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从地面到天空航天器发射过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6.5宇宙航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6.5宇宙航行
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美国 阿波罗11号 升空,19日进入月球轨道,20日下午4时17分着 陆,10时56分阿姆斯特朗踏上月面
齐奥尔科夫斯基
于1903年发表了 《利用喷气工具研究 宇宙空间》一文和以 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式, 奠定了火箭和液体发 动机的理论基础,还证 明了脱离地球引力必 须使用多级火箭。
“长征二号” 捆绑式运载火箭
1992年10月6日,发射瑞典科学卫 星,以“一箭双星”的形式将瑞典 “弗利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圆 满履行了中国发射外星的第一个合
中国航天
★里程碑之三【黄金时代】: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2003年10月15日9时, 神州5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 星中心成功发射,将第一位 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绕行 14圈,10月16日6时23分 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6.5宇宙航行
第六章 第五节
古人的飞天梦
牛顿的设想:
要成为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这个速度至 少应该有多大呢?
人造地球卫星最小发射速度计算方法:
方法一:由于卫星在地球附近环绕时,卫星
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看作由重力提供,根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课本P30第3题]
m g m v12
R
v 1g R 6 .3 7 1 0 6 9 .8 m /s 7 .9 k m /s
预定着陆时间前
在得克萨斯州上
空解体坠毁,7
哥伦比亚号全体人员 名宇航员全部遇
难。
无数探索者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铺设了人
类通往宇宙的道路,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永远
“不挑会战停者止”!号七名遇难宇航员
“挑战者” 号爆炸瞬间
中国航天
★里程碑之一【青铜时代】
1970年4月24日21 时31分,在甘肃酒泉

火箭发射全过程

火箭发射全过程

第一步:准备就绪航天飞行按以下程序进行:飞船和运载火箭在技术厂房按垂直组装和垂直测试的一系列程序完成技术准备工作后,整体垂直运输到脐带塔,并进行最后的功能检查。

一切准备就绪后,火箭一级发动机及4个助推器同时点火。

火箭升空,开始程序转弯,火箭继续飞行,抛逃逸塔,助推器分离,火箭一级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

二级发动机关机,随后船箭分离,飞船入轨。

入轨后,飞船捕获地球,建立轨道运行姿态,展开太阳电池帆板并对太阳定向。

飞船入轨一段时间后,地面测控系统提供初始轨道数据,并通过测控站和测控船对飞船注目,飞船按预定轨道环绕地球飞行,飞行一周约90分种。

当飞船进入海陆测控区时,飞船上的设备开机工作,发射遥测信息,接收遥控信息。

在海陆测控区外,短波通信机工作。

飞船在环绕地球飞行规定的圈数和完成科学试验任务后返回,在返回前由地面站和测量船发出调姿指令。

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建立返回制动姿态。

飞船制动进入返回轨道,返回舱降低至140公里的高度时,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在降至100公里时,返回舱进入再入姿态调整,约80公里时,返回舱再入稠密大气层,进入黑障区后,通信中断,约40公里高度时,出黑障区,通信恢复。

在返回舱再入大气层后,着陆场地面雷达站和测量站跟踪捕获目标,测量返回轨道,预报返回舱着陆点。

在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舱抛撒舱盖,拉出引导伞和辅助引导伞,拉出减速伞,减速伞分离,拉出主伞,主伞张开,抛返回舱防热大底,返回舱从斜吊挂状态改为垂直吊挂,当下降到离地面约1米左右高度时,着陆缓冲发动机工作,返回舱着陆。

随后,截断主伞,抛天线罩,弹出回收信标天线,发射信标。

空中搜索直升机和地面搜索车辆发现目标后迅速赶往着落地点回收返回舱。

至此,这次神州号的飞行任务就结束了。

飞船和运载火箭在技术厂房按垂直组装和垂直测试的一系列程序完成技术准备工作后,整体垂直运输到脐带塔,并进行最后的功能检查。

第二步:火箭发射一切准备就绪后,火箭一级发动机及4个助推器同时点火。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6章 5 宇宙航行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6章 5 宇宙航行

2.中国计划于 2020 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发射升空后首先绕太阳转 动一段时间再调整轨道飞向火星.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 A.等于 7.9 m/s B.大于 16.7 m/s C.大于 7.9 m/s 且小于 11.2 m/s D.大于 11.2 m/s 且小于 16.7 m/s )
D [第一宇宙速度为 7.9 km/s,第二宇宙速度为 11.2 km/s,第三宇宙速度 为 16.7 km/s,由题意可知: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大于 11.2 km/s 且小于 16.7 km/s.故 D 正确.]
[基础自测] 1.思考判断 (1)发射人造地球卫星需要足够大的速度. (2)卫星绕地球运行不需要力的作用. (3)卫星的运行速度随轨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4)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速度可以是 10 km/s. (5)在地面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是 7.9 km/s. (6)要发射一颗月球人造卫星,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应大于 16.7 km/s. (√ ) (× ) (× ) (× ) (√ ) (× )
2
CD
[因为同步卫星转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故 TA=TC, 故 A 错误;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5.宇宙航行
[自 主 预 习· 探 新 知]
[知识梳理] 一、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及原理 (1)牛顿设想: 如图 651 甲所示,当物体被抛出的速度 足够大 时,它将围绕地球旋转 而 不再落回地面,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发射过程简介: 如图乙所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一般使用三级火箭,最后一级火箭脱离 时, 卫星的速度称为 发射速度 , 使卫星进入地球轨道的过程也大致为三个阶段. 2.动力学特点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卫星绕地球做 匀速圆周 运动,其向心力由地球对它 的 万有引力 提供. 3.卫星环绕地球运动的规律 v2 mEm 由 G r2 =m r 可得 v=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第六章 第5节 宇宙航行(共20张PPT) (1)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第六章 第5节 宇宙航行(共20张PPT) (1)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
时的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小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
的速度
解析 同步卫星在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有:
GMr2m=mvr2,v=
GM r
11.2km/s≦v ﹤16.7km/s 物体绕太阳运动
16.7km/s ≦v 第三宇宙速度 物体飞出太阳系
人造卫星的变轨问题
1.卫星在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GMr2m=mvr2成立. 2.卫星变轨时,是线速度v发生变化导致需要的向心力发 生变化,进而使轨道半径r发生变化.
(1)当人造卫星减速时,卫星所需的向心力 Fn=mvr2减小, 万有引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卫星将做近心运动,向低轨 道变迁. (2)当人造卫星加速时,卫星所需的向心力 Fn=mvr2增大, 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卫星将做离心运 动,向高轨道变迁.
2.2013年12月2日,肩负着“落月”和“勘察”重任的“嫦娥三号” 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在距月球表面100 km的P点进行第一 次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 点又经过第二次“刹车制动”,进入距月球表面100 km的圆形工 作轨道Ⅱ,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经过P点时会再一次“刹车 制动”进入近月点距地球15公里的椭圆轨道Ⅲ,然后择机在近月 点下降进行软着陆,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Mr m2 3?
mv12 r
1
点第 卫火星二加在次速变变G:轨轨点:MrP2mvG4>Mrvm23m? mvrrv212
P v2GM v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第六章第五节宇宙航行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第六章第五节宇宙航行

【典例 1】 已知海王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M∶m =16∶1,它们的半径比为 R∶r=4∶1,则
(1)海王星和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多少? (2) 海 王 星 表 面 和 地 球 表 面 的 重 力 加 速 度 之 比 为 多 少?
解析:(1)设卫星的质量为 m′,对绕海王星和绕地球
Mm′ m′v21 Gmm′ m′v22 运动的卫星,分别有 G R2 = R , r2 = r ,
答案:A
2.(多选)可以发射这样的人造地球卫星,其圆轨道 ()
A.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同心圆 B.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所决定的圆是共面同心圆 C.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 地球表面是静止的 D.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但卫星相对 地球表面是运动的
解析:如图甲所示,O 为地心,O′为某纬度面上卫星 圆轨道的圆心(在地轴上),由图可看出万有引力的一个分 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 会使卫星离开该纬度平面,则 A 选项错误;
1.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 2.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 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 系.
知识点 宇宙航行
提炼知识 1.牛顿的“卫星设想”. 如图所示,当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 它将会围绕地球旋转而不再落回地面,成为 一颗绕地球转动的人造卫星.
2.原理.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 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即 GMr2m=_m_v_r2,
如图乙所示,万有引力全部用于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 的向心力,由于地球自转,轨道平面不会固定于某一经线 决定的平面,则 B 选项错误;
如图丙所示,赤道上空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全部用来提 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要在一定的高度,卫星的 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卫星与地面就可以相对静 止,即形成同步卫星,则 C 选项正确;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六章6.5宇宙航行(共30张PPT)(优质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六章6.5宇宙航行(共30张PPT)(优质版)

T = 2π R g
=84.6min 最小周期
问题:能否发射一颗周期为80分钟的人造卫星?
二、宇宙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大小:v=11.2km/s 意义:以这个速度发射,物 体刚好能克服地球的引力作 用,永远的离开地球而绕太 阳运动。
3、第三宇宙速度
“旅行者”1号探测器 1988年飞出太阳系
如果物体的发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时
三 梦想成真
2 中国的航天成就
1970年4月24日我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2007年10月24日嫦娥
一号月球探测器发射 成功
三、梦想成真
伴随着“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中国已正式启动“嫦娥工 程”,开始了宇宙探索的新征程.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 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 费俊龙聂海胜
要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必须与赤道平面平行,又由于向 心力是万有引力提供的,卫星轨道的圆心必须是地心。
三、梦想成真 同步卫星有以下几个特点:
5、同步卫星高度固定不变
(R+h)
解得高度 :h=
-
km
线速度: v2r2 3 .1 4 4 .2 3 17 7 m 0/s 3 .1 k/m s
T
2 4 3600
6.5 宇宙航行
为什么飞船能像月亮那样围绕地球旋转? 飞船在什么条件下能挣脱地球的束缚?
实际的卫星发射过程 简化的卫星发射过程
火箭发射 火箭飞行过 大炮发射 卫星飞行过
程中,除了受引力外, 程中,只受引力,完全
还受向前的推力。
凭借惯性进入轨道。
v发 射
v运行
运行速度: 指卫星在轨道上绕 地球转动时的线速度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6.5宇宙航行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6.5宇宙航行课件

r3 GM
可知周期T较小的轨道,其半径r
也小,A正确;
由:
G
Mm r2
man
m
v2 r
m 2r
整理得:
an
G
M r2
,v
G M, r
G
M r3
可知半径变小,向心加速度变
大,线速度变大,角速度变大,
故B、C、D错误。
练习
1.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C.它是能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 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近地点的速度
人造卫星运行的动力学方程
G
Mm r2
m
v2 r
G
Mm r2
m2r
v GM r
GM r3
G
Mm r2
m(
2 T
)2
r
T 2 r3
GM
v 1 r
1
r3
T r3
三、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规律
思考:对于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1)离地面越高,向心力越__小___. (2)离地面越高,线速度越__小___.
上的第一宇宙速度。
v1
gR
2vR t
例2.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 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 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 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
前相比( A )
A . 轨道半径变小 B . 向心加速度变小 C . 线速度变小 D . 角速度变小
解析: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G
Mm r2
m
4 2
T2
r
整理得:T 2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6.5 宇宙航行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六章 5 宇宙航行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六章 5 宇宙航行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5 宇宙航行目标定位1.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2.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掌握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3.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历程及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知识探究自我检测一、宇宙速度知识探究 问题设计牛顿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想实验:如图1所示,从高山上水平抛出一个物体,当抛出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环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据此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图1(1)当抛出速度较小时,物体做什么运动?当物体刚好不落回地面时,物体做什么运动?答案 当抛出速度较小时,物体做平抛运动.当物体刚好不落回地面时,物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2)若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试推导物体刚好不落回地面时的运行速度.并求此时速度的大小(已知地球半径R=6 400 km,地球质量M=5.98×1024 kg)要点提炼宇宙速度是地球上满足不同要求的卫星发射速度.= km/s7.91.第一宇宙速度vⅠ(1)推导(2)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行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v Ⅱ= km/s ,是从地面上发射物体并使之脱离束缚的 发射速度,又称脱离速度.3.第三宇宙速度v Ⅲ= km/s ,是从地面上发射物体并使之脱离束缚的 发射速度,又称逃逸速度.最小最小最大11.2地球最小16.7太阳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特点问题设计如图2所示,圆a、b、c的圆心均在地球的自转轴线上.b、c的圆心与地心重合.图2(1)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b、c中可以作为卫星轨道的是哪条?为什么?答案 b、c轨道都可以.因为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是始终指向地心的,故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必须指向地心,因此b、c轨道都可以,a轨道不可以.(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推导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要点提炼地心1.所有卫星的轨道平面均过 .2.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即有:(1)a = ,r 越大,a 越 .(2)v = ,r 越大,v 越 .(3)ω= ,r 越大,ω越 .(4)T = ,r 越大,T 越 .大小小小三、同步卫星问题设计同步卫星也叫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面静止,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即T=24 h.已知地球的质量M=6×1024kg,地球半径R=6 400 km,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请根据以上信息以及所学知识探究:(1)同步卫星所处的轨道平面.答案 假设卫星的轨道在某一纬线圈的上方跟着地球的自转做同步地匀速圆周运动,卫星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由于另一个分力的作用将使卫星轨道靠向赤道,故只有在赤道上方,同步卫星才能稳定的运行.(2)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h.要点提炼同步卫星的特点1.定轨道平面:所有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均在赤道平面内.2.定周期: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T=24 h.3.定高度(半径):离地面高度为36 000 km.4.定速率:运行速率为3.1×103 m/s.典例精析一、宇宙速度的理解例1 假设地球的质量不变,而地球的半径增大到原来半径的2倍,那么从地球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应为原来的( )答案 B例2 某人在一星球上以速率v竖直上抛一物体,经时间t后,物体以速率v落回手中.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求该星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二、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例3 如图3所示,a 、b 、c 是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卫星,a 和b 的质量相等,且小于c 的质量,则( )A.b 所需向心力最小B.b 、c 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 的周期C.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向心加速度D.b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线速度图3解析 因卫星运行的向心力就是它们所受的万有引力,而b所受的引力最小,故A对.答案 ABD三、对同步卫星规律的理解及应用例4 我国“中星11号”商业通信卫星是一颗同步卫星,它定点于东经98.2度的赤道上空,关于这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行速度大于7.9 km/s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解析 “中星11号”是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有一定的高度,运行速度要小于7.9 km/s,A错.其位置在赤道上空,高度一定,且相对地面静止,B正确.同步卫星与静止在赤道表面的物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但半径不同,由a=rω2知,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D错.综上分析,正确选项为B、C.答案 BC课堂要点小结第一宇宙速度三种宇宙速度宇宙航行宇宙航行自我检测A.0.4 km/sB.1.8 km/sC.11 km/sD. 36 km/s解析 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即为围绕星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该星球半径时的环绕速度,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可得出这一最大环绕速度.卫星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因此B项正确.答案 B2.(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在对接前,“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50 km,“神舟十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43 km.它们的运行轨道均视为圆周,则( )A.“天宫一号”比“神舟十号”速度大B.“天宫一号”比“神舟十号”周期长C.“天宫一号”比“神舟十号”角速度大答案 B3.(人造卫星运动的规律)如图4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几个人造地球卫星A、B、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某一时刻它们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B.运转角速度满足ωA>ωB>ωCC.向心加速度满足a A<a B<a CD.运动一周后,A最先回到图示位置答案 C4.(对同步卫星的理解及应用)关于我国发射的“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其质量加倍,则轨道半径也要加倍B.它在北京上空运行,故可用于我国的电视广播C.它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D.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必须与赤道平面重合,即在赤道上空运行,不能在北京上空运行,B错.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在最低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而同步卫星在高轨道上运行,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错.所谓“同步”就是卫星保持与地面赤道上某一点相对静止,所以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D对.答案 D。

第六章 从地面到天空——航天器发射过程

第六章  从地面到天空——航天器发射过程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竖立在发射架上
第二节 发射火箭
倒数计时是火箭发射程序中不可缺少的 一项程序。这个惯例来自一部关于发射火箭 的科幻电影。在拍摄火箭升空的镜头时,导 演弗里兹利用了模型。为了加强影片的戏剧 效果,他在影片中设计了倒数计时的发射程 序,即“10、9……3、2、1,发射!”没想到,这一 有意设计的发射程序立即引起了箭专家们的 浓厚兴趣,他们认为这种计时法有一定科学 道理,于是便将这一方法借鉴过来,直到现在 还在使用。
神舟九号发射倒计时
神舟九号第一级火箭点火
在地面控制中心数到0的时候,第一级火箭 发动机就开始点火。火箭的一级燃烧室箱开始 燃烧,喷射出炽热的气体,火箭开始离开地面,加速 升空。 在大概100秒后,第一级火箭的燃料燃尽,在 第一级准备脱离火箭的同时,第二级火箭点火,火 箭继续升空。这时火箭所处的高度大概是70千 米了。火箭已经冲出大气层,达到最高速度了。 火箭在达到最高速度后,开始依靠惯性和地 球引力继续飞行。此时,第三级火箭开始点火加 速飞行,直到达到预定速度,进入轨道,火箭的任务 就基本完成了。
1975 7 18
年 月 日 美 苏 飞 船 在 轨 对 接 联 合 飞 行
“ 双 子 星 座 号 飞 船 的 指 令 舱 ”8
载人飞船等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是一项重要的航 天技术。它可用于向正在空间轨道运行的航天器运 送人员和货物,如航天员定期轮换、补给燃料和食物 以及更换设备;在轨道上为其他应用卫星提供服务;用 于组装大型空间站;维修在轨道上出事故的航天器等 等。 与一个在空间高速运行的航天器实施交会对接, 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整个过程可分为地面引导、 自动手找、交会、停靠和对接5个阶段。当一方航天 器进入另一方的轨道后,在地面监控站的控制下,将进 行轨道机动,直到受控航天器上的特定装置捕获另一 航天器为止;然后受控航天器对目标航天器进行瞄准、 测量两个航天器的相互距离和相对速度。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材梳理

物理大视野同步卫星发射的两种方法一是直线发射,火箭把卫星发射到36 000 km的赤道上空,然后做90°的转折飞行,使卫星进入轨道.这种方法在整个发射过程中,火箭都处于动力飞行状态,要消耗大量燃料,还必须在赤道上设置发射场,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种方法是变轨发射,即先把卫星发射到高度为200 km—300 km的圆形轨道上,这条轨道叫停泊轨道.当卫星穿过赤道平面时,末级火箭点火工作,使卫星进入一条大的椭圆轨道,其远地点恰好在赤道上空36 000 km处.这条轨道叫转移轨道.当卫星到达远地点时,再开动卫星上的发动机,使之进入同步轨道,也叫静止轨道.这种方法运载火箭消耗的燃料较少,发射场的位置也不受限制,但这种方法在操作和控制上都比较复杂.如图所示,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发射时,要清楚点火指瞬时加速,这样F供<F需,卫星就要向更高的轨道上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卫星要克服引力做功,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因此卫星越高,动能越小,这并不矛盾.还要清楚在轨道3上的P点和轨道2上的P点,二者的加速度相同,因为它们在同一地点,所受的力只有万有引力.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茫茫宇宙,无边无沿,无始无终.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到了黄昏又从西方落下;夜晚,繁星点点,月亮或圆或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遥望苍穹,面对那神奇的天体,怎能不浮想联翩,遐思万种?在人类还没有撩开宇宙那厚厚面纱的时候,人们对太阳、月亮和星星,有着丰富的想象,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诸如“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然而,神话只能是神话,它无法揭开宇宙的奥秘.宇宙究竟是怎么回事?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是怎样的?在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上面有什么,它们与地球有什么关系?如此等等,这些难解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人类.千百年来,人们十分渴望揭开天体的秘密,有臆想,也有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自从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圈后,人类踏入太空已经43年了,在这40多年的时间里,人类不但踏上了月球,而且还在太空建起了空间站.然而毫无疑问,太空探索是一条充满荆棘的不平坦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人类依然任重道远,还会遇到各种坎坷,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人类必将在太空探索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宇宙探测的发展从古代起,人们就幻想穿过地球大气层,飞上太空.1957年10月,原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例如,各种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上天后,发现了地球大气层外还有磁层;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 射线、γ射线.还测量了许多行星A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先后进入太空,实现了在没有地球大气干扰的情况下,人类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观测,以及对宇宙空间环境的直接探测,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人类对于太阳系和宇宙的知识.宇宙探测的发展,不仅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而且还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例如,人们利用卫星进行军事侦察、空间通信、气象观测,以及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等,从中获得了许多实际利益.开发宇宙从1957年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在这短短的24年中,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了空间开发利用的新阶段.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现在已经步入世界上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人类进入宇宙空间并开始适应、研究、认识、开发和利用空间环境,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宇宙环境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空间资源.利用极其辽阔的宇宙空间,人造卫星可以从距离地球数万千米的高度观测地球,迅速、大量地收集有关地球的各种信息:利用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地面实验室难以模拟的物理条件,可以在卫星上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例如在生物卫星上研究失重对昆虫、微生物、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太阳能资源.太阳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但是,其绝大部分能源不能穿透地球大气层到达地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科研课题.矿产资源.科学家们对航天员从月球上带回的月岩标本进行了分析,发现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和约60种矿藏,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氦3,它是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的燃料.此外,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轨道上运行着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其中不少小行星富含矿体.空间开发活动,无论规模和技术,还是经济投入,都已不是一个国家所能独立完成的.因此,空间资源开发的一个趋向是日益走上国际合作的道路.。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课件6.5 :宇宙航行 (共23张PPT)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课件6.5 :宇宙航行 (共23张PPT)
2、所有的同步卫星只能分布在赤道上方的一个 确定轨道上 ,即同步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 平面重合,卫星离地面高度为定值。
对同步卫星:其r、 v、ω、T 、均为定值
计算同步卫星高度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Mm
4 2
G (R h)2 m T 2 (R h)
h3
GMT 2
4 2
R 3.6 107 m
同步通讯卫星轨道半径: R h 4.2107 m
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解:由G万M有m引力 提m供 2向心力 故 :
r2
r
由此解出:
GM r
将地球质量M及轨道半径r代入,可得同步通讯 卫星的速率

GM r
6.67
1011 6.0 4.2 107
1024
m
/
s

3.1103
但在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 天飞机在重返地面的过程中突然发 生解体燃烧,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 航员全部遇难。(其中有6名美国 人、1名以色列人)
中国航天史
1970年, “东方红”1号,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是 第五个能自行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返回式遥感卫星, 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用 于对地观测,运行三天后按 计划返回地面;中国是第三 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思考:卫星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 和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呢?
即:人造卫星的运动有何规律?
F
(1)

G
M地m卫 r2
m卫
v2 r
得:v
GM地 r
V
(2)
由G
M地m卫 r2

m卫2r得:

GM地 r3

高中物理第六章宇宙航行课件高中物理课件

高中物理第六章宇宙航行课件高中物理课件
v=
ω=



r=ma,得到以下关系和规律:
,r 越大,v 越小,

3
T=2π
2π 2
,r 越大,ω 越小,
3


,r 越大,T 越大,
an= 2 ,r 越大,an 越小。
画龙点睛 卫星离地面高度越高,其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
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可以概括为“越远越慢、越远越小”。
式“gR2=GM”来替换出地球的质量M,会使问题解决起来更方便。
12/12/2021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几颗人造地球卫星A、B、C,在
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v= ,可知三颗卫星的线速度vA<vB<vC
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三颗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FA>FB>FC
12/12/2021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要点提示(1)卫星的向心力是由地球与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故所
有卫星的轨道平面都经过地心。(2)由

2
4π2
2
G 2 =m =mω r=m 2 r

可知,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与其轨道半径有关。
12/12/2021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动。(
)
解析:使卫星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是11.2 km/s。
答案:×
12/12/2021
自主梳理
自我检测
(5)人造卫星能够绕地球转动而不落回地面,是由于卫星不再受到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六章第5节 宇宙航行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六章第5节 宇宙航行 课件(共36张PPT)
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 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 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发射速度.
关系:
1、发射速度总是≥运行速度。
2、发射速度越大,运行速度越小。
3、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 最小发射速度,是卫星绕地球运 行时的最大运行速度。
三、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1、定义: 在地面上发射物体,使之能
由公式可知:天体质量越大,半 径越小,第一宇宙速度越大。
看条件回答问题:在地球 表面处发射一个物体,则:
1、当V发<7.9km/s时,物体将? 2、当V发=7.9km/s时,物体将? 3、当7.9km/s<V发<11.2km/s时,物体将?
4、当11.2km/s≤V发<16.7km/s时,物体将?
够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 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所必须具备 的最小发射速度。
2、大小: V2 11.2km/ s
四、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1、定义:
在地面上发射物体,使之能 够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 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中去所必须 具备的最小发射速度。
V 2、大小: 3
16.7km/
s
答案: 8.9m/s2; 7.3m/s
强化训练 训练2: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1965年9月
20日发现的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 健雄星”,其直径2R2=32 km。如果该小 行星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相同,则对该小 行星而言,第一宇宙速度为多少? (已知地球半径为R1=6 400 km,地球的 第一宇宙速度v=8 km/s)
火箭点火起飞,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 历时108分,然后重返大气层,安全降落在地 面,铸就了人类进入太空的丰碑。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将人类第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轨道是椭圆形的,而节省发射火箭燃 料的方法,可以先将卫星发射到大椭圆形的轨 道。当它处于远地点的时候,卫星上面的姿态 调整火箭点火,这样卫星的轨道变成需要的高 度。可以多次变轨,这就需要精确计算卫星变 轨的时间,由地面控制指令。 “嫦娥”一号卫星的首次变轨是在远地点 进行的。按照计划安排,从2007年10月26日开 始,卫星在近地点实施3次变轨。其中最重要 的是最后一次变轨,即10月31日实施的变轨。 卫星在那次变轨后,正式踏上奔月的征程。
神舟九号发射倒计时
神舟九号第一级火箭点火
在地面控制中心数到0的时候,第一级火箭 发动机就开始点火。火箭的一级燃烧室箱开始 燃烧,喷射出炽热的气体,火箭开始离开地面,加速 升空。 在大概100秒后,第一级火箭的燃料燃尽,在 第一级准备脱离火箭的同时,第二级火箭点火,火 箭继续升空。这时火箭所处的高度大概是70千 米了。火箭已经冲出大气层,达到最高速度了。 火箭在达到最高速度后,开始依靠惯性和地 球引力继续飞行。此时,第三级火箭开始点火加 速飞行,直到达到预定速度,进入轨道,火箭的任务 就基本完成了。
风云一号b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对飞行姿态调整
第四节 空中飞吻
在太空航行中,如果一艘宇宙飞船突然发生 故障,另一艘宇宙飞船如何去营救呢?如果人们想 在太空建造一座巨大的空间站,如何将一个个小 部件组装成整座空间站呢?这就催生了航天的一 项新技术,即交会与对接技术。 当受控航天器距目标航天器300米以内时,即 实现了交会。从两个航天器对接轴对准开始,到 对接装置开始运作位置,即为停靠阶段,这时发动 机要立即关闭,至此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完成。
1975年7月18日,美国“阿波罗”号飞船 与前苏联的“联盟”号飞船在大西洋上空对 接成功,进行第一次联合飞行。两国的宇航 员互相访问对方的飞船,互致问候,这次对接 成功表明国际合作开发太空时代的来临。 而在此之前,前苏联和美国各自实施了本国 飞船间的对接,如1965年美国飞船“双子星 座”7号和6号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太空交会 对接;1968年,前苏联飞船“联盟”2号和3号 成功地在太空自动交全对接。
第三节 控制飞行姿态
我们在读书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航天器在太空中也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吗?是 的,这可是航天器在执行任务时要满足的最 起码的条件。 姿态控制系统能保证飞船在轨道上稳 定地飞行,并控制飞船的变轨、交合、对接 和返回时的制导控制等。它是飞船上十分 重要的系统,所以要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并 且其主要设备和部件既能自动控制,也能由 航天员手动控制。
1975 7 18
年 月 日 美 苏 飞 船 在 轨 对 接 联 合 飞 行
“ 双 子 星 座 号 飞 船 的 指 令 舱 ”8
载人飞船等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是一项重要的航 天技术。它可用于向正在空间轨道运行的航天器运 送人员和货物,如航天员定期轮换、补给燃料和食物 以及更换设备;在轨道上为其他应用卫星提供服务;用 于组装大型空间站;维修在轨道上出事故的航天器等 等。 与一个在空间高速运行的航天器实施交会对接, 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整个过程可分为地面引导、 自动手找、交会、停靠和对接5个阶段。当一方航天 器进入另一方的轨道后,在地面监控站的控制下,将进 行轨道机动,直到受控航天器上的特定装置捕获另一 航天器为止;然后受控航天器对目标航天器进行瞄准、 测量两个航天器的相互距离和相对速度。
发射窗口
在确定了火箭的发射时间之后,气象保障部门 开通气象情报网和天气会商网、启动气象测量雷 达,开始进行天气的长、中、短期预报。而越临近 发射日期,气象部门越要提供临发射前发射场区的 天气情况及发射场区上空的高空风场等情况以及 火箭飞行经过地区的气象情况。 当运载火箭在经检查测试达到可以进行发射 的状态后,即可转运到发射区。运载火箭分级运至 发射区后,由勤务塔上的吊装设备对运载火箭分组 吊装、对接和总装,并将其竖立在发射台上、随后 在竖立状态下对运载火箭再一次进行分系统测试、 系统间性能匹配测试、总检查和发射演练等。
早期的航天器特别是各种卫星限于当 时的技术水平,往往采用简单易行的被动 式姿态稳定方式,如自旋稳定。自旋稳定 是被动稳定控制中最简单的一种。其原理 是利用飞行器绕其自转轴自旋产生陀螺定 轴性空间定向。由于陀螺漂移的影响,自 转抽的方向实际上是在不断变化的,因而 保持准确性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向 的变化会大到无法容忍的地步。另外,它 不具有控制自旋速度和偏离预定方向后的 再定向能力。
天宫一号对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和平”空间站交会对接
第五节 航天器的变轨
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 一号于2007年发射升空,经过8次变 轨,一年多对月球的观测,圆满地获 取了月球的第一手资料。在人们关 注着“嫦娥”一号的丰硕成果的同时 ,也对它的变轨技术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那么什么是航天器的变轨呢?
所谓变轨,顾名思义就是改变航天 器在太空中的运行轨道。受运载火箭 发射能力的局限,航天器往往不能直接 由火箭送入最终运行的空间轨道,而是 要在一个椭圆轨道上先行过渡。在地 面跟踪测控网的跟踪测控下,选择合适 时机向航天器上的发动机发出点火指 令,通过一定的推力改变航天器的运行 速度,达到改变航天器运行轨道的目的。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竖立在发射架上
第二节 发射火箭
倒数计时是火箭发射程序中不可缺少的 一项程序。这个惯例来自一部关于发射火箭 的科幻电影。在拍摄火箭升空的镜头时,导 演弗里兹利用了模型。为了加强影片的戏剧 效果,他在影片中设计了倒数计时的发射程 序,即“10、9……3、2、1,发射!”没想到,这一 有意设计的发射程序立即引起了箭专家们的 浓厚兴趣,他们认为这种计时法有一定科学 道理,于是便将这一方法借鉴过来,直到现在 还在使用。
“嫦娥”一号三次变轨
第一节 发射前的准备
火箭发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过程 ,必须严格遵循预定程序进行。火箭 的升空看似只有短短的几十秒时间, 但它的前期准备工作却是漫长而精细 的。它涉及的面很广,包括运载火箭 的检查、测试、转运、加注推进剂、 发射程序与数据的计算和装订、地面 勤务保障等多方面的工作。
发射前检查火箭
火箭发射的时间在航天术语里叫 做“发射窗口”,就是允许运载火箭或导 弹发射的时间范围。这个范围的大小 也叫做发射窗口的宽度。发射窗口的 宽度不是固定的,有宽有窄,宽的以小时 计算,以天计算,甚至以月、年计算;窄 的则以分、秒计算。根据每个火箭所 承担的任务不同,对发射窗口的选择也 不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