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培训2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培训内容

教师资格证培训内容

教师资格证培训内容教师资格证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从业的必备证书。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性,培训机构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师资格证培训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教师资格证培训内容,以帮助有意向参加教师资格证培训的教师们了解相关内容。

一、基础教育知识培训1. 教育心理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掌握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2.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是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教育原则等。

3. 教育法律法规: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4. 教学设计与评价:培训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科教学知识培训1. 语文学科教学知识:培训内容包括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

教师需要熟悉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材。

2. 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培训内容包括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

教师需要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3.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培训内容包括英语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4. 物理学科教学知识:培训内容包括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

教师需要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5. 化学学科教学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

教师需要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

6. 历史学科教学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

教师需要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历史事件。

7. 地理学科教学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知识点1.教育知识与能力测验:-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学习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等。

-教育学: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社会学、教育思想史等。

-教育评价与辅导:教育评价方法、辅导理论与技巧、多元智能理论等。

2.综合素质面试:-教育教学经验:教学实践经验、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学科知识掌握:熟悉所教授学科的相关知识、教材内容和教学要点。

-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了解校内工作组织结构、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等。

-信息素养:熟悉电子教育资源的与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教育教学观念:了解国家教育政策、关注教育热点问题等。

3.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学科教育学:学科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科教学理论、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等。

-学科知识与能力:熟悉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编写教学设计方案、课程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等。

-学科教育评价与测量:学科教育评价方法、常用测量工具与技术等。

-学科教育研究与发展:熟悉学科教育研究方法与途径、关注学科教育研究前沿等。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籍进行备考,注意整理知识点和做好笔记。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安排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注重实际操作和练习,通过练习题、模拟试题等提升解题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注意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政策变化。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充分的学习和备考,相信您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祝您考试顺利!。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后一章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后一章

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一节 群体与群体规范第二节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第三节 课堂管理第四节 人际关系第五节 教师心理群体概述1群体规范2非正式群体3第一节 群体与群体规范(一)群体的概念群体是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其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群人的集合体。

(二)群体的心理功能A归属功能安全感、温暖B认同功能赞同、认可C支持功能鼓励、支持D塑造功能人才培养人格塑造一、群体心理概述(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根据制度、章程、或其他要求正式成立的群体2.非正式群体以个人之间的共同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友谊为基础而结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与影响 —— 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一)群体规范的概念: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标准。

1.正式规范:明文规定的2.非正式规范:成员约定俗成的(二)群体规范的功能二、群体规范梳理总结第二节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班级概述2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Array培养班集体的方法34班主任的概述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及方法5一、班级概述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组建阶段主要依靠教师管理核心形成阶段开始组建班干部群体成熟阶段最终形成舆论班风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舆论和班风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二)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规章制度•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三、班集体培养的方法•确定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核心•建立正常秩序•组织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小结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1)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2)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3)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4)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5)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四、班主任的概述(一)班主任的概念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1.地位:前提和基础2.方法:基本方法—观察法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一)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五、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及方法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学校内部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1.概念:期末 小结2.步骤:自评-小组-班主任-反馈五、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及方法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教师资格证的培训内容

教师资格证的培训内容

教师资格证的培训内容一、概述教师资格证是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具备教师资格证的人才可以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为了使教师能够胜任教学任务并具备专业素养,教师资格证培训成为了必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的培训内容,帮助广大教师了解培训内容和要求。

二、专业知识培训1. 学科知识教师资格证培训要求教师掌握教学科目的专业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2. 教育学基础培训内容将包含教育学基础知识,如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教育管理学等,以提高教师的教育学素养。

3. 教育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培训将涵盖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包括教学软件的操作和多媒体教学设计等。

三、教育法律法规培训1. 教育法律法规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培训将重点介绍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规、教育经济法规等内容。

2. 师德师风培训还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和师风,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使其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职业素养。

四、教学技能培训1. 教学设计与评价培训将重点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课堂管理与组织教师资格证培训将关注课堂管理与组织能力的培养,培训教师灵活运用各种管理和组织技巧,保持课堂秩序和氛围。

3. 创新教育方法培训还将引导教师尝试创新教育方法,如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实践教学培训教师资格证培训将注重实践教学的培养,包括实习教学和实地考察。

教师要通过实践教学,了解教学实际,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六、考试要求教师资格证的培训内容结束后,教师需要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基础、教育法律法规、教学技能等。

通过考试,教师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七、结语教师资格证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的知识培训和实践教学,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梳理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梳理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梳理
一、知识与能力结构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主要考察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教育学基础知识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教育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
- 教育教学情境与教育教学方法
- 教育教学设计与评价技能
二、备考要点
备考科目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对考试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掌握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2. 重视教育教学方法和设计,尤其是针对具体情境的教学方案设计能力。

3. 注重教育定律、法规、道德伦理方面的研究,重视教育实践
中的法律和道德问题。

4. 扎实知识基础,强化思辨能力,不断提高分析、综合、判断、评价、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

5. 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的
实际应用。

三、备考建议
备考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建议:
1.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合理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

2. 细化教学知识点,理解教学方法、技能和设计要领,强化考
点的应试技巧。

3. 多做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加强对考试的熟悉和理解。

4. 注重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英语水平和应试能力。

5. 研究氛围要积极,结伴研究互相督促,保持良好的研究状态
和心态。

希望以上内容对备考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的考生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书的培训时间安排

教师资格证书的培训时间安排

教师资格证书的培训时间安排一、绪论教师资格证书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准,对于教师行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培养合格的教师人才,各地纷纷开设了教师资格证书培训课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师资格证书培训时间的安排。

二、初级教师资格证书培训时间安排初级教师资格证书培训主要面向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相关专业的教师或准教师。

培训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即约16周。

具体安排如下:1. 教育学基础课程(4周)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等课程。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员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2. 学科专业课程(8周)根据学员所教学科的不同,设置相应的学科专业课程,以提高学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3. 教育实习(4周)通过实际教学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员的教育教学技能。

三、高级教师资格证书培训时间安排高级教师资格证书培训主要面向已取得初级教师资格证书且具有一定教龄和教学经验的教师。

培训时间一般为一个学年,即约36周。

具体安排如下:1. 教育管理与领导(8周)通过学习教育管理与领导等相关课程,帮助学员掌握教育领导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提升教育管理能力。

2. 学科专业拓展课程(12周)在学科专业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科知识,提升学员在学科教学方面的能力。

3. 教育实践与研究(16周)通过实际教学实践和科研研究,促进学员在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四、其他注意事项1. 培训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学时要求。

2. 培训时间安排要充分考虑学员实际情况,避免冲突和过度安排。

3. 培训期间应加强学员的考核和评价,确保培训效果。

4. 培训机构应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为学员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

五、结论教师资格证书的培训时间安排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时间,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提供有力支撑。

教师资格证培训项目

教师资格证培训项目

教师资格证培训项目教师资格证培训项目是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培训项目涵盖了教育理论、教育法律法规、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下面将从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来介绍教师资格证培训项目的重要性。

一、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理论是教师资格证培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教师从理论层面去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及其规律。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事业的方向,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以及设计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1.教育学知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学科,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内容。

通过学习教育学知识,教师能够了解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资格证培训项目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等方面的技能和方法。

通过学习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提高对学生的引导能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活动,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过程的安排等内容。

通过学习教学设计,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环境的创设等内容。

通过学习教学组织,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点1.人身心发展的规律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及其作用2.环境及作用3.学校教育及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5.教师的职业素养1.思想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3.能力素养4.心理素养5.身体素养6.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7.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8.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作业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11.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2.一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课堂气氛热烈13.班级授课制的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14.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教师资格证培训方案

教师资格证培训方案
2.邀请具有一线教学经验和较高专业素养的在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指导。
八、培训评估
1.平时成绩:包括在线学习表现、出勤、作业等,占总成绩的40%。
2.期末考试: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60%。
3.实践教学:评价学员教学实习表现,作为参考依据。
九、培训证书
1.学员完成规定学时,考核合格,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员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可申请取得教师资格证。
3.希望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在岗教师。
四、培训内容
1.教育法规与政策: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
2.教师职业道德:涵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准则等。
3.教育学原理:涉及教育的基本概念、目的、原则、方法等。
4.心理学基础:包括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
5.学科专业知识:针对不同学科,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
6.教学方法与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等。
7.教育科研方法:介绍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方法及论文撰写技巧。
五、培训方式
1.面授课程:组织专业讲师进行面对面授课,解答学员疑问。
2.在线学习:通过专业平台提供在线课程,便于学员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3.实践教学:组织学员到合作学校进行教学实习,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6.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
7.教育教学研究: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等。
五、培训方式
1.面授:邀请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的专家进行面授。
2.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员随时学习。
3.实践教学:组织学员到学校进行实地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二中,简答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用简练的语言回答问题,并且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的简答题进行汇总,提供一些解答范例和参考思路,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1. 为什么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以及你理解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是什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要教育手段。

它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并且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 在教学中,你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其次,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第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信任和互动;第四,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3.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它主要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并且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4. 谈谈你的教育观和教育目标。

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观和教育目标。

我的教育观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我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并做出积极贡献。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试科目之一,其主要内容是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知识。

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学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学习、发展、个性、行为以及情感等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有目的地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引导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

2.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法律知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资格条例》等,这些法规为教育工作者规范了职业规范及行为准则,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3.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与判断,用以衡量学生学习成就的高低。

教师需要掌握不同的评价方式与方法,并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包括校务管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学校的发展与建设做出贡献。

5.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是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

教师需要掌握资料收集、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6.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并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7.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和工具,并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8.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

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

9.课程与教学资料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料开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资料和教材。

2022年度 省教师资格证培训考试专项测试训练题 (2)

2022年度 省教师资格证培训考试专项测试训练题 (2)

2022年度省教师资格证培训考试专项测试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100题,70分)1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整体风貌和个人行为,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A、鲜明的继承性B、强烈的责任性C、独特的示范性D、严格的标准性2 ()是指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参照群体D、班集体3 鲁班因茅草划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子,影响其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是()A、原型启发B、学习迁移C、思维定势D、功能固着4 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根本目的的是()A、职业荣誉感B、职业责任感C、职业幸福感D、职业归属感5 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认知活动6 实验老师在学生做实验时,离开接听私人电话,学生随意碰了实验用品,导致失火幸好没有人员伤亡,该老师的行为是()A、触犯刑法B、不作为侵权C、侵犯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D、没有违法7 教育法律救济渠道()A、诉讼调解其他B、诉讼行政其他C、协商调节其他D、协商诉讼其他8 在掌握学习理论中,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评价项目的()A、20%-30%B、50%-60%C、60%-70%D、80%-90%9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对教师的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品质职业情操职业形象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是教师调节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

它派生出一系列的教师道德规范和道徳范畤,各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是围绕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而展开的。

因此,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教师职业道徳基本原则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具有()A、裁决作用B、引导作用C、主体作用D、统帅作用10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含的两个方面是()A、职业道德意识修养B、职业道德行为修养C、职业道德理念修养D、职业道德文化修养11 在我国,要担任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前提条件是必须()A、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B、获得相应的教师职称C、和学校签订聘任合同D、参加过相应的教师岗前培训12 下列属于冲动型学生特点的是()A、阅读理解能力强B、信息加工策略多运用整体加工方式C、善于完成细节性分析的学习任务D、反应快,善于察言观色13 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及表现形式(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本质属性表现形式: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全民化;(2)教育的民主化;(3)教育的多元化;(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教育的终身化。

3.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制约教育的速度和规模;②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生产力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的变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管理的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措施(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地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要做到因材施教。

6.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生理前提、物质基础。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资科目二选择题80条考点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资科目二选择题80条考点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资科目二选择题80条考点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

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

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摘要:一、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介1.考试时间2.考试内容3.考试形式二、考试科目及题型1.教育知识与能力2.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材料分析题4.教学设计题三、考试准备策略1.熟悉考试大纲2.制定学习计划3.参加培训课程4.多做真题练习四、考试心得与建议1.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2.关注教育教学热点3.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性4.保持良好的心态正文: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即将开考,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一些备考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介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主要测试考生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考试时间为2023年上半年,具体时间以官方公布为准。

考试形式为笔试,满分100分,达到60分及以上即为合格。

二、考试科目及题型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主要包括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两部分。

其中,教育知识与能力部分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部分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教学设计题等题型。

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是科目二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考试准备策略1.熟悉考试大纲:了解考试范围和要求,确保复习内容全面、系统。

2.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3.参加培训课程:可以选择参加线上或线下的培训课程,获取专业指导和解题技巧。

4.多做真题练习:通过做真题,了解考试规律和题型分布,提高应试能力。

四、考试心得与建议1.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知识与能力部分需要考生掌握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2.关注教育教学热点:了解教育改革动态和热点话题,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3.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性:在考试中,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题目都能得到充分的思考和解答。

4.保持良好的心态:考试过程中心态十分重要,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冷静和自信。

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

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

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主要考察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考试内容概述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面试。

其中,教育知识与能力占30%,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占60%,综合素质面试占10%。

考试形式为笔试和口试相结合,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二、考试重点内容1.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考生需熟悉国家课程标准和各类教材的编写,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如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

同时,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

2.教育心理学考生需要熟悉学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特点,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发展。

3.教学方法考生需掌握各种常用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法等,并能够根据不同学科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运用和创新。

4.评价与反思考生需要了解各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如考试、作业、口头评价等,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效果,并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进行及时反思和调整。

三、备考建议1.规划学习时间头脑很重要,但集中精力做题也是很重要的,考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建立知识体系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的考察范围很广,考生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掌握全部知识点。

3.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是备考的重要方法之一,考生可以通过模拟考试来检测自己的考试水平和能力,同时发现不足和提高。

4.查漏补缺考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盲区,提高全面素质。

总之,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考试要考查考生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备考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性规划和深入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素质和能力,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没有老师和学生,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没有阶级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形态。

2.古代教育的特征包括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以及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3.近代教育的特征包括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以及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现代教育的特征包括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以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包括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以及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教育目的。

7.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传承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融合功能,以及文化创新功能。

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9.学校教育影响人的发展,包括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以及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0.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以及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1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知识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XXX(XXX)。

她认为,课程应该以学生的知识和兴趣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

她提出了“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的概念,即先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再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她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认为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研究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复习资料第一章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复习资料第一章

第一单元.教育基本知识与能力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一词最早来自于《孟子·尽心上》(PS: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书——《学记》)2.教育的定义:广义上:教育是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上: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a.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思想、技能、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b.受教育者(学习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学为主要职责的活动主体,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儿童,少年,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教育中的成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c.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介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五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基本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5.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区别于其他失误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

6.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自身质的规定性、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生产性、民族性、长期性)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历史性:⏹时代性:教育受到生产力水平制约,不同时代教育有不同特点。

同一时代,共同特点。

⏹阶级性:教育的社会性质由不同社会形态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决定。

相对独立性:指教育有自身发展规律,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重点
第三章 学生复习题:
1、教育即发展(辨析) 2、简述儿童个体发展的普遍特点。
3、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简答)
4、如何理解新课程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所体现的内涵?(论述)
《教育学》重点
第四章 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
《教育学》重点
绪论部分:
三、教育学的发展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学主要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和观
念心理学基础上,思辨成分很重,对教育现象及其
问题缺乏实际的研究,不能提供切实可靠的教育知
识,因此它从一开始就不断受到批判。
《教育学》重点
绪论部分:
三、教育学的发展 (一)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
(二)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教育学》重点
绪论部分:
五、教育学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觉;
2、获得正确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 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教育学》重点
绪论部分复习题: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辨析) 2、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简答)p9
3、国家规定的学历和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4、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学》重点
第四章 教师: 五、教师的地位 1、经济地位 2、政治地位 3、文化地位
六、教师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
1、教师资格:分类、条件认定、丧失 2、教师的任用: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 3、教师培训 4、教师的考核
《教育学》重点
一、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3、辐和论或二因素论
二、杜威与皮亚杰的贡献 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教育即生长”认为儿童的发展取决 于 儿童与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把儿童的发展看作是其经验的 改组和改造过程。“从做中学”就是使教育不断地为儿童的 活 动创造条件,调动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育学》重点
第二章 学校: 一、现代学制的产生 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 14世纪时,欧洲已经有几十所大学。英国的文法中学或公学、德国和法 国的文科中学,通称古典文科中学。现代小学的出现较晚。 学制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分别对应学校体系的阶 段性和学校体系的类型。
学校体系的阶段性,例如小学、初中、高中的“六三三”、“五四三” 学制
《教育学》重点
第五章 教育目的: 二、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1、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夸美纽斯、雅克•马里坦(法)、小原国芳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中国古代教育、柏拉图、诺笃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卢梭、福禄倍尔、裴斯特洛齐 4、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教育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实际上他所主张的 是教育目的应当存在于教育内部,而不能从教育活动之外确定教育的目 的。
《教育学》重点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五、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1、教育目的:统治人才和劳动力 2、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3、课程结构、内容得到调整 4、师生关系民主化
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发展 六、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1、教育目的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科学方法论指导 七、现代教育的特征
3、夸美纽斯的贡献是什么?(简答)p9
4、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简答)
5、试论述教育学科学化的历程。(论述)
《教育学》重点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 三、奴隶社会及其教育 1、教育具有阶级性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四、封建社会及其教育 1、主要培养官吏、牧师或骑士 2、阶级性、等级性和宗教性 3、教育 内容 4、教育教学方法为纪律约束和个人修行 5、积累教育经验
《教育学》重点
第五章 教育目的: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反映一定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同时 又要受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需要、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主观依据 人们的价值选择、人性假设、理想人格 2、客观依据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需要、受 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学》重点
第三章 学生:
三、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四、理解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 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 3、教育本身不等于发展
《教育学》重点
第三章 学生: 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1、顺序性 2、不平衡性 3、阶段性 4、个别差异性 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六、教育与儿童的发展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 2、在成熟的基础上促进发展 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七、学生主体性与教育 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 2、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3、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第二章 学校: 学校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培养的社会机构,其基本功能 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特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
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为学校的基本条件: 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教学设施
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
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 卫生器材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学工作管理;
3、教务行政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 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1、课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2、教科书的编写、 审定和使用;3、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4、教师人事管理。
《教育学》重点
第二章 学校: 六、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配合 1、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 的作用:家庭类型、独裁型、保护型、和平共处型、合作型 3、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1、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 3、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与协调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专业化条件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职业道德 3、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相应的执业资格
《教育学》重点
第四章 教师: 三、教师的职业要求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3、职业道德素养
四、教师资格条件 1、中国公民 2、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教育学》重点
第二章 学校复习题: 1、学校(名词解释) 2、学校文化(名词解释) 3、如何理解学校公益性的特点?(简答) 4、教师文化有哪些特点?(简答) 5、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简答) 6、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应怎么样互相配合?(论述)
《教育学》重点
第三章 学生:
1、公共性 2、生产性 3、科学性 4、未来性 5、国际性 6、终身性
《教育学》重点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复习题:
1、教育(名词解释) 2、教育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简答) 3、简述几种教育起源论。(简答) 4、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简答)
5、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的时代特征。(论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育学》重点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四)制度教育学——法国,培养制度或教育制度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现实的人 (六)批判教育学
《教育学》重点
绪论部分: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产生分化,基本形成教育学科体系,同时 出现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 理论
《教育学》重点
第二章 学校:
三、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与企业等社会机构的区别: 1、设置目的 2、经费来源及收益 3、与政府的关系 4、产出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的体现: 1、不以营利为目的2、教育与宗教分离
《教育学》重点
第二章 学校: 四、学校文化 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五、学校管理 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的独特性:垄断性、非资源性、公益性 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2、法律;3、思想教育;4、经济方 法;5、学术方法
《教育学》重点
绪论部分: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提出标 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 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
传统和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
了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
《教育学》重点
绪论部分: 二、教育学的创立 1623年,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育学》重点
第五章 教育目的: 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到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 的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 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两类。分别对应社会本位 和个人本位两种取向。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 1、导向功能。通过规定教育活动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确定教育活动的总 体方向。 2、调控功能。调控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3、评价功能。评价教育效果的参照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