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_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张丽平山县南甸镇人民政府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
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就业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非农就业比重上升。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趋势表现为,本乡内非农就业比例下降,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上升,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趋势明显。
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继续减弱,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被外出务工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就业方式所取代,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稳定性增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就业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体制变革、观念更新,家庭经济就业、自主创业、城市就业这三种基本的就业形式,构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多元结构。
二、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
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发展速度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恰恰最容易进入城市服务业。
二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城乡居民身份差异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迁移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市场准人条件不平等、社会保障不充分等等构成了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和排斥。
三是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不高,就业竞争能力较弱。
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就业结构变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出现较大差异,缺乏技能的劳动力供大于求。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目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一个发展的热点,但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一、现状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现状是不容忽视的。
在当前社会经济格局下,农村中许多劳动力正在向城市转移,这使得城市和乡村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大,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近年来,国家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政策,包括“百万农民工返乡创业计划”、“新型城镇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二、存在的问题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问题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农民工只有初中文化,其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为欠缺,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2. 就业歧视问题在求职过程中,农民工往往面临就业歧视,这使得他们的就业机会更少,而且很多企业单位对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和保险等方面的保障不充分。
3. 缺乏保障问题很多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缺乏合理的保险和福利保障,如果发生意外,就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风险。
4. 土地流转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一些农民在将土地转让时,由于管理不善或者买方欺诈等问题,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
三、解决途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具体来讲,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教育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机会,这样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2. 加强法律保护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遏制就业歧视和欺诈等行为。
3. 加强社会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力度,让农民工的工资、保险等方面的待遇更加合理。
4.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政府应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审批、交易和监督体系,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
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农民工就业问题是指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就业机会不足、工资低、劳动条件不良等。
1.1 就业机会不足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就业机会不足。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导致农民工找工作困难。
1.2 工资低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偏低,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劳动保护法不完善,很多工厂和企业没有为农民工提供正当的薪酬待遇。
1.3 劳动条件不良许多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基本的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
他们常常在危险的工作岗位上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并面临工伤和职业病风险。
二、问题原因分析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产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2.1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畅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畅导致农村就业机会的匮乏。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能给农民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难度。
2.2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很多农民工对就业市场信息了解不足,对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全面,导致他们在谈判时处于弱势地位,无法获得公平的劳动待遇。
2.3 就业政策限制当前一些地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就业政策,如户籍限制等,导致了农民工就业的不公平现象。
三、对策建议3.1 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要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注重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解决农民工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
3.2 完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要加强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农民工获得正当的工资待遇和劳动条件。
3.3 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4 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发布加大对农民工的就业市场信息发布力度,提供全面、准确的就业信息支持,提高农民工的就业信息获取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措施探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措施探究引言:结合当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现状来看,可以发现在实际转移和就业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对农村居民的进城务工产生了相应影响,无法有效保障农民工的自身权益。
对此,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展开分析,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深刻认识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保障对策,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以此来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保证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特点(一)外出就业总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
尤其在1992年后,我国的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已得到了解决,政策环境也获得了相应改善,这也使得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多。
从1995年到1997年,由于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长幅度降低,此时期的农村劳动力平均转移人数约为每年360万人。
在这之后,随着我国对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迎来了大幅度增长,年增长率约为4%[1]。
(二)外出劳动力多是当地素质较高人员相关调查可以表明,在农村地区的外出劳动力当中,多数具有初中和高中学历,所占比例可以达到63.3%、12.1%[2]。
(三)县域经济是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体根据相关资料可知,在农村转移劳动力当中,大约有65%的人被县域经济所吸纳,而地级以上的大中城市,其所吸纳的人数比例仅为35%。
县域经济所吸纳的转移劳动力当中,乡镇地域的非农企业所占比例达到81%,而县级市以及建制镇则为12.4%和6.6%。
对于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所转移的劳动力,其中直辖市内转移的劳动力约为17%,地市级城市约为49%,而省会城市则为34%[3]。
(四)外出务工农民就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根据农村劳动力在我国产业当中的转移现状来看,第二产业当中转移的人数比例为40%,第三产业中转移的人数比例为60%。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及对策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论基础 (6)2.1 城镇化理论的阐述 (7)2.2 劳动力转移理论分析 (9)2.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概念界定 (10)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分析 (11)3.1 农村劳动力的规模与结构特征 (12)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地域分布特点 (14)3.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行业领域 (15)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困境 (16)4.1 转移就业观念的转变难题 (17)4.2 就业信息获取与中介服务问题 (18)4.3 技能培训与岗位匹配度 (19)4.4 劳动力市场制度不完善 (20)4.5 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就业机会差异 (22)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探讨 (23)5.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24)5.2 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25)5.3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教育 (26)5.4 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 (27)5.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就业机会均等化 (28)六、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 (30)6.1 案例背景介绍 (31)6.2 转移就业现状及困境分析 (33)6.3 对策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估 (34)6.4 对其他地区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35)七、结论与展望 (36)7.1 研究结论总结 (37)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9)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文章首先概述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其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包括教育水平低、技能不足、信息不对称、土地权益冲突等问题。
文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增强就业市场的透明度;制定土地流转政策,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等措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或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1.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但质量不高。
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技能水平不够,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和简单的劳动,收入较低,社会保障较少。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许多农民工在外打工,面临诸多风险,比如工资拖欠、合同纠纷、意外伤害等,缺乏有效保障措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家庭关系破裂等。
2.产生的原因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劳动力本身素质不高。
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技术能力较差,很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一些低端、危险和脏乱差的工作,收入和待遇自然较低。
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市生活成本较高,而农村收入水平低,一些农村劳动者不得不转移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
社会保障不完善。
农村劳动者在城市打工缺乏社会保障,一旦发生意外或劳动纠纷,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权和保障,导致利益受损。
3.影响和挑战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给农村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问题日益严重,家庭关系和社会纽带逐渐疏远。
农村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了大量劳动力空心化,农村社会面临着就业岗位减少、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1.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应加大对农村劳动者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减少低端劳动力的比例。
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素、资金 、信息 、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从而打破 了乡村地 区的 封闭状态 ;农村 劳动力自由流动促进了社会公正和经济效率 ,
也 提高 了外 出打 工者 及其 家 庭 的 生活 水 平 ,使 部分 贫 困地 区和 劳 动力 过剩 地 区的农 业收 入上 升( 阻止 其下 降) 适应 了城 市 或 ,也 经 济对 弹 性 劳 动 力 日益增 长 的 需 要 ,减缓 了城 乡收 入 差 距和 地 区收入 差距 的进 一 步 扩 大 ,加 快 了城 镇 化进 程 ,促 进 了 国 民经 济 的增 长。
6 .7 。 I2 0 年 下降 68 % ;工 业就 业 1 . % ,12 0 年 15 % : 0 0 L .1 09 4 : 00 : 1 : ; :
收入 平均 为8 ,约 等于 每个 非农 业 劳动 力每 日纯收 入 的5 %。 元 3 2 0 年 ,农 村剩 余 劳动 力年 平均 务 工收 入6 7 元 ;全 国 农村 居 04 41 民 人均 纯 收 入2 3 元 ,而 工资 性 收入 人 均 为9 8 。 可见 ,农 96 9元 村剩 余 劳动力 转移 就业 有利于 推动 农 民增收 。 三 、扩 大 非 农 业 利 润 ,加 快 工 业 化 进 程 。 农 村 劳动 力 流 动 大大 增 强 了农 业 和 非农 产 业 之 间 、农村 和 城市 之 间 在 生产 要
第 二 产 业 增 加 值 占 GDP 比重 为 5 .% ,其 中 工业 增加 值 为 的 29 4 .% ,但 是 城 镇 1 59 3占总人 1的 比例 只 有4 .% 。城 市 化进 3 18 程 滞 后 于 工业 化 发展 速 度 不利 于 服务 业 的 发展 ,而农 村 劳 动 力
提 高23 % ;商 、饮 、服 务 业就 业 比重 为54 % ,比 1 9 年提 .7 .4 99 高 17 %。 2 0 年 ,全 国 农村 劳 动 力 外 出就 业 约 1 2 0 人 , .9 04 06万 比 上年 增长 约4 0 人 。1 9 4万 8~2 0 年 年 均转 移农 村劳 动 力3 0 9 04 8 万人 .平均 年增 长率 为4 。 % 总 之 。改 革开 放 以来 ,农 村 就 业 经过 了漫 长 而艰 苦 的体 制 变 革 、观 念 更 新 .家庭 经 济 就业 、 自主创 业 、城 市就 业 这 三 种 基 本 的就 业 形 式 ,构成 了 中国农 村 劳 动 力就 业 的 多 元 结构 。 清 华 大 学 中国 经 济 研 究 中心 的一 项 研 究 表 明 ,在 1 7 9 9—1 9 年 99 的 2 年 中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对 中 国GDP 长 的 贡 献 高 达 0 增 1 % ,即在 GD 年 均近 96 百分 点 的增长 中 。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 4 P .个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生产力提高、耕地减少及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就业,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行业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
然而,城乡户籍制度、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及权益保障等多重问题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因此,文章旨在深入剖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借此希望能够推动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健康转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就业对策一、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一)耕地的减少耕地面积的减少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用于建设,从而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这种农田面积的减少意味着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会减少,因此部分农村劳动力可能会失去工作,形成剩余劳动力。
此外,耕地面积的减少还可能导致农民的生活来源受到威胁,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转移就业,以寻找新的生活来源。
同时,农村的非农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也在推动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领域。
然而,耕地的减少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等,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另一个关键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高的收入可能性。
城市的建设、制造业的扩展以及服务业的发展,都对农村劳动力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此外,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资源以及生活条件的优越性,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愿意流向城市。
这种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村劳动力优化配置,同时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强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当前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对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由于农村劳动者大量外出务工,导致乡村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总量减少,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2.人才流失:年轻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农村缺乏高素质、技术熟练的农村劳动力,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劳动力普遍偏向于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而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缺乏人力资源,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失衡。
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建议:1.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向这些领域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含量和产出效益。
2.培养农村人才: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通过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农村,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减缓城市人口压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改善农村劳动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劳动条件,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
5.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需求。
总之,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面临诸多问题,但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继续写相关内容1000字:6. 加强农村劳动力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劳动力数据统计和信息发布机制,及时获得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结构和需求信息,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区进行工作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转移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社会保障不完善、生活条件艰苦等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1. 就业机会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
由于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许多农民工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一些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微薄,生活质量较低。
2.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往往面临着社会保障不完善的问题。
在城市,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教育、居住等公共服务。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在城市购买住房,很难融入城市的生活。
3. 家庭困难许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由于工资不高,家庭困难重重。
他们往往需要负担家庭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费用,但由于收入有限,难以承担这些负担。
4. 缺乏技能农村劳动力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缺乏技能和知识。
一旦转移到城市,他们很难适应工作环境,也很难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
1. 加强职业培训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这样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3. 政策扶持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供创业资金和就业补贴,降低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成本,鼓励他们在城市开展创业和就业。
4. 联合企业政府可以鼓励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合作,开展一些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可以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农村劳动力对转移的认识和了解。
应鼓励农村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避免盲目转移,减少就业风险。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
然而,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的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机会不足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依赖于城市工业和服务行业,由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机会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2. 就业环境差城市与农村的差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差异,包括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3. 教育技能不足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和技能素质相对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工作岗位上面临竞争压力,缺乏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壮大乡村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 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确保农民工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
3. 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 充分发挥农村产业优势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农村产业,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覆盖,以确保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期间享有应有的权益保障。
三、总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够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顺利进行。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以下问题:1.劳动力流失。
许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或外地工作,导致农村劳动力稀缺。
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的工作机会有限,收入相对较低,年轻人缺乏发展机会和潜力。
2.人口老龄化。
农村老年人口比例较高,他们的劳动能力逐渐下降,无法满足农村生产需求。
这会导致农业生产的短缺和效率低下。
3.技术落后。
农村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
这限制了农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
同时,提高农村工资待遇和福利,增加就业吸引力。
2.加强农村教育培训。
加大对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投资,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培养农村人才,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发展农村经济。
3.推广新农业技术。
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组织培训农民使用新技术,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技术进步。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效率,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工作。
5.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更加有利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就业的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权益和福利。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
这将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形势的变化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有效回应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为了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我们需要加大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力度。
农村劳动力外流原因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外流原因及对策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外流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这一现象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二、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1.经济发展差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使得农村劳动力有更强烈的动机流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2.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许多农村家庭的子女希望通过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来改善自己的未来。
3.农业现代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逐渐减少,使得一部分劳动力转向城市寻找工作。
4.城市生活吸引力:城市的生活设施、医疗条件和社会服务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三、对策1.提升农村经济活力:通过发展农村的工业和服务业,提升农村经济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农村劳动力能够在本地实现稳定就业。
2.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降低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比例。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保障,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4.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通过政策引导,建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权益保护等服务,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5.鼓励回乡创业:通过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鼓励有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四、结论农村劳动力外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只有理解其背后的原因,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对策。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提升农村经济活力、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措施,缓解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探讨,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和研究目的,然后详细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包括政府引导下的产业规划、培训和技能提升、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以及建设乡村产业园等方面。
结论部分总结了现状和对策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对策、政府引导、产业规划、培训、技能提升、就业服务、创业扶持、乡村产业园、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指农村劳动力脱离农村生产经营活动,进入城市或其他地区就业的过程。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中国农村面临的重要问题。
从古至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直是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在我国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方面,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农村留守人口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成为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部分农民工面临着就业歧视、低工资、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帮助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就业。
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04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比上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
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外出就业总量出现平稳增长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1992年之后,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加上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
1992—1995年,平均每年转移540万人左右。
1995—1997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受此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幅下降,平均每年转移360万人左右。
1998年以后,伴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又开始大幅度增长,1998—2004年年均转移380万人,年均增长约4%。
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维持在400~500万人左右,增长速度在4%~5%。
(二)中西部地区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2004年,外出劳动力占全部农村劳动力比重按序排列:江西省46.0%、福建省41.5%、安徽省34.4%、重庆市31.3%、河南省30.0%、湖北省29.9%、四川省29.0%。
全部外出劳动力中,各省所占的比重按顺序是:河南13.2%,四川10.9%,安徽9.4%,江西8.4%,江苏6.6%,湖南6.4%,湖北6.3%,山东6.0%,重庆4.1%。
以上9省份合计占全部外出劳动力的71.3%。
(三)外出打工以年轻人为主2002年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33.4岁,其中在乡外县内、县外省内、跨省流动就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分别为36.8岁、30.6岁、28.1岁。
2004年,外出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30.1岁,比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低6.8岁,其中在省外就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为28.7岁,比在省内就业的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低2.4岁。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篇一: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数量增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加大。
解决方案:1. 加强职业培训。
提供技能培训,使农民工能够具备现代化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 建立农民工就业信息中心。
提供就业信息、职位推荐、劳动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和保障。
3. 支持农民工创业。
提供贷款、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增加就业机会。
篇二:问题:农民工就业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权益保护不足。
解决方案:1.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规范劳动合同签订和执行,保障农民工权益,提高就业保障水平。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其医疗、养老等保障水平,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3. 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加强对用工企业的监管,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
篇三: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缺乏稳定性,经常面临失业和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解决方案:1.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引更多农民工回乡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和稳定性。
2. 建立就业安置机制。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就业安置服务,促进农民工就业的长期稳定性。
3. 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
为农民工提供职业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增加就业稳定性。
以上是关于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的三篇文章。
继续写相关内容:篇一: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数量增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加大。
解决方案:4. 加强职业培训。
提供技能培训,使农民工能够具备现代化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政府可以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提供免费或者补贴的培训机会。
此外,企业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提供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课程,帮助农民工增加就业机会,并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
5. 建立农民工就业信息中心。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市或其他地区从事非农工作的过程。
在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寻找更优质的工作机会。
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存在着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从现状和建议两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分析和讨论。
现状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导致农村留守人口增多。
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留守人口增多,出现了高老龄化、留守儿童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是转移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由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激烈,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找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工资待遇也不尽如人意。
三是转移劳动力技能水平相对低下。
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培训,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力工作,限制了他们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和竞争力。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出建议。
一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
提供创业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就业和创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三是加强城乡就业信息对接。
建立健全城乡就业信息对接渠道和机制,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帮助农村劳动力更好地了解城市就业市场的需求和机遇。
四是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险体系,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应重视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加强城乡就业信息对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序、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概要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概要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如下:首先,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少,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
其次,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素质比较低。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再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狭窄。
由于农村劳动力不具备城市就业所需的技能和教育背景,使得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很难获得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
最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后,农村地区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承担富余劳动力的后续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压力。
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首先,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
通过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业支持力度。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次,加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劳动力流动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就业介绍和服务等工作,提高信息和资源的对接效率。
最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关爱。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会导致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抚养问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怀,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综上所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解决。
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创业支持、劳动力流动管理以及对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关爱等,可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安置,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一、农民就业问题的背景与现状1.1 农民就业是重要的社会问题1.2 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民转移就业难题二、农民就业问题的主要困境2.1 教育和技术不足限制了农民的就业机会2.1.1 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机会2.1.2 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2.2 农民在城市就业遭遇的种种问题2.2.1 歧视和偏见困扰农民工群体2.2.2 工资待遇低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三、缓解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3.1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3.1.1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培训体系3.1.2 鼓励企事业单位提供实践岗位和学徒制度3.2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增加选择职业的机会3.2.1 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3.2.2 加强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优质学校资源共享3.3 加强法律保护,改善农民工待遇和就业环境3.3.1 制定完善涉及农民工权益的相关法规3.3.2 打击非法用工和黑心企业的行为四、发展乡村产业,创造更多农民就业机会4.1 发挥农产品加工、有机农业等优势产业的潜力4.1.1 引导资本流入乡村产业,支持创新和研发4.1.2 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发展4.2 推动互联网+农业,促进乡村电商与农民就业相结合4.2.1 建设全面覆盖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平台4.2.2 培育电商带动的县域经济和乡村旅游产业五、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措施,推动解决农民就业问题5.1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5.1.1 推动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5.1.2 加强耕地保护,防止非法占用和过度开发5.2 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创业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5.2.1 定向补助贫困地区农民创业项目5.2.2 制定优惠税收政策,支持农村企业发展六、总结与展望农民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教育水平不高和技能匮乏成为了制约农民就业的瓶颈。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面临的歧视问题也亟需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 丽 平山县南甸镇人民政府
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使农村劳动力 随 着 农 业 的 发 展 , 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协调 从传统 的 农 业 部 门 向 现 代 经 济 部 门 转 移 , 三 农” 问 题 的 关 键, 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 。 农 村 就 业 问 题 是 当 前 解 决 “ 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 发 展 需 要 研 究 的 重 大 课 题 。 因 此 , 从农村就业 问题入 手 , 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 途径是有效缓解当 三农 ” 问题所带来的经济 、 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 前“ 包括文化程度 、 年 龄 结 构、 技 能 特 长、 地 域 分 布 及 转 移 就 业 的 方 向 等。 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就 业 市 场 服 务 体 系 , 导致农民工 有组织外出的比例比较低 。 就业信息不畅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一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 中国农村就 业 结 构 正 在 发 生 积 极 的 变 化 , 非 农村劳动力 转 移 的 基 本 趋 势 表 现 为 , 本乡内非 农就业比重上升 。 当前 , 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上升, 县级城市 农就业 比 例 下 降 , 和小城镇吸纳农村转移 劳 动 力 的 能 力 有 较 大 增 强 , 农村劳动力跨省就 业的趋势明显 。 乡镇企业 吸 纳 农 村 劳 动 力 就 业 的 能 力 继 续 减 弱 , 以乡 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 动 力 转 移 模 式 逐 渐 被 外 出 务 工 和 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就业 方 式 所 取 代 , 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主要集中在第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稳定性增强, 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 三产业 , 高。 总之 , 改革开放以来 , 农 村 就 业 经 过 了 漫 长 而 艰 苦 的 体 制 变 革、 观 念更新 , 家庭经济就业、 自主创业、 城市就业这三种基本的就业形式, 构 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多元结构 。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 、 城乡结构矛盾明显 , 妨碍了农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速 度 和 规 模 。 1. 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 工 业 化 进 程 。 城 市 化 进 程 滞 后 于 工 业 化发展速度不利于服务 业 的 发 展 , 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恰恰最容易进入 城市服务业 。 二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及 由 此 衍 生 的 城 乡 居 民 身 份 差 异 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迁 移 增 加 了 成 本 和 风 险 , 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 市场 准 人 条 件 不 平 等 、 社会保障不充分 配置 。 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 、 等等构成了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 歧 视 和 排 斥 。 三 是 农 村 劳 动 力 职 业 技 能不高 , 就业竞争能力较 弱 。 结 构 调 整 、 产 业 升 级、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 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 就业结构变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结 展, 缺 乏 技 能 的 劳 动 力 供 大 于 求。 四 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出 现 较 大 差 异 , 是随着城市失业数量的 增 加 , 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中 的竞争愈加激烈 , 过高的 城 市 失 业 率 会 加 大 农 村 劳 动 力 在 城 市 寻 找 工 作的机会成本 。 农民工的就业环 境 不 宽 松 。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进 城 就 业 的 行 业 、 2. 工种限 制 虽 然 正 在 逐 步 取 消 , 但仍存在其它制度性的限制, 对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还未 完 全 消 除 ; 城镇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对农民 剩余劳 动 力 开 放 还 需 解 决 观 念 、 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 让农民工 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 服 务 还 需 做 大 量 工 作 。 近 几 年 农 村 剩 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 余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虽 然 有 所 上 升 , 农民工务工收 入 在 扣 除 住 房 、 子 女 教 育、 生活消费等方面支 迅速增加 , 出后就所剩不多了 。 享受不到与城镇 居 民 同 等 的 公 共 资 源 和 服 务 以 及 大量额外支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积极性 。 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还没有 建 立 。 虽 然 近 几 年 国 家 把 保 障 进 城 3. 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放 在 重 要 位 置 , 但是还没有建立起权益保障的长 效机制 。 一些行业和用人 单 位 拖 欠 农 民 工 工 资 的 现 象 屡 禁 不 改 , 确保 农民工工资按 时 发 放 还 没 有 形 成 制 度 化 。 进 城 务 工 农 民 的 工 作 时 间 工资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的机制还 长、 没有建立 。 一些用人单位 虽 然 与 农 民 工 签 定 劳 动 合 同 , 但是合同内容 中对农民工规定的义务多 、 权利少 , 对用人单位规定的权利多、 义务 少, 属于不平等合同 。 一些合同甚至是 单 向 约 束 合 同 , 即只约束农民工, 对 用人单位没有约束 , 劳动 合 同 中 用 人 单 位 与 农 民 工 享 受 平 等 权 利 和 承 担同等义务的机制没有 建 立 。 一 些 用 人 单 位 在 农 民 工 的 安 全 保 护 、 职 业病防 护 等 方 面 采 取 的 措 施 不 得 力 , 投入不到位, 对农民工的保护在制 度上还不完善 。
4.对进城农民工的社 会 治 理 严 重 缺 位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就 业 是 一 个系统工程 , 从把握劳动 力 资 源 、 就 业 培 训、 提供就业信息到维护合法 权益 , 都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完善的 治 理 和 服 务 。 但 是 , 政府的这种职能 非常 缺 乏 , 还不能完全地把握农村劳动力资源及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 1 7 8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措施 三 、 形成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 移 的 宏 观 环 境 。 一 方 面 要 加 强 制 1. 度建设 , 为农村劳动力 转 移 创 造 良 好 的 体 制 环 境 。 要 消 除 阻 碍 农 村 劳 动力进城的体制性障碍 , 废除和取消 各 种 歧 视 、 制约农民进城的政策规 定, 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 割 状 态 , 在 制 度 上 保 证 城 乡 一 体 的 实 现; 要在 明确农民进城后的劳动权利和生存保 制度上明确农村人口进 城 权 利 , 确保居民自由迁徙的 权 利 , 对 已 有 一 定 居 住 时 间、 有稳定职业的外 障, 来打工者应给予同城市居民一样 的 权 利 和 社 会 保 障 。 另 一 方 面 要 加 强 舆论导向 , 为农村劳动 力 转 移 创 造 良 好 的 社 会 环 境 。 要 在 全 社 会 形 成 广泛接纳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的 良 好 氛 围 ; 对转 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移出来的农民要提供社会服务与社 会 保 护 , 改善流动农民的生活状 况。 政府应在法律咨询 、 就业服务 、 医疗 保 健 、 居住条件、 子女教育等方面给 农民提供帮助 。 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相 关 政 策 。 不 仅 要 调 整 户 籍 管 理 政 2. 策, 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 性 障 碍 , 逐步以居住地登记制度和 身份证管理制度替代户 籍 制 度 , 不再以户口把农民排斥在城市化进程 之外 , 以消除对农民就 业 的 歧 视 。 而 且 , 要 调 整 土 地 管 理 政 策, 建立合 理的土地流转制度 , 允许外出打工 、 经商的农民可依法有偿转让、 转 租、 入股抵押土地承包权 , 可 以 考 虑 以 村 为 单 位 成 立" 土 地 托 管 中 心" , 由" 托管中心" 统一负责土 地 经 营 。 这 样 既 可 以 防 止 土 地 荒 芜 又 可 提 高 土 地生产率 , 发展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 加强农民 就 业 培 训 , 搞 好 农 民 就 业 服 务。 要 充 分 利 用 劳 动、 就 3. 业、 教育部门的 师 资 、 技 术 和 设 施, 开 展 多 形 式、 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 训, 提高外出民工的职 业 技 能 素 质 和 竞 争 就 业 岗 位 的 能 力 。 加 强 农 村 调整农村教育 结 构 、 摆 正 农 村 教 育 服 务 方 向 和 办 学 思 路, 努 基础教育 、 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 农 村 人 力 资 本 水 平 。 要 搞 好 农 民 就 业 服 务 , 加 建立 和 完 善 劳 动 力 市 场 中 介 组 织 , 提供 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信息服务 , 建设为农民外出就业服务 的 职 业 介 绍 网 络 , 定期发布劳务信 息, 增强市场透明度 , 降低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 。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保护农民 合 法 利 益 。 要 改 革 城 市 就 业 制 度 , 4.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的就业 务 工 、 居住生活、 社会保障制度等方 并根据 实 际 情 况 逐 步 建 立 起 覆 盖 全 体 劳 动 者 的 市 场 面做出明确规定 , 化的医疗卫生和劳动保 障 体 系 , 达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入城后能与城市 居民受到同等的制度保障和平等 待 遇 。 政 府 应 妥 善 解 决 外 出 就 业 民 工 有关部门要逐步取 消 公 立 学 校 借 读 费 、 赞助费等不合 子女的入学问题 , 理收费 。 改善农村发展条 件 , 加 快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继 续 促 进 乡 镇 企 业 发 5. 展 。 要注重所有制结构调 整 , 大 力 发 展 民 营 经 济; 注 重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 产 业 。 大 力 推 进 农 业 的 深 度 开 发 。 加 快 农业内部结构 调 整 , 大 力 发 展 农 产 品 的 深 度 加 工, 鼓励发展农产品运 输、 销售服务体系 , 加速第一产业向 第 三 产 业 的 劳 动 力 转 移 。 要 加 大 生 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力 度 , 推 动 生 态 治 理 工 程。 使 我 国 传 统 农 业 最 终 强化城镇的综合 功 能, 纳入现代经济 。 进一步加快农村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提供便捷的商业 、 医疗 、 文化 、 教育等 服 务 能 力 , 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和生活条件 , 让广大农民都能分享社 会 进 步 和 现 代 文 明 , 促进农民变市 民, 完成二元结构的转换 。 加强政府宏观协 调 , 促 进 落 后 地 区 的 转 移。 政 府 应 采 取 积 极 措 6. 施, 加强宏观协调 , 促进农村剩余 劳 动 力 有 效 、 合理、 安全转移。要 对 落 后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 予 特 别 的 政 策 扶 持 。 要 加 快 实 施 西 部 促进落后地区的农 村 经 济 发 展 , 帮助农民家庭增加收 地区大开发战略 , 入; 特别是要帮助落后地 区 发 展 教 育 和 培 训 , 增 加 人 力 资 本 投 资, 提高 劳动力素质 , 增强农村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能 力 。 要 加 强 不 同 地 区 之 间 的 政 策协调 , 帮助劳动力短缺 的 发 达 地 区 与 劳 动 力 过 剩 的 落 后 地 区 建 立 起 协作关系 , 并提供信息服 务 和 各 种 旨 在 提 高 劳 动 力 流 动 有 序 性 的 必 要 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