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品德与社会组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品德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品德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今天,我们品德组老师准时开始了本学期的第二次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是分析解读本学期几个年级的教材和学习《品社教学建议》。因为四年级是由几位老师共同任教的,所以就以四年级为例子进行了详细记录。
本册四年级品社教材一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这是我们的社区”、“我看家乡新变化”、“好大一个家”和“共同生活的世界”。我们认真解读了教材,确定了重点,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体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知道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培养对不同民族多彩服饰尊重、欣赏的态度。难点是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学会正确处理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工具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我们希望学生通过本册学习能关心社会,宽以待人;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锻炼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不同途径搜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能进行简单的整理、分析。
我们学习了《品社教学建议》,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品设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我们作为品设教师,可以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引导孩子们热爱自己的生活,积极的参与到社会中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在课前,我们要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收集等准备工作,并且进行反馈。在课堂中采用“英雄特色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教师本身也要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综合知识结构,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范文三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范文三篇
record是一个中文单词,意思是通过某种方式保存您的所见所闻,并将其作为信息传递。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时间:20xx年12月16日
地点:大办公室
应邀出席:全体教师
主题:
记录人:某某某
主要资料:评课校长《探索与发现(一)》
一、校长Benfeld:
1、课件做得不错
2、对教材有些提升
二、其他教师评课:
优点:
1、由易到难,能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引导。注意反馈,总结归纳方法很好。
2、练设计存有深度,存有开拓性。
3、所安排小组讨论很有必要。
4、发生改变教材较为恰当。
5、目的明确,思路清晰。练习都有针对性。
严重不足:
1、学生表达有疏漏。
2、新课太快。练多,方法多,怎样概括总结就应再思索思索。
3、练一练能否让学生打开书做一做。合理利用课本。
4、找寻更简便的方法的时候,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最出色能够举例说明。
教研组长评价:
1、不一样的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发展,不必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一节课的设计必须
以学生为本。
2、趣味的引入:游戏,能激发兴趣。
较为严格的推理小说:悖论---检验---应用领域
3、整个设计比较精当。
4、练形式多样,题型多样化。
5、上课的节奏要再慢些,提问后要停顿几秒,让学生思考。
课前举例鼓励,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
上好思想品德课,即要立足于课文,又不能局限于课文。因为课
文里谈的内容故事大都比较简单,有的故事内容距学生的重新认识范围比较离,学生
就是看不到,摸不着。这就须要补足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生能够经常看见或经常听
品德与社会教研活动记录
品德与社会教研活动记录
篇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组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品德与社会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
单位:
时间:2011年5月18日
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员:
主讲人:各位教师
课题:1、如何才能上好小学科学课
2、如何才能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任选其一)
活动形式:专题研究
记录内容
课题下发时间:2011年4月30日
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5月18日
一、主持人发言:
新课标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和质疑。
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而新教材只给了我们一个教学的版本,却没给我们具体的教法、学法让我们拿来就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天请大家把自己平时教学时的好方法,相互交流一下,来提高我们整个一区的综合成绩。
二、各校老师代表开始发言:
八小老师代表周元朝发言:
我针对《如何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谈一下我的见解。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作为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教材,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是:课前举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辩别是非能力,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前举例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思想品德课,即要立足于课文,又不能局限于课文。因为课文里讲的内容故事大都比较简单,有的故事内容离学生的认识范围比较远,学生是看不见,摸不着。这就需要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生能经常见到或经常听说
小学思政课集体教研记录内容范文
小学思政课集体教研记录内容范文英文版
In recent years,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llective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rough collective research, teachers can exchange teaching experience,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ere is a sample record of a collective research meeting for primary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irstly, the teachers shared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s and discussed the difficulties they encountered in the classroom. They analyzed the reasons behind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posed solutions. For example, Teacher Li shared a case of a student who was not interested in current events. The teachers discussed how to make the content more engaging and relevant to the student's life.
品德教研活动记录
品德教研活动记录
品德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年月日(星期三)下午;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品德教师;
活动内容:研讨、解读三、四年级第一单元教材;初步商讨教学进度。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一个崭新的开始。
这个学期三、四年级的第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有关“社区”这个主题。两个年级的教材中有些内容粗粗一看极为相似,甚至是没有区别的,但经过仔细深入地研究之后,我们就发现这些内容其实是一种不断地延伸和深化,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三、四两个年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不同的重点。
周老师说:“由于在三年级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社区’这个话题,因此我准备为四年级的学习做一个铺垫,把重点放在了解社区的构成上。”
蔡老师说:“我在四年级的教学中要突出社区中公共设施的利用和爱护,要引导学生更深入具体地了解社区。”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教研组的老师还对第一单元的教学
方法进行了讨论。
周老师说:“在课前准备收集资料时,我发现我们平湖有一个96345的社区网络,因此我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已经比较完善的网络资源。”
蔡老师说:“四年级的教材我已经教过一年,因此结合上次的经验教训,我准备在四年级的教学中,多采用一些活动的形式。因为它与三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相比较,更应突出实践性和学生在社区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在这个方面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两位老师通过透彻分析,积极探讨,畅所欲言,正在提高对教材的解读和把握能力,也更加有意识地把生活融入到课堂中来,为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幸福感提供了保障;初步确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进度,也使我们在引导学生走出家庭,走向社区时的阶段性目标更为清晰和明确。
小学品德社会组教研活动记录三篇
小学品德社会组教研活动记录三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小学品德社会组教研活动记录三篇
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应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品德社会组教研活动记录1
今天教研活动时间我们学习了《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的学习评价部分的内容。
学习评价要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学习结果指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式、方法,并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做好课内外学习活动记录和评价。以主题单元为单位进行阶段性评价和反馈。期末进行必要的书面检测。
我们感到立足过程,突出自主,强化多元,促进发展是评价体系的原则和核心。蔡老师说:评价中我们要注意过程性,评价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周老师说: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评价时要重视捕捉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最好有个性化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评价是重要手段。让学生进行自我鉴赏、诊断、反思、发展。有效地增强评价的激励、督导功能,较好的落实新的评价理念。
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
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们的
道德与法治教育素养,促进学校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以下是
本次活动的详细记录。
一、活动背景
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
法治观念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社会现实与学生的自身认知之间存在较大
差距。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学校决定开展道德与法治教
育研讨活动。
二、活动内容
1.主题演讲:邀请本市优秀法治教育专家为教师们做了一场主题演讲。演讲内容包括了当前社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问题分析,以及如何有效
融合这两者的内容和方法。演讲引起了诸多教师的思考和共鸣。
2.分组研讨:根据各年级教师的实际情况,分成小组进行研讨讨论。
老师们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例,分享了在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中遇到的困
惑和难题,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法和有效策略。
3.教学观摩:办公室设置了几个教学观摩点,老师们可以互相参观和
交流。其中一位老师进行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道德课,通过案例分析,引发
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另一位老师进行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力量。
4.教案分享:活动结束后,老师们还进行了教案的分享。大家将自己在研讨过程中总结出的好的教案进行了分享,从而提高了各个年级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三、活动效果
1.提高了教师的道德与法治素养:通过专家的演讲和研讨讨论,老师们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素养。
2.加强了师资交流合作:通过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密切了许多。各个年级教师互相学习、观摩,都对其他年级的教学方法和案例进行了认可和借鉴。
小学德育教育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德育教育教研活动记录
大柏小学德育教育教研活动记录
一情况分析我校《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基本由科任老师担任,在教学中,老师们能努力探寻二期课改的精神实质,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特别是经过华师大版新教材实践的老师,能运用新理念新教法新手段组织教学。
二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针,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校长室、教导处计划及品社教研组细则为工作核心,将《两纲》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渗透,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方式以及教学规范、评价标准,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三、重点工作
1、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2、落实三个融合,全面渗透两纲教育
3、开发活动课程,促进教学深入改革
四、本学期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常规听课,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
(1)品社课规范化听课,教研组长和行政对一至五年级的每位教师听随堂课,并当堂打分,与上课教师及时交流反馈意见。
(2)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导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
(3)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
(4)课堂教学与学校的行为规范相结合,与本学期学校大队部的微笑行动,行为礼仪教育相渗透,与“两纲”教育相融合,列入课堂教学目标之中,在每篇课文中渗透切入点,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整合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2、加强教研组建设
(1)、认真学习二期课改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课前准备。力求在上课时做到准确把握认知目标;有机挖掘
小学第二学期品德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第二学期品德教研活动记录
(12年3月4日-- 12年3月10日)教研组品德研训时间20120307研训地点办公室发言人或主讲人品德组成员研训人数4人研训模式学习、探讨(《2011品德课程标准》、教学疑难问题商讨)参加对象及有关组外人员组内成员联络员周妮蕾研训课题及内容摘要今天教研组活动,我们在大办公室准时开始。我们先认真学习了2011年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对修改的几处内容进行了重点学习。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比较,201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特征增加了“综合性”。强调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顺序和内容进行了调整。比如,理念的第一条调整为“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这是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原课程标准中“学会做人”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修改为“学会关心、学会探究”更具体。增加了动手能力的要求。将“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增加了“动手”的要求,因为低年级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是其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我国儿童在“动手”方面一直比较欠缺,增加“动手”要求也更有针对性。这样既强调动脑也强调动手,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的儿童,进一步突出本课程活动性、实践性的特质。强调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教学必须以深入地了解儿童为基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状况等基础上进行。把教学评价、教学实施、课程开发作为一个整体。在评价的理念上,提出了“本课程的评价与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儿童的学习,它本身就是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儿童彼此间讲述活动过程、分享探究发现和活动体验、交流作品和活动心得,都是儿童学习的生动体现。”在评价的实施上,将评价的特点、方法与本课程特结合起来,克服了空洞、泛泛而谈的问题,更加有操作性、指导性。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较,201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清晰。新版的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定位在:“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同时,增加了关于课程特征的阐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年段区分。课程内容修改为:“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个领域,适当降低了难度,并且对各年段(中、高)内容做出区分度的说明。增加了体现新时代要求的目标和内容。增加了“崇尚公平与公正”、“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有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等内容。对实施建议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补充与完善。教学建议部分对指导教师教学的指向和课程的具体实施要求更明确、清晰、详实。提供的教学方法也更丰富、更明确,可选择性更强。在评价建议部分,对原标准的评价目的与功能进行了结合与完善,评价目的和内容更加明确,评价方式和方法更加具体、易于操作。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我们做了分析,商讨了对策,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达成品德教育目标。备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2套,精品文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2套,精品文档
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1
2021年1月26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进行了集体备课,再次认真研读了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市级道德与法治名师***老师组织教研员每周一次集中教研。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析,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活动设计和课下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问题进行研讨。今天主要是对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进行了集体备课。
(一)本课目标
1. 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2. 理解法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3. 初步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目标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国家”第13条“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我国颁布的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制意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高年级(3-6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第2条“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第3条“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初步了
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和第4条“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
六年级的学生对法律的了解还非常少,很多学生认为法律是大人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因此,本课的第一个目标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情况,带领他们发现法律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不同门类的法律其实离自己很近。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表14
在课堂中,教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首先,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其次,在了解国家发展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录14
教研组别
道德与法治
时间
2022.12.14
教研主题
道法课堂教学注意事项
主持人
王老师
参加人员
全体道德与法治老师
活
动
过
程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坏境素养。
2024年小学思想品德组教学教研计划(二篇)
2024年小学思想品德组教学教研计划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党江镇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____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小学品德教研组上学期活动记录14次
小学品德教研组上学期活动记录14次本次教研组长会议上,学校领导指出,教学质量又是学校的生命。规范、高效的教学常规管理则是提高教学时效性,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本学期各学科教研组仍然以教学常规与质量监控为基点,以贯彻省《指南》和《建议》为抓手,加强常规管理,实施有效调研,不断提高教学效能。以条例、制度为基础,做到心中有常规,有效落实教育教学常规。各教研组以各类常规学习为契机,实现“轻负高质”。
每周教研活动继续穿插逐条学习《指南》、《建议》、《条例》、《常规》等规范性文件。
以轻负高效为导向,实施六效行动。有效备课,深入钻研。有效课堂,生成对话。有效练习,资源共享。有效阅读,内外兼顾。有效教研,提高实效。有效调研,导查结合。教研组应注重活动的主题性,讲实效。本学期会有抽测。积极做好教研组长交流的准备工作。
依托校本研训,深化教学研究。本学期继续围绕校本
研训项目“走幸福教育之路——构建学研共同体,打造幸福教师团队”,继续追求我校“走幸福教育之路”主题式校本研修,开展多形式的校本研训活动,继续力推教研组的案例策划。教研活动只有指向预定的研究目标,才是有效的。继续推进主题“教研案例策划”,保证教研组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研活动成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并将教研案例策划的研究过程在每学期期末举办“教研组长论坛”活动中展示交流,纳入教研组考核。教研组每学期合理地、有规划地设计一次学科竞赛或展示活动,以全员性参与为主导,举行教研组活动展示观摩。
在组内老师的共同商讨下,制定了教研组活动计划、学科教学计划。(详见教研组工作计划、学科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教研活动记录本
品德与生活教研活动记录本
活动主题:培养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活动时间:2024年9月1日
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
活动参与者:全教师团队
活动目的:
1.增强教师对品德与生活教育的重视程度。
2.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3.分享各自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
活动内容:
一、主持人开场白
活动由主持人简要介绍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引导大家进入讨论的氛围。
二、经验分享
1.教师A分享了她在品德与生活教育中的经验和教学方法。她提到了
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对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榜样效应和
班级评优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B分享了她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的一些做法。她强调了与学生
进行日常生活交流的重要性,比如与学生一起制定作息时间,鼓励学生坚
持运动等。
3.教师C分享了她在培养学生责任感方面的一些实践。她提到了通过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参与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为他人服务的重
要性和责任感。
三、小组讨论
1.将教师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具体问题,比如如何培养学
生的诚信品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等,并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2.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让大家共同分享和交流经验。
四、总结与收获
1.主持人对各组的汇报进行总结,并总结出一些共同的经验和教学方法。
2.与会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活动总结:
本次品德与生活教育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教师的经验分享
和小组讨论,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的重
要性。我们明确了品德与生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快乐、有责任
品德与社会教研活动记录
品德与社会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
为了提高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意识,我校于XX年XX月XX日举办了一次品德与社会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研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内容
1. 主题演讲
活动开始时,我校品德教育专家XXX进行了一场主题演讲。他从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分享了他多年来在品德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2. 教学案例分享
随后,各班级的教师代表进行了教学案例分享。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一些在品德教育中取得成效的教学案例。其中包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
3. 教学资源展示
为了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教学资源展示区。各班级的教师们展示了他们精心准备的教学课件、教学游戏和教学素材等。这些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4. 教研讨论
活动的重点是教研讨论环节。教师们按照年级和学科进行了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了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互相交流了解决教学难题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教学的建议。
5. 结束仪式
活动最后,我们举行了一场简短的结束仪式。校长和教研组组长分别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参与活动的教师表示了感谢和鼓励。同时,他们也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期望和要求。
三、活动成果
通过本次品德与社会教研活动,取得了以下成果:
1. 教师们深入了解了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品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品德与生活教研活动记录本
品德与生活教研活动记录本
活动主题:品德与生活
时间:XXX年XX月XX日
地点:XXXX学校
活动目标:
1.了解学生对品德的理解和认知水平;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活动流程:
一、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搜集相关教材和教具;
3.准备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二、活动开场
1.主持人介绍活动主题和目标;
2.引导学生讨论品德的定义和重要性;
3.分发问卷,让学生填写对品德的理解和意见。
三、品德教育讲座
1.邀请校外专家或教师主讲关于品德的话题,如诚信、友善、纪律等;
2.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学生提问和讨论节目。
四、小组活动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品德主题,如诚信、友善、守时等,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关行为准则;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全校共同总结各小组的成果,形成全校统一的品德行为准则。
五、艺术创作活动
1.让学生选择一个品德主题,以绘画、写作、舞蹈等形式进行创作;
2.学生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并以此展示对品德的理解和表达。
六、反思和总结
1.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的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总结整个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奖励。
七、活动闭幕
1.教师做活动总结和表彰;
2.邀请学生发表活动感言;
3.教师提醒学生将活动中学到的品德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效果评估:
1.学生问卷调查;
2.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3.通过学生的艺术作品和演示来评价学生对品德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活动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阅读小学品德与社会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
单位:
时间:2011年5月18日
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员:
主讲人:各位教师
课题:1、如何才能上好小学科学课
2、如何才能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任选其一)
活动形式:专题研究
记录内容
课题下发时间:2011年4月30日
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5月18日
一、主持人发言:
新课标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和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而新教材只给了我们一个教学的版本,却没给我们具体的教法、学法让我们拿来就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今天请大家把自己平时教学时的好方法,相互交流一下,来提高我们整个一区的综合成绩。
二、各校老师代表开始发言:
八小老师代表周元朝发言:
我针对《如何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谈一下我的见解。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作为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教材,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是:课前举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辩别是非能力,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前举例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思想品德课,即要立足于课文,又不能局限于课文。因为课文里讲的内容故事大都比较简单,有的故事内容离学生的认识范围比较远,学生是看不见,摸不着。这就需要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生能经常见到或经常听说过的本地、本校、本班的实例,作为课前的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1、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
课前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后,再就是要深入学习课文,讲清课文的道理和观点了。这一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要本着“讲清一个故事,学懂一个道理或明确一观点”的原则,针
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联系小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全力以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生动活泼地、正确地、科学地向学生阐明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乐于接受。
2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教师要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和补充课后练习,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
一小老师代表聂世森发言:
我针对《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谈一下我的见解。《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社会赏识教育课,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一门功课一直以来教师都不知从何入手,学生也感觉非常枯燥乏味。一课书中就只有简单的几张图片、几行字,教师上课时大多都只是让学生看看图读读书而已,因而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节课下来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如何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来谈谈我个人的意见。
一、导入有趣精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40分钟的品德课也是如此。无数实践证明:一个精彩的导入有牵千发而动全身之妙。精彩有趣的导入不仅能是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能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目标,
而且还能激发是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的要求,紧贴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规定教学任务与目标,创造一个别有新致的导入。思想品德课导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歌曲导入、讲故事导入等。
二、“真实”的教学过程。
课堂上既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要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说,这样就可以实学生在课堂上进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手、动耳,使其在“学中动,动中学”,以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合发展生活”理念实新课程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教材中出现了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属于精心挑选的“美好生活图景”,都实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合主动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了教材中的价值目标。
三、丰富多彩的总结。
每一节课的精彩总结能更进一步地巩固学生对这堂课的认识。我们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总结:1、谈话,2、表演。
所以我认为,只要把握住这三个环节,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事实生活的经验,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就达到了教材中承载的“感受”“体验”的价值目标。一小老师柳自庆发言:
我针对《如何上好一年级品德与社会课》谈一下我的见解。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蒙胧的。所以,思想品德课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我认为上好一年级思想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有些教师认为,一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于是,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教学收效甚微。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儿童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三、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小学主要是养成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一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