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理环境中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
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动物则因食物不足而相当贫乏。
以上各要素之间是一环扣一环,一个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
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它要素因受其影响,相应的也会发生变化。
如人类在沙漠地区引水灌溉,改变水这个要素,就会使其它因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沙漠中的绿洲。
又如,在赤道两侧,一般是热带雨林地区,但在赤道两侧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非高原,由于地形这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也发生变化。
安第斯山脉地理环境呈垂直分布,而东非高原则属热带草原景观。
另外,地理环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如赤道两侧低平地区,由于全年高温多雨,因而生长茂密的热带雨林,地面发育着砖红壤,森林内生活着多种动物,在这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是原因,茂密的热带雨林等是结果。
但在某些热带雨林地区,由于人为的滥伐,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反过来也会影响气候、土壤、动物等,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出现草原及半荒漠景观。
显然,在这里植被的变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变化却成了结果。
其次,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
如北美洲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北美洲位于两大洋之间,但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而北美洲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内地,使太平洋的影响仅局限于太平洋沿岸一带,而对东部广大地区的影响则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相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空)

三、对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要注重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结合景观图片简要说明各自然带的名称、气候等方面的特征。
(2)以亚欧大陆东海岸为例,指出从赤道向北极自然带的更替规律
(3)以亚欧大陆的25°N~50°N地区为例,指出从东西两岸向内陆自然带的更替规律
(4)亚欧大陆东西岸自然带的的变化以及与气候的对应关系。
三、自我检测
1、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
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3 、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
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
A、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整体性(课本P85案例1,P87~89案例2和案例3)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生产功能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平衡功能①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②氧气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陆地自然带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2.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变化规律形成基础成因典型地区延伸方向更替方向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纬线方向)南北方向(经线方向)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非洲大陆沿20°E自然带的变化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经线方向)东西方向(纬线方向或沿海→内陆)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中纬度的地区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水分热量随海拔的变化,由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不同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1.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综述1、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区又存在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其中,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城分异比全球性地域分异的尺度小。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布规律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考向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9.深陷塘天坑坑壁退化程度最弱的是( A )
A.西北坡
B.西南坡
C.东南坡
D.东北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该天坑海拔相同的四个典型样方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 C) A.①
B.②
C.③
内 容 索 引
考点诠释 【例1】 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 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下图为 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诠释 (1)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D ) A.翅碱蓬—芦苇—光滩 B.翅碱蓬—光滩—芦苇 C.光滩—芦苇—翅碱蓬 D.光滩—翅碱蓬—芦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从甲地植被覆盖率的角度提出措施,并选择图 2 中任一与之关联 的要素,说明该措施对缓解旱情的作用。
【答案】(3)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不乱砍滥伐)。地表水体面积:植被覆 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增加,补给河 湖水量增加,地表水体面积增加。土壤水分: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 源能力增强,利于地表水下渗,土壤水分增加。地表温度:植被覆盖率 提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温度下降,土壤 蒸发减弱,土壤水分增加(或地表蒸发减弱,地表水体面积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与甲地相比,分析 2019 年乙地地表温度上升幅度较小的原因。
【答案】(2)乙地地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燥(干热河谷), 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极端干旱事件发生时降水减少,植被所受影响较 小,植被覆盖率下降较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 量增幅较小。
必修1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修1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回答1~2题。
1.四大自然奇观中成因相同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较小B.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C.夏季多雨D.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3~4题。
3.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D.温室效应4.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同一性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遭毁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6.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A.水文B.地形C.气候D.植被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回答7~8题。
7.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湿度减少B.沿X方向热量减少C.沿Y方向湿度增加D.沿Y方向热量增加8.景观照片中显示的植物常见于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的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完成9~10题。
甲乙9.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②由内陆向沿海的地域分异③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④由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0.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水热资源丰富,盛产水稻D.可能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
读图回答11~12题。
甲乙丙丁1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A.甲>丁>丙>乙B.丁>甲>丙>乙C.乙>丁>甲>丙D.丁>乙>丙>甲12.丙地可能是A.天山B.秦岭C.大兴安岭D.阴山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含义是什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表现在地理环境是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等)组成的;每种要素不是以单一形态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地理环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形态单位的有规律的组合。
整体性的表现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差异性的表现
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1-5-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提取信息】P 环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红壤形成的影响。
【思路整理】结合提取信息分析→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
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易分解,(肥力)水土流失快→形成贫瘠
的红壤。 【答案】C
【跟踪练2】(2011 年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
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
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④雪线高度不同: 雪线含义: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 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 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等有关。
纬度 低纬高,高纬低; 坡向 阳坡高,阴坡低(如阿尔卑斯山脉); ——热量
迎风坡低,背风坡高(如喜马拉雅山脉); ——降水
坡度 陡坡高,缓坡低。 季节 夏季高冬季低 人类活动及环境的变化 ——地貌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B.②③④ D.①②④
【思路整理】水坝→减少尼罗河下游的河水流量、泥沙量 →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 【答案】D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光合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功能 生产功能 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 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 性质 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 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平衡功能
过程 岩石等地理要素统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
长发育
大气中 CO2 的平衡,大气中 O2 的平
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稳定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 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 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 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命制人:张风华审核人:刘金宏日期:2012-12-16 【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掌握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重点难点】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2、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精讲内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相互、相互。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2)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互助探究一】1、课本86页活动;解释在自然状态下,青藏高原藏羚羊数量保持稳定的原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统一的变化过程【精讲内容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说明:(1)山麓的基带与当地的自然带一致。
即基带类型取决于的气候类型。
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数目取决于山地和山地的。
①赤道地区:高山自然带自山麓到山顶依次为②亚热带:高山自然带自山麓到山顶依次为结论:③不同高度山地自然带数目结论:(3)阴阳坡自然带位置高低差异北半球:坡为阳坡阳坡:偏高南半球:坡为阳坡自然带位置阴坡:偏低【互助探究二】自然带分布的特殊现象1、南半球缺失哪几个自然带?其原因是什么?2、南美南部(40°S以南)东西两侧自然带有何差异?其原因是什么?3、非洲东部赤道地区为什么不是热带雨林带?补充: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读以上理想大陆自然带图,写出图中字母代号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以及其所对应的气候类型名称A:带、气候;B:带、气候;C:带、气候;D:带、气候;E:带、气候;F:带、气候;【课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 )A. 彼此孤立存在的B. 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C.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D. 彼此间杂乱无章的2.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地下水位持续上升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河流水位下降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③上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C. 整体性特征 D. 差异性特征2.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②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③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④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③3.旅游爱好者王晓名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在游行日记中绘制了祖国轮廓图和一些地形剖面图、景观图,并写到“美丽的中华,不论你怎么看她,都有一种诱人的美。
”读图,完成下题。
王晓名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春季,沿g—h线自西向东所遇到的情形有:地势坦荡—阴雨连绵—青翠茶园B. 进入六月,c—d线附近,自北向南环境特征可能是:林海雪原—尘暴肆虐—阴雨连绵C. 秋天,从e—f漫步,扭曲的胡杨林诉说着古老的文明—“塞外江南”的风吹稻花香两岸—挂满枝头的苹果、又大又红D. a—b自北向南依次为:雪峰连绵—驼铃叮当—峡谷众多、水能丰富—地面平坦、山青水秀4.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 喜光喜湿B. 喜阴喜湿C. 好热耐旱D. 耐寒好旱5.下面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题。
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有()(1)在T1A. 自然带①—②—③与自然带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B. 自然带⑦为苔原带C. 自然带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西侧沿海有寒流经过有关D. 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时期下列叙述可信的()(2)在T2A.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降低B. 我国华北平原会变得更湿润C. 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D. 天然橡胶种植的纬度将进一步降低6.读自然带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完成下题。
(1)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A. 热量B. 水分C. 海拔D. 纬度(2)图中甲最有可能是()A. 温带草原带 B. 热带稀树草原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7.“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雪线高度问题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 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 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 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 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
天山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400600mm。伊犁谷地个别迎风坡可达 1000mm。天山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 水量为300-500mm。
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 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 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3)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 因。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 结构利于防震。
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 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之一。结合下图完成(1)~(3)题。
二、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 8、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两岸
(洋流)
引申:
1.海拔高,纬度低,自然带多
2.基带与山体所在纬度自然带一致
3.纬度高,雪线低;阴坡雪线低; 降水丰富的坡雪线低
五.非地带性现象
1.荒漠中的绿洲:水分 2.东非高原赤道附近热带草原带: 海拔高,改变了水热状况
3.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 带:
A.地带性现象 B.非地带性现象 C.受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受经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10、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A.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B.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C.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D.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四、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应用 2、根据基带判断山脉分布的纬度位置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加强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 关系研究,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 环境的影响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反馈作用。
THANKS
谢谢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性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应用 • 结论
01
CHAPTER
引言
主题简介
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面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具有整体性和差异 性特点。
05
CHAPTER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 性的应用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实现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经 济发展策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06
CHAPTER
结论
研究总结
01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组 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0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地理环境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自然地理要素的组成和结构上,还表现在地理环境的演变 和发展过程中。
纬度地带性
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太阳辐 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分布不均, 导致不同纬度地区的热量和水分 条件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
带分布。
经度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 响,水分条件在地球表面不同经 度地区也存在差异,形成从沿海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温带草原带温带大温带荒漠带陆性温带草原带气亚候亚热温热带带温带常落带季绿叶季风阔阔风气叶叶气候林林候带带355000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
250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00
理 想 大 陆 自 然 带 分 布 图
练习: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 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从有文字记载,黄土高原就属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时期,
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流量
也较大。但随着人口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
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明清 后,
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
A.整体性特征 不稳定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
——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 的两片叶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2.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掌握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其基本特征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什么景观
1、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直接影响土壤 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下,哪个更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温暖条件下,化合物的分解速度远大于寒冷条件。 寒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温暖 湿润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 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多)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23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4. [2013· 北京文综,40(2)]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 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完成下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 因。
多以区域图、热点问题为材料设臵问题情境,考查某一环 境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考查气候、生物、水文、土 壤、地貌等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及读图分析能力。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5讲
第30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1.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1)~(3) 题。
3.[2013· 海南地理]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 臵。据此完成(1)~(3)题。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5讲
第18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5讲
第 5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自然地理的两大规律, 也 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地域分异规律多以某一区域的自然环 境、植被变化入手,综合考查学生对地带性、非地带性的认识。 近年来,对整体性的考查增多,多要求用整体性观点来解释、分 析区域发展问题,如 2012 年广东文综就出现该考点。复习时, 要结合区域地理, 分析和总结出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规律和影响 因素,山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也是复习的重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物 质
循
环
础擅
,
.
鬟 一
. .
示
意 图
\\ \
一/ /
用
0
’
:j ± _ .- J
环
节
蒸发 ( 植物蒸腾 ) 、水汽输送 、降水 、 吸收作用 、光合作用 、分解作用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 流
冷却 凝 固作 用 、 风化 、 蚀 、 运 、 侵 搬 沉 积、 固结成岩 、 变质作 用 、 熔再 生作 重
差
( )人 类 活 动 的影 响 。 2
3 世 界 气 候 类 型 与 陆 地 自然 带 对 照 模 式 图 ( . 北
例 :①热带雨林被毁 旦 一全球气 候变化
个 生态界气候 类塑 与陆 地 自然带 对照模 式图
世 界气 候 类 型
灵猫
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 鼠,黑熊
温带草原 黄羊 ,旱獭
褐土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亚寒 带针 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
双峰驼 ,子午沙鼠
驼鹿 ,紫貂
荒漠土
灰化土
高纬度 寒带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寒带苔带气候
整个 地 理 环 境 状 态 的 改变
雨 酾i
一 lI I●l 孺 l Il 一 - J I● ll ,● 1堂 温卧 堕 带 硬 ● ● 阕 苤 热 绿 叶一 ● 落 叶=亚 常 整 l l】 j
l原¨ 两带 I l 带 草 季 l 霉带『 林 】
[二垂匾蟹口
4 世 界 陆地 自然 带 。 .
断更新 的统一 系统 。 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 。
【地理笔记】第四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图)更新版

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气地水土生)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区域3.出题角度及答题方法(1)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直接罗列气、地、水、土、生的特征。
(2)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关联性:分析各要素(气地水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气候与植被分布四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二亚: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三温: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一寒: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补充1:行道树涂白主要作用:⚫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⑤会反光,方便行人夜间行路补充2:树木与生长环境分析(1)不长树⚫大风⚫冻土⚫沼泽⚫盐碱化(2)树长得畸形⚫大风⚫低温⚫光照不足⚫水分不足2.非地带性(特殊)植被分布印度半岛热带草原(地形阻挡水汽)五个热雨(几中奥巴马)东非高原热草南美巴塔哥尼亚温带荒漠南美西部热沙延伸到赤道(寒流)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热量为主(太阳辐射)(2)经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分(海陆位置)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垂直地带性的分异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b)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c)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风坡的降水是“少-多-少”(即山腰降水量多)附图: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重要)5.山地垂直带谱其影响因素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1)纬度:若海拔相当,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纬度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湖南)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
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
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
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要素的相互影响)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A.常受干热风影响B.土壤养分流失C.曾被沉积物掩埋D.遭受低温冻害2.(要素的相互影响)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2024·甘肃)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
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
图4示意该区域地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坎特伯雷平原典型土壤剖面下部有明显的()A.灰化层B.钙积层C.铁铝层D.黏化层(2024·湖南)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
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
如左图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
右图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与自行车道相比,关于人行道上积累最明显的颗粒物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细颗粒茂密植被B.粗颗粒茂密植被C.细颗粒稀疏植被D.粗颗粒稀疏植被5.(植被的生态功能)在优先考虑降低颗粒物对居民区影响的同时,为尽量减少其对行人的影响,该都市从人行道到居民区绿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A.从稀疏到茂密B.从茂密到稀疏C.均用稀疏植被D.均用茂密植被(2024·全国甲)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
、大气、水、土壤、生物。
岩石).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1( .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
物质循环简图1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①使水体不断更新,意义维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和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形态,塑造了各种自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然景观;③实现了地③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区之间、圈层之间的④不断塑造地表形带;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态6.7.8. 练习:寒假作业.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6 D.①②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答案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①② D BA.①④.②③ c.③④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题。
107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做—
2
7.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D.)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8.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 D.)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D.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C.氯氟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统一的演化过程)
如北美洲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北美洲位于两大洋之间,但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而北美洲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内地,使太平洋的影响仅局限于太平洋沿岸一带,而对东部广大地区的影响则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相比。
由于气候不同,导致两洲地理环境差异显著,这说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区对整个北美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
当然,在人类强有力的影响下,地理环境也会发生局部的变化,如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导致地理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河流:流量变化加大,易发生洪涝;生物:物种减少;地下水:下渗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气候:
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
3
【例题】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河西走廊深居内陆,灌溉水源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祁连山冰雪【解析】(1) 融水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2)若农业用水过度,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加上该地强烈的太阳辐射、旺盛(2)【解析】的蒸发、大风等自然力的作用,土地资源将严重缺水,从而造成土地荒漠化。
主导自然条件是水。
由于河西走廊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沙漠广布;祁连山的冰(1)【答案】,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
(和山地降水)雪融水祁连山的冰雪融水((2)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非常有限) 区域地理中的整体性案例.中亚地区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1
丰富平原为主,冬季寒冷,地处温带,的沙漠广布夏季炎热,陆深大居煤、
气候干燥多内流河、内部铁、内陆湖古有丝钢矿采、农畜灌牧溉绸之路,机械工铁、今有欧工织纺小麦棉花、养亚大陆
4
深居大陆内部的地理位置是中亚地理环境的核心,由于远离海洋使得干旱成为该区最主要的气候特征。
在干旱的气候下多沙漠景观;多内流河和内流湖;有水源的地区发展灌溉农业,种植棉花;没有灌溉水源的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牲畜是羊。
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还使本区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交通通道,古有丝绸之路,今有欧亚大陆桥。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带性规律——自然带(基础因素---热量、水分)
(注意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
5
练习:寒假作业11题
右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 11题答°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农业地带沿
011. )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B D土壤 C地形 A水分 B热量 15分)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的名称:(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A B C
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热量水分条件基础上形成的。
从全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规律的产生受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球看,这种分布特征在耕作业(种植业)温带季风气候地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应以(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A,业为主。
畜牧业)B地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应以业为主。
(4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干旱地区)5C地的干湿状况属于地区,应发展农业。
((三)、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
)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1(似。
6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带
(基带)如珠穆朗玛峰的山麓自然带(基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山麓自然带(2)为常绿阔叶林带。
)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以下三点:(3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小结: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4()同一自然带在南北坡的高度范围会有差异。
热量一般情况下,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
推出,影响因素——7
练习:寒假作业16--17题。
我国16右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 17题。
—该山地的地理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12.)B纬度可能是(N °.45°N D35N .5°B.25°N C.A其.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13 )形成的主导因素是(C.土壤差异.热量差异 D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C:雪线是多年积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在判定各自然带分布高度的纬度差异时,要注意
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小结:一般情况下,山地南北坡,
自然带倾斜主要看热量。
阳坡高,阴坡低。
雪线高低主要看降水,背风坡高,迎风坡低;其次也考虑热量的影响。
8
练习:
寒假作业19、读“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图”,分析回答: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而变化,此规律(1)垂直自然带产生的原因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规律有些相似;同
海拔过高,气温低,水分不足;)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2a;五个自然带所代表的植被类型中属于常绿阔叶林的是 c、d、e3()图中a、b、高(填高或低);4)北坡常年积雪区的下限比南坡(约54℃。
(提示:艾丁湖(5)只考虑海拔因素,珠峰最高处与我国陆地最低点的温差约-155M)
读下图,思考下列问题
练习:试分析图中阿尔卑斯山,天山和珠穆朗玛峰南北两坡的雪线高低状况及其原因?
--西南东北阿尔卑斯山脉:走向
蒸发量小,气温低,西风带迎风坡,降雪量大,阴坡,北坡:
西风带9
雪线低;南坡:相反。
(四)、关于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自然带的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任何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所在地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或那种非
小结:由于非地带性因素的叠加,使得自然界中的自然带分布不那么明显,是自然环境更10 加丰富多彩。
窍门:不能用地带性解释的都属于非地带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