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一、增加课堂活动1. 尝试给学生设置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比较和讨论,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有趣的现场实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增加主题活动,给学生可以展现和表达自己的机会:比如数字的文化应用和教育社会影响,或者比较照片、抽象几何图形中数学之美,增加叙述性的任务等等。
二、加强互动1. 让学生做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可以利用回答问题和解决练习来与教师互动,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现一些新问题,并且叠加总结新学到的内容;2. 增加合作学习碰撞:学生间可以以小组或双人形式互动,关注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形成学习协同的意识,帮助学生互动参与,以增进锻炼的效果;三、应用新型科技1. 使用课堂反馈软件:这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和教师互动联系起来,课堂反馈软件提供在线实时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答案和结果来调整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率;2. 利用APP应用软件:很多数学APP软件提供丰富有趣的学习版,通过微信、QQ发送资料,可以向孩子推荐和提供一些学习感兴趣的内容,让孩子可以方便的学习。
四、实施评价的方式1. 给予弹性化的测试:比如实行网上考试、开放性测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测试,这样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学习激情;2. 增加竞赛性评价: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参加比赛进行评价:比如几何游戏比赛,统计分析比赛,数学拼图比赛,以及作品展示等;这种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正面的影响。
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师生互动的准备工作,要多留出时间,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技能,学会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口头表达,提高表达能力,以达到与师生重构课堂知识,交流学习经验和并复习知识点的效果。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习师生共同进步,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
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数学课堂氛围的活跃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
一个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数学老师都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一、建立互动的学习氛围互动是一个活跃课堂的重要基础,互动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友好和关怀。
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而且对于活跃课堂氛围的营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角色表演、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运用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亲自动手解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教学技巧,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更加主动参与。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树立数学学习的态度,鼓励学生比较、分析、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逐渐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励学习者、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价值,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快乐、满足、自信、好奇等积极情感。
五、注重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引导学生通过掌握基础知识,进一步深入探索学科的内涵,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幼儿园老师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育
幼儿园老师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孩子们培养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引导者,他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开展数学教育。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老师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育。
一、创设数学学习环境创建一个富有数学氛围的学习环境是开展有效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数学学习环境:1. 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资源:老师可以准备数学相关的书籍、游戏、玩具等资源,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2. 设计有趣的数学角:通过布置数学角,让孩子们能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比如数学拼图、数学测量等,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 创造互动的数学学习氛围:鼓励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互动交流,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数学游戏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促进孩子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幼儿园老师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引导孩子们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故事教学法: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操作性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物或教具来展示数学概念,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三、注重数学概念的启蒙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孩子们对数学概念的基础期,幼儿园老师应该注重数学概念的启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概念的引入:培养孩子们对数字的认知,通过数数游戏、数字图形等方式引入数字概念。
2. 形状概念的培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孩子们掌握形状的基本概念,如圆形、方形等。
3. 计量概念的学习: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让孩子们了解计量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量感和度量能力。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幼儿园老师在开展数学教育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帮助每个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如何进行五年级数学教学的课堂互动
如何进行五年级数学教学的课堂互动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五年级数学教学的课堂互动,以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一、设立合适的学习目标为了有效引导课堂互动,教师需要在每堂课之前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观察和可量化的,以便学生和教师都能清楚地了解学习的重点和期望的结果。
例如,学习目标可以是解决一个特定类型的问题,应用某种数学概念,或者进行合作学习等。
通过设立学习目标,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在进行五年级数学教学的课堂互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1. 案例研究法: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的案例,鼓励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分享。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游戏和竞赛: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竞争中积极参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视觉辅助:运用图表、图片、幻灯片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步骤。
这些辅助工具能够激发学生的视觉感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鼓励学生参与在进行五年级数学教学的课堂互动中,鼓励学生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鼓励学生参与的方法:1. 提问与回答: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随机抽答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2.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和参与讨论。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共享。
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初中数学教材?
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初中数学教材?初中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蕴藏着相当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科内涵。
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初中数学教材,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是每个时期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更快速有效地利用初中数学教材:一、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1. 反复学习教材,理解教材的整体框架和知识体系。
把握教材的编排逻辑,了解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考点有清晰的认识。
2. 分析教材内容的设计理念,解读教材编写的意图。
教材编写者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才能更好地实施基础教学。
3. 学习教材的编写背景和参考资料,了解教材的创作思路。
教材编写背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和教学目标,参考资料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建议。
二、灵活运用教材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1.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教材内容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的,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案例,设计趣味生动的教学活动。
教材中包含十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和案例,设计趣味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教材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讨论、引导观察现象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三、参与教材的拓展与延伸,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1. 依托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材内容只是基础,教师要凭借教材内容,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数学素养。
小班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小班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在小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班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方法。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开展数学活动前,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能够通过数学活动的开展实现。
例如,在小班数学活动中,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加减乘除能力,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二、选择合适的数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数学活动对于有效开展小班数学活动非常重要。
数学活动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具有趣味性。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班数学活动的示例:1. 数学游戏:例如数学猜谜、数学拼图等,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制作数学工具:例如制作数学板、计数器等,通过制作和使用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 数学实验:例如进行数学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数学定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科学精神。
三、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学生疲劳和注意力集中难度增加。
一般来说,小班数学活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休息时间,以帮助学生放松神经,提高学习效果。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小班数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合作、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1. 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比如使用卡片游戏、数学运动会等方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提高数学能力。
2. 故事教学:运用一些故事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 视觉化教学:利用图表、图形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比如使用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形状、概率分布等概念。
4.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帮助他们互相学习和思考。
在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5. 拓展活动:在正式的数学教学之外,引入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比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项目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6. 不同方式的表达和解释: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和解释数学知识。
比如通过口头解释、示范演示、图示等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7.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将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8. 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通过差异化教学和个别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提高数学成绩。
9. 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10. 考试辅导:在数学考试前,针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辅导。
通过策略指导、题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
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想创建一个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就必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等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
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趣味数学游戏,或者通过数学实验来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还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知识的获取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让他们通过交流和讨论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数学是一门很注重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通过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题目和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和讨论,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
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引导,他们才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和成就感。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效果在当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利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比如图片、视频、动画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和资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展示和解释数学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能够有效地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有效的策略: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实际物体或图片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教学小组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问题,并互相帮助。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游戏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教学。
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拼图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4. 周期性复习: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练习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复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复习可以通过小测验、课堂练习等形式进行,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加深记忆和理解。
5. 注重思维训练: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思维训练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6. 多样化教学方法: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展示等方式来传授知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7. 倡导实践应用: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应用,比如量的比较、测量等。
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8. 注重反馈: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活动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资源的利用。
活动设计与组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一个要素。
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设计,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应当有足够的针对性和挑战性,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二个要素。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
游戏教学方法可以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讲解法可以用于教授数学概念和规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用于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三个要素。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图表、多媒体等。
教师应当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真实和情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亲自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
教学资源的使用应当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起到辅助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和电子媒体,获取更广泛的数学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分别是活动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资源的利用。
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教学水平,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愉快和有意义的体验。
幼儿园老师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育
幼儿园老师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幼儿园阶段正是培养孩子对数学兴趣和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
幼儿园老师在开展有效的数学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探讨如何帮助幼儿园老师开展有效的数学教育。
一、课程设计幼儿园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设计符合幼儿兴趣和能力的数学课程。
首先,课程内容应当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习。
其次,课程目标要明确,根据幼儿的认知阶段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帮助幼儿逐步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
最后,课程的难度要适宜,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幼儿园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数学问题。
例如,通过提问、讨论和观察等方式,引导幼儿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和关系。
其次,老师可以运用操作性教学方法,让幼儿亲身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
比如,使用教具、实物和游戏等有助于幼儿动手实践和感知数学的工具。
此外,老师还可以借助课后复习、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体化指导等方式巩固幼儿的数学学习成果。
三、资源利用幼儿园老师应该善于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数学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老师可以利用教科书、幼儿数学游戏等教具,使数学教学更加有条理和有趣。
其次,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带领幼儿参观数学相关的场所,如科技馆、数学展览等,激发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四、情景创设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将数学教学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相结合,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幼儿园的房间里设置数学角,通过模拟购物、比较大小等实际场景,让幼儿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幼儿来说,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采用适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与技巧。
一、游戏化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喜爱和擅长的活动,通过游戏化教学法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数学游戏,如数学拼图、数学迷宫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概念和技巧。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教学法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进行,他们喜欢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去操作和探索事物。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操作活动,如用木块拼凑图形、用珠子计数等,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
通过操作,幼儿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绘本、实物等方式,创设一些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观察和思考,从而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绘本《小熊数苹果》来教授幼儿数数的概念,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运用。
四、分组合作法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法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完成一些数学问题或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幼儿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逐步引导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进行逐步引导。
可以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慢慢引导他们建立起新的数学概念和技巧。
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自主探索和思考。
六、多元化评价法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注重对答案的正确与否,还要关注幼儿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思路。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式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式(通用5篇)谈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样使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不会再感到陌生。
下面店铺整理了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式的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式篇1努力打造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环境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才能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兴趣盎然,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活动。
如:有关数学教材内容的智力故事、谜语、有趣的图片等,再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生动、清楚明白,也非常容易让学生理解。
如:在讲述“鸡兔同笼”问题时,先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即很多小鸡和小兔子在绿绿的、青青的草地上在来回奔跑,有的在不停的啼鸣,有的在慢慢的吃着青草,有时候画面展示了许许多多的小鸡头和小兔头,有时候出现满草地的小脚,学生认真的看着画面,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这时,我适时地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草地上的小鸡和小兔总共有六十只,可是它们的脚却有一百三十八只,问小兔和小鸡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马上愣住了,然后纷纷进入思考之中。
就是由于有了这个生动活泼的画面,学生兴致非常高涨,也为他们很快进入教学活动之中奠定了基础。
认真设计好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对实施有效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要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必须加强各种类型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触类旁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时,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前提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活动:就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座号,根据老师的要求的规则起立,看看谁最机灵。
像座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起立,是质数的,合数的,既是奇数还是合数的,是质数还是偶数的,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等等,学生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进一步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及范围,更让学生养成了勤于思考,机动灵活的学习精神,也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明确教学目标
01
02
03
确定知识目标
明确要教授的数学知识点 、技能和方法,确保学生 掌握所需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公式。
设定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 、推理、判断和计算等。
关注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 思维和创新能力。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精心设计教学
认真备课,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教学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关注学生反馈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 效果。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合作机制
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 关系,定期举行教学研 讨会和交流活动,分享 教学经验和资源。
题解决能力。
遵循认知规律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 难的原则,逐步增加难度和复杂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逐步引 导他们掌握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强化实践应用
及时反馈与调整
注重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所 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中,提 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
联系生活实际
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 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3
设置挑战性问题
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和探索欲,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 成就感和自信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给予正面反馈
01
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回答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如赞扬、
鼓励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有时会觉得难以理解和应用。
因此,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对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1. 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的,以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他们需要学习和达到的目标。
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和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和教学大纲相匹配。
2. 创造性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数学游戏或者探索一个数学模型,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伙伴合作或全班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彼此交流和讨论问题,相互协助解决难题。
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交流能力。
4. 利用技术工具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技术工具来增强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互动式数学软件、在线数学课程和数学学习应用程序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用数学方法。
5. 不同教学方法的搭配运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讲解、示范、指导、讨论和练习等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多样化和生动有趣。
6. 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考试外,可以采用口头演示、小组展示、作品展览和实际应用等方式进行评估,以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7. 与日常生活结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介绍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一、目标设定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既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同时,目标要具体明确,可以通过制定阶段性目标和终极目标来达到逐步提高的效果。
二、内容选择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来选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与其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应用来进行教学。
此外,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三、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中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教学素材、演示解题过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分层次、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例如,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解决思路,然后引入相关的概念和定义,再通过练习和巩固的环节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评价方式评价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评价,如作业、小组讨论、个人报告等。
评价应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评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加以评价和引导,促使学生反思和提高。
总结起来,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活动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
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数学教案
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数学教案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一个有效的数学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数学教案,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制定数学教案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知识储备以及学习习惯的了解,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明确教学目标在制定数学教案时,明确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掌握某一数学概念或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等。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制定数学教案时,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可以采用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增强教学效果。
四、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在制定数学教案时,教师应该设计一系列合理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包括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实践操作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
五、设置合理的评估方式在制定数学教案时,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估方式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既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能够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
可以运用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提交作业或参加科学竞赛等形式的评估活动。
六、反思和调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如何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活动
如何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活动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如何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活动,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实验在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活动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应紧密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比如,在教授平面几何中的图形相似性时,可以选择用实物模型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进而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二、明确实验目标在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活动时,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
实验目标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理论或方法。
例如,当教授平均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进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三、设计实验步骤设计良好的实验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实验步骤应简明清晰,遵循科学的实验原则。
例如,当教授几何中的角度概念时,实验步骤可以包括:准备两条直线和一个转角器,以固定角度将一条直线转动,让学生观察转角器的度数和角的变化。
四、加强实验引导在进行数学实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加强实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通过提出问题、指导讨论和解释实验现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例如,当教授数列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并通过实验结果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五、开展实验分析在数学实验教学活动结束后,应开展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解释,以及总结实验中发现的数学规律和结论。
例如,在进行统计学中的概率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实际发生事件的概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六、实验应用拓展数学实验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升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升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要提升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下是一些策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1. 不同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指导:研究如何根据大班中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数学指导。
探索如何区分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能力水平。
这可以包括灵活的分组安排、不同难度和挑战的任务设置,以及个别辅导和反馈等。
2. 学生合作学习:研究如何促进大班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探索不同类型的合作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解题和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互相学习和理解。
研究应该关注如何设置有效的团队合作结构和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相互支持和共同学习。
3. 教师引导策略:研究教师在大班数学集体教学中的引导策略。
探索如何提问、提示和解释数学概念和问题,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解决数学难题。
研究应该关注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引导策略,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
4. 使用多媒体和技术工具: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和技术工具提升大班数学集体教学的效果。
探索如何结合数字化资源、互动白板等工具,创造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体验。
研究还应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信息素养,以应对现代技术环境中的数学挑战。
5. 教学评估和反馈:研究如何有效评估学生在大班数学集体教学中的学习成果,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探索使用多种评估方法,如观察、作品展示和个体评估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展。
研究还应关注如何提供具体、个性化的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策略。
这些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提升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
通过个性化的指导策略、鼓励合作学习、灵活的引导方法、技术的应用以及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为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如何开展主题式数学教学活动
如何开展主题式数学教学活动在一片充满活力的教室中,数学活动如同一位调皮而聪明的孩子,总是渴望着探索与发现。
为了让这位孩子展现出它的魅力,教师需精心策划主题式数学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乐趣与意义。
首先,选择一个吸引人的主题至关重要。
主题可以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比如“购物”、“旅行”或“自然”。
当学生们看到一个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时,他们的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学习的欲望也随之增强。
比如,选择“购物”作为主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在超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折扣以及找零,这不仅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也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接下来,设计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数学问题与活动。
要确保这些问题既富有挑战性,又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购物”主题中,可以安排模拟购物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顾客和商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加法、减法、乘法等基本运算来完成交易。
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巩固他们的计算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社交与沟通技巧。
在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活动的引导者与支持者。
在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时,教师应积极参与,观察每个小组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与反馈。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如果你买了三件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都是5元,你总共花了多少钱?”这种提问方式能够鼓励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除了课堂内的活动,教师还可以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例如,组织一次“数学寻宝”活动,学生们可以在校园内寻找与数学相关的线索,解答问题。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也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能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评价与反思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通过观察、测试和问卷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使他们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作者:李慧敏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数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数学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如何建构有效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构有效数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88-01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首先要做好进行有效活动的预设准备。
教育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建构有效的数学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身心地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 有趣的活动方式是有效数学活动的动力
“奇趣”即新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说在新课导入阶段要有强烈的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入新课的方法主要有:开门见山、故事式、游戏式、动手操作尝试、设疑式、创设生活情境式等。
还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计算小能手、趣味填空、小判官、小画家等进行多向练习、联想练习、操作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趣”指教学的方法要灵活。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和直观性,如何将数学枯燥、抽象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传授给学生,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学具的摆、剪、拼、量、画、比等操作,调动眼、耳、手各感官参与到知识产生的过程中。
使数学知识这一具有严密逻辑和高度抽象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实践得到诠释,这种教学方法恰恰体现了“智慧出至人的指尖上”。
“巧趣”指的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设计要巧妙。
要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妙设疑,巧点拨。
同时,在新知的运用阶段要将易混易错处、形似神异处、概念模糊处巧妙设障,教师再加以组织讨论、引导论证,使学生恍然大悟。
“动趣”指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演示,揭示知识的本质、内涵。
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中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通过剪、拼、比等操作活动使
学生直观得出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动口叙述、说理、小结等掌握计算方法,通过动脑思考,联想创造,使学生的各项思维得以提高。
在活动中穿插游戏、竞赛活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各类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参与学习,并从成功的喜悦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 数学问题意识是有效数学活动的主导方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爱提问题的学生是思维活跃的学生,也是他们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
教师首先要组织有序的活动,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有了问题,才能出现观点的碰撞,闪现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之门。
教师接着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梳理、选取与数学学习活动主题相关的问题来探讨。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含金量会日益增高。
教师再以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生成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实践验证,并最终获得新知。
3 数学思考方法是有效数学活动的指导灵魂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考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卢梭说过:“学习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在数学活动中,并不是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操作了、实践了,就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一味追求兴趣的活动也会出现偏颇。
例如:在数学主题的运用中,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数学信息继而进行汇报交流,而学生往往不自觉地把它转化成说话练习,把数学学习活动变成了一节看图说话课。
当遇到学生的言行偏离数学活动的轨道,思维在漫溢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习活动进行调控,引导学生围绕数学主题进行活动。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增强数学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4 关注差异是有效数学活动的创新源泉
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有了差异,才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百家争鸣”。
从某种意义上说,差异也是创新的开始。
因此,老师不宜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统一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代替学生的思想,过分强调统一认识和统一结论而抹杀了学生创新的萌芽。
如在学习《体积与容积》中,要测量红薯与土豆的体积哪个大?教师只需为学生提供各种实验素材,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是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时间,在充分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1得到的结论是:在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里,倒入相同的水,放入红薯与土豆观察水位,谁的水位高谁的体积就大;而学生2得到的结论却是:先把红薯与土豆分别放在两个量杯里,加入同水位的水,再将物体拿出,哪个量杯剩的水多这个量杯中的物体的体积就小,反之水剩的少的这个量杯中的物体体积就大。
显然,学生2的操作方式让大多数人的眼前一亮,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也由此萌发了。
5 交流与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有效延伸
合作交流,沟通互动是现代人学习的特点。
在数学学习中要留给学生相互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方法,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看法,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想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而学习反思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加深认识,促进后继学习,使知识形成一个网络,提升数学层次。
如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回顾、自我评价、记数学日记等方式写出自己的发现、困惑及感兴趣之处。
在每节课末尾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努力方向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自测与评价,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使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得以延续。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新理念的重建,更要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爱学;创设各种数学活动,让学生乐学;注重数学学法指导,让学生善学。
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多功能”的桥梁,适时为学生搭好“脚手架”,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