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咏物古诗词练习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古人很喜欢写咏物诗,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摘自百度)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结合上面两首诗和百度对咏物诗解释,说说你对咏物诗理解。

2.如果把上面的两首咏物诗推荐给你的同学,其推荐理由不成立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抓住了写作对象的特征,表达对写作对象的喜爱之情。

B.王冕的《白梅》借梅自喻,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C.元稹爱菊除了菊花是在四季中最后一个开放的花,也暗含着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D.元稹的《菊花》中用了陶渊明爱菊的典故,说明元稹也是田园诗人。

3.仿照下面的咏物诗,请为其中的一物再写一句符合这个物的特征的句子,来表达思想感情或道理。

(1)鹦鹉①虽然巧舌如簧,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

②凭借勤学苦练,才有自己的绝门独活。

(2)藤①爬得再高,还是大树的附庸。

②懂得与大树真诚合作,向阳枝头才有它一席之地。

【答案】1.①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②在咏物诗中,诗人往往借助所咏之“物”并抓住物的特征来来表达感情;③或者表达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2.D3.示例:鹦鹉: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总胜于在雕笼中乞食学舌。

【解析】1.结合百度对咏物诗的介绍可知: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中考古诗词:咏物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咏物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咏物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5分)蝉(唐)虞世南①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

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②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③藉(jiè):凭借。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3分)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1、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2、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5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_________的意境。

初中咏物言志诗词总复习及复习题(含老师详解)

初中咏物言志诗词总复习及复习题(含老师详解)

咏物言志(学生版)落梅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①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②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③掌花权柄④,却忌孤高不主张⑤。

【注释】①砌:台阶。

②莓苔:苔藓植物。

③谬:不合情理的。

④权柄:犹权利。

⑤主张:主宰;作主。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 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律诗,押ang韵。

B. 首联描写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梅花铺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营造了温馨闲适的意境。

C. 颔联用“迁客”、“骚人”迁谪放逐的遭遇来比喻“落梅”,不仅表达了对梅花的深刻同情,而且是对“迁客”、“骚人”梅花般高洁品格的赞美。

D. “东风”在古典诗词中,多指春风,可象征春天的到来,如李商隐《无题》中的“东风无力百花残”。

E. 尾联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掌权者,把矛头指向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和不满。

“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4分)杨花唐代:吴融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秾华:盛开的花朵。

杨花:指柳絮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句写杨柳不屑与春日百花争奇斗艳,自有一种品格。

第二句“雪濛濛"形容杨花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描写了杨花比百花先开的情景。

B.前两句侧重描写杨柳的可爱风姿,后两句侧重议论、抒情,以杨花的追求和品行反衬百花的与众不同。

C.第四句写杨花随风而舞,所以独异群花,不怕风而爱风,“唯有”两字突出了杨花的独特。

D.本诗中的“杨花”独爱春风,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形象迥然不同。

E.本诗托物言志,通过“不斗”“不占”表现其不慕世俗的淡泊情怀;通过“自飞”“独爱”表现其追求自由、高傲不羁的品格。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

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

咏物言志诗鉴赏训练阅读下面13首咏物言志诗,完成以下题目。

一、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表述题]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答: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答: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选择题]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

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二、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表述题]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3.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后者指。

[选扦题]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足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山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化的情景。

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它未来“凌云”的先兆。

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

C.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山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

三、洞中蝙蝠自居易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

咏物言志诗练习--很好的高中诗歌鉴赏练习哦~~

咏物言志诗练习--很好的高中诗歌鉴赏练习哦~~

咏物言志诗练习1赠从弟(其二)(五言古体诗)(魏)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第三、四两句中的“一何”分别表现。

(2)第五、六两句中的“正”分别表现。

(3)全诗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所咏对象。

请具体说明。

(4)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将对象的外部形象和内在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加以描摹的。

2在狱咏蝉(五言律诗)(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自注:“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之异于曩时,将虫声悲乎前听?”(西陆:秋天。

南冠:楚囚。

)(1)首句写“蝉声”的作用是。

(2)第四句中的《白头吟》这一典故取自西汉的《白头吟》。

(3)说说第五、六两句所运用的比喻手法。

(4)这首诗是怎样通过写蝉来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的?3 蜂(七言绝句)(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开头两句中诗人用“不论”“无限”“尽”等词极力写蜜蜂采蜜的辛勤,这种写法在诗中起作用。

(2)末句本来的意思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为什么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3)这首小诗抒发了什么人生感慨?4墨梅图(七言绝句)(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相传会稽山下有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日日洗涤笔砚,把池水都染黑了。

(1)试析首句所运用的典故及其含义。

(2)“洗砚池”与“淡墨痕”有什么联系?(3)这首小诗是如何把梅人格化的?5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宋)周邦彦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衩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扣窗格。

东园岑寂。

渐朦胧暗碧。

静绕珍丛①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讲义与练习40首(学生版)及部分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讲义与练习40首(学生版)及部分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讲义与练习(学生版)咏物诗知识点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的实质是咏人、咏怀、咏世象。

在内容上,它的描写对象往往是动物、植物、矿物、器物、山川地理事物。

一句话,是“物”而非“人”。

在艺术上,它常常采用“兴”的手法,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连类而及,托物咏志。

在修辞上,或将人拟物,或将物拟人。

在咏物诗中,不同的事物往往寄托着不同感情。

下面为大家例举一些常见事物。

一、常见咏物诗的特点:1、形式特点:a、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b、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c、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2、内容特点:(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莲花(唐·郭震)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芍药唐·韩愈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辛夷坞唐·王维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咏物诗训练题

咏物诗训练题

咏物诗训练题1.(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析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诗人首先刻画微风中的海棠,着意表现海棠的色彩。

“东风”就是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

这句诗的意思是:微风轻拂着海棠,海棠泛出华美的光泽。

一个“泛”字,写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闪烁不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写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的意思是说,明月转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

既然这样,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发幽香了。

显然,此时的海棠花就如同诗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却得不到重用,真是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啊!所以,这里的空蒙幽寂的夜景描写,暗示的是诗人幽寂孤独的心理。

最妙的是三四两句。

句中“恐”是担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爱花的心理活动和依依不舍赏玩的情态;“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这两句诗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

“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

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的感情。

专题07 咏物诗-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

专题07 咏物诗-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

专题7咏物诗【考点分析】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声音、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情感上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表现手法上常用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描写方法上,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诗的五种类型。

⑴描摹情态类: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的咏物诗。

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再如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表现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描写精致。

⑵托物言志类: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的咏物诗。

如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咏物诗练习

咏物诗练习

诗歌鉴赏一——咏物诗练习一、(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莺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15.这首词的语言特明,请简要分析。

(6分)答:14. 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同时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的能力。

D 项词末两句是说那里的虾鳅任你饱餐,我当看你乘风归来。

“听君飞去饱时来”中的“听”字是“任凭”的意思,可依据教材李密《陈情表》一文中“听臣微志”的“听任,允许”之意,而选项误解成“听觉”,所以 D 项手法分析有误。

15. 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清新明快,句式整散结合,和谐统一。

②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第二人称“汝”“君”称之,以“来”字呼之,词人好似抚摸着白鹭说着悄悄话,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显得自然而亲切。

③使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

“虾跳鳅舞”,写出了远渚的虾鳅舞动的生机,与“溪里鱼儿堪数”形成对比。

词人将笔下的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人鸟私语融合,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此题不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这首词表现出来的整体语言风格。

辛弃疾的词风,既有沉雄豪迈,又不乏清丽明快。

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

(完整版)咏物诗专项练习

(完整版)咏物诗专项练习
题一: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1、“昨夜一枝开”初稿为“昨夜数枝开”。“数”改为“一”,其主要的原因在哪一点?
2、首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梅花何种秉性?
3、“递”与“窥”字用得精当传神,试写出各自所传达的诗意。
4、通篇围绕“早”字来写,请结合具体诗句,略要说明之。
答:1、主要原因在于:“数”表示已有众梅绽放,不能突出诗题中的一个“早”字,“一枝”即“第一枝”,正与诗题相宜,正可表示早梅遗世独立,傲然斗雪的个性。
答:2、首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傲然独立,不惧严寒的秉性。
3、“递”字精当地传达梅花的暗香浮动,随风轻轻四溢的意境;“窥”字形象地传达出飞鸟被梅花的素洁艳丽的风采所吸引的场景。
4、首联“孤根暖独园”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窥素艳来”是“早”,尾平“先发”是“早”。
题二答案:
解:第一句与得似不合情理,然而这样“逆向思维”,才让读者品味一种特别的诗言句:第二句俨然是垂柳情点而骄神情的再现。三四句用典,含蓄地传达了愤世嫉俗之情。
答:1、客观事物上,应是春风拂柳枝,春风是主动者,是施者。但在诗人看来,却是柳枝主动地逗弄春风。化被动为主动,转受者而为施者,突出垂柳的主体性,也刻画了柳地直率、热情、可爱的性格。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喑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曾缴①,孤飞自可疑。
[注]:(zeng):短箭。缴(zhuo):系箭的丝绳。
问:1、此诗的“诗眼”应是哪个字?试结合全篇析之。
2、“孤雁”这一意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咏物诗+题目练习

【初中语文】咏物诗+题目练习

古诗·咏物诗咏物诗1.概念:咏物诗,就是借描写客观物体,表达诗人的志向、理想、情操的诗歌。

2.内容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3.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烘托)。

4.情感分类: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2)抒愤——倾吐心中的不平之气。

3)刺世——鞭鞑社会的丑恶现象。

4)言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阐明事理。

5)寄趣——通过对物象情态进行描摹来表达喜爱之情。

【常考题型与答题思路】一、常考题型1.本诗咏柳抒怀,写出了柳的什么特点: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二、答题思路1.审读题目,明白写何物。

2.分析物象:抓关键词语(体现其特征,形态、色泽),概括物象特征。

3.辨析情感,联想诗人生平,找诗人和物象间的契合点。

4.明白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等手法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1.本诗咏柳抒怀,写出了柳的什么特点:(4 分)答案:“千万”写出柳的繁茂、生机横溢等特点。

“金色”、“丝”比喻形象生动,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轻盈袅娜姿态。

思路:1)手法+效果2)抓关键词+概括特点——动词、形容词、表颜色的词、数量词、叠词2.请简要分析这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明确:借写美好的一株垂柳却埋没”荒园“,倍受冷落,抒发了对柳的痛惜,实际上作者以柳自比,寄寓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答题模式:通过刻画……(物象)的形象,借助……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志向。

咏物诗练习1.古诗鉴赏。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舟归”是诗人想 象的情景 ,这样 写呈现 了清幽 闲 众 多
逸的意境。② 以景结情。描绘 “更待夜深 同徙倚 , 非 凡
秋风斜 月钓舟 归”的画面,寄托 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 长 风
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闲适 步 点
之情 与 “更待夜 深同徙倚 ,秋 风斜 月钓舟 归”之
均是 凭栏 眺 望时 所见 。“黄 芦 苦竹 ”,用 自居 易 《琵
【答 案 】
琶行 》中“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 ,
1. A
点 出 自己 的处境 与 被 贬谪 的 自居易 相似 。
【解析 】A项 ,…大火流 ’表 明天气依 然炎热”
2.下 阕措辞婉转 ,情感 曲折多变。结合词句 ,
) ‘
在风 雨 中羽 毛 渐 丰 ,历 练 成 长 的过 程 ;“肥 ”写 ff_{
A.首联 “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 ,花草凋零 , 了梅 子受 到 雨水 滋 润 ,圆润饱 满 的形态 ,富 有 动感 。
但 “大火 流 ”表 明天 气依 然 炎热 。
B.上 阕 “人 静 ” 句 以乌 鸢 在 夏 日宁静 的 山间
3.尾 联 运 用 了 多种 艺 术 手 法 ,任 选 一 种 加 以 官 至
简析 。
赤墀
【答案 】
这 里
1.人 景 相 融 的 宁静 画 面 :断 桥 边 夕 阳西 下 ,
树 影倒 映水 中 ,鸟雀 在 枝 头 相 互依 偎 ,诗 人 独 自 曹 霸
欣 赏美景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 内容的理解。题千要 铺 垫
1.BD
【解析 】B项,“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

咏物言志主题诗词曲专项练习(一)

咏物言志主题诗词曲专项练习(一)

咏物言志主题诗词曲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上片前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

B.上片末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

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文。

D.下片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总结上片内容”理解错误。

下阕怀古抒情。

“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

“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并没有总结上片。

故选C。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3.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2.C3.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①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咏物练习题

咏物练习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 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 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 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 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 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 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 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 情怀?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 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4、咏物抒怀类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4、咏物抒怀类
一二 三四 五
• (四)
鹧鸪天①
• 宋 苏轼
•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 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红 蕖:红荷花的别名。
一二 三四 五
• 1香.”词两上句阕的中语“言翻·很空·有白鸟特色时,时请见·赏,·析照加水点红蕖的两细个细 答案词:。运(用3分叠词) ,不仅具有韵律美,(1分)且分别形容飞鸟和荷
古诗文梳理 古诗词曲阅读 四、咏物抒怀类
• (一) [2024龙岩二检6分] •白 梅
• 元 王冕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一二 三四 五
• 1.这首诗的题目是《白梅》,诗中又写到“桃 李”,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答案:将混杂芳尘的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相对比,(1分)从而 衬托出白梅的素雅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2分)
一二 三四 五
• 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诗歌第三、 四句中体会到的意境。(3分)
答案:忽然在一夜之间,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 弥漫整个大地,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春色。(言之成理即可)
一二 三四 五
• (二) [2024莆田二检7分] • 中秋月
• 宋 晏殊 • 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①独向隅。 • 未必素娥②无怅恨,玉蟾清冷桂华孤。 • 注释:①羁人:羁旅他乡的人。②素娥:嫦娥 。
。 • C.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 • D.“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 点的拨怨:恨“之却情教。风雨怨秋声”是间接抒情。
一二 三四 五

咏物言志主题诗词曲专项练习(五)

咏物言志主题诗词曲专项练习(五)

咏物言志主题诗词曲专项练习(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沈约体弱多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连用“压”“贴”“飞”三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赋予画面动感和蓬勃生机。

B.次句将时空交织在一起描写,季节是春天,天气是初睛,地点是池馆内外。

C.开头两句用华丽的辞藻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画面,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

D.第三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虽弱不禁风,但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

E.“沙上”二句,“沙上”“竹间”分别为鸿雁和鹧鸪的栖息之地,也可能为词人举目所见之景。

2.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1.CD2.上片前两句描写了在和风轻拂的春日里,薄云迅飞,池馆内外燕子争相衔泥筑巢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

词人自比沈约,眼前春意盎然的景象与自己的衰弱形成强烈反差。

3.表达了词人凄凉、孤寂、思乡的感情。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不闻鸿雁信”表达了词人思乡而不得消息的苦恼;“鹧鸪”的叫声常有凄切思念之意,它的啼叫也勾起词人对故乡的思念;“落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妻凉和孤寂。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华丽的辞藻”不正确,词人的语言是平实的。

D项,“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错,词人心情并不振奋,美好的春景更反衬了词人内心的忧郁。

九年级语文一草一木总关情——写景咏物学生题单

九年级语文一草一木总关情——写景咏物学生题单

一、【写景咏物诗】1.形式特点:〔1〕以物象为题;〔2〕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1〕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2〕借景抒情,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3〕描绘山川美景,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例: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色?〔3〕、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表现了怎样的情感?〔5〕、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二、练习展示:1、绝句(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xx草堂时。

问:〔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注释分析〕?〔2〕赏析“睡〞字的妙处。

2、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单独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问:〔1〕、本文的上片主要是状物写景,它描绘了怎样的景?〔2〕词的下片表现梅怎样的特征?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课后练习:1、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新晴〔宋〕刘攽〔bān〕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参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①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

②穿:破。

②楼兰:汉代西域小国,今新疆境内。

诗中借指侵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2〕后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4、峡口进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中考咏物古诗词练习

中考咏物古诗词练习

江西省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8题。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下列可作为这首诗标题的一项是()(2分)
A.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10.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分)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第一二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草树百花竞相
开放、姹紫嫣红的景象。


(第三四句,“无才思”和“惟解”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杨花化作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的景象。

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


一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二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一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方法,二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一诗表现了态度,二诗表现
了态度。

3、两首诗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来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都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由此联想到什么。

一诗有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二诗由柳枝的随风飘摆、飘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咏物类诗文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咏物类诗文

咏物与咏物诗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衙斋①卧听萧萧②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⑤。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②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的声音。

③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④吾曹:我们。

⑤关情:牵动情怀。

(1)“些小吾曹”指的是()。

A.诗人自己B.天下所有的官C.既写诗人自己,又指天下所有的官(2)诗中的“萧萧”二字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表现出作者的什么胸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要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2)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表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亲民爱民的胸怀。

(3)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情感。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平常不怕牺牲为国尽忠,坚守高尚节操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①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②飞花③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①倚——仗恃,依靠。

②解把——解得,懂得。

③飞花——柳絮。

1.诗歌第一、二句中“、”两字生动地描绘了柳条迎风飞舞的张扬形态,让人印象深刻。

2.此诗表达思想情感含蓄蕴藉,作者表面咏柳,实则写人,请结合诗句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1.乱、狂(2 分)2.作者先对柳条在狂风中乱舞的形态,柳絮漫天飞扬遮蔽日月的场景进行了描绘,又联想到了之后清霜的来临,必然会枯萎了柳条的景象,表面上是对柳条的嘲讽,实质上是托物言志,告诫做人在得志时要记得谦虚内敛,不可飞扬跋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8题。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下列可作为这首诗标题的一项是()(2分)
A.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10.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分)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第一二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草树百花竞相
开放、姹紫嫣红的景象。


(第三四句,“无才思”和“惟解”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杨花化作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的景象。

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


一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二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一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方法,二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一诗表现了态度,二诗表现
了态度。

3、两首诗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来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都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由此联想到什么。

一诗有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二诗由柳枝的随风飘摆、飘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