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贺绿汀的声乐作品《嘉陵江上》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演唱特征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演唱特征
作者:秦浩杰
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07期
摘要:歌曲《嘉陵江上》是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谱曲的一首极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歌曲,该作品寄托了作者对失去家园的怀念及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文章分析了歌曲的演唱特征,进一步深刻认识其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嘉陵江上》;艺术歌曲;演唱特征
一、创作背景
抗战进入僵局时期,重庆是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流亡者也纷纷聚集在这里。贺先生也来到重庆,经常独自来到长江边,望着浪花,细读端木蕻良先生的歌词,体味着词中的思绪、含义、态度,以及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谱曲。最后通过用小六度音程引导的动机为基础,依据诗的音调起伏变化发展起来。最终,戏剧性的艺术歌曲《嘉陵江上》,以其戏剧性的旋律、节奏自由化、音乐风格和情感的转换,横空出世,并世代流传。
二、演唱特征
(一)音色运用与气息处理
音色,要灵活运用,与歌唱中抒发的感情相互搭配,合适的音色会让歌曲的感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嘉陵江上》是一首由男性演唱的作品,只有坚定的声调才能表现出勇敢的性格,唱出沉重、悲伤和愤怒的感觉,所以音色应该是深沉的,强劲有力的。
歌曲中传达的悲伤和怨恨,以及他们将赢得战争的信念,需要饱满有力的气息,但是吸入太多的空气会产生太大的压力,导致气息不够自然。在演唱时,在能表达感情的同时注意自然性,避免身体机能脱离,不能较好的完成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听者会很累。语句之间的换气,大多是吸气太多,坠的上不去,流畅性难以保持,更别说是表达情感了。唱时的呼气一定要均匀,不能断断续续,更不能虚,尤其是这首歌,更是需要有力。
浅谈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
浅谈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
作者:高维广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4期
摘要: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介绍和歌曲伴奏分析为基础,对歌曲进行演唱分析。分析包括演唱歌曲时如何呼吸、如何获得理想的共鸣以及如何“字正腔圆”的演唱,在分析演唱技巧的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如何在舞台上演唱此曲。把演唱与实践相结合,更全面的阐述分析歌曲《嘉陵江上》。让演唱者在演唱此曲时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嘉陵江;作品分析;演唱处理;贺绿汀;历史背景
《嘉陵江上》是一首很著名的艺术歌曲,创作于一九三九年,距今已有六十多年了,但一直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是音乐会的保留节目,可见这首声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非常强的。本文拟从这首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特征两个方面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创作背景
《嘉陵江上》首次刊载在一九三九年出版的《抗战歌声》第四集上,是抗日战争时期最受知识分子喜爱的艺术歌曲之一。嘉陵江位于四川省东部,为长江上游的一个支流,与长江汇合在重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作曲家以嘉陵江为背景,选用这首歌词来抒发思乡之情,正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也表达了许多流亡者的心声。这悲壮的歌声曾激起流亡者奋起抗日的决心,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创作特征
《嘉陵江上》从词创作到曲创作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词作者采用了句式长短不一的散文体新诗的风格,使其具有朗诵诗的特征;曲作者贺绿汀借鉴了西洋歌曲中宣叙调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融旋律与伴奏为一体,加上吉普赛音阶,以及简洁的伴奏,使歌曲壮美、高扬而健。
(1)朗诵诗般的歌词词作者端木先生是著名的现代作家,一九三二年加人北平左翼作家联盟,积极投人抗日救亡写作。《嘉陵江上》是作家采用句式长短不一的散文体新诗的风格写成的一首具叙事性和战斗性为一体的歌词,它具有朗诵诗的特征,表达了作家真挚的感情和决心抗战到底,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决心,表现了一代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歌曲《嘉陵江上》论文演唱技巧论文
歌曲《嘉陵江上》论文演唱技巧论文
摘要:歌曲《嘉陵江上》是作曲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创作出来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本文仅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浅析,让大家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嘉陵江上》的演唱技巧奠定了基础。
1931年,中华民族正处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大地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接踵而来的是日寇对我国的大举侵略,东北三省以及华北三省相继沦陷,民族危机空前的严峻。当时有很多中国同胞在饱受日寇的肆意宰杀,然而一大批不甘当亡国奴的爱国青年志士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这场抗日爱国运动中,知识青年拿起笔作为革命的匕首进行抗日斗争和宣传,同时也掀起了抗日革命的音乐洪流。音乐成为革命斗争的必要手段,因此成立了众多抗日救亡歌曲组织,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抗日革命歌曲。曲作者贺绿汀创作歌曲《嘉陵江上》时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当时的重庆是国民党的统治区,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流亡者纷纷从全国各地聚集到此。他们被迫离开了被日军霸占的故乡,流落到了关外,还有一部分人流落到了西南地区的嘉陵江边。
二、歌曲《嘉陵江上》的演唱技巧
(一)咬字与吐字的处理
“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和牛羊。”演唱这一句时,“那”字归韵到“a”上,收音的时候主要是母音“a”要做到延伸并且口形要保持不变,注意要往外放,切忌避免往回收音。只有这样“那”字才可以咬得住,咬得准。“一”字收音主要是声母
的延伸“i”,发声的时候声音不能往鼻腔里面进,口型也要保持不变,如果出现鼻音就会影响歌曲的演唱效果。下面重点说“天”字,很多第一次演唱这首歌的演唱者会感觉“天”字不容易唱出来,那是因为演唱时延伸因唱的不对。
浅析《嘉陵江上》的歌唱艺术性
浅析《嘉陵江上》的歌唱艺术性
作者:黄彦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1期
【摘要】由贺绿(lu)汀作曲,端木蕻(hong)良作词的抗日主题的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在中国音乐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本文将对《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音乐内容和演唱要诀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嘉陵江上;音乐分析;演唱要诀
一、创作背景
贺绿汀(1903-1999年),湖南邵阳人,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代表作有《垦春泥》《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
《嘉陵江上》创作于日寇大肆侵略中华、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1939年,当时国土一片片沦陷、无辜民众扶老携幼四处逃亡,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因此这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浓烈民族主义色彩的艺术歌曲。当年因工作安排而来到重庆的贺绿汀,看到那里随处可见的难民,面对当时家国沦丧的境况,“山河破碎”的飘零悲戚之感涌上心头,于是就在嘉陵江边的雾都写下了这首《嘉陵江上》,希望通过作品揭露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反映人民在战争中水深火热的境地、弘扬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表达怀念故土的思乡之情和誓死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
二、音乐分析
由表1可知,《嘉陵江上》是一首曲式结构为单二部的歌曲,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节拍是4/3拍的歌唱性旋律。
1.从结构和调性上来说,前奏为引子9小节,A段共有30小节,由4个乐句构成,在b小调上进行。三个小节的间奏之后进入B段,B段共19小节,由4个乐句构成,转到e小调进行之后,逐步转到其关系大调G大调,最后又回到主调b小调上。A段音乐情绪悲愤忧伤,速度较慢,而B段速度加快,情绪高涨,与A段形成对比。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和声分析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和声分析作者:武将
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20期
【摘要】艺术歌曲是伴随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而产生的,是浪漫主义音乐艺术常用的体裁形式之一。它倾向于歌颂人性和本能,反映人的感情和思想。而艺术歌曲《嘉陵江上》正是体现了当时抗日救国的时代精神,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到抗日战场。本文从曲式、钢琴伴奏特点和和声与旋律分析,更加直观地了解这首优秀的艺术歌曲。
【关键词】曲式结构;钢琴伴奏特点;和声;旋律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6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一、曲式结构图
二、分析报告
歌曲《嘉陵江上》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作曲的一首歌曲,它是介于歌曲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是充满戏剧性色彩的一首歌曲。
引子部分(1-8)小节:引子部分主要通过使用变化音的形式来表现,展示出旋律一种强烈的情绪对比。这一部分是在b小调上陈述,通过主和弦以及属和弦的交替来进行的和声上的变化。在第八小节开放于属和弦,为第一部分的出现做和声上的准备。
A乐段(9-32)小节:A乐段是由四个不对称的乐句构成的乐段。在b小调上陈述,通过宣叙式的语调进行描写。a乐句又可以分为5+5的两个乐节,前一个乐节通过宣叙式的旋律,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向上的六度大跳,以叙说式的情绪进行演唱,中间出现了变化音升6,表现出b和声小调的特点。第二个乐节使用了三连音的特点,展示出音乐情绪激动急促的特点。到了第二乐句则在旋律上逐渐走向高声部。到了这个乐段最后的d乐句,随着歌词的表现,音乐突然走低,音乐情绪也开始变得低沉,最后结束在D7-T,完满结束于主和弦结束A乐段。A乐段结束后是三个小节的连接,这一块的连接,主要是为了在调性上做出一个转换,从最开始的b小调通过降3音的重属导的和旋的连接,使得从b小调转入到了近关系的e小调上。A 乐段在歌词和弦律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分是以叙述的方式进行歌唱,音乐旋律的起伏与歌词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时而高涨,时而低落。
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
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
作者:卞澜浩
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14期
摘要:作曲家贺绿汀在1939年创作了《嘉陵江上》这首作品,由端木蕻良先生作词,这部作品所要传达的是作者思念那饱受战乱的故乡,是对那沦陷的土地所要收复的信念,体现出饱受战乱摧残的人民流离失所的思想情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整体的分析来理解作品的创作特点,并且通过音色、气息、情绪、速度这四个方面的运用对这部作品的演唱过程中的处理给予了分析。
关键词:《嘉陵江上》; ;作品分析; ;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4-0043-02
一、创作背景
当时端木蕻良先生在创作的时候,故乡由于战乱已经陷落,加上残酷的战况使他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物质生活方面的贫穷也是难以想象的。他每天晚上都要到嘉玲江畔去漫步,每当他看到奔流的嘉陵江,他都会想到他的家乡,想到饱受战乱的乡亲父老,想到那故乡的山山水水,早已被敌人损坏得破旧不堪。那些为了生存而流离失所的父老乡亲们每天都在以淚洗面,所以他升起了对敌人的憎恨,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发自肺腑发说出了《嘉陵江上》。
这首作品的结构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表现的是作者对那些饱受战争摧残的故乡以及故乡那些流离失所的亲人们的思念,突出作者沉痛的心情;第二部分尤为突出对敌人的憎恨,体现出作者的慷慨激昂,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信心与勇气体现到了极致。
“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歌曲《嘉陵江上》音乐分析
Northern Music 97
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
“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
——歌曲《嘉陵江上》音乐分析
刘孔勋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89)
【摘要】歌曲《嘉陵江上》词曲均创作于1939年,并于同年刊登在《抗战歌声》第四集上。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作曲。
【关键词】《嘉陵江上》;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嘉陵江上》历史背景与歌曲题材
20世纪初,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人们开始探索新文化、新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音乐创作者,使他们学习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与风格,创作出一系列将西方音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体裁艺术歌曲。《嘉陵江上》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是一首鼓舞人民坚强抗战的抗日救亡歌曲。其将西洋歌剧手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独特的歌曲风格、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浓厚的感情色彩表现出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对我国的抗日救亡歌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歌词是作家端木蕻良于1939年春创作的一篇散文诗。“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背井离乡、逃离战乱,端木蕻良也是其中之一。当时他来到四川重庆,过着贫穷、孤独、流浪的生活。他每晚在嘉陵江边散步,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想到故乡被敌人践踏,许多乡亲未及时撤离,每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满腔怒火不禁油然而生,便创作出了《嘉陵江上》的诗句。诗句寄托了作者对失去的家园——东北三省的怀念和收复失地的决心。此诗为一首现代散文诗,通俗易懂,全诗结构分为两段: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因敌人入侵、背井离乡、只身徘徊在嘉陵江旁,面对眼前的一切,抒发出诗中“我已失去一切欢笑和梦想”的悲痛心情;第二段作者转变心境,从悲伤中清醒,怀着愤怒而必胜的信念,表达了作者定会收回自己的土地、家舍的信心,带着他打胜仗的刀枪,回到他生长的地方。
浅析艺术歌曲《嘉陵江上》音乐风格及演唱体会
浅析艺术歌曲《嘉陵江上》音乐风格及演唱体会
摘要
《嘉陵江上》是一首由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作曲的独唱艺术歌曲。自1939 年创作至今,此曲以它独特的歌曲风格、深刻的历史意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其不仅在抗日时期得到广泛的演出和传唱,并且以其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流传至今。本论文从音乐作品入手,并从旋律写作、和声织体配器、钢琴伴奏技法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其音乐作品的民族性。通过对旋律、和声曲式以及新时代下艺术歌曲创作特点的解析,希望能对当代艺术歌曲学习者和爱好者在演唱时有所帮助,以便更好的诠释。
关键词:艺术歌曲背景;音乐风格;演唱体会
引言
《嘉陵江上》是由端木蕻良先生和贺绿汀先生创作的杰作,是一首比较老的艺术歌曲,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曾在那个年代激励了无数像我们一样的热血青年参加到革命斗争中。这首歌曲表达了作曲家对家乡的思念和收复家乡的信心,受到人民的深深喜爱,并且早已融入了多种教材之中,一直到现在还在各地演唱,多以男高音独唱形式出现。通过对歌曲的分析,使读者了解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在歌唱中心理变化所起的作用。
一歌曲《嘉陵江上》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贺绿汀,倾其一生投入音乐创造、作曲之中,是我国乃至国际上颇具威望的作曲家。他为我国战争时代的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鼓励了一代而又一代热血青年投身革命,实现保家卫国的夙愿。他一生创作了70多部体裁各异,情感充沛的作品,写作风格以结构严谨,体裁多样著称,兼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由于他出生在战争年代,切身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所受的痛苦,为了能让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勇敢抵抗日寇,实现国家独立的理想,因而创作了《嘉陵江上》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将战争情感与音乐技巧完美结合,成为战争时代的经典之作。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
浅析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双重艺术价值
[文章摘要]:作曲家贺绿汀的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在革命史和音乐史上有着双重价值和意义,贺绿汀将革命的思想内容与精美的艺术技巧进行了高度融合,不仅体现了抗日思想,同时也没有失去音乐本身的价值。
[关键词]:嘉陵江上曲式分析双重艺术价值
在抗日战争年代,音乐成为革命斗争的手段,大批抗日救亡歌咏组织纷纷成立,同时也涌现了众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由于是以革命为目的,因此在创作中作曲家们往往忽略了音乐本身的艺术性,这或许是斗争的需要,却也是时代的局限。然而,在众多革命歌曲当中,作曲家贺绿汀的创作独具一格,他将革命的思想内容与精美的艺术技巧进行了高度融合,不仅体现了抗日思想,同时也没有失去音乐本身的意义。这些创作在音乐史和革命史当中有着双重性质的意义,这也是其作品至今仍保持着艺术生命力的原因。这一首悲愤激情、接近于歌剧咏叙调式的独唱歌曲《嘉陵江上》正是贺绿汀的创作中具有双重意义的典范之作。
一.曲式形态分析
曲式结构图:
引子 A 间奏 B
(1-9)(4+5+7+7+7)(40-42)(7+6+6)
b: e: G-b
这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为4/3拍子的歌唱性旋律特点。除前奏以外,A段共30小节,由5个乐句构成,在b小调陈述。三小节的间奏之后进入歌曲的B段,B段共19小节,由3个乐句构成,从e小调进入之后,逐步转入其关系大调G大调,最后又回到主调b小调上。整体来看,A段音乐情绪悲伤,速度较舒缓,抒情性较强,而B段速度稍快,情绪上紧张而激愤,与A段形成对比。以下是对音乐形态各技术层面的具体分析。
浅析艺术歌曲《嘉陵江上》
浅析艺术歌曲《嘉陵江上》
班级:艺术系11级
音乐学(2)班
姓名:XXX
浅析艺术歌曲《嘉陵江上》
在抗日战争年代,音乐成为革命斗争的手段,大批抗日救亡歌咏组织纷纷成立,同时也涌现了众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由于是以革命为目的,因此在创作中作曲家们往往忽略了音乐本身的艺术性,这或许是斗争的需要,却也是时代的局限。然而,在众多革命歌曲当中,作曲家贺绿汀的创作独具一格,他将革命的思想内容与精美的艺术技巧进行了高度融合,不仅体现了抗日思想,同时也没有失去音乐本身的意义。这些创作在音乐史和革命史当中有着双重性质的意义,这也是其作品至今仍保持着艺术生命力的原因。这一首悲愤激情、接近于歌剧咏叙调式的独唱歌曲《嘉陵江上》正是贺绿汀的创作中具有双重意义的典范之作。
这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为4/3拍子的歌唱性旋律特点。除前奏以外,A 段共30小节,由5个乐句构成,在b小调陈述。三小节的间奏之后进入歌曲的B段,B 段共19小节,由3个乐句构成,从e小调进入之后,逐步转入其关系大调G大调,最后又回到主调b小调上。整体来看,A段音乐情绪悲伤,速度较舒缓,抒情性较强,而B 段速度稍快,情绪上紧张而激愤,与A段形成对比。
歌词的作者端木蕻良早年受到革命影响,参加左翼作家联盟,致力于创作新时代的革命文学,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的散文和小说。词作者端木蕻良与曲作家贺绿汀同样都经历了时代的黑暗,对生活的渴望和对革命的热情使得他们都毅然地投身于革命斗争的道路中。这一首《嘉陵江上》正是描写了在日寇铁蹄下劳苦大众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敌人的痛恨,端木蕻良与贺绿汀在思想和情感上的高度融合成就了歌曲《嘉陵江上》,并使其在当时的抗日斗争中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力量。
浅谈《嘉陵江上》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浅谈《嘉陵江上》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作者:伦政
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5期
摘要:《嘉陵江上》是由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谱曲端木蕻良先生的散文诗而完成的,这部作品曲的曲风在传统民族音乐风格基础上加入西洋歌剧中朗诵调、咏叹调以及遥唱等风格。《嘉陵江上》在中国音乐历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是一部著名的抗日战争革命歌曲。
关键词:嘉陵江上;演唱技巧;情绪;思想感情
《嘉陵江上》是由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谱曲端木蕻良先生的散文诗而完成的,这部作品曲的曲风在传统民族音乐风格基础上加入西洋歌剧中朗诵调、咏叹调以及遥唱等风格。《嘉陵江上》在中国音乐历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是一部著名的抗日战争革命歌曲。
一、作者介绍与背景
(一)词作者介绍
《嘉陵江上》这部作品的词作者是端木蕻良,曾用名曹汉文、曹京平,他生前曾经在中国作家协会担任理事,并且在北京市作家协会担任副主席一职。端木蕻良1912年出生,在他17岁的时候被天津南开中学录取进行学习。21岁就考入了北京清华大学,并且在他入学的当年就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投入到革命文学的创作中,1996年去世。端木蕻良在24岁的时候就写了著名小说《科尔沁旗草原》,这部小说在东北地区家喻户晓。端木蕻良先生一生创作作品无数,其中小说为主。这些作品中长篇有:《上海潮》《大地的海》。短篇有:《土地的誓言》等。他不但是一个小说作家,还是一名优秀的童话作家、评剧作家、京剧作家等。
(二)《嘉陵江上》创作背景
《嘉陵江上》1939年春天所作。当时正值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音乐已然成为拯救民族思想、抗日革命的一种法宝利器,那时候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大批抗日革命的音乐组织,也产生了大量的红色音乐作品,《嘉陵江上》的出现,与当时的抗日行为与抗日思想极度统一,是革命歌曲中的著名作品。
端木蕻良:《嘉陵江上》
端木蕻良:《嘉陵江上》
《嘉陵江上》,1939年初作于重庆。端木蕻良的词作是一首散文诗。贺绿汀尝试多种谱曲方法,均不理想。最后,他背熟歌词,独自徘徊在长江边上,反复轻声朗诵,终于抑扬顿挫的语势中摸索到相应的旋律,写出了这首接近于歌剧咏叹调的独唱曲。这首歌寄托了作者对失去的家园──东北三省的怀念,唱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它问世以来,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并作为男高音独唱曲目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唱。
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
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
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
我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
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
我已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
江水每夜呜咽地流过,
都仿佛流在我的心上。
我必须回到我的家乡,
为了那没有收割的菜花,
和那饿瘦了的羔羊。
我必须回去,
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
我必须回去,
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把我打胜的刀枪,
浅析《红豆词》、《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及演唱技巧
浅析《红豆词》、《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及演唱技巧
发布时间:2021-12-17T06:39:20.67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7期作者:张秋芳
[导读] 《红豆词》是表达相思之情歌曲类的典范之作,以至于后人视红豆为相思之物,整首歌曲的构架伤感、抒情、委婉、规则、整齐、平和。
张秋芳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荣山第三小学??628000
摘要:《红豆词》是表达相思之情歌曲类的典范之作,以至于后人视红豆为相思之物,整首歌曲的构架伤感、抒情、委婉、规则、整齐、平和。而《嘉陵江上》则是一首时代大背景下的爱国歌曲,整首歌曲悲愤、激昂、悲伤、和对侵略者的痛恨。前一首歌表达的是对人的强烈相思,而后一首歌则是表达了离井被乡对故乡强烈的相思之情。前一首委婉伤感,后一首大悲大愤。
关键词:时代背景;歌曲理解;演唱情感;歌曲处理
<一>背景与意义
贺绿汀(1903年—1999年),湖南邵阳人,原名贺安卿,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3年考进长沙艺术专修学校,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34年,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他的《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获得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他参加过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参加过新四军,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华北大学等从事音乐创作、教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还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培养大量音乐人才,写下不少音乐专著。贺绿汀一生创作了《摇船歌》《背纤歌》《春天里》等260余首歌曲,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端木蕻良(1912年—1996年),满族,原名曹汉文、曹京平,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嘉陵江上》创作于1939年春;当年,端木蕻良在位于在重庆北碚夏坝的复旦大学任教;歌曲的创作特色。
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
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
作者:赵工页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3期
摘要:《嘉陵江上》由端木蕻良先生作词和贺绿汀先生作曲的一首名作。作品表达了词曲人对被践踏的家乡——东北三省的思念,寄托了光复家乡的信心。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作《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从曲式与、旋律、两个方面研究《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在最后一部分,则介绍演唱处理,包括音色的运用及气息处理、力度与速度的把握和意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此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可以增加自身的音乐综合素质和提升爱国情怀。
关键词:《嘉陵江上》;创作特点;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104-01
《嘉陵江上》由端木蕻良先生作词和贺绿汀先生作曲的一首名作,作品表达了词曲人对被践踏的家乡——东北三省的思念,寄托了光复家乡的信心。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嘉陵江上》的分析,让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艺术歌曲所表达的情怀和态度以及心理的变化对演唱者歌声的装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分析后,可以发现演唱者一定要首先理解作品旋律和结构的,和清楚作者在创作时的情绪,才能让歌唱者不但可以使用适合乐曲的声音色调,同时还使演出的更加的得心应手,最后让歌唱者真正的把音乐与声音的审美做到水乳交融。
一、《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
抗日期间,贺绿汀先生目睹了一次又一次支离破碎的残酷现状,仿佛是一阵的无声却有力的倾诉,不停息地呼吁着国内热血和爱国的艺术家把表达着中国百姓血与泪的悲痛心境以歌声传唱起来。当时,潘奇把端木蕻良诗人的《嘉陵江上》歌词交到贺先生的手上,祈求他能够谱曲,用作宣传抗战,激励前线战士的勇气。《嘉陵江上》这个曲目也由此诞生。
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
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
摘要: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介绍和歌曲伴奏分析为基础,
对歌曲进行演唱分析。分析包括演唱歌曲时如何呼吸、如何获得理想的共鸣以及
如何“字正腔圆”的演唱,在分析演唱技巧的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如何在舞台上演
唱此曲。把演唱与实践结合,更全面的阐述分析歌曲《嘉陵江上》。让演唱者在
演唱此曲时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嘉陵江上;作品分析;演唱处理
一、创作背景
《嘉陵江上》首次刊载在一九三九年出版的《抗战歌声》第四集上,是抗日
战争时期最受知识分子喜爱的艺术歌曲之一。嘉陵江位于四川省东部,为长江上
游的一个支流,与长江汇合在重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重庆成为国民党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流亡者也纷纷聚集在这里,当时作
曲家贺绿汀也被迫离乡背景来到重庆,作曲家以嘉陵江为背景,选用这首歌词来
抒发思乡之情,正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也表达了许多流亡者的心声。这悲壮的歌声曾激起流亡者奋起抗日的决心,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创作特征
《嘉陵江上》从词创作到曲创作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词作者端木蒸良采用
了句式长短不一的散文体新诗的风格,使其具有朗诵诗的特征;曲作者贺绿汀借
鉴了西洋歌曲中宣叙调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融旋律与伴奏为一体,加上吉普赛
音阶,以及简洁的伴奏,使歌曲壮美、高扬而健。
(一)朗诵诗般的歌词词作者端木憨良先生是著名的现代作家,一九三二年
加人北平左翼作家联盟,积极投人抗日救亡写作。《嘉陵江上》是作家采用句式
长短不一的散文体新诗的风格写成的一首具叙事性和战斗性为一体的歌词,它具
浅谈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
浅谈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
作者:孟祥谦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8期
摘要:本文是以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介绍和歌曲伴奏分析为基础,对歌曲进行演唱分析。分析包括演唱歌曲时如何呼吸、如何获得理想的共鸣以及如何“字正腔圆”的演唱,在分析演唱技巧的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如何在舞台上演唱此曲。把演唱与实践相结合,更全面的阐述分析歌曲《嘉陵江上》。让演唱者在演唱此曲时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嘉陵江上;作品分析;演唱处理
作者简介:孟祥谦,男,1963年5月13日出生,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讲师,辽宁省音乐家协会理事,铁岭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中图分类号]:J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089-01
《嘉陵江上》是贺绿汀作曲,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当代著名音乐家,出生于湖南邵阳。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大学期间学习了大量的外作曲技法和作曲理论。1934年在中国北京举行一次国际性作曲比赛,主要征集富有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贺绿汀写了一首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获得一等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1937年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贺绿汀参加革命,从此广泛接触大众革命,他的创作也开始变得成熟,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有《游击队歌》,《嘉陵江上》也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辽宁昌图县人,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大江》《江南风景》《土地的誓言》《憎恨》等。曾参加左翼文联,致力于新时代的革命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贺绿汀的声乐作品《嘉陵江上》
【摘要】:《嘉陵江上》是一首由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作曲的独唱艺术歌曲。自1939年创作至今,此曲以它独特的歌曲风格、深刻的历史意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其不仅在抗日时期得到广泛的演出和传唱,并且以其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流传至今。本论文从音乐作品入手,并从旋律写作、和声织体配器、钢琴伴奏技法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其音乐作品的民族性。通过对旋律、和声曲式以及新时代下艺术歌曲创作特点的解析,希望能对当代艺术歌曲学习者和爱好者在演唱时有所帮助,以便更好的诠释。论文通过对作品的认真分析,认为艺术家们提出的观点对于当时音乐界来说其实是迫切需要且正确可行的;并通过对作品旋律,和声,曲式分析,使声乐学习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能更好的表现。【关键词】:嘉陵江上贺绿汀作品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4;J616.2
【目录】:目录4-5Contents5-6中文摘要6-7ABSTRACT7-8引言8-9第一章作者及创作背景9-111.1词作者及歌词创作背景91.2曲作者及歌曲创作背景9-11第二章歌词内容、情感分析及歌唱的咬字11-142.1
歌词内容11-122.1.1关于歌词的情感11-122.2关于歌曲的咬字吐字12-142.2.1倒字问题12-132.2.2咬字问题13-14第三章歌曲的音乐分析14-183.1和声与曲式分析14-173.2关于钢琴伴奏的要求17-18第四章演唱过程中需注意的几点18-224.1节奏特征184.2歌曲中重音的关系18-214.3演唱技巧21-22结语22-23参考文献23-24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4-25致谢25-26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26-28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