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 植物生理学 专题突破练6 植物的激素调节
【精编】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2(含解析)
![【精编】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2(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31f32927d3240c8447ef95.png)
【精编】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二)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1.细胞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行使不同功能的细胞在结构上也有差异。
据此,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 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B. 心肌细胞比平滑肌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C. 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内质网D. 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2.据报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分解鸡毛的角蛋白酶,有可能被用来“消化”导致疯牛病和人类克雅氏症的毒蛋白。
其与荷兰一家疯牛病专业检测机构联合进行的实验表明,角蛋白酶确实能够破坏毒蛋白,使其丧失传染能力。
由此可知,该毒蛋白有着与鸡毛中的角蛋白相似的()A. 氨基酸的数量B. 空间结构C. 氨基酸的种类D.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3.PK基因编码的丙酮酸激酶(PK)能促进丙酮酸和ATP的产生,如果PK基因突变会导致PK活性降低,从而使人患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PK基因突变导致丙酮酸激酶结构发生改变B. PK基因突变对其他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C. RNA聚合酶读取到突变PK基因上的终止密码时停止转录D. 该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4.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共同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艾利森发现抑制CTLA—4分子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
本庶佑则在T细胞上首次发现了PD—1分子,PD—1和CTLA—4相似,抑制PD—1则能够活化T细胞,刺激生物体内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研究进一步发现:CTLA—4与PD—1的联合疗法,能使末期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三年存活率达到约60%。
可见,真正治疗人体疾病的有效手段是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由T细胞上有PD—1分子可知只有T细胞含有PD—1分子特有基因B. T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 一个人是否会患癌症以及癌症治疗的效果如何都与人体免疫力有关D. CTLA—4与PD—1的联合疗法的理论基础可能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相关5.羊草是素色异爪蝗的主要食物,为研究放牧牛、羊对素色异爪蝗种群数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某草原开展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突破题型专练【共6套44页】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突破题型专练【共6套44页】](https://img.taocdn.com/s3/m/11fcafaf551810a6f424863d.png)
本套资源目录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1正误判断型__准确跨越“128个坑”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2史实方法类__广记归纳勤总结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3图解图示类__有效“架桥”破解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4坐标曲线与直方图类__“顺水推舟”破解法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5计算类试题__运用数学思维解答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6信息给予类__“去粗存精”突破法专练含解析突破题型1正误判断型——准确跨越“128个坑”通过对比历年的高考试题,高考选择题大多属于这类题型,题干描述简练,多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这类形式命题,四个选择项涉及知识面较为广泛,在理综抽测考试中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1.[2019·全国卷Ⅲ,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解析:本题借助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试题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现了生命观念素养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不含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高尔基体中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合成ATP,高尔基体内不能合成ATP,C错误;三者都含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D正确。
答案:D2.[2018·全国卷Ⅱ,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部分(附答案)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部分(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ee6b8dbcd126fff6050b15.png)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部分(附答案)(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 新冠病毒或肺炎观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佝偻病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 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 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 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4.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5.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6. 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测试及答案6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测试及答案6](https://img.taocdn.com/s3/m/8389038876a20029bd642d67.png)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及答案6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2.影响下列各生态系统中植物规律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A.海拔高度、阳光、阳光、温度B.温度、阳光、阳光、纬度C.温度、阳光、海水深度、温度D.温度、阳光、阳光、温度3.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影响海洋植物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阳光B.在农业生产上,可依据群落的结构原理,合理搭配种植不同农作物C.退耕还林能使群落的结构复杂化,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因生物群落具有分层现象,种植水稻时,应合理密植4.在一片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一项与之不相符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5.科学家在深约3200m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
该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
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的相同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6.分析右图的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B.影响CD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天敌、有限的空间和食物等C.该种群数量在E点达到K值D.在有限的环境中,该曲线包括了细菌群体生长曲线中的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7.某树林中A、B两种生物的生物量(指种群含有的总有机物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这两种生物的叙述中,哪项更为合理A.两种生物之间的斗争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B.A以B为食C.它们属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D.它们都与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硝化细菌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后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生产者再利用D.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不可能再被消费者利用9.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10.红花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又捕食田鼠,因此猫的数量影响田鼠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部分(附答案)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部分(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ee6b8dbcd126fff6050b15.png)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部分(附答案)(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 新冠病毒或肺炎观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佝偻病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 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 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 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4.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5.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6. 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2-1 细胞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2-1 细胞的类型、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54d3266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b.png)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二细胞的结构与物质运输明考点·析考情·谈趋势考点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4.生物膜系统。
5.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液泡、高尔基体等)。
6.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7.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考情1.考查题型:多以文字选择题呈现。
2.命题趋势:(1)细胞结构部分常将具有共性的结构放在一起,联系多个模块内容综合考查。
(2)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细胞吸水和失水主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情境或事实情境来考查。
1.(必修 1 P40问题探讨)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____________,用它染色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修1 P42思考·讨论)磷脂头部由亲水的________构成,尾部由疏水的________构成,在空气—水界面上,头部与水接触,而尾部位于空气中,铺成单层分子,科学家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推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
3.(必修1 P43)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在37 ℃下经过40 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只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不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修 1 P45旁栏思考)虽然膜内部分是疏水的,水分子仍能跨膜运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 高考长句练(二)
![【人教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 高考长句练(二)](https://img.taocdn.com/s3/m/8b67f2ec28ea81c759f57819.png)
高考长句练(二)1.(2018四川宜宾第二次诊断,29)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请根据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1)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直接受光照强度影响,而温度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影响实质是通过来实现的。
(2)在30 ℃时,测定某种植物三种品系植株光合速率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分析三曲线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两点):;。
(3)图2是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某种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
若在环境浓度CO2和高浓度CO2条件下,呼吸速率差异不明显;相同时刻中,与环境浓度CO2相比,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反应速率(填“较高”“相同”或“较低”),其原因是。
(4)将完整的线粒体、叶绿体制备成相应的悬浮液,编号为甲组、乙组,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适宜浓度的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给予两组装置充足光照后均有气泡产生,请用文字描述甲、乙两组装置产生气泡的过程:;。
答案:(1)光反应影响酶的活性(2)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品系的光合速率不同(A品系光合速率>B品系光合速率>C品系光合速率) 在光照强度较高时(光照强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降低(3)较高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更多的ATP和[H],光反应增强(4)甲装置中的线粒体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CO2并形成气泡乙装置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并形成气泡解析:(1)植物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照的参与,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直接受光照强度影响;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图1三条曲线显示: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品系的光合速率不同(A品系光合速率>B品系光合速率>C品系光合速率);在光照强度较高时(光照强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降低。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0124a6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8.png)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名词解释:1、矿质营养:亦称无机营养,指植物在生长发育时所需要的各种化学元素。
2、必需元素: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是19种,包括10种大量元素和9种微量元素3、大量元素:亦称常量元素,是植物体需要量最多的一些元素,如碳、氧、氢、氮、磷、钾、硫、钙、镁、硅等。
4、胞饮作用:指物质吸附于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将物质转移到细胞内的过程。
5、交换吸附:指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
这时,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他离子所置换,这种现象就称交换吸附。
6、离子交换:是植物吸收养分的一种方式,主要指根系表面所吸附的离子与土壤中离子进行交换反应而被植物吸收的过程。
7、离子拮抗作用:当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他盐类时,单盐毒害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就会逐渐消除,这种靠不同离子将单盐毒害消除的现象称离子拮抗作用。
8、被动吸收:亦称非代谢吸收。
是一种不直接消耗能量而使离子进入细胞的过程,离子可以顺着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
9、氮素循环:亦称氮素周转。
在自然界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氮能够通过化学、生物、物理等过程进行转变,它们相互间即构成了所谓的氮素循环。
10、生物固氮:指微生物自生或与动物、植物共生、通过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11、微量元素:是植物体需要量较少的一些元素如铁、锰、铜、锌、硼、钼、镍、氯、钠等,这些元素只占植物体干重的万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12、选择吸收:根系吸收溶液中的溶质要通过载体,而载体对不同的溶质有着不同的反应,从而表现出根系在吸收溶质时的选择性。
这就是所谓的选择性吸收。
13、主动吸收:亦称代谢吸收。
指细胞直接利用能量做功,逆着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的过程。
14、诱导酶:指一种植物体内原本没有,但在某些外来物质的诱导下所产生的酶。
15、转运蛋白:指存在于细胞膜系统中具有转运功能的蛋白质,主要包括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两类。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9个体稳态与调节含解析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9个体稳态与调节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72c2e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3.png)
专题突破练9 个体稳态与调节一、单项选择题1.(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有乳酸的产生,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人高烧不退时,无汗液蒸发,机体水分仍能保持平衡D.人刚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2.(2021山东潍坊三模)科学家研究发现,节食减肥的人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能力下降等现象。
过度节食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低血钾、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更新影响较大B.钾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血钾过低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C.Na+、Cl-等离子摄入量减少可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尿量增多D.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使免疫细胞功能下降3.(2021山东聊城二模)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B.新冠肺炎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4.(2021山东德州二模)某患者高烧并伴随严重腹泻、呕吐和全身乏力酸痛,血常规检查显示血浆pH偏低。
医生开出的处方中含有口服补液盐,其成分有氯化钾、氯化钠、碳酸氢钠、葡萄糖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口服补液盐中的碳酸氢钠有利于缓解酸中毒B.口服补液盐中的氯化钠可为患者提供能量C.口服补液盐中的无机盐离子主要在患者的细胞内发挥作用D.患者体温升高说明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发生了障碍5.(2021山东聊城一模)“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测试及答案2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测试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34b375a6e518964bce847c39.png)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及答案2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以下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合成ATP的途径总相同,但ATP的用途可以不同B.若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含氧量增多,则产生ATP增多C.细菌中ATP只能依靠无氧呼吸产生D.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总处于动态平衡2.某植株在黑暗处每小时释放0.02 mol CO2,而光照强度为a的光照下(其他条件不变),每小时吸收0.06 mol CO2,若在光照强度为a/2的光照下,光合速度减半,则每小时吸收CO2的量为A.0 mol B.0.02mol C.0.03mol D.0.04mol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都可以呈现紫色反应B.酶催化的专一性表现在它对底物的选择具有专一性C.酶催化反应产物对酶的活性不具有凋节作用D.酶分子结构在高温、低温、过酸、过碱条件下均会受到破坏而使酶失去活性4.某同学通过对下列四条不同曲线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①通过甲曲线分析可知所得到这种细菌的产物是次级代谢产物②乙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③丙曲线中处于c点时,叶绿素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叶片开始变黄④丁曲线中处于d点时,植物生长素仍能够促进芽的生长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③④5.下图是有关生物的生理过程的描述,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图2中氧气浓度为b点对应值时,植物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C.图3中a、b曲线可分别表示pH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性的影响D.图4中a曲线表示变温动物;b曲线表示恒温动物6.将一片新鲜叶片放在特殊的装置内,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
测得O2释放量如下表所示:对该数据分析错误的是A.该叶片呼吸作用消耗O2的速度为0.2 µL·cm-2·min-lB.光强为2 klx时,光合速度与呼吸速度相等C.光强为8 klx时,光合作用释放O2的速度为0.8 µL·cm-2·min-1D.光强超过l0 klx后,光合速度不再提高7.右图表示生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过程不一定发生在叶绿体基粒上 B.动植物细胞都能进行c过程C.a、c、d过程中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生成水D.a~e中为其他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最多的是e过程8.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 高考长句练(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 高考长句练(二)](https://img.taocdn.com/s3/m/48603635ddccda38376baf9d.png)
学习资料专题高考长句练(二)1.(2018四川宜宾第二次诊断,29)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请根据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1)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直接受光照强度影响,而温度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影响实质是通过来实现的。
(2)在30 ℃时,测定某种植物三种品系植株光合速率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分析三曲线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两点):;。
(3)图2是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某种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
若在环境浓度CO2和高浓度CO2条件下,呼吸速率差异不明显;相同时刻中,与环境浓度CO2相比,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反应速率(填“较高”“相同”或“较低”),其原因是。
(4)将完整的线粒体、叶绿体制备成相应的悬浮液,编号为甲组、乙组,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适宜浓度的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给予两组装置充足光照后均有气泡产生,请用文字描述甲、乙两组装置产生气泡的过程:;。
答案:(1)光反应影响酶的活性(2)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品系的光合速率不同(A品系光合速率>B品系光合速率>C品系光合速率) 在光照强度较高时(光照强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降低(3)较高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更多的ATP和[H],光反应增强(4)甲装置中的线粒体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CO2并形成气泡乙装置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并形成气泡解析:(1)植物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照的参与,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直接受光照强度影响;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图1三条曲线显示: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品系的光合速率不同(A品系光合速率>B品系光合速率>C品系光合速率);在光照强度较高时(光照强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降低。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a809a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9.png)
二轮题型突破卷(1)一、单选题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和DNA的多样性与其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密切相关B.细胞中都含有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C.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并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D.含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蛋白质,含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核酸2.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
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正确的是()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的过程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不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3.科学家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蛋白质)和dATP(脱氧腺苷三磷酸)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随着HO的生成2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色素C的浓度,因变量是促细胞凋亡效果C.促凋亡效果会引起细胞中细胞色素C和dATP的含量升高D.由结果可知细胞色素C的存在与否不影响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4.每年的腊月初八,很多地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和膳食纤维(纤维素)等,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腊八粥”煮熟后,食材中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B.“腊八粥”中的膳食纤维很难被消化,但可以促进人体的肠胃蠕动C.相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碳水化合物释放的能量少D.“腊八粥”中含有糖类,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用“腊八粥”5.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分析与表达练6生态类大题突破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分析与表达练6生态类大题突破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95c82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6.png)
大题分析与表达练6生态类大题突破1.飞机草是一种喜阳不耐阴的杂草,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能够迅速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大面积的单优势种群落,造成生态系统极度退化,被视为世界上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下图甲、乙分别为不同修复时间飞机草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例)和物种丰富度变化图(图中CK为对照,a为年)。
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1)图甲中,修复初期飞机草种群大量繁殖成为该群落的。
(2)图乙中,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描述为。
由于人工代替种植,修复3a后灌木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够。
(3)选择具有强大竞争优势或通过根分泌有机化合物的物种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生长,是利用了(填“种间”或“种内”)竞争关系。
高生态空间位置的本地物种逐渐削弱或代替低生态空间的飞机草的过程属于。
(4)综合分析甲、乙两图可知,飞机草被抑制的原因可能是。
2.某两地政府携手建立生态移民示范镇,通过植树造林、秸秆还田、引黄入滩等措施使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如今的“金沙滩”;同时引入巨菌草代替阔叶树栽培香菇,带领人们致富。
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树造林、秸秆还田等措施会使土壤微生物增多,土壤更加肥沃。
土壤微生物(填“属于”或“不属于”)一个种群,其判断的依据是。
(2)该地区由昔日的“干沙滩”变为“金沙滩”的过程中发生了演替,判断的依据是。
(3)巨菌草植株较高,生长快,生物量大且根系发达,该植物的引入可使植物群落分层更加多样。
下页左上表为不同种植年限的巨菌草对荒地群落中植物及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①巨菌草的引入导致群落植物丰富度,判断依据是。
②巨菌草的引入导致昆虫物种数及个体数增加的原因是巨菌草能够为昆虫提供更多的。
3.研究者对某大型农场中不同种类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
下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鸻和蝗虫当年的种群数量(N 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 t+1=N t。
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 植物生理学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 植物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25f3159915f804d2a16c10a.png)
D藻.没洋有葱叶根绿尖体细,但胞可中以能通产过生光A合T作P的用细产胞生A器T是P,B线项粒正体确;酒精发酵的第二阶
段没有ATP生成,C项错误;洋葱根尖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可以在线粒
体产生ATP,D项正确。
关闭
C
解析 -13-
答案
考点1
考点2
2.(2019福建漳州质检)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的四种高
项错误;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B项错误;同一种
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如呼吸酶、ATP合成酶存在于所有活
细胞中,C项正确;低温条件下,酶的分子结构稳定,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
存,D项错误。
关闭
C
解析 -16-
答案
考点1
考点2
策略方法 有关酶的概念、本质特性的分析策略 解答酶的本质特性试题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可用双缩脲试 剂进行鉴定,甚至用蛋白酶处理来确定某种酶的本质。 (2)酶既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在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酶的 催化作用是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点。 (3)在化学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数量并不发生改变。
合成的酶,A项错误。如果有适宜的条件,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有
催化活性,B项错误。盐析是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种常用方法,胃蛋白酶
的本质为蛋白质,故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项
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此温度下该酶的活性最
高,但不适于保存该酶,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D项错误。 关闭
C
解-析4-
答案
12 3
2.(2016全国Ⅰ理综,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及答案6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及答案6](https://img.taocdn.com/s3/m/53c41721a58da0116d1749e3.png)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及答案6、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 B .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D .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 2.影响下列各生态系统中植物规律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 A. 海拔高度、阳光、阳光、温度 B. 温度、阳光、阳光、纬度 C. 温度、阳光、海水深度、温度 D. 温度、阳光、阳光、温度 3. 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影响海洋植物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阳光B. 在农业生产上,可依据群落的结构原理,合理搭配种植不同农作物C. 退耕还林能使群落的结构复杂化,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因生物群落具有分层现象,种植水稻时,应合理密植4.在一片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 一项与之不相符5. 科学家在深约3200m 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
该蠕虫没 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
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 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的相同生 C.鲸骨架T 细菌T 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 者 6. 分析右图的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S ”型B. 影响CD 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天敌、 限的空间和食物等 C. 该种群数量在 E 点达到K 值D. 在有限的环境中,该曲线包括了细菌 体生长曲线中的调整期、 对数期、稳定期 衰亡期 7. 某树林中A 、B 两种生物的生物量 (指 群含有的总有机物量) 变化如下图所示下 有关这两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B. 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 D .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B .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D .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 B. A 以B 为食种生物的叙述中,哪项更为合理A. 两种生物之间的斗争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C. 它们属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D. 它们都与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硝化细菌再利用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后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生产者再利用D. 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不可能再被消费者利用9.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B. 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C. 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 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10•红花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又捕食田鼠,因此猫的数量 影响田鼠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非选择题规范练(六) Word版含解析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非选择题规范练(六)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f304a750e2524de4187e6e.png)
非选择题规范练(六)(建议用时:30分钟)1.在密闭黑暗的环境中(CO2浓度适宜),用白炽灯作为光源探究光照强弱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时,发现白炽灯距植株较远时,随着白炽灯的靠近,光合作用增强,但靠近到一定程度后,继续靠近光合作用则减弱。
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炽灯距植株较远时,暗反应速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证明白炽灯距离植株很近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且温度几乎不影响光反应过程,则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减小温度的影响,实验中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本排除温度干扰后,重复上述实验,测定密闭空间中O2量,结果如图。
则:①B点时植株叶肉细胞O2的产生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叶肉细胞O2的消耗量,其O2的产生场所和消耗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光源从B点移到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在短期内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整个实验过程中有机物积累最快的点是________(填“A”“B”或“C”)。
2.现有一只小鼠表现出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某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该小鼠出现此症状的原因。
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给小鼠注射________溶液后症状得到缓解,则说明该小鼠出现此症状的原因是血糖偏低,此种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注射________(填激素名称)来缓解此症状。
2020版《新高考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生物》3大题热点分组练 大题练2
![2020版《新高考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生物》3大题热点分组练 大题练2](https://img.taocdn.com/s3/m/9cb4f15b10a6f524ccbf85a7.png)
大题练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B建议用时:30分钟答案链接P1031.(2019五省优创名校高三联考,27)某科研小组为研究高温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将甲、乙两种植物从25 ℃环境移入40 ℃环境中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如图1所示。
图2表示在25 ℃环境中,光照强度对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在40 ℃环境中,植物甲的光合速率降低主要是由于其光能捕获率大幅度下降,导致________受到了限制;植物乙的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2可知,在25 ℃环境中,植物甲、乙的光补偿点(A)相等,那么将其移入40 ℃环境中培养后,能否判断这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的关系?________。
在光照强度为D时,两种植物细胞间CO2浓度均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作为植物光能利用率的判断指标。
经研究发现,高温可降低植物的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该结论,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江西南昌八一中学高三三模,30)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该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点而后黄点逐渐扩大甚至连成片,导致叶片失绿、干化变脆,严重影响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
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靶斑病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取到黄瓜叶片光合色素后,可通过对比各组黄瓜叶片对某种颜色的光的吸收率来计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
【精编】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6(含解析)
![【精编】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6(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d46ba4647d27284b7351ee.png)
【精编】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1.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多B. 高尔基体膜向内直接与内质网相连,向外直接与细胞膜相连C. 相比肌肉细胞而言,唾液腺细胞高尔基体相对发达D. 尽管线粒体等细胞器中也有DNA,但线粒体的生命活动依然离不开细胞核的控制2.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
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起细胞凋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有氧呼吸过程产生[H]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 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C. 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将无法合成ATPD. 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3.人体细胞中,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与甲硫氨酸的密码子都是AUG,但胰岛素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加工修饰的结果。
下列关于胰岛素基因转录翻译及多肽链加工修饰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作为模板的物质既有DNA也有RNAB. 这些过程中既有肽键形成也有肽键水解C. 加工修饰的场所既有内质网也有高尔基体D. 催化过程既要DNA聚合酶也要RNA聚合酶4.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对其进行治理。
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c点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一定是乔木B. 图中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C. 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D. 图中o→a阶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层现象5.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6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细胞的成熟情况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C.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催化作用2.黑暗环境中一直立生长的植株横放一段时间后,根与茎的生长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A中主根生长相对较快,存在主根优先生长而侧根生长受抑制的现象B.该植株体内含有多种激素,且不同激素均由不同腺体所分泌C.图B中,该植物根的生长情况可反映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图A→图B不能反映植株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的特点3.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4.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B.植株倒伏一段时间后,根尖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C点所示浓度C.若植物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所示浓度,则背光一侧浓度一定在D~E所示浓度范围D.该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根5.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吲哚乙酸。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Zn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据实验结果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合成B.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C.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也形成了对照D.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6.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上常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双子叶农作物中的单子叶杂草B.用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常用沾蘸法处理插条C.施用生长调节剂时需要考虑施用时间、处理部位、药物残留等D.生长素均匀地分布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中,且作用表现出两重性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种子可以促进其萌发C.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D.生长素、脱落酸和乙烯在促进植株生长方面存在协同关系8.植物的休眠和生长是由脱落酸和赤霉素这两种激素调节的,其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秋天,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B.夏天,在光敏色素的作用下可合成赤霉素,这属于化学信息对植物激素的调控C.冬天,休眠时,脱落酸的含量增加,而赤霉素的含量减少D.上述途径体现了不同激素对基因组在不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调节9.为提高棉花纤维的长度,研究者取开花前2天(未受精)的棉花胚珠细胞(A)和开花当天(受精)的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A B A B A B A B在培养液中添加的激素培养于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培养于含赤霉素的培养液中培养于含生长素+赤霉素的培养液中后期再添加生长素和赤霉素培养结果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均没有纤维细胞产生上述实验表明( )A.两种激素均能引起棉花胚珠细胞分化和伸长B.受精与否决定了棉花胚珠细胞的分化和伸长C.只要添加两种激素棉花细胞就能分化和伸长D.两种激素共同使用和单独使用的结果不同10.下图所示为去除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乙的含量变化以及侧芽长度的变化情况。
已知激素甲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的,激素乙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甲应为生长素,该激素具有两重性且只进行极性运输B.激素乙应为细胞分裂素,该激素对侧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激素甲均来自顶芽,运输过程消耗ATPD.去顶芽后,激素甲和激素乙在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拮抗关系11.(2018山东菏泽一模,6)研究人员为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M和植物激素N对某种植株插条生根的影响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100150200250插条平均生根数/条实验分组激素M处理组 4.2 5.1 3.8 3.0激素N处理组 3.1 2.8 2.5 2.0对照组 3.3 3.3 3.3 3.3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浓度和种类B.与生长素具有类似作用特点的是激素MC.激素M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可能是150 mg/LD.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二、非选择题12.下图表示将萌发后的玉米种子横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玉米中的生长素主要来自茎的和根的。
(2)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茎分别出现不同的向性。
此时,生长受到抑制的是(填图中字母)侧。
(3)玉米种子萌发初期, (填激素)增加,促进了淀粉的水解。
然后(填激素)增加,细胞的分裂加快; (填激素)增加,细胞的体积增大。
(4)研究发现,根冠分泌物X可能影响根的生长。
为探究其影响状况,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根尖的生长状况。
①若,说明分泌物X对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②若,说明分泌物X对根生长有抑制作用。
③若,说明分泌物X对根生长无影响。
13.下图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这种做法与(激素)相关性最大。
(2)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在器官脱落的调节中,生长素作用的特性是具有。
(3)若想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①,②。
(4)图中结果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的结果。
专题突破练6植物的激素调节1.A2.B3.D 解析①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故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③直立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右弯曲生长;⑥不生长也不弯曲;⑦只有暗室内的幼苗旋转,幼苗各侧受到的光照均匀,直立生长;⑧向小孔方向弯曲生长。
4.C 解析由图可知,生长素既具有促进作用,又具有抑制作用,所以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项正确。
植株倒伏一段时间后,根的近地侧生长受抑制,所以生长素浓度应大于C点所示浓度,B项正确。
植物茎具有向光性,背光一侧促进效果比向光一侧强,若植物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所示浓度,则背光一侧浓度一定在B~E所示浓度范围内,C项错误。
植物茎的敏感性小于根,D项正确。
5.D 解析据图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无Zn组加入Zn之前色氨酸相对含量逐渐减少,在加入Zn之后色氨酸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说明Zn能促进色氨酸的合成;据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无Zn组加入Zn之前吲哚乙酸相对含量逐渐减少,在加入Zn之后吲哚乙酸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说明Zn能促进吲哚乙酸的合成,因此A、C两项正确。
由于玉米幼苗从培养液中吸收Zn2+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所以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以促进有氧呼吸的进行,C项正确。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所以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不会发生在核糖体上,D项错误。
6.C 解析由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生产上常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A项错误。
用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常用沾蘸法处理插条,用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常用浸泡法处理插条,B项错误。
生长素集中分布于植物体生长旺盛的部位,D项错误。
7.D 解析脱落酸和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均起抑制作用,二者间为协同关系,低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脱落酸和乙烯与低浓度的生长素间均为拮抗关系,D项错误。
8.C 解析秋天,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胡萝卜素进而形成脱落酸,使叶片脱落,使光合速率下降,A项错误。
夏天,在光敏色素的作用下可合成赤霉素,这属于物理信息对植物激素的调控,B项错误。
根据题意及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可知,植物越冬休眠时,脱落酸的含量增加,赤霉素的含量减少,C项正确。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同时还受环境影响,题图体现的是环境因素对基因组在不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影响,D项错误。
9.A 解析依题意可知:A组是未受精的棉花胚珠细胞,B组是受精的棉花胚珠细胞,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两种激素均能引起棉花胚珠细胞分化和伸长,与受精与否无关,A项正确,B项错误。
第1、2、3、4组实验结果说明,两种激素单独使用与共同使用均能引起棉花胚珠细胞的分化和伸长,棉花胚珠细胞的分化和伸长与两种激素单独使用和共同使用无关,但是与添加的早晚有关,C、D 两项错误。
10.B 解析植物激素中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的,应为生长素,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运输方式有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等,A项错误。
植物激素中主要由根尖部位合成的是细胞分裂素,从图中信息可知该激素具有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B项正确。
生长素在侧芽和顶芽都能合成,即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少部分由侧芽合成,C项错误。
去顶芽后,侧芽部位的激素甲(生长素)含量逐渐下降至适宜浓度,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是促进的,可见去顶芽后,激素甲和激素乙(细胞分裂素)在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关系,D项错误。
11.D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激素的浓度,A项正确。
与对照组相比,激素M对插条平均生根数的作用是先促进后抑制,表现为两重性,类似于生长素,B项正确。
表格数据显示,激素M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可能是150 mg/L,C项正确。
该实验是两种激素分别作用的结果,并没有设置两种激素共同作用的实验,因此无法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项错误。
12.答案 (1)顶端(分生组织) 尖端(生长点或分生区) (2)D (3)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4)①根尖向左弯曲生长②根尖向右弯曲生长③根尖不弯曲生长13.答案 (1)脱落酸(2)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两重性(3)①去除顶芽②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4)多种(不同)激素共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