产日期等。
2. 外观鉴定:观察食品的外观特征、颜色和形态等,以初步了解其质量状况。
外观鉴定:观察食品的外观特征、颜色和形态等,以初步了解其质量状况。
3. 感官评价:通过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评价,判断食品的滋味、气味等特征。
感官评价:通过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评价,判断食品的滋味、气味等特征。
4. 物理性质检测:使用合适的仪器对食品进行物理性质检测,如测定其密度、粘度等。
物理性质检测:使用合适的仪器对食品进行物理性质检测,如测定其密度、粘度等。
5. 化学成分分析:采用适当的化学分析方法,对食品进行成分分析,如检测蛋白质、脂肪、糖分等。
化学成分分析:采用适当的化学分析方法,对食品进行成分分析,如检测蛋白质、脂肪、糖分等。
6. 微生物检验:通过微生物检验,检测食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检验:通过微生物检验,检测食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
7. 添加物检测:对食品中的添加物进行检测,如防腐剂、色素等。
添加物检测:对食品中的添加物进行检测,如防腐剂、色素等。
8. 鉴定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待鉴定食品进行分析,判断其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等方面。
鉴定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待鉴定食品进行分析,判断其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等方面。
9. 实验结论:总结鉴定结果,给出对待鉴定食品的评价和建议。
实验结论:总结鉴定结果,给出对待鉴定食品的评价和建议。
结果分析根据本次食品鉴定实验的结果,对待鉴定食品进行了全面的成分、质量和安全性分析。
经过外观鉴定、感官评价、物理性质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微生物检验和添加物检测等多项指标的检测,得出以下结论:1. 待鉴定食品的外观特征、颜色和形态等符合正常标准,表明其质量状况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V1-V0) m
பைடு நூலகம்×1000
• 式中:V1——用于测定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V0——用于空白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C——硫代硫酸钠标定浓度mol/L;
•
M——试样的质量,g。
• 平行测定结果符合允许差要求时,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结果小于12时保留
一位小数,大于12时保留到整数位。
测定原理:
油脂在氧化过程中,氧与不饱和碳链化合而 生成过氧化物。碘化钾与过氧化物反应可释放出 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以求 得析出的碘量,间接得知油脂的过氧化物的含量。
R—CH—CH—R'+2KI → R—CH—CH—R'+I2+2CH3COOK+H2O
OO
O
I2+2Na2S2O3=Na2S4O6+2NaI
判断标准
新鲜程度 新鲜油脂 尚新鲜,但不宜贮藏 新鲜度可疑 变质
过氧化值 < 0.03
0.03~0.06 0.06~0.15
> 0.15
注意事项
估计值小于12时用0.002mol/L标准溶液, 大于12时用0.01 mol/L标准溶液,滴定过 程要用力振摇。
以同一试验进行平行测定。 空白试验:测定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如
2、加入1mL饱和碘化钾溶液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 3、加入50mL蒸馏水混合后,立即用0.01mol/L Na2S2O3标
准溶液滴定至水层呈浅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指示剂,继 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记下体积V1,并计算POV。 4、同时做不加油样的空白试验,记下体积V2。
结果计算
PV(meq/kg)=
果空白试验超过0.1mL0.01 mol/L硫代硫酸 钠标准溶液应更换不纯的试剂。
级
特级 一级
二级
别
≤ ≤ ≤
指标 1.0 2.0 3.0
17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mg KOH/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表10-2 猪油理化指标
项目
酸价/( mg KOH /g)
≤
过氧化值(meq/kg )
≤
丙二醛(mg % )
≤
折射率(40℃)
指标 1.5 16 0.25
1.458-1.462
8
注意事项
• 测定深色油的酸价,可减少试样用量,或 适当增加混合溶剂的用量,以酚酞为指示 剂,终点变色明显。
实验 油脂新鲜度的检验
--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感官指标
凝固时色泽、组织状态:白色或带黄色,组织 细腻,呈软膏状。
融化时色泽、透明度:微黄色,澄清透明。 气味及滋味:有猪油固有的香味及滋味
理化指标:如表10-2所示:
1.油脂酸价测定
• 实验原理 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
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 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 油脂变质酸败。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 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
• 酸价过高对人体的危害:在一般情况下,酸价和过氧化值 略有升高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但如果酸价过高, 则会导致人体肠胃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
• 酸价的影响因素 :油脂酸价的大小与制取油脂的原料、油 脂制取与加工的工艺、油脂的贮运方法与贮运条件等有关。 如:成熟油料种子较不成熟或正发芽生霉的种子制取油脂 的酸价 要小。甘油三酸酯在制油过程受热或解脂酶的作用 而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从而使油中酸价增加。油脂在贮 藏期间,由于水分、温度、光线、脂肪酶等因素的作用, 被分解为游离脂肪酸。于油中而使酸价增大,贮藏稳定性 降低。
• 滴 定:油脂溶解后加入1%酚酞指示剂1-2滴,用0.1N 标准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滴定至溶液出现浅红色,30s不褪 色为止。
计算
酸价(mgKOH/g油) = V × N × 56.1
W
式中: 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 N——氢氧化钾溶液当量浓度; 56.1——氢氧化钾的毫克当量; W——试样重量,g。
实验目的
掌握用酸碱滴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 原理与操作技能。
明确测定酸价的意义,并通过测定,以评 定该食品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酸 价:中和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mg数,即来表示。 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
操作步骤
• 准备样品:取洁净的三角瓶两只分别准确称取油脂样品 2.0克,另取一只三角瓶不加油样作为空白对照。在三只 瓶中分别加入30毫升乙醚-乙醇混合液,仔细摇动混匀。
操作步骤 取样(2-3g)
加入30mL三氯甲烷-乙酸混合液
1mL碘化钾饱和溶液 迅速盖好瓶塞,混匀溶液1分钟
15-25℃避光静置5分钟 加入约75mL蒸馏水,以 0.5%淀粉溶液为指示剂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 液滴定析出的碘
实验操作
1、称取油样2~3g,加入30mL氯仿-冰乙酸混合液(12ml氯仿 +18ml冰乙酸),轻轻摇动混合;
• 测定蓖麻油的酸价时,只用中性乙醇不用 混合溶剂。
2.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 简称Po.V)
过氧化物的产生:油脂在败坏的过程中,不饱和 脂肪酸的被氧化,形成活性很强的过氧化物,进 而聚合或分解,醛、酮和低分子量的有机酸类。
定义:100g油脂中所含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 作用,析出游离的碘 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滴 定测得碘的毫克当量数(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