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Baidu Nhomakorabea满关山。” 高适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蓟中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又名《送兵还作》
作者:
高适,字达夫,郡 望为渤海蓓县。天宝八 载 (749),得睢阳太守 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 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 (753),辞官往河西哥 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 曹、掌书记。安史乱起, 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 德元年 (763)任西川节 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 郎,转左散骑常侍,封 渤海县侯。后人编有 《高常侍集》。
感慨: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 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 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 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 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 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 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哪些词表现了这些感慨?
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
每愁
诗人忧心之重,一腔忧 愤尽抒笔端。
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 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 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 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 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边塞风光?
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 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 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 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 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 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 如同被煎煮一样。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 表现此边塞风景?
主题思想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四:对 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表 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 兰终不还。”
王昌龄
“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 问侠骨香。”
王维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 婆雪处城。 ” 杜甫
比较阅读:王昌龄〈〈从军行〉〉其一与其 四在抒情上各有何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 上又有什么不同?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抒情: 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 从军行(其一) 从军行(其四) 痛苦的思念之情。
此句用了想象和比喻,想象是 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 仿佛都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 子。只烘烤西方这一个天地呢。 表达“热海”之“热”。
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醉 夕阳落 柏台 霜威
送别时间之长 御史台 秋霜肃杀
比喻
执法如山
热海炎气为之薄
敬重友人
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朋友为官公正,使热海的 炎威都为之消减,热海的“炎热”与朋友的“霜威” 对比,赞美了朋友的为官品行。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 表现此边塞风景?
阴山胡儿语
表明所说为真
海水如煮、鸟不敢飞、白雪旋灭、
沙砾燃云、浪波煎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边赤坂通单于。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 一到征战处,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从军行 七首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 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 ——岑参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关于李益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 士第,授郑县尉。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 集贤殿学士,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初,以 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诗名在当 时就极高。诗作多被入画或度为乐曲,流 播一时。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 二卷。
作者: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 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 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 史闾丘晓所杀。 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
手 ”“诗家夫子”之称。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虚为实。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 夸张: 提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二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 之“热”。
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 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 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 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 故乡亲人的凄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 王翰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 陈陶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杜甫
高适
作者简介
岑参,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 属湖北)。天宝三载,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 曹参军。天宝八载,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 掌书记。天宝十三载,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 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 使。至德二载,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 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永泰元年,出 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 《全唐诗》编诗四卷。
本诗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奇 异风光。诗人用浪漫主义 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 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 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 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诗标题意思是写一首热海风光的诗歌送给 友人崔侍御。诗中既写了个人对边塞奇异风 光的感受,也借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
边塞诗主题之三:描写边塞自然 风光,借以歌颂边塞,赞美军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 ——王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
烽火城西百尺楼,
其四 :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 黄昏独坐海风秋。 如归的豪情壮志。 孤城遥望玉门关。 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更吹羌笛关山月,
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无那金闺万里愁。 同:都有悲凉的意味
异: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 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 想象写情;
伏波愿宁死卫边,马革 裹尸而还。 定远侯晚年处边地而思 归。 晋人与姜戎败秦,使其 只轮无返。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四句中句句 用典,凝练 形象,准确 生动。
古代诗歌中用典,有正用和反用之别。正用即不 改变典故原意,反用却以与原典相反之意来使用, 请分析李益《塞下曲》中四典故的正反运用。
第一句用伏波将军马援之事,是正用,即 丝毫未改典故原意;第二句用定远侯班超事, 则是反用,即不赞成典故中的原意,提出相 反的看法,表明自己从军态度是不愿如班超 那样恋乡思归,而是誓死报国,诗意已是翻 进了一层;第三句用晋与姜戎合力败秦典故; 第四句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典故,是正 用典故,但又有所变化:第三句中,诗人加 上了“莫遣”二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第 四句中,诗人将原典故中“三箭”改为“一 箭”,有所变化但未改典故原意。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 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 有的豪壮悲慨 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 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 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 有的委婉清丽 异彩纷呈的不同的艺术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风格。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
烽 火 城 西 百 尺 楼 ,
环境
风物
黄 昏 独 上 海 风 秋 。
时序 士卒
孤独之感 相思之情
景物
悲凉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技法探究:用典
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 感,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某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 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 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 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该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 不惜战死疆场。体现了作者欲杀敌立功和 安定边疆的心愿。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是儿女情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 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 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 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 表现方法。 以音乐入诗,更能表达深情。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2、把握时代特征,作者生活经历和思想倾向, 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3、把握表达技巧。
鉴赏时注意把握一定的知识储备: 作家的写作背景、用典、文化习俗、风格、 常用的表达技巧,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 面的术语的归类。(鉴赏时应使用相关术语)
已承恩
暗示讽刺: 玄宗偏听偏信。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尽管 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 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 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边塞诗主题二:对将帅腐败无 能的嘲讽,表现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苦闷。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边塞战争诗四首
唐代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 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 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 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 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 束奇葩。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 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 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 家乡亲人的思念。 4、边塞风光。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引子,以当地胡人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之语表明下文七句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最后四句写 所说为真。 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诗人送别友人 时的赠言。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七句具体描绘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热海奇异之景。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四句是诗人的揣测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和描绘。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