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问题以及水源保护管理措施
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管理
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管理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饮用水的问题日益突显。而一直以来,水源地保护及管理一直都是关系到人民日常生活、社会发展及国家未来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水源地是非常必要的。
一、饮用水水源地的定义及特点
饮用水水源地,是指生产饮用水的来源,与人们的健康、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息息相关。饮用水水源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
饮用水水源地特点具有三个方面。第一,它的作用远远超出了生活用水的范畴,涉及到人们的健康、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等方面。第二,水源地的规划和管理需要考虑水的生态条件和水环境保护措施,因此比其他区域的基础设施通常都要求更高。第三,水源地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水的质量和数量都会受到周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需要进行全面协调治理。
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必要性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必要性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迅猛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饮用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水资
源的总量固定,水质也受到污染和破坏,如果不加以保护和管理,将很难满足人们对饮用水的需求。
2. 生态需求。饮用水水源地是一个环境敏感区域,因此
需要进行全面协调治理,保护水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水取之于自然,用之于社会,水的质量对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水源受到污染或损坏,就会导致循环生态系统的紊乱和永久性损失。
3. 经济利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于当地人的经济利益
也非常重要。保护水源地能够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维护当地的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为当地人带来利益。
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
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
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为了保护饮用水水源的质量和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水源保护区划分
1. 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的地理位置、水质特点以及周围环境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水源保护区,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保护区和一
般保护区。
2. 核心保护区是水源地的最严格保护区域,严禁任何形式的污
染活动。
3. 缓冲保护区是核心保护区的外围区域,对各类污染活动设置
限制、监控和管理措施。
4. 一般保护区是在缓冲保护区外的区域,对于水源保护区外的
分散式污染源,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
三、水源保护管理责任
1. 建立水源保护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和权限。
2. 水源地政府负责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保护和监管。
3. 水源地管理机构要加强与工商、城管、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协
调配合,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四、水源保护设施建设
1. 在核心保护区和缓冲保护区建立相应的监测设施和防护设施,包括水质监测站、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
2. 定期对水质监测站进行运行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污染物排放和管理
1. 禁止在核心保护区和缓冲保护区内排放或转移危险废物、病
原体等有害物质。
2. 对一般保护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域,要严格控制其排
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
3. 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域内进行采矿、爆破等破坏性工程活动。
六、农业污染防控
1. 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控制,采取合理农业措施,如耕地整治、农田防渗等。
2. 加强农药使用管理,禁止在保护区内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3. 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和环境污染。
保护水源地的措施
保护水源地的措施
导言:
水源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水源地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保护水源地的措施,包括保护水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社会参与,旨在提出详细且具有深度的阐述,助力解决水源地安全的问题。
一、保护水质
1. 监测和评估
保护水源地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水质的优良。通过建立水质监测系统,能够实时了解水源地的变化和污染情况。同时,对水源地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确保供水的安全性。
2. 农业污染防控
农业是常见的水源地污染源,因此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至关重要。通过合理施肥、精准农业技术、种植非耕作覆盖物等措施,减少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从源头上减少农业污染的产生。此外,设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重点处置农田流失、农田排水沟等密集污染源。
3. 工业污染治理
水源地周边的工业也是潜在的污染源。应加强对工业废水的监管,建立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处罚制度,以减少工业废水对水源地的污染。此外,应鼓励工业企业采取污水处理措施,确保废水排放的安全性。
二、生态环境保护
1. 生态修复和建设
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对水质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
和恢复、建设生态修复基地等措施,增加水源地的植被覆盖率,保护地表和地下水的稳定性。同时,加强景观保护,建设水源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提升人们对水源地生态价值的认识。
2. 控制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严格控制水源地周边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行为,比如限制在水源地周边的建设规
模和密度,避免过度开发对水源地造成的破坏。与此同时,鼓励生态旅游的发展,引导人们通过旅游方式了解水源地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大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饮用水水源环保整改措施
饮用水水源环保整改措施
饮用水是人类必需的生活物质,保证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和环保至关重要。饮用水水源环保整改措施主要包括水源保护、水源治理、水源监测和水源保障四个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整改措施。
一、水源保护
1.建立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是指对水源地周边区域划定一定范围,禁止或限制开展一些污染性活动。规划划定水源保护区,是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2.加强立法保护: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和打击,提高保护水源的法律效力。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公众对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水源治理
1.水源地整治:对水源地进行整治,清理和修复植被,建立防护林带和湿地,加强土壤水源地的保护,减少水源地的土壤侵蚀。
2.健全污染源治理: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特别是对工业
和农业污染源进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水源的污染风险。
3.发展生态农业: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采用有机肥料和生
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农药残留对水源的污染。
三、水源监测
1.建立水源监测系统:建立水源监测站和网络,监测水源地周
边环境的水质和污染物的浓度,实时掌握水源环境的变化情况。
2.定期水质监测:定期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水质变
化趋势和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3.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建立水源水质异常的应急预警机制,一
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水源污染扩散。
四、水源保障
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做法成效、困难问题、意见建议。
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做法成效、困难问题、意
见建议。
饮用水源地保护是指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
安全和可持续利用。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乎公众的饮水安全和环
境可持续发展。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
界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饮用水源地,但仍然存在一些成效和困
难问题。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
了成效。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加强了水环境监
测和管理,提高了环保意识,并向公众推广节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的观念。许多地方建立了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限制污染源的排放
和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如建设水生态系统,修复湖泊和河流的生态系
统等。这些举措有助于保护水体的水质,减少了污水对水源地的影响。
然而,饮用水源地保护还面临一些困难问题。首先,由于人类的
活动影响,水源地遭受到来自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水源地保护工作中缺乏长期规划和经费投入。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往往会忽视了对饮用水源
地的保护,导致了一些水源地水质持续下降。此外,公众对饮用水源
地保护的意识相对较低,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社会监督也存在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1.加强水源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出台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水源地的开发和污染进行限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从而
提高水源地保护的效果。
2.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政府、学校和媒体等可以加强对环保知
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饮用水的认识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增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
是为了保护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和水资源,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健康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划定饮用水源地:通过科学评估和监测,确定饮用水源地的范围和边界。
2. 守护饮用水源地: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守护和保护,禁止违法建设和活动,避免污染和破坏。
3. 定期监测和评估: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定期的水质监测和评估,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4. 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对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污染问题,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5. 制定保护措施和预警机制:根据饮用水源地的特点和风险,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应急预警机制,确保及时应对可能的污染事件和灾害。
6. 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的合力,确保饮用水源地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第 1 页共 1 页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
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饮用水源地,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法规,以确保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划定保护区域:将饮用水源地划定为保护区域,明确其范围和边界,禁止污染性活动的发生,如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农药使用等。
2. 环境监测: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定期的水质监测与评估,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3. 水资源管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还应包括对水资源的管理,以保证水量充足供应,并防止过度开发和浪费。
4. 限制性措施:对饮用水源地周边区域的开发和建设有一定的限制,如限制高污染企业的设立、禁止采砂和采矿等活动,以降低对水源的风险。
5. 执法和处罚措施:对违反保护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如罚款、停产整顿等,以保障制度有效执行和水源地的持续保护。
总体来说,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是一个综合、多方面的体系,目的是确保人们的饮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健康。
第 1 页共 1 页
饮用水源地污染源整治方案
饮用水源地污染源整治方案
饮用水源地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对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饮用水源地,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污染源整治方案。本文将从源头控制、治理措施以及法规政策等方面,来详细阐述饮用水源地污染源整治方案。
一、源头控制
源头控制是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的重要环节,通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水源地受到的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业是饮用水源地面临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尤其是化肥、农药和养殖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因此,应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和使用,严格限制养殖规模,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2.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工业废水是饮用水源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对于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废水处理设施,监测废水排放情况,对超标排放的企业予以处罚,并加大对新建企业和改建企业的审批力度,确保其废水排放符合国家及地方标准。
3.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城市污水是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应加强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和再利用,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水对水源地的
污染。同时,鼓励开展污水再利用,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城市绿化、农业灌溉等领域,提高水的利用率。
4.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农田和河流,严重污染了饮用水源地。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力度,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农村污水处理厂和沼气池的建设,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减少对水源地的污染。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一、严格环境执法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保护饮用水水源水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部分摘录: 第二十一条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网箱养殖、投饵式养殖、旅游、游泳、垂钓;
(三)停泊与保护水源无关的船舶;
(四)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置排污口;
(二)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三)贮存、堆放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四)危险货物水上过驳作业;
(五)冲洗船舶甲板,向水体排放船舶洗舱水、压载水、生活污水等船舶污染物;
(六)使用含磷洗涤剂、农药和化肥。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第二十三条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水上加油站、油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严重污染水体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设项
目;
(二)设置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三)运输剧毒物品、危险废物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四)其他法律、法规禁止污染水体的行为。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应当逐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符合规定的标准。
二、加强污染控制
加强保护区内尤其是库区周边土地保护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合理调整农业用地的结构和布局,做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为了保护饮用水水源,切实防治污染,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总则
1. 规定目的:本管理规定的制定,旨在加强和规范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管理,确保水源安全,促进环境保护和健康发展。
2. 法律依据:本管理规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污染源排放管理
1. 污染源登记与准入:对于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应按照污染源登记管理制度进行登记,并经核准才能投产运营。
2. 污染源监测与评估: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污染源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 污染源报告与公示:污染源排放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关部门报告污染源排放情况,并通过公示方式公开排放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三、生活污水处理
1. 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生活污水收集系统,确保污水经过规范处理后方可排放。
2.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生活污水处理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处理技术,确保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不对饮用水水源造成污染。
3. 生活污水治理责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应积极履行生活污水治理的责任,不得随意排放或倾倒污水。
四、工业废水排放管理
1. 工业废水准入与排放: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与要求,经过准入审批后方可排放废水,并通过定期监测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2.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应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确保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不对饮用水水源造成污染。
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方案
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方案
饮用水源保护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对于确保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我制定了以下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方案。
第一,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明确饮用水源的保护责任和义务,加强监管力度,形成切实有效的饮用水源保护机制。
第二,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确保水源的安全。在饮用水源周边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采矿、运输危险品等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和破坏的活动,将饮用水源保护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划定水源保护区域,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三,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定期对饮用水源进行水质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建立饮用水源污染预警机制,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第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农田排水、防渗漏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源的影响;加大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力度,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农药对水源的污染。
第五,加强工业企业污水治理。建立健全工业污染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要求,确保污水排放达标。同时,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执法力
度,对违法排污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形成有力的威慑机制。
第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饮用水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通过以上的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方案,可以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和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了方案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提供保障,确保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是中国国务院令第613号文件,于2016年发布,自2017年2月1日起正式生效。它是为了保护我国饮用水安全,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预防和控制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而制定的。
该规定总共分为八章四十五条,明确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管理制度、污染防治措施、监督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为总则,明确了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涉及的主体:本规定适用于我国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立、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章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标准和程序。根据不同的水源类型和水质等级,划定了一、二、三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规定了划定程序和要求。
第三章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制度。包括水源地环境保护、水质监测、污染源控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容量控制等管理制度。
第四章明确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和限制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进行建设、经营、生产和活动,同时对于确实需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实施的项目,规定了严格的审批和管理制度。
第五章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修复措施。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的建设、水源地生态修复、24小时值班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措施。
第六章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了有关部门和机构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检查职责和措施,并规定了对于违反规定的处罚和责任追究。
第七章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信息公开制度。要求有关部门和机构定期公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情况、水源地质量状况和监测数据等信息。
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
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
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为了保护饮用水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我国制定并实施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该管理规定旨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护饮用水源不受污染和破坏。
一、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以饮用水源地为中心,设立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旨在维护该地区的水质、水量及生态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饮用水源保护区可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饮用水源地的核心区域,严禁一切开发和利用活动。二级保护区为核心区域的周边区域,对其中一些限制性开发活动进行管理。三级保护区为饮用水源地的外围区域,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和管理。
二、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1. 禁止污染源建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建设高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以及垃圾填埋场等。对于已经存在的此类污染源,要严格执行减排措施,确保污染物不会对饮用水源造成损害。
2.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饮用水源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农业活动对饮用水源的污染,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包括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实施耕地保护和农田水面污染治理等。
3. 监测与评估: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水质、
水量和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通过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解
决饮用水源存在的问题,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可靠性。
4.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府部门和水资源管理机构应制定完善的法
律法规,明确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标准、监测要求和惩罚措施,加
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问题以及水源保护管理措施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问题以及水源保护管理措施
一、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问题
1、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都在把清洁的水资源变为带有污染物质的废水,如果这些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到自然水体中,将对生态环境造成重破坏。另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它废弃物进入水体也会造成大量的水污染,如大气污染,最后可能以酸雨的形式污染水体。
2、农业污染
现代农业中为了保证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其中不少是高毒农药,这些农药残留经雨水冲刷进入自然水体,造成了对水的污染。这种污染一面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杀死了食物链上的其它生物,另一面,这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各种介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保护区的居民还不能够完全、合理施用化肥,扩大有机肥施用量,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从而造成水源的污染。
3、生活污染
生活污染主要是由人们在生活、生产活动中产生又无法转换,最终流入或渗入水体行为。如:畜禽养殖场、集中式屠宰场、水产养殖场、农村农药化肥施用、集镇生活污水排放、乡镇垃圾散放、加工企业、“农家乐”等等。
大量的生活垃圾未进行无害化处置,堆积在保护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排入水源地保护区域,从而给水源地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而且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的垃圾和污水排
放量将大幅度增加,在农村尚未建立垃圾和污水处理机制和设施的情况下,农村面源污染将进一步加剧。
4、部分农田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问题
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好,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费用,因此其使用围日益扩大。由于追求“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模式,部分农民在农田中施入大量化肥,一面造成土壤肥力过剩,有机氮、无机氮比例失调,氮素转化率低,雨期大量肥力流失,给水体造成污染。另一面造成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状变劣。同时化肥在空中的逸失,给空气带来污染。而农药的大量使用,一是遗洒在空气中对人和其它动物造成危害。二是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三是促使物种多样性减少,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
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
1. 引言
近年来,全球水资源日益短缺,水污染问题成为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难题之一。饮用水作为人类衣食住行的必需品,其水源地的保护至关重要。因此,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与治理,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必要之举。
2. 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重要性
饮用水是人类生活必需品,其水源地的保护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水源地的保护主要包括减少水体污染、河流湖泊的保护、地下水的保护等。只有通过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才能确保人们饮用到安全、卫生的水,减少水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危害。
3. 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
3.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的划定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应该在对水源地的环境地质、地貌、地形、水文、水质等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保障水源地的保护。
3.2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管理机构和责任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机构,明确各级政府
部门和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职责。同时,应该加强与水资源管理、环境
保护管理和城乡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3.3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措施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措施包括:
1.减少污染源: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措施减少饮用水水源地
周边的污染源;
2.加强水质监测:应该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网,加强水质
监测,及时发现水质问题;
3.禁止采砂采矿: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开展采砂采矿等危害
水源环境的活动;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水质变差的风险;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饮用水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饮用水的供应,保护源头饮用水水源,特制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以确保饮用水水源的纯净和安全。
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
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根据当地水资源分布和地质条件,科学划定。
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明确边界,并采取标志和警示牌等措施进行标识。
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后,禁止任何破坏环境和违反规定活动进入。
二、污染源的管控
1. 生活污水处理
(1)建立完善的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并确保处理效果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2)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立或扩建污水处理厂以及放任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
2. 工业废水处理
(1)对于工业企业,应要求其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并保证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2)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等特殊工艺生产或排放废水。
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1)限制在饮用水保护区内的农业种植,不得使用重金属
污染物、化学农药和有毒有害物质。
(2)加强对农业活动的监督,禁止违反规定的农业面源污
染的行为。
4. 建筑施工管控
(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建筑施工,应加强监管、控
制扬尘、噪音和废弃物的排放。
(2)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下进行深挖和爆破等施工。
三、监督和处罚措施
1. 监督机制
(1)设立专门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机构,并划定其职
责和权限。
(2)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鼓励公众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问题以及水源保护管理措施
一、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问题
1、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都在把清洁的水资源变为带有污染物质的废水,如果这些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到自然水体中,将对生态环境造成重破坏。另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它废弃物进入水体也会造成大量的水污染,如大气污染,最后可能以酸雨的形式污染水体。
2、农业污染
现代农业中为了保证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其中不少是高毒农药,这些农药残留经雨水冲刷进入自然水体,造成了对水的污染。这种污染一面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杀死了食物链上的其它生物,另一面,这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各种介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保护区的居民还不能够完全、合理施用化肥,扩大有机肥施用量,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从而造成水源的污染。
3、生活污染
生活污染主要是由人们在生活、生产活动中产生又无法转换,最终流入或渗入水体行为。如:畜禽养殖场、集中式屠宰场、水产养殖场、农村农药化肥施用、集镇生活污水排放、乡镇垃圾散放、加工企业、“农家乐”等等。
大量的生活垃圾未进行无害化处置,堆积在保护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排入水源地保护区域,从而给水源地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而且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的垃圾和污水排
放量将大幅度增加,在农村尚未建立垃圾和污水处理机制和设施的情况下,农村面源污染将进一步加剧。
4、部分农田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问题
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好,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费用,因此其使用围日益扩大。由于追求“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模式,部分农民在农田中施入大量化肥,一面造成土壤肥力过剩,有机氮、无机氮比例失调,氮素转化率低,雨期大量肥力流失,给水体造成污染。另一面造成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状变劣。同时化肥在空中的逸失,给空气带来污染。而农药的大量使用,一是遗洒在空气中对人和其它动物造成危害。二是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三是促使物种多样性减少,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5、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近年来,为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农村畜禽养殖迅速发展,并且其发展规模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由于目前各养殖场和养殖户没有合理的处理设施,产生的大量污染物没得到有效的处理,均存在污水乱排现象,极易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6、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不到位
保护区全部为农村,存在生活垃圾随地乱倒现象或收集不到位,达不到全部无害化处置要求。
7、滥砍滥伐,水土流失加剧
人为开采土地,造成除草剂、化肥等有害成分的积累,污染水质,并有长期潜在危害。此外,村民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泥流现象重,以致水源的涵养能力下降,水源破坏重。
8、农村种植和养殖业污染重
农民在从事农业活动时,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以及牲畜的粪便,这些东西经过雨水的冲刷后直接流进河流、水塘、湖泊以及渗透到地下,造成水源污染。
9、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差
由于农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随处扔垃圾、堆放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垃圾等现象比较重,或者随地排放生活、生产废水等,这样以来就破坏了生态环境,从而导致环境污染。
二、水源地保护和管理措施
1、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防护。禁破坏水环境及对水源地保护产生危害的活动。根据水源保护区的防护要求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限期治理生活污染源;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污染防治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2、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系统建设
加强保护水源的监督监测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能力建设;拓宽监测领域;强化监测深度;完善监督手段;建立监督制度;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确保保护区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
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建立监测预警
体系,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保障对策,一旦发生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事故及时按照预案进行处置。
3、加强水源保护区保护宣传力度
加强水源保护区保护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参与保护。设立各种水源保护区标记,并向全市人民宣传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围和管理规定,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通过建立信息发布等制度,强化公众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饮水安全的氛围,重点对沿渠、库、湖围的村民和单位进行水源保护知识、法规的教育,提高全市人民自觉遵守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意识。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对水资源保护进行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宣传,提高全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把每年“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水”、“城市节水宣传”等集中宣传活动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多种形式宣传水资源保护建设对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水资源保护建设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保护区隔离防护措施
为分隔人类活动对水源的干扰,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加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需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隔离防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包括物理隔离工程(护栏、围网等)和生物隔离工程(如防护林)。
水源地边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在保护区边界线外建围网进行物理隔离;水源地边人口稀少的地区,在其保护区边界线进行生物隔离,
由林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树种,达到生物隔离、生态保护的目的。
5、减少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
禁向水源保护区排放污染物和在保护区堆放垃圾,在水源保护区禁发展工矿企业,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有效防治来自农村与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
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各乡镇要增设水污染处理设备并保障其正常运行。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要对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惩,综合使用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手段,防止企业偷排、超标排放等行为。
6、格执行水源保护措施
建立水质净化监测体系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要保护好饮用水源,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特别要采矿、工业等引起的水源污染和破坏;同时,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水源浸染,加强对农村污水、垃圾、粪便的处理,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其次,要做好水污染的源头治理,落实“谁污染,谁破坏,谁付费”的政策;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中,应根据水源水质等隋况,采取适宜的水质净化措施;同时加强水质检验,建立水质监测体系,保障供水安全。
7、加强对水源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