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与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合集下载

俄罗斯载人航天战略研究制定机构及发展战略

俄罗斯载人航天战略研究制定机构及发展战略

20 04年 3月重组的俄 罗斯 联邦航天局 ( 以下简称 俄航局 )隶属于 联邦政府 ,直 接 向总理汇报 工作 。俄 航局 负责俄 罗斯航 天工 业科研机构和 企业 的管理 ( 2 。 图 )
俄航 局总部位 于莫斯 科 附近 的星城 。 其主要职 能包括 :
在 近期 力求在 国家 困难 的经 济形 势下保存 航 天科技 工业实 力 ,并通过 改革和 国 际合
的微 重力环境下 的医学研 究 ; ◆ 制造 并完 善航 天器 及其 发 射手 段 、建
设并 完善地 面航 天 设施 及 地面 试 验基
地:
理 ,俄 罗斯航天 局成为集 军用 、民用和 商
业 航天 于一身的航天管 理机构 。 1 9 年 5月 ,又将俄 罗斯航 空1 业部 99
◆ 贯彻 实施 国家 在 火箭 航天 技 术 的质量
管理 方面 及度 量衡 、标准 化和 统 一化
3月 9 日签署 的关于 “ 联邦行政机 构体系 和结构 ”的命 令 ,俄 罗斯航空航 天局又 改
名为俄 罗斯联 邦航天局 ,除 了航 空领域 方 面 的职权 外 ,原俄 罗斯航 空航天局 的职权 都 转移到新 的联邦航 天局 。俄 罗斯联 邦航 天局 既是政府 机构 ,又负责 发展整个 俄罗 斯 的航天技术 。
◆ 为 未来 的火 箭航 空工 业 的研 发建 立科 技和工 艺储备 ; ◆ 市 场研究 ; ◆ 短 期及 长期 的火 箭航 空工业 发 展 的预
测研 究;
的管辖 权从俄 斯经济 部移交给 俄 罗斯 航
天局 ,同时将俄 罗斯航天 局改名 为俄罗斯 航 空航天局 。 根据俄 罗斯总统普 京 2 0 0 4年
马卡 罗夹
毯 合作部

苏俄航天发展史

苏俄航天发展史

苏俄航天发展史一、苏联的航天梦想苏俄航天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科学家们对航空航天的潜力充满了憧憬和想象。

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是早期航天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多级火箭理论和空间站构想,为后来的航天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早期探索与突破苏联航天事业在1957年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当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这一成就震惊了全世界,并开创了航天史上的新篇章。

斯普特尼克一号的发射,标志着苏联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在此之后,苏联继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航天突破。

1959年,苏联的月球探测器“月球一号”成功着陆在月球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而后的几年里,苏联陆续发射了多颗月球探测器,成功探测到了月球的表面,并将探测器上的照片传回地球。

三、载人航天的突破苏联在载人航天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1961年,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他乘坐的“伏尔加”号飞船成功绕地球飞行了一圈。

这一壮举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在此之后,苏联陆续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

其中,1965年的“伏尔加”号飞船成功地实现了两艘飞船在太空中的对接,这是航天史上的又一重要突破。

接着,苏联又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长期太空驻留任务,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逐渐延长,为后来的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国际合作与竞争苏联的航天事业不仅仅是国内的努力,还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开展合作与竞争。

1967年,苏联与美国签署了《太空条约》,规定了太空活动的国际法律框架,为维护太空和平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苏联与美国之间的航天竞争中,苏联也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

例如,苏联曾计划在月球上建立一个载人基地,但由于技术难题和财政压力,这一计划最终被取消。

此外,苏联还经历了一系列的火箭发射失败和航天员事故,这些事件对苏联的航天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前苏联与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前苏联与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欢迎共阅前苏联与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开场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美两国在航空航天方面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竞赛。

50年代有一种观点,认为哪个国家能建立航空航天的领先地位,它迟早能控制整个地球。

兰德军事研究所断言,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将在军事和科学方面都成为世界领袖。

在这场竞争中,苏联从一开此我们准备这样这个PPT斯在相关方面的发展情况。

一、航空事业前言:1.1万人,主架。

十月革命后苏联采取了一些加就支持并批准建立了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为航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研究院后来又派生出发动机、材料、工艺、试飞等独立的研究院和设计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苏联建立起一批航空设计局,对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②大力培养人才:从1919年起,苏联前后创办了17所航空院校,并在15所综合性院校中设有与航空有关的专业,培养出大批科学技术人才,成为发展航空事业的重要力量。

仅在航空工业中就有科技人员近20万,约占全部人员的四分之一。

1923年成立的航空之友协会广泛宣传和普及航空知识,会员多达200多万人,使航空事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为了节约时间和经费,苏联根据需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例如,20-30年代仿制外国的飞机和发动机,并动机和飞机;60高苏联的技术水平起了一定作用。

2.军事航空苏联军用飞机总数约11000932架。

20和米亚4仍在使用,大量使用的1967年以来飞机数量从4000架增至这个兵种共有2850架歼击机,和米格25。

歼击轰炸机共有2425架,主要型号是苏24和米格27,已完全取代了轻型轰炸机,用于近距支援和纵深攻击。

此外,还装备了大批米26和米28直升机,可支援陆军实施对地攻击和强行机降作战。

军事运输航空兵装备飞机数量已减至600架,原来的主力12已大部分由伊尔76所替代,巨型的安22仍在使用,其后继机安124已研制成功。

国土防空军是1948年对付战略轰炸机而组建的,先后装备了十余种截击机,一些歼击机也逐渐改为截击机。

前苏联(俄罗斯)航天技术发展

前苏联(俄罗斯)航天技术发展
苏联(俄罗斯)航天技术的发展 苏联(俄罗斯)
航空与火箭技术 空间技术的发展 俄罗斯航天的现状
一 、航空与火箭技术
• 人类用气球、飞艇和 人类用气球、 飞机实现了飞翔的梦 想,但是这种飞行只 能在大气层中, 能在大气层中,借助 空气获得上升的动力。 空气获得上升的动力。 • 要实现宇宙空间的探 索,需要一种全新的 动力。 动力。 • 从理论上探索火箭飞 行技术的第一位科学 家是前苏联的齐奥科 夫斯基
1973年4月3日 “钻石一号” 空间站发射升空,比美国“天 空实验室”的发射早了一个多 月。 “礼炮一号”和“钻石一号” 这两个家族长子的命运简单说 一下:礼炮一号第一批乘客: “礼炮一号”和“联盟十一号” “联盟十一号”乘员组在同年6 对接,悲剧的开端 月与空间站对接成功,可是在 返航时因座舱失压遇难,空间 站4个月后再入大气层。钻石一 号更糟,入轨十几天后就失去 控制,4月29日陨落,坠入太平 洋。 但“礼炮号”空间站和TKS 项目并没有结束。
"
TKS
.
完整的“钻石”站复合体,从左至右分别是TKS、 OPS和TKS
பைடு நூலகம்
“运输补给飞船”(TKS)也是 一个飞船,在后来的具体设计中 ,OPS的返回舱撤消,转移到 TKS上,返回舱、逃逸塔再加上 功能货舱构成了完整的TKS,它 负责把航天员运送到OPS上,并 提供航天员生活补给和工作设备 ,另外还要维持整个轨道复合体 的姿态、轨道。在容积、质量上 ,OPS和TKS差不多,容积都不小 于45立方米,在轨质量都有17吨 多,两者都比MOL大很多,使用起 来也方便得多,MOL的设计寿命只 有几十天,“钻石”站可以飞2年 。
• •
“曙光号”与“团结号” 并肩飞行
新世纪的成就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自20世纪初,人类就开始探索太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事业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回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梳理航天事业的重大事件,为读者呈现航天事业的壮丽历程。

1.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2.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他在“东方1号”飞船中绕地球一周。

3.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4. 1971年4月19日,苏联宇航员塔斯金和达曼成为了第一对在太空中握手的人。

5. 1978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GPS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全球卫星导航时代。

6. 1986年1月28日,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爆炸事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国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7. 1998年11月20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卫星——“东方红1号”。

8. 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9. 2008年9月25日,中国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器——神舟7号,宇航员浩然和刘伯明在太空中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10. 2011年7月8日,美国航天飞机最后一次发射,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结束。

11. 2013年12月14日,中国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嫦娥3号,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面软着陆。

12. 2015年12月21日,美国私人企业SpaceX成功将火箭送入轨道,并成功回收了火箭的第一级。

13. 2019年4月11日,以色列发射了首个登月探测器“贝瑞甘”,但最终未能成功降落在月球上。

14. 2020年5月30日,SpaceX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龙飞船2号,这是美国自2011年以来首次发射载人航天器。

15. 2021年7月23日,日本的“丰田”号货运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为日本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苏俄载人航天历史

苏俄载人航天历史

苏俄载人航天史话第一章,发射场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俄语:Байконур)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建于1955年6月,是前苏联建造的航天器发射场和导弹试验基地。

该发射场拥有13个发射台,可以发射载人航天器、大型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及多种导弹。

冷战结束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归属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每年要向哈萨克斯坦支付1.15亿美元的租金,租用期至2050年。

前苏联(至1991年)与俄罗斯政府载人航天计划已经结束:1东方计划2上升计划3礼炮计划4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与美国合作)5和平号空间站6和平号-航天飞机计划(与美国合作)正在进行7联盟计划8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合作)1、东方计划(俄语:Восток)东方计划是一个成功地将人首次送入地球轨道的苏联载人航天计划。

这一计划从泽尼特间谍卫星出发,设计了东方号飞船,并从SS-6洲际弹道导弹改造成东方号火箭。

在这一名称正式公布之前,它被严格保密。

目录1 任务1.1 原型1.2 东方号载人飞行任务1.3 曾经计划的飞行2 参见3 参考资料4 链接任务原型一系列的东方号原型飞船(其中至少有5艘动物试验飞船和一些携带模拟人的飞船)被用来测试飞船是否能够胜任载人航天的任务。

下面给出这些飞船发射的日期。

[1]非载人飞行任务正式名称发射日期注释史泼尼克4号Korabl-Sputnik 1 1960年5月15日再入火箭点火错误,飞船进入更高轨道,未能返回未命名Korabl Sputnik (1K-1) 1960年7月28日发射时爆炸,两只狗死亡史波尼克5号Korabl-Sputnik 2 1960年8月19日发着成功,两只实验狗通过弹射座椅和降落伞着陆史泼尼克6号Korabl-Sputnik 3 1960年12月1日再入火箭未能准时关机,飞船坠毁,两只实验狗死亡未命名Korabl-Sputnik (1K-4) 1960年12月22日飞船从火箭过早分离史泼尼克9号Korabl-Sputnik 4 1961年3月9日模拟人成功通过弹射座椅和降落伞着陆史泼尼克10号Korabl-Sputnik 5 1961年3月25日模拟人成功通过弹射座椅和降落伞着陆东方号载人飞行任务序号任务徽章任务名发射时间在轨时间着陆时间乘员注释1 东方一号1961年4月12日1小时48分钟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人类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2 东方二号1961年8月6日1天1小时18分钟1961年8月7日格尔曼·季托夫首次历时超过一天的太空飞行3 东方三号1962年8月11日3天22小时22分钟1962年8月15日安德烈·尼古拉耶夫首次两艘载人飞船同时飞行4 东方四号1962年8月12日2天22小时56分钟1962年8月15日帕维尔·波波维奇首次两艘载人飞船同时飞行5 东方五号1963年6月14日4天23小时7分钟1963年6月19日瓦莱瑞·贝科夫斯基时间最长的单人在轨飞行6 东方六号1963年6月16日2天22小时50分钟1963年6月19日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妇女曾经计划的飞行另外其次东方号的发射计划(东方七号到13号)曾经被计划执行到1966年4月。

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太空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梦想和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也取得了众多辉煌的壮举。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介绍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示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里程碑。

第一次航天的成功,可以追溯到1957年的苏联。

当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它不仅标志着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更引爆了太空竞赛的热潮,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导火线。

仅仅四年后的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他乘坐的太空舱“东方1号”进入了地球轨道,开启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时代。

这个历史性的壮举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热议,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的太空探索计划。

不久之后,美国也加入了太空竞赛。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类。

阿波罗11号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人类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举。

此后,美国陆续发射了多个阿波罗任务,每一次都将人类带向了更远的太空。

20世纪70年代,航天事业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美国和苏联联合开展的“阿波罗-联盟”项目成果丰硕,不仅成功进行了国际合作,还为后来的航天合作奠定了基础。

1981年4月12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航天飞机首次完成了载人发射任务。

航天飞机的研制与运营开创了一种新的航天方式,成为航天事业中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航天飞机的运营,人类能够周期性地进出太空,实施多种任务,包括运载卫星、空间探索和太空实验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航天事业的目标也愈发远大。

1998年,国际空间站(ISS)开始建设。

ISS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设备最复杂的人类太空工程项目,代表了太空探索的新阶段。

通过国际合作,各国携手共建并持续运行了近20年。

2003年,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发射。

中国的航天事业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随后的几年里,中国相继成功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和载人飞船,不断展示其太空实力。

航天的发展历史过程

航天的发展历史过程

航天的发展历史过程从地球走向太空,人们经历了漫长的航天发展历程。

以下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火箭诞生。

这个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早期火箭的设计是以军事目的为主,例如用于导弹和火炮等。

20世纪30年代,苏联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火箭反作用定律,为火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人造卫星进入太空。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这个事件导致了美苏航天竞赛的开启。

此后,苏联还发射了第一个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一个宇宙飞船等等。

第三阶段:载人宇宙飞行。

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5年后,美国的约翰·格伦成为了第一个直接绕地球一圈的人。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成为世界航天技术里程碑事件之一。

第四阶段:构建空间站。

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光辉号”空间站和美国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先后投入使用。

后来,国际空间站于1998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科学实验平台和国际合作基地。

第五阶段:深空探测。

人们很快认识到,太阳系和太空还隐藏着很多未知事物。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先驱者”和“旅行者”号开始进行太阳系探测。

另外,人类还向地球上以外的星系发射了太空望远镜,如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查克拉八号太空望远镜。

以上就是航天发展的主要历程,包括了火箭诞生、人造卫星、载人宇宙飞行、构建空间站以及深空探测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相信在未来,航天事业还会继续迎来更多的发展和突破。

俄罗斯航空知识点总结

俄罗斯航空知识点总结

俄罗斯航空知识点总结导言俄罗斯航空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航空公司以其不断提升的服务水平和飞行安全性而闻名于世。

俄罗斯航空业在近年来也一直在不断发展,采用新的技术和融合国际标准,使得俄罗斯航空业不断走向国际化。

本文将着重介绍俄罗斯航空业的知识点,包括俄罗斯航空公司概况、俄罗斯航空发展历程、俄罗斯航空业的现状以及俄罗斯航空业的未来前景。

一、俄罗斯航空公司概况1.俄罗斯国家航空公司(Aeroflot)俄罗斯国家航空公司,简称Aeroflot,成立于1923年,是俄罗斯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之一。

Aeroflot在俄罗斯国内外的航线网络非常完善,拥有雄厚的运力和丰富的飞行经验,服务水平一直在国际航空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2. 俄罗斯其他航空公司除Aeroflot之外,俄罗斯还有许多其他航空公司,如S7航空、UTair航空、Ural航空等,这些航空公司在国内外航线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了俄罗斯航空市场的竞争格局。

二、俄罗斯航空发展历程1. 苏联时期的航空工业在苏联时期,苏联航空工业成为了全球航空领域的重要力量,苏联航空工业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大规模的航空工业基地,苏联航空业的发展水平在国际航空航天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 俄罗斯的航空业改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航空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重组,原苏联航空企业逐渐私有化和市场化,俄罗斯航空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逐步走向国际化。

三、俄罗斯航空业的现状1. 航空市场的状况俄罗斯航空业市场规模庞大,俄罗斯航空市场上存在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市场整体竞争激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特定的局限性。

2. 俄罗斯航空业的安全和服务水平俄罗斯航空业的飞行安全水平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俄罗斯航空公司在服务上也一直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不断完善服务品质和机上设施。

3. 俄罗斯航空业的技术水平俄罗斯航空业的技术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俄罗斯航空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技术力量,不断推出新的航空器材和设备。

航天发展的历程

航天发展的历程

航天发展的历程航天发展的历程从20世纪初期开始,经历了许多里程碑式的事件和重大成就。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发展阶段和事件:1. 火箭技术的发展:20世纪初,火箭技术成为航天发展的关键。

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奥伯特在1923年首次提出了利用火箭进入太空的概念,并于1933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

2. 二战期间的V-2火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工程师维尔纳·冯·布劳恩和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被称为V-2火箭的武器。

虽然主要用于军事目的,但这个项目对于航天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该事件标志着人类首次进入了太空,并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航天竞赛。

4. 阿波罗登月计划:20世纪60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开展了阿波罗登月计划。

在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并向世界发出了“这是个人类的一小步,却是巨大的飞跃”的经典宣言。

5. 长期空间驻留: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苏联开始进行长期的空间驻留计划。

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美国的“天空实验室”(Skylab)为进一步研究太空环境和太空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6.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20世纪90年代,国际空间站项目开始,这是由多个国家合作开展的最大的太空项目。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为人类在太空中进行长期驻留提供了基础,并且也成为各国合作的典范。

7. 商业航天的崛起:21世纪初,随着私营企业对航天技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商业航天开始崛起。

企业如SpaceX、Blue Origin等开始进行私人航天任务,大大推进了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天发展的历程仍在继续,各国和私营企业正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应用领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太空和利用太空资源铺平道路。

航天发展历程带年份

航天发展历程带年份

航天发展历程带年份自古以来,人类就对航天探索充满了向往和好奇。

从最早的人们仰望星空起,到如今的太空探索,航天发展已经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历程。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纳克西曼德就开始研究天文学,并提出了地球是一个悬浮在虚空中的球体的理论,为后来太空探索奠定了基础。

公元17世纪,英国科学家纽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人们了解天体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一发现极大地推动了航天领域的发展。

20世纪初,俄罗斯科学家季莫费耶夫-罗申科夫斯基提出了“正确的速度可以使物体跳出地球引力范围”的理论,为人类实现太空梦想提供了指导。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这标志着人类航天时代的开启,引起了全球的震惊。

斯普特尼克的发射使人们对航天事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航天事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轨道上飞行的宇航员。

此后,许多国家相继进行了有人进入太空的探索。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宇航员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上着陆的壮举。

尼尔·阿姆斯特朗的著名登月“一小步,一大步”成为了世界航天历史上的经典之举。

1971年4月24日,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为了继苏联和美国之后拥有发射卫星能力的第三个国家。

1981年4月12日,美国成功发射了首枚航天飞机“哥伦比亚”,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实现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的发射,标志着载人航天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景海鹏、刘伯明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成为中国首批宇航员。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苏联、美国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如今,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人类利用卫星系统实现了远距离通讯、气象预报、导航定位等众多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服务。

同时,载人航天任务的实施也带来了对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的深入认识。

航天发展历程

航天发展历程

航天发展历程航天发展历程的开始可以追溯到二战后期。

1944年,纳粹德国测试了世界上第一枚多级喷气式火箭。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开始竞争研究火箭技术。

1947年,美国空军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并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火箭试验。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这一突破震惊了全世界,并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

苏联的成功激发了美国的研究热情,1961年,约翰·肯尼迪总统宣布在本十年内将一个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标。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陆月球。

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登上月球的人。

这次登月任务被全世界关注,被认为是人类航天技术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70年代和80年代,航天技术继续发展。

美国和苏联都不断进行探索,发射各种不同类型的航天器。

例如,1981年,美国启用了航天飞机,它成为第一个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同样,苏联也在该时期发展了为国际空间站做准备的摩尔尼亚号空间发射器。

1998年,国际空间站开始建设。

这是一个联合项目,参与者包括美国、俄罗斯、欧洲空间局、日本和加拿大。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最复杂的太空建筑,也是继续进行载人航天研究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21世纪初,私营公司开始进入航天领域。

2002年,埃隆·马斯克创立了SpaceX公司,这是一个致力于发展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私营公司。

SpaceX的成功标志着商业航天的新时代开始。

此后,许多其他公司也进入了航天市场,促进了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如今,航天技术已经非常先进。

人类已经多次登上空间站,并进行了很多对月球和火星的探测任务。

航天技术在通信、气象、国防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随着私营公司的兴起,将来人类有望进一步深入太空进行更远的探索和利用。

总之,航天发展历程是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一部分。

从最初的火箭试验到登月,再到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航天技术经历了多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俄罗斯导弹航天工业的摇篮

俄罗斯导弹航天工业的摇篮
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承担自动飞行器、载人飞船和空间站的飞行控制工作。 研究所现在拥有若干个科能够完成火箭航天技术领域的任何研究任务,从系统设计 到接近实际 飞行条件下对任何系统和部件的试车台试验。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研究所积极解决军转民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科学家和技 术人员的智力和高水平专业技术的作用, 充分地利用实验基地极好的工艺技术和 研究能力。 目前研究所在生态学领域完成的军转民项目有:生态军转民计划,包括确定空间 生态监测系 统的结构原理、系统组成、技术指标、设计参数等;有害物质(禁止使用的化学 武器、农药 及其它有害物质)的新型销毁方法和手段的方案设计等。已经完成的项目有:确 定已经开始 运行和正在设计的核电站设备元件的强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实验和理论研 究。进行了运 河闸门水工结构全尺寸部件的强度试验,以确定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可能性。利用 飞行控制中 心的设备和技术潜力,设计了一些新的工艺过程、控制方法和控制仪器,生物控 制系统,治 疗和诊断自动化系统等。 贵宾统计
导弹和宇宙飞船回收舱头部防热材料的基础。 研究所完成的其它许多研究计划解 决了诸如空 气和气体动力学、材料学、强度、弹道、发动机、燃料化学等领域技术设计的一 系列应用课 题,保证了大推力弹道导弹的顺利发展。 三、研究所的大改组 随着前苏联导弹航天事业的发展,1956 年 8 月 13 日,当时的苏联部长会议 作出第 4912 号绝密决定,对第 88 科学研究所进行了重大改组。把第一特别设计局及其试制 工厂从第 88 研究所划,成为独立机构,任命科罗廖夫为局长兼总设计师。把 1939 名技术人 员和试制工 厂工人总计 1 万人划归第一特别设计局。这时划为独立机构的还有第 88 研究所 的二分院 (即位于扎戈尔斯克的第 229 研究所)。此后划为独立机构的还有:第 944 研究 所(1958 年),第二特别设计局(1959 年),测量技术研究所(1966 年),玛瑙研究所 (1973 年),材料学中心研究所(1975 年)等。 经过 1956 年的大改组之后,第 88 研究所的人数锐减到 5891 人,任务范围 也大大缩 小,变成了前苏联导弹航天工业的一个主导研究中心。此时的所长是秋林,1961 年由莫若 林继任所长。 四、中央机械制造科学研究所 从 1967 年开始,第 88 科学研究所改称中央机械制造科学研究所。此后的 30 年间,研 究所新的任务是:论证前苏联导弹航天技术的发展前景,制定战略导弹武器、军 用航天系统 和民用航天系统研制领域的国家技术政策。 国家责成研究所对各设计局总设计师 提出的关于 研制新型火箭或改进现有火箭的建议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作出结论。此外,研究 所继续用很 大力量从事航天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保证航天产品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1992 年俄罗斯航天局成立后,该所继续是航天局 4 个直属主导航天科研单 位之一。现 在研究所主要承担系统研究、国家火箭航天技术发展规划和计划的制订。研究所 继续从事解 决空气和气体动力学、热质交换、强度、可靠性、力学、火箭航天系统的标准化 和规范化等

航天历史的发展历程

航天历史的发展历程

航天历史的发展历程
航天历史的发展历程:
1. 20世纪初,俄罗斯的季米特里·门捷列夫和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等人开始研究火箭技术,并提出了火箭理论。

2. 1926年,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小说《-{}-火箭船》引发了全球火箭研究的热潮。

3. 1932年,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冯·布劳恩领导的纳粹德国军队开始研制火箭武器,并成功研制出V-2火箭。

4. 1950年代,冷战的紧张局势推动美苏两国展开太空竞赛。

1957年苏联发射了地球轨道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成为人类历史上首颗人造卫星。

5.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名在太空中进行航天飞行的人类,完成了绕地一圈的飞行任务。

6. 1962年,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完成了绕地球飞行的任务,成为美国首位在太空中完成飞行的宇航员。

7.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首位登上月球的人类,标志着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

8.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成为国际社会合作的焦点,俄美等国家共同参与建设,为太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9. 21世纪以来,航天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包括探测器探测地球外星球、火星及土星等行星,以及商业航天公司如SpaceX、蓝色起源的崛起等。

10. 未来,人类将继续探索深空,发展更先进的太空技术,为人类的航天探索开辟新的篇章。

航天事业发展史

航天事业发展史

航天事业发展史
航天事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兴趣的增加,航天领域开始逐步发展。

1. 20世纪初期:基础研究
航天事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03年提出的火箭原理。

在此之后,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进行火箭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实验。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利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党的军队开始将火箭技术用于军事目的,例如研发了名为“V2”的远程导弹。

这一时期的火箭技术进步为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3.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航天竞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的开始导致了美国和苏联之间的航天竞赛。

苏联于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标志着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

随后美国也开始积极发展航天技术,并于1969年实现了人类登月。

4. 1960年代至今:国际合作与商业化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航天事业开始进入国际合作和商业化阶段。

许多国家开始合作进行太空探索,组建国际太空站等项目。

此外,私营企业也开始进入航天领域,如SpaceX等公司开始研发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技术,并为商业航天提供服务。

总结来说,航天事业的发展史经历了基础研究、军事利用、航
天竞赛以及国际合作与商业化的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探索的拓展,航天事业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世界各国发展航天器的历史

世界各国发展航天器的历史

世界各国发展航天器的历史在21世纪的现代,人们喜欢说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而就航空、军事面,人们则说它是一个太空时代。

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快速发展。

生物、航空、新能源等无论哪方面各国都大力发展。

而现在在航空方面最突出。

如:太空站、探月之行、载人飞船等。

而在当今世界上航空技术发展较好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中国等。

而航天器发展的历史也有一百多年,中国的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齐奥尔科斯基、戈尔德、奥博特的研究,为航天器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1957年10月14日,苏联终于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

而后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航天器的迅速发展使进了快车道。

就美俄来说她们的航空快速发展。

俄罗斯发展航天其最早。

1958年6月5日,苏联科学院院士、火箭飞船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在为政府起草的《开发宇宙空间的远景工作》中提出1961~1965年完成研制载人飞船,1962年开始建造空间站。

1960年1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两艘无人的卫星式飞船。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

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中尉驾驶苏联“东方”6号飞船进入太空。

1968年4月14日,苏联发射宇宙212号无人飞船。

飞船在轨运行中与后来发射的宇宙213号无人飞船自动对接。

这是苏联完成的第一次空间对接。

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了第三代长期载人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用“质子”K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多功能舱送入太空,建造国际空间站的宏伟而艰巨的任务从此拉开了帷幕。

在俄罗斯发展航天器时期美国也紧随其后。

1958年10月7日,美国航宇局正式批准“水星”号载人飞船工程。

1961年5月5日,美国因此成为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1962年2月20日,美国发射载人飞船“水星”6号,航天员格伦驾驶“水星”6号飞船绕地球飞行。

红星照耀下的银翼——前苏联航空发展历程(1917-1991)

红星照耀下的银翼——前苏联航空发展历程(1917-1991)

红星照耀下的银翼——前苏联航空发展历程(1917-1991)早在十九世纪,俄罗斯已有学者积极参与了航空的早期研究。

其杰出代表人物当推曾被列宁誉为“俄罗斯航空之父”的机翼理论创立者、Н.Е.儒可夫斯基。

他的早期论著《论鸟的滑翔飞行》(1891)和《论飞机最佳倾角》(1887),在人类航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1913 年,俄国著名航空设计师И.И.西科斯基于 24 岁时研制的 S-6B“俄罗斯勇士号”四发巨型飞机在一个漫长的白夜中,由他亲自驾驶进行了首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由该机改制的“伊利亚.穆罗麦茨号”不久又成为世界上第一种重轰炸机)伊利亚.穆罗麦茨号但沙俄时代的俄罗斯航空事业总体而言相当落后,航空技术发展相当缓慢。

其航空工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全部从业人员还不足一万人。

它留给革命政权的,只有不足一千架的破旧的外国飞机。

……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以共产主义领袖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很快接管了沙俄遗留下来的飞行工具和航空“作坊”,苏联的航空发展开始走上正规。

军队除了四下搜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航空器材之外,还立即恢复了已经一律收归国有的旧航空企业中的生产。

其中,著名的杜克斯工厂和彼得堡工厂率先开工,以弥补东部和南部一些工厂因仍遭“白匪”控制而造成的损失。

作为航空科技的领头羊,苏联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即ЦАГИ/ “扎基” )于 1918 年先期创立。

此后数十年间,她一直是指导全俄航空技术开发的权威机构和学术中心。

在全面展开此文之前,让我们先粗略地回顾一下仅仅在二、三十年代里,ЦАГИ 所做的几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1918 年,她已开始了空中飞行试验,以修正仅靠地面实验带来的误差;1925 年,她出版了阐述螺旋桨工作原理与计算方法的《空气螺旋推进器》一书;1926 年,她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风洞(试验段直径3m/6m,流速 30/70 米/秒),并对法国的纽堡式战斗机进行了全尺寸吹风校验;1927 年,她出版了权威的《飞行动力学》一书和《空军技术》杂志;1928 年,她出版了她的第一份学术报告《空气动力研究》;1935 年,她已在附面层控制以及开裂式襟翼等机翼增升装置的理论和实用性开发方面都取得了初部成果。

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

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

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航空航天工业之一,经历了辉煌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从早期的发展开始,逐步介绍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

1903年,莫斯科的一家车辆修理厂成立了俄罗斯第一家飞机设计工作室,标志着俄罗斯航空工业的诞生。

1910年,俄罗斯的第一架飞机“安东诺夫Anzani”成功试飞,这一事件开创了俄罗斯飞机工业的新时代。

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俄罗斯航空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罗斯航空工业迎来了巨大的飞跃。

俄罗斯列宁格勒飞机制造厂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飞机制造厂之一,并开始生产各类军用飞机,为俄罗斯在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在经历了一段繁荣的时期后,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俄国革命的爆发,俄罗斯陷入动荡,这给航空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虽然在1922年,苏联成立,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由于经济困难和政治原因,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发展进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次为俄罗斯航空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苏联政府在战争期间大力支持军事技术的发展,航空工业成为了其中的重点领域。

苏联航空工程师成功设计出了苏式战斗机,如La-5和MiG-3等,这些战斗机在抗击纳粹德军中功不可没。

在战后的时期,苏联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航天工业国家之一。

苏联成功研发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进行了载人航天飞行,成为世界航天事业中的重要力量。

此后,苏联的航空航天工业不断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航空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济危机、技术落后等问题阻碍了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

不过,在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加大了对航空航天工业的支持力度,并积极引入外资和技术,推动行业的复苏和发展。

航天的发展历程

航天的发展历程

航天的发展历程航天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太空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这标志着航空技术的简单起步。

不久之后,美国的罗伯特·哥达德成功设计出了第一枚火箭,并于1926年进行了首次发射实验。

随后,二战期间的德国在火箭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由威尔利·莱宾斯基领导的纳粹德国火箭队开发出了先进的V-2火箭,并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飞行试验。

这些试验为后来的航天领域研究奠定了基础。

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主要的航天竞争对手。

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

此后,苏联又成功发射了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不久之后,美国也加入了太空竞赛。

1961年,美国宇航局(NASA)成功将艾伦·谢泼德载人航天器送入太空。

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此后,航天技术不断发展。

1981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航天飞机的发射和返回实验,开启了太空飞机时代。

航天飞机成为航天发射的重要工具,多次进行了太空任务。

之后,其他国家也开始参与航天竞赛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国在2003年成功发射了首颗载人航天器,并成为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

如今,航天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展,还带来了诸多经济和商业机会。

未来,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望进一步探索太空的奥秘,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航天的发展历程2022

航天的发展历程2022

航天的发展历程2022航天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对天空和星空的探索开始的时候。

以下是航天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1. 火箭技术的诞生:20世纪初,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现代火箭动力学理论,为火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早期飞行器:1926年,美国罗伯特·H·戈达德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

此后,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奥伯特等人在二战前夕开始研发火箭。

3. 人类航天时代的开启: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这标志着人类航天时代正式开启。

4. 第一位宇航员: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他的航天飞行以“伊万·伊万诺维奇”号飞船进行。

5. 登月计划: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任务。

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走上月球的宇航员。

6. 载人航天飞行:20世纪后半叶,各国陆续展开了多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包括苏联/俄罗斯“联盟”号、美国“航天飞机”等。

中国也在2003年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7. 空间站建设: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空间站成为世界各国合作的航天项目,俄罗斯、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参与其中。

8. 深空探测:2004年,欧洲航天局成功将“罗塞塔”号探测器送入太空,该探测器在2014年成功着陆了67P彗星上。

9. 商业化航天:近年来,由于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私营航天公司如SpaceX、Blue Origin等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为航天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10. 未来目标:目前,航天领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目标包括探索火星、开展太阳系外行星探测、建立可持续的太空探索和开发基地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苏联与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开场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美两国在航空航天方面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竞赛。

50年代有一种观点,认为哪个国家能建立航空航天的领先地位,它迟早能控制整个地球。

兰德军事研究所断言,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将在军事和科学方面都成为世界领袖。

在这场竞争中,苏联从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

广阔的天空及宇宙蕴藏了无尽的资源与宝贵的探索价值。

可见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关乎了人类未来世界的走向,因此我们准备这样这个PPT向同学介绍有关世界航空航天巨擘前苏联与俄罗斯在相关方面的发展情况。

一、航空事业前言:苏联航空事业分多个方面,苏联航空工业部领导了航空科学研究、设计、生产。

军用航空的管理机构包括空军、国土防空军、海军航空兵三个部分,以及民用航空。

1.航空工业沙皇俄国留下的航空工业只有十余家小厂或作坊,从业人员约1万人,主要仿制外国航空产品,年产飞机约500架。

十月革命后苏联采取了一些加速发展航空工业的措施:①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十月革命后第二年,列宁就支持并批准建立了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为航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研究院后来又派生出发动机、材料、工艺、试飞等独立的研究院和设计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苏联建立起一批航空设计局,对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②大力培养人才:从1919年起,苏联前后创办了17所航空院校,并在15所综合性院校中设有与航空有关的专业,培养出大批科学技术人才,成为发展航空事业的重要力量。

仅在航空工业中就有科技人员近20万,约占全部人员的四分之一。

1923年成立的航空之友协会广泛宣传和普及航空知识,会员多达200多万人,使航空事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为了节约时间和经费,苏联根据需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例如,20-30年代仿制外国的飞机和发动机,并允许外国在苏联办航空工厂或派专家出国学习;40年代仿制外国的喷气发动机和飞机;60年代以后主要是引进国外先进的飞机气动外形,这些对提高苏联的技术水平起了一定作用。

2.军事航空苏联军用飞机总数约11000架。

后来,用一批高性能的新式飞机替换了老式飞机,数量上有所减少,但作战能力却得到了提高。

60年代以来,直升机的装备数量大大增加,总数已达6250架。

空军远程航空兵现有飞机932架。

由于战略导弹分担了一部分战略攻击任务,战略轰炸机的作用降低了,更新换代进展迟缓。

50年代研制的图20和米亚4仍在使用,大量使用的中程轰炸机图16从60年代起开始退役,逐步用战力轰炸机来替换。

前线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协同陆军作战,自1967年以来飞机数量从4000架增至6000架,并补充了2300架武装直升机。

这个兵种共有2850架歼击机,主要的型号是米格23、米格29、苏15和米格25。

歼击轰炸机共有2425架,主要型号是苏24和米格27,已完全取代了轻型轰炸机,用于近距支援和纵深攻击。

此外,还装备了大批米26和米28直升机,可支援陆军实施对地攻击和强行机降作战。

军事运输航空兵装备飞机数量已减至600架,原来的主力12已大部分由伊尔76所替代,巨型的安22仍在使用,其后继机安124已研制成功。

国土防空军是1948年对付战略轰炸机而组建的,先后装备了十余种截击机,一些歼击机也逐渐改为截击机。

60年代以来,随着防空导弹和新型截击机的发展,这个军种的飞机数已从4000架减至1250架。

装备的主力是米格23、米格25、米格31、苏15和苏27。

新型截击机有下视下射能力,可对付低空突防和敌机的巡航导弹。

海军航空兵现有飞机775架,除原有的飞机外,增加了战略轰炸机、雅克36垂直起落舰载歼击轰炸机、苏17变后掠翼歼击轰炸机等新机型。

3.民用航空苏联民航的飞机、直升机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有120个服务项目,如航线运输、农田作业、森林巡逻灭火、资源勘察、鱼情和冰情侦察、航空医疗救护、南极和北极考察队的后勤支援等。

①航线运输:单程线长100万公里,国内航线通航3600个城镇,国际航线通航4大洲95个国家的118个城市。

1983年客运量为1.09亿人次,周转量1710亿人公里;货运量300多万吨,周转量187亿吨公里。

②农林服务:1983年农林作业面积1.05亿平方百米,约占全世界农林作业面积的40%。

完成全年施肥工作的40%。

每年森林灭火平均为7000起。

③医疗救护:1976-1980年间航空医疗救护飞机有33.4万次。

民航客机有2360架,其中,中、远航程的约1200架,主要有图154、伊尔62M和伊尔86,短程航线主要用图134、雅克40和雅克42,远程货运用伊尔76T。

农业飞机约10000架,居世界首位,主要是安2飞机。

此外,还有各种用途的直升机约2000架,主要是米8和米6。

研制中的民航机有图164、伊尔96和米17等。

二、航天事业前言: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它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汇集了20世纪许多工程技术。

而拥有世界最先进航天水平的苏联及俄罗斯,在航天事业方面的贡献以及成就在世界上更是独一无二。

1.航天技术航天飞机俄罗斯航天飞机的外形及结构均与美国航天飞机相似,它由液体火箭助推器、外储箱和轨道飞行器组成,只能部分重复使用。

俄罗斯大型航天飞机与美国航天飞机的主要不同之处是:俄罗斯航天飞机使用的是液体火箭助推器而不是固体火箭助推器,单个助推器推力为7117千牛(725649公斤);俄罗斯航天飞机的轨道飞行器尾部安装了喷气发动机,用于进场和着陆,这使轨道器具有较大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如果一次进场的方位、角度、姿态或着陆场地的环境不太好,可以拉起再次着陆;俄罗斯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不象美国航天飞机那样安装在轨道器上,而是装在外储箱上,在完成其发射任务后与外储箱一起抛掉而不回收,这样做的优点是减轻了轨道器的入轨死重,为安装喷气发动机留出了空间,缺点是把主发动机抛掉不太经济。

单台主发动机推力为1445.75千牛(147409公斤)。

俄罗斯大型航天飞机于1986年开始进行进场和着陆试验,1988年11月15日首次发射,并成功地进行了不载人飞行试验。

!详细数据:外形尺寸机长36.4米翼展24.0米机翼面积250.0米2内部尺寸座舱容积70米3载荷舱长度18.3米宽度 4.6米质量数据起飞总重约2435800千克发射有效载荷(最大) 30000千克带回有效载荷(最大) 20000千克推进剂质量2000000千克性能数据侧向偏航能力2000公里着陆速度310~340公里/小时运载火箭卫星号运载火箭卫星号运载火箭奠定了苏联航天运载工具发展的基础。

它是用苏联P—7洲际导弹改装的,火箭由一枚芯级火箭和4台侧挂助推火箭并联捆绑而成。

全长29.17米,起飞重量267吨,有效载荷1.3吨。

为了控制航向,火箭另外安装了12台可摆动的小型游标发动机。

火箭发射时,5台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

在飞行中,4台助推火箭先行熄火和分离,芯级发动机继续工作,直到把卫星送入轨道。

卫星号火箭用来成功发射了3颗人造卫星。

东方号运载火箭东方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液体火箭,它在卫星号两级火箭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级火箭,因此它的运载能力比卫星号增大了2.5倍。

这种火箭的中心是一个两级火箭,周围有4个长19米,底部直径3米的助推火箭。

中心两级火箭,长28米,上面一级长不到4米,呈圆筒形状。

发射时,中心火箭发动机和4个助推火箭发动机同时点火。

大约两分种后,助推火箭分离脱落,主火箭继续工作两分多钟后,也熄火脱落。

接着未级火箭点火工作,直到把效载荷送入绕地球的轨道。

东方号火箭因发射东方号宇宙飞船而得名,1959年1月2日试飞,发射成功月球1号探测器。

后来又4次用于发射动物卫星舱的试验,1961年4月12日把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地球轨道飞行。

截至1980年,东方号火箭总共发射了85个航天器,其中包括5艘载人飞船。

闪电号和联盟号运载火箭前苏联的运载火箭基本上按标准化,系列化发展。

在东方号火箭的基础上,1961年又研制成功闪电号和联盟号两种系列火箭。

闪电号以改装后的东方号三级火箭,再加上第四级构成,火箭全长42.8米,起飞重量300吨,其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最高达到7吨。

1961年2月4日首次发射成功,随后相继用来发射了7个金星号,10个月球号,1个火星号探测器和数十颗闪电号通信卫星。

联盟号火箭系因发射联盟系列载入飞船而得名。

它是由东方号三级火箭改进第三级后的新型三级运载火箭。

总长49.3米,起飞重量310吨,近地轨道地运载能力为7.5吨。

1963年11月16日首次发射宇宙22号卫星成功,1964年和1965年又先后用来试验发射两艘上升号载入飞船。

1967年开始用来发射联盟号,联盟T号系列载入飞船和进步号自动货运飞船。

能源号运载火箭1987年5月15日,前苏联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成功一枚超级运载火箭。

它的总设计师古巴诺夫披露了这种巨型火箭的细节:火箭长约60米,总重2400吨,起飞推力3500吨,能把100吨有效载荷送上近地轨道。

这种命名为能源号的运载火箭由两级组成。

第一级捆绑4台液体助推火箭,高39米,直径4米;第二级为直径8米的芯级,由4台液氢液氧发动机组成。

发射时,第一,二级同时点火,第一级4台助推火箭工作完成后,由地面控制脱离芯级火箭回收,经修理后可重复使用50次;第二级即芯级火箭可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轨道运行。

1988年11月15日,能源号火箭将不载入人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载入太空轨道飞行,成为前苏联运载火箭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质子号运载火箭在前苏联的航天活动中,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最为频繁,它是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前之一。

它先后研制有二,三,四级3种型号。

最大一种四级火箭全长44.3米,底部最大直径7.4米,起飞重量800吨。

第一级由6台助推火箭组成,中心是一个直径较大的氧化剂箱,四周捆绑6个燃料箱,起飞推力达1000吨。

第二级高约13.7米,装有4台发动机,总推力为240吨。

第三级高6.4米,装1台发动机,另有4台校正航向的可控微调发动机。

第四级高5.5米,装有1台封闭式循环发动机,可二次点火。

这种火箭可将21吨重的有效载荷送上近地轨道。

1965年7月16日,质子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将一颗重达12.2吨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971年4月19日以发射成功重17.5吨的礼炮1号轨道站。

从1971年到1973年相继发射了6个火星号探测器。

1974年发射第一颗静止轨道卫星宇宙637号。

1975年到1983年陆续发射了金星号探测器,1984年发射两个维加号哈雷慧星探测器,1986年又把第三代轨道站和平号送入太空。

这一系列发射纪录,表明质子号火箭对于前苏联航天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在前苏联的领土上有三座航天城:拜科努尔,卡普斯丁亚尔和普列谢茨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