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
边塞战争诗四首一ppt课件下载(粤教版高一上册教学课件)
边塞战争诗四首(一)
上传者:李琳邮箱:*****************上传者来自:顺德青云中学课件简介:原创课件,此课件包含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第一单元〈边塞战争诗四首〉中的〈从军行〉和〈蓟中作〉课件中包含边塞诗的鉴赏要点,边塞诗的内容总括和一些对比阅读,在技法上注重情景交融技法探究,图文并茂,值得一看。)
下载课件
相关课件:
上传者:李琳邮箱:*****************上传者来自:顺德青云中学课件简介:原创课件,此课件包含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第一单元〈边塞战争诗四首〉中的〈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和〈塞下曲〉课件中包含两首诗鉴赏要点,注重对诗作中浪漫主义手法和用典等技法探究,有对比阅读,最后还有边塞诗发展的知识点。图文并茂,制作精细。「下载次数:493」
上传者:闫蓉辉邮箱:**************上传者来自:华师附中课件简介:原创课件,课件精美,适合课堂教学「下载次数:328」上传者:开开邮箱:***********************.cn上传者来自:一中课件简介:原创课件,图片丰富,内容充实「下载次数:626」上传者:吴建刚邮箱:**********************上传者来自: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课件简介:原创课件,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下载次数:461」上传者:王爱庆邮箱:***************上传者来自:山东利津县第二中学课件简介:改编课件,边塞诗「下载次数:332」上传者:王剑胜邮箱:****************上传者来自:江苏省江都市武坚中学课件简介:改编课件,本课件是属于改编的,适合于九年级最后一单元诵读欣赏的学习,结合已学过的边塞进行复习。效果很好!「下载次数:434」
第一单元6边塞战争诗四首
“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 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6.“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运用了什么表达技 巧?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典故(孙武和吴起),语含讽刺,表面写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 漠的边塞,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 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瞭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 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展现了一幅悲凉而又伤感 的画卷。
使热海的“炎气”都为之消减,热海的“炎气”与朋友的 “霜威”对比,赞美了朋友的为官品行。
9.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和喜悦的心情来领略
一、作者名片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
(三)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1、融情于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 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渲染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渲染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 “穿金甲”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
3、衬托(或烘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 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 以气候之恶劣烘托军情之紧迫(在沙飞石走、 遮天蔽日的时刻,唐军尚要离营出征,可见 军事形势之危急万分); 以唐军半卷红旗、戎装疾进的情景衬托其旺 盛的士气和昂扬的斗志; 以唐军前锋部队牛刀小试,已生擒敌酋的赫 赫战果烘托其英勇善战,强大无比。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意象:百尺戍楼、秋天黄昏、阵阵 海风、悠悠羌笛 2.营造了孤独旷远、冷落凄清的意境 3.抒发了戍边战士的怀乡思亲之情。
知识拓展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曲
《折杨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晋太 康末, 京洛有《折杨柳》歌,辞多言兵事劳苦。 后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如 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
抒情
“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 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 “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 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边塞诗歌四首课件
使之塞上
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背景:本诗是作者被贬为出朝廷以 后,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写 的,实际是作者排挤出朝廷。这首 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 风景和感受。
使至塞上 王维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 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 它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王维用“征 蓬”自喻,显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 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尾联用典故显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燕然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 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 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 透着挺拔、坚定,“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亲切 温暖。
4.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 (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广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 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2、借事言志 3、直抒胸臆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粤教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6 边塞战争诗四首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6 边塞战争诗四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连线作者 (1)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王昌龄
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 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 言简意赅,更耐吟咏和思索。有《王昌龄集》。
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
盛时期,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边 塞诗大多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 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蓟中作》的思想内涵? 提示:此诗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写作背景
《从军行(其一)》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
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蓟中作》
蓟中,指蓟城,故址在河北卢沟桥北。此诗一名《送兵还
作》,是诗人于天宝十年(751)以封丘尉身份送兵到北部边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高中语文】边塞战争诗四首ppt11
天地悠悠,孤独一人,思念之情正随着 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这 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阵阵呜咽的笛声:亲人的呼唤、游子的叹息 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 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 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 可奈何的等待。 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
艺术特色 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 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 “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 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 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 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 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 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 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 慨豪情的激情 。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 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 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 宗时,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 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 居散秩。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 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 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 李贺齐名。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早年从军, 曾至朔方、幽州、口坊、口宁等地 ,自编从军诗 50首。他的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 书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 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11
诗 歌 赏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 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 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 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赏析“无那金闺万里愁”(好在哪 里)。
句意:无奈那闺中的妻子,正在思念远在 万里之外戍守边关的丈夫。 运用曲笔手法。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 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 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而 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 得归的结果。 通过这一手法,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 全融在一起,更能表现征人的思亲之情。
小结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 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 起,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 效果。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 的豪情。该诗借用古代边塞将士誓死保 卫边疆,不惜战死疆场的事迹,表达了 作者欲杀敌立功和安定边疆的心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忠报国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
5、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 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 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 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 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 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 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
边塞诗主题三:
对边塞风光的赞美。
四 陇西行① 唐陈陶 誓扫凶奴不顾身②,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③,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①陇西行:乐府旧题,陇西,指今甘肃 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②匈奴:此处借指当时入侵西北边境的 少数民族。 ③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
1、分析一、二句中“誓扫”、 “不顾”、“五千”的表达 作用。(4分) 2、请分析这首诗表现的思想 感情。(4分)
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 是什么? 2、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1、①视觉、听觉。 ②颈联上句描写大雪弥漫,遮 天蔽日,致使军旗上的彩画都 黯淡下来;下句描写狂风呼啸, 与进军的鼓声交织在一起。侧 面烘托了将士们顶风冒雪与敌 人殊死搏斗的激烈场面。
2、
①表达了诗人宁愿投笔从戎、 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②首联写边报传来,激起了 志士的爱国热情;尾联直抒胸臆, 抒发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 豪情。
李广的典故: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 是汉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箭术,故 他自幼即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 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被称为 “飞将军”,后成为建功立业、英勇杀敌 的代称。 燕然的典故: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 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 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 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 业未成。
重点名校高中语文精编课件((广东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边塞战争诗四首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写作审美篇 氤氲书香篇 活页规范训练
王昌龄的边塞诗格带给我们的是亘古的幽思,千年的豪 迈;尤其是其中的七绝,更是将词句的锻炼之美带入了一座
难以企及的高峰。他的边塞诗清丽、平实、通脱、高远,意
哲思短章 往前一步,臂就长了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无奈之下,母亲开玩笑似地听从一位教师的 话,将我送进一个业余武术班练习拳击。每次训练课上,我都只 有防卫的份儿,从来挥不出拳头,教练气急后几近歇斯底里的 “出手啊,出手啊”的喊声狂!风一样在我耳边呼呼刮过,但这 只能让我把头缩得更低,背弓得更弯。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写作审美篇 氤氲书香篇 活页规范训练
时候,不要急于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的
时候,不要急于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
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必再教下去了。”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写作审美篇
氤氲书香篇
活页规范训练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赏读: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呀! 日夜不停地流去。”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赏读: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 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行为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粤教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1单元-6边塞战争诗四首
[文本· 精析] 1. 诗的前两句“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
【答案】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 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烽火台,从青海 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 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3.最后两句诗在表现士卒思亲之情上有何特点?
【答案】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诗人并没 有直接点明自己的思亲情绪,而是借用笛声先来烘托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 亲感情,接着陡转空间,再借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把征人的思亲情切的感情反 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 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 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塞下曲 [常识· 速览] [识作者] 诗风豪放明快的边塞诗人——李益 李益(748-约 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 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 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北游河朔,贞元十三年(797)任幽 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
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 有雄心壮志。安史之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大 历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 “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 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 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传世。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5语文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二句采 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之“热” ?
此句用了联想和比喻,想象是地 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 都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只 烘烤西方这一个天地呢。表达 “热海”之“热” 。
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一醉 夕阳落
送君一嘴舔闪过, 正见夕阳海边落; 送别时间之长 柏台霜威寒逼人,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1.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有的雄奇壮美
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
3.有的豪壮悲慨
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 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 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
中晚唐: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
边塞战争诗四首
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 人,怀恋乡土的感情, 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 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 里愁反映出来,设想 妻子正满怀愁绪地在 思念万里之外的自己。 这用了暗示的表现手 法。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后一 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 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 中妻子的思念之情,用了暗示的表现方法。
在设有烽火台的边防城镇的西边,有 一座观察敌情的百尺高的楼,黄昏时 戍边战士独自登上高楼,这时从青海 湖上吹来了秋季的寒风。他一遍遍地 用羌笛吹着《关山月》曲子,无奈的 是那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烽 火 城 西 百 尺 楼 ,
环境
风物
黄 昏 独 上 海 风 秋 。
伏波将军马援只希望马革裹 尸回来,定远侯班超有何必 要活着进入玉门关。不要让 敌人的一匹马一只车轮回到 敌营(不要叫一个敌人逃 回),仍留下一支箭射向天 山(应有队伍留守在边防要 塞)。
我从塞外沙漠之地驱马前来,登上 边塞的城墙。边城是多么地萧条, 白天里黄云弥漫,昏昏沉沉。我一 到这边城征战之地,就常常为胡虏 的叛乱而忧愁。哪里会没有安定边 境的奏疏,然而那些守边将领们已 经承受了皇帝的恩赐。使我惆怅的 是空有孙武和吴起的谋略而不得重 用,只有回来后独自关门叹息。
侧闻:侧面听说,传闻。 头:边,如“哀江头”,在江边哀叹。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第五单元边塞诗四首(全四首授课版)
士的怀乡之情。
意境 名句
雄浑阔大,慷慨悲壮 ………
悲壮苍凉
使至塞上 (王维) ——五言律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 代,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 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 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 州作司库参军。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使臣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单车:一辆车,指随从很少。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 过的地点。
颔联抒情———内பைடு நூலகம்抑郁
(即景设喻,借景抒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能诗能画,受 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 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意境清新,格 调高雅,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 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 闲适的情怀。
对这一类诗,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 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 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破 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实际是 将王维排挤出朝庭。这首诗作于赴边途 中。
边塞战争诗四首(第二课时)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二句采 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之”热“。
此句用了联想和比喻,想象是地 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 都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只 烘烤西方这一个天地呢。表达” 热海“之”热“。
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醉 夕阳落 柏台 霜威 送别时间之长 御史台 秋霜肃杀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 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草 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 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 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 煎煮一样。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 表现此边塞风景?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 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
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 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伏波愿宁死卫边,马革裹 尸而还。 定远侯晚年处边地而思归。 晋人与姜戎败秦,使其只 轮无返。
四句中句句 用典,凝练 形象,准确 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Baidu Nhomakorabea满关山。” 高适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蓟中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又名《送兵还作》
作者:
高适,字达夫,郡 望为渤海蓓县。天宝八 载 (749),得睢阳太守 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 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 (753),辞官往河西哥 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 曹、掌书记。安史乱起, 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 德元年 (763)任西川节 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 郎,转左散骑常侍,封 渤海县侯。后人编有 《高常侍集》。
感慨: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 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 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 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 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 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 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哪些词表现了这些感慨?
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
每愁
诗人忧心之重,一腔忧 愤尽抒笔端。
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 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 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 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 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边塞风光?
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 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 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 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 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 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 如同被煎煮一样。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 表现此边塞风景?
主题思想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四:对 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表 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 兰终不还。”
王昌龄
“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 问侠骨香。”
王维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 婆雪处城。 ” 杜甫
比较阅读:王昌龄〈〈从军行〉〉其一与其 四在抒情上各有何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 上又有什么不同?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抒情: 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 从军行(其一) 从军行(其四) 痛苦的思念之情。
此句用了想象和比喻,想象是 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 仿佛都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 子。只烘烤西方这一个天地呢。 表达“热海”之“热”。
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醉 夕阳落 柏台 霜威
送别时间之长 御史台 秋霜肃杀
比喻
执法如山
热海炎气为之薄
敬重友人
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朋友为官公正,使热海的 炎威都为之消减,热海的“炎热”与朋友的“霜威” 对比,赞美了朋友的为官品行。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 表现此边塞风景?
阴山胡儿语
表明所说为真
海水如煮、鸟不敢飞、白雪旋灭、
沙砾燃云、浪波煎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边赤坂通单于。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 一到征战处,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从军行 七首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 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 ——岑参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关于李益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 士第,授郑县尉。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 集贤殿学士,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初,以 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诗名在当 时就极高。诗作多被入画或度为乐曲,流 播一时。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 二卷。
作者: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 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 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 史闾丘晓所杀。 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
手 ”“诗家夫子”之称。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虚为实。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 夸张: 提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二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 之“热”。
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 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 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 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 故乡亲人的凄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 王翰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 陈陶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杜甫
高适
作者简介
岑参,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 属湖北)。天宝三载,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 曹参军。天宝八载,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 掌书记。天宝十三载,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 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 使。至德二载,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 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永泰元年,出 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 《全唐诗》编诗四卷。
本诗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奇 异风光。诗人用浪漫主义 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 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 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 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诗标题意思是写一首热海风光的诗歌送给 友人崔侍御。诗中既写了个人对边塞奇异风 光的感受,也借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
边塞诗主题之三:描写边塞自然 风光,借以歌颂边塞,赞美军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 ——王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
烽火城西百尺楼,
其四 :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 黄昏独坐海风秋。 如归的豪情壮志。 孤城遥望玉门关。 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更吹羌笛关山月,
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无那金闺万里愁。 同:都有悲凉的意味
异: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 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 想象写情;
伏波愿宁死卫边,马革 裹尸而还。 定远侯晚年处边地而思 归。 晋人与姜戎败秦,使其 只轮无返。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四句中句句 用典,凝练 形象,准确 生动。
古代诗歌中用典,有正用和反用之别。正用即不 改变典故原意,反用却以与原典相反之意来使用, 请分析李益《塞下曲》中四典故的正反运用。
第一句用伏波将军马援之事,是正用,即 丝毫未改典故原意;第二句用定远侯班超事, 则是反用,即不赞成典故中的原意,提出相 反的看法,表明自己从军态度是不愿如班超 那样恋乡思归,而是誓死报国,诗意已是翻 进了一层;第三句用晋与姜戎合力败秦典故; 第四句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典故,是正 用典故,但又有所变化:第三句中,诗人加 上了“莫遣”二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第 四句中,诗人将原典故中“三箭”改为“一 箭”,有所变化但未改典故原意。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 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 有的豪壮悲慨 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 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 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 有的委婉清丽 异彩纷呈的不同的艺术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风格。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
烽 火 城 西 百 尺 楼 ,
环境
风物
黄 昏 独 上 海 风 秋 。
时序 士卒
孤独之感 相思之情
景物
悲凉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技法探究:用典
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 感,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某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 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 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 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该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 不惜战死疆场。体现了作者欲杀敌立功和 安定边疆的心愿。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是儿女情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 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 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 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 表现方法。 以音乐入诗,更能表达深情。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2、把握时代特征,作者生活经历和思想倾向, 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3、把握表达技巧。
鉴赏时注意把握一定的知识储备: 作家的写作背景、用典、文化习俗、风格、 常用的表达技巧,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 面的术语的归类。(鉴赏时应使用相关术语)
已承恩
暗示讽刺: 玄宗偏听偏信。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尽管 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 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 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边塞诗主题二:对将帅腐败无 能的嘲讽,表现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苦闷。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边塞战争诗四首
唐代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 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 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 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 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 束奇葩。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 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 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 家乡亲人的思念。 4、边塞风光。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引子,以当地胡人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之语表明下文七句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最后四句写 所说为真。 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诗人送别友人 时的赠言。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七句具体描绘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热海奇异之景。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四句是诗人的揣测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和描绘。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