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一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课时安排说明: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垂直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平行线、相交线、角;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对角及其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了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可供探讨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积累了大量的方法和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节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提炼归纳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为后续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领域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初步解决问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整章教案
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会根据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角度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5.1.1相交线(师板书)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
(二)屏幕显示
学习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会根据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角度的计算.
三、自学指导
(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3练习前的内容.)
○1回答“探究”中的问题并填空白;
②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思考对顶角为什么相等.;
○3注意例题的解题步骤和格式.;
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检测题
四、先学
(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检测
1.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懂了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
2.检测题: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
(1)图中有几对对顶角?分别是哪些?
(2)∠AOD 邻补角是 .
(3)如果∠AOD=35°,则∠BOD 、∠BOC 、∠AOC 分别等于多少度? 分别让3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请同学仔细看一看这3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指名更正) (二)讨论:
评(1):对顶角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对顶角满足的两个条件:○1有一个公共顶点.○2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师板书).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人教版(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
第一章:引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
2. 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1. 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 应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黑板。
2. 几何图形道具。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相交线和平行线实例,如的道路、铁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特点和性质。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正确应用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第二章:相交线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相交线的定义。
2. 掌握相交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1. 理解相交线的概念。
2. 应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黑板。
2. 几何图形道具。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复习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相交线的性质。
3. 引导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的绘制和分析,巩固对相交线的理解。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相交线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正确应用相交线的性质。
第三章:平行线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平行线的定义。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全章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1)
学习内容: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2.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
3.知道“对顶角相等”并会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说理.
重点、难点:
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是重点;正确区别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和运用“对顶角相等”说理是难点.
教学资源的使用:课件.
导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1)下图是一段铁路桥梁的侧面图,找出图中的
相交线、平行线.
“米”字形中的线段都相交,“米”字形中间的线段都平
行,等等.
相交线和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
中有广泛应用.我们将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同时还要介绍一些有关推理证明的常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学习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
(二)互动探究
(投影2)面是一把剪刀,你能联想到什么几何图形?
两条直线相交,如图.
1
B 2
3
B
4
O
B
B A
C
B
D
B
上图中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六对角,即:
∠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
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你能将上面的六对角分类吗?
可分为两类:∠1和∠2、1和∠4、∠2和∠3、∠3和∠4为一类,它们的和是180º;∠1和∠3、∠2和∠4为二类,它们相等.
第一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一条边公共,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讨论: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关系?
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数量上互补,位置上有一条公共边,而互补的角与位置无关.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介绍
教学目标:
1. 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判断直线之间的相交与平行关系。
3.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教学内容:
1. 相交线的定义及特点。
2. 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
3. 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教学活动:
1. 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
2. 利用几何工具(直尺、三角板)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作业布置:
1. 请学生运用几何工具,画出两条相交线和两条平行线。
2. 请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并加以证明。
第二章: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目标:
1. 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相交线的性质。
2. 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活动:
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相交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相交线的判定方法。作业布置:
1. 请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请学生总结相交线的判定方法,并加以证明。
第三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目标:
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平行线的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活动:
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作业布置:
1. 请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交线和平行线教案
相交线和平行线教案
【篇一:相交线和平行线复习教案】
1
2
3
4
5
【篇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全章)】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一课时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
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
个总结小报告,
二、探索思考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对顶角”的定义呢?.练习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2)写出∠coe的邻补角:__;(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4)写出
∠bod的对顶角:_____.
图1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
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练习二:
e b
e
adcd2 ba
4fa
cb第1题 f第2题第3题
三、当堂反馈
1.若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则它们的角平分线所夹的角为度
2
∠4,?求∠3、∠5的度数.
3.如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
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你能说出所量的角是多少度吗?
你的根据是什么?
4.探索规律:
(1)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有对对顶角;(2)三条直线交于一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人教版(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征。
2. 学会使用画图工具和几何语言描述相交线与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会用画图软件(如几何画板)绘制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2.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
2. 学会用画图工具和几何语言描述相交线与平行线。
难点:
1. 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2. 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或其他画图工具,绘制相交线与平行线,观察它们的特征,总结性质。
3. 课堂讲解: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4.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实际应用。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收集生活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图片,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
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共12份)
(总第一课时)5.1.1相交线(全章教案)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
生:欣赏美丽的跨海大桥图片,观察思考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师: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们就是我们本章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第五章 相交线、平行线
5.1 相交线、对顶角
【设计意图】在欣赏美丽的图画中寻找出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师:取两根木条a 、b ,用钉子将它们钉在一起,并且能随意张开. 生:画出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所画的图形. 师:思考所画的图形中有几个小于平角的角? 生:四个.
师: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用::∠1、∠2、∠3、∠4来表示这四个角,如果把这四个角中任意两个角组成一对,一共可以组成几对呢?
生:(互相补充)∠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
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六对角按位置特点来分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 生1:一类是相邻的∠1和∠2,∠2和∠3,∠3和∠4,∠1和∠4,一类是相对的∠1和∠3,∠2和∠4.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
2 1
2
1 2
O
1
2
1 2
1
2
1 2
2
A F
生2:一类是有公共边的∠1和∠2,∠2和∠3,∠3和∠4,∠1和∠4,另一类是无公共边的
……
师:把这六对角分成两类,一类是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2,∠2和∠3,∠3和∠4,∠1和∠4);另一类是没有公共边,两边都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3,∠2和∠4),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介绍
教学目标:
1. 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3.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相交线的定义及特点。
2. 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
3. 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4.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 采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特点。
2. 利用几何模型,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相交线与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3. 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4.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学会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5. 利用例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平行线性质及判定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探究
教学目标:
1. 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2. 学会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相交线的性质。
2. 平行线的性质。
3. 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 采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模型,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相交线与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3. 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性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共12份)
赣县四中七年级数学组主备人:李政授课时间:月日总课时数: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Array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教案相交线与平行线
解: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汽车在公路上奔驰等.
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所示
的形状、大小、位置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解:形状不变,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解:图形平移的方向,不限于是水平的
,
B.8
C.10
1.平移的定义是什么?
2.平移的性质是什么?
3.
怎样进行平移作图?
课后作业
1.教材第30,31页习题5.4第1,2,3,4,5题.
2.七彩作业.
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案(全单元) 教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案(全单元) 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案(全单元)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案(全单元)
第一课时: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
二、探索思考
探索一:完成课本P2 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
练习一:
1.如图1 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
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幸福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看一看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课件.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本节课就是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其特征. 三、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3=∠1=40°(对顶角相等).
∠2=180°-40°=140°(邻补角定义).
∠4=∠2=140°(对顶角相等).
三、范例学习
学生活动:让学生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
变式1:把∠l=40°变为∠2-∠1=40°
变式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
变式3:把∠1=40°变为∠1:∠2=2:9
四、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
五、布置作业:课本P3练习
教学后记:
5.1.2垂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垂直”两个字对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垂直的意义,垂线有什么性质,我们不一定都了解,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学生观察课本P3图5.1-4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应学生明白: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a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相等.
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
师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
4.垂直的表示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5.简单应用
(1)学生观察课本P6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并再举出生活中其他实例.
(2)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③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④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二、画图实践,探究垂线的性质
1.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已知直线L(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待学生上黑板画出L的垂线后,教师追问学生:还能画出L的垂线吗?能画几条?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多条,即存在,但有不确定性.教师再问: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在学生道出:在直线L上取一点A,过点A画L的垂线,并且动手画出图形.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