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B2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美术—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风车》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小风车》是冀教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十课教学内容,是属于“设计、应用”教学领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本课以学生熟知的风车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风车的作用和原理。

认识各种各样的风车及风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一些基本的制作风车的技法。

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新、表现和评价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大量的风车图片,了解风车的历史文化。

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熟悉的折、剪、画等方法制作出富有情趣的小风车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能力,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

情感目标:1.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2.体验探索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风车的制作方法,制作一只美丽的纸风车,并使其愉快的旋转。

难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说教学教法1、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观看风车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动手操作能力。

2、学法通过让学生观看大风车的图片,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把班里的学生分成8组,便于孩子们实际操作和相互学习,并有意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愿意在小组中与他人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依据课程标准,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一)、激趣导入1、播放了一段音乐视频,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曲——大风车。

目的是引出本课的课题。

孩子们对这首歌特别的熟悉,都跟着大声的唱起来,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二)、认识风车,了解风车的发展历史和风车文化1、让学生谈论、交流关于风车的相关知识。

让孩子们知道什么说什么,使得他们的知识得到共享。

2、进而引入风车知识——风车王国是荷兰。

小学语文—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教学设计【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4)

小学语文—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教学设计【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4)

13 精卫填海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故”、“堙”的含义,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3.结合课文,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4.能用自己的话将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理解“故”、“堙”的含义,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并用自己的话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教学准备:大海、精卫鸟的图片,课件,精卫填海完整的故事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1、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

现在,我来考考你,你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生说。

师: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诉他们。

2、简介《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3、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师: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

(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生齐读课题,师板书:精卫填海)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释题。

(1)学生齐读课题。

(2)解释课题的意思。

①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②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加以总结。

2、初读课文(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重点指正字音:少(shào)曰(yuē)溺(nì)衔(xián)堙(yīn)(3)停顿。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wèi)/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yīn )于/东海。

3、再读课文,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根据学生的反馈,解决重点词句的含义。

①之:的②少女:小女儿③故:因此④堙:填塞⑤女娃游于东海:(女娃于东海游)女娃在东海游玩。

小学语文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8)

小学语文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8)

微课设计方案微课设计方案123《静夜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各种识字方法会认“床”等11个生字;会写“思”。

2.借助图片,想象画面,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且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拓展积累描写月亮的其他古诗。

教学重点:借助拼音、各种识字方法会认“床”等11个生字;会写“思”。

教学难点:借助图片,想象画面,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且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李白的《古朗月行》,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你们还记得李白吗?谁用自己的话介绍介绍他。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写得诗。

(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教学过程。

(出示有拼音古诗的课件)打开课本43页,借助拼音用手指指着字来读,在读的时候要把每个字读准确。

现在用你的小手指捂住拼音,再来读一读。

一会儿我们可要闯关了。

闯关开始了!(出示没有拼音的古诗),我们先来一起读一读。

将生字挖空,杂乱的放到一边。

这些生字宝宝迫不及待的从诗中跳出来,你还认识他们吗?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看谁火车开得快。

拿出你的生字卡片,先自己来认一认这些生字宝宝。

拿着你的生字卡片考一考你的小伙伴。

你们太厉害了,这么轻松的闯过了第一关,第二关要开始了!听清楚要求:从你的生字卡片中找到这个字,拿起卡片大声的读出来。

(课件出示床的图片,接着出示光的图片),你能用光组词吗?(出示夜的图片)(板书:在田字格里写夜,用红粉笔写)谁能用夜组词?生组完词,你们想一想是什么样的夜晚?当学生说到安静的夜晚,(板书:静,在静的左边写平、宁)。

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后我们可以看物猜字。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拿我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床、夜、光”)闯关继续,小眼睛要看仔细了!老师又增加难度了!(先出示举的图片)你能不能做一下举的动作。

(接着出示低的图片,不要着急提示学生,先让学生自己说。

)这个字有点儿难,你能找到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吧!谁能用疑组词,用组的词说一句话。

小学语文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59)

小学语文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59)

蚊子和狮子一课时利冲昏头脑。

寓意三:人要有自信。

寓意四:狮子战败后,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可见,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寓意五: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目标导学二:艺术特色1、情节波澜起伏。

这则寓言情节大起大落,写出蚊子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变。

蚊子战狮子,狮子比它强大很多倍,可它却胜了;当蚊子以为自己天下无敌时,却葬身蛛腹。

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2、运用拟人,生动形象。

文章采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特征,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生动、形象。

如把蚊子的叫声说成是“吹起喇叭”“唱着凯歌”,极为形象贴切地写出了其得意忘形之态。

‖教学提示‖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艺术特点。

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可取之处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阅读理解,找出寓言的寓意,明白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依照故事和结尾的点题,来把握寓言的寓意。

易于学生理解。

不足之处在学习寓言时,我采取的是以读促讲,但是给学生的阅读时间有限,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微课的交互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注意这个问题。

《麻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习作单元。

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麻雀》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领会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这个故事因猎狗与小麻雀的相遇而展开。

事情的起因是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明白。

作者观察仔细,捕捉到很多细节,既看到了猎狗露出锋利牙齿的凶恶、小麻雀拍打翅膀的可怜、老麻雀挓挲起羽毛的紧张,又听到了老麻雀嘶哑而绝望的尖叫声,并加上了自己的想象。

作者把这些内容写下来,清晰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情形。

小学英语—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23)

小学英语—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23)

小学英语微课程设计与制作一、主题:动词三单式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动词的三单式,掌握五种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三单式。

情感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动词三单式的定义和什么是第三人称单数。

教学难点动词三单式的变化规则。

四、教学对象: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刚刚接触英语的三年级初学者五、教学过程:1. warm up教师向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欢迎大家来到欢乐的英语课堂。

2,leading in通过让学生观看《冰雪奇缘》中Elsa千变万化的服装,让学生感受到三单式的变化。

设置悬念,让学生沉浸式的学习。

3、presentation利用丰富多彩的动画和图片,让学生明白动词三单式的正确含义,并且通过举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动词三单式变化规则。

1.一般情况在词尾+s2.以辅音字母+“y”,结尾变“y”为“i”+ es3.以“s,x,ch,sh”结尾在词尾+es4. 以“o”结尾, 在词尾+es5.have ---has4、consolidation玩竞赛类的游戏,让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精神高地集中,利于学生进行记忆。

5、Practicedo_________ cook_________study_________ play__________go ________ watch_______6、Homework1. My mother________ (teach/teaches) English.2. I________ (play/plays) football every morning.3. She ______________ (have/has) a pen pal.4. Mike ____________ (go/goes) to school on foot.5. Amy often____________ (watch/watches) TV.六、实施思路:第一,多媒体技术电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科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科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科学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浮力教学目标: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能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系统人类改变地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人类的哪些活动起到了改变地表的作用。

2、能将人类各种改造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3、能设计一个清晰的方式整理辩论或研究的结果。

4、能按照“对保护地表是否有利”的标准对人类影响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人类改造地球的活动。

2、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与自己持不同看法的同学的观点。

3、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怕被别人否定。

科学知识目标:能有根据地举例说明人类那些改造地表的活动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能提出一些对小学生来说切实可行的保护地表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召开辩论会等方式来探究“人类活动队地表的影响”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人类那些改造地表的活动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四、教学准备:有关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作用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人类引起地表形态发生的活动图片、视频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知道,今天我们看到的壮美的自然景观,高山、河流、平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你听说过沧海桑田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就验证了这个事实。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影片)2、同学们猜想一下,引起这个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3、你们的这些猜想都是有可能的,都是自然力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除了自然力量以外,还有一种力量能引起地表的变化,是什么呢?4、学生试着回答4、引出课题:你真是了不起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改变地表》(二)科学探究1、我们是有生命的会思考能活动的动物,为了生存,人类在地球上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呢?A、组内交流B、全班交流C、老师总结了一些活动(出示课件)2、人类的这些活动使地表发生了变化,是有利还是不利呢?将他们进行分类A、组内交流B、全班交流C、出示课件3、人类的有些活动对地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请看一个记录片(出示纪录片)A、看了之后,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吧?B、总结:是啊,人类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周围的自然,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开发这些宝贵资源,应该保护它爱护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表不受破坏呢?自己思考C、学生回答(三)辩论会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老师很是感动,我知道了我们人类和自然应和谐相处。

小学音乐—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音乐—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微课设计方案123《保卫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重点)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难点)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不要仓促)。

二、了解黄河:1、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视频,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用你所看到的黄河吗?2、老师播放“黄河”的视频。

课件: 黄河视频。

3、(同时问)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例如: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评价)。

4、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及时评价)5、老师再为同学补充(课件:黄河流域图)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6、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

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

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

(呼应学生所说。

)7、看,这个女孩站在母亲河面前,思绪万千,假如你是这个女孩,你会想到什么?8、对,女孩对黄河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但同时又回忆奶奶曾经告诉她的一个故事,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板书:选自《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诗词(课件:保卫黄河歌词。

)9、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想一想,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0、学生回答。

板书:《保卫黄河》师: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

小学语文—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教学设计【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4)

小学语文—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教学设计【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4)

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

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

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

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

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在理解文中关于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的句子上会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借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一画,演一演的方式来进一步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它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同时,教师要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三、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三个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3、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五、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六、教法学法教法:1.以读代讲法: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

2.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小学语文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77)

小学语文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77)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追本溯源识字方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的课文,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

其中,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最为重要的教学之一。

大量的识字内容成为低年级学生的最大的学习任务,所以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利用“追本溯源”这一识字方法,不仅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由来,还能更快的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运用。

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情感,注意培养学生对识字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学生分析】本课课文内容虽然比较简单,读起来容易上口,但是本课的识字量大,虽然是一首诗歌,但里面有好多的生字学生极容易读错,所以“识字教学”仍然是本课阅读教学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

利用“追本溯源”的识字方法,能够解决其中的识字问题。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灵活巧妙地理解运用生字,还能了解生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从中渗透文化色彩,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追本溯源”的意思,能够利用“追本溯源”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掌握新的识字方法,并能灵活巧妙地理解运用生字。

3、让学生了解生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从中渗透生字文化色彩,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揭示课题。

2、课上常见的识字方法都有哪些?(设计思路与意图:请学生先回顾所学的识字方法,在头脑中进行一次头脑风暴。

)二、新授知识1、介绍新的识字方法——“追本溯源”识字方法。

2、什么是“追本溯源”?3、朗读《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中的第一小节。

4、认识生字“旅”。

利用“追本溯源的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表示士兵们跟随飘扬的战旗下,从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行军打仗。

5、演示从古到今的“旅”字图片,渗透文化色彩,开阔视野。

6、“旅长”这一名词的由来。

(设计思路与意图:请学生先了解“追本溯源”的意思,利用这种识字方法识字,掌握新的识字方法并从中获取生字由来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识字的强烈欲望。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1)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1)

《三角形内角和》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撕、拼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教学过程1.确定策略师:我们可以通过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

因为180度的角是平角,我们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如果是平角,那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

2.操作演示(1)先画一个平角,注意要画出平角的顶点。

(2)然后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每个角的顶点与平角的顶点重合,相邻的边也要紧紧挨住。

(3)最后观察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恰好拼成了一个平角。

3.小结师:所以我们可以说,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四、设计思路本节微课是对“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进行展开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基础。

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一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觉得本课的重点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所以然”。

我的设计意图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它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微课以操作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们,更加直观的展示了平角的特点,结合平角的特征,让学生对猜想进行了验证。

“在此我提出拼角的方法,拿出准备三角形进行操作,从中获益,发展动手动脑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较、分析从而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学生也学会了转化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微课程设计方案微课主题:初步认识钟表。

小学科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

小学科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

《地表探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作用与平衡方式、关系之后,引导学生从地表探秘入手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球板块运动,地壳抬升、高山形成的秘密,使学生经历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为后面了解地震、火山等现象做铺垫。

教材安排了两个教学活动,活动一:拼图游戏。

在这一环节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科学探究氛围,从观察发现到大胆假想,到拼图印证,再到分析证据。

让学生经历了科学发现和提出科学假设的过程。

在这一活动中,为了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紧凑的探究过程。

我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制作好的拼图板,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满足学生在观察发现之后迫切想要得到证实的心理需要。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能够大胆假想,并愿意把自己的假想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能按照要求制作一张世界地图的拼图板。

2.能从拼图游戏中发现地球上各块陆地之间的关系。

3.能大胆提出猜想和假设。

4.能发挥自己的空间想像能力推测过去地球上陆地的分布情况5.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问题。

6.体会到科学假设的提出是需要事实依据的。

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特别是经历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1.探究发现法2.小组合作法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世界地图。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或双面胶,硬纸板。

七、教学流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关于地球表面的幻灯片,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老师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这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来。

)(二)观察发现,提出假想 1.教师发给学生世界地形图提出问题。

小学音乐—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

小学音乐—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

微课设计方案奇妙的柯尔文手势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柯尔文手势教学目标1.什么是柯尔文手势。

2.掌握七个唱名所对应的七种不同手势。

3.学习“闪烁的小星”柯尔文手势。

教学重、难点:能够准确记忆柯尔文手势,认识七个音符。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引导式、听唱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云课堂,今天孟老师将带领大家学习奇妙的柯尔文手势。

本节课后,你将知道什么是柯尔文手势,掌握七个唱名所对应的七种不同手势,学习“闪烁的小星”柯尔文手势。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柯尔文手势简介“柯尔文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首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

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的唱名,更好地体现音高关系,大大提高了音准。

2.复习七个音符跟着老师一起唱音符。

在学习柯尔文手势之前,先回忆一下7个音符,跟着老师一起唱出来吧。

3.学习柯尔文手势(1)跟老师学习柯尔文手势顺口溜七个音符在柯尔文手势中又是怎么表现的呢?为了方便大家记忆,老师把柯尔文手势编成了顺口溜,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一做。

(2)想一想:是不是所有手势都放在同一高度?当然不是,我们可以看到,它像楼梯一样,音高向上走,手势向上,音高向下行,手势向下。

(3)随老师完整做一遍。

(4)再次跟琴完整做一遍。

同学们,都记住了吗?只要反复练习,柯尔文手势一定能留在你的脑海里。

4.考一考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有信心通关成功吗?来吧,我们开始!(1)第一关听音做手势请你做出以下几个音对应的手势 mi re la do(2)第二关看手势听唱名请你说出以下几个手势对应的是什么音?sol fa si re同学们,你们都答对了吗?5.学习“闪烁的小星”掌握了每个音的音高和柯尔文手势之后,我们增加些难度,歌曲“闪烁的小星”大家都会唱,请同学们边唱曲谱,边做柯尔文手势。

(1)学生随视频做手势(2)再次跟老师一起做一遍大家做的真棒,让我们再跟着老师的示范做一遍。

小学语文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82)

小学语文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82)

《麻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习作单元。

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麻雀》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领会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这个故事因猎狗与小麻雀的相遇而展开。

事情的起因是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明白。

作者观察仔细,捕捉到很多细节,既看到了猎狗露出锋利牙齿的凶恶、小麻雀拍打翅膀的可怜、老麻雀挓挲起羽毛的紧张,又听到了老麻雀嘶哑而绝望的尖叫声,并加上了自己的想象。

作者把这些内容写下来,清晰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情形。

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用词准确传神,往往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对象的特征,传出形象之“神”。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写事的文章。

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的《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习把我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了解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事的方法。

但如何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是孩子们在本课学习中所迫切需求的。

本节课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探究、品味方法”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习得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从而为实现本单元语文要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能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12)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12)

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使学生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汽车行驶100分钟可以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3.张老师买10kg苹果花了70元钱,每千克苹果多少钱?【设计意图:复习两数的倍数关系,意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学习比的意义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出“比”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国旗问:这位航天英雄你们认识吗?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我国国旗。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展示的两面旗帜师:这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两面旗帜。

这两面旗帜长都是15cm,宽都是10cm。

你能用算式表示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1)长是宽的几倍?15÷10(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3.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还可以利用一种新的形式,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比(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选举“神舟五号”这一现实素材作为载体,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比较自然地引出比的两种情形。

通过两面长方形旗帜数据,引发学生提出长与宽的倍数关系,同样为后面的选材作铺垫,凸显情境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三)探究新知,认识“比”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并认识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29)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29)

数松果教材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册《数学》第二单元《乘法口诀》第一节《数松果》。

教学对象:二年级的学生教学流程:出示图片直观教学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最后数形结合,编写口诀教学目标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验运用口诀计算的简单性。

4、在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松鼠妈妈带着它的宝宝到松林里采了很多的松果,聪明小朋友你能帮它们数一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松果》。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它们一共采了多少堆?(9堆)每堆有几个呢?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二.自主探究,编写口诀(一)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1.1-3堆带着填有几堆1 2 3 4 5 6 7 8 9有几个师: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发的表格,让我们一起边数边整理表格。

(展示表格)1堆有几个松果?(5个,师填写)2堆有几个?3堆有几个?2.4-6堆自己填师:你们能按照老师的方法完成后面的表格吗?请同学们拿出表格,咱们比一比看谁完成得又正确又快。

教师巡视3.汇报(1)生说答案,师板书。

生:4堆20个,5堆25个,6堆30个,7堆35个,8堆40个,9堆45个(2)师:4堆有几个是怎样得到的?5堆有几个是怎样得到的?6堆有几个是怎样得到的?7堆有几个是怎样得到的?8堆有几个是怎样得到的?9堆有几个是怎样得到的?生:15+5=20,20+5=25,25+5=30,30+5=35,35+5=40,40+5=45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清楚!师小结:看来大家是用加法得到这些结果的,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剩下的松果也变到课件上来。

课件出示松果(二)数形结合,编写口诀1.指着第一堆松果,师:这堆松果表示几个几(1个5),也可以说是几个几?一共是几个?(5个)可以怎样列乘法算式呢?(1X5=5X1=)2.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师:这两堆表示几个几(2个5),一共是几个?(10个)可以怎样列乘法算式呢?(2X5=5X2=)3.师:三堆,四堆,五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把其余的算式写出来吗?(师巡视)师:3X5中的3在图中表示什么?5在图中表示什么?4X5中的4在图中表示什么?5在图中表示什么?5X5中的5在图中表示什么?5在图中表示什么?(观察算式)5的乘法算式有什么规律?4.师生一起编前三句口诀。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本微课程是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的数学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减法的认识与应用”、“减法与加法的关系”两个部分。

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以及加减法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2.掌握减法与加法的关系,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提高数学成绩。

三、教学内容1.减法的认识与应用(1)认识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和方法。

(2)学习减法运算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减法的基本操作。

(3)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减法与加法的关系(1)分析减法与加法的关系,理解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

(2)加深对减法和加法的认识,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3)进行综合性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趣味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和形式,如比赛、游戏、练习等。

2.多种手段相结合,既用教师讲解、板书、示范,也通过图片、PPT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五、教学过程1.引入利用小故事、动画片等引入减法的认识与应用。

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作用和意义。

2.讲解在引入后,通过讲解减法的定义、运算方法和技巧等,使学生对减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减法概念和应用的认知。

3.练习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减法练习,包括口算和书写练习。

同时,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减法进行计算。

4.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同时,巩固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减法与加法的关系,通过示例讲解转化过程,并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应用减法和加法进行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B2-李焕义收起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策略行动研究报告
水城县比德镇屯上小学李焕义
一、研究背景
小学新标准英语中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语的练习,因此,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提问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是必不少的。

但是在教学中提问也是要讲究艺术的,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灵活多变的提问,把握好提问的“度”。

老师提问提得好,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而且还可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因此,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教学艺术之一。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做为主体不仅要学会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提问、归纳和总结,并且达到灵活运用、互相交流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创设真实的课堂语言交际环境,促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探求知识。

有关提问的研究,历史久远,侧重各有不同。

对于提问来说重要的不是教师提问什么样的问题,而是教师语篇的控制以及学生接触语篇的方式。

提问的目的、问题的类别、问题的准备、问答过程的控制、问题的反馈等对提问的有效性都有着制约和影响。

而提问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处理,则又都依赖于策略的使用。

因此,对提问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做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基础教育的教育观出发,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要着眼于发展,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焕发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法:
通过几个小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调查问卷:
性别
所在年级班级
英语学习成绩
中等以下
中等
中等以上
1.你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吗?
A. 非常感兴趣
B. 比较感兴趣
C. 一般
D.不感兴趣
2.你对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成绩有信心吗?
A. 非常有信心
B. 比较有信心
C. 一般
D.没有信心
3.你在英语课堂上积极举手提问吗?
A. 非常积极
B. 比较积极
C. 一般
D.从来不积极
4.你课后主动向老师提问吗?
A. 非常主动
B. 比较主动
C. 一般
D.很少
5.你对自己的英语成绩满意吗?
A. 非常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一般
D.不满意
6.你认为英语学习对以后重要吗?
A. 非常重要
B. 比较重要
C. 一般
D.不重要通过对五(3)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发放问卷份数;64 收回份数:64 有效问卷:60)
选项
A
B
C
D
人次
百分比
人次
百分比
人次
百分比
人次
百分比
1
10
16.7%
15
25%
21
35%
14
23.3%
2 12
20%
27
45%
11
18.3%
10
16.7%
3 8
13.3%
17
28.3%
13
21.7%
22
36.7%
4 3
5%
5
8.3%
14
23.3%
38
63.3%
5 5
8.3%
13
21.7%
20
33.3%
22
36.7%
6 30
50%
18
30%
10
16.7%
2
3.3%
通过调查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都对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成绩有信心,但就是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有问题不敢向老师提问,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和教师如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的回答,是我们研究的目的,也是希望通过课堂上有效的提问上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帮助。

(二)行动研究法:
1、利用现有设备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更符合这一学习层次及其年龄特点的语言场景,使学生尽可能多的置身于近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尽可能的刺激学生主动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2、设计适合本层次学生的教学问题,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多方面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意识。

四、研究方向
在英语的学习方式上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五、研究的过程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提问在英语课堂的交互活动中占20%-40%,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交互式活动几乎占上课时间的一半,对语言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通过问题的调节,语言会更加清楚易懂,更加适合学生,对交互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提问经常可以作为监控学生的一种手段,提问可以把精力不集中或开小差的学生可将其唤回课堂活动之中。

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地提问,关注到各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小组活动和全班交替活动中,学生在主动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六、研究的结果
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对学生起到了一定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不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且还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向同学提出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启发性提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回答这样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例如:在教动物类时,首先说说我们常见的动物有哪些?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世界里其它稀有的动物。

提出:“Do you know the othe r animals? Do you like them? 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the animals stories?” 在这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

因为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再逐步加大难度。

如果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可分小组讨论,再作回答,这样既可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这样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出会变得轻松愉快。

2、引导性提问。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使用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

如在教Module 9 Unit 1 I feel happy. 时,先让学生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是不同的表情图,然后老师通过自己的脸部表情,提出问题:How do I feel? Do I feel sad? Can you tell me how do you feel? Do you feel hungry? 等等,这一系列的设问就会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表情并迅速的理解了课文中Sam和Linglimg之间的对话。

3、层次性提问。

课堂教学中提问不应具有层次性和广泛性,要注意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整体效应”。

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应不同,比如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一些简单的,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提出理解性的问题,而对于较好水平的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创造性的问题。

如在教 Module6 Unit2 It’s in the north of China.时,针对这类学生我设计了以下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目:
A) Where did Lingling go? B) Where is Xinjiang?
C) What mountain did she climb?
D)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the text?
通过反思教学,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不断的磨练,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并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我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因此我必须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争取做到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