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复习题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单元、1.我们在呼吸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与肺。
2、用手捏住鼻子,感觉呼吸很困难。
3、人体须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削减了。
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5、人体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一样。
吹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6、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肺是氧气与二氧化碳进展交换的场所。
8、拉瓦锡发觉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与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9、人的呼吸是由呼吸器官进展的。
10、人体呼出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11、普里斯特利发觉: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与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一样的(氧气)。
12、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收缩)。
2、心脏与血管1、心脏与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3、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心脏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样。
4、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发觉,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5、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与毛细血管。
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6、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7、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8、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9、心脏有力的跳动使得血液在全身循环。
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在不停地工作着。
常常熬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的休息时间更长。
10、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与右心房组成。
11、抽烟、喝酒对心脏的安康有害。
12、少年儿童在正常状况下,心跳每分大约60——100次。
13、献血对身体有益,但不提倡未成年人献血。
14、心脏的跳动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答: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向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脏心跳一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植物,一些动物生存离不开另一些动物的存在。
3、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4、绿豆芽生长需要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等。
5、不同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也会努力适应环境。
6、植物的根会朝有水的方向生长。
7、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8、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2、当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3、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15、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6、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1、像电灯这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打亮的日光灯。
)2、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3、物体在中间,光源和影子在物体的两边。
4、光源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a.影子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b.影子的长短(大小)变化与物体同光源的距离有关。
c.影子的形状变化与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4、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5、物体影子与太阳方向相反。
6、一天中早晨物体影子长,正午短,傍晚又长了。
7、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高低有关。
8、阳光下物体影子每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古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一章:我们的身体1.1 身体结构- 人体由头、躯干、四肢组成- 头部的主要器官有眼、耳、鼻和口- 脊柱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 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内部器官,使身体保持形态- 肌肉的作用是使身体产生运动,保持体型1.2 身体的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人的五种感觉- 探究眼的结构和视觉- 探究耳的结构和听觉- 探究鼻的结构和嗅觉- 探究舌头的结构和味觉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2.1 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区别- 植物和动物的不同之处- 动物的运动方式- 植物的按需生长特点2.2 生物的繁殖- 植物繁殖的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动物繁殖的方式:卵生、胎生、产卵第三章:力3.1 力的引入- 什么是力- 力在生活中的应用3.2 浮力与密度- 什么是浮力- 浮力的应用- 什么是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3.3 摩擦力- 什么是摩擦力- 摩擦力的应用第四章:食物4.1 饮食结构- 营养物质的作用- 食物的分类- 食物的消化吸收4.2 植物的制作食物- 光合作用的过程- 从植物到食物4.3 动物的摄取食物- 动物的消化器官- 消化器官的功能第五章:天文和地理5.1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公转- 四季的变化5.2 空气、水和天气- 空气存在的意义- 水存在的意义- 大气对地球的保护和影响5.3 地球的分层- 地球的组成- 地球的分层结构第六章:科学实验6.1 科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实验后的处理和探究6.2 探究水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启示。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总结一、种子发芽实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 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和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 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一致。
4. 在做水是否会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分,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5. 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一般在每个盒子里放三粒种子。
6. 水是否会影响种子发芽实验的具体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4)往一个盒子里的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不滴7.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8. 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发生的第一个变化是种子膨大。
9. 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10. 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豆幼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11. 在做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时,观察发现靠近水源、水分充足的生长得最快最好,离水源最远的生长的最缓慢。
12.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蚯蚓的选择1.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 同学们设计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实验中,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观察到大多数蚯蚓待在盒子的盖子没有剪下的部分。
3. 在做“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实验时,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蚯蚓10条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到大多数蚯蚓都爬向湿润的土壤一端。
4.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以下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
一、生命与健康
1. 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官等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2. 不同器官的保护:头部戴安全帽、眼睛佩戴护目镜、身体穿安全带等。
3. 各种感官的功能: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尝、皮肤触感等。
4. 健康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卫生等。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2. 物质的溶解:溶解的条件、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加热后物质由固态到液态,降温后由液态到固态。
4. 物质的沸腾和凝结:加热后物质由液态到气态,冷却后由气态到液态。
三、生物的分类
1.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等不同种类的动物。
2. 植物的分类:耐寒植物、耐旱植物、一年生植物等不同种类的植物。
3. 生物的特征与习性:动物口有翅膀、鱼有鳞片、植物有根茎等。
四、京剧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了解其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大基本表演手法。
3. 京剧脸谱的意义: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代表不同性格、身份的角色特征。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
继续提问。
教科版科学(2019版)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精华版
教科版科学(2019版)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精华版实验方法找6颗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其中3颗放在湿润的盒子中,盖上透明的盖子,另外3颗放在湿润的盒子中,盖上黑色的盖子,同时放在阳台上,观察哪一组先发芽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复习提纲1.自己发光、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影子的形成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位于背光的那一面;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位置角度改变而改变,光线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与光源近,影子大;与光源远,影子小。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的位置高低变化而变化,清晨、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古代的人们曾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5.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从太阳出发的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
6.影子的形成:光源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8.运用光的反射例子:镜子、汽车后视镜,医生的额镜、潜望镜……9.对于同一种热光源,光线强,温度高;光线弱,温度低。
10.形成强光和获得高温的方法:凹面镜(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和凸透镜(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加热制氧气)。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姓名生物与环境1、绿豆芽发芽实验中,实验组受光照,对照组用不透明物罩住。
实验改变了的条件是光。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
3、绿豆种子生长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5、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可以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6、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方向生长。
7、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
8、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1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
是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2、食品链中能自己制造食品的生物叫做出产者,出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间接或间接消耗别人制造的食品的生物叫做消耗者,消耗者一般指动物。
13、食品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4、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草→田鼠→老鹰。
15、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田鼠、老鹰。
1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多种生物。
1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
18、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根据各自不同需要进行合理搭配,有条件的还要定期检测。
19、统一栽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统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品,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构成一个网状布局,叫做食品网。
20、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算作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1、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22、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23、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
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2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
○3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
○4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
○5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
○6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
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
黏质土:含黏粒较多,土质黏重,易板结,渗水慢,吸水,保水能力强。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生物
1. 植物
- 不同部位的功能:根、茎、叶
- 植物的繁殖方式:种子、孢子、花粉传播
- 植物的需求: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
2. 动物
- 不同种类的结构特点: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爬行动物- 动物的生存适应:捕食、捕猎、迁徙、伪装
-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爬行动物
二、物质与能量
1. 物质的变化
- 固体、液体、气体的相互转化
- 物质的溶解:溶质、溶剂、溶液
- 物质的混合:悬浮液、溶液、合金
2. 能量的传播及转化
- 不同形式的能量:光能、热能、声能
- 能源的利用方式:化石燃料、水力发电、太阳能
- 能源的保护:合理使用能源、减少资源浪费
三、地球与环境
1. 地球的形貌和结构
- 地球的形状和旋转
- 地球的内部结构:核、地幔、地壳
- 地质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
2. 环境保护
- 自然资源的保护:水资源、土壤资源、森林资源
- 环境污染与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垃圾产生、节约用水
四、科学实验
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 观察、提问、假设、实验、记录、分析、结论
- 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和因变量
- 安全注意事项:佩戴眼镜、穿实验服、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
2. 常见的科学实验
- 植物的生长实验:阳光、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物质的变化实验:固体的溶解、气体的扩散等
- 研究使用科学工具:显微镜、温度计、天平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知识点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光照;土壤;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水分。
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有丰富有机质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如:草→兔→蛇类→猛禽→食腐动物。
草(生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食腐动物(分解者)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五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特准备了本篇完整版科学复习资料。
希望通过阅读本文,同学们能够巩固和回顾所学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种类的生物数量和分布。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资源。
1.1 动物的多样性动物是地球上众多生物中的一类,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和习性。
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1.1.1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具有脊柱和脑部,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各自的生存环境,有着不同的特征和适应方式。
1.1.2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和脑部的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数量庞大,并且在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都有广泛分布。
1.2 植物的多样性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植物可以根据其种子的种类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1.2.1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指其种子暴露在外的植物,如松树、银杏树等。
它们在种子的保护上相对较少,种子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1.2.2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裹在果实内,如苹果、桃子等。
它们在种子的保护上相对较好,种子可以通过果实的传播方式广泛分布。
第二章: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
2.1 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一种方式。
它由食物生产者、食物消费者和食物分解者三个组成部分构成。
同一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相互传递来获得能量。
2.1.1 食物链食物链是一个简单直观的表示方式。
例如,草→兔子→狐狸,其中草是食物生产者,兔子是食物消费者,狐狸是食物消费者。
2.1.2 食物网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之间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络。
通过食物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复习题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一、填空题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在西方。
2.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
3.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4.一天中阳光下铅笔影子的长度、方向都要发生变化。
5.一天中影子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6.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是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是地平日晷。
7.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
8.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9.古人的及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水钟。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地11.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当中国是白天时,美国是黑夜。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地心说)1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公鸡、蝴蝶、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蛾、蝙蝠、刺猬等。
16.地球是个球体,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一个月。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人教版《科学》五上册复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4、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6、(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7、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8、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
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13、世界上第一个天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872年3月1日)作为第一座国家公园由XXX建立。
14、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五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养分)、(空间)等。
3、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6、自然界是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7、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8、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9、会根据要求正确写出食物链
问题:1、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2、在“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你推
测一下这条食物中的其他三者会出现什么的变化?为什么?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和屏)。
一天中阳光下铅笔影子的(长短)、(方向)都要发生变化。
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3、光是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挡光物会有影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
5、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人们发现(凸透镜)和(凹面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6、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热快。
7、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
8、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9、深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弱,(反光)能力强。
问题:1、你能想办法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吗?
2、请你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要求:写出所用材料和简单步骤或者画出简单示意图)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极其变化
1、地球的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有时出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是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3、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其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
4、地球表面有(高原)、(高山)、(盆地)、(平原)、(河流)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5、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是(高山),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山丘),低平而宽广的是(平原),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盆地)。
6、在地形图上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7、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是(沙砾),其次是(沙),接着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8、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植物的覆盖程度)、(降雨量的大小)等。
保护森林退耕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0、雨水和径流会把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11、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12、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侵蚀和沉积是除了流水以外,还有(风)、(冰川)、(海浪)等。
13、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搅拌后,让它慢慢沉淀,发现泥土中颗粒大的沉降速度越(快)。
把沉积物的上层抹在手上,感觉很细腻,那是(黏土)。
15、侵蚀和沉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在河流的中上游流水作用以(侵蚀)为主,将高山切割成峡谷。
在下游以(沉积)为主,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的地形往往是(平原)。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问题:1、你是怎样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这个猜想的?请你简单地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你能说说他们是怎么形成的吗?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当我们用手提某种物体时,都会感受到物体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力, 这个力就是(重力)。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弹力)。
生活中,利用弹力的例子有(衣裤松紧带)、(弓箭)、(拉力器)、(弹簧)等。
4、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是(相反)的。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长)。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反冲力)。
生活中,利用反冲力的例子有(喷气式飞机)、(火箭)、(烟花)(爆竹)、(鞭炮)等。
6、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动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停止施加动力)。
7、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人们在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1牛≈100克力
8、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物体在运动时,会受到接触面给它的一个阻碍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大小)、(运动的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等因素有关。
10、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
滚动摩擦力要(小),滑动摩擦力要(大)
11、拉力(越大),小车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速度(越慢)。
12、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
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13、运动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14、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15、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
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少摩擦力。
16、常有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17、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
问题:1、自行车运动时,哪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的?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力的?
2、一位四年级的同学想制作一辆行驶速度很快的小汽车,她向你来请教,请你给他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