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课时5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课时5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课时5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1. 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提出问题: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二、新课讲解1. 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3. 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强调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要求学生在课后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要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检查,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注:本教案根据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我国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 5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 5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 5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折扣、利率、比例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2. 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折扣、利率、比例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百分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提问: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通过实例介绍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折扣、利率、比例等。

2. 讲解折扣、利率、比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强调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时间,按时提交。

教学评价课堂表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提问等。

2. 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解题思路、计算准确性等。

课后作业1.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作业质量。

2. 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针对错误进行辅导。

教学反思教学效果1. 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策略1. 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1.数与代数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掌握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理解并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两种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复习简单应用题.[1]算一算.过程要求;①利用计算卡片逐一出示算式.②学生口算,直接说出计算结果.③选择部分算式要求学生说一说过程与方法.[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①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一]班捐款105元,六年级[二]班捐款98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②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一]班48本,还剩多少本?③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④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⑤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张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张桌子?⑥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5/8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教师;逐一指名列式,并要求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它表示的是什么意义?[说出加、减、乘、除.]教师小结;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从以上的应用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如果是一道复合应用题我们又该怎样入手呢?怎样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呢?复习复合应用题.1.出示教材第78页第10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提问;①解决问题时一般可以分成几个主要步骤?每一步做什么?②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几种方法?你运用的是什么方法?③需要借助线段图等直观手段吗?④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理解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其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次,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最后,进行检验,写出答案.[检验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步骤,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2.教师;同学们,我们就按刚才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来解决第10题吧!这道题已知什么和什么,求什么?指名回答.教师;同学们,你们经常是怎样分析题意的?你知道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有几种方法吗?让学生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解决问题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两种;①综合法;从已知信息入手,利用已知信息看能解决什么问题,直到求出未知数.②分析法;从所求的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条件,依次推导,直到问题解决.3.教师;请你用喜欢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吧.学生分析题意.教师;如果这道题用分析法来分析题意应怎样思考呢?要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就要找到六[2]班的作品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回答;通过分析发现,得到六[2]班的作品与六[1]班有关系.同学们画出线段图吧.①教师;六[2]班作品是六[1]班的几分之几?1”.][六[2]班的作品是六[1]班的“1+4②教师;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1”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的[实际是求六[1]班的“1+41”是多少件.]“1+4③教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解答并检验.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方便我们分析题意,还应该记住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你能说出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收入、支出、结余收入-支出=结余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本金、时间、利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息请以小组为单位,先举例说明数量关系的意义,再填出每组数量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指名汇报,教师完成板书.教师;复杂应用题都是以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基础的,所以掌握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对我们来说很有帮助.二、课堂作业教材78页“做一做”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答案;[16.5-15]÷15=0.1=10%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于解决问题的困惑解除了吗?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1.强化基础训练,掌握数量关系.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指加、减、乘、除法的基本应用,比如: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等.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道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复习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综合运用知识,拓宽解题思路.能够正确解答应用题,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具体表现.应用题的解答一般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我们在复习时侧重分析法的运用.3、系统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在应用题复习中,一题多解是沟通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数量关系,而且可以开阔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多提倡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12例5,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二”中第13~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形式的折扣。

2.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过程,能选择购物方案,并能充分解释方案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销售方式的正确含义,能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价格。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师: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提高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

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学情预设】学生举例:①打折销售;②有奖销售;③返券或返现金促销……师:购物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哪种最实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到底哪家的便宜”的问题意识。

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优选购买方案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了解商场的一些促销方式,并理解其实际含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2例5。

教学笔记(1)阅读理解题意。

师: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找到“A商场打五折销售”和“B商场按‘每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一件裙子“标价230元”。

师:怎样理解“每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商品价格超过100元,一共减50元。

预设2:每满100元减50元,就是每个100元都减50元,不满100元的不减。

师:你同意哪种说法?(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经过讨论,我们确定第二种理解是正确的。

“每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课时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课时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课时5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课时5的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运用比例解决问题,运用百分比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比例和百分比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例和百分比的基本概念及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和百分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比例和百分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和百分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商店促销活动为背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一件商品原价10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那么现价是多少钱?2. 自主学习:让学生翻到课本第96页,阅读相关内容,了解比例和百分比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比例和百分比的基本概念及运用方法。

4. 例题讲解:以教材第97页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98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百分比解决问题。

7. 分享与展示: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1. 比例:a/b = c/d2. 百分比:百分之几 = 部分/整体× 100%七、作业设计1. 题目:运用比例和百分比解决实际问题。

(1)一家电器店举行优惠活动,一款电视原价400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现价是多少元?(2)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60%,求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2. 答案:(1)现价 = 4000元× 90% = 3600元(2)男生人数= 40 × 60% = 24人,女生人数 = 40 24 = 16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比例和百分比的基本概念及运用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节 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节 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节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节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第5节。

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并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合适的数学运算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境: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5元,书店搞活动,满50元减10元,小明实付了38元,请问小明买了多少本书?2. 例题讲解:例题:小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一共花了3元,如果铅笔和橡皮单独买,铅笔每支1元,橡皮每块0.5元,请问小华买了铅笔和橡皮各几支?解题思路:设小华买的铅笔为x支,橡皮为y块,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x + y = 3,铅笔和橡皮的价格分别为1元和0.5元,所以可以列出方程:x + 0.5y = 3。

通过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x和y 的值。

3. 随堂练习:练习1:小红买了一杯果汁和一份蛋糕,一共花了8元,果汁每杯3元,蛋糕每份5元,请问小红买了果汁和蛋糕各几杯/份?练习2:小王买了一本书和一支笔,一共花了12元,书每本8元,笔每支2元,请问小王买了书和笔各几本/支?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数学运算规则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5元,书店搞活动,满50元减10元,小明实付了38元,请问小明买了多少本书?(2)小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一共花了3元,如果铅笔和橡皮单独买,铅笔每支1元,橡皮每块0.5元,请问小华买了铅笔和橡皮各几支?2. 答案:(1)小明买了2本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课时5 解决问题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课时5 解决问题_人教新课标
1.阅读与理解。
(1)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5 ,组织学生读题。
(2)组织小组讨论:“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
(3)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在哪个商场买裙子更省钱?
2.分析与解答。
(1)解决问题(1)。
①在A商场买裙子要花多少钱?
②在B商场买裙子要花多少钱?
(2)解决问题(2)。
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3.回忆与反思。
〔1〕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折扣相同?
〔2〕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折扣比拟接近?
〔3〕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折扣差距较大?
(当商品的原价是整百元的时候 ,这两种优惠方式是一样的)
1.(1)认真读题 ,明确题意。
(2)小组讨论并明确:总价中取整百元的局部 ,每满100元减50元 ,不满100元的局部不优惠。
课时5 解决问题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
课题
解决问题〔P12例5)
课型
新授课
方案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5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例题呈现了两种购物方案 ,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每种方案应付的钱数 ,进而判断选择哪种方案买同一种商品更省钱。
承前启后
折扣数与百分数的互化→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
〔3〕小组讨论后 ,汇报:分别求出在A ,B两个商场买同一条裙子的价钱 ,然后进行比拟。
2. (1) 独立思考 ,列式解答。
①A商场:打五折就是按原价的50%出售。
列式:230×50%=115(元)
②B商场:230中有2个100 ,所以要减去2个50。
列式:230-50×2=130(元)
(2)进行比拟 ,明确:因为115<130 ,所以选择A商场更省钱。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5及练习二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方式的折扣,会选择比较优惠的方式来购物。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的折扣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与策略的能力。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能对常见的优惠方式加以分析和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百分数(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百分数(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百分数(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百分数(二)的第5课时解决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如何将百分数应用到折扣、利润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百分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笔记本、文具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商品标签上的百分比,引出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折扣、利润等实际问题,讲解如何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以具体例题为例,讲解如何将百分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百分数运用到生活中的其他场景,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百分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2. 折扣问题的解决方法3. 利润问题的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一件衣服原价为200元,打八折后售价是多少?(2)一家商店进购了100件商品,其中20%的商品是处理的,处理的商品有多少件?2. 答案:(1)200元× 80% = 160元(2)100件× 20% = 20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百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我的口吻,为您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的第5课时,主要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章节内容包括:理解问题、制定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检查解题结果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问题解决实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讲解教材内容: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章节内容,详细讲解理解问题、制定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检查解题结果等步骤。

3. 例题讲解:选择一些典型的问题,引导学生按照解题步骤进行解决,并在过程中给予指导。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给学生发放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制定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检查解题结果。

2. 每个步骤的关键要点:如何理解问题、如何制定解题计划、如何执行解题计划、如何检查解题结果。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一个实际问题,并按照解题步骤进行解决。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我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践情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涉及比例、百分数、图形面积和体积等方面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 教学内容1. **问题提出**- 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

-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问题分析**- 分析问题的类型,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 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

3. **问题解决**-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 通过计算、画图等方式,验证解答的正确性。

4. **问题拓展**- 对问题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教学步骤1. **导入**- 利用生活实例,引出本课的主题。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 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通过实例,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3. **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 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5. **作业布置**- 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等方面。

- 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2. **结果评价**- 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包括解答的正确性、解答的完整性等。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2-5 解决问题 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2-5 解决问题 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2-5 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2-5 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基本的运算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规律。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因为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案、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所学的知识和做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吃掉了这块巧克力的1/3,然后又吃掉了剩下的1/2,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巧克力?”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与问题相关的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二_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二_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为此,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优惠促销活动。

通过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课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效果。

2.小组讨论,实际计算比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会解决百分数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前面的知识为基础,在课堂上只需要适时地引导,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交流中,通过列式对比得出最优的购物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课前了解商品的促销方式教学过程⊙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在购物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商家有什么促销方式?你还知道其他哪些促销方式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引入:购物中促销方式有很多种,我们要做一个精明的小买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各种促销方式的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下一步探究新知作铺垫。

⊙展开问题,探究新知师: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面临过不知道选择哪家商场去买商品的时候?老师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吗?(课件出示例5)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观察课件,结合课件中的数学信息,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

(1)小组讨论并交流:“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报:“每满100元减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满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2)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在哪个商场买裙子更省钱?(分别求出在A、B两个商场买同一条裙子的价钱,然后进行比较)3.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能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填一填。

打几折就是()是()的()。

五折就是(),也就是(),表示( )是()的()。

六成就是(),表示( )是()的()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5.2.理解题意。

(1)“打五折销售”就是()。

“满100元送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2)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3.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1.填一填。

(1)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按5%缴纳营业税,共缴纳税款1500元。

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是()元。

(2)晶晶把20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是4.68%,到期后可得利息()元,一共取回()元。

(3)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获得的稿费超过4000元的部分,要按照12%纳税,是指()的12%。

(4) 王叔叔在一次摸奖中获2000元奖励,但向工商部门交付了460元,这460元叫做();税率用为()。

的教育储蓄基金的本金是多少?(5)一件毛衣打六折销售,比原价便宜了( ) %(6)一种商品八折出售,售价是原价的()%。

2.商店出售一种DVD,原价是400元,现在八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3.李大爷的一块农田去年种水稻,产量是1000千克,今年该种新品种后,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今年的产量是多少千克?4.一家饭店十月份缴纳营业税后还剩3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营业额约是多少万元?5.赵叔叔购买“中国邮政贺卡有奖明信片”获得一等奖,奖金是5000元,根据税法规定他应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赵叔叔实际可以获得奖金多少元?四、拓展练习6.百货大楼搞促销活动,甲品牌鞋满200元减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

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双标价260元的鞋,哪个品牌更便宜?。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数学 教案 第2单元第5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数学 教案 第2单元第5课时
(3)爸爸的月工资是6000,扣除3500个人免税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4)小云将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25%。到期支取时,小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二、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2.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用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①在甲、乙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元?
甲:450-40×4甲应付290元,乙应付270元。
(2)豆豆家想买一台冰箱。A品牌:满2000元减300元;B品牌:八五折销售。如果购买两个品牌标价都是3500元的冰箱,相差多少元?
A品牌:3500=2000+1500 3500-300=3200(元)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新- 课- 标-第-一-网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
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难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百分数(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百分数(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

第 2 单元百分数(二)第 5 课时解决问题【教课目标】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目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2.经过归纳整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培育学生优异的学习习惯。

【教课重难点】重难点: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质问题。

【教课过程】一、复习整理前方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详尽应用,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从前,我们来回想下从前的内容。

学生交流,报告,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知识点内容大纲解题要点折扣几折表示百分之几十原价×折扣数 =现价1、找准单位“ 1”成数几成表示百分之几十2、正确理解数目税率应缴税额 =各种收入×税率关系利息 =本金×利率×存期利率取回总钱数 =本金+利率二、综合运用课件出示例 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试试谈谈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发问,指引学生思虑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发问启示:“满100 元减 50 元”是什么意思?指引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 100 元减去 50 元。

不满 100 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归纳整理解题思路:(1)在 A 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 50%就能算出实质花销。

(2)在 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 100, 230 里有两个 100,而后从总价里减去 2 个 50 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再交流报告,教师板书:A 商场: 230×50%=115(元)B 商场: 230-2 ×50=230-100=130(元)115<130,答:在 A商场买对付 115 元,在 B 商场买对付 130 元;选择 A 商场更省钱。

4、总结思虑:在什么时候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三、牢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 12 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2、完成练习二第12 题,再集体交流校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5课时解决问题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教学内容】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第12页例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教学目标】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口头列式。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5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2)爸爸这个月工资由原来的6000元涨了一成五,爸爸现在工资是多少?(3)爸爸的月工资是6000,扣除3500个人免税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4)小云将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25%。

到期支取时,小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钱?师:这几道题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学生交流,汇报。

【新课讲授】教学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教师:“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

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解题思路:(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 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让他们计算并给出结果。

板书:A:230×50%=115(元)B:230-2×50=130(元)A<B,A更省钱。

4.回顾与反思。

提问: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A商场更省钱,在什么时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反思:看起来满100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百分数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百分数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新人教版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12例5,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二”中第13~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形式的折扣。

2.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过程,能选择购物方案,并能充分解释方案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销售方式的正确含义,能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价格。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师: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提高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

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学情预设】学生举例:①打折销售;②有奖销售;③返券或返现金促销……师:购物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哪种最实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到底哪家的便宜”的问题意识。

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优选购买方案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了解商场的一些促销方式,并理解其实际含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2例5。

(1)阅读理解题意。

师: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找到“A商场打五折销售”和“B商场按‘每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一件裙子“标价230元”。

师:怎样理解“每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商品价格超过100元,一共减50元。

预设2:每满100元减50元,就是每个100元都减50元,不满100元的不减。

师:你同意哪种说法?(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经过讨论,我们确定第二种理解是正确的。

“每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百分数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百分数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使学生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

2.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方式的折扣,会选择比较优惠的方式来购物。

过程与方法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的折扣问题的过程,对几种购物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找到最省钱的购物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对常见的优惠方式加以分析和比较,学会解决与百分数相关的综合应用题。

难点正确计算不同优惠方式的折扣,选择比较优惠的方式来购物。

教法与学法教法复习整理,引导分析,巩固练习。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探讨,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课后调查商场的一些促销方式。

购买同样价格的商品,什么时候两个商场的价格差不多呢?学生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5页第13、14题。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促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到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数学的真实性,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多种购买方式中进行比较选择,择优选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12例5,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二”中第13~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形式的折扣。

2.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过程,能选择购物方案,并能充分解释方案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销售方式的正确含义,能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价格。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师: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提高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

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学情预设】学生举例:①打折销售;②有奖销售;③返券或返现金促销……师:购物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哪种最实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到底哪家的便宜”的问题意识。

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优选购买方案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了解商场的一些促销方式,并理解其实际含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2例5。

教学笔记(1)阅读理解题意。

师: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找到“A商场打五折销售”和“B商场按‘每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一件裙子“标价230元”。

师:怎样理解“每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商品价格超过100元,一共减50元。

预设2:每满100元减50元,就是每个100元都减50元,不满100元的不减。

师:你同意哪种说法?(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经过讨论,我们确定第二种理解是正确的。

“每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独立解答。

【学情预设】预设1:230×50%=115(元),230-50=180(元),115<180,选择A商场更省钱。

预设2:230×50%=115(元),230-50×2=130(元),115<130,选择A商场更省钱。

预设3:230×(1-50%)=115(元),50×2=100(元),100<115,选择A商场更省钱。

(3)展示交流。

师:你同意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第一种方法是错误的,每满100元减去50元,230元里面有2个100元,应该减2个50元。

预设2:第二种是正确的,总价里有2个100元,所以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预设3:第三种是正确的,这种方法是先计算A、B两个商场各优惠了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因为A商场优惠的钱数比B商场多,所以选择A商场更省钱。

师:要正确理解“每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板书正确过程)【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求自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有效促进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回顾反思,规范解答。

师:如果在B商场购买这条裙子,相当于打几折呢?【学情预设】130÷230≈56.5%,大约相当于打五七折。

师小结:看起来每满100元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

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就相差不多了。

2.思维提升。

师:请大家想一想,“每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哪种促销方式更实惠?在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在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的结果相差不多?在什么情况下两种促销方式的结果会相差很多呢?(课件出示习题)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当商品的总价等于整百元时,“每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这两种促销方式结果是一样的。

预设2:当商品的总价比整百元多一点点时,“每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这两种促销方式结果相差不多。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这个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很重要,提示学生可以用具体的数据来分析,真正理解两种促销方式的数学含义。

预设3:当商品的总价比整百元少一点点时,“每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这两种促销方式结果相差很多。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每满100元减50元”只是对总价中的100元打五折,没有满100元的部分不享受这个折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每满100元减50元”这种促销方式的含义,通过纠正学生的错误解题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解决问题。

将“每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这两种促销方式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讨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知识运用1.课件出示教科书P12“做一做”和P15“练习二”第14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做一做:(1)A商场:120-40=80(元) B商场:120×60%=72(元)(2)80>72,选择B商场买更省钱。

第14题:(1)A店:80×70%=56(元) B店:80-19=61(元) (2)56<61,在A店买更省钱。

两店相差61-56=5(元)。

2.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二”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找出错例进行订正。

【学情预设】这是一道“折上折”问题,学生在计算乙品牌打折后的价格时,可能会出现三种做法:260×60%=156(元);260×60%×95%=148.2(元);60%×95%=57%,260×57%=148.2(元)。

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也可以将两个折扣相乘,得出现价是原价的57%,从而解决问题。

师:折上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打折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自由发言)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为了巩固学生对“折上折”问题的理解,可以增加“先打八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折,相当于打几折?”等练习。

师小结:相同点都是求原价的几分之几;不同点是,折上折问教学笔记题是第一次打折后再打折,解决折上折的问题时要乘两次折扣,第一次打折是以原价为单位“1”,第二次打折时又以第一次打折后的价格为单位“1”。

3.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二”第15题。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负增长”的含义,明确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已知比一个数少0.068%的数是1419.36万,求这个数是多少。

学会综合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

练习中引导学生探究“折上折”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培养学生合理购物的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促销策略融入教科书,通过几个情境的展示以及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观察、分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多种购买方式中进行比较选择,择优选取,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7第一至四题。

一、某品牌的衣服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 商场按“每满200元减100元”的方式销售。

妈妈要买一套标价440元的这种品牌的衣服。

如果在A商场买,应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B商场买,应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 )<( ),所以选择( )商场更省钱。

二、妈妈想在网店买一件标价为320元的衣服,A店打七五折销售,B店按“折上折”销售,就是先打九折,在此基础上再打八五折。

1.在A、B两个店买,各应付多少元?2.在哪个店买更省钱?A、B两店的价格相差多少元?三、学校准备买50台电脑,现有甲、乙两个公司,其电脑品牌、质量和售后服务都相同,且每台报价都是6000元。

两公司优惠条件如下:哪家公司的价格更便宜一些?四、菲菲一家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菲菲)准备一起去某餐厅吃自助餐,每人38元。

周一至周五的优惠方式是“五人同行,一人免单”;周六和周日的优惠方式是先打八五折,再打八八折。

请你算一算,什么时间到该餐厅吃自助餐更合算?参考答案一、440×50%=220(元) 440-100×2=240(元) 220 240 A二、1. A店:320×75%=240(元)B店:320×90%×85%=244.8(元)2. 240<244.8,在A 店买更省钱。

244.8-240=4.8(元)三、甲公司:6000×10+6 000×(50-10)×70%=2280 00(元)教学笔记教学笔记乙公司:6000×80%×50=240000(元)228000<240000,甲公司的价格更便宜一些。

四、周一至周五:38×(5-1)=152(元)周六和周日:38×5×85%×88%=142.12(元)152>142.12,周六和周日到该餐厅吃自助餐更合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