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病毒与亚病毒[可修改版ppt]
Viral Structure (Enveloped Polyhedral Viru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of HIV-1 Stained to Show Surface Glycoprotein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of HIV-1
• 噬菌体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个体微小)。
• 噬菌体基因组含有许多个基因,但所有已知的 噬菌体都是细菌细胞中利用细菌的核糖体、蛋 白质合成时所需的各种因子、各种氨基酸和能 量产生系统来实现其自身的生长和增殖。一旦 离开了宿主细胞,噬菌体不能生长和复制。
• 噬菌体分布极广,凡是有细菌的场所,就可能 有相应噬菌体的存在。
• 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Dmitry Ivanovsky)在研 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将感染花叶病的烟草叶的提取液用烛形滤器 过滤后能够感染其他烟草。
• 1899年,荷兰微生物学家马丁乌斯·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ck)重复了Ivanovsky的实验,发现这种新的感染性物质 只在分裂细胞中复制,并称之为contagium vivum fluidum(可溶 的活菌)并进一步命名为virus(病毒)。
• 1963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 • 1965年,霍华德·马丁·特明发现并描述了第一种逆转录病毒,逆
转录酶在1970年由霍华德·特明和戴维·巴尔的摩分别独立鉴定出。 •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吕克·蒙塔尼和弗朗索瓦丝·巴尔-
西诺西首次分离得到艾滋病毒(HIV),与发现了能够导致子宫 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分享了 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图文
功能:
a.可启动感染;
b.可诱生免疫保护作用; c.可中和抗体;
d.可促使病毒从宿主细胞上释放.
病毒的核酸
– dsDNA/ssDNA dsRNA/ssRNA
– 线状/环状, 闭环/缺口环
– 单分子/双分子 /三分子/多分子
病毒核酸的功能
储存病毒的遗传信息 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 控制病毒的增殖 控制病毒对宿主的感染性
一步生长曲线
可分以下阶段:
• 潜伏期(侵入到 装配):隐晦期 +胞内积累期 (eclipse period)
• 裂解期 (lysis period)
• 稳定期 (steady period)
此期为病毒复制所需的最短时 间。为病毒复制的特征性数据 。
噬菌体以分钟计; 动植物病毒以小时、天计。
潜伏期:是指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到病毒粒子释放出胞外前的一段 时间。曲线平行于横轴。
1. 吸 附
噬菌体特异性识别专性的细菌细胞的过程。
①吸附蛋白(在尾丝上) 功能:启动感染,特异性识别
宿主细胞,与宿主细胞表面受 体发生结合. ②细胞受体(图中红箭头示) G+细胞壁上的肽聚糖、磷壁酸 ,G-细胞壁上的LPS以及鞭 毛、荚膜、菌毛上均有噬菌 体吸附的位点。
2. 侵 入
核酸注入细胞的过程。
包膜的功能
包膜的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 功能: a. 维系病毒体结构; b. 保护病毒核酸; c. 包膜型病毒感染所必需:
包膜表面上的糖蛋白识别并结合宿主表面受体; 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结合; 病毒衣壳和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完成感染过程 。
刺突
概念:病毒包膜或衣壳表面的突起物。
图中可见流感病毒的刺突。
潜伏前期又称隐蔽期,是指 病毒的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 一个病毒粒子装配前的一段时间 ,此时宿主细胞内不含有完整的 、有侵染力的成熟病毒粒子。
a.可启动感染;
b.可诱生免疫保护作用; c.可中和抗体;
d.可促使病毒从宿主细胞上释放.
病毒的核酸
– dsDNA/ssDNA dsRNA/ssRNA
– 线状/环状, 闭环/缺口环
– 单分子/双分子 /三分子/多分子
病毒核酸的功能
储存病毒的遗传信息 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 控制病毒的增殖 控制病毒对宿主的感染性
一步生长曲线
可分以下阶段:
• 潜伏期(侵入到 装配):隐晦期 +胞内积累期 (eclipse period)
• 裂解期 (lysis period)
• 稳定期 (steady period)
此期为病毒复制所需的最短时 间。为病毒复制的特征性数据 。
噬菌体以分钟计; 动植物病毒以小时、天计。
潜伏期:是指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到病毒粒子释放出胞外前的一段 时间。曲线平行于横轴。
1. 吸 附
噬菌体特异性识别专性的细菌细胞的过程。
①吸附蛋白(在尾丝上) 功能:启动感染,特异性识别
宿主细胞,与宿主细胞表面受 体发生结合. ②细胞受体(图中红箭头示) G+细胞壁上的肽聚糖、磷壁酸 ,G-细胞壁上的LPS以及鞭 毛、荚膜、菌毛上均有噬菌 体吸附的位点。
2. 侵 入
核酸注入细胞的过程。
包膜的功能
包膜的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 功能: a. 维系病毒体结构; b. 保护病毒核酸; c. 包膜型病毒感染所必需:
包膜表面上的糖蛋白识别并结合宿主表面受体; 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结合; 病毒衣壳和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完成感染过程 。
刺突
概念:病毒包膜或衣壳表面的突起物。
图中可见流感病毒的刺突。
潜伏前期又称隐蔽期,是指 病毒的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 一个病毒粒子装配前的一段时间 ,此时宿主细胞内不含有完整的 、有侵染力的成熟病毒粒子。
第03章病毒与亚病毒因子ppt课件
现指原核生物的病毒
E.coli T系--phage
本节提要: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噬菌体的增殖 噬菌体的分离检出 噬菌体的应用和防治
一、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1. 形态:
复合对称结构
基本形态: 蝌蚪形——复合对称结构 微球形——廿面体对称结构 纤丝形——螺旋对称结构 形态可分6群。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2. 组成
蛋白质 核酸(多见DNA,少见RNA)
例外:Pφx中,有脂类,有三条双链RNA。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3. 结构:(以大肠杆菌T系偶数噬菌体为例)
头部——廿面体对称结构; 组成:蛋白质、小肽、多
胺、内含DNA。
颈部——六角形薄盘状、 连接头尾的结构;附颈须。
尾部
病毒的形态结构
3.空斑或病斑
空斑或病斑:是动物病毒 感染了动物细胞而产生 的;在覆盖一薄层琼脂的一
片单层细胞上,如某一细胞 感染有病毒,则增殖后的病 毒粒子扩散至邻近细胞,最 终形成一个与噬菌斑类似的 空斑。若单层细胞被肿瘤病 毒感染,则细胞剧增产生与 菌落类似的病灶称病斑。
检测空斑或病斑可用于有活性的动物病毒粒子的记数, 染色可区分死活细胞。
为正链,即表示其可作为 mRNA模板。 负链RNA(-RNA):其碱基序列与mRNA互补。 双意RNA: 部分为正极性,部分为负极性。
病毒的大小和组成
单链DNA (single strand DNA, ssDNA): 正链DNA(+DNA):碱基序列同mRNA的为正链; 负链DNA(-DNA):碱基序列同mRNA互补, 可直 接作为转录模板的DNA链为负链。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尾鞘(tail sheath): 长95nm, 衣壳粒螺旋对称;可伸缩,伸展时24 转,收缩时12转。
E.coli T系--phage
本节提要: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噬菌体的增殖 噬菌体的分离检出 噬菌体的应用和防治
一、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1. 形态:
复合对称结构
基本形态: 蝌蚪形——复合对称结构 微球形——廿面体对称结构 纤丝形——螺旋对称结构 形态可分6群。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2. 组成
蛋白质 核酸(多见DNA,少见RNA)
例外:Pφx中,有脂类,有三条双链RNA。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3. 结构:(以大肠杆菌T系偶数噬菌体为例)
头部——廿面体对称结构; 组成:蛋白质、小肽、多
胺、内含DNA。
颈部——六角形薄盘状、 连接头尾的结构;附颈须。
尾部
病毒的形态结构
3.空斑或病斑
空斑或病斑:是动物病毒 感染了动物细胞而产生 的;在覆盖一薄层琼脂的一
片单层细胞上,如某一细胞 感染有病毒,则增殖后的病 毒粒子扩散至邻近细胞,最 终形成一个与噬菌斑类似的 空斑。若单层细胞被肿瘤病 毒感染,则细胞剧增产生与 菌落类似的病灶称病斑。
检测空斑或病斑可用于有活性的动物病毒粒子的记数, 染色可区分死活细胞。
为正链,即表示其可作为 mRNA模板。 负链RNA(-RNA):其碱基序列与mRNA互补。 双意RNA: 部分为正极性,部分为负极性。
病毒的大小和组成
单链DNA (single strand DNA, ssDNA): 正链DNA(+DNA):碱基序列同mRNA的为正链; 负链DNA(-DNA):碱基序列同mRNA互补, 可直 接作为转录模板的DNA链为负链。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尾鞘(tail sheath): 长95nm, 衣壳粒螺旋对称;可伸缩,伸展时24 转,收缩时12转。
《病毒与亚病毒》课件
病毒的结构
外壳
病毒外壳由蛋白质构成,保护内部的核酸。
核酸
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储在核酸中,可以是DNA或RNA。
尖刺蛋白
尖刺蛋白帮助病毒结合并入侵宿主细胞。
包膜
某些病毒包裹在脂质双层中,形成包膜。
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方式
1
复制基因组
2
宿主细胞使用病毒基因组复制新的病毒。
3
侵入宿主细胞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释放其基因组。
《病毒与亚病毒》PPT课 件
病毒是微生物领域中最小的病原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本课程将深入探 讨病毒和亚病毒的定义、结构、复制和传播方式,以及它们引起的常见疾病。
病毒与亚病毒的定义
1 病毒
是微小的传染性病原体,只能在寄生于宿主 细胞内进行复制。
2 亚病毒
相对于病毒,亚病毒在结构和复制方式上具 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其复制能力和传播能力 较弱。
亚病毒的特征
1 较小
亚病毒通常比病毒更小,其尺寸在病毒和细菌之间。
2 较低的遗传多样性
亚病毒基因组的变异程度相对较低。
3 较弱的复制和传播能力
与病毒相比,亚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能力较弱,通常需要利用病毒作为辅助。
病毒与亚病毒的应对措施
1
病毒
疫苗开发、洗手、社交距离、佩戴口罩。
2
亚病毒
重视水源管理,健康教育,疫情监测。
组装和释放
新的病毒组装在宿主细胞中然后释放到 外部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热、咳 嗽和嗓子痛。
牛皮癣
是由乙型人面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表 现为红色斑块和鳞屑。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危害人体免 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精选幻灯片-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包涵体(inclusion body):指大量病毒聚集 并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时,形成了具有一定形 态、构造并能用光镜加以观察的特殊“群体”, 即包涵体。 噬菌斑(plaque):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 “负菌落”。 枯斑(lesion):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成 的群体形态
33
包涵体(inclusion body) 是病毒的聚集体; 是病毒的合成部位; 是病毒蛋白和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蛋白质 非病毒性包涵体,由化学因子或细菌感染形成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1
甲型H1N1
2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第一节 病毒 第二节 亚病毒 第三节 病毒与实践
3
病毒的概念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无细胞结构、具有高 度侵染性、专性活细胞寄察到,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 ②没有细胞构造。 ③主要成分是核酸与蛋白质;只含一种核酸; ④无产能、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 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繁殖; ⑥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有侵染活力; 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 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 性感染。
37
斑点试验法
···
涂布菌液液 45C培养
噬菌斑
38
液体稀释管法 试样( 未知效价的噬菌体液)
计数管中完整宿主细胞数 (定时取样对活细胞计数) 培养液和宿主细胞 噬菌体数=原细胞数 — 活细胞数
39
双层平板法
菌液+噬菌体试样+琼脂培养基
5
第一节 病毒的特征
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二、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三、群体形态 四、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 五、溶源性
6
研究方法
电子显微镜法(利用负染法) 分级过滤法 超速离心法沉降法 电泳法 X射线晶体衍射
33
包涵体(inclusion body) 是病毒的聚集体; 是病毒的合成部位; 是病毒蛋白和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蛋白质 非病毒性包涵体,由化学因子或细菌感染形成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1
甲型H1N1
2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第一节 病毒 第二节 亚病毒 第三节 病毒与实践
3
病毒的概念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无细胞结构、具有高 度侵染性、专性活细胞寄察到,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 ②没有细胞构造。 ③主要成分是核酸与蛋白质;只含一种核酸; ④无产能、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 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繁殖; ⑥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有侵染活力; 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 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 性感染。
37
斑点试验法
···
涂布菌液液 45C培养
噬菌斑
38
液体稀释管法 试样( 未知效价的噬菌体液)
计数管中完整宿主细胞数 (定时取样对活细胞计数) 培养液和宿主细胞 噬菌体数=原细胞数 — 活细胞数
39
双层平板法
菌液+噬菌体试样+琼脂培养基
5
第一节 病毒的特征
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二、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三、群体形态 四、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 五、溶源性
6
研究方法
电子显微镜法(利用负染法) 分级过滤法 超速离心法沉降法 电泳法 X射线晶体衍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亚病毒因子
第一节 概 述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性
1 定义
➢ 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 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 DNA或RNA的特殊遗传物质。
Field 等(1990年):
病毒为具有独立于宿主的进化史的绝 对细胞内寄生物,它的DNA或RNA基因组 被其编码的蛋白质壳体化。
Adenovirus
Tabcco mosaic virus
Influenza virus
Enterovirus
3、病毒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 核酸 脂质 碳水化合物 其他组成
1)病毒蛋白
结构蛋白 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病 毒颗粒所必须的蛋白,包括壳体蛋白、 包膜蛋白存在于毒粒中的酶。
非结构蛋白
DNA 病毒
DNA和RNA逆转录病毒
病
毒
RNA 病毒
亚病毒
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裸露RNA病毒 负单链RNA病毒 正单链RNA病毒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
病毒的分类
按照侵染的宿主分为: (1)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 (2)植物病毒(多为ssRNA) (3)人类和脊椎动病毒 (4)昆虫病毒
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 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 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 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由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 通常(但非必须)覆盖有由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 的外壳,有的外壳还有更为复杂的膜结构;这些因 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 胞;能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 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依靠这种机 制,或是导致持续性感染,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
国 际 病 毒 分 类 委 员 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my of Viruses, ICTV)是国际公认的病毒分类与 命名的权威机构。
分类系统:目、科(亚科)、属和种分类阶元构成; 3个目,其中1个尾病毒目(Caudovirales)涉及噬菌体,2 个涉及动物病毒,分别是单负股病毒目(Mononegavirales )和套式病毒目(Nidovirirales) 。
Circovirus 环状病毒属
第二节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一、概述
噬 菌 体
噬菌体种类
主要为六种主要形态 ①A型,dsDNA,蝌蚪状,收缩性尾 ②B型,dsDNA,蝌蚪状,非收缩性尾 ③C型,dsDNA,非收缩性尾 ④D型,ssDNA,球状,无尾,大顶衣壳粒 ⑤E型,ssRNA,球状,无尾,小顶衣壳粒
包膜(envelope) 在壳体外层还具有一层 由病毒编码的封套,有包膜病毒粒子是以 出芽的方式穿过被侵染细胞的核膜或原生 质膜。
包膜可能含有少量的糖蛋白,例如人 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也可能含有大量 的糖蛋白,例如单纯疱疹病毒(HSV)。病 毒的包膜上具有受体,它能使粒子附着并 感染宿主细胞。
瘤形成。(沈萍 版,p164)
2、病毒的基本特征
形体微小(20-200nm); 没有细胞结构,称为分子生物; 只含有DNA或RNA一类核酸;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不以二分分裂法繁殖,只能在特定的寄主细胞 内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 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 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它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的对称性
病毒的衣壳具有螺旋体对称或二十面 体对称。螺旋体对称可以看作蛋白亚 基通过有序的螺旋方式,排列在病毒 核酸周围,二十面体是一种有规则的 立体结构,它由许多蛋白亚基的重复 聚集组成,从而形成一种类似于球形 的结构。
二十面体对称
1. Adenovirus structure
螺旋对称
3、个体形态与群体形态
二、大小和形态
1、大小
(20-200nm)
2、病毒粒子的构造
病毒粒子
核酸:由DNA或RNA构成 核衣壳(基本构造)
衣壳:由衣壳粒构成
包膜(非基本构造):由类脂或脂蛋白构成
形状:二十面体对称、螺旋体对称、复合型
核衣壳(nucleo-capsid)病毒主要
由壳体和核酸二部分构成,二者统 称核衣壳。
种
病毒种的命名不是单纯由某一个分类特征、而是由多原 则分类特征决定的,包括病毒的基因组组成、病毒颗粒形 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血清学性质等。
属
病毒属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种组成。其属名的词 尾为“-virus”,但在设立一个新的病毒属时必需有一个同 时被承认的代表种(type species)。
科
病毒科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属组成。 科名的词尾为 “-viridae”,“科”下面可以设立或 不设立亚科。亚科名的词尾为“-virinae”。
目
病毒目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科组成, 目名的词尾为 “-virales”。
DNA 病毒
DNA和RNA逆转录病毒
病
毒
RNA 病毒
亚病毒
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 毒
教学目标
掌握病毒的定义及其特性; 掌握噬菌体繁殖方式(重难点); 熟悉病毒的形态、构造及其化学成分; 熟悉亚病毒因子的种类与生物学特性; 了解病毒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 病毒的定义及其特性; ➢ 病毒大小及其形态; ➢ 病毒的化学成分 ➢ 病毒的分类
第二节 噬菌体
双链RNA病毒 裸露RNA病毒 负单链RNA病毒 正单链RNA病毒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
病毒的命名与书写规则
病毒的命名要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 不采用拉丁文双名法,而是英文或英语化的拉丁文,只用单名 目、科、属分别用拉丁文后缀“-virales”、“-viridae”及“virus” 如Circoviridae 环状病毒科
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过 程中产生并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 于毒粒中的蛋白。
2)病毒的核酸
双链DNA (dsDNA)、单链DNA (ssDNA)、 双链RNA (dsRNA)、单链RNA(ssRNA); 除dsRNA外,其余有均线状和环状形式; 单链核酸按照它们的极性(polarity)进 行分类:+RNA、-RNA;
第一节 概 述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性
1 定义
➢ 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 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 DNA或RNA的特殊遗传物质。
Field 等(1990年):
病毒为具有独立于宿主的进化史的绝 对细胞内寄生物,它的DNA或RNA基因组 被其编码的蛋白质壳体化。
Adenovirus
Tabcco mosaic virus
Influenza virus
Enterovirus
3、病毒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 核酸 脂质 碳水化合物 其他组成
1)病毒蛋白
结构蛋白 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病 毒颗粒所必须的蛋白,包括壳体蛋白、 包膜蛋白存在于毒粒中的酶。
非结构蛋白
DNA 病毒
DNA和RNA逆转录病毒
病
毒
RNA 病毒
亚病毒
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裸露RNA病毒 负单链RNA病毒 正单链RNA病毒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
病毒的分类
按照侵染的宿主分为: (1)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 (2)植物病毒(多为ssRNA) (3)人类和脊椎动病毒 (4)昆虫病毒
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 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 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 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由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 通常(但非必须)覆盖有由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 的外壳,有的外壳还有更为复杂的膜结构;这些因 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 胞;能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 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依靠这种机 制,或是导致持续性感染,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
国 际 病 毒 分 类 委 员 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my of Viruses, ICTV)是国际公认的病毒分类与 命名的权威机构。
分类系统:目、科(亚科)、属和种分类阶元构成; 3个目,其中1个尾病毒目(Caudovirales)涉及噬菌体,2 个涉及动物病毒,分别是单负股病毒目(Mononegavirales )和套式病毒目(Nidovirirales) 。
Circovirus 环状病毒属
第二节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一、概述
噬 菌 体
噬菌体种类
主要为六种主要形态 ①A型,dsDNA,蝌蚪状,收缩性尾 ②B型,dsDNA,蝌蚪状,非收缩性尾 ③C型,dsDNA,非收缩性尾 ④D型,ssDNA,球状,无尾,大顶衣壳粒 ⑤E型,ssRNA,球状,无尾,小顶衣壳粒
包膜(envelope) 在壳体外层还具有一层 由病毒编码的封套,有包膜病毒粒子是以 出芽的方式穿过被侵染细胞的核膜或原生 质膜。
包膜可能含有少量的糖蛋白,例如人 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也可能含有大量 的糖蛋白,例如单纯疱疹病毒(HSV)。病 毒的包膜上具有受体,它能使粒子附着并 感染宿主细胞。
瘤形成。(沈萍 版,p164)
2、病毒的基本特征
形体微小(20-200nm); 没有细胞结构,称为分子生物; 只含有DNA或RNA一类核酸;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不以二分分裂法繁殖,只能在特定的寄主细胞 内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 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 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它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的对称性
病毒的衣壳具有螺旋体对称或二十面 体对称。螺旋体对称可以看作蛋白亚 基通过有序的螺旋方式,排列在病毒 核酸周围,二十面体是一种有规则的 立体结构,它由许多蛋白亚基的重复 聚集组成,从而形成一种类似于球形 的结构。
二十面体对称
1. Adenovirus structure
螺旋对称
3、个体形态与群体形态
二、大小和形态
1、大小
(20-200nm)
2、病毒粒子的构造
病毒粒子
核酸:由DNA或RNA构成 核衣壳(基本构造)
衣壳:由衣壳粒构成
包膜(非基本构造):由类脂或脂蛋白构成
形状:二十面体对称、螺旋体对称、复合型
核衣壳(nucleo-capsid)病毒主要
由壳体和核酸二部分构成,二者统 称核衣壳。
种
病毒种的命名不是单纯由某一个分类特征、而是由多原 则分类特征决定的,包括病毒的基因组组成、病毒颗粒形 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血清学性质等。
属
病毒属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种组成。其属名的词 尾为“-virus”,但在设立一个新的病毒属时必需有一个同 时被承认的代表种(type species)。
科
病毒科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属组成。 科名的词尾为 “-viridae”,“科”下面可以设立或 不设立亚科。亚科名的词尾为“-virinae”。
目
病毒目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科组成, 目名的词尾为 “-virales”。
DNA 病毒
DNA和RNA逆转录病毒
病
毒
RNA 病毒
亚病毒
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 毒
教学目标
掌握病毒的定义及其特性; 掌握噬菌体繁殖方式(重难点); 熟悉病毒的形态、构造及其化学成分; 熟悉亚病毒因子的种类与生物学特性; 了解病毒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 病毒的定义及其特性; ➢ 病毒大小及其形态; ➢ 病毒的化学成分 ➢ 病毒的分类
第二节 噬菌体
双链RNA病毒 裸露RNA病毒 负单链RNA病毒 正单链RNA病毒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
病毒的命名与书写规则
病毒的命名要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 不采用拉丁文双名法,而是英文或英语化的拉丁文,只用单名 目、科、属分别用拉丁文后缀“-virales”、“-viridae”及“virus” 如Circoviridae 环状病毒科
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过 程中产生并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 于毒粒中的蛋白。
2)病毒的核酸
双链DNA (dsDNA)、单链DNA (ssDNA)、 双链RNA (dsRNA)、单链RNA(ssRNA); 除dsRNA外,其余有均线状和环状形式; 单链核酸按照它们的极性(polarity)进 行分类:+RNA、-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