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基础知识
放射性物质基础知识
关于放射性物质基础知识(α、β、γ射线)一、放射性元素有些元素能够自发地从不稳定的原子核内部放出粒子或射线(如α、β、γ射线等),同时释放出能量,最终衰变形成稳定元素,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这类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上,原子序数大于 83 的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83 以下的元素中只有锝(Tc,原子序数 43)和钷(Pm,原子序数 61)是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可以分为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放射性元素。
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只有钋、氡(气体)、钫、镭、锕、钍、镤和铀,其中铀和钍最为常见;人工放射性元素是通过核反应人工合成的元素,如锝、钷和原子序数大于 93 的元素,比较出名的就是锝(用于医疗)和钚(用于核工业)。
二、放射性同位素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却不同。
例如原子序数为 1 的氢就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H)、氘(D)、氚(T),它们的原子内都只有一个质子,但分别有 0、1、2 个中子。
在自然界,H 占氢元素的 99.98%,D 占 0.016%,T 主要通过人工合成(自然界里极微量的 T 是宇宙射线与上层大气间作用,通过核反应生成的)。
这三种同位素里,T 具有放射性。
碳(C)在自然界有 3 种同位素,它们是 C-12,C-13,C-14,其中 C-14 具有放射性(占碳元素的百万分之一),可以用来测文物年代。
钾(K)在自然界也有 3 种同位素,它们是 K-39,K-40,K-41,其中 K-40 具有放射性(占钾元素的 0.01%,它是岩石和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本底的重要来源之一。
铀(U)在自然界同样有 3 种同位素,它们是 U-234(0.005%),U-235(0.720%),U-238(99.275%),它们都具有放射性。
同位素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它们按一定的比例在自然界存在。
碳和钾虽然有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但含量极少,所以这两种元素不被认为是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的基础知识
一、放射性1、放射性核衰变核衰变:有些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地改变核结构,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放射性:在核衰变过程中总是放射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的粒子,即α、β、γ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天然不稳定核素能自发放出射线的特性;人工放射性:通过核反应由人工制造出来的核素的放射性。
2、放射性衰变的类型①α衰变: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数大于82)自发放出4He核(α粒子)的过程;α粒子的质量大,速度小,照射物质时易使其原子、分子发生电离或激发,但穿透能力小,只能穿过皮肤的角质层②β衰变: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即快速电子)的过程,它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的结果;负β衰变(β-衰变):核素中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并放出一个β-粒子和中微子的过程。
β-粒子实际上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电子。
β射线电子速度比α射线高10倍以上,其穿透能力较强,在空气中能穿透几米至几十米才被吸收;与物质作用时可使其原子电离,也能灼伤皮肤;正β衰变(β+衰变):核素中质子转变为中子并发射出正电子和中微子的过程;电子俘获:不稳定的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使核中的质子转变成中子并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
因靠近原子核的K层电子被俘获的几率大于其他壳层电子,故这种衰变又称为K 电子俘获;③γ衰变: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所发射的电磁辐射;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约为0.007~0.1nm),穿透能力极强,它与物质作用时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效应等;3、放射性活度和半衰期①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A—放射性活度(s-1),活度单位贝可(Bq),其中1Bq=1s-1,1贝可表示1s内发生1次衰变;N—某时刻的核素数;t—时间(s);λ—衰变常数,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几率;②半衰期(T1/2):放射性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时间;4、核反应:用快速粒子打击靶核而给出新核(核产物)和另一粒子的过程称为核反应;方法:用快速中子轰击发生核反应;吸收慢中子的核反应;用带电粒子轰击发生核反应;用高能光子照射发生核反应;二、照射量和剂量1、照射量dQ——γ或x射线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时,引起质量为dm的某一体积元的空气电离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正或负)的总电量值(C,库仑);x——照射量,国际单位制单位:库仑/kg,即C/kg伦琴(R),1R=2.58×10-4C/kg伦琴单位定义:凡1伦琴γ或x射线照射1cm3标准状况下(0℃,101.325kPa)空气,能引起空气电离而产生1静电单位正电荷和1静电单位负电荷的带电粒子;2、吸收剂量:在电离辐射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的大小;D——吸收剂量;——电离辐射给予质量为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吸收剂量D的国际单位为J/kg,专门名称为戈瑞,简称戈,用符号Gy表示:1Gy=1J/kg拉德(rad) 1rad=10-2Gy吸收剂量率(P):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单位为Gy/s或rad/s3、剂量当量(H):在生物机体组织内所考虑的一个体积单元上吸收剂量、品质因数和所有修正因素的乘积,H=DQND——吸收剂量(Gy);Q——品质因数,其值决定于导致电离粒子的初始动能,种类及照射类型;N——所有其他修正因素的乘积,通常取为1;剂量当量(H)的国际单位J/kg,希沃特(Sv),1Sv=1J/kg雷姆(rem),1rem=10-2Sv剂量当量率:单位时间内的剂量当量,Sv/s或rem/s;4、第二节环境中的放射性本节要求:了解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放射性核素在土壤、水、大气等环境中的分布,了解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内照射概念。
放射性基础知识
放射性活度旧的专用单位是居里(Ci),它表示放射性 核素在1秒钟发生3.7×1010次核衰变即:
1居里(Ci)=3.7×1010秒-1(S-1)
活度常用kBq( k=103)、MBq(M=106)、GBq(G= 109)、TBq(T=1012)、PBq(P=1015)和mCi(毫居 里)、Ci(微居里)等由词头和贝可或居里构成的十进 位数或分数单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内容
第一部分:核与辐射技术应用概况 第二部分:放射性基础知识 第三部分:辐射量及其单位
第一部分 核与辐射技术应用概况
应用范围广泛,遍及国民经济各部门。
核电站、医疗卫生、工业探伤、油田测井、地
质勘探、辐照加工、计量仪表(核子秤、料位
计、密度计、水分计等)、辐照育种、同位素
示踪、教育科研等。
一、民用电离辐射源
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概率。
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固定的衰变常量, λ值越 大,表示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快。
半衰期T½
定义:放射性母体原子核数目衰减至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核衰变快慢的物理量。 各种放射性核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如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 铯-137是30年,钴-60的半衰期是5.26年,铱-192的半衰期是74.3 天,硒-75的半衰期是118天碳-14是5730年,钚-239是24000年,铀 -238是4 470 000 000年,等等。
三、放射性衰变规律
衰变定律
母体原子核的数目随时间呈指数规律减少 N=N0e-λt 式中:N0是当t=0时刻放射核素母体的原子核数目。 母体总核数N的值随时间t的增加按指数规律衰减;λ为
一比例常数,称为衰变常数。
放射性基础知识
Q
92238U
α(24He)+90234Th
蜕变产物的确定用位移定律确定, 即:蜕变前后总质量数和总电荷数不变。
衰变—— 238U 234Th
+
+
+
++
+
Parent nu+cleus
+ +
4He nucleus emitted
238U4He + 234Th
particle gets the most decay energy
原子核或原子称为核素。
A Z
X
N
C 12 66
12 6
C
12 C
核子数、中子数、质子数和能态只要有一个不同,就 Nhomakorabea不同的核素。
20886Tl 3980Sr
60Co
28028Pb Y 91
39
58Co
两种核素,A同,Z、N不同。 两种核素,N同,A、Z不同。 两种核素,Z同,A、N不同。
60Co 60Com 两种核素,A、Z、N同,能态不同。
A Z
X
e Z A1Y
Q
电子俘获
A proton changes to neutron
Electron
X ray
衰变
+
+ ++
+ +
+
+ +
photon
99mTcT1/2 6h99Tc (E 0.140MeV)
射线特点:
1、光子是从原子核中发射的; 2、常常伴随在 、 衰变之后; 3、单能; 4、 射线的能量与原子核相关。
放射性基础知识
都是电子的质量。约为α 粒子1/7300。能量是连续分布的,从最低能
到最高能都有。1MeV的β粒子 速度接近光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 板,电离比α 粒子弱,但也能使空气电离。
8
γ射线:是一种波长短、能量大的电磁波。它从原子核里面发出来, 不带电,以光速运动。 γ射线能量一般在几十KeV至几MeV,穿透力 很强。 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与核素的温度、压力以及所处的环境(如电磁场) 等都无关。 除了上述的三种射线外,还有X射线,中子等。 X射线主要来源于原子核外电子从高能级到低能级的跃迁(称为特
放射性基础知识
1
什么是辐射?
辐射指的是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扩散。
1. 非电离辐射:指能量低、无法导致电中性物质发生电
离的辐射,如太阳光、灯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雷达波等。能量小于10eV 2. 电离辐射:指能量高、能使物质发生电离作用的辐射。 能量大于10eV 电离辐射分为: 粒子辐射,如α、β、中子等; 波的辐射, 如x、γ射线等。
16
α衰变: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核的过程,叫做α衰 变。经过α衰变以后,子核的质量数比母核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其衰变 式如下:
A Z
其中:X为母核,Y为子核,A为质量数,Z为原子序数,Q为衰变能,源于子核的质量亏损。
X
A-4 Z-2
4 Y He2 Q
实验发现,能够发生α衰变的与原子核都为重核,质量数A小于140的原子核 不具有α放射性。
原子质量单位等于一 个碳- 12 核素原子质 量的1/12,记为u。 1u=1.6605655 × 10 -27 kg。
质子和中子质量几乎 一样,分别为:
A Z
放射性基础知识
放射源分类
根据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5类。 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几分钟到1
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几小时到几
天可致人死亡。 Ⅲ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几小时就可
对人造成永久性伤害,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以上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 Ⅳ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
对长时间、短距离接触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 Ⅴ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13
放射源的危害
主要是射线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人体在电离辐射的照射,将产生躯体效应或遗传 效应。 。随机效应:指发生的可能性(并非严重程度)。 小剂量造成的致癌效应和各种遗传效应属于此类。 因此,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确定性效应:指发生疾病的严重程度随剂量的不 同而变化的效应。如皮肤损伤、组织损伤直至死 亡。这种效应通常只有在放射事故情况下才可能 发生。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放射性物质(源)丢 失、被盗可导致此类效应的发生。
8
放射性度量单位
剂量 。某一对象所接受或吸收的辐射的一种量度。 。吸收剂量 。定义:授予该体积的总能量除以该体积的质量 而得的商。 。SI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¹ ),称为戈瑞(Gy) 。有效剂量 。定义:人体各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相应 的组织权重因数后的和。单位用J.Kg¯¹称为Sv。
。年有效剂量,1mSv(不适用无责任方负责的天然照 射和医疗照射)
。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 1mSv;则某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为15mSv 。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为50mSv 。现在放射工作人员限值为20mSv
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
2021/7/14
原子核的表示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不带电,
质核子子带数单位正电荷。中子和质元子素质符量相号当,分
别约等于一个原子质量单位。核中中子和质子
A 统称为核子,数目以A表示,A称为核子数或
质量数,核中质子数记为Z,中子数记为N。
X 常用如下形式表示一个原子核:
Z N 质子数
表示方法:238U、238、铀-238
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 比称为同位素丰度。
1 1HΒιβλιοθήκη 2 1H99.985%、0.015%
16O 17O 18O 99.756%、0.039%、0.205%
3).同中子异荷素()
中子数N相同,质子数Z不同的核素。 也称为同中子素或同中异位素。
2 1
X 原子序数 A ZN
实际上核素符号X和质子数Z具有唯一、确定的关 系 ,所以用符号X足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核素。
1原子结构模型
1)汤姆逊模型 1903年,汤姆逊提出模型:原子是一个半径 大约为10-10米的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于 整个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球体中。 同年,长冈半太郎认为正负电子不可能相互 渗透,提出了电子均匀地分布在一个环上,环 中心是一个具有大质量的带正电的球,被他称 为“土星型模型”结构。
跃迁的基本特点:
跃迁包括跃迁和内转换电子两种形式。
跃迁发射粒子能量在几~十几
跃迁半衰期范围为,10-16s~10-4s
跃迁(发射光子的过程)
光子的性质:
静止质量 能量(动质量) 动量 自旋(玻色子)
0
E h
h h
P
c
s1
六、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 (P13)在无外界影响下,原子核自发地 发生转变的现象称为原子核的衰变,又 叫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基础知识(2014年用半天班1月6日工业用源班)
放射性基础知识
山东省环保学校与培训中心
2014. 识
辐射量和单位
关于放射性
― 放射性”:人们常称其为“无形的杀 手”。 “放射性”是一柄“双刃剑”。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不 稳定的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各 种各样的射线,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 放射性。
和中子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2.核素的分类:根据原子核的稳定性,核素分为
稳定的核素和不稳定的放射性核素。
1.3 核素及符号表示
3.符号表示:
A Z
X
X-核素代号 Z-原子序数 A-质量数 A=Z+N(中子数)
如:1H、2 He、 6 C等。
1 4
14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只标记核素的质量 数,如14C、C-14、碳-14
原子的结构模型
原子的半径:R约为10-10m
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4~10-15m 原子的质量:1u=12C原子质量х1/12 =1.6605655х10-27kg 原子核的密度
2.84×108t/cm3
即在每立方厘米体积中有近3亿吨的物质
1.3 核素及符号表示
1.核素:是指在其原子核内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
2.1.2 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1896年
亨利 · 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他 一直从事铀盐的研究 . 同居里夫妇一 起荣获了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奖。 放射性的发现:贝克勒尔在听伦琴发现 X 射线的报告 时,引起了他的联想:“荧光物质在普通光照下也会 发出 X 射线吗?”他用硫酸铀酰钾这种荧光物质做了 实验:让阳光曝晒硫酸铀酰钾 , 在铀盐晶体下放一张 用黑纸包好的照相底片,并剪了一块带花样的金属片
放射性基础知识
第一讲 放射性基础知识
物质的微观结构 放射性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 放射性强弱的表示- 放射性强弱的表示-放射性活度 辐射源 辐射危害
1.物质的微观结构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 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 电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和 原子核由质子 中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 质子 和 中子 构成的 , 构成 质子和 构成的, 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X射线的发现:1895年冬,伦琴在德国维尔茨堡大 射线的发现:1895年冬 年冬,
学的实验室里做阴极射线管辉光实验. 学的实验室里做阴极射线管辉光实验 . 伦琴用高压 电场轰击阴极射线管内的两个金属电极, 电场轰击阴极射线管内的两个金属电极 , 把电子从 金属原子中打出来,此即"阴极射线" 金属原子中打出来,此即"阴极射线" .
玻尔的原子模型 1913年尼尔斯 玻尔对" 年尼尔斯 1913年尼尔斯玻尔对"小太阳系 原子模型"进行了完善, 原子模型"进行了完善,提出了 玻尔模型. 玻尔模型. 1.原子核外的电子只能在一些特定的轨道上运 不连续的, 运动轨道是不连续的 动,运动轨道是不连续的,每个确定的轨道 都具有与其相关的确定能量.电子运动轨道 离原子核越远,相对应的原子的能量越高, 离原子核越远,相对应的原子的能量越高, 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组成了原子的不同的 能级" "能级". 2.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 跃迁的过程是辐射能量的过程, 跃迁的过程是辐射能量的过程,该能量以光 子的形式( 辐射出去, 子的形式(波)辐射出去,辐射的能量等于 这两个能级的差值. 这两个能级的差值.
放射性的基础知识
放射性的基础知识一、放射性衰变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放出射线,转变成稳定的原子核,这一转变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自然界存在着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内部的物理现象。
稳定的原子核中,中子和质子数目通常保持一定的比例,当中子数或质子数过多时,原子核便不稳定,形成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又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自然界存在的,如U-238, Th-232,Ra-226和K-40等)和人工放射性核素(由人工核反应生产的,如Cs-137,Co-60,I-131等)。
1、核衰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α衰变,放射性原子核放出α粒子(He原子核)后生成另一个核的过程。
Z X A→Z-2YA-4+2He4+Q它一般发生在原子序数较高的重原子核中,尤其为原子序数大于82的重金属原子核中,如88Ra 226→86Rn222+2He4+4.879Mev92U 238→90Th234+2He4+4.15Mev②β衰变,分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情况。
β-衰变为放出负电子(e-)的衰变,它是由于原子核中中子过多而造成,放出一个负电子后,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原子序数增加1,衰变式为:Z X A→Z+1Y A+β-+ν+Q由于β-衰变产生的能量在β-粒子和反中微子ν之间分配,因此β-粒子的能量是连续分布,最大为Q,最小为0,如:55Cs 137→56Ba137+β-+ ν+Q27Co 60 →28Ba60+β-+ ν +Q同理β+衰变是放出正电子(e+)的衰变,它是由于原子核内质子过多而引起的,放出一个正电子后,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原子序数减少1,其衰变式为:Z X A→Z-1Y A+β++ν+Q自然界中找不到正电子衰变的核素。
电子俘获又称K俘获,它是原子核自核外层轨道上(通常在K层)俘获一个电子,使核里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并放出中微子,衰变式为:Z X A+e+→Z-1Y A+ν+Q很多放射性同位素会发生电子俘获衰变,如:26Fe 55 +e-→25Mn55+ν+Q53I 125 +e-→52Te125+ν+Q电子俘获过程中会伴随发生标识χ射线,γ射线和俄歇电子(即外层电子跃迁至K层时,过剩能量传递给另一个壳层电子发出)。
放射性基础知识_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1培训
居里夫人在对沥青铀矿进行检测时, 发现其放射强度确实如贝克勒尔所 说,比铀强许多倍。居里夫妇在巴 黎市立理化学校找到一个不避风雨 的废弃厂棚,用奥地利政府免费赠 送的棕色沥青铀矿残渣倒进大锅, 加上化学药品和水煮沸,用铁棒连 续地搅动几小时。 1898 ~ 1902 年,居里夫妇经过 4年的艰苦努力,终于 从几十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0.1g新的放射性元素镭的 氯化物晶体,发现了镭。镭的放射性强度是铀的 250 万倍。居里夫妇荣获了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奖。
7.3 放射性活度的计算
• 放射性活度随时间的延长呈指数规律减 弱. • 计算公式:A=A0e-λt A0表示在t=0时的放射性活度. • 放射性比活度a:样品的放射性活度除以 该样品的总质量(或总体积)。 单位:Bq/kg,Bq/L
8. 辐射源
8.1 辐射
•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 非电离辐射:辐射能量较低,照射到物体上时, 不能使物体的分子和原子发生电离(即将原子中 的电子打掉,变成带电的离子),如无线电波、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
β放射源:
• 主要用作放射性测厚仪、皮肤科敷贴器和气象色谱 仪的电子捕集器等。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58Co、60Co、 63Ni、85Kr氪、137Cs、147Pm钜、204Tl铊等。 • β射线的穿透能力比同样能量α粒子约强100倍,能量 超过70keV的β粒子可穿透皮肤表层。常用的β放射源 的β粒子能量大于70keV,故应考虑β外照射的防护。 • β放射性核素衰变时,常伴随有γ辐射或其他形式的 光子。β粒子穿过周围物质时产生轫致辐射(X射 线),其穿透能力比β粒子强得多。因此,在使用β 放射源时不能忽略γ射线的防护,即使是纯β发射体, 也要减少轫致辐射(X射线)的影响。
实验室安全-放射
培训实验室人员掌握放射性事故的应 急处理措施,包括应急预案、事故报 告和处置等。
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
理论授课
通过专业教师进行理论授课,系统介绍放射性知识和安全操作规 程。
实践操作培训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防护措施。
模拟演练
通过模拟演练,提高实验室人员在应对放射性事故时的应急处理能 力。
3
实验环境
确保实验室环境满足放射性实验的要求,包括放 射性物质的储存、通风系统、安全门等。
实验操作规程
操作规范
遵循标准的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准确。在操 作放射性物质时,应遵循最小化原则,即使用最少的放射 性物质达到实验目的。
剂量控制
严格控制实验过程中的放射性剂量,避免人员受到过量辐 射。使用剂量监测设备,定期对实验室环境进行辐射检测。
门、防护墙、防护玻璃等,确保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放射性物质的储存与使用
放射性物质分类管理
根据放射性物质的特性进行分类管理,不同类别的放射性物质应存 放在相应的安全容器或库房内,并配备相应的监测和警报设备。
严格控制使用条件
在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应严格控制使用条件,如剂量率、暴露时间 等,避免造成辐射损伤。
保障实验结果准确
避免放射性污染对实验样 本和设备的干扰,确保实 验结果的可靠性。
遵守法规要求
符合国家和地方对放射性 物质管理的法规要求,避 免法律责任。
实验室安全的法规和标准
国家安全标准
个人剂量限制
遵循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实验室安全标 准和规范,确保实验室建设和运营的 合规性。
根据国家和国际标准,限制实验人员 接受的辐射剂量,避免超过安全限值。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
白细胞数: 准备参加放射工作人员,低于4.5×109/L 或 高于
10×109/L
已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持续(指6个月)低于4×109/L 或
高于1.1×1010/L
血小板: 准备参加放射工作人员, 低于110×109/L
已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持续(指6个月)低于100×109/L
另:患有心血管、肝、肾、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病、皮
同位素分为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两种。
辐射源 能发射致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物质
3 2021/3/14
1.基础概念
密封源 一种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 放射源
非密封源 不是密封源的放射源
放射工作人员 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属于放射 工作的人员
4 2021/3/14
2.射线分类及危害
α射线 就是带有两个正电荷和质量树等于4的氦原子 核,通过物质时,它与物质的原子相互作用,使其电离。
24 2021/3/14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二)职业照射的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 2002)
《工业Y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32- 2002)
《油(汽)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GBZ1422002)
《油(汽)田测井非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GBZ118-2002)
给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方可上岗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每年复核一次,每5年焕发
一次; 必须建立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
30 2021/3/14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卫生部令第52号)1997.9.1
(1)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
要求: 就业前的健康检查100%(必须) 就业后健康检查每1--2年必须进行 一次,并建
放射性基础知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培训
• 在这次事故中,主要的工程安全设施都自动投入,同时由于反应堆有 几道安全屏障(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等),因而无一伤亡,
在事故现场,只有3人受到了略高于半年的容许剂量的照射。核电厂附近80 千米以内的公众,由于事故,平均每人受到的剂量不到一年内天然本底的百 分之一,因此,三哩岛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极小。
更令他惊讶的是,将这张涂有磷光物质的纸板拿到隔壁去, 会有同样的现象。这种不知名的射线能够穿透轻物质,但金
属和人的骨骼等重物质则可以挡住它的去路。伦琴认为,这 不是阴极射线,而是一种新射线,因为阴极射线不可能 有这样强的穿透本领。现在Βιβλιοθήκη 16页\一共有151页\编辑于星期四
经过反复的研究,在对自己的发现确信 无疑后,伦琴于1895年12月28日向维尔 茨堡医学协会提交了《一种新的射线: 初步报告》的论文,阐明了产生这种射 线的方法和它的穿透性质,并正式命名 它为“X射线”。
• “放射性”是一柄“双刃剑”,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放 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和人们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是其它技术无法替代的,为人类造福。但是, 如果对放射源管理和防护不当,会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 成危害,甚至造成环境的放射性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基础知识
“放射性”是一柄“双刃剑”,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其它技术无法替代的,为人类造福。
但是,如果对放射源管理和防护不当,会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造成环境的放射性污染。
但合理使用,安全防护,可以说放射性是安全的。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
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的发生某些变化,这些不稳定的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各种各样的射线,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一、放射性在工业中的应用
放射性核素的应用具有很多优点,在工业、农业、医学、基础科学、环境保护及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应用已相当广泛。
放射性核素仪表(如:料位计、厚度计、密度计)已广泛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
由于这类仪表在应用中不需直接接触被测对象,除可在一般条件下使用外,还可用于其他仪表难于或不能使用的高温、高压、易爆、有毒和腐蚀性的对象的测量控制。
中子水分计已成为测定和控制土壤水分、混凝土提坝以及公路路基施工中含水量的重要手段。
现在辐射加工、辐射育种及辐射治疗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们公司用到的辐射装置是核子液位计、中子测水仪。
现有Ⅲ类放射源钴-60两枚和Ⅳ类放射源铯-137一枚用在核子液位计上。
而配料车间三线沙仓用的中子测水仪,其放射源是Ⅳ类放射源镅-241。
所
有放射源均得到合理有效应用。
二、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是通过生物效应(辐射损伤)导致的。
生物效应,就是放射性射线作用于生物机体所发生的变异效应。
辐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放射性射线做用于生物机体可以破坏细胞组织。
辐射对细胞的做用,根据受照射剂量的大小和细胞增殖能力有关,可以概括为两种做用:一是辐射对细胞的杀伤做用。
辐射使受照射细胞死亡或受伤,细胞减少或功能降低。
二是辐射对细胞的诱变做用。
主要表现为诱发细胞发生癌变(致癌),还有诱发基因突变(致突),先天性畸形(致畸),即“三致”作用。
辐射是一种能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物理诱变剂,与多环芳烃、黄曲霉素、亚硝胺等化学诱变剂一样,都是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
三、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亦称放射防护),保护人员免受电离辐射照射的影响和实现这种保护的方法。
主要包括电离辐射影响的防护对策、措施和方法的研究。
辐射防护的原则: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避免发生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把随机效应的发生概率限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了辐射防护原则,包括实践的正当性、辐射防护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
实践正当性是前提,剂量限值是上限,辐射防护最优化是辐射防护的目标。
1、辐射防护正当性:对于一项实践,只有在考虑了社会、经济
和其它有关因素之后,其对受照个人和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实践才是正当的。
因此,在决定任何一项辐射实践时,都应当进行代价和利益的分析,要求其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比起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来,应当是小的多,即利益明显大于付出的全部代价时,所进行的放射性工作就是正当的,是值得进行的。
2、辐射防护最优化:防护最优化过程是在经过正当性判断后,对一切必要照射的防护设计,也包括辐射实践中运行过程的最优化。
即使受照剂量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但又不是盲目追求无限制地降低剂量,否则,所增加的高额防护费用与所降低的有限剂量相比得不偿失。
运行过程的最优化主要是辐射实践中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工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尽量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受照过程。
3、剂量限值:受控实践个人所受到的有效剂量或剂量当量不得超过的值。
我国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内平均有效剂量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150mSv。
四、辐射事故
辐射事故是指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辐射事故的类型,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和其它事故。
按其性质可分为超剂量照射事故、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超临界事故和放射性泄漏事故。
辐射事故的分级,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努力将事故隐患消除在预防阶段。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是环保法的基本原则,减免事故的发生是事故管理的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