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大气的热力状况

合集下载

大气组成垂直分层热力作用

大气组成垂直分层热力作用

年级______学科________第_____周周___ 20__年___月__日第二单元大气知识框架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的热力状况方法指导1、复习本讲内容要善于抓基本点。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是学习中的基础。

首先把握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进而把握各组成物质对生命活动及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注意: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的变化,直接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2、大气垂直分层要紧紧抓住气温垂直变化这条主导线索,从气温入手分析每层的特点。

对流层、平流层要掌握气温的变化与空气运动、空气运动与天气关系这条内在线索,学会用联系的方法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1、组成(1)干洁空气根据教材填写下表,说明干洁空气的组成和作用(2)水汽和固体杂质:2、大气的垂直分层读下面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要求:根据上图,填写下表。

年级______学科________第_____周 周___ 20__年___月__日(二)、对流层大气的热力状况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使得月球上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零下183℃。

地球上有大气存在,使地球上的白天夜晚的温差不大。

问:在这里大气层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能使地球与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显著不同?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读图分析)(2)削弱多少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强弱影响因素)极值区:最多: 原因:最少: 原因:(3)意义: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辐射原理(2)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波长比较 (3)保温过程:(4)意义: 3、大气的受热过程:年级______学科________第_____周 周___ 20__年___月__日4、对流层逆温发生时间 天气条件:过程:在 (时间天气),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 的大气冷却降温最强烈,使 产生逆温现象; 时达最强,逆温层最后; (时间)后,逆温由 开始消失。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教材内容】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人教版必修)高中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1个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大气紧密围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及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这条主线,讲述了大气的组成、大气热力状况、大气运动、天气和气候等自然规律及原理,并通过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唤起并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是大气单元的第一节,讲述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是为后几课学习打基础的知识,与大气运动、许多天气、气候现象都有直接的关系,并且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与人类活动关系非常紧密,实用性强,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许多现象。

【学情分析】本节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大气的组成,涉及一些化学、生物知识,高一学生早在初中时就已知悉大气主要成分,及一些成分的重要作用,在学习这一部分会比较快接受,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回忆把化学有关知识渗透到地理知识中,所用的时间可以少些。

二、大气的垂直分布,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涉及一些生活常识,从高一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储备来看,学习该段教材也不存在什么大的障碍,但注意重点要放在气温、密度、运动等方面的比较,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特别是对流层与平流层的特点;通过对气温垂直分布图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大气的主要成分和重要作用对流层与平流层的特征【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对比分析法【教学理念】1、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各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各层大气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等,在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人类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明确人地应该协调发展的道理。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ppt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ppt

5.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下列说法可信 的是 ( D )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 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在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天空总是特别蓝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大于在近日点时的 D.早晨与傍晚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形 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月球 表面白天 最高温度 为127 º C , 晚上的最 低温度为183 º C , 昼夜温差 高达310º C。 地 球上温 度变化 最大的 沙漠地 区的昼 夜温差 只有 40º C- 50º C.
探究点: 根据所学大气热力作用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逆温现象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 稳定,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大量烟尘、水 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 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 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 如光化学烟雾等。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 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读图 回答: 1 .若 E 处的高度为 1000 米,气温为- 10 ℃,要抑制沙尘 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D) A.16℃ B.-6℃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考纲要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各组成的作用) 和垂直分层(各层厚度、温度、运动等及 对人类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削弱作用、保温效应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组成 主要 干 成分 洁 空 次要 气 成分
1、大气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主 要 作 用
N2
O2 CO2 O3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1、4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解读](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

[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2、能用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和主要特征。

3、读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大气温室效应图,分析说明大气的热力过程。

[方法指导]1.列表比较法,通过比较掌握大气的组成成分和作用。

2、“图文互换法”,就是将课本的文字描述的过程或规律用简图来表示,又能根据图表说出过程和规律。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根据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前预习部分第一部分: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而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和______。

2.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根据物理性质,从地面向上,地球大气圈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层。

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因为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将___________,由于对流层大气冷热,因此空气以__________运动为主。

对流层大气的天气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平流层大气冷热,因而该层大气主要做_______运动。

大型客机主要飞行在该层,该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大气的热状况复习旧知识:(1)、太阳辐射由、、三部分组成。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部分。

(3)、太阳辐射是一种辐射(波长)。

(4)、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在经过大气层时大部分被层中(成分)吸收。

(5)、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哪些?阅读课文P32_33,完成下列内容(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作用课件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作用课件

干洁空气中的氧气是人类呼吸 所必需的,而氮气则是植物生 长所需的氮肥来源之一。
水汽
水汽是大气中含量较少的气体,但却 是影响天气和蔼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汽的存在和散布与降水、云雾、霜 露等天气现象密切相关,对人类生活 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也有重要影响。
水汽能够吸取和重新辐射热量,对地 球表面的温度和蔼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
90%的水汽质量。
特点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 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度。对 流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为显著 ,因为大部分的天气现象都产生
在对流层。
组成
对流层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 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平流层
定义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在50-55千米左右,是地球大气的第 二层。
特点
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臭氧吸取太阳辐射的紫 外线所致。平流层的气流安稳,天气晴朗,对飞机飞行最为有利。
组成
平流层的主要成分是臭氧、氧、氮和少量的其他气体。
高层大气
01
02
03
定义
高层大气是指地球大气的 第三层,高度在80-500千 米左右,是地球大气的最 高层。
特点
高层大气非常稀薄,温度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同时 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 。
组成
高层大气主要由气体和少 量离子组成,包括氧、氮 、氩和微量的其他气体。
定义
吸取是指大气中的某些成分能够吸取特定波长的电磁波能量。
分类
吸取可以分为分子吸取和蔼溶胶吸取。分子吸取主要与气体的分子 有关,气溶胶吸取与大气中的颗粒物有关。
影响
吸取作用对大气的温度和能量平衡有重要影响,可以改变大气的热 量散布和蔼候变化。
散射

大气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高效课堂必备)

大气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高效课堂必备)

【学习内容】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学习目标】1、知识:知道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及其影响因素;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形式及其影响因素;4、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5、能力:用气温的垂直分布图,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结构,气温垂直变化,以及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点。

6、情感:初步了解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预习案】【预习自测】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存在于平流层B.主要存在于暖层C.能反射无线电波D.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2.对流层中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A.0.6度B.7度C.3度D.6度3.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A.始终在对流层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4.大气层中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A.水汽和二氧化碳B.水汽C.水汽和固体尘埃D.氮气和氧气5.下列大气成分所在的大气层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B.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热层中的氧原子,全部吸收了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

D.对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6.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A.大气辐射B.地面辐射C.太阳辐射D.地热7.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是因为此时:A.太阳高度角最大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最多C.地面长波辐射达到最大值D.大气获得的热量大于失去的热量,并达到最大值。

8. 下列因素中,导致地面温度升高的有:A.太阳短波辐射B.地面水份蒸发耗热C.大气以对流的形式输送热量D.大气逆辐射【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解决。

2.2.1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大气热状况 1

2.2.1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大气热状况 1

2.2.1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大气热状况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大气
●考点目标定位
1.大气的组成成分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各层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热力环流、气旋、反气旋、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大气环流形式及成因、地理意义。

4.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副热带高压脊的时空变化过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5.气候类型、分布及规律,气候类型的分析和判断。

6.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气候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7.生活化地理现象的发现、分析、阐释、评价,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南方的梅雨、北方夏季暴雨、江淮地区的伏旱、2003年黄淮地区的洪涝、2004年南方部分省份的干旱等。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说课稿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说课稿

<自然地理说课稿>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江西省于都中学岳辉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章节的导言部分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这条主线,在说明大气环境的范围后,突出介绍了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及其它生物的影响,为学生初步认识大气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作了开场白。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与后面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及天气、气候现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是学习后几章节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认知:①了解大气环境的重要意义。

②记住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和作用,及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成分的变化及其危害性。

③记住大气各垂直分层的名称、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能力培养:①通过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培养识图、分析图的能力。

②通过从大气各垂直分层的气温一大气各垂直分层的运动一与人类关系间的密切联系,训练分析、推理的能力。

(3)思想教育:认识大气的成分、运动等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树立人类活动要利于大气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基于大气的成分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以及许多天气、气候气象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把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归纳为:①大气的组成物质及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大气各垂直分层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为:各层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4.教材的处理这一段教材的涉前、涉后知识较多,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整个单元的基础。

教学中要求注意承前启后,多考虑知识的整体联系。

导入新课时,先复习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再承转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和宇宙环境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时还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讲到矿物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改变大气成分时,可“联系太阳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等有关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矿物燃料形成和燃烧过程中的物质、能量转换情况。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ppt课件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ppt课件

其能量主要是 可见光 。
⑵字母B表示 大气逆辐 ,
A
C表示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
大气上界
⑶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
对A的 削弱 作用增强,到达
C
地面 太阳辐射 的减少,所以
地面温度比晴天 低 。 ⑷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
a
B
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
气的 逆辐射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所以地面
温度比晴天时 高 。
列表归纳
大气的垂直 分层与气温 曲线
特点
成因
与人类 关系
50km 12km
气高 层 大
1、密度小气压低 2、有若干电离层
1离地面远,引力小 2太阳紫外线和宇宙 射线的作用下,使 大气电离
电离层反 射无线电 波
层平 流
层对 流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增加2、平流运动显 著3、天气晴朗,能见 度好,大气平稳
1、密度小气压低 2、有若干电离层
1离地面远,引力小 2太阳紫外线和宇宙 射线的作用下,使 大气电离
电离层反 射无线电 波
层平 流
层对 流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增加2、平流运动显 著3、天气晴朗,能见 度好,大气平稳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递减2、对流运动显 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 变
1、臭氧吸收紫外线使 大气增温2、大气温度 上部热下部冷3、水汽 和杂质少,大气稀薄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递减2、对流运动显 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 变
1、臭氧吸收紫外线使 大气增温2、大气温度 上部热下部冷3、水汽 和杂质少,大气稀薄
1、地面是对流层大气 的直接热源2、大气温 度上部冷下部热3、水 汽和杂质多
臭氧吸收紫外 线,是地球的 天然屏障:有 利于高空飞行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大气1、垂直分层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吸收:有选择性。

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云层越厚,反射太阳光最多。

地面性质与反射:新雪最强。

散射:有选择性。

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

天空呈灰白色是因为太阳光被较多尘埃和雾粒散射的缘故。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得少。

☆拓宽:影响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2)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温度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短。

太阳辐射波长小于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太阳暖大地)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暖大气)。

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大气还大地)2.大气热力过程实例:(1)、多云的夜晚,气温变化小。

(大气逆辐射强)(2)、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大气逆辐射弱)(3)、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一、单元信息二、单元目标2.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2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1课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探险家之旅(一)【教学内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课时】1课时【导入】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

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

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图2.1)。

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

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新课讲授】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就让我们跟随神州十五的舱外摄像机一起来一场大气探险之旅吧。

探险之旅第一站:大气的组成每一站都需要完成探险任务才能进入下一站,接下来一起来看第一站的任务吧。

任务卡1 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小组合作】读图说出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

【成果展示】分小组上台展示介绍,低层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干洁空气的组成:氮气、氧合占体积的99%。

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占78%。

氮元素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和很多复杂化学物质的组成成分,是生物体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氧气是大气中含量仅次于氮气的气体,占21%。

氧气是众多生物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

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干洁空气中还有一些成分占比较小但作用巨大的。

二氧化碳占0.03%。

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火山喷发,动植物的呼吸以及人类活动。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被称为“温室气体”。

高空的氧在太阳紫外线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了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

臭氧在距离地面22~27km时浓度最高的区域,称为臭氧层。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增加
②制冷工业发展——使大气中臭氧 总量减少
危害人体健康影 响人类生存环境
③全球合作保护大气环境。
第三页,共十页。
能力·思维(sīwéi)·方法
【例1】下列有关大气组成成分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氮②氧③二氧化碳④臭氧(chòuyǎng)⑤水汽⑥固体杂质⑦尘埃 ⑧干洁空气
A ①⑥⑤B ③④⑤⑥
C ⑤⑦⑧D ⑤⑥⑧
【答案(dá àn)】(1)10 8 (2)10
【解题回顾】通过本题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地球上大气不容易 (róngyì)扩散的盆地地形最容易(róngyì)出现逆温现象。日出前地面温度达 到最低值,最容易(róngyì)出现逆温现象,日出后地面温度升高,逆温现 象逐渐消失。
第九页,共十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Image
12/11/2021
第十页,共十页。
【解题思路】在低层大气成分中,除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 体,称为干洁空气(kōngqì),而氮、氧、二氧化碳、臭氧是干洁空气(kōngqì) 的主要成分,其中的一两种不能代表全部的干洁空气(kōngqì)。尘埃属固 体杂质的重要成分,但也不是全部,因此,尘埃不能等同于固体杂质。
【答案】D
第四页,共十页。
第二(dìèr)单元 大气环境
பைடு நூலகம்
第1课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chuízhí)分布
要点·疑点(yídiǎn)·考 点
1、大气 的组成及 作用
①干洁空气
N2
O2 作

O3
CO2
生物体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物质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保温 作用
②水汽、固体杂质——天气变化的角色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热力状况和大气的运动》课件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热力状况和大气的运动》课件

气温年较差最小值出现在赤道地带的海洋上。
[技法一招鲜] 图解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等温线分布因此也存在差异,具体图文分析如下(注: m、n 为纬度,m>n,t1>t2>t3>t4):
[应用闯一关] 3.下图为“北京和海口两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
大气的热力作用 [考点一线串]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2.大气的保温作用
物理 过程
具体内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 有选择
热量来源
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 子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 太阳 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 暖大 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 地 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而太阳辐
太阳辐射是 地面的直接 热源
第二单元 大 气
第一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热力状
况和大气的运动
考纲 下载
1.大气的组成。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大气的受热过程。 4.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5.大气的运动。
考纲 解读
1.识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 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气温的日 变化和年变化。
[应用闯一关] 1.(2013·武汉模拟)读右图,回答(1)~(2)
题。
(1)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 A.低纬度的对流层 B.中纬度的平流层 C.高纬度的对流层 D.低纬度的平流层
()
(2)该层大气 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 B.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 C.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受强烈的太阳辐射而呈电离状态
A.①-②-③
B.①-④-②

高三地理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人教实验版 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人教实验版 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理解大气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3. 明确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大气的受热过程3.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难点:1. 大气垂直分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3. 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重难点讲解:(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 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CO、臭氧的含量的变化)。

当前,特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2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3. 大气的垂直分层——各部分大气层的基本特点: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

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ºC (2)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特点:对流层的高度取决于地面温度的高低,近地面温度高,对流层高度大;反之,就小。

因为温度高,对流旺盛,波及高度大,对流层顶高。

①纬度分布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②季节分布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高于冬季。

(3)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大气(1)新人教版必修1知识精讲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大气(1)新人教版必修1知识精讲

高一地理第二单元大气(1)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大气(1)2.1 大气的组成的垂直分层(1)(一)大气的组成2.1 大气的组成的垂直分层(2)(二)大气的垂直分层2.2 大气的热力状况(1)(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2 大气的热力状况(2)(二)大气的温室效应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月球和地球温度变化的差异:2.2 大气的热力状况(3)(三)全球的热量平衡就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即热量收支平衡,这就是全球的平均气温比较稳定。

【典型例题】例1. 判断:物体的温度越高,它辐射的波长就越短。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

大气主要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加大气温度。

晴朗的夜晚没有大气逆辐射。

白天也有大气逆辐射。

日出之前,天空仍有些亮色,这主要是由于大气的反射作用所致。

例2. 简答:(1)黎明、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2)为什么晴朗天空呈蓝色?(3)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4)有云的夜晚和晴朗的夜晚哪个温暖些?为什么?例3. 说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各种辐射名称:以上各题答案请见名师面授![本讲总结]一、知识要点二、重、难点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难点: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的关系三、学习方法指点通过对数字的分析可以揭示一些地理事物的规律。

知识拓展:大气的散射:当我们避开太阳朝天空张望时,看到的是蔚蓝的天空,这就是说,在那个方向的天空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帘,从太阳发射过来的光线,在天空的某个地方改变了方向,不然的话,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就只不过是星际空间的黑暗,或者是来自某个遥远星辰的亮光。

原来,当光线穿过地球周围的大气时,它的一些能量就向四面八方反射,这样的过程就是散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1课时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大气的
热力状况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2009·福建高考)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完成1~2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解析:本题考查云量大小、日照与气温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云量大小对日照与气温变化的影响的理解及读图分析推理能力。

云量大的地区其日照时数小,气温日较差小,故本题选B。

答案:B
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云量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根据我国地形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乙地是我国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地区的湿润气流可以沿南北向的河谷向北移动,加上两侧地形的抬升作用,造成该地云量较多,等云量线向北弯曲。

答案:A
3.(2009·广东高考)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晴朗少云的夜晚或早晨,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地表温度下降很快,露水容易
形成,所以说“露重见晴天”。

答案:D
读我国某地1月等温线图,回答4~5题。

4.导致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距海远近
C.大气环流
D.地形因素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两地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甲地中心气温高,乙地中心气温低,说明是受地形影响(甲地为洼地或盆地,乙地为山地)。

答案:D
5.甲、乙、丙三地1月均温比较()
A.甲地最高
B.乙地高于丙地
C.丙地高于甲地
D.乙地最高
解析:读图可知,三地1月均温甲地最高,乙地最低。

答案:A
(2010·南昌一调)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臵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

读图回答6~9题。

6.若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500米,则两地气温相差()
A.1.5℃
B.2.5℃
C.15℃
D.25℃
解析:高度相差100米,温度相差0.6℃,由此可计算出①②两地相差15℃。

答案:C
7.①地的各种辐射,以可见光为主的是()
A.A1
B.B1
C.C1
D.D1
解析:A1为太阳辐射,以可见光为主。

答案:A
8.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A.两者均增强
B.两者均减弱
C.前者减弱,后者增强
D.前者增强,后者减弱
解析:②地云量增加,A2减弱,D2(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C
9.①②两地热力状况()
A.A1>A2
B.B1>B2
C.C1<C2
D.D1>D2
解析:①地地势比②地高,故A1>A2。

答案:A
10.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①的作用
B.秋末傍晚施放烟雾能预防农作物遭受冻害是因为②的作用
C.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大只是因为③的作用
D.夏季白天多云的气温比晴天的气温低是因为④的作用
解析:由图中可知,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
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选D。

答案:D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回答11~13题。

11.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
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25℃
B.12℃
C.10℃
D.8℃
12.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读图可知,图甲中没有放在玻璃瓶中的温度计显示的气温为10℃,则考虑温室效应作用,放在玻璃瓶中的温度计温度要稍高于10℃。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温室气体增加而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即图乙中的④增强。

“地球变暗”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导致的,即②增强。

答案:11.B12.D13.B
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解析:认真观察图中信息,可看出,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山顶的气温日变化都是最小的。

答案:B
15.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解析:对山地来说,夜晚山坡上气温降低较快,则气流顺着山坡下沉至山谷,导致山谷暖空气上升,则冷空气在山谷聚集,使山谷气温最低。

答案:C
二、综合题
16.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对气温、降水和风的影响十分显著。

下图中的甲图表示
的是空气由开阔地进入山地峡谷时产生的大风现象。

乙图是黑龙江省某地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峡谷地带出现大风的原因是。

为了避免峡谷风效应,城市住宅楼的建设应注意哪些问题?
(2)山顶与山谷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试分析原因。

(3)图乙表示的是(冬、夏)季的气温日变化,请说明判断依据。

(4)山谷与山顶相比,其更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是,试分析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释相关自然现象的能力,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知识上考查了峡谷风、气温日较差差异原因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1)认真分析图中现象即可答题,若住宅楼走向与主导风向一致,会人为造成楼房之间形成峡谷风现象;(2)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山顶大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于山谷与地面接触面积,自然受地面热量变化的影响较小,则山顶气温日较差小于山谷,另外热交换也影响气温变化;(3)依据气温值可判断;(4)气温高、日较差大利于农作物生长。

答案:(1)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少,由于空气不可能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从而形成强风住宅楼的走向避免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高层住宅楼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

(2)山顶山顶的大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的白天增热与夜间冷却的影响小。

山顶风速较大,与周围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频繁;谷地地形与之相反。

(3)夏山谷与山顶的日均温大约为17℃~19℃。

(4)山谷山谷一天中的最高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

17.(2009·盐城模拟)甲、乙两图是秋分日、夏至日的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
各题。

(1)甲、乙两图中表示秋分日的是图。

甲图中的虚曲线是线。

乙图此时A地的人发现天已经亮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的作用。

(2)此时,甲图反映的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是。

甲图到乙图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3)据甲图分析,30°N地区比30°S地区太阳能丰富。

其原因是:;。

(4)2009年我国研制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薄膜(可薄到1微米)电池材料,只需敷上墙壁就可以集能发电。

这种材料在我国的地区集能效率最高,主要原因是;。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了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以及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等知识,能很好地锻炼读图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能力。

(1)注意等太阳高度线分布趋势由外向里增加,则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大气散射会引起太阳在地平线下而天已亮现象。

(2)注意表达直射点位臵,及分布趋势。

(3)甲图显示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昼要长于南半球;同时同纬度太阳高度也有较大差异。

(4)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答案:(1)乙晨昏线(等太阳高度0°线)散射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从太阳直射点向周围逐渐递减先变慢后变快
(3)此时30°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日照时数更长
(4)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削弱作用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