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
第三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评估和修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四)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五)科学合理、实用高效。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制定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风险等级以及应急资源状况,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风险分析;(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三)应急响应程序;(四)应急处置措施;(五)应急保障措施;(六)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一)应急预案的合法性、合规性;(二)应急预案的全面性、针对性;(三)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实用性;(四)应急预案的协调性、衔接性。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实施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应急预案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九条事故发生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条应急处置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确保人员安全;(二)迅速控制事故;(三)减少事故损失;(四)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评估与修订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应急预案的适用性;(二)应急组织机构的运作情况;(三)应急响应程序的有效性;(四)应急处置措施的合理性;(五)应急保障措施的完善程度。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本办法制定、实施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要求进行评估和修订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于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管理和应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本文将介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方面的指导。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定义和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以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处理的文件规定。
目的是为了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预防生产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风险,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和要求:2.2.1 安全组织结构和责任明确企业安全组织架构,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建立安全委员会及其工作机制,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责任。
2.2.2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2.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生产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技术规范、作业安全规范等,明确各项工作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2.2.4 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规定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对必要的工作区域和设备进行标识和警示,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2.2.5 安全生产监测和检查建立安全生产监测和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达到预期目标。
2.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评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需要全员参与,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履行职责,并组织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
定期进行制度执行的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三、应急预案3.1 应急预案的定义和目的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提前制定的一套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工作流程。
目的是保障员工的安全,减少事故损失,最大限度地缩小事故的影响范围。
3.2 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急预案应包含以下组成部分:3.2.1 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成员,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明确指挥链条和信息报告机制。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1.总则1.1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生产经营部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部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22〕73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
2.管理职责2.1本制度由总经理组织编制,安全生产部负责归口管理。
2.2应急预案的总体策划由安全生产部负责。
2.3公司应急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部。
2.4公司成立应急预案的评审小组,组长由安全生产主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安全生产、消防的公司领导担任。
成员由参加应急预案编制的有关人员组成。
3.应急预案的编制3.1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3.1.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3.1.2结合公司、部门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3.1.3结合公司、部门的危险性分析情况;3.1.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3.1.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3.1.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公司、部门的应急工作要求;3.1.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3.1.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2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部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以下简称导则),结合公司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安全生产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而应急预案是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地开展紧急救援和处置措施的文件。
下面将会详细介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安全方针和目标:明确企业的安全方针和目标,确保安全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全过程。
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和职责:设立安全管理岗位,明确相关负责人的安全职责和权限。
3.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和责任,实行属地管理,依法严厉惩处安全违规行为。
4.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并完善各类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安全培训、普及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范等。
同时,要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5.安全设施和设备:保证安全设施和设备的齐全、有效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6.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潜在危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7.事故隐患排查和处理:建立隐患排查制度,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8.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明确事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建立事故调查和处理机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和整改。
9.应急救援和演练:建立应急救援团队,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应急预案1.目的和范围:明确应急预案的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事件分级与应对措施:将突发事件按照事件等级划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处理程序。
3.应急组织与指挥:明确应急组织机构,指定应急指挥人员,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
4.应急资源保障: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和调配措施,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等。
5.应急演练与训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级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作能力。
6.应急信息与通信:建立健全应急信息和通信系统,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性。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通用5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通用5篇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农机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1、违反农业机械管理法律法规和农机作业操作规程引发的人身伤亡和较大直接经济损失事故。
2、农机具机库、油料库、农机具生产车间、农机具修理销售网点突发火灾事故。
3、台风、暴雨、洪水、高温、雷击和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导致的意外事件。
4、行业内其它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的突发事故。
三、应急处置原则1、以人为本。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处置突发农机平安生产事故的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最大限度地削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预防为主。
通过采取得力的防范措施,把事故化解在萌芽状态,毁灭在隐患期间,尽可能避开造成恶劣影响和灾难性后果。
3、依法规范。
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为指导,全面规范处置工作方案,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决策科学,措施得当。
4、飞快反应。
发生重大伤亡、火灾、水灾等突发农机平安生产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刻向市农机化办报告,依据指令,飞快、果断、有效起动应急方案,市农机化办组织统一指挥和乐观妥当处理。
5、明确职责。
根据平安生产负责制,落实平安生产责任。
6、公众参与。
广泛做好公众宣传教育工作,向干部群众阐明危害得失,识大体顾大局。
准确发布预警及处置信息,乐观做好善后工作。
四、编制依据本预案编制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道路交通平安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__市平安生产工作条例》、《生产事故平安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__市农机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
五、应急响应1、一般级别的突发事故,由事发单位按有关规定组织力气处置。
事故发生后有关领导和人员须准时赶到现场,掌握现场、收集现场信息和开展救助等工作,并立刻将情况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依据上报情况,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2、较大和重大突发事故,由市办领导小组启动预案,组织各方面的力气处置。
主管单位领导接报后,须在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
因此,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对于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它包括安全生产的组织、职责、制度、教育培训、检查与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组织与职责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
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制定相应措施。
同时,各岗位员工也应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制度企业应制定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应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程序和标准,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
同时,企业还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生产检查与考核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检查内容应包括设备设施、作业现场、员工行为等方面。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三、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企业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应急组织、应急资源、应急程序、应急演练等方面的内容。
应急组织企业应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实施。
领导小组应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应急资源企业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设备、应急物资、应急人员等。
这些资源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用。
应急程序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应急程序,包括事故报告、现场处置、救援协调、信息发布等环节。
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安全事故,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运营的连续性,在组织、指挥、调度和执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预案编制:制定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应对措施。
2. 组织架构:明确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确定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
3. 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及时获取有关生产安全的信息,判断潜在危险和风险,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并提前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4. 应急资源保障:明确应急救援资源的配置、调度和管理,包括救援人员、设备、物资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动和利用。
5.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6. 信息管理:建立应急救援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传递有关信息,提供决策和指导。
7. 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应急救援工作的效果和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应急救援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中的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是实施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安全稳定运行。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相关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2.安全生产审核制度:定期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审核,确保工作程序和安全措施的完善和落实。
审核结果用于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工作。
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制度,确保员工了解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和操作规程,增强安全意识。
4.安全设备维护制度:规定安全设备的检查和维护要求,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5.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并进行调查和信息记录,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在安全生产领域中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事故的措施和步骤的制定。
它是预先制定的指导方针,目的是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急预案通常包含以下内容:1.应急预案编制原则和目的:明确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和原则,提供指导。
2.应急组织和职责: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职责划分。
包括指挥部、救援组、联络组等等。
3.突发事件的分类与级别:将突发事件划分为不同级别,确定不同事件对应的应急措施和资源调配。
4.应急响应措施: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情况和级别,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步骤。
5.应急资源保障:明确保障应急响应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等等,确保及时调动。
6.事故处置与善后工作:确定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置措施和善后工作,如事故调查,伤亡人员救治等等。
7.应急预案演练和更新: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发现问题并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事故预案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工矿、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行业和领域。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置。
第四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评估和修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四)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五)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制定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风险辨识和评估;(二)事故预警和报告;(三)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五)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六)事故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七)应急演练和培训。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事故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等级的应急预案,包括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的应急预案。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其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
第三章应急处置第九条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十条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当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包括:(一)现场救援;(二)伤员救治;(三)事故现场保护;(四)信息报告;(五)应急物资保障。
第十一条应急救援人员应当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合政府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四章应急演练和培训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操作性。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3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导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围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展开,主要包括制度的必要性、制度的内容和制度的执行与监督等方面,以期为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第一章制度的必要性】1.1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性安全生产事故是企业面临的常见和严重的风险之一,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因此,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准备工作,能够在事故发生后迅速组织宣传、救援和灾后恢复,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危害和损失。
1.2 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规范管理和运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程序。
对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来说,明确的管理制度能够为参与救援工作的人员提供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行动指南,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和质量。
同时,管理制度还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制度的执行,从而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二章制度的内容】2.1 应急救援组织制度应明确应急救援组织的设置、职责分工和人员配置。
通过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能够做到人员有序、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援效率。
同时,应急救援组织的人员配置应考虑到各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应急救援经验,确保人员具备相关的救援能力。
2.2 应急预案制度应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备案和实施等程序和要求。
应急预案是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预先规划和准备的文件,能够提供灾害发生时的救援措施和方法。
制度应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的责任部门和程序,并规定预案的备案和有效期限。
2.3 应急设备和物资制度应详细列明应急设备和物资的种类、配备标准和管理要求。
应急设备和物资是指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的装备和物资,如救援车辆、应急通讯设备、应急用品等。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5篇】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篇1】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提高处置安全生产事故能力,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实施应急救援,保障员工与顾客生命与财产安全,减少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北京市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发生的火灾事故、触电事故与机械伤害事故应对工作。
4、应急工作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快速反应,协调统一。
二、危险性分析1、企业概况:坐落于方向的村区内,西边面临,北边面临,东边面临,南边为。
营业面积平方米,安全出口处。
现从业人数人,其中管理人员人,安全负责人人,是一家企业。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本单位内有高低压配电装置及经营区电源线路较多,易燃品集中堆放,且在区域内使用燃气与主食加工机械进行现场食品加工。
如果出现人为疏忽或管理不善,就有可能发生火灾、机械伤害及触电等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设在。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设置通讯联络组、灭火组、疏散组、抢救组4个应急救援组。
1、应急指挥部成员及职责: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职责:(1)接受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应急救援中心的领导并落实指令。
(2)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
(3)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4)负责本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先期处置与善后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制度(五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制度为了加强对突发性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和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调水平,确保发生安全事故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____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和滋生次生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公司实际工作,特定本制度。
一、____领导公司统一指挥、____有序、分工明确、协调一致、保障有力、信息及时的原则,开展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适用范围发生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或重大、特大的道路交通事故以及其他重大突发性群体伤亡事件时,启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三、应急处置措施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各类突发性伤亡事件和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措施预案,明确____领导、部门责任、资源调配和使用、处置责任,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伤亡事件或安全生产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的____协调有关部门人员,依法妥善处置。
四、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工作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
各小组成员必须接受统一指挥、统一安排、积极参加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
2、自动替补原则。
领导小组组长不在岗时、副组长自动替补、承担应急工作的领导职责。
3、自动停休原则。
领导小组各成员休假的一律停止休假,主动到公司参加应急工作。
4、奉公尽责原则。
领导小组各成员尽职尽责、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无私奉献、不能麻痹大意、全心全意做好应急工作。
五、工作流程启动预案。
突发群体伤亡时间或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第一时间报告有关部门,通过各种途径核实时间性质、伤亡情况、事故地点、事故发生时间等信息,认真研究、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确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1、先期处置。
应急预案启动后,要迅速派人赶赴现在,会同有关部门、人员,查实事件性质、发生时间、发生原因、涉及范围、人员财产损失等基本情况后及时向公司及有关部门报告。
2、信息发布。
公司根据事态情况,通过电话发布事件信息,是做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
需要向社会和周边发布警报时,由公司向政府及周边单位发送警报消息。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范文(5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范文第二十三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第二十四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____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____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
第二十五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____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____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____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第二十七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____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二十八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
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九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根据预案演练、机构变化等情况适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一)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四)应急____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7篇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7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精选篇1为规范煤矿事故应急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__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__号令),结合本镇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一)成立__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镇长X为指挥长;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和煤矿工作的副镇长X为副指挥长;镇应急办、镇财政所、派出所、镇国土站、镇总工会、镇卫生院、镇民政办、镇供电所为成员,负责全镇煤矿较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应急办,刘尚平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应急预案修订和综合协调工作。
(二)指挥部下设七个组:一是综合协调组。
镇政府联系煤矿工作的副镇长__为组长,镇政府应急指挥部、镇应急办为成员。
负责事故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发布;协调各有关单位的工作;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事故和应急救援进展情况,落实上级政府有关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
二是现场抢险救援组。
应急办主任__为组长,派出所、镇应急办、民兵应急分队、事故发生地的村支两委、事故发生煤矿企业为成员,负责对事故的抢险救援、现场控制和保护。
三是后勤保障组。
镇财政所所长__为组长,镇民政办、镇供电所、事故发生地的村支两委、事故发生煤矿企业为成员。
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物资准备和通信、电力保障。
四是医疗救护组。
镇卫生院院长__为组长,相关村卫生站为成员,负责对事故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移治疗。
五是善后处理组。
分管镇民政副镇长__为组长,派出所、镇财政所、镇总工会、事故发生地村支两委、相关保险公司、事故发生煤矿企业为成员。
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对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的物质按价付款或归还。
六是安全保障组。
镇派出所所长__为组长,事故发生地的村支两委、事故发生地的民兵为成员。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相关辅助设施和场所。
三、应急预案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预防事故发生为主,同时加强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成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3.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4.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把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四、应急预案的编制1. 编制依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本单位实际情况及上级部门要求。
2. 编制内容:包括事故类型、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等。
3. 编制程序:(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明确编制任务和责任。
(2)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事故风险,确定事故类型。
(3)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响应程序等。
(4)组织专家评审,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5)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正式发布实施。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培训对象:全体员工、应急管理人员、救援队伍等。
2. 培训内容:应急预案、应急操作规程、应急设备使用等。
3. 演练频率: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针对不同类型事故开展专项演练。
4. 演练评估: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备案1. 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2. 备案:将修订后的应急预案报上级部门备案。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8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第一条为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处置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应急预案,系指安全生产事故预案。
应急预案管理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应急预案必须经制定单位____论证和____,并经实施应急预案有关单位认可,由制定单位发布,印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单位。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上一级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各级单位都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有关作业岗位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单位和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经上一级管理单位____。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____器材生产、经营、储运单位的应急预案,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辐射、城市公用事业、道路交通、火灾、铁路、民航、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种设备、电网安全等事故的应急预案,依据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抄报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对与实施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职责、程序,对本单位其他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动;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对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与其相关的职责应当____落实。
第七条应急预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规范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宣传、教育、培训、演练、评估和修订等工作。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四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依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预案。
2. 针对性:针对本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类生产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 实效性:应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4. 及时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包括:1. 事故类型及特点;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 事故预防和预警措施;4. 应急处置程序;5. 应急保障措施;6. 通信联络方式;7. 应急演练计划;8. 附件。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公布第六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评审,评审内容包括:1. 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2. 符合企业实际情况;3. 应急措施科学合理;4. 应急保障措施完善。
第七条经评审通过的应急预案,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公布。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备案第八条企业应将应急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第九条企业应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应急预案,提高员工对应急预案的认识。
第十条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预案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一条企业应将应急预案培训纳入员工培训计划,确保每位员工熟悉应急预案。
第六章应急预案的演练第十二条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第十三条演练内容应包括:1. 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2. 应急处置措施的执行;3. 应急保障措施的落实。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生产平安事故应急管理制度1第一条工区在重大危急源评价后制定,有发生以下事故或大事的风险时,必需制定应急预案:1.触电、火灾及爆炸;2.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难;3.施工中挖断水管、热能管道、电缆等市政、铁路设施;4.铁路营业线施工;5.坍塌、倒塌、高坠事故;6.急性作业中毒、食物中毒、泄漏污染事故;7.水上作业淹溺事故等。
其次条应急预案应掩盖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各阶段的'打算,即预案的启动、应急、救援、事后监测与处置等各阶段。
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适用范围;2.事故可能发生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4.事故报告程序、方式和内容;5.发觉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实行的行动和措施;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状况;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详细通信联系方式;8.相关保障措施;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连接关系;10.应急预案管理措施和要求。
第三条依据实际状况,由工区经理组织、工区平安部门牵头,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峻后果等分等级地制订相应的预案。
为使预案更有针对性和能快速应用,一般要制订出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一个项目的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要形成统一整体,救援力气要统筹支配。
第四条工区应急预案要依据现场实际制订,使预案便于操作。
工区编制的应急预案必需上报工区项目部备案,工区项目部在各工区预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线突发事故(大事)点和内外部救援力气分布状况,编制综合性预案,做为工区预案的支撑和保障,两级应急救援组织应职责明确,通力协作。
第五条两级预案由工区项目部、工区分管平安副指挥或平安总监组织定期演练,由编制部门依据实际状况定期检查和修正,保存相关记录。
第六条应急救援队伍要由平安部门组织进行专业培训考核,要有培训记录和档案。
应急救援人员要通过考核证明确能胜任所担负的应急任务后,才能上岗。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及时、有效地组织事故应急救援,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施工、科研等活动,以及可能发生生产事故的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应对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企业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企业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第五条指挥部组成如下:1. 指挥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2. 副指挥长:由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担任;3. 成员: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指挥部职责:1. 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和实施本企业生产事故应急预案;2. 负责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3. 负责组织事故应急救援;4. 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第七条应急预案的编制:1.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b.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c. 应急响应程序;d. 应急物资及装备;e. 应急演练;f. 应急预案的修订。
2. 应急预案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a.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b. 符合企业实际情况;c. 科学合理,便于操作。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实施:1. 企业应将应急预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2. 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3. 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4. 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事故情况。
第四章应急响应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第十条应急救援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 组织现场救援;2. 事故现场保护和隔离;3. 人员疏散和安置;4. 事故调查和处理;5. 事故善后处理。
第五章应急保障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保障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应急物资储备;2. 应急通讯保障;3. 应急资金保障;4. 应急人员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处置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应急预案,系指安全生产事故预案。
应急预案管理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应急预案必须经制定单位组织论证和审查,并经实施应急预案有关单位认可,由制定单位发布,印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本文来源:文秘114 http://***4)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的情况;(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8)相关的保障措施;(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10)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上一级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所
1/ 3
属各级单位都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有关作业岗位的应急措施。
Www.yBaSk.m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单位和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经上一级管理单位审查。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储运单位的应急预案,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辐射、城市公用事业、道路交通、火灾、铁路、民航、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种设备、电网安全等事故的应急预案,依据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抄报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对与实施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职责、程序,对本单位其他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动;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对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与其相关的职责应当组织落实。
第七条应急预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演练与实施。
州、县人民政府应根据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重点领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高危行业、人员密集场所等生产经营单位,每年应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各自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一旦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应按照“分
---------------------------------------------------------------范文最新推荐------------------------------------------------------ 级、属地”的原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规范、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损失。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