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modulation and coding sheme rate table

合集下载

802.11N知识_速率计算方法

802.11N知识_速率计算方法

802.11n 速率计算方法802.11n采用了MIMO多天线技术,当存在两根天线(即假如是2X2时),在每种带宽下它存在16种速率(记为MCS0-MCS15,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当有3根或者4根天线都同时能够发射数据的时候,理论上应该是1根天线时的3倍或4倍)。

这16种速率分别是:HT20时:(MCS0-MCS7) 6.5M、13M、19.5M、26M、39M、52M、58.5M、65M (MCS8-MCS15) 13M、26M、39M、52M、78M、104M、117M、130MHT40时:(MCS0-MCS7) 13.5M、27M、40.5M、54M、81M、108M、121.5M、135M (MCS8-MCS15) 27M、54M、81M、108M、162M、216M、243M、270M。

从上面可以看出,MCS8-MCS15分别是对应的MCS0-MCS7的两倍。

这是因为在MCS8-MCS15时,采用了MIMO技术,一个数据流会分成两部分,分别由两个stream发出去,所以速度提高了一倍;而在MCS0-MCS7时,虽然两根天线也是同时发出信号,但这两路信号是一样的,所以速度只有MCS8-MCS15的一半。

802.11n采用多种调制技术,但是在上表中每一列速率对应的码率(即有效数据和发出的数据的比率)是不一样的,例如在MCS7和MCS15时,码率是5/6,而在MCS6和MCS14时,码率是3/4。

由于11n采用的是和11a/g一样的OFDM方式,而OFDM是将一个宽的带宽正交地分割成几个小的子载波,这些子载波并行地传输数据。

所以为了得到某个理论上的速率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可以从这方面着手。

下面示范HT20在MCS7时速率的计算方式。

首先,每次传输的时间是4us(这点对于11a/11g相同),由于MCS7采用的是64QAM的调制技术,即每个子载波每次可传输6bit数据,同时,在MCS7时,码率(coding rate)是5/6,在HT20时,OFDM将20M带宽分割成56个子载波,其中有效传输数据的子载波数目为52。

无线数传模块时延 -回复

无线数传模块时延 -回复

无线数传模块时延-回复无线数传模块时延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所需要的时间延迟。

这个时延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来说非常重要,比如视频传输、物联网设备通信等。

本文将从无线数传模块时延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减小时延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无线数传模块时延的原理无线数传模块时延的主要原理是信号的传播时间以及数据处理的时间。

首先,信号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有限的,我们常说的光速也并非是无穷大的。

因此,无线信号在空间中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信号传播时延。

另外,无线数传模块在接收到信号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包括解码、差错校验等等,这些操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数据处理时延。

二、影响无线数传模块时延的因素无线数传模块时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因素:1. 传输距离:传输距离是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经过的物理距离,一般来说,传输距离越长,时延也就越大。

2. 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硬件性能: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硬件性能包括CPU 性能、存储容量、传输带宽等等,硬件性能越好,数据处理的速度也就越快,时延也会相应减小。

3. 信号干扰: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这会导致信号的传输速度变慢,从而增加时延。

4. 信道带宽:信道带宽是指传输信号所能占用的频率范围,带宽越大,传输速度也就越快,时延越小。

5. 缓冲区大小: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缓冲区大小会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如果缓冲区过小,会导致数据丢失;如果缓冲区过大,会增加时延。

三、如何减小无线数传模块时延为了减小无线数传模块时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优化硬件性能:提升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硬件性能,包括CPU的运算速度、存储器的读写速度以及传输带宽等等。

这可以通过升级硬件设备或者优化系统配置来实现。

2. 选择合适的传输技术和协议:不同的传输技术和协议对于时延的控制效果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技术和协议,以减小时延。

无线数传模块时延

无线数传模块时延

无线数传模块时延
无线数传模块的时延是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延迟。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传播延迟:无线信号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传播距离越远,时延越大。

2. 信号处理时间:数传模块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需要进行编码、解码、调制解调等信号处理操作,这些操作会引入一定的时间延迟。

3. 数据传输速率: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通常会导致较小的时延,但也受到模块本身的处理能力和信道带宽的限制。

4. 网络拥塞:在多节点的无线网络中,如果存在拥塞或竞争,数据传输可能会经历排队等待,从而增加时延。

5. 模块性能和设计:不同的无线数传模块在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上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其时延性能。

为了减少无线数传模块的时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和信道:使用较高频率或较少干扰的信道可以减少信号传播时延。

2. 优化信号处理算法:改进编码、解码和调制解调算法,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3. 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在模块和信道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4. 减少网络拥塞: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合理分配带宽资源,以降低数据传输的排队等待时间。

5. 选择高性能的数传模块:考虑选择具有低时延特性的专业数传模块,以满足特定应用的要求。

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评估无线数传模块的时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性能。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模块的时延满足应用要求。

TD-LTE理论速率计算方法

TD-LTE理论速率计算方法

TD-LTE理论速率计算方法决定UE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三个:1. RB数2. 调制编码方式3. Layer数(单流还是双流)1. 确定RB数和调制编码方式LTE一共有28种调制编码方式(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见下表最左边一列。

当UE处在不同的无线信道环境时,系统会以目标BLER值做参考,选择一个MCS。

关于RB数,系统会根据当前的资源以及UE承载的优先级,分配一定数量的RB。

在TS36.213的7.1.7.2.1节,可以查询给定MCS和RB数, 1ms内传输的bit。

举例:计算TD-LTE的峰值速率。

在峰值速率时,系统为UE选择最高阶调制编码方式MCS28(对应的TBS是26)并调度所有RB( 20M带宽下100个)。

在上面的表中,查出1ms传输75376 bit(标黄的那个)。

如果上下行时隙配比是2:2,一个5ms 的TD-LTE半帧里有2个下行时隙。

如果特殊时隙也传输数据,特殊时隙的数据按照0.75倍的正常时隙速率计算。

所以5ms内的下行速率是: 75376×(2 +0.75) = 207284 bit扩展到1秒,下行速率是,207284×200 = 41456800 bit = 41.4568Mbps2、确定单双流请注意,上面算出的是单流的速率。

如果是双流,需要查询TS36.213的7.1.7.2.2节另一个针对双流的速率表。

1个下行子帧可以发送75376 bit ,一个特殊子帧(比如10:2:2)可以发送55056 bit。

F:20MHZ,时隙配比1:3 2×2MIMO 特殊子帧3:9:2 10ms内6个下行子帧, 75376×6×100×2=90.45mbps 。

D:20MHZ,时隙配比1:3 2×2MIMO 特殊子帧10:2:2 10ms内6个下行子帧,2个特殊子帧(75376×6+55056*2)×100×2=112.5mbps20MHZ,时隙配比2:2 2×2MIMO 特殊子帧10:2:2 10ms内4个下行子帧,2个特殊子帧(75376×4+55056*2)×100×2=82.3mbps上行,3:1是10Mbps,2:2是20Mbps。

wlan mumimo原理

wlan mumimo原理

wlan mumimo原理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WLAN里超酷的MU - MIMO这个玩意儿。

你知道吗,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得有个好规则才能都玩得开心,Wi - Fi信号传输也有它的超棒规则,这MU - MIMO就是其中的一个大明星呢。

咱们先想象一下传统的Wi - Fi传输哈。

以前呢,就像是一个老师一次只能给一个学生讲课。

路由器就像那个老师,它每次只能把网络数据发送给一个设备,比如说你的手机或者电脑。

如果有好几个设备都在等着接收数据呢,那就得一个一个来,就像排队打饭一样,前面的人没打完,后面的人就得等着。

这就会让网络变得很慢,特别是当有好多设备都在嗷嗷待哺,等着路由器给它们送数据的时候。

但是呢,MU - MIMO就像是变魔术一样改变了这个状况。

它呀,让路由器一下子能变成好几个老师,然后同时给好几个学生讲课。

怎么做到的呢?路由器里面有好多天线呢,这些天线就像是老师的嘴巴,在MU - MIMO的魔法下,它们可以同时对不同的设备发送不同的数据。

比如说,你的手机在看视频,你家的智能电视在播节目,还有你的平板电脑在下载东西,在以前这就像是三个学生抢一个老师的注意力,现在呢,就像是三个学生分别有了自己的老师,同时上课互不干扰。

你可能会想,这路由器怎么知道哪个数据该发给哪个设备呢?这就像是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小标签一样。

路由器能识别每个设备的独特标识,然后根据这个标识把专门为这个设备准备的数据准确地发送过去。

这就好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名字,老师不会搞混一样。

再从设备这边来说,设备也要能听懂路由器的这种新玩法才行。

现在很多新的手机、电脑啥的都支持MU - MIMO了。

它们就像聪明的学生,能配合路由器的这种同时教学模式。

如果设备不支持,那就有点像一个学生听不懂新的教学方法,只能回到以前那种排队等老师的老模式了。

而且呀,这个MU - MIMO还能让网络资源分配得更合理。

就好比有一块大蛋糕,以前只能切成一块一块按顺序分给大家,现在呢,可以同时把不同大小的蛋糕块分给不同的人。

技术盛宴丨Wi-Fi 6真的很“6”(技术篇)

技术盛宴丨Wi-Fi 6真的很“6”(技术篇)

Wi-Fi 6主要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提速更高阶的调制方式(1024-QAM)、更多的子载波数量和更低的帧间隔开销等,通过这些技术Wi-Fi 6的最大连接速率提升到9.6 Gbps;高密接入通过完整MU-MIMO(多用户多进多出)与上下行OFDMA(正交频分多址),提升高密度部署场景下的并发能力和终端平均速率;抗干扰引入4G LTE的小区空间复用技术(SR),大幅度降低AP之间的相互干扰,提升接入容量和稳定性;其他技术特点节电管理技术TWT(目标唤醒时间)与同时支持2.4G/5G两个频段。

“6”的原因一:速率提升在谈Wi-Fi 6速率提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Wi-Fi理论带宽的计算公式,看看与Wi-Fi速率有关的性能因素有哪些。

Wi-Fi理论带宽=(符号位长×码率×数据子载波数量)×(1/传输周期)×空间流数。

符号位长即每个数据子载波每次传输可以携带的数据长度,它由调制方式决定,如64-QAM是6bit,256-QAM是8bit,1024-QAM是10bit,体现了不同调制方式下的数据传输效率;数据子载波数量数据子载波数量由协议的帧结构和可用频宽共同决定,在指定频宽下的数据子载波数量越多,同步传输数据的能力越高;码率与调制方式有一定关联,不同调制方式对应不同的码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码率的选择是由AP和终端根据信号强度、信号质量等因素共同协商决定;传输周期即一次传输占用空口的时间,它由协议决定,Wi-Fi 5的传输周期为3.6微秒(包含GI时间--0.4us);空间流数即通过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在多个天线上同时发送不同的数据流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成倍提升Wi-Fi性能(Wi-Fi 6与Wi-Fi 5的最大空间流数量的一致,均为8条空间流)。

所以从决定Wi-Fi理论带宽的几个因素来看,速率提升主要是由调制方式、数据子载波数量、码率、传输周期和空间流等几个指标共同决定,对于和Wi-Fi 5协议保持一致的频宽(20/40/80/160 MHz)和空间流(最大8条空间流)本次将不进行详细讨论,同时,码率主要与信号强度和信道质量有关,所以本章节重点将围绕调制方式、数据子载波数量和传输周期这几个点展开来讨论。

802.11ac协议详解_蔡亿

802.11ac协议详解_蔡亿
802.11ac的驱动力的一方面来自与有线以太网,另一方面来自于 部署中的应用需求。在有线以太网GE接入渐成主流的大背景下, WIFI需要提供一个与其抗衡的能力,提供一个拥有良好用户感知 和业务体验的大管道。而在实际部署中,现有的802.11n产品也 面临诸多挑战:
1、大带宽需求应用 2、海量的终端接入 3、4G系统的OFFLOAD
2. 3.
基于带宽指示的RTS/CTS
在原来11n的时候,是使用静态的,即发现一个子信道上不可用则整个带宽都 不可用,而在11ac中只有检测到繁忙的子信道不可用,其他子信道仍然可以 发送数据。
802.11n(静态) 802.11ac (动态管理)
帧聚合
802.11MAC层协议耗费了相当的效率用作链路的维护,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吞吐量。 802.11n引入帧聚合技术,提高MAC层效率;
空间流 速度是与空间流的数量成正比的。更多的空间流需要更多的天线,射频连接器以及在 传输和接收端的射频链。天线之间应该相隔1/3 的波长(3/4 英寸)或者更远的距离, 额外的射频链会消耗额外的功率。这导致了许多移动设备将天线的数量限制为一、二 或者三根。
802.11ac关键技术
1)802.11ac 只工作在5GHz 频谱上。这避免了来自于2.4GHz 的干扰,并极大地 刺激了用户将它们的移动设备(和无线接入点)升级到支持双频带,进而使得 5GHz 频谱的使用变得更加普遍。 2)802.11 使用了更高阶的调制,最高到256 阶QAM;额外的信道绑定,最大达 到80MHz 或者160MHz;以及更多的空间流,最多可到8 个。对于发送一个 160MHz 的信号,有另一个替代方法,“80+80”MHz; 3)802.11ac 继承了802.11n 的一些有价值的特性,包括短保护间隔的选择(可 实现10%的性能提升)以及使用高级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来转发差错修正码, 以此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更高的速率。 4) 802.11ac 还有权对于波束成形定义一种单向的信道探测:也就是所谓的显示 压缩反馈。 5)由于802.11ac 拥有更宽的信道带宽,因而一个80MHz 的无线接入点很有可能 与另一个20或者40MHz 或者80MHz以及160MHz的无线接入点的信号-或者他们 中的几个信号重叠,为了保证可靠地操作,802.11ac 要求扩展RTS/CTS 机制,更 强的干净信道评估(CCA)需求以及新的主信道选择规则。

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

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

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是指5G网络的基础物理层技术,涉及到无线信号的调制编码、多天线技术、波束赋形、碰撞避免等多个关键技术。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些关键技术。

无线信号的调制编码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的过程。

在5G网络中,使用更高阶的调制方式和更高的调制符号数量,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大的数据传输容量。

采用更加先进的前向纠错编码技术,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多天线技术是指在发送和接收端采用多个天线来传输和接收无线信号。

一方面,通过多天线技术可以显著提升信号传输的速率和容量。

多天线技术还可以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和抗干扰能力。

常用的多天线技术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

波束赋形是指在发送端利用多个天线发射出经过精确计算和处理的信号波束,从而将无线信号更加精确地指向特定的接收端。

通过波束赋形技术,可以实现高速率和高质量的无线通信,同时减少了信号的干扰和多径效应的影响。

碰撞避免是指在多个用户同时发送信号时,采取措施避免他们的信号互相干扰。

传统的碰撞避免技术采用固定的时间和频率分配方案,但在5G网络中,采用更为灵活的动态分配方案,通过智能化的算法根据实时情况进行分配,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效率。

除了以上几个关键技术,还有其他一些物理层关键技术也在5G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全双工通信技术、超密集组网技术、高频波段利用技术等,这些技术都为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迟和大容量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在提高传输速率、容量和可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5G网络的高速、高质量的通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极大地推动5G网络的发展和应用。

modcod 调制编码

modcod 调制编码

modcod 调制编码
调制编码(Modulation and Coding,ModCod)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需要经过调制过程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解调,最终还原原始的数字信号。

调制编码技术在数字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可以使得信号能够更好地适应传输介质的特性,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而且,调制编码技术也可以在有限的频谱范围内传输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ModCod技术被广泛应用。

ModCod技术可以根据信道条件和传输要求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纠错编码方式,以达到在有限的带宽内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误码率性能的目的。

通常,高质量的ModCod方案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误码率性能,但也需要更高的信噪比来保证可靠的通信。

总的来说,调制编码技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角色,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从而为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无线数传模块

无线数传模块

无线数传模块概述无线数传模块是一种能够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

它使用无线电频率作为传输介质,具有高速传输、远距离传输和免费使用等特点。

无线数传模块广泛应用于无线远程控制、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等领域。

工作原理无线数传模块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

发射器负责将待传输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将其发送出去。

接收器则负责接收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供后续处理。

无线数传模块一般使用频率调制技术进行信号传输。

常见的频率调制技术包括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

主要特性1.高速传输:无线数传模块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可以满足大部分实时传输需求。

2.远距离传输:无线数传模块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信号传输,距离取决于使用的无线电频率和天线性能。

3.高可靠性:无线数传模块采用多种纠错技术,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实现数据可靠传输。

4.低功耗:无线数传模块通常采用低功耗设计,以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对电源消耗要求较低的应用场景。

5.易于集成:无线数传模块通常以模块化的形式提供,可以方便地集成到其他设备或系统中。

应用领域1.无线远程控制:无线数传模块可以实现无线遥控,广泛应用于无线门禁系统、无线灯光控制等场景。

2.传感器网络:无线数传模块可以与各类传感器配合使用,实现传感器数据的无线传输和集中管理。

3.无线通信:无线数传模块可以用于构建无线通信系统,实现无线语音通话、无线数据传输等功能。

4.智能家居:无线数传模块可以用于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各类设备间的无线互联。

5.工业自动化:无线数传模块可以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无线监控、远程操作等功能。

常见型号1.NRF24L01:一款低功耗的2.4GHz无线数传模块,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远的传输距离。

2.HC-05:一款经典的蓝牙无线数传模块,主要用于低功耗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无线网络中的端到端时延优化研究

无线网络中的端到端时延优化研究

无线网络中的端到端时延优化研究一、绪论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满足低延迟的要求。

而端到端时延是影响无线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讨论无线网络中的端到端时延优化方法和技术。

二、端到端时延的影响因素1. 信道延迟信道延迟是指无线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需的时间。

它与信号频率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频率越低,信道延迟就越大。

2. 接入延迟接入延迟是指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到互联网所需的时间。

它与网络拓扑、网络带宽和设备性能等因素有关。

3. 编码延迟编码延迟是指将数据从原始格式转换为数字信号所需的时间。

它取决于编码算法、数据大小和设备性能等因素。

4. 传输延迟传输延迟是指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所需的时间。

它与数据大小、网络拓扑、网络带宽和设备性能等因素有关。

5. 缓存延迟缓存延迟是指数据在传输时被临时存储的时间。

它取决于网络拓扑、网络带宽和设备性能等因素。

三、端到端时延的计算方法计算端到端时延的方法通常是在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端分别记录时间戳,并计算两个时间戳之间的差值。

即:End-to-end delay = transmission time + propagation time + queuing time + processing time其中,传输时间是指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传播时间是指信号在信道中传播所需的时间;排队时间是指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等待传输所需的时间;处理时间是指数据包在设备上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

四、端到端时延优化方法1. 优化网络拓扑网络拓扑的优化可以改善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递速度和可靠性。

选择更短的路径和更少的节点可以减少传输和传播时间,提高网络性能。

2. 提高带宽和减少丢包率较高的带宽可以加快数据包的传输速度,减少排队时间和传输时间。

减少丢包率可以避免数据包的重传,提高传输效率。

3. 采用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可以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过度积压,从而减少排队时间和传输时间。

无线数传模块时延 -回复

无线数传模块时延 -回复

无线数传模块时延-回复无线传输模块时延是指无线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延迟时间。

它是无线通信中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无线传输模块的原理、影响时延的各种因素以及如何降低时延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无线传输模块的工作原理。

无线传输模块是指一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模块,它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远程控制、智能家居等领域。

无线传输模块包含无线收发器和处理器模块两部分,无线收发器负责物理层的数据传输,而处理器模块则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当数据需要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传输时,首先通过处理器模块对数据进行编码和封装,然后无线收发器将封装好的数据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接收端,最后接收端的无线传输模块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和处理,得到最终的数据。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下影响无线传输模块时延的因素。

首先是传输距离,传输距离越远,无线传输模块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能量来完成数据的传输。

其次是信号强度,信号强度越弱,无线传输模块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数据的传输和重新传输。

然后是信道状况,信道状况差会导致数据包的丢失和重传,从而增加传输的时延。

此外,无线传输模块的工作频率和传输速率也会影响时延,工作频率越高、传输速率越快,传输时延相对较低。

最后是无线传输模块的处理能力,处理能力越强,处理数据的速度越快,时延相对较低。

那么如何降低无线传输模块的时延呢?首先是优化无线传输模块的硬件设计,采用高性能的处理器和芯片,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和传输速率。

其次是优化信号传输算法,采用更有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如信道编码、差错检测和纠错码等,以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重传次数和时延。

然后是合理选择无线传输模块的工作频率和传输速率,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以在满足数据传输需求的同时降低时延。

此外,还可以采用数据压缩和加密技术,减少数据传输量和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最后是合理布置无线传输模块的位置和天线,以提高信号强度和传输质量,减少数据传输中的丢包和重传,从而降低时延。

wifi物理层协议指标

wifi物理层协议指标

wifi物理层协议指标
Wi-Fi物理层协议是指Wi-Fi技术中用于无线通信的物理层标准和规范。

这些协议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频段,Wi-Fi物理层协议使用
2.4GHz和5GHz两个频段进行无线通信,这些频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差异,需要根据当地的规定来选择合适的频段。

2. 速率,Wi-Fi物理层协议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这些速率通常以Mbps(兆位每秒)为单位。

在802.11系列标准中,速率通常包括基本速率和传输速率,基本速率是指在不良信道条件下可靠通信的最低速率,而传输速率则是指在良好信道条件下的最高速率。

3. 调制方式,Wi-Fi物理层协议使用不同的调制方式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多输入多输出(OFDM-MIMO)等,这些调制方式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4. 频谱带宽,Wi-Fi物理层协议定义了不同的频谱带宽,常见
的包括20MHz、40MHz和80MHz等,不同的频谱带宽可以影响数据传输速率和信道利用效率。

5. 传输功率,Wi-Fi物理层协议规定了设备的最大传输功率,以控制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和干扰情况。

总的来说,Wi-Fi物理层协议的指标涵盖了频段、速率、调制方式、频谱带宽和传输功率等多个方面,这些指标对于确保无线通信的稳定性、速率和覆盖范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一代无线网络的预编码研究

下一代无线网络的预编码研究

下一代无线网络的预编码研究下一代无线网络的预编码研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用户对更高速率、更可靠传输和更低延迟的需求,下一代无线网络的发展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预编码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正在成为下一代无线网络的研究热点之一。

预编码是指在发送信号之前对信号进行编码处理,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预编码技术主要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该系统可以利用多个天线同时传输和接收信号,从而提高无线通信的性能。

预编码技术在下一代无线网络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通信速率,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频谱效率。

下一代无线网络的预编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预编码研究。

CSI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信道状态的信息,包括信道增益和相位偏移等。

利用CSI,发送端可以根据接收端的信道状态进行预编码,从而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目前,研究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基于CSI的预编码算法,如零.force预编码、最小比例幅度预编码和最大信道容量预编码等。

其次,基于空间分集的预编码研究。

空间分集是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使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通过分别发送多个副本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基于空间分集的预编码技术主要包括均衡编码和分集编码。

均衡编码是指在使用多个天线发送时,对数据进行加权平均以降低误码率。

分集编码是指在使用多个天线发送时,对数据进行编码以增加冗余度,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再次,基于多用户的预编码研究。

多用户预编码是指在多用户场景下,使用预编码技术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

传统的多用户预编码主要采用线性预编码技术,如零.forcing预编码和最大比例传输预编码。

然而,线性预编码存在传输效率低和实现难等问题。

因此,研究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多用户预编码算法,如非线性预编码和深度学习预编码等。

最后,基于混合信号处理的预编码研究。

混合信号处理是指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传输的技术。

无线法则灵敏度

无线法则灵敏度

无线法则灵敏度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监测和收集环境中的各种数据。

在WSN中,传感器节点通常由微处理器、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组成,它们能够自组织、自配置和自修复,可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各种参数。

在WSN中,节点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通信,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灵敏度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灵敏度指的是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对环境中的信号的感知能力。

通常情况下,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其内置的传感器来感知环境中的各种参数,然后将这些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传输到网络中的其他节点或基站。

因此,节点的灵敏度直接影响着网络对环境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能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灵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感器的性能、通信信道的质量、网络拓扑结构等。

首先,传感器节点的灵敏度取决于其内置的传感器的性能。

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其对环境中微小变化的检测能力就越强,从而能够提高网络对环境数据的采集精度。

其次,通信信道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网络的灵敏度。

良好的通信信道能够保证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稳定可靠,从而提高网络对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能力。

此外,网络的拓扑结构也会对网络的灵敏度产生影响。

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数据传输效率,从而提高网络对环境数据的全面监测能力。

为了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灵敏度,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优化传感器节点的布局来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数据采集能力。

合理的节点布局能够充分覆盖监测区域,并避免盲区的出现,从而提高网络对环境数据的监测精度。

其次,可以通过优化通信协议和算法来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和实时监测能力。

良好的通信协议和算法能够降低能耗、减少数据传输延迟,从而提高网络的实时监测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部署多种类型的传感器节点来提高网络的监测能力。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节点可以监测不同的环境参数,通过部署多种类型的传感器节点,可以提高网络对环境数据的全面监测能力。

WiFi模块全总结

WiFi模块全总结

WIFI学习总结1 WLAN技术 (3)2 802.11协议简述 (3)2.1.1 概述 (3)3 802.11四种主要物理组件 (4)3.1 工作站(Station) (4)3.2 接入点(Access Point) (4)3.3 无线媒介(Wireless Medium) (4)3.4 分布式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 (4)4 WIFI适配层 (5)5 wpa_supplicant (6)5.1 wpa_ctrl的作用 (6)5.2 WPA_SUPPLICANT (6)5.2.1 概念 (6)5.2.2 Wpa_supplicant与驱动的交互 (6)6 Wpa_cli调试工具 (7)6.1 启动wpa_supplicant (7)6.2 连接wpa_cli到wpa_supplicant (7)6.3 示例 (8)6.3.1 无密钥认证AP (8)6.3.2 WEP认证AP (8)6.3.3 WPA-PSK/WPA2-PSK认证AP (8)6.3.4 隐藏AP (9)7 Wifi模块解析和启动流程 (9)7.1 框架分析 (9)7.2 Wifi启动流程 (11)8 WLAN驱动结构介绍 (22)8.1 SDIO驱动 (22)8.2 Boardcom无线通讯芯片 (23)8.2.1 概述 (23)8.2.2 源码 (23)8.3 详细接口及代码分析 (24)8.3.1 WIFI驱动流程分析 (24)8.3.2 WIFI设备注册流程 (25)8.3.3 WIFI驱动流程(二) (40)8.3.4 网络设备注册流程 (43)9 IOCTL的调用逻辑 (48)10 数据的传送 (56)10.1 数据传送过程简述 (56)10.2 Bcm4329芯片wlan驱动数据传送 (57)10.3 传输超时 (59)11 数据的接收 (59)11.1 数据接收的方式和过程 (59)11.2 选择哪种接收模式 (60)11.3 Bcm4329芯片wlan驱动数据传送 (60)12电源管理相关的调用逻辑 (65)13 Android平台的Wifi模块移植要点 (74)13.1 Wifi结构 (74)13.2 Wifi模块环境 (75)13.3 Wifi模块的编译 (75)13.3.1 Wifi驱动源码 (75)13.3.2 在android平台添加BCM43xx驱动 (75)13.3.3 编译wifi驱动源码 (79)13.3.4 在android中使用BCM43xx (80)1WLAN技术WLAN是英文WirelessLAN的缩写,就是无线局域网的意思。

无线组网技术B卷答案

无线组网技术B卷答案

《无线组网技术》B卷答案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效率和增益2. dbi; dbm3.垂直极化天线4.隔离度5.5Mbps6.扩频(Spread Spectrum)技术7.分集接收8.消除码间串扰和帧间串扰9.反射波、绕射波、散摄波10.(频谱模版)测试11.信道选择12. OFDM/OFDMA,MIMO 13.空时信号处理14.咬尾卷积编码、归零卷积编码、低密度校验编码15.IEEE802.16系列16.固定模式,游牧/便携模式,全移动模式17.室内100米,室外300米。

18. 1/2波长振子天线。

19.降低二.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WiFi: WiFi的全称是Wireless Fidelity,是从802.11b开始这样称呼的。

WiFi商标由 WiFi联盟拥有,WiFi联盟负责推广802.11 一系列标准,制定一系列测试认证标准,对通过测试的产品核发WiFi logoo2.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是单纯型AP与宽带路由器的一种结合体,它借助于路由器功能,可实现家庭无线网络中的Internet连接共享,实现ADSL和小区宽带的无线共享接入。

3.ESSID: Extended Service Set ID由多个设置相同SSID的AP共同组成的一个覆盖范围较大的无线服务网络。

这种多个AP组网下的SSID叫做ESSIDo4.Beacon: Beacon是信标的意思,AP通过周期发射(一般为100ms 一次)Beacon数据帧来通告该AP的一些参数,比如SSID、BSSID、加密设置、支持的速率等。

无线站点通过接收Beacon来与AP维持联系5.WEP: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的简称,最早使用的无线数据加密的标准。

目前已经很容易被破解,一般不推荐采用WEP加密标准。

6.WAPI: 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勺简称,是中国推出的自主知识产品的无线加密标准。

wlan物理层协议

wlan物理层协议

WLAN物理层协议一、传输介质WLAN的传输介质通常采用无线电波,包括2.4GHz和5GHz的频段。

这些频段被划分为多个信道,用于传输数据。

传输介质的选择对于WLAN的性能和覆盖范围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编码和调制编码和调制是WLAN物理层协议中的重要技术。

编码是将数据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格式,而调制是将低频信号转换为高频信号,以便在无线电波上传输。

常用的编码和调制方式包括OFDM(正交频分复调制)、CCK(补码键控)等。

三、传输速率WLAN的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不同的WLAN标准和设备支持不同的传输速率。

例如,802.11n标准可以实现数百兆甚至数千兆的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是评价WLAN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WLAN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输介质、编码和调制方式、天线增益等。

一般来说,传输距离越远,传输质量就越差。

为了提高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天线增益、采用高性能的编码和调制方式等。

五、传输方式WLAN的传输方式包括点对点传输和点对多点传输。

点对点传输是指两个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而点对多点传输是指一个设备同时与多个设备进行通信。

不同的传输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六、接口标准WLAN的接口标准是用于连接设备和网络的硬件和软件规范。

不同的接口标准支持不同的数据速率、覆盖范围和安全性。

常见的WLAN接口标准包括802.11a/b/g/n/ac/ax等。

接口标准的选择对于设备的兼容性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wifi的技术标准

wifi的技术标准

wifi的技术标准Wifi的技术标准。

Wifi技术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它使用无线电波来实现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Wifi技术在各种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家庭、办公室、商业场所等。

在Wifi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Wifi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Wifi的技术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Wifi的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Wifi技术标准是IEEE 802.11标准,它于1997年发布,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规范。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IEEE 802.11标准也不断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先后发布了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等多个版本。

每个版本都对无线局域网的速度、覆盖范围、信道带宽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使得Wifi技术在性能上得到了不断提升。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下Wifi的技术标准对于无线局域网的性能有哪些影响。

首先,技术标准决定了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

通过不断提高信道带宽和改进调制解调技术,新版本的Wifi技术标准可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从而满足用户对于高速网络的需求。

其次,技术标准还决定了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

通过优化天线设计和信号处理算法,新版本的Wifi技术标准可以实现更广的覆盖范围,从而提高了无线网络的覆盖效果。

此外,技术标准还决定了无线局域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新版本的Wifi技术标准通过引入更加先进的数据传输和加密算法,提高了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了用户数据的传输安全。

再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未来Wifi技术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无线局域网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的Wifi技术标准将继续向着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广的覆盖范围、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向发展。

同时,新的Wifi技术标准还将更好地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融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无线网络。

wifi技术原理

wifi技术原理

wifi技术原理Wifi技术原理。

Wifi技术,全称无线局域网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wifi。

那么,wifi是如何实现数据传输的呢?本文将从wifi技术的原理入手,为大家详细介绍wifi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wifi的工作频段。

目前,wifi主要工作在2.4GHz和5GHz两个频段。

这两个频段是由国际电信联盟确定的无线电频谱中的一部分,用于无线局域网通信。

其中,2.4GHz频段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适合用于覆盖较大范围的无线网络;而5GHz频段则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适合用于高密度无线网络环境。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wifi的调制解调过程。

在wifi通信中,数据需要经过调制解调的过程才能在无线信道中传输。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而解调则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在wifi中,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提高无线信道的利用效率和抗干扰能力,从而实现更稳定和高速的数据传输。

除此之外,wifi还采用了一系列的协议和标准来实现无线通信。

最常见的wifi协议包括802.11a/b/g/n/ac/ax等,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无线传输速率和频段。

同时,wifi还采用了一系列的安全机制,如WEP、WPA、WPA2、WPA3等,来保护无线网络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用户窃取或篡改。

在实际的应用中,wifi路由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传输到各个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智能家居设备等。

同时,wifi路由器还需要实现对接入设备的管理和调度,以保证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总的来说,wifi技术的实现涉及到无线频段的选择、调制解调过程、协议标准和安全机制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wifi才能够实现稳定、高速、安全的无线数据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gure 1. 802.11n A-MPDU payload structure
108 216 216 432 432 648 648 648 216 432 432 864 864 1296 1296 1296 324 648 648 1296 1296 1944 1944 1944 432 864 864 1728 1728 2592 2592 2592 48
6.5 13 19.5 26 39 52 58.5 65 13 26 39 52 78 104 117 130 19.50 39.00 58.50 78.00
NES
NSD
20MHz 40MHz 20MHz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13.5 27 40.5 54 81 108 121.5 135 27 54 81 108 162 216 243 270 40.50 81.00 121.50 162.00
65.00 135.00 86.67 180.00
117.00 243.00 130.00 270.00 156.00 324.00 173.33 360.00 175.50 364.50 195.00 405.00 195.00 405.00 216.67 450.00 26.00 52.00 7860.00 57.78 120.00 86.67 180.00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108 48
52 104 104 208 208 312 312 312 104 208 208 416 416 624 624 624 156 312 312 624 624 936 936 936 208 416 416 832 832 1248 1248 1248
Page 1 of 2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on Payload
The following table provides a summary of th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payload characteristics in 802.11n.
Data Rate (in Mbps) (GI = 800ns) 40MHz 20MHz 40MHz 20MHz 40MHz
NCBPS
Data Rate (in Mbps) (GI = 400ns) 20MHz 40MHz 7 2/9 14 4/9 21 2/3 28 8/9 43 1/3 57 7/9 65 72 2/9 14 4/9 28 8/9 43 1/3 57 7/9 86 2/3 115 5/9 130 144 4/9 21.67 43.33 15 30 45 60 90 120 135 157.5 30 60 90 120 180 240 270 300 45.00 90.00
The parameters in the table are:
l
NES : Number of FEC encoders used NSD : Number of Data Subcarriers
l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on Payload
l
Page 2 of 2
104.00 216.00 115.56 240.00 156.00 324.00 173.33 360.00 208.00 432.00 231.11 480.00 234.00 486.00 260.00 540.00 260.00 540.00 288.89 600.00 6 6.67
Table 1 - MIMO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s
Number MCS Coding of spatial Modulation Index rate stream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1 BPSK QPSK QPSK 16-QAM 16-QAM 64-QAM 64-QAM 64-QAM BPSK QPSK QPSK 16-QAM 16-QAM 64-QAM 64-QAM 64-QAM BPSK QPSK QPSK 16-QAM 16-QAM 64-QAM 64-QAM 64-QAM BPSK QPSK QPSK 16-QAM 16-QAM 64-QAM 64-QAM 64-QAM BPSK 1/2 1/2 3/4 1/2 3/4 2/3 3/4 5/6 1/2 1/2 3/4 1/2 3/4 2/3 3/4 5/6 1/2 1/2 3/4 1/2 3/4 2/3 3/4 5/6 1/2 1/2 3/4 1/2 3/4 2/3 3/4 5/6 1/2
ms)
NCBPS : Number of Code Bits Per Symbol (total of all spatial GI: Guard Interval
l
A-MPDU
The following figure i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802.11n A-MPDU (Aggregation MAC Protocol Data Unit) payload structure. A-MPDU allows aggregation of multiple MPDUs (MAC protoco data unit) in one PSDU (PHY service data unit). The description and details of the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header and frame check sequence (FCS) can be found in the IEEE 802.11 legacy standard. The MAC header and FCS state can be turned ON or OFF. All the fields in the MAC header can be modifi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