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个伟人做妻子

合集下载

《居里夫人》读后感(15篇)

《居里夫人》读后感(15篇)

《居里夫人》读后感(15篇)《居里夫人》读后感1午后艳阳高照,我闲来无事,拿起身旁的《居里夫人传》,心无旁骛地读了起来。

财富与荣誉的诱惑,是大多数人抵抗不了的,而有的人却能甘愿选择清贫,艰难地进行研究。

不管前方道路多么坎坷,他们依然坚持不懈,一心一意地去研究技术。

丈夫比尔因车祸死亡,距离富人家庭生活更加遥远,可她依然没有放弃研究进程,继续向前走。

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他们发现了镭,面对全世界的荣誉,他们本来可以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居里夫妇却淡泊名利,把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不捞一点私利。

别人都劝她申请镭的专利,居里夫人不仅没有照做,还第一时间将镭献给了致癌工作室。

作为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丈夫有着科学上的丰功伟绩,但他们依然坚守原则,不贪名利与财富,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啊!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当发现并验证镭后,他们将研究成果贡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帮助祖国复兴发展,让人敬佩不已。

回头看,上世纪,我们中国也涌出了一大批爱国的科学家,钱学森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早先在美国留学,但得知祖国成立的消息后,不顾美国方面拘留,想方设法回国做贡献,最终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反观现在有些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出国留学,学成以后却忘记了自己的祖国,一去不复返,甚至还做出对祖国不利的事情。

他们难道不知道居里夫人的故事吗?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我想,将来我如果有机会出国留学并学有所成,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一定会做对国家有利益的事。

合上书,阳光也没有那么猛烈了,天气也有些凉爽了。

这本《居里夫人传》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而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居里夫人》读后感2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元素而闻名遐迩,因尊敬老师而传为佳话。

居里夫人成名后,仍念念不忘她的小学老师。

当得知老师无钱返乡时,亲自陪伴并接回家中居住;走上领奖台时,义无反顾地将老师推到主席台,全场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大家都为伟大的科学家敬重似乎渺小的小学老师而激动不已。

钱学森英雄事迹感悟7篇

钱学森英雄事迹感悟7篇

钱学森英雄事迹感悟7篇钱学森英雄事迹感悟(篇1)同学们,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当我读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了解到钱学森一生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后,我不由得想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

钱学森,他把“祖国强大”当作是自己一生的责任。

为此,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优厚的工作待遇;为此,他不顾美国政府对他人身的伤害和对家人的威逼;为此,他忍受美国特工对他长达五年的监视和软禁。

因为,在钱学森的心中,祖国的强大是他永久的牵挂,更是他毕生的心愿。

他反复强调,“不管怎样,也要回到祖国,为这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钱学森先生的事迹让我心潮膨湃,一个人爱国竟到了如此地步,一个人把责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先生的行为启示了我:只要活着,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就要为祖国出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期盼着雪耻灭恨,“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时,那是怎样一种轰轰隆隆的爱国之责!还有那“年年战骨埋荒外”的勇士和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勇者,其于国家的一番热忱,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华夏五千年,为履国责,多少热血男儿血洒疆场,多少爱国志士奔跑四方。

屈原,一代骚人,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深深刻入生命的里程碑,虽最终投于汩罗,却成就了一世的清白。

对楚王,他可谓尽心尽力,对楚国,他可谓无怨无悔,因为他心中时刻在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一生虽没能成就国家的兴盛,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击起了秀丽的浪花。

在他那放声长啸中饱含了多少辛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何不让我负责?”朗朗乾坤,英雄辈出。

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到“嫦娥飞月”的功臣们,他们以祖国强盛为职责,民族兴盛为己任。

沧桑巨变,斗转星移,许多事物已随着岁月的消逝而灰飞烟灭。

唯有你,“匹夫有责”却更加茁壮成长。

君不见责任的土壤养分充足,责任的大树枝繁叶茂,责任的歌曲曲调激扬,责任的果实散发芳香!同学们,你预备怎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切实履行自己的“匹夫有责”吧!钱学森英雄事迹感悟(篇2)钱学森,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不管老人,孩子,只要是个中国人就没有谁不明白这位宏大科学家的名字。

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中华民国第一夫人上帝让我活着,我不敢轻易去死,上帝让我去死,我决不苟且地活着。

——宋美龄宋美龄,一个民国时期的传奇女子,中华民国前第一夫人,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

与宋霭龄、宋庆龄并称为宋氏三姐妹,父亲为富商宋嘉澍。

凭借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美龄晚年长期定居美国,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

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夫人及外交助手,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

1899年生于上海,幼年在家学英文。

1910年去美国,后在威斯理女子大学就读。

回国后,参加基督教女子青年会活动。

曾在电影审查委员会、童工委员会任职。

1927年12月在上海同蒋介石结婚,后广泛参加社交、政治活动,并担任一些妇女团体、儿童福利团体的领导职务。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亲赴西安,支持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

1943年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任翻译。

1948年代表蒋介石去美国求援。

1950年从美国去台湾。

1974年,国民党十届五中全会授予她“中山奖章”。

1975年蒋介石病逝后不久即去美国就医、定居。

1976年曾回台湾小住。

1986年10月,回台湾参加蒋介石百年冥寿纪念活动。

宋美龄著有《西安事变》、《中国的和平与战争》等。

宋美龄除了拥有杰出的英语功底外,还会说六国语言,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是相当可观,并且还写得一手好字。

据说,宋美龄的钢琴也是演奏的相当不错的,所以宋美龄女士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

宋美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传奇女性,通过蒋、宋联姻,把孔、宋财团和蒋介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四大家族的政治和经济联盟,统治中国长达22年之久,其深厚的美国文化背景把蒋介石政权和美国政府紧紧连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夫人”后,宋美龄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跟随蒋介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参与了一系列活动,并长期扮演重要角色。

1936年,宋美龄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为了组建空军,她在向外国采购飞机、聘请外国顾问等问题上,发挥了自己的外交才能。

中国历史伟人的著名故事

中国历史伟人的著名故事

中国历史伟人的著名故事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伟人,这些伟人的故事很值得我们细读。

以下是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中国历史伟人的故事,供大家参考!中国历史伟人的故事1:汉惠帝刘盈汉惠帝刘盈的母亲就是鼎鼎大名的吕雉。

吕雉女士有一个最痛恨的敌人是刘邦的爱妃戚夫人。

汉高祖刘邦之后,汉惠帝继任,吕雉就立刻用残忍的手段杀死了戚夫人,为了斩草除根,吕雉又决定杀死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

刘如意也是刘邦的儿子,也就是汉惠帝的亲弟弟。

汉惠帝知道母亲要毒害弟弟,虽然刘如意曾经差点挤掉惠帝的皇位,但惠帝却顾念骨肉亲情,当弟弟刘如意奉召到长安时,他亲自到郊外迎接,一直接到皇宫里。

那时候惠帝还没有老婆,他就跟弟弟一起同桌吃饭,同床睡觉,一刻也不离开他。

为了保护弟弟,可谓煞费苦心,可最终还是被吕雉得了手,令人扼腕。

有一天,惠帝起床之后要去打猎,可是怎么都叫不醒刘如意,惠帝就想让弟弟多睡一会,心想,就出去半天,不会那么巧吧?于是他就一个人出去打猎了,并且吩咐宫女好好照看。

可他前脚刚刚出门,吕雉的眼线就打了报告上去,于是,在惠帝回来之前,刘如意已经七窍流血,一命呜呼了。

惠帝悲痛至极,追问是谁干的,可是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说不知道,吕雉也一口否认。

惠帝后悔莫及,有吕雉挡在前面,就算想为弟弟报仇都没有可能,只好作罢。

中国历史伟人的故事2:苏武牧羊西汉时,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单于派汉朝叛使、被单于封为丁灵王的卫律前来诱降。

卫律说:"苏先生,我从前背叛汉朝归降匈奴,受到单于大恩,封我为丁灵王,拥有数万奴隶,马匹、牲畜漫山遍野。

你今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样富贵,若白白地流血牺牲,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怒斥道:"卫律,你身为汉民,不顾恩义,叛国投敌,你虽然能得逞于一时,最终却逃脱不了天地良心的审判。

"卫律见苏武不屈服,只得向单于报告。

单于见苏武很有气节,十分钦佩,更想招降他。

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饮食,苏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毡毛充饥。

杜甫与“老妻”杨氏

杜甫与“老妻”杨氏

杜甫与“老妻”杨氏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类 2012级2班黄芳娜摘要: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尊为“诗圣”。

在他关于妻子杨氏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他塑造的妻子形象,在诗人的颠沛流离的个人经历和独特的历史时期的影响下展现,并表现出杜甫与妻子杨氏的伉俪情深。

安史之乱前后期,诗人创作的诗歌中,出现“老妻”次数较多。

她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同时又是朴素劳动妇女的典型,与丈夫同甘共苦,离愁别绪的思妇形象;再者,她有着高尚的志趣,她充当着诗人知己,和丈夫品尝酸甜苦辣,过着人生,彰显女性的柔情。

这个形象的出现是杜甫和“老妻”杨氏共同面对生活困苦体现出来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杜甫;妻子形象;老妻;形象意义杜甫在中国文学灿烂的银河中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生长的年代,男尊女卑,文人作诗往往注重抒发自己的家国之志,济世之情,不屑于把夫妻生活写入诗内,而在杜甫的诗作中,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前后期出现“老妻”多处,这是个罕见而又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云:杜甫“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

”笔者着重从安史之乱前后期探索杜甫歌颂妻子的有关“老妻”诗句探寻这个伟人妻子的形象。

1.安史之乱前——伉俪情深,相思最苦。

杜甫之妻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他们成婚于开元二十九年,婚后感情融洽,琴瑟和谐,三十年来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安史之乱是人祸,更是不可避免的天灾,让无数的人流离失所,让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慢慢走向灭亡。

却见证了一段旷世奇恋,记载了杜甫与妻子杨氏的爱情。

天宝十三载,杜甫自京赴奉先县,为了安置妻儿,避免战乱的戕害。

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避寒,却不知道安禄山造反,二人大玩特玩,全不知道城外百姓即将生灵涂炭,无家可归。

诗人一路的见闻和感受,已经察觉社会动荡即将爆发。

于是在爆发安史之乱前夕,创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提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一起努力拼搏的爱人 例子 伟人

一起努力拼搏的爱人 例子 伟人

一起努力拼搏的爱人例子伟人
钱钟书和杨绛都出身名门,门当户对。

两人郎才女貌,一见倾心。

他们一起上大学,一起出国留学。

他们一生步调一致,并驾齐驱。

他们同在清华大学学习,后又一同到英国牛津大学求学。

钱瑗出生后又一起去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一九三八年八月,他们在战乱中回到祖国。

钱钟书去西南联大任教(清华当时属西南联大),杨绛在上海工作。

她还被聘请为振华分校的校长。

生活中相濡以沫,相互支持他们一起学做饭,一同布置家,一同散步一起养育孩子,一起面对困难。

杨绛说,她所遇到的困难,有钱钟书帮她一起去克服,困难就不成为困难,而是有了许多乐趣。

钱钟书每次不小心弄坏了家里的东西,杨绛都安慰他,“不要紧,我会……”,钱钟书一听到她说“不要紧”,也就真得相信了。

他很信任妻子。

他们每次分离,必详尽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感情。

为了能够多一点陪伴妻子,钱钟书晚年对于出国访问之类的事一概推辞。

生活中他们也偶有争执,但都能很好地化解。

有一次他们曾为了一个法文的发音,而互相说了伤感情的话。

他们都觉着吵架很无聊,事后他们说好,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

钱钟书在西南联大教书不满一年,父亲却让她到蓝田去当英文系主任,同时可以侍奉父亲。

杨绛觉得不应该辞掉清华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去蓝田。

钱钟书觉得父命难违,加之钱家人都觉得他应该去尽孝,他没法说不去。

杨绛有点生气,给自己的爸爸说,爸爸沉默不语。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5篇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5篇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5篇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最近看完了《居里夫人传》,是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写的。

心里充满着对伟人的敬仰和崇拜,而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她对事业的执着、坚毅、吃苦耐劳,对自己悭吝,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原以为她这种品德和精神吸有在共产主义的社会里才会存在,可她在近百年以前的所作所为,都让我汗颜。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

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曾担任过中学校长),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

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尽管沙俄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玛妮雅,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

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

他们从未对孩子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

居里夫人一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

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

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严格的。

至于母亲,则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

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

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更是一个塑造人的大熔炉。

因此,年轻夫妇若想为人父母,必须慎之又慎,因为从此他们的生活将彻底改变,他们要担负起一项重大使命_养育一个小生命,将他(她)塑造成一个“人”。

这可不比养猫养狗,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父母,责任重大。

我认为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决不可随便尝试。

毕竟,我们不仅要对生命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

玛丽·瓦勒夫斯卡——拿破仑的波兰夫人

玛丽·瓦勒夫斯卡——拿破仑的波兰夫人

TR A N S LA TI O N S译林中篇小说141玛丽瓦勒夫斯卡——拿破仑的波兰夫人[法国]安德烈卡斯台洛著张玉书译安德烈卡斯台洛,原名安德烈施托姆斯,1911年1月23日生于比利时的昂维尔,2004年7月18日死于塞纳河上的耐依。

法国作家和电影剧本作者。

卡斯台洛是画家莫里斯夏巴斯施托姆斯和女作家加布列埃勒施托姆斯一卡斯台洛之子。

母亲博学而富有教养。

卡斯台洛在巴黎上大学时,采用母亲的姓。

幼年时,母亲经常带他参观凡尔赛宫,让他接触历史,启发他学习历史。

卡斯台洛的同行说他“为人慷慨,谦虚和善,喜欢年轻人,在这一行里这种人殊为稀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德军占领法国,卡斯台洛为维希政府的政治文学杂志《禾束》(k G er be)撰文,战后并未因此获罪。

1947年,卡斯台洛创办并出版系列丛书《历史的现实》(Pr《sence d’H i st oi r e)。

他自称“1935年后的作家和记者”,为法国的多种报纸和杂志,例如《费加罗报》、《自由正午报》、《历史》杂志等撰稿。

他的乡间别墅为他提供了写作的幽静环境。

他一生创作了65部传记和伟大历史人物的研究,特别是十六、十八、十九世纪的伟人传记。

他和友人,历史学家阿兰德哥一起,于1951年创办广播节目《历史论坛》。

每周播送一次,直到1997年为止。

该节目始终由法兰西电台播出,收听率最高。

1957年至1966年,两位历史学家在法兰西电视台播送节目《镜头考察时代》。

卡斯台洛还创作剧本。

1984年,他在皇宫剧院上演《杰出君王法朗梭阿一世》一剧。

他还和导演、演员罗伯特霍珊一起写出《耶稣是他的名字》、《我名叫玛丽安多纳德》两剧。

他在维也纳研究历史时,在一间仓库里找到一个箱子,里面盛放着拿破仑一世的妻子玛丽路易丝皇后的信件,约九千封,大大有助于他对拿破仑时代历史的研究。

他获得奖项无数。

他是法国荣誉团的军官,国家功勋团的指挥官,比利时莱奥波特勋章获得者。

1984年,他获得法兰西学院历史大奖。

追求梦想的伟人事迹5篇

追求梦想的伟人事迹5篇

追求梦想的伟人事迹5篇追求梦想的伟人事迹精选篇1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

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

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

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

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

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

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

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

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

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

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

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

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

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

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

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

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墙跑回家中。

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

一个伟人的光辉事迹1000字4篇

一个伟人的光辉事迹1000字4篇

一个伟人的光辉事迹1000字4篇一个伟人的光辉事迹1000字篇1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

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

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

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列宁小时候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

老师讲课,他用心听。

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

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

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用爱行走在心的世界

用爱行走在心的世界

用爱行走在心的世界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我曾想做一个伟人,但没有成功;后来我又想做伟人的妻子,也亦失败;现在我想通了,我要做伟人的老师。

”我带着做伟人老师的梦想与欣喜整天徜徉于孩子们中间,行走在幼儿的心上。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整整三十个年头!回忆起过去的一幕幕,思绪万千。

我庆幸自己走进了幼教这块神奇的沃土,我的青春、我的梦想、我的追求、我的欢乐和痛苦都化作春霖秋霜,深深与这片沃土融于在一起,任我在其中自由翱翔、辛勤耕耘、欣慰收获。

在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一刻也没停歇下来。

职业的道德、职业的责任让我一直保持着一颗执著的心、奋斗的心。

一、拨洒全身爱心,成为孩子们永远的朋友。

教育因爱而生,所以教师是太阳底下最棒最辉煌的事业,教育因爱而成,“爱心成就一切”,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不管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都要有爱心,从“爱心”角度出发,处理各种问题。

在我的眼里每个孩子都能成材。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知道肩上担子的重量,也明白教师爱的付出是多么的深沉和无价。

三十年来,每天我面对着一群孩子可爱的小脸、稚嫩的声音,用心探索着那一双双亮眼中的渴求。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师德标准一直以来紧紧铭记在心,对于班上的孩子我从不偏爱哪一个。

今年我们借住进哈佛学校,厕所较小,蹲位少且宽,小孩子上厕所时,我就就把每一个孩子都抱上便池,等孩子便后再抱下来,幼儿把大便拉在地上,我就用手把它抓起来,放入垃圾桶,中班一名幼儿把厕所的纸篓倒入便池,教师就用手一点一点把脏纸抓出来,因为我有一种理念,我爱每一个幼儿,我觉得自己是每一个孩子的“妈妈”,妈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不图回报的。

所以,幼儿不管是流着鼻涕、还是又抓又打哭哭闹闹,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抱在身上、搂在怀里,以温柔的语言安慰孩子,使孩子能很快地稳定下来。

孩子的小手老师每天要给洗几次,孩子的茶缸、毛巾和玩具等每天要消毒几次,孩子一切的保健工作我都要亲自动手。

大禹的妻子是谁

大禹的妻子是谁

大禹的妻子是谁大禹的妻子是涂山氏女娇,其本家是上古时代东夷强大的涂山氏。

本文是大禹的妻子涂山氏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大禹三十岁时,途径涂山,与涂山氏女娇偶然相遇,涂山氏女娇生得十分秀美,大禹更是魁梧英俊,两人便一见钟情了。

只是涂山氏是母系制部落,一般男子都是入赘女子的家中,当时大禹心中已雄心壮志,他想要得到舜的天下,虽然他入赘了涂山氏,强大的涂山氏便会在他的身后为他撑腰,但入赘涂山氏后必须跟随涂山氏女娇去东夷生活,他还怎么实现自己的壮志。

在天下与爱情面前,大禹选择了天下,选择了放弃涂山氏,继续治水。

对于涂山氏女娇而言,爱情重于天下,日益煎熬的思念最终让她抛开了世俗的眼光和规矩,亲自去找大禹,并且与大禹成了婚。

结完婚之后的第四天,忙于治水的大禹告别了新婚妻子涂山氏女娇,急忙赶去南方去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使得涂山氏女娇思夫成疾,遂去了大禹当时安营扎寨的安邑看望大禹,并留下来照顾大禹。

每天山上的鼓响了就可以给大禹送饭,只是一次意外,大禹不小心碰到了一块石头,使得它敲响了鼓,涂山氏赶来送饭,却发现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头巨大的黑熊,仓皇而逃。

大禹急忙中赶紧上前追去,只是未恢复人身的大禹让涂山氏女娇不敢作半刻的停留。

涂山氏女娇跑到嵩山下,最终因为气力耗竭化成了一块石头。

大禹姓的姓氏禹,姓姒名禹,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中,能与尧、舜齐名的贤君,夏后氏的首领,同时也是夏朝的开国皇帝,传说他是人文始祖黄帝曾孙的儿子,颛顼的孙子,母亲是有辛氏部落的女儿,名为女志,禹小时候跟着他的父亲鲧来到中原地区,当时的皇帝是尧,而那个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各处的百姓都经常受到洪水的冲击,鲧被尧封为崇后,奉尧的命令开始治理水患,经过近九年的努力却并没有成功。

后来尧又封禹为司空,并令他继续治水,在接到尧的命令后,他立刻与益、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帮忙,充分总结出父亲失败的经验之后,他对治水方法进行了改革,对抗洪水的办法由原来的截堵改为了疏通,在治水期间,他带领百姓从西向东各处走动勘测地貌,为了治水,禹不怕苦不怕累,费尽脑筋,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后,他终于成功将中原各处的水患引入了大海,彻底消除了影响各地百姓数年的洪水灾害,人们为了感谢他,对他的称号也变成了“大禹”,意思就是“伟大的禹”。

中国历史伟人事迹7篇

中国历史伟人事迹7篇

中国历史伟人事迹7篇中国历史伟人事迹篇1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于1月16日在京逝世,享年93岁。

于敏,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他从1961年便开始氢弹理论探索,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

1944年,他考入北京大学。

后以北大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北大理学院的研究生。

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开始工作后没有几年,于敏便写出了许多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和专著,其中包括于敏与杨立铭教授合著的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于敏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中,为数不多的没有留学经历的专家之一。

1961年,已是国内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域顶级专家的于敏接到了新的任务:研制氢弹。

他毫不犹豫地放弃持续了十年、已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原子核研究,表示服从分配,转行。

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

在这个过程中,于敏和邓稼先发明了一套只有他们内部人才听得懂的暗语:“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

”“但还不能把它煮熟,需要进一步研究。

”为了尽快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氢弹,于敏废寝忘食。

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一生载誉无数。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面对纷至沓来的极高荣誉,于敏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谦逊。

在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访华同于敏会晤,称其是“中国的氢弹之父”时,于敏婉拒了这个称谓,他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居里夫人人物传记3篇

居里夫人人物传记3篇

居里夫人人物传记3篇居里夫人人物传记800字3篇在我隐隐约约的记忆中,有无数伟大的事迹与我做伴:在课堂中,从书本上总能接触到他们用勇气和毅力谱写的伟大的,里程碑式的璀璨篇章。

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无异于那颗璀璨耀眼,光芒四射的巨星——居里夫人。

每当我提到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我的心灵都会为之震撼,甚至惊愕:她对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来的贡献。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得以翻开《居里夫人传》一书,得以更加仔细地了解她那我辉煌的一生。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满着奇异的经历,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当时的法国被外族人侵占,受着沙皇的统治,行动一点儿都不自由。

生活在如此恶性的环境下的居里夫人,自幼有着过人的天资,成就了一个令人眼羡的她。

可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劣,她逐渐有了自己的理想,怀着爱国之心,拼合攒钱,为实现自己愿望而努力奋斗。

终于,她成功了,可以去巴黎求学了。

进入巴黎大学,她并不停歇,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学习。

"冬天很冷,取暖用的炉子又小又不暖和,特别是缺少煤炭。

脸盆里的水经常结冰。

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只能把所有的衣服压在被子上。

做饭的东西只是一盏酒精灯。

没有其他炊具。

"居里夫人到巴黎求学时困难重重,生活陷入了困境之中。

从小性格坚强的她面对生活的艰苦仍旧发奋图强地学习,并且她觉得十分快乐、充实。

使她热爱学习的精神得到了满足,孤单的情绪很快就消失了。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我自己:平时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在家里,我是"小太阳",妈妈是"小行星",整日围着我转。

一日三餐,妈妈为我精心安排食谱,讲究营养均衡;夏天,为我泡凉茶,煮绿豆汤,降温解暑;冬天,为我熬鸡激汤,滋补身子,增强体质;周末,放弃休息,陪我跳绳,打羽毛球;每日,为我批改作业,辅导功课,教我学习。

可居里夫人呢?生活在简陋的小阁楼中,非但没有怨言,反而发奋图强地学习。

和她相比,我实在差太远了。

"逆境中成才"这句话果然没错。

2022年袁隆平的伟人事迹

2022年袁隆平的伟人事迹

2022年袁隆平的伟人事迹袁隆平是中国讨论与进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下面给大家带来2022年袁隆平的伟人事迹,希望大家喜欢!2022年袁隆平的伟人事迹篇1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

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

人民当家作主人,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

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__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讨论,具有光明的前景!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

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

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

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

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

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

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

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他曾是主席的警卫,57岁迎娶主席小女儿,现已是守护老婆的警卫

他曾是主席的警卫,57岁迎娶主席小女儿,现已是守护老婆的警卫

他曾是主席的警卫,57岁迎娶主席小女儿,现已是守护老婆的警卫自古以来,有许多大人物身边都会有很多护卫、保镖围绕身旁。

这不仅是身份的体现,而且更是确保大人物的安全。

毕竟,伟人在某些方面是优秀的,出于保护人才他们必须这样做。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大人物身边的保镖,那就不那么容易了。

自身素质一定要好。

至少有两点:第一,武功好,关键时刻要有万夫不当的勇气,保护大人物的人身安全。

第二个是良好的人品,毕竟,你是大人物身边的人,在某种场合或多或少也代表了这个大人物。

今天,笔者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大人物身边最优秀的一个保镖。

事实上,称之为保镖。

应该管它叫警卫人员。

他的名字叫王景清,是我们敬爱的领导人,毛主席身边的一位警卫员。

王景清出生在农村,从小就饱受苦难。

之后,国家被入侵了。

他决心为报效国家。

13岁时,他加入了八路军。

由于那时的他还很年轻,八路军一直让他在后勤工作,主要是帮助医生和护士照顾伤员。

慢慢地,他长大了,经历了,变得越来越优秀,开始进入作战部队。

王景清来到了作战部队,一点也不含糊。

他在战场上做出了许多贡献。

正是由于他出色的军事素质,王景清被派去接受特殊训练,成为一名专职警卫。

后来,他被选为毛主席身边当警卫。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他受到了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表扬。

他还与毛主席建立了深厚的个人友谊。

建国后,王景清也为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

当时,他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他放下自己的身段,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接受了组织领导农村的工作。

无论是在主席身边还是在乡下,王静清一直都在非常地努力工作。

最终,他官至参谋长,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作为了。

当王景清57岁的时候,他通过介绍认识了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不是别人就是李讷,他是毛主席的小女儿,他曾保护过她。

虽然李讷是名门之后,但我们都知道,毛主席的孩子们从来都不占国家的便宜,为了避免猜疑,很多人都改了姓。

李敏和李讷也一样。

李讷从童年生活就非常艰苦了。

她一路上也非常坎坷,身体也不太好。

但王静清并未因她身体不好,而嫌弃过她。

伟人的成长故事最新汇总

伟人的成长故事最新汇总

伟人的成长故事最新汇总伟人的成长故事1刚刚到清华执教的时候,由于陈寅恪潜心学业,加之他认为自己体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

这时,陈寅恪的母亲俞氏已去世,父亲陈三立一再催促他成婚,但陈寅恪始终未承允。

但是,满腹才学、风流倜傥、出身名门、兼容中西方文化的青年才俊陈寅恪,很快成为清华园里的一道风景。

不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在图书馆,还是在青青校园之中的小路上,他都成为同学追逐的人物。

而且,很多的同乡、同事也都很热心地为他牵线搭桥,希望陈寅恪能尽快找到自己的佳偶。

但是,奇异的是,他的佳偶却是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遇到的。

后来,很多清华学生的回忆文字中多次提到陈寅恪在清华的传奇故事。

人们没有想到,一向专注学问的他,竟然因为一幅字收获了自己的姻缘。

刚刚到清华大学任教的陈寅恪,因为没有家室,学校便安排他住在工字厅单身宿舍。

可是陈寅恪嫌其冷清,不愿住。

同事赵元任就盛情邀请他住到了自己的家中。

当时赵元任住清华南院一、二号两屋,于是将二号屋让出一半给陈寅恪住。

陈寅恪吃饭也在赵家搭伙,日常一些生活琐事也都由赵元任夫人代管。

平时赵元任和陈寅恪两人谈学论经,十分融洽。

陈寅恪对此显然也很满意,他说:“我愿意有个家,但不愿意成家。

”这样的状况维持了好长一段时间。

陈寅恪习以为常、安之若素,赵元任夫妇也毫无怨言。

但是,这样总归不是个办法。

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是个有名的热心人,菩萨心肠,快人快语。

她眼见陈寅恪快四十岁了还单身,实在忍不住便对他说:“寅恪,这样下去总不是事。

”陈寅恪回答:“虽然不是长久之计,现在也很快活嘛。

有家就多出一大堆麻烦事了。

”听到这儿,赵元任开玩笑说:“不能让我太太老管两个家啊!”这时陈寅恪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他终于同意可以考虑成家,于是赵元任夫妇就广泛动员同事为陈寅恪操心成家。

有一位体育教师叫郝更生,他的女朋友姓高,女朋友有一个义姐叫唐筼。

尽管郝更生是体育教师,但是却十分爱好书画。

1928年初春,郝更生与陈寅恪聊天时提到,女友有一位唐姓好友家里挂着一幅字,署名南注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一个伟人做妻子
作者:卢岚
来源:《小品文选刊》2014年第01期
1910年10月27日,列夫·托尔斯泰给妻子留下一封信,在雪夜中静悄悄乘了一辆马车,由医生和女儿亚历山特拉陪同,秘密离家出走了。

途中,这位82岁的老人病倒在阿斯达波沃火车站。

他的妻子索菲亚很快就跟了来,却被丈夫拒而不见,直至托尔斯泰进入弥留时刻,已经神志不清,才得以进去探望。

这件事让索菲亚颜面尽失,也让人对他们的夫妻关系有诸多猜测。

托尔斯泰死后,她更被外界说成是言辞尖刻、性格乖戾,甚至有人说托尔斯泰的死是索菲亚的责任。

面对传言,索菲亚一直保持沉默。

2010年托尔斯泰逝世100周年之际,索菲亚的回忆录《我的人生》第一次出版,她的故事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御医的女儿,索菲亚从小在克里姆林宫长大,生活在上流社会,结婚后跟随丈夫去到乡间,很快就发现生活并不尽如人意。

刚结婚时,18岁的索菲亚爱好文学艺术,对精神生活和艺术有强烈的渴望。

面对已经成名的丈夫,她不无迷茫:“托尔斯泰一切都胜过我……我希望尽量从知识上靠近他,把自己提高到他的高度,至少距离不太远,以便了解他。


然而孩子接二连三地来了。

原本,第二個孩子出生后,她就不想再生育了,但最终,她生了13个孩子,加上数次流产,直到43岁还继续怀孕,导致她患上了严重的坐骨神经痛。

13个孩子她养活了8个,经历过5次失子之痛。

随着家庭成员增多,开支也越来越大,而这个贵族之家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富有,要靠版税来支撑,不时以马铃薯待客。

文豪丈夫把心思全部都投进了文学创作,所有家务和庄园事务都由索菲亚一力承担。

她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管教越来越多的孩子,组织马夫、厨子、仆人等20多个下人的工作、生活,为丈夫缝制衣服,因为他永远不穿外面制作的衣裤。

托尔斯泰看上去是那样忙碌,索菲亚仍然渴望走进丈夫的世界。

每天晚上,她都会去取丈夫白天写下的草稿,抄写清楚后再送回去。

有些句子托尔斯泰只写开头一两个字母,索菲亚就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给他完整地补写到原稿纸上。

次日早晨他再次增删修改,往往又增加了数页纸,午饭后她再取过来,重新誊抄一次。

尽管忙于家事的索菲亚对人冷淡,对托尔斯泰的好朋友高尔基也不例外,但高尔基能够理解她,同情她。

索菲亚逝世后,高尔基还写文章为她辩护,称外界的评论是在给索菲亚“抹黑”。

晚年的托尔斯泰,却在索菲亚临盆之时,为家庭开支与她发生争吵,不管妻子的哀求,说走就走,直至次日凌晨4时才悄悄回家,躲到别的房间去。

有一年,托尔斯泰病倒,一连数月在死亡边缘徘徊,当局准备等他一去世,就取走他的手稿,密探已在他的住宅周围窥伺。

索菲亚一边照料丈夫,一边安顿好孩子们,一边设法将手稿转移,还要对付不速之客。

周围人无不惊叹于她的能干,然而托尔斯泰说:“太聪明是可憎的。


索菲亚逝世前说:“我跟列夫·托尔斯泰共同生活了48年,但我不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她只知道,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只有当他在创作的时候才是伟大的,一旦离开了笔杆,就与常人无异:“当我意识到我在服侍一个伟人的时候,我就有力量承受一切。


晚年的索菲亚带着世人的误解,将屋子里所有的书籍和物品进行了大盘点,详细做了厚厚一大册记录。

现在,在托尔斯泰故居的睡房里,当年的衣服、手杖、药物等还在原来的位置上,连他出走前熄灭的洋蜡烛都保留着。

所有这些,都是这位伟大的女人“承受一切”的成果。

选自《人民文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