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修订稿)

合集下载

凸显核心素养,聚焦关键能力---2024高考语文教学之我见养

凸显核心素养,聚焦关键能力---2024高考语文教学之我见养

凸显核心素养,聚焦关键能力---2024高考语文教学之我见《论语》中的教育观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方法,最为后人称道的,

主要包括:

“有教无类”(卫灵公15·39)、

“因材施教”、

“尊师爱生”、

“践行兼顾”、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方面。

这在当代依然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语文考试考什么?语言应用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学生的核心素养决定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基础教育的全部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认知空间。要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写作、创新、实践。

要在学生倡导海量阅读、多元阅读,让他们广泛阅读健康的、美的、传播正能量的书,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优秀作文三要素

1.真实的体验。以符合事实为基础的推理和判断,主要

表现在个人体验上的真情实感,材料分析上的客观理性,想象联想上的真切自然。

2.新鲜的表达。善于广泛利用生活的阅读资源,与作文话题建立最恰切的关联,能提取有效信息为己所用,杜绝模式化。

3.独特的感悟。思维灵活自主,善于联系,从现象中总结规律,通过批判性思维(质疑、去蔽、客观公正等)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改革考试内容,构建着眼全面发展的综合考查内容体系。特别要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的考查,加强信息加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查,加强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的考查,夯实全面成长基础。(林蕙青教育部副部长)

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三个核心能力。从考试的角度看,阅读能力主要反映在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包括设题的材料、题干材料和题支的材料;思维能力不仅表现在阅读之中,更主要体现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达能力集中体现在答题过程中,即根据题干的要求,根据对设题材料的理解,经过重新解构和编码以解决问题。就语文学科而言,它有别于自然科学的图表与符号数字,是以文字不同的形式缀连而成的句段篇章。而要准确地理解试卷中的材料,除了语义,还要关注语质、语势和语

高考语文变革与核心素养考查及备考(2018年11月4日) (共58张PPT)

高考语文变革与核心素养考查及备考(2018年11月4日) (共58张PPT)
• 无论是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考查的对论证方法进行分析的技 能、根据已有信息推断未知信息的技能,实用类文本阅读 中考查的应对不同来源文本所需的筛选和整合信息的技能、 应对碎片化文本所需的连贯性思维技能,还是语言文字应 用试题中考查的辨识逻辑漏洞的技能,都需要考生具有训 练有素的逻辑思维能力。
• 2017 年高考语文试题新题型的使用仅是一个开始;而对于 思维品质考查来说,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仅是一个开始。
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 学家,17版新课标修订组
理解、应用系统。
组长)
新课标修订专家王宁说:“2018年高考语文 试题体现了新课标、新教学和新考试的结合,非 常成功,有高度有落实,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体现在试题中,较好地体现了传统的继承落实 到现代上,时代的感受落实到学生身上,语文的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落实到探究上。”
1998年至2018年,考入北大、清 华人数累计1249人,21年名列陕西 第一。
历年中考成绩名列西安市第一
1
了解政策明确方向
2 学科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3 2018年语文试题简析
4 教学启示
1
了解政策明确方向
本轮改革的四个阶段
以高考改革倒逼教育改革
第一阶段:定目标、出方略(2010-2014) 第二阶段:订方案、抓试点(2014)

文化传承与理解
• 新时代的文化,不仅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革命文化和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高考语文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考查应涵盖这3种文 化,以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树立自觉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如,2018年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 学》,让学生分析“照着讲”与“接着讲”的联系与区别,以引导学生体 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

出希望与建议。
会”后的观后感。⑤2049
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
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
慰问信。
全国Ⅲ卷
类 型
全国新高考卷
类 型
一 元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
墨子说:…英国诗人约翰•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
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公子纠。
多恩说:…
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
国家…全国人民…。
•三、“四翼”:高考的考查要求
•(一)基础性:高考强调基础扎实 (二)综合性:高考强调融会贯通
•(三)应用性:高考强调学以致用 (四)创新性:高考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情境: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
•(一)情境与情境活动的定义
(二)情境的分类和情境活动的分层
•(三)情境和“四层”“四冀”的关系 (四)情境在命题中的运用
壹 贰 叁 肆

一 2020年全国高考概览
(一)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融入新的改革理念,积极 探索新的路径。
改革着力点:体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 能,突出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重视题目的情境化设 计。
(二)在选材方面,重视文化传承,彰显时代特征,坚持立德树人导向。 《孝的家庭伦理意义》《艺术品历史物质性》《文谈化传谈承〈古文观止〉》

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2021年整理)

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2021年整理)

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顾之川: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作者:

顾之川,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8年第10期第48—52页。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入“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这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启示:一是聚焦立德树人,引领素质教育;二是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三是立足语文学科,突出语言运用;四是鼓励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考;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能力;阅读;写作

2018年高考已尘埃落定,高校录取到合格新生,被录取学生走向心仪高校,开启新的人生。然而,201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是如何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上有哪些具体表现,对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又有着怎样的启示?这些问题不仅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也是下届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各界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预示着未来新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学科的价值导向与考查趋势。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分析及备考策略课件25张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分析及备考策略课件25张

新课标I卷的语用二侧重于表意功能和表达效果的考查。考查表意功 能的如:20题、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 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22题、语言文字运用I 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考 查表达效果的如:21题、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 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 增强表现力的,并且,这道题考查了标点符号是怎样增强语言表现力的, 相比而言,难度较大。
【试题详解】 新课标I卷语用二试题详解 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 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明确叠词的效果,如音韵美、画面美、渲 染强化、描摹性,然后结合各自的语境分析。如“处处”,意思是“到 处”“各个地方”“所有地方”,文中“处处显出干燥,结实”是说便 道上到处都是干燥、结实的,而“处”意为某个地方,“处处”显然比 “处”的范围广。如“微微”,意思是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是程度副词,两个“微”叠用形容程度更轻,文中“黑土的颜色已微微 发些黄”是说黑土发黄的色彩很浅,在程度上比“微”更轻。如“早 早”,比常时为早,很早,是时间副词,文中“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 一趟”是说祥子拉车的时间很早,两个“早”叠用比“早”更能凸显时 间之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1)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2)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

(完整版)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修订稿)

(完整版)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修订稿)

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有效教学与备考

一、解读“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考试中心权威发布:“一体四层四翼”从顶层设计上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一)“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解读:

1.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不能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3.“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

(二)“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1)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题目考查的就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考生们在一轮复习期间,首先就是要对照考纲,把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

( 2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语文命题及备考复习策略(2018年3月二轮复习备考会)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语文命题及备考复习策略(2018年3月二轮复习备考会)

2018年全国卷高考语文变化探究
• 完善试卷设计,实现“关键能力”全面考 查
• 高考语文完善试卷设计,扩大文本选取范 围。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 特点和要求,全方位考查了阅读的“关键 能力”,有效提升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将会促进基础教育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 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培养,从而在 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生活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三备考策略之“不变”
• 以“不变”应“万变”,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各 个能力点的培养和训练。
• 如文化常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古代诗歌的理解和
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的翻译、断句能力;现代文
阅读的理解能力及基本题型的解答能力;信息筛选 和概括能力;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语言运用 的能力;作文材料的阅读能力及作文的构思表达能 力等。
高考命题特点
• 变中有稳,稳中有变。 • 改革中有创新,创新中有继承。
教育部“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
2016年初,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 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发表名为《坚持以立德 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文章, 梳理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 一点: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 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加强核心价值、 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四个方向。
• 答题策略:①理性提取;②综合把握; ③ 依分答题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完整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完整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1.引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知识,它不仅包括语言的基本要素,还包括了批判性思维、文化理解、创意表达等多个方面。本文将详细介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素养。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掌握的关键技能和知识,它包括但不限于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语言规范、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等方面。这些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

3.阅读理解与分析

3.1.文本解读

□学生应具备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学生应能够理解和解释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和主题。

3.2.文学鉴赏

□学生应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学生应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和象征意义。3.3.文化理解

□学生应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学生应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解释跨文化现象。

4.写作表达与表达能力

4.1.写作技巧

□学生应具备不同类型的写作技巧,包括叙事、说明、议论、描写等。

□学生应能够组织和结构化写作,使文章逻辑清晰。

4.2.文体应用

□学生应熟悉不同文体的特点,包括新闻报道、评论、诗歌等。□学生应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受众选择合适的文体。

4.3.创意表达

□学生应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够通过文字表达独特的观点和想法。□学生应鼓励在写作中发挥创造性,不拘泥于传统写作方式。5.语言规范与应用

5.1.语法与词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1.引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语文学科,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还能够培养阅读理解、文学鉴赏、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素养。本文将深入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这些素养。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2.1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它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2.2阅读理解与批判思考

阅读理解与批判思考是培养学生分析、评估和理解文本的关键素养。它涵盖了阅读技能、文本解构、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思考所读内容。

2.3文学鉴赏与审美情感

文学鉴赏与审美情感是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感受美的能力。它涵盖了文学作品的分析、情感表达、审美体验等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

2.4文化传承与多元认知

文化传承与多元认知是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它包括文化传统的学习、多元文化的认知、国际视野的拓展等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广泛的文化视野。

3.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

3.1学生中心

语文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3.2教育全面发展

语文教育不仅关注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应涵盖语言、思维、情感、文化等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3贴近生活与实践

语文教育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语文学科与日常生活相互融合。

高考评价体系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讲座

高考评价体系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讲座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备考
核心价值 学科素养 关键能力 必备知识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革新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梳理了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遵循正确的研究方向、目标和科学的路径、方法,创造性
地提出高考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 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的理论基
• 从政策、方向,规律、趋势,方法、实践等层面把握命题意图、 命题理念、改革趋势。
◆顾之川:《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中国考试》2018.10)
◆孙海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中国考试》2019.12) ◆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中国考试》 2019.12)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近几年湖北考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视野狭隘,阅读积淀单薄 灵性不足,审美能力缺乏 认识肤浅,思辨意识淡薄 重术轻道,答题机械生硬
03 备考理念:请君莫奏前朝曲
研究为先,正本清源; 素养为纲,能力立意; 情境为要,问题导向; 效率为大,科学训练; 读写为主,回归常识。
叙述方式主要涉及谁来讲故事,从哪个角度讲, 以什么方式讲等基本问题。
训 ①结构上使文章更加紧凑,叙述更加清晰。 练 ②内容上极大丰富了故事情节。 套 ③形象上更好地刻画了赵一曼女士宁死不屈却又平易近人的英雄形象。 板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三个关键能力修订稿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三个关键能力修订稿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

堂的三个关键能力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三个关键能力

一、读:语文教学之本

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循序渐进地读的,读是语文“发展课堂”之本。

1.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2.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核心素养的认识

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核心素养的认识

新旧课标不一样的六个关键点:一是新增核心素养内涵,增加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二是课程内容全部更新: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三是学段要求中,将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将“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将“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四是新增学业质量,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两部分编写。五是新增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关要求;六是附录: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的说明。

新课标中统领总体目标的是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四点: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新课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提出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不仅是书面能力,还是这些影响人一生的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觉得以后说一个人“语文很好”,不仅是卷面分数高,综合来说都是极高的评价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语文学习的重要观点就是“从阅读到思辨”。现在的“新课标”中,就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无论阅读或者创作,如果太范式化,孩子们很难长远地、自驱地让自己成为终身阅读者或终身表达者。孩子创造一个平等表达与思考的场域。引导、引申、激发孩子的表达。在平等的环境中,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想法是被认同的,不断地迈向自驱性

的思考和表达。“新课标”中倡导的创作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提升“语言逻辑”等目标,正是如此。

在新课标颁布之前,就有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2022版课标”相较于“2011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可见,2022版新课标特别重视整本阅读,而且关于整本书阅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变化,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爱的教育》,原来是六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现在是第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相对降低了一些难度。五年级下册的《西游记》阅读,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这是第四学段的,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小学乃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要求学生阅读,相信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国四大名著”的阅读,看来也要有所改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我们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孩子们多读书、

7.31通过高考语文人物传记考题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用)

7.31通过高考语文人物传记考题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用)

7.31通过高考语文人物传记考题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用)

通过高考语文人物传记考题落实核心素养教学

摘要:

关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目前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四川高考语文除了古诗文试题中涉及人物传记,另外增加了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人物传记作品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文化蕴含。它们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教育功能正好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本文将通过高考语文人物传记考题的分析,从而提出将核心素养教学落到实处的建议。

关键词:高考语文;人物传记考题;核心素养

教育部在2015年3月30日所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同时也指出学生应该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的一种关键能力及必备品格,而且还特别强调了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以及个人修养,其中对创新实践、合作参与以及自主发展更加注重。根据以上叙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就是探究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也是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跟本任务,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而文言文试题和实用类文本试题中涉及的人物传记,除了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让学生在阅读中与古今的伟大人物对话,让学生感知伟人的崇高、坚毅、阔达的胸襟、不屈的意志等高尚的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底蕴,增强学生的家国认同感、社会责任感!

一、核心素养概述

经合组织(简称DECD) 在1997年12月正式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素养界定”项目的整个研究思路就是首先确立核心素养的功能是实现个体成功的生活以及健全的社会,同时基于此对社会的愿景以及个人的生活需求进行分析,并研制核心素养的要素,最后形成一个具有三大类别,九项素养,彼此相互关联的核心素养体系与模型(三大类别包括能互动地使用工具、

纲举目张,有的放矢——浅谈新课标下的高考作文备考

纲举目张,有的放矢——浅谈新课标下的高考作文备考

中学生作文指导

纲举目张,有的放矢

因张婷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要求,2020

年、2021年高考都在沿用2019年的考试大纲,作文备考必须围

绕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进行。作文训练必须要有针对性,有

的放矢才能有效率备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备考策略;情境意识;写作技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标

准中提出的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生进行核心价

值观教育。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特别是目

前的高考改革,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作文教

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精研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纲举目

张,有的放矢,在明确考纲、清楚课标要求的前提下,做好有针对

性的作文备考是当前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备考呢?

一、明确核心价值,紧跟时代主题

作文长期以来担负着“文以载道”的重任,体现着国家意志,

中指出,坚持以核心价值为引领,确保“立德树

人”在高考中落实力度和落实效果,确保高考评价方向。

做到品德修养、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劳动精神“五育”并举。

明确核心价值指标体系指出:要明确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树

立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培育并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大爱大德情怀;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

德,崇尚家庭美德,培育个人品德。理性面对当代社会经济、文化、

科技、环境等方面的伦理冲突。树立高远志向,认同奋斗成就幸福、

奋斗者最幸福的观念。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具有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考语文备考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考语文备考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 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答案】 21.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②别时茫茫江 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 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 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变化:解说部分明确了能力要求、范围和阅读要点;“分析综合C”中增加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 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 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有效教学与备考

一、解读“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考试中心权威发布:“一体四层四翼”从顶层设计上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一)“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解读:

1.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不能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3.“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

(二)“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1)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题目考查的就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考生们在一轮复习期间,首先就是要对照考纲,把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

( 2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 3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知识和能力在特定情境和环境下的交流、学习、表现、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

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特征:整合性、实践性、迁移性。学生在有大量的积累下整合知识,输出迁移,实践运用。

注意:只有在具体情境中,才能考察素养。

【解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往往体现在那些“难题”上,比如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总结起来,要在这些难题上拿分,复习备考就要把握两个字“思”“广”。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几个?同类试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 广,就是广泛涉猎学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我们只有跳出教材和卷子备战高考,才能与命题人思路同频!

(4)第四圈层“核心价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三)“四翼”

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1.“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

2.“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3.“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二、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在高考中的体现

复习备考范围要广,5年高考,全国三卷互通,练习不同题型,要广。

(一)关键能力内涵:

活动层面: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梳理探究能力

学习层面:理解、筛选、分析、概括、综合、鉴赏、应用等能力。

思维层面:推理、辨析、定义、归纳、演绎能力

(二)高考侧重考查——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

参考一《修订课标》思维发展与提升

类型: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

品质: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

深刻——更接近本质

敏捷——阅读速度

灵活——多种可能性,优选

批判——不盲从,敢于质疑

独创性——与众不同,学养丰富

辩证思维:2015年高速打电话,设置两难情景让学生分析

学生现状:思维的弱化,特别是逻辑思维。

(三)关键能力在高考中的体现

1.对思维深刻性的考查——要求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对文本有全局的把握。以作文为例:传统的多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性不强,材料之间没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学生很容易抓住一点得出立意,再运用已备有的素材进行模式化写作,容易套作。

(1)2017年考关键词、经典名句,回归任务写作的基本模式,采用组合型作文材料,不避

热点,但对建立联系的思维水平有要求。比如所选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2)2018全国三卷(材料作文: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 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考查的是更高级的思维能力:三个口号存在着时间、意义等方面的逻辑关联,在字面意义之下,有隐藏着诸如价值观念变迁、历史任务变化等深刻内涵,需要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把握种种逻辑关系并能清晰呈现这种逻辑关系,而不是只挑一则材料写。考查学生对历史,现状的思考。

2.对思维灵活性的考查——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判断或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答此类题,学生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又能在考试时间内迅速调用、组织和使用这些知识。

例如:全国1卷论述类文本,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对比论证手法,在课内《师说》有学过。

例如全国2卷《有声电影》考到幽默语言风格,初中学过的幽默讽刺小说,打通初高中。考题有意回归教材,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学中带动学生回忆起尽可能多的典型例子,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注重积累和知识内化、运用。

3.对思维独创性的考查

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考题创设情境,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表现其独创性的一面。

例:全国一卷的作文:世纪宝宝

好的学生能基于对话语境,有目的、明确对话对象和自身角色,差的学生只是自我陈述。例:全国三卷诗歌鉴赏《精卫词》15题是开放题,可以是作者口吻,也可以是精卫口吻。打破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传统设问方式,营造宽松、民主的作答氛围,鼓励学生对诗歌的个性见解。

教学建议:教学中多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谈独特见解,但要有理有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