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欣赏《梁祝》,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介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作曲家、演奏家及音乐特点。
2. 音乐分析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等。
3. 欣赏与讨论播放《梁祝》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并展开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欣赏:播放《梁祝》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分析:详细解析《梁祝》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等。
4. 讨论:引导学生就音乐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梁祝》的音乐特点及欣赏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学生能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等。
3. 学生能通过欣赏《梁祝》,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1. 教学课件:包含《梁祝》简介、音乐分析等内容。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梁祝》片段。
3. 参考资料:关于《梁祝》的书籍、文章等。
4. 网络资源:可用于查找更多关于《梁祝》的信息。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梁祝》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2. 音乐描绘:让学生尝试用文字描述《梁祝》音乐中的场景和情感。
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对《梁祝》音乐的感受。
七、实践环节1. 音乐演奏:邀请学生演奏《梁祝》片段,或者使用音乐软件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乐曲。
2. 音乐欣赏会:组织一个小型音乐欣赏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创作。
3. 反馈与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演和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拓展学习1. 比较学习:让学生欣赏其他小提琴协奏曲,比较《梁祝》的特点和风格。
初中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初中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导入(回忆式)“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表演)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
”提问:“同学们欣赏过很多次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这个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不过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因为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理解作者:参照书P43四、知识点讲解:协奏曲概念(播放光盘)五、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见分析图—播放光盘)梁山伯与祝英台(奏鸣曲式)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表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梁祝音乐鉴赏教案及反思
梁祝音乐鉴赏教案及反思《梁祝》这是一部以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题材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经列为世界名曲。
下面是我为你带来《梁祝》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梁祝》教案教学内容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目标1.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分析乐曲的主题,并能哼唱、记忆。
2.能够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乐曲。
3.能够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难点分析、哼唱并记忆乐曲的主题、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分析、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梁祝》音乐片段师: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一)作品简介1.请同学们按组别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与大家进行分享。
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的绝唱。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从古至今,由于无数人被它的凄美爱情所感染,人们更使用不同的形式来传颂这个故事。
比如京剧、吕剧、越剧昆曲、苏州弹词等等。
而今天我们所欣赏的是以小提琴协奏曲的形式所表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提问:那什么是协奏曲呢?只有小提琴演奏的演奏形式叫什么?2.展示课件(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
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提问的形式,初步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协奏曲的概念,为深入欣赏作品做准备。
)(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1.引子聆听音乐,并思考,在这段音乐中,哪种乐器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叫声?这段旋律为大家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长笛模仿鸟的叫声,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画面。
初中音乐试讲欣赏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音乐欣赏课——《梁祝》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通过欣赏《梁祝》,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和评价民族器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小提琴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心得,进行互动交流。
三、作品分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和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主题、发展和高潮部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力。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乐曲中的主要旋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模拟演奏《梁祝》中的片段。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奏,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学生互评,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收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器乐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3. 教师推荐相关的民族器乐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了民族乐器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梁祝欣赏教案
初中梁祝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梁祝》的故事背景、情节以及音乐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学会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梁祝》故事介绍2.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欣赏3. 音乐分析: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4. 实践环节:学唱《梁祝》主题旋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梁祝》故事背景,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分析音乐特点。
2. 难点: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整播放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3. 音乐分析:(1)旋律:引导学生关注主题旋律,分析其特点。
(2)节奏:讲解乐曲中的节奏变化,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情感表达。
(3)和声:分析乐曲的和声处理,让学生了解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
4. 实践环节:学唱《梁祝》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回顾所学内容,强调《梁祝》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故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表现,如演唱、讨论等。
4.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六、教学资源1. 音频: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 图片:展示《梁祝》相关插图。
3. 教材:提供相关乐理知识教材,以便学生深入学习。
4. 网络资源:查询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图片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4. 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5.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第五单元 《化蝶》第三课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第五单元《化蝶》第三课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教学目标(一)喜欢以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的音乐,能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
了解两部作品的关系,学习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等音乐表现要素,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三)能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背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化蝶”,学习变化演唱速度、力度、音色等方法来表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四)结合具体作品复习协奏曲、奏鸣曲式等有关知识。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1.作者简介何占豪(1933— ) 作曲家。
浙江诸暨人。
1950年考入省文工团当演员,后改学二胡,参加乐队。
1953年调到越剧团乐队工作,改学小提琴。
1957年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进修学习(后转作曲系学习)。
在此期间,与丁芷诺合作改编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为弦乐曲,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毕业后留校任教。
作品有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龙华塔》,民乐合奏曲《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 钢(1935— ) 作曲家。
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
10岁师从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弹钢琴,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调到南京部队前线歌舞团弹钢琴。
1955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
毕业后留校任教。
作品有《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金色的炉台》、《我爱祖国的台湾岛》、《苗岭的早晨》及交响诗《屈原》等。
2.作品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简案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简案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简案课型: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要音乐片段,粗轮廓了解《梁祝》音乐,对《梁祝》音乐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创设体验性、探究性的多种音乐活动,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出个性。
通过聆听、表现和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的美。
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掌握音乐知识——协奏曲。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提琴、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欣赏《梁祝》音乐片段欣赏音乐片段一——为音乐配解说词欣赏音乐片段二——用诗词权时音乐欣赏音乐片段三——给音乐选配画面欣赏音乐片段四——据音乐创设情景欣赏音乐片段五——给音乐命名欣赏音乐片段六——引出课题三、简介作品与作曲家,讲解什么是协奏曲。
四、给音乐找家。
五、给音乐排序。
六、“化蝶”音乐欣赏。
七、课堂小节。
一、教学内容: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2、复习唱好《小小花伞》3、聆听《东北秧歌》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小小花伞》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畲族儿童喜爱演唱的歌曲《小小花伞》,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二)开始上课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知识,包括作曲家、创作年代、乐曲结构等。
2. 培养学生对《梁祝》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体会其中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表达。
3. 通过欣赏和分析《梁祝》,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审美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介:介绍作曲家、创作年代、乐曲结构等。
2. 欣赏《梁祝》片段: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美感。
3. 分析《梁祝》音乐特点:分析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梁祝》的背景知识,欣赏乐曲的美感。
2. 难点:分析《梁祝》音乐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梁祝》的背景知识、音乐特点等。
2. 示范法:播放《梁祝》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梁祝》的欣赏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梁祝》片段:播放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3. 分析《梁祝》音乐特点:讲解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梁祝》的欣赏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欣赏任务,拓展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范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欣赏感受分享:收集学生对《梁祝》的欣赏感受,了解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欣赏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欣赏《梁祝》,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七、教学资源1. 音乐素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整版音乐文件。
2.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梁祝》的背景知识、音乐特点等内容。
3. 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指南,引导他们深入分析和分享对《梁祝》的欣赏感受。
音乐欣赏教案初中
音乐欣赏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及音乐特点。
2. 感受乐曲中的情感表达,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辨识。
2. 乐曲情感变化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相关图片、音乐片段等。
2. 教学乐器:小提琴、钢琴等。
3. 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2.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民族元素。
二、欣赏乐曲(15分钟)1. 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主题旋律,分析主题在不同乐章中的变化。
三、分析乐曲(15分钟)1. 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特点。
2. 讲解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引导学生辨识。
3. 分析乐曲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的喜怒哀乐。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乐章进行深入学习。
2. 组内讨论,分析乐章中的音乐特点、情感表达等。
3. 各组汇报学习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点及民族元素。
2. 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深入了解乐曲内涵。
3. 推荐其他类似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了解了乐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培养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下面给大家分享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共含17篇),欢迎阅读! 篇1: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型音乐欣赏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 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1.# 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 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梁祝》片段。
(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2 ,# 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
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
(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1 、引子: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播放“引子”音乐)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音乐鉴赏活动初中教案下册
音乐鉴赏活动初中教案下册课程名称:音乐鉴赏活动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本节课将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是一首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作品已经列入世界名曲,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3.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
2. 欣赏《梁祝》,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梁祝》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梁祝》的情感内涵。
教学准备:1. 准备《梁祝》的音乐作品。
2. 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2. 教师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吗?你们对这首乐曲有什么印象?”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10分钟)1. 教师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梁祝》这首乐曲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喜爱?三、欣赏《梁祝》(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的全曲,让学生完整地欣赏作品。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祝》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梁祝》的情感内涵。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2. 教师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梁祝》这首乐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并分析其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同时也能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内涵。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热爱之情也得到了增强。
有关初中知识的音乐教案
有关初中知识的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著名的民间故事《梁祝》,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爱情的震撼力。
2.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领略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欣赏《梁祝》,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梁祝》是流传在我国的著名民间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爱情。
2. 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陈钢、何占豪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2.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音乐: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作品。
3. 分析音乐:(1)讲解音乐的结构,划分乐章。
(2)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主题的变换与发展。
(3)分析音乐中的民族元素,如曲调、节奏、乐器等。
4. 讨论与交流:(1)让学生谈谈对《梁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讨论音乐如何表现了故事的情感变化。
(3)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及原因。
5. 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有关《梁祝》的音乐作品,如京剧、越剧等。
(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其他代表作品。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聆听音乐,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的积极性。
4.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自豪感。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音乐。
2.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设备,如音响、投影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 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寻找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
4. 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进行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标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陈锡煌创作的一部具有浓郁中国情怀的音乐作品。
本文将从其创作背景、音乐结构、情感表达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赏析。
**1. 创作背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与中国古代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密切相关。
这个传统的爱情故事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
陈锡煌将这一动人的爱情故事融入音乐创作之中,使得《梁祝》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 音乐结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结构清晰,表达了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
整个曲目分为多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音乐主题和情感表达。
陈锡煌运用了丰富的和声、旋律和节奏手法,使得整个作品既富有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 情感表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情感表达极为丰富。
从开首的温柔婉转到后来的激昂澎湃,音乐中蕴含着爱情的甜蜜、悲伤和绝望,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跨越时空的真挚情感。
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述说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心生共鸣,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4. 影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国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协奏曲不仅被广泛演奏,也成为了许多小提琴演奏家的必备曲目。
它的音乐情感深沉,旋律优美动人,不仅在音乐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也深受听众喜爱,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综上所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其独特的创作背景、清晰的音乐结构、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广泛的影响,成为了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现了作曲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也展示了中国古典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独特魅力。
愿这首美妙的音乐作品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音乐的魅力与韵味。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三篇】
【导语】说课稿是为进⾏说课准备的⽂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编整理了初中⼋年级⾳乐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梁祝》 ⼀、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 欣赏《梁祝》⼩提琴协奏曲,学唱爱情主题《化蝶》。
(⼆)本课地位和作⽤ 《梁祝》⼩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的民族风格,塑造了鲜明、感⼈的⾳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并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乐⽚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说学法、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特点,这节课主要运⽤以下学法: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主地欣赏《梁祝》⼩提琴协奏曲。
2、理解乐器运⽤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 运⽤多媒体、录⾳机、磁带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探索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本⼈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欣赏⾳乐----讲解分析----课堂⼩结----课堂作业 1、让学⽣先欣赏感受、聆听《梁祝》⼩提琴协奏曲 2、⽤多媒体课件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3、进⾏⾳乐作品完整欣赏 4、教师讲解、引导、⼩结。
《梁祝》⼩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了⼈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爱情悲剧深切同情。
5、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附板书设计: 梁⼭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曲式:是指⾳乐作品构成统⼀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包括⾳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
初中梁祝音乐优秀教案
初中梁祝音乐优秀教案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梁祝》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3. 培养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主题及旋律。
2. 《梁祝》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3. 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悉并欣赏《梁祝》的音乐主题及旋律,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难点:分析《梁祝》的音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梁祝》: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讲解《梁祝》: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4. 分段欣赏:《梁祝》可分为多个部分,如草桥相识、英台抗婚、坟前化蝶等。
让学生分段欣赏,并分析各部分的音乐形象和情感。
5.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梁祝》的感受,以及与民间传说之间的联系。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梁祝》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似的民间传说音乐作品,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哼唱《梁祝》的主题旋律。
2. 学生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并能简要分析其内涵。
3. 学生对民间传说音乐作品产生浓厚兴趣,愿意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六、教学资源1. 音频: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2. 图片: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关插图。
3. 文字材料:《梁祝》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分析资料。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梁祝》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如语文、历史等,让学生全面了解《梁祝》的文化内涵。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教案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欣赏与分析。
该协奏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陈钢和何占豪根据同名民间故事改编创作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及其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欣赏,使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音乐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艺术特点以及音乐欣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讲述梁祝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
2. 新课内容:(1)介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
(2)分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音乐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3)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1)分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主旋律。
(2)讲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和声处理。
4. 随堂练习:(1)听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音乐主题。
(2)讨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情感变化。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2. 内容:(1)创作背景:陈钢、何占豪(2)曲式结构:奏鸣曲式(3)音乐主题:梁祝主题、爱情主题、悲剧主题(4)表现手法:变奏、和声、配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
(2)分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和音乐主题。
2. 答案:(1)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根据同名民间故事改编创作,陈钢、何占豪作曲。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知识,包括作品的创作年代、作曲家、曲式结构等。
2. 通过欣赏《梁祝》片段,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
2. 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讲解乐曲的基本情节。
3. 欣赏《梁祝》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梁祝》的背景知识,掌握乐曲的结构。
2. 难点:通过音乐欣赏,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梁祝》的背景知识和乐曲结构。
2. 运用欣赏法,让学生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的美感。
3. 结合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全曲录音或视频。
2. 准备与《梁祝》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3. 准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器材。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编写。
每个章节都要围绕《梁祝》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剖析乐曲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这部经典作品。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背景知识: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包括作品的年代、作曲家、创作动机等。
3. 分析乐曲结构:讲解《梁祝》的曲式结构,包括乐章划分、旋律特点等。
4. 欣赏乐曲片段:播放《梁祝》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美感。
5. 探讨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乐曲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如爱情、友情、勇敢等。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简要描述《梁祝》的创作背景。
2. 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画出乐曲的基本旋律线。
3. 谈谈自己在欣赏《梁祝》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八、拓展与延伸1. 推荐学生欣赏其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如《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等。
梁祝教学设计
上学期讲过一节教研公开课,由于提前进行集体备课等准备工作,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比较理想,现将之呈致各位,望多提宝贵意见。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教案授课人:赵玉双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导入: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
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首,大家都比较熟悉。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用音乐表达的《梁祝》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师:我想同学们都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请你们分小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
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
(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
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
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
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展示课件(介绍乐曲)(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感受乐曲中的民族风格和浪漫主义精神。
3.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陈钢、何占豪根据同名民间故事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融合了中西音乐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 分析乐曲结构:全曲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
3. 欣赏重点乐段: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主题旋律、伴奏和和声部分,感受乐曲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欣赏完整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体会乐曲的情感内涵。
3. 分段欣赏: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重点乐段,分析乐曲的结构和音乐特点。
4.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乐曲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乐曲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乐曲的认知程度:了解乐曲的创作者、背景和结构。
2. 学生对乐曲的欣赏能力:能够分析乐曲中的主题、伴奏和和声部分,感受乐曲的情感变化。
3. 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4.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音响和投影仪。
2. 准备《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乐谱或相关资料。
3. 准备与中国民乐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以辅助学生理解民族音乐元素。
4. 准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乐曲的艺术特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教案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教案教案标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学习小提琴演奏技巧,包括弓法、左手指法和音乐表达。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4. 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故事,包括该曲是根据中国古代传说改编而成的,以及该曲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魅力和表达方式。
技巧训练:3. 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乐曲结构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曲目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
4. 针对小提琴演奏技巧,分别进行弓法和左手指法的训练,包括弓的平顺移动、弓压和速度控制,以及左手指法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5. 练习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难点部分,帮助学生掌握技巧并提高演奏水平。
音乐表达:6.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包括情绪的转变和音乐的表情。
7. 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不同乐章和段落,让学生理解每个部分的表达要求,并进行相应的演奏练习。
8.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表演实践,鼓励他们在演奏中展现个性和创造力。
音乐欣赏:9. 组织学生集体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不同版本演奏,让他们对不同演奏风格和解读有更全面的了解。
10. 引导学生对不同演奏版本进行比较和评价,让他们形成独立的音乐观点和品味。
评估与总结:11. 设计小测验或听力测试,检验学生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2.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学资源: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录音和乐谱。
2. 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教材和练习曲目。
3. 多个版本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演奏录音。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意演奏,可以尝试改编或加入个人特色。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的音乐比赛,展示他们在演奏和表演方面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型音乐欣赏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
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梁祝》片段。
(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
2 ,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
(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
(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
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
(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
(一)、呈示部
1、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
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
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
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
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
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
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五、结语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