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pw03第三章2亚病毒和病毒的应用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2.发现及其研究的意义: • 朊病毒的发现在生物学界引起震惊,因为它与目前公认的 “中心法则”即生物遗传信息流的方向是“DNA →RNA → 蛋白质”的传统观念发生抵触,因而有可能是分子生物学 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同时还有可能为弄清一系列疑 难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带来新的希望。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第二节
亚病毒
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种,只含有 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该名词最 早是由Lwoff提出(1981年)。 有三类: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第三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毒和亚病毒
一、类病毒(Viroid)
类病毒:只含有RNA一种化学组分、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病原 体。 1、发现: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potata spindle tuber disease, PSTD)是1922年在美国发现的,它可使马铃薯减产20~70%。 我国于1960年时在黑龙江省发现,减产极其严重。 • 1967~1971年在美国工作的瑞士学者Dimer发现,患PSTD的块 茎抽提物经超离心和凝胶电泳后,出现一条比一般病毒分子更 小的10S的区带(TMV19S)。经一系列试验后,证明它是一个 没有衣壳包裹的RNA分子,经过电镜观察,发现它是一条长 50nm的棒状dsRNA分子,他称它为STV。 • 从此,一类新的病原体—类病毒就被广泛承认并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在1977~1988年间陆续发现的类病毒已有18种,例如番茄 散顶病、柑橘裂皮病、菊花矮化病、菊花褪绿斑驳病、黄瓜白 果病、椰子死亡病和酒花矮化病等的类病毒。
第章病毒和亚病毒讲课文档
)
④ 非病毒性包含体:某些化学因子,甚至由于细菌感染
也可引起包涵体的形成。
应用:用于病毒病的诊断;用于生物防治。
第二十八页,共85页。
2、噬菌斑:噬菌体连续重复感染细菌,使大量的细菌 死亡,在培养细菌的平板上,可以看到一个个透亮不长 细菌的小圆斑,称为噬菌斑。
3、空斑:人工培养的单层动物细胞感染病毒后,也会
类 形状 型 1 蝌蚪形 2 蝌蚪形 3 蝌蚪形 4 微球形
5 微球形
6 丝状
第三十九页,共85页。
噬菌体的形态
结构
核酸 噬菌体
六角形头部可收缩性尾部
dsDNA T2,T4,T6
六角形头部非收缩性长尾
dsDNA T1,T5,λ
六角形头部非收缩性短尾
dsDNA T3,T7
六角形头部12个顶角各有一个较 ssDNA 大壳粒
六角形头部12个顶角各有一个较 ssRNA 小壳粒
丝状(线状)
ssDNA
φX174 S13 f2, Qβ, MS2 M13
1、噬菌体的增殖 (p73)
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侵入寄主后能引起寄主细胞发生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后暂时不引起寄主细胞发生裂解。
(一) 烈性噬菌体
(5)裂解(释放)release
在脂肪酶溶解细胞膜和溶菌酶溶解细胞壁作用下从细胞内部促进 了细胞的裂解。
④ 非病毒性包含体:某些化学因子,甚至由于细菌感染
也可引起包涵体的形成。
应用:用于病毒病的诊断;用于生物防治。
第二十八页,共85页。
2、噬菌斑:噬菌体连续重复感染细菌,使大量的细菌 死亡,在培养细菌的平板上,可以看到一个个透亮不长 细菌的小圆斑,称为噬菌斑。
3、空斑:人工培养的单层动物细胞感染病毒后,也会
类 形状 型 1 蝌蚪形 2 蝌蚪形 3 蝌蚪形 4 微球形
5 微球形
6 丝状
第三十九页,共85页。
噬菌体的形态
结构
核酸 噬菌体
六角形头部可收缩性尾部
dsDNA T2,T4,T6
六角形头部非收缩性长尾
dsDNA T1,T5,λ
六角形头部非收缩性短尾
dsDNA T3,T7
六角形头部12个顶角各有一个较 ssDNA 大壳粒
六角形头部12个顶角各有一个较 ssRNA 小壳粒
丝状(线状)
ssDNA
φX174 S13 f2, Qβ, MS2 M13
1、噬菌体的增殖 (p73)
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侵入寄主后能引起寄主细胞发生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后暂时不引起寄主细胞发生裂解。
(一) 烈性噬菌体
(5)裂解(释放)release
在脂肪酶溶解细胞膜和溶菌酶溶解细胞壁作用下从细胞内部促进 了细胞的裂解。
病毒
一些包涵体的名称: 昆虫病毒包涵体——多角体 TMV包涵体——X体 狂犬病毒包涵体——内基氏体(Negri氏体)
2、噬菌斑(plaque)
将少量噬菌体与大量敏感菌在琼脂培养基上 混合培养后,在布满菌苔的平板上出现的、肉眼 可见的、不长菌的透明圆斑。
敏感菌菌苔
噬菌体稀释液 敏感菌+上层培养基
噬菌斑 敏感菌菌苔
-RNA → +RNA→ ± RNA → -RNA
+RNA病毒:侵染性单链RNA病毒: TMV、脊髓灰质炎病毒、 f2噬菌体等。+RNA →-RNA →± RNA →+RNA +RNA逆转录病毒:劳氏肉瘤病毒、HIV等各种肿瘤病毒。
+RNA逆转录酶 -DNA → -DNA → ±DNA →+RNA +RNA 整合 与宿主细胞DNA同步复制 原病毒 宿主癌变 (±DNA)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病毒学(virulogy)发展史
1886年,Mayer发现TMV。
1898年Beijerinck在研究TMV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病毒”概念。 1935年,Stanley分离提纯了TMV结晶。 Bawden揭示了TMV实质是核蛋白。 1952年Hershey 和Chase证实噬菌体传物质是DNA。 1955年,Fraenkel---conrat 完成病毒拆开实验,证实 TMV的遗传物质是RNA。 以后相继发现了亚病毒(类病毒,1971;朊病毒, 1982;拟病毒,1983)。
微生物学课件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什么是病毒?
病毒(virus)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
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 一种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
超显微的 没有细胞结构的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淮阴师范学院《微生物学》精品课程
病 毒 的Fra Baidu bibliotek两 种 存 在 状 态
感染态:活细胞内专性寄生(宿主体内)
非感染态: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长期
细菌T4噬菌体 腺病毒 细菌M13噬菌体
人血红细胞
细菌f2、MS2噬菌体
淮阴师范学院《微生物学》精品课程
非 细 胞 生 物
真病毒(Euvirus)
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
亚病毒(subvirus)
类病毒:只含具有独立侵染性的RNA组分 拟病毒:只含不具独立侵染性的RNA组分 朊病毒:只含单一蛋白质组分
淮阴师范学院《微生物学》精品课程
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1. 特 点
能在琼脂凝胶中扩散;
用培养细菌的方法不能被培养出来,推测只能在植物活细胞中生活;
一百多年以来,烟草花叶病毒在病毒学发展史 乃至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当代基因工程中起到了 里程碑的作用。
淮阴师范学院《微生物学》精品课程
近30年来新增病毒表
自1967年以来,新传染病便以每年1—2例 的“惊人速度”出现。
存在,并可保持其侵染活性。 (离体条件下)
病毒与亚病毒 ppt课件
复合对称的代表———T 偶数噬菌体
• E .coli 的T 偶数( even type ) 噬菌体共 有3 种, 即T2、T4 和T6.它们是病毒学
和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极 好材料。
• T4 由头部( head )、颈部( neck) 和尾 部( tail ) 3 部分构成。由于头部呈二 十面体对称而尾部呈螺旋对称, 故是 一种复合对称结构。
手
足
口
病
病
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常见病毒
花叶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 豌豆萎黄病毒
艾滋病病毒: HIV
昆虫病毒
绿脓杆菌病毒
前言——3.病毒的分类
噬菌体(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 菌,噬蓝绿藻体,支原体噬菌体)
真菌病毒
植物病毒
昆虫病毒
动物病毒
真病毒: 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
非细胞生物
类病毒:只含具有独立侵染性的RNA 组分
➢T-偶数噬菌体的头部为一 变形的二十面体结构。头部 含有双链DNA。
➢其尾部结构复杂,由尾管 (tail tube)、尾鞘(tail sheath)、颈部(collar)、基 片(base plate)、尾钉(tail pin)和尾丝(tail fiber)5个主 要部分组成。
包含体(inclusion body)
②病毒的群体形态——噬菌斑
第三章病毒与亚病毒
• 1955年,Heinz Fraenkel-Conrat和Robley Williams发现将分离纯化的烟 草花叶病毒RNA和衣壳蛋白混合在一起后,可以重新组装成具有感染性
的病毒。
• 1963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
• 1965年,霍华德·马丁·特明发现并描述了第一种逆转录病毒,逆转录酶在 1970年由霍华德·特明和戴维·巴尔的摩分别独立鉴定出。
现在是22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第三节 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 一、原核生物病毒(噬菌体) • 二、植物病毒、人与脊椎动物病毒、昆虫病毒 • 三、亚病毒
现在是23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原核生物病毒(噬菌体)
• 噬菌体(bacteriophage, 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 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
• 测定效价常用且较精确的方法称为双层平板法 (two layer plating method)。
现在是32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4、测定噬菌体生长的方法
高浓度敏感细菌
+
适量噬菌体
现在是33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相混合一定时间 (5min)
除去游离噬菌体 抗血清 进行高倍稀释
培养
现在是7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Sizes and Shapes of Viruses (Animal DNA Viruses)
的病毒。
• 1963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
• 1965年,霍华德·马丁·特明发现并描述了第一种逆转录病毒,逆转录酶在 1970年由霍华德·特明和戴维·巴尔的摩分别独立鉴定出。
现在是22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第三节 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 一、原核生物病毒(噬菌体) • 二、植物病毒、人与脊椎动物病毒、昆虫病毒 • 三、亚病毒
现在是23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原核生物病毒(噬菌体)
• 噬菌体(bacteriophage, 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 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
• 测定效价常用且较精确的方法称为双层平板法 (two layer plating method)。
现在是32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4、测定噬菌体生长的方法
高浓度敏感细菌
+
适量噬菌体
现在是33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相混合一定时间 (5min)
除去游离噬菌体 抗血清 进行高倍稀释
培养
现在是7页\一共有43页\编辑于星期四
Sizes and Shapes of Viruses (Animal DNA Viruses)
第3章 病毒和亚病毒-2
目前已在许多植物病毒中发现了拟病毒。近年来,在动物 病毒中也发现了拟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其实就是一种拟病毒 (含ssRNA),它的“宿主”即辅助病毒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
五、朊病毒(prion) p82
又称“普列昂”或蛋白质侵染因子(prion原是protein
infection 的缩写)。 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 现成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而可使 宿主致病。 据目前所知,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 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Virus)
一类具有蛋白质包涵体、每个包涵体内一般仅含 一个病毒粒子的昆虫杆状病毒
核酸类型 dsDNA
被GV感染后,一般表现出食欲减退、体弱无力、 行动迟缓、腹部肿胀变色,虫体表皮易破,流出 液呈腥臭、混浊、乳白色脓状等症状
昆虫病毒生产过程
饲养昆虫 病毒感染 收集病毒
斜纹夜蛾病毒杀虫剂及甜菜夜 蛾病毒杀虫剂:一种核型多角 体病毒(NPV)
80年代流行的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病 原体为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human immnodeficiency virus)。
猿免疫缺损病毒(SIV,simian immnodeficiency virus)
第3章 病毒和亚病毒2[可修改版ppt]
2 、种类很多:dsDNA、ssDNA、dsRNA、ssRNA,有包膜、 无包膜
3 、增殖过程: (1)吸附:大多数动物病毒无吸附结构的分化。少数病毒如 流感病毒在其包膜表面长有柱状或蘑菇状的刺突,可吸附在宿 主细胞表面的粘蛋白受体上,腺病毒则可通过五邻体上的刺突 行使吸附功能。
(2)侵入:吸附之后,病毒粒可通过 胞饮:吸附的病毒被细胞膜包围,在细胞质内形成吞噬泡, 将整个病毒粒子包入寄主细胞内,如痘类病毒; 包膜融入细胞膜:包膜病毒上的刺突与寄主细胞上受体结合, 促进了病毒 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核衣壳释放到细胞质内, 如流感病毒; 特异受体的转移等作用。 侵入细胞中,接着就发生脱壳、核酸复制和衣壳蛋白的生物合 成,再通过装配、成熟和释放,就形成大量有侵染力的子代病 毒。
昆虫病毒
农林业上常见的鳞翅目害虫的病原体。
多角体: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光镜下成多角
形的包涵体,称为多角体。
直径一般为3µm(0.5-10µm),成分为碱溶性结晶蛋白,其 内包裹着数目不等的病毒粒。多角体可在细胞核或细胞质内 形成 功能:保护病毒粒免受外界不良环境的破坏。
昆虫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NPV,Nuclear Polyhedrosis
γ 但无论黑猩猩或长臂猿感染后都不发生疾病
HIV的抵抗力
@ HIV对热敏感。56℃30min灭活,但在室温 保存7天,仍保持活性。
3 、增殖过程: (1)吸附:大多数动物病毒无吸附结构的分化。少数病毒如 流感病毒在其包膜表面长有柱状或蘑菇状的刺突,可吸附在宿 主细胞表面的粘蛋白受体上,腺病毒则可通过五邻体上的刺突 行使吸附功能。
(2)侵入:吸附之后,病毒粒可通过 胞饮:吸附的病毒被细胞膜包围,在细胞质内形成吞噬泡, 将整个病毒粒子包入寄主细胞内,如痘类病毒; 包膜融入细胞膜:包膜病毒上的刺突与寄主细胞上受体结合, 促进了病毒 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核衣壳释放到细胞质内, 如流感病毒; 特异受体的转移等作用。 侵入细胞中,接着就发生脱壳、核酸复制和衣壳蛋白的生物合 成,再通过装配、成熟和释放,就形成大量有侵染力的子代病 毒。
昆虫病毒
农林业上常见的鳞翅目害虫的病原体。
多角体: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光镜下成多角
形的包涵体,称为多角体。
直径一般为3µm(0.5-10µm),成分为碱溶性结晶蛋白,其 内包裹着数目不等的病毒粒。多角体可在细胞核或细胞质内 形成 功能:保护病毒粒免受外界不良环境的破坏。
昆虫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NPV,Nuclear Polyhedrosis
γ 但无论黑猩猩或长臂猿感染后都不发生疾病
HIV的抵抗力
@ HIV对热敏感。56℃30min灭活,但在室温 保存7天,仍保持活性。
第03章病毒与亚病毒因子ppt课件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尾鞘(tail sheath): 长95nm, 衣壳粒螺旋对称;可伸缩,伸展时24 转,收缩时12转。
尾管(tail tube): 长80-100nm,中空,DNA可由此进入细胞。
基板(base plate): 六角形盘状物,中空,其角上有刺突、尾丝
核酸埋嵌在衣壳粒之间的壁内,以 多个弱键与蛋白质亚基相连。
此方式:可控制螺旋排列;增加壳 体结构的稳定性。
此形状多为RNA病毒,具螺旋对称 TMV的衣壳粒和核苷
的动物病毒多有包膜。
酸的结合
病毒的形态结构
3、复合对称的结构特征:
大肠杆菌的T4噬菌 体是由椭圆形的二 十面体头部和螺旋 对称的尾部组合而 成,是病毒中复合 对称的代表。
•(2)特点:亚基的组成和数目 的不同是区别不同壳体蛋白 的标志
病毒的形态结构
(3)亚基形成衣壳的意义: a.具较大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b.减少形成畸形衣壳的可能性; c.避免因合成错误而破坏结构; d.符合遗传节约原则。
病毒的形态结构
3. 核 衣 壳(nucleocapsid):
概念:又称核壳体; 病毒蛋白质衣壳与病 毒核酸的合称,为病 毒的基本结构。
病毒的一般概念
病毒的特点:
7、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8 、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 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微生物学 03 病毒与亚病毒
核酸(DNA)复制 晚期蛋白(衣壳蛋白、装配酶等)
晚期mRNA
2.核酸复制 (1)基本规律
dsDNA、dsRNA通过半保留复制。 ssDNA或ssRNA先合成双链中间体,再复制。
(2)病毒DNA复制有6种方式
双链DNA复制:半保留方式。 单链DNA复制 所有ssDNA病毒的核酸均为+DNA。先由+DNA→ → ±DNA → → -DNA → →mRNA和+DNA。
1.流产感染 (abortive infection)
2.限制性感染 (restrictive infection) 3.潜伏感染 (latent infection)
1.流产感染
(1)依赖于细胞 病毒 非允许细胞 (缺乏复制酶、tRNA或
细胞因子) 不能复制
如:人肾细胞允许→人腺病毒;猴肾细胞非允许。
辅助病毒:E.coli P2噬菌体
3.条件缺损病毒 条件致死突变体,在允许条件→正常增殖;非允许条件→流 产感染或死亡。
4.整合的病毒基因组
温和噬菌体和肿瘤病毒。 (1)温和噬菌体
核酸都是dsDNA。 存在形式
游离噬菌体(游离态) 原噬菌体(整合态或质粒形式)
营养噬菌体(营养态)
(3)肿瘤病毒的整合感染 肿瘤病毒(如乙肝病毒)或RNA病毒,一定 条件下可转入复制循环,产生子代病毒。
病毒和亚病毒
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 寄生的实体。它们在活细胞外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 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一)病毒的大小 个体小,必需在电镜下观察;
不同病毒的毒粒大小差别很大;
毒粒的形状大致可分球形颗粒(或称拟球形颗粒)、 杆状颗粒和复杂形状颗粒(如蝌蚪状,卵形)等 少数几类。
无包膜 复合对称
有包膜
3、病毒的群体形态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使细菌细胞破裂死亡,连续重复感染使大 量的细菌死亡,在培养细菌的平板上,可以看到一个个透明不 长细菌的小圆斑,称为噬菌斑。
人工培养的单层动物细胞感染病毒后,也会形成类似噬菌斑的 动物病毒群体,称为空斑。 单层动物细胞受到肿瘤病毒的感染后,会使动物细胞恶性增生, 形成类似细菌菌落的病灶,称为病斑。
(1)吸附
病 间毒 的吸 电附荷蛋、白氢与键细、胞疏受 水体 性尾间 相的 互丝结 作尖合 用端力 及来 范与源 得宿于 华空 力主间 。细结胞构的表互面补性的,特相异互 性 受体接触,可触发尾丝散开,附着 在受体上,随之把刺突、基板固定
(2)侵入
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 使细胞壁产生小孔;尾鞘收缩, 核酸通过中空的尾管压入胞内, 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后,在叶片上出现的一个个坏死的病灶, 称为枯斑。
(三)3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及其代表
chap3病毒和亚病毒
当新病毒要钻出宿主细胞的时候,需要依靠神经氨酸酶N 来解决问题。N就像一把刀,通过“水解”方式切断病毒 和宿主细胞膜的最后联系,使病毒脱离寄主细胞,再次去 寻找感染下一个目标了。现在著名的“达菲”,作用原理 就是不让这把“刀”起作用,使新的病毒无法脱离宿主细 胞,从而抑制病情。
依据H和N的化学排列的不同,病毒也就有所不同,人们 也就用字母后面标出数字来区分它们,其中H有15个类型, N有9个类型。病毒的种类虽然多,但也有高致病性和低 致病性之分。在我们已经发现的流感病毒里,目前还只有 H5和H7是高致病性的,其他则没有那么危险。
补:脊椎动物病毒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是人类所知道的最恶毒的“杀手”之一。当一个人感染了 这种世上最危险的病原体,几乎无药可医。埃博拉病毒有多种变种,它是我 们这颗行星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病毒, 感染者死亡率为50%至90%
这种病毒首次发现在1976年,地点是苏丹与相距约500哩远的扎伊尔共和国。 大约有600个个案发生于市区之医院与村落内。死亡率高达70%。伊波拉命 名以扎伊尔的一条河流来命名,也是1976年本病毒第一次被发现之处 第二次暴发流行是在1979年发生于苏丹的同一地区。 1994年在科特迪瓦的当地居民与黑猩猩发现不同型别之病毒株。 1995年在扎伊尔的Kitwit,有大规模流行。
依据H和N的化学排列的不同,病毒也就有所不同,人们 也就用字母后面标出数字来区分它们,其中H有15个类型, N有9个类型。病毒的种类虽然多,但也有高致病性和低 致病性之分。在我们已经发现的流感病毒里,目前还只有 H5和H7是高致病性的,其他则没有那么危险。
补:脊椎动物病毒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是人类所知道的最恶毒的“杀手”之一。当一个人感染了 这种世上最危险的病原体,几乎无药可医。埃博拉病毒有多种变种,它是我 们这颗行星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病毒, 感染者死亡率为50%至90%
这种病毒首次发现在1976年,地点是苏丹与相距约500哩远的扎伊尔共和国。 大约有600个个案发生于市区之医院与村落内。死亡率高达70%。伊波拉命 名以扎伊尔的一条河流来命名,也是1976年本病毒第一次被发现之处 第二次暴发流行是在1979年发生于苏丹的同一地区。 1994年在科特迪瓦的当地居民与黑猩猩发现不同型别之病毒株。 1995年在扎伊尔的Kitwit,有大规模流行。
病毒和亚病毒
疯牛病简介: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又称疯 牛病,是一种侵犯牛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的致命性疾病,由朊 病毒。 1996年3月20日,英国政府宣布,英国20余名克-雅氏病患 者与疯牛病传染有关,引起世界的震惊。为此,英国将疯牛病 疫区的1100多万头牛屠宰处理,造成了约300亿美元的损失,并 引起了全球对英国牛肉的恐慌。
昆虫病毒是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 群中流行传播的一类病毒。昆虫病毒的种 类繁多,至今发现的昆虫病毒已超过1000 多株,涉及11个目的900多种昆虫,据统计 我国已经发现的昆虫病毒有200余株。
病虫及病毒粒体
死虫
1. 昆虫病毒的形态结构
昆虫病毒在形态、结构上比较特殊,其突出 的特点是它们大都在宿主细胞内形成蛋白结晶性 质的包涵体(inclusion body)。 家蚕脓病的多角体,就是包涵体的一种。包涵体 内的病毒粒子只有当它们从包涵体中释放出来以 后,才有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包涵体具有保护 病毒免受不良环境影响的作用。除了形成包涵体 的病毒外,还有许多不形成包涵体的昆虫病毒。
朊病毒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Prusiner等提出的,至今不 能查到任何核酸、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的一类特 殊病因。 PrPsc在神经细胞内沉积 → 细胞破裂 → 组织出现无数空 洞状如筛子,称为海绵状脑病。
病毒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第一节 病毒(virus)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几种成分组 成的生物大分子,不具备细胞构造。能以 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形式存在。
病毒的特性:
形体极其微小,17nm-450nm; 无细胞构造; 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 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 存在,但保持侵染活性; 以核酸和蛋白质的装配来完成其繁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有3种:游离态、整合 态和营养态。
检测溶源菌的方法:
(二)植物病毒 特征:
核心一般为ssRNA;无包膜;形状一般为杆 状、丝状和球状(二十面体)。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①花叶、黄化等; ②矮化、畸形等; ③枯斑或坏死。
花叶病
(三)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人类传染病的70%~80%是病毒病; 约15%的人类癌症是由病毒诱发的; 动物的病毒病(瘟疫)十分普遍; 有些病毒病属于人畜共患病。
底层培养基
①双层平板法
上层培养基 上层平板 宿主菌悬液 噬菌体试样
②电镜直接计数法 成斑率:
3.一步生长曲线 定义: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 曲线。 可反映每种噬菌体的3个特征参数:潜伏期、 裂解期和裂解量。 (1)潜伏期: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 (2)裂解期: (3)平稳期:
第一节 病毒(virus)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几种成分组 成的生物大分子,不具备细胞构造。能以 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形式存在。
病毒的特性:
形体极其微小,17nm-450nm; 无细胞构造; 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 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 存在,但保持侵染活性; 以核酸和蛋白质的装配来完成其繁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有3种:游离态、整合 态和营养态。
检测溶源菌的方法:
(二)植物病毒 特征:
核心一般为ssRNA;无包膜;形状一般为杆 状、丝状和球状(二十面体)。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①花叶、黄化等; ②矮化、畸形等; ③枯斑或坏死。
花叶病
(三)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人类传染病的70%~80%是病毒病; 约15%的人类癌症是由病毒诱发的; 动物的病毒病(瘟疫)十分普遍; 有些病毒病属于人畜共患病。
底层培养基
①双层平板法
上层培养基 上层平板 宿主菌悬液 噬菌体试样
②电镜直接计数法 成斑率:
3.一步生长曲线 定义: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 曲线。 可反映每种噬菌体的3个特征参数:潜伏期、 裂解期和裂解量。 (1)潜伏期: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 (2)裂解期: (3)平稳期: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填空
1、病毒只能在增殖。
2、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O
3、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O
4、噬菌体的繁殖分为,,增殖,和等五个阶段。
5、当一个病毒与其宿主细胞相互结合时,在病毒的吸附位点和宿主细胞的—
之间发生了吸附作用。
6、最大的病毒大概像最小的那样大小。
7、某些类型病毒,在复制过程终结,核衣壳离开宿主细胞时,获得它们的O 判断
1、噬菌体的RNA必需利用寄主的蛋白质合成体系翻译,因此只能在寄主体内繁殖。
2、病毒不具有核糖体,但含有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生成系统。
3、“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因而不必服用抗生素,一周后便可自行康复。
4、病毒粒子(Virion)和病毒颗粒(ViralParticle)在病毒术语中属于同一概念。
5、类病毒是一种不含蛋白质只含DNA,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选择
1、为了看见病毒,()。
A、必须使用油浸透镜
B、必须提供暗视野显微镜
C、需要电子显微镜
D、低倍物镜足够了
2、所有下列成分均是病毒可能有的,除了()之外。
A、蛋白质的衣壳
B、核酸的基因组
C、类似膜的包膜
D、带有酶的细胞质
3、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
A、核酸
B、蛋白质
C、脂类
D、糖类
4、溶原性病毒是一种其()的病毒。
A、病毒的核酸保留在宿主细胞核中
B、病毒进人宿主细胞后立即复制
C、含有复制所需的自己的ATP
D、含有复制所需的自己的能
5、病毒对()不敏感
A、高温
B、紫外线
C、抗生素
D、干扰素
6、在电子显微镜下,螺旋对称的病毒看起来像()。
A、小球状
B、拉长的三角形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链RNA病毒 裸露RNA病毒 负单链RNA病毒 正单链RNA病毒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
病毒的命名与书写规则
病毒的命名要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 不采用拉丁文双名法,而是英文或英语化的拉丁文,只用单名 目、科、属分别用拉丁文后缀“-virales”、“-viridae”及“virus” 如Circoviridae 环状病毒科
第三节 亚病毒因子
第一节 概 述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性
1 定义
➢ 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 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 DNA或RNA的特殊遗传物质。
Field 等(1990年):
病毒为具有独立于宿主的进化史的绝 对细胞内寄生物,它的DNA或RNA基因组 被其编码的蛋白质壳体化。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 毒
教学目标
掌握病毒的定义及其特性; 掌握噬菌体繁殖方式(重难点); 熟悉病毒的形态、构造及其化学成分; 熟悉亚病毒因子的种类与生物学特性; 了解病毒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 病毒的定义及其特性; ➢ 病毒大小及其形态; ➢ 病毒的化学成分 ➢ 病毒的分类
第二节 噬菌体
Adenovirus
Tabcco mosaic virus
Influenza virus
Enterovirus
3、病毒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 核酸 脂质 碳水化合物 其他组成
1)病毒蛋白
结构蛋白 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病 毒颗粒所必须的蛋白,包括壳体蛋白、 包膜蛋白存在于毒粒中的酶。
非结构蛋白
种
病毒种的命名不是单纯由某一个分类特征、而是由多原 则分类特征决定的,包括病毒的基因组组成、病毒颗粒形 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血清学性质等。
属
病毒属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种组成。其属名的词 尾为“-virus”,但在设立一个新的病毒属时必需有一个同 时被承认的代表种(type species)。
Circovirus 环状病毒属
第二节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一、概述
噬 菌 体
噬菌体种类
主要为六种主要形态 ①A型,dsDNA,蝌蚪状,收缩性尾 ②B型,dsDNA,蝌蚪状,非收缩性尾 ③C型,dsDNA,非收缩性尾 ④D型,ssDNA,球状,无尾,大顶衣壳粒 ⑤E型,ssRNA,球状,无尾,小顶衣壳粒
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 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 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 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由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 通常(但非必须)覆盖有由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 的外壳,有的外壳还有更为复杂的膜结构;这些因 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 胞;能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 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依靠这种机 制,或是导致持续性感染,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
科
病毒科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属组成。 科名的词尾为 “-viridae”,“科”下面可以设立或 不设立亚科。亚科名的词尾为“-virinae”。
目
病毒目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科组成, 目名的词尾为 “-virales”。
DNA 病毒
DNA和RNA逆转录病毒
病
毒
RNA 病毒
亚病毒
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过 程中产生并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 于毒粒中的蛋白。
2)病毒的核酸
双链DNA (dsDNA)、单链DNA (ssDNA)、 双链RNA (dsRNA)、单链RNA(ssRNA); 除dsRNA外,其余有均线状和环状形式; 单链核酸按照它们的极性(polarity)进 行分类:+RNA、-RNA;
DNA 病毒
DNA和RNA逆转录病毒
病
毒
RNA 病毒
亚病毒
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裸露RNA病毒 负单链RNA病毒 正单链RNA病毒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
病毒的分类
按照侵染的宿主分为: (1)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 (2)植物病毒(多为ssRNA) (3)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4)昆虫病毒
国 际 病 毒 分 类 委 员 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my of Viruses, ICTV)是国际公认的病毒分类与 命名的权威机构。
分类系统:目、科(亚科)、属和种分类阶元构成; 3个目,其中1个尾病毒目(Caudovirales)涉及噬菌体,2 个涉及动物病毒,分别是单负股病毒目(Mononegavirales )和套式病毒目(Nidovirirales) 。
二、大小和形态
1、大小
(20-200nm)
2、病毒粒子的构造
病毒粒子
核酸:由DNA或RNA构成 核衣壳(基本构造)
衣壳:由衣壳粒构成
包膜(非基本构造):由类脂或脂蛋白构成
形状:二十面体对称、螺旋体对称、复合型
核衣壳(nucleo-capsid)病毒主要
由壳体和核酸二部分构成,二者统 称核衣壳。
包膜(envelope) 在壳体外层还具有一层 由病毒编码的封套,有包膜病毒粒子是以 出芽的方式穿过被侵染细胞的核膜或原生 质膜。
包膜可能含有少量的糖蛋白,例如人 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也可能含有大量 的糖蛋白,例如单纯疱疹病毒(HSV)。病 毒的包膜上具有受体,它能使粒子附着并 感染宿主细胞。
病毒的对称性
病毒的衣壳具有螺旋体对称或二十面 体对称。螺旋体对称可以看作蛋白亚 基通过有序的螺旋方式,排列在病毒 核酸周围,二十面体是一种有规则的 立体结构,它由许多蛋白亚基的重复 聚集组成,从而形成一种类似于球形 的结构。
二十面体对称
1. Adenovirus structure
螺旋对称
3、个体形态与群体形态
瘤形成。(沈萍 版,p164)
Biblioteka Baidu
2、病毒的基本特征
形体微小(20-200nm); 没有细胞结构,称为分子生物; 只含有DNA或RNA一类核酸;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不以二分分裂法繁殖,只能在特定的寄主细胞 内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 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 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它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
病毒的命名与书写规则
病毒的命名要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 不采用拉丁文双名法,而是英文或英语化的拉丁文,只用单名 目、科、属分别用拉丁文后缀“-virales”、“-viridae”及“virus” 如Circoviridae 环状病毒科
第三节 亚病毒因子
第一节 概 述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性
1 定义
➢ 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 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 DNA或RNA的特殊遗传物质。
Field 等(1990年):
病毒为具有独立于宿主的进化史的绝 对细胞内寄生物,它的DNA或RNA基因组 被其编码的蛋白质壳体化。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 毒
教学目标
掌握病毒的定义及其特性; 掌握噬菌体繁殖方式(重难点); 熟悉病毒的形态、构造及其化学成分; 熟悉亚病毒因子的种类与生物学特性; 了解病毒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 病毒的定义及其特性; ➢ 病毒大小及其形态; ➢ 病毒的化学成分 ➢ 病毒的分类
第二节 噬菌体
Adenovirus
Tabcco mosaic virus
Influenza virus
Enterovirus
3、病毒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 核酸 脂质 碳水化合物 其他组成
1)病毒蛋白
结构蛋白 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病 毒颗粒所必须的蛋白,包括壳体蛋白、 包膜蛋白存在于毒粒中的酶。
非结构蛋白
种
病毒种的命名不是单纯由某一个分类特征、而是由多原 则分类特征决定的,包括病毒的基因组组成、病毒颗粒形 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血清学性质等。
属
病毒属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种组成。其属名的词 尾为“-virus”,但在设立一个新的病毒属时必需有一个同 时被承认的代表种(type species)。
Circovirus 环状病毒属
第二节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一、概述
噬 菌 体
噬菌体种类
主要为六种主要形态 ①A型,dsDNA,蝌蚪状,收缩性尾 ②B型,dsDNA,蝌蚪状,非收缩性尾 ③C型,dsDNA,非收缩性尾 ④D型,ssDNA,球状,无尾,大顶衣壳粒 ⑤E型,ssRNA,球状,无尾,小顶衣壳粒
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 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 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 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由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 通常(但非必须)覆盖有由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 的外壳,有的外壳还有更为复杂的膜结构;这些因 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 胞;能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 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依靠这种机 制,或是导致持续性感染,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
科
病毒科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属组成。 科名的词尾为 “-viridae”,“科”下面可以设立或 不设立亚科。亚科名的词尾为“-virinae”。
目
病毒目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科组成, 目名的词尾为 “-virales”。
DNA 病毒
DNA和RNA逆转录病毒
病
毒
RNA 病毒
亚病毒
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过 程中产生并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 于毒粒中的蛋白。
2)病毒的核酸
双链DNA (dsDNA)、单链DNA (ssDNA)、 双链RNA (dsRNA)、单链RNA(ssRNA); 除dsRNA外,其余有均线状和环状形式; 单链核酸按照它们的极性(polarity)进 行分类:+RNA、-RNA;
DNA 病毒
DNA和RNA逆转录病毒
病
毒
RNA 病毒
亚病毒
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裸露RNA病毒 负单链RNA病毒 正单链RNA病毒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
病毒的分类
按照侵染的宿主分为: (1)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 (2)植物病毒(多为ssRNA) (3)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4)昆虫病毒
国 际 病 毒 分 类 委 员 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my of Viruses, ICTV)是国际公认的病毒分类与 命名的权威机构。
分类系统:目、科(亚科)、属和种分类阶元构成; 3个目,其中1个尾病毒目(Caudovirales)涉及噬菌体,2 个涉及动物病毒,分别是单负股病毒目(Mononegavirales )和套式病毒目(Nidovirirales) 。
二、大小和形态
1、大小
(20-200nm)
2、病毒粒子的构造
病毒粒子
核酸:由DNA或RNA构成 核衣壳(基本构造)
衣壳:由衣壳粒构成
包膜(非基本构造):由类脂或脂蛋白构成
形状:二十面体对称、螺旋体对称、复合型
核衣壳(nucleo-capsid)病毒主要
由壳体和核酸二部分构成,二者统 称核衣壳。
包膜(envelope) 在壳体外层还具有一层 由病毒编码的封套,有包膜病毒粒子是以 出芽的方式穿过被侵染细胞的核膜或原生 质膜。
包膜可能含有少量的糖蛋白,例如人 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也可能含有大量 的糖蛋白,例如单纯疱疹病毒(HSV)。病 毒的包膜上具有受体,它能使粒子附着并 感染宿主细胞。
病毒的对称性
病毒的衣壳具有螺旋体对称或二十面 体对称。螺旋体对称可以看作蛋白亚 基通过有序的螺旋方式,排列在病毒 核酸周围,二十面体是一种有规则的 立体结构,它由许多蛋白亚基的重复 聚集组成,从而形成一种类似于球形 的结构。
二十面体对称
1. Adenovirus structure
螺旋对称
3、个体形态与群体形态
瘤形成。(沈萍 版,p164)
Biblioteka Baidu
2、病毒的基本特征
形体微小(20-200nm); 没有细胞结构,称为分子生物; 只含有DNA或RNA一类核酸;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不以二分分裂法繁殖,只能在特定的寄主细胞 内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 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 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它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