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将地理学科中的各个知识点和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
以下是一个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示例: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2.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3. 理解地球的四季变化和昼夜交替现象;4. 了解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5. 掌握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大小是通过测量赤道和极半径来确定的。
2. 地球的运动: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包括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和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3. 地球的四季变化:解释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和地球轴倾斜对季节变化的影响,通过观察季节变化的现象和数据,让学生理解四季变化的规律。
4. 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介绍地球的气候带划分和气候类型的特征,通过观察气候图和气候数据,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5. 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介绍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主要利用方式,通过观察水资源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气候图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和气候变化。
2. 实验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观察四季变化的现象,让学生亲自操作并体验。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地球形状、运动、季节变化等的理解和观察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气象站、水库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的气候和水资源情况。
评价方法:1.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和记录相关的现象和数据,如地球仪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的速度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 小组讨论总结: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后撰写总结报告,归纳整理小组成员的观点和结论。
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地球仪,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篮球。
学生:搜集证明地球形状的资料,做一只带桅杆的纸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可能都提出过这些问题:地球究竟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我们怎样认识和了解地球?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共同讨论有关地球的话题。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给我们带来了光与热;而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又可见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给漆黑的大地洒下一片银光。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呢?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形状的呢?(通过问题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板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播放课件]地球卫星照片。
[教师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是一个球体。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之谜。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播放课件]教材图1.1中①天圆地方,②天如斗笠。
初一地理教学视频新初一全科视频课,简单学习网全部免费听广告初一地理教学视频一线教师,同步课本知识讲解,预习复习,一站满足查看详情配音:文字解释见教材第2页。
地球和地图单元设计
结构
本单元主要包括《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三部分内容。其中,《地球和地球仪》一节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利用经纬线定位4个部分内容;《地球的运动》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公转,四季和五带划分。《地图》包括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3个部分。以上三大部分有机相连形成一个知识整体。
单
元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过
程
与
方
法
结合学生身边实际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读图、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课堂有针对性的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1、能判读经纬网,并描述地球上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2、地图的三要素的学习和运用。(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3、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方法:运用启发式、读书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为主。
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供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适当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实施
序号
教学内容及活动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前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2.意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肤浅的、主观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到深入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
3.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地球和地图》单元备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备课一、内容分析:本章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起始点。
学习地球的相关内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中的经线、纬线、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旋转中心、地理意义),使学生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的大体状况。
作为初中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地球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为后面的学习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经线和纬线”,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经纬网。
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球的运动和常见的地图的使用。
二、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
2、理解经纬度的概念;掌握经、纬线0°线的确定;掌握经、纬线度数的变化规律、度数范围;掌握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与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
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3.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4.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掌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会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掌握地图上的三种定向方法。
6、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7、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8、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
三、学习重点、难点:1、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与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
2、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绘制和阅读等。
本章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和运动规律,掌握地图的绘制方法和阅读技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地图的绘制和阅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对地图的绘制和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
2.地图的绘制方法和阅读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掌握地图的绘制和阅读技巧。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球模型和地图资料。
2.准备教学PPT和教学视频。
3.准备地图绘制工具,如画笔、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模型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视频,呈现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绘制地图的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地图的绘制方法。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了解地图的阅读技巧。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地球形状和运动规律的认识,检查学生在地图绘制和阅读方面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地图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以及地图的绘制和阅读技巧。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第一章:地球的认识1.1 地球的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
讲解地球的赤道和极点的概念。
1.2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第二章:地图的基本知识2.1 地图的种类介绍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的分类。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2.2 地图的阅读讲解地图的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等基本要素。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三章:经纬网3.1 经纬度的概念讲解经度和纬度的定义及其度量单位。
让学生了解经纬度的作用,如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3.2 经纬网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经纬网在地图中的应用,如确定城市、国家的位置。
培养学生运用经纬网判断地理位置的能力。
第四章:地图的绘制4.1 地图的投影介绍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投影方式对地图形状和面积的影响。
4.2 地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地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如地图设计、制图资料准备、绘制等。
培养学生绘制简单地图的能力。
第五章:地图的使用5.1 地图的获取介绍地图的获取途径,如购买、等。
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适合自己的地图。
5.2 地图的应用讲解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如导航、旅游等。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气候和天气6.1 气候的概念讲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气候是某个地区长期天气状态的平均值。
解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强调气候是对长期时间的平均描述,而天气是短期的具体状况。
6.2 气候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
第七章:天气系统7.1 气压系统介绍气压的概念和气压系统的类型,如高气压和低气压系统。
讲解气压系统如何影响天气,例如高压系统通常带来晴朗天气,而低压系统则与阴雨天气相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经纬网、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等内容。
本章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地理空间观念和地图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地图的能力,但对于地球的运动、经纬网等知识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基本地理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3.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3.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理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PPT等教学工具。
3.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知识。
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运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讲解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寻指定的地点,并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地标,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介绍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
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地图,探讨它们的阅读技巧。
教学设计14:1.3 地图的阅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能力目标1.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2.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3.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4.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德育目标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对比、计算、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各种地图及有关图片。
2.绘制图表等投影片、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1 让学生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或“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
(地图)对,这节课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
方法2 请同学观察、思考地图和地球仪有什么异同?从使用的角度分析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地图的主要特性和使用特点)方法3 同学们知道“和氏璧”和“图穷匕见”这两则历史故事吗?这两则故事都跟地图有关。
在历史上,地图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
因此,各国总是把地图藏在皇宫内院,不轻意给人看到。
地球与地图章复习(第1课时)参考教案
《地球和地图》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参数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经线与经度图、纬线与纬度图,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利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难点】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三、教学策略地球和地球仪部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学会判读经纬度,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内容。
其中,地球的形状、大小较易理解和掌握,而经线、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判读较为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应借助图像、地图、地球仪等让学生有直观的认知,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经纬网判读、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流程示方向、形状、长度、数量、相互关系等任务四:纬度的划分说出纬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任务五:经度的划分说出经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环节三:攻克难点任务一:认识经纬网的构成——经纬线【小组讨论】利用前面所学的经、纬线知识,找出经纬网中的经线与纬线,总结经纬网定位的原理。
通过不同形式的经纬网,学会经纬网定位任务二:学会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1.方格状经纬网2.侧视经纬网3.俯视经纬网读图,写出A、B、C、D、E、F点的经纬度。
环节四:试题精炼发布针对不同知识点的易错题及中考真题练习。
讲评完成练习通过习题巩固所学五、当堂练习1.小明同学绕地球最大周长行走一圈,每天走50千米,你认为他最少需要多少天才能走一圈( )A.80天B.160天C.800天D.1600天2.读图,填空:(1)人们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径在图中用字母表示,约_____千米;赤道在图中用_____表示,约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约______平方千米;(2)地球围绕______自转,它与地球表面最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与地球表面最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_。
高中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大单元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地球与地图2. 自然地理环境3. 人文地理环境4.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方法5. 地理学科的发展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践、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地球与地图a. 通过观看地球仪、地图等实物,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和运动规律。
b.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经纬度、地理坐标等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坐标系统。
c. 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真实情况,加深对地球与地图的理解。
2. 自然地理环境a. 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地理等内容。
b. 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水文地理现象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c.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人文地理环境a.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等内容。
b.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地区的居民,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文化特点等。
c. 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方法a. 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地球与地图》第三节《地球仪和地图》。
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仪的构造与使用,地图的种类和用途,如何使用地图,以及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符号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符号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各种地图、教学PPT。
2. 学具:学习地图、画图工具、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地球仪:介绍地球仪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
(2)地图:讲解地图的种类、用途,以及如何使用地图。
(3)实践操作:分发地图,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符号。
3. 例题讲解:结合地球仪和地图,讲解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地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球仪的构造与使用2. 地图的种类和用途3. 地图的使用方法比例尺方向符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列举三种地图的种类及其用途。
A. 量出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B. 标出地图上的方向。
C. 解释地图上的符号。
2. 答案:(1)地球仪的构造:由球体、底座和支架组成。
作用: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如地形、气候等。
(2)地图的种类和用途:自然地图: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如地形图、气候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反映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如人口分布图、交通图等。
专题地图:反映某一特定领域,如旅游图、教育资源图等。
(3)练习题答案见练习册。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第一章: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赤道、极点等。
2.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地球仪或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 讲解地球的形状:使用地球仪或模型,讲解地球的椭球体形状,强调赤道和极点的位置。
3. 讲解地球的结构:通过图表和图片,详细介绍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结构和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分享他们的理解。
5. 总结: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二章:地图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1. 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掌握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地图的说明地图的主题和内容。
2. 地图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3. 地图的方向:表示地图上的方向,如北、南、东、西等。
4. 地图的图例:解释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基本要素。
2. 讲解地图的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阅读地图。
3. 讲解地图的比例尺:使用实际地图和比例尺工具,讲解比例尺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4. 讲解地图的方向:介绍地图上的方向表示方法,如罗盘和箭头等。
5. 讲解地图的图例:通过实际地图和图例,讲解图例的组成和作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图的基本要素,分享他们的理解。
7. 总结:对地图的基本要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三章:地图的绘制和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地图的绘制过程,掌握地图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地图的绘制方法:包括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如经纬度测量、卫星遥感等。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大单元教学设计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 属燕山山脉。
山区常年平均气温比北京城区低13℃, 每年10月到次年6月会出现“海坨戴雪”的景观。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将在小海坨山进行。
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比赛要求赛道海拔不低于1000米, 起点和终点的相对高度大于800米, 其中速降比赛要求线路长度不少于2000米。
下图示意小海坨国家滑雪中心赛道分布及景观图。
(1)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形成半山腰云的水汽主要来自 (哪种风向)。
(2)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四条滑雪道坡度最小... ;落差均超.......(3)国家高山滑雪场中心比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的市场潜力更大,其主要影响因素....................(4)从地形角度分析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选址在小海坨山的原因。
(5)请你为小海坨山冬奥会场地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反思性教学改进结合生活地理学习, 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但对读图析图的能力较差。
所以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和做题的能力。
七、单元教学结构图第1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地球和地球仪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让学生明确运用地球仪, 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并能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达到了解地球仪, 经纬网的目的。
2.学习目标确定7.课堂教学反思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八年级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地理大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旨在使八年级学生通过系统的教学,全面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技能,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提高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地球家园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与地图2. 中国的地理环境3. 人口与城市4. 农业与工业5. 区域与交通三、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1. 场景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与地图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演示和示意图,讲解地球的形状、纬度和经度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图的使用方法。
3. 案例分析:以中国地理环境为例,让学生通过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等因素,认识中国的地理优势和劣势,从而增强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人口增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5. 环境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农业和工业产业的实地调研,通过观察和采访收集数据,分析农业和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6. 展示与讨论:让学生展示调研成果并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平衡农业和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7. 视频观摩:播放有关交通运输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思考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8.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当地交通枢纽,了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建设成果。
四、教学评价1. 随堂小测:设计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2. 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展示评价:评价学生小组合作情况和调研项目的设计水平,鼓励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地图演示和概念讲解。
(完整word)地球和地图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整体备课教学设计年级:初一年级班级:1。
、2、3、4、5、13班教师:吴俊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
4、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
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5、。
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6、。
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7、.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8、.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9、.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10、。
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11、。
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12、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情感价值观目标:1、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2、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内容的特点:第一基础性。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了关于地理学的最基础的知识,是学生下雨学习地理知识的入门知识,同时也是学习以后章节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第二、首要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复杂的系统。
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制,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地球与地图教案
地球与地图教案教案标题:地球与地图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 掌握地球上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名称。
3. 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方法。
4. 学会使用地图进行定位和导航。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 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名称。
3. 地图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幻灯片。
2. 地球仪和世界地图。
3. 学生练习册和地图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使用教学投影仪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各个大洲和海洋。
2. 提问:你能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名称吗?二、讲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15分钟)1. 使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基本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2. 介绍地球的特征,如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特征如何影响地图的制作和使用。
三、学习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名称(15分钟)1. 使用地球仪和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个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名称。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示,用手指或笔指出地球仪上的各个大洲和海洋,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四、介绍地图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方法(15分钟)1. 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方位角、图例和经纬度等。
2. 使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并解释如何使用地图进行定位和导航。
3. 分发学生练习册和地图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要素进行实践操作。
五、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和地图练习题上的任务,巩固对地球和地图的理解。
2.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地球和地图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 进行课堂小结,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资料,进一步了解地球和地图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和地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球与地图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整体备课教学设计年级:初一年级
班级:1.、2、3、4、5、13班
教师:吴俊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
4、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
通过回顾人类天地
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5、.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6、.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7、.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
生产上。
8、.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9、.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10、.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11、.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12、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
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情感价值观目标:
1、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2、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特点:
第一基础性。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了关于地理学的最基础的知识,是学生下雨学习地理知识的入门知识,同时也是学习以后章节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第二、首要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复杂的系统。
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的运动、
变化规律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制,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
境有密切的关系。
由此要认识地理环境就必须理解有地球的知识,而学
校地理课程设置无一另外都是从学习地球开始。
第三、工具性。
地图对于地理学来说就是一件重要的工具。
现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图是地理学习基础,地球和地图
的学习就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二】知识结构:
第一节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以及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一个事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
第二节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分析了地球的运动及其长生的到了意义。
这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是以后学习内容的重要基础。
第三节主要阐述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实习生通过掌握地图的三大要素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技能。
第四节是第三节的延伸,重点和难点的在地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
学情分析:
【一】知识能力基础:
地理是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接受的一门全新的学科,学生们在小学阶段也涉及过一些有关地理方面的自然常识,因此有一定的基础,学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他们所了解的到了方面的知识是零散的,感性的。
而我们所讲的却是比较抽象的理论的。
学生们会感到有些吃力。
【二】个别差异
我们现在的学生是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生的个别差异较大,知识能力也参差不齐,知识的积累也不一样。
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三】疑难困惑
本章是开学的第一节课,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到了的兴趣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是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到了的殿堂。
教学策略:
【一】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安排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问题,或有一
定难度的调查活动。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求学生自主的完成
学习内容,降低难度。
对一般的学生则严格要求做好应该做的学习任
务。
使全班同学都有所收获。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本章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讲解法、图示法、分组讨论法、教具演示法、学生自制教具法、
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
【三】教具和课件:地球仪、学生自制地球仪。
各种地图、“二分二至”演示模型、石块和山体模型、中国地形模型。
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针对性测试练习:
1. “站的高看的远”从地理的因素分析是因为:
A.地球太大
B.地面是平面
C.地球是平的
D.地面是球面
2.站在北极点上的人,他的前后左右是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3.0°经线称为:
A.子午线
B.纬线
C.本初子午线
D.赤道4.下列现象的发生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A.昼夜现象B.不同地方时间不同
C.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D.季节更替
5.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A.东经64°B.西经64°
C.西经116 D.0°
6.右图中阴影A与阴影B的面积比较正确的是
A.阴影A>阴影B B.阴影A<阴影B
C.阴影A=阴影B D.无法比较
7.右图日本领土主要处在五带中__带。
A.北寒带B.北温带C.热
带D.南温带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8~9题。
8.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0.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东经20°和西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B.西经20°和西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C.东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D.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11.某同学寒假要外出到我国某城市旅游,在参考旅行路线时,他选择的地图应是
A.地形图B.中国交通图
C.军事地图D.到达地的市区图
读右图回答12-14题
12.该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260米B.240米C.250米D.265米
13.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10米B.20米C.30
米D.40米
14.在图1.1-10中①、②、③、④这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陡的是A.①B.②C.③
D.④
15.“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这里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气候终年炎热”这里是指
A.北寒带B.北温带C.热
带D.南温带
16.某中学(长200米、宽150米)的校长请你画一张地理课本大小的该校平面图,你认为下列比例尺较合适的是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千米 B 1/200000
C 0 10千米
D 1:1000
17.对图幅相同的①中国、②山东省、③北京市三幅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②、③详细
B.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①、③详细
C.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
D.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③、②、①
18.右图是“某半球经纬网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点的经纬度为A.30°S,150°W
B.30°N,150°E
C.30°N,150°W
D.30°S,150°E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
观察图示地球仪完成19-20题
19.地球仪中“地轴”与地球球面交点称为两极其中北极指向
A.太阳 B.北斗七星C北极星附近
D.月球
20.将图示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第II卷(共60分)
21.读地球经纬网图回答(10分)
(1)在图中用黑点●标出赤道与180度经线的交点
(2)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3)A点位于D点的____方向。
(4)A、B、C、D四点中即位于热带又位于西半球的点是____点
(5)有人报告一艘海轮在纬度10度,经度170度的
海面上需要紧急救助,你能在图上准确找到其位置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读下图,完成以下要求:
(1)A点的高度是米,B点的高度是米,A点大约在B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