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咏物古诗词练习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阅读指导类型六古诗词第30课时分类讲练一爱国忧民类、羁旅思乡类、咏物抒怀类
第30课时古诗词阅读之分类讲练一(爱国忧民类、羁
旅思乡类、咏物抒怀类)
一、爱国忧民
【内容精讲】
题材特征爱国类:忧虑国家命运,抒发报国之志,渴望为国奉献。忧民类:关心民生疾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常见标志常见意象:山河、风雨、烽火、泪、弓
情感主题①忧国忧民,心系国运。②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③表达为国杀敌效力的愿望。④效忠君主,渴望建功立业。⑤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常用手法①比喻、拟人、设问、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②象征、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的运用。③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抒情方式的运用
链接课内篇目爱国: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龚自珍《己亥杂诗》、杜牧《泊秦淮》、杜甫《春望》、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文天祥《过零丁洋》《南安军》、夏完淳《别云间》。
忧民:曹植《梁甫行》、《诗经·式微》、杜甫《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拓展训练】
立春日感怀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①又逢春。
关河②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__________________ 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③。
【注释】①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②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③簇五辛:簇,攒聚的意思。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本草纲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中考语文古诗词试题
中考语文古诗词试题
中考语文古诗词试题汇总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考语文古诗词试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古诗词试题1
一、《过零丁洋》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
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轮复习专题(二)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片用和(用原句填写)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荒僻和现实遭遇的悲苦。
(2)阅读下列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哪一则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甲】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北宋王安石《梅花》
【乙】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南宋刘克庄《落梅》
2.古词阅读。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断桥、、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2)从下列诗词选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古诗阅读。
小文很喜欢张嵲的《墨梅》,却不知道该如何赏析,他去向老师请教。请你阅读《墨梅》,帮忙完成对话。
墨梅
[宋]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小文:老师,我很喜欢张嵲的这首《墨梅》,可不知道该如何赏析。
老师:你可以用连结的策略进行赏析。还记得小学学过的那首王冕的《墨梅》吗?
小文:记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中考古诗词鉴赏·虞世南的《蝉》
中考古诗词鉴赏·虞世南的《蝉》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试题】
1.虞世南的《蝉》从题材上看是一首诗。诗人用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品格,这是典型的手法。
2.请你说说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咏物高洁清远托物言志
2.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2015年大庆市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作者简介】
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令,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代表作有《出塞》、《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
【诗意散译】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
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鉴赏】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饮緌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中考专项复习:古诗词训练(附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古诗词训练(附答案)
(一)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①何意②栖③碧山④,笑而不答心自闲⑤。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余:我。诗人自指。②何意:一作“何事”。③栖:居住。④碧山:山名。⑤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安。
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陆游《游山西村》
B.王安石《登飞来峰》
C.谭嗣同《潼关》
D.陶渊明《饮酒》(其五)
2.“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闲”请具体说说它的妙处。
(二)纵笔三首(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_ 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1.请根据上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字填在横线处()
A. 暖
B.微
C.霜
D.清
2.诗歌用笔曲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分析“误喜”和“一笑”两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三)少年游·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下列选项中符合作为词的题目的一项是(),为什么?
A早行 B午行 C晚行 D夜行
答:
2.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与“啼鸟两三声”一句不同的一项是()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A.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三)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百夫长:旧时指统领百人的小头目。
罗隐《蜂》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题)
罗隐《蜂》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题)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6分)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9、诗人在这首咏物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3分)
20、用反诘的方式结尾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19、罗隐认为蜜蜂勤劳采蜜,但最后的成果都被他人享用,自己什么好处也没有。作者对蜜蜂劳作的意义产生怀疑,认为蜜蜂不值得如此辛苦。作者用蜜蜂来影射世上那些争利积财者,他们往往徒劳无益。既有同情又有嘲讽。
20、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怜惜之意可掬。
专题07 咏物诗-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
专题7咏物诗
【考点分析】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声音、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情感上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表现手法上常用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描写方法上,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诗的五种类型。
⑴描摹情态类: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的咏物诗。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再如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表现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描写精致。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讲义与练习40首(学生版)及部分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讲义与练习(学
生版)
咏物诗知识点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的实质是咏人、咏怀、咏世象。在内容上,它的描写对象往往是动物、植物、矿物、器物、山川地理事物。一句话,是“物”而非“人”。
在艺术上,它常常采用“兴”的手法,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连类而及,托物咏志。在修辞上,或将人拟物,或将物拟人。
在咏物诗中,不同的事物往往寄托着不同感情。下面为大家例举一些常见事物。
一、常见咏物诗的特点:
1、形式特点:
a、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b、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
c、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2、内容特点: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莲花(唐·郭震)
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
芍药唐·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
中考古诗词鉴赏易错题专题训练
中考古诗词鉴赏易错题专题训练
中考古诗词鉴赏易错题专题训练
古诗鉴赏指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点火,节后点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解析】第(1)题侧重于对其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由此把握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第(2)题侧重于对本词的内容与形式的总体理解把握。赏析“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在回答第(1)题时,同学们常常只注重语言的表层含义,而忽视语言的深层含义。挖掘语言的深层含义,才能准确全面把握词人的心情。其次同学们容易犯先入为主的错误。许多学生对苏轼豁达、乐观的性格印象深刻,没有认真地去读这首词,对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准。
在回答第(2)题时,有的同学弄不懂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不会由景入情作深入的分析。要记住“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设。景与情的关系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中除了以乐景写乐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三)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轮复习专题(三)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
1.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2)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
2.古诗词赏析。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①著:放进,置入。此身:指白梅。②混:混杂。芳尘:香尘。③乾坤:天地。
(1)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诗人以自况,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2)赏析“冰雪林中著此身”的精妙。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梅①
(唐)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②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本诗是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谪到偏远落后的永州而作。②杳杳:幽远。
(1)诗歌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尾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一句有何深刻的含义?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说说诗人笔下的白梅有哪些特征。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①。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②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③。
【注释】①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②明:(政治)清明。③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专项练习题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专项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江流 _ _ _ _,终究 _ _ _ _。"
2. "人生 _ _ _ _ _ _ 后,_ _ _ _ _ _ 多。"
3. "白日依 _ _ _ _,_ _ _ _ _ 依山尽。"
4. "及 _ _ _ 罢宴,_ _ _ _ 载酒。"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_ _ _ _。"
二、选择题
1. 宋代诗人 _ _ _ _ 的《静夜思》被誉为"千古第一诗"。
A. 王之涣
B. 李白
C. 白居易
D. 杜甫
2.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中的"大江"指的是什么?
A. 长江
B. 黄河
C. 江南小河
D. 黑龙江
3. "天街小雨润如酥,_ _ _ _ _人初去时",将空格处的词填入正确的一项。
A. 江南
B. 明月
C. 西风
D. 云南
4. "岐王宅里寻常见,_ _ _ _云外几曾闻",将空格处的词填入正确的一项。
A. 垂杨
B. 杏花
C. 松柏
D. 枫树
5. "出师未捷身先死,_ _ _ _ _葬花边",将空格处的词填入正确的一项。
A. 千里
B. 三径
C. 万民
D. 一身
三、简答题
1. "水调歌头"是谁的作品?简述其文学意义。
2. "静夜思"中什么情境下诞生了"床前明月光"这一经典句子?该句表现了哪些情感?
3. "相思"表达了什么主题?你认为作者选择乐府古题为主题有何意义?
4. 简述"春晓"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5. "早发白帝城"中的白帝城位于哪里?简述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四、作文题
请你结合近年来你所看到的新闻事例,简述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理解,并谈谈你的感悟。(题目不计入总字数)
【精品】中考语文课外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 有什么表达作用?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
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 —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浪淘沙?怀旧(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单独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闺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
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
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
的?简要答复。的?简要答复。
梅花绝句(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1)前两句为梅花的岀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中考古诗词鉴赏——咏物禅理诗——考点精讲及精练
中考古诗词鉴赏——咏物禅理诗——考点精讲及精练
【师者言说】
诗言志,歌永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古诗人喜欢咏物,寄寓自己的情感。《全唐诗》就保存了6021首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夜月琴声书韵,春风鸟语花香,皆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或抒发自己的怀抱,或言明自己的志向,或鞭挞社会丑恶现象,或阐明某个事理,或寄托自己的理趣,所谓“一草一木总关情”,于是,就产生了咏物禅理类诗歌。咏物禅理诗的特点是“体物肖形,传神写意”。
【课标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明确指出了中考诗词鉴赏考察的方面。
【考点精讲】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言志的外壳,是诗人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的载体。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歌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层的判断、鉴赏和评价。因此,鉴赏诗歌的语言是中考诗词鉴赏考查的一个重要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风格、诗眼。同时,我们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炼字,古典诗歌要求用极少的文字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因而其语言讲究以少总多,一字传神。
中考古诗词:咏物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咏物诗)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分)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5分)
蝉
(唐)虞世南①
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②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③藉(jiè):凭借。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3分)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1、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2、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5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林逋《山园小梅》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林逋《山园小梅》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二、阅读欣赏(共50分)
(一)(4分)
山园小梅(宋)林逋①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②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③共金樽。
注:①诗人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其“梅妻鹤子”。②合:应该。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拍板,此处指歌唱。
8.诗中描绘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9.本诗艺术表现“绝伦”“曲尽其妙”,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2分)
答案:
8.不畏严寒、明媚鲜丽(或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和峻洁清高、孤芳自赏(或幽独超逸、自甘淡泊)的形象。
评分: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以梅自况。诗人咏梅,实际上是他幽独清高、自甘淡泊人格的自我写照。在诗人眼中,梅含波带情,质仪相偕。首联即写梅明媚鲜丽,尾联又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精神追求。
示例二描写正侧面结合。如颔联用“疏影”“暗香”正面描绘梅花的轻盈、芬芳;颈联用“霜禽”“粉蝶”侧面烘托梅花的孤洁、鲜丽。正侧面描写结合,使梅花的形象更加迷人。示例三虚实相生,对比衬托。如颈联前句实写“霜禽”爱梅之甚,“欲下先偷眼”;后句想象(虚写)“粉蝶”“如知合断魂”,把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一实一虚,构成对比,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示例四视觉、嗅觉融合。颔联上句从视觉角度细致描绘出疏枝清影、水月空明的图画,下句从嗅觉角度刻画出梅香氤氲、沁人心脾的幽境,二者巧妙结合,融成“绝伦”的写梅千古名句。
中考34首必背古诗词练习题
中考34首必背古诗词练习题
观沧海曹操《步出夏门行》【课内讲读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习题摘录
1.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2.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 诗人先实写,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次北固山下【王湾】【课内讲读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习题摘录: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
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8题。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下列可作为这首诗标题的一项是()(2分)
A.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10.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分)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第一二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草树百花竞相
开放、姹紫嫣红的景象。)
(第三四句,“无才思”和“惟解”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杨花化作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的景象。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
一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二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一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方法,二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一诗表现了态度,二诗表现
了态度。
3、两首诗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来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都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由此联想到什么。
一诗有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二诗由柳枝的随风飘摆、飘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