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天疱疮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受体克隆性的分析

合集下载

体外不去T的HLA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NK细胞和T细胞上杀伤抑制性受体的表达的研究

体外不去T的HLA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NK细胞和T细胞上杀伤抑制性受体的表达的研究

体外不去T的HLA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NK细胞和T细胞上杀伤抑制性受体的表达的研究1赵翔宇 黄晓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100044摘 要:目的 研究体外不去T的HLA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NK和T细胞上杀伤抑制性受体重建的规律。

方法 借助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用流式细胞仪对24例应用本所首创的GIAC方案(即G: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 r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I:强的免疫抑制+A:应用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C:外周血与骨髓联合)进行体外不去T的HLA不合/单倍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移植前、移植后+30天、+60天、+90天、+120天、+180天)及其供者外周血NK 细胞及T细胞上KIR(杀伤免疫球蛋白类受体),包括CD158a(KIR2DL1), CD158b(KIR2DL2), CD158e (KIR3DL1); 和lectin样受体(CD94/NKG2A)的表达进行了测定。

结果 根据移植后NK细胞上受体重规律不同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是移植后+30天受体表达与供者表达水平相比明显升高(CD94, P=0.013; CD94:NKG2A, P<0.0001; CD158e,P=0.063), 随后逐渐下降,至+180天时重建为供者水平( CD158e、 CD94)、或仍明显高于供者水平(CD94:NKG2A、P=0.001) ;第二组在移植后+30天受体表达与供者表达水平相比明显降低(CD158a,P=0.016;CD158b, P<0.003),随后逐渐升高,至正常供者水平。

移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上NK抑制性受体的表达情况与NK细胞第一组相近,在+30和/或60天时,所有KIR及CD94:NKG2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供者水平,其后逐渐下降,+180天时降至正常供者水平(CD158a、CD158a/CD158b及CD158e)、或仍明显高于供者水平( CD94/NKG2A, , CD158b)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_难治性自身免疫病的淋巴细胞亚群演变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_难治性自身免疫病的淋巴细胞亚群演变
植 ( auto logou s hem 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 lantat ion, H SCT ) 是 治 疗 重 症 /难 治 性 自 身 免 疫 病 ( au to m i mun e d isease , A ID ) 的 有 效 方 法 , 多数患 者在 移 植 后可 获 得 不同 时 间 的稳 定 或 缓 解 , 而部分 患 者仍 有 复 发。 尽管 越 来 越多 的 学 者 致 力 于研究 H SCT 后的免疫 重建, 但 其机制 未被完全 阐 明 。本研究 初 步 探 讨 了 A I D 患 者 HSCT 后 淋 巴 细 胞 亚 群重 建的 基 本 规 律, 以 期为 H SCT 治 疗 A I D 提供 理 论依据。
m al level w ith in 18 m on th s , m eanwh ile NK and T cell rem ain ed low The repopu lation s of Th and na ve T cell w ere de layed, wh ich cau sed the up-s ide -down o f CD 4 /CD8 ratio and low level of n a ve T cell percen tage for a relatively long tm i e Conclusions L y m phocyte sub sets abnor m ality in SLE pat ien ts are m ore severe than in RA pat ien ts A lthough m ost auto m i mune T /B cell in the grafts and patients can b e effect ively removed after transp lantation, nonmyeloab lative cond it ion ing m ay b e a risk for the relapse of A I D The long-ter m inh ib ition o f CD4+ T cell m ay be related w ith the relief o f A ID after tran sp lan tation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研究进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研究进展

6 [


而 H SCT 后 T 细 胞 的 重 建 依 赖 于 一 个 有 功 能 的 胸
腺 [7] 相对于 拥 有 胸 腺再 生 能 力 较强 的 儿 童而言


有成 熟胸 腺 的 成人 在化 疗 或移植 后 的 恢 复能 力 严重
受损 因 此 H CT 后 胸腺 功能 的 恢 复在 很 大程 度 上依 ,
T 细 胞 的 分裂 增 殖 影 响 较 小 m 能 缩 短 免 疫 重 建 时 ,
间 并 减 少 免疫 缺 陷 的 相 关并 发症 [ 3 ] 。
2 1 .
供受 者 的 选 择
HLA 相 合 性 、 供 受 者 的 年 龄
以 及 受者 的 营 养状 态都 可能影 响 免疫 重建 的 时 间 。
处 理方 案有 三种 , 分别 是 清髓性 方案 、 减 毒性 方案 和
髓 方 非 清

案1



由 于 清 髓 性 预处 理 方 案 的 高 剂
量 化疗药物及 辐射
量 ,
其 对 宿 主造 血 功 能
的 彻底

坏所 导致 的 全 血 细 胞 减 少 往 往 是 持 久 且 难 以 恢 复
月 内 迅 速 增 加 但 其 功 能 的 恢 复 尤 其 是 T 淋 巴 细


胞 的 功能 恢 复 则 需 要 更 长 时 间 。 其 原 因 是 T 细 胞
对 区 分外来 抗 原是 自 我 或非 我 的 能力 是 在 早期生 活
中 通 过胸腺 选 择 已 获 得 的 , 并 在 对抗 病 原体 的 过 程


1 影 响 T 淋 巴 细 胞生 成 的 因 素

【综述】天疱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新型治疗方法综述(五)

【综述】天疱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新型治疗方法综述(五)

【综述】天疱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新型治疗方法综述(五)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五期连载内容,本文为第五期最近,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llebrecht, Payne及其同事提出的一种新的抗原特异性治疗方法在天疱疮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组利用嵌合自身抗体受体(CAAR)技术,开发了靶向PV患者Dsg3反应性B细胞的特异性Dsg3 T细胞。

已证明嵌合自身抗体受体(CAAR)T细胞在癌症治疗中有效,例如治疗B细胞白血病临床反应显著,包括长期缓解。

为了生成Dsg3 CAAR T细胞,Ellebrecht等人将原始人类T细胞Dsg3胞外结构域的片段融合到CD137/CD3信号域。

目的是使Dsg3 CAAR T细胞能够识别PV患者自身反应性B细胞上的Dsg3特异性BCR,并以不依赖HLA但抗原特异性的方式杀死这些细胞。

作者首先在体外证明了Dsg3 CAAR T细胞杀死表达为Dsg3反应性BCR的B细胞的能力,然后在小鼠体内用Dsg3 B细胞杂交瘤进行了实验。

在每个系统中,CAAR T细胞特异性杀死Dsg3反应性B 细胞杂交瘤,且小鼠Dsg3特异性IgG滴度降低,从而阻止这些动物出现临床表现。

本研究的重点是证实循环Dsg3反应性IgG自身抗体并不干扰Dsg3 CAAR T细胞与表达在CAAR T细胞上的Dsg3抗原结合杀死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能力。

Ellebrecht等人发现即使存在Dsg3反应性IgG,CAAR T细胞仍保持其对B细胞杂交瘤的杀伤活性。

最后,作者发现Dsg3 CAAR T细胞不与Dsg3表达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结合,因此排除了Dsg3 CAAR T细胞的相关脱靶效应。

这种方法很有前途,因为Dsg3 CAAR T细胞似乎特异地作用于表达为自身反应性Dsg3特异性BCR的B细胞。

它还可通过长期消除PV患者中Dsg3特异性B细胞克隆,克服目前B细胞定向治疗的局限性。

然而,在CAAR T细胞技术应用于患者之前,还需要获得更多的临床前疗效数据。

大剂量环磷酰胺和依托泊苷方案联合体内T细胞去除预处理自体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大剂量环磷酰胺和依托泊苷方案联合体内T细胞去除预处理自体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大剂量环磷酰胺和依托泊苷方案联合体内T细胞去除预处理自体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刘晓玲【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large dose of cyclophosphamide and etoposide regimen combined with T cells in vivo in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by removing pretreatment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21 case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ollected in the First Afif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re used as subject, bone marrow of them were obtained and saved in 4℃for 72 h, then pretreatment with high-dose cyclophosphamide and etoposide, the efifcacy of these drugs combined with T cell in vivo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time of neutrophil number up to 0.5×109/L was (1.27±0.72) days, platelet up to 20×109/L was (4.50±0.67)days,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transplanted hematopoietic reconstruction. During transplanting, there were 19 cases in fever (90%), 3 cases in positive blood culture, 6 cases in liver function damage (30%), 12 cases of electrolyte disturbance (57%), 21 cases of oral ulcer (100%). 21 patients were enrolled, 18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ymptoms were signiifcantly improved, the efifciency rate was 85%. Conclusion Large dose of cyclophosphamide and etoposide regimen combined with in vivo T cell depletion pretreated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has good effect.%目的:探究大剂量环磷酰胺和依托泊苷方案联合体内的T细胞去除预处理自体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

自身免疫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s及Tc细胞的变化

自身免疫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s及Tc细胞的变化

2 Dp r etfH m tl y G luH si l N n n n e i dcl o g , in s af g20 0 ,C i ) . eat n o e ao g , uo o t , aj gU i mt Mei l e J guN n n 10 8 hn m o pa i v y aC l e a i a
h mao oe cse clta sl tt n C E u ho ,O Y N in , U um i,G N og n. ( . e tp ii t t m e r npa a o H N Jn a U A GJa S N X e e l n i E G D nf i 1
中图分 类号 : 46 6 R4 .1
文献标识码 : A
自身 免疫 病 患 者造 血 干 细胞 移 植 后 T 及 T s C细 胞 的 变化
陈 军浩 欧 阳建 孙 雪梅 耿 东进 , , , ( . 京大学 医学 院 附属南京 鼓 楼 医院 医学检验 中心 , 苏 南京 20 0 ; 1南 江 10 8 2 南 京大学 医学 院 附属南 京鼓 楼 医院血 液科 , . 江苏 南 京 200 ) 10 8
维普资讯
检验 医学 2 0 0 7年第 2 2卷第 3期
Lbrt yMe in 0 7, o 2 .N a oa r dc e20 V l 2 o3 o i

2 5l・
文章编号 :6 38 4 (0 7 0 -2 1 3 17 - 0 20 ) 30 5 - 6 0
Dp r etfCii l aoao ,uo o i l N nn n e i d a C lg , i guN n n 10 8 C ia eat n l c brtr G l H s t , aj gU i rt Mei l oee J n s aj g2 00 , hn ; m o naL y u pa i v sy c l a i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早期T细胞受体删除环的检测分析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早期T细胞受体删除环的检测分析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早期T细胞受体删除环的检测分析王坤;韩俊永;陈金烟;刘慎敏;薛士杰;金静君【摘要】背景:目前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监测缺乏直接明确的检测指标,利用不断改良的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监测T细胞受体删除环(T-cell receptor excision circle,TREC或signal joint T-cell receptor excision circle,sjTREC)拷贝数来反映胸腺新近功能,从而评估免疫重建水平,指导预后治疗.目的: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免疫重建早期T细胞受体删除环水平,分析移植方式、年龄、疾病类型、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29例健康正常人,19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患者,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外周血1 000个细胞中所含sjTREC拷贝数.结果与结论:①正常对照组1 000个细胞中所含sjTREC拷贝数为26.99±29.3,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男女性别 sjTREC 水平无明显差异;患者组移植前 sjTREC 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6);②6例患者移植后1个月时sjTREC水平上升,移植后6个月时sjTREC水平下降;③移植后6个月时2例HLA半相合亲缘移植与4例HLA全相合非亲缘移植患者sjTREC水平接近;④结果表明,移植前患者胸腺功能严重受损,在移植后 1 个月出现短暂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能与胸腺应激性反应相关;亲缘与非亲缘移植、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患者等单因素分析未见明显差异,但移植后 sjTREC 水平上升反映了移植后胸腺新近输出功能的变化,体现了免疫重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8(022)029【总页数】7页(P4643-4649)【关键词】T细胞受体删除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胸腺功能;干细胞【作者】王坤;韩俊永;陈金烟;刘慎敏;薛士杰;金静君【作者单位】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免疫研究所,福建省医学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福州市350001;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免疫研究所,福建省医学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福州市350001;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免疫研究所,福建省医学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福州市350001;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免疫研究所,福建省医学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福州市350001;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免疫研究所,福建省医学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福州市350001;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免疫研究所,福建省医学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福州市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T细胞受体删除环:来自骨髓的前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经过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基因重排,形成α、β、γ、δ 4种T细胞受体,并以异源二聚体的形式组成αβ TCR和γδ TCR,其中外周血T细胞中95%以上是αβ T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调节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调节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调节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向金峰【摘要】BACKGROUND: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GVHD)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mediated by regulatory T cells. It is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prevent and treat aGVHD by improving the levels ofCD4+CD5+regulatory T cells (CD4+CD5+Treg)and relate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the body.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on CD4+CD5+regulatory T cells(CD4+CD5+Treg) and cytokines in children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METHODS: Seventy children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undergoing allo-HSCT were enrolled. G-CSF was mobilized in the 45 cases (G-CSF group) before allo-HSCT transplantation. The other 25 cases were assigned to non-G-CSF group.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4 weeks after allo-HSCT. Another 60 healthy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T cells, serum interleukin-35 (IL-35) and interferon-γ (INF-γ) were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ELISA,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whether aGVHD occurred after allo-HSCT, the 7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aGVHD positive group and aGVHD negative grou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T cells and cytokines with aGVHD was analyz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The percentage of CD4+CD5+Treg in CD4+T and CD4+FoxP3+T cells as well as serum IL-35level in children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hile the levels of INF-γ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2) The percentage ofCD4+CD5+Treg in CD4+T cells and CD4+FoxP3+T cells as well as serum IL-35 level in the G-CSF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n-G-CSF group (P < 0.05), while the levels of INF-γ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G-CSF group (P < 0.05). (3) There were 7 cases (16%) of aGVHD in the G-CSF group and 10 cases (40%) of aGVHD in the non-G-CSF group at 4 weeks after allo-HSCT, and the incidence of aGVH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CSF and non-G-CSF groups (P=0.022). (4) The percentage of CD4+CD5+Treg in CD4+T and CD4+FoxP3+T cells as well as serum IL-35 level in the aGVHD negativ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aGVHD positive group (P < 0.05), while the levels of INF-γ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GVHD positive group (P < 0.05). (5) CD4+CD5+Treg and CD4+FoxP3+T cel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L-35 level,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F-γ level by Pearson single factor analysis. To conclude, G-CSF mobiliz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D4+CD5+Treg cells and its transcription factor Foxp3 after allo-HSCT, which may be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llo-HSCT and preventing aGVHD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diseases.%背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调节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疾病,通过改善机体CD4+CD5+Treg及其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对预防及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具有一定的意义.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恶性血液疾病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D4+CD5+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疾病患儿,其中45例供者移植前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另25例直接采集骨髓为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分别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4周采集外周血,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及ELISA法测定各组外周血调节T细胞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35、干扰素γ水平.根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将70例血液疾病患儿分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阳性组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阴性组,分析调节T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血液疾病患儿CD4+CD5+Treg占CD4+T细胞比例、CD4+CD5+Treg占CD4+FoxP3+T细胞比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35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而干扰素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②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CD4+CD5+Treg占CD4+T细胞比例、CD4+CD5+Treg占CD4+FoxP3+T细胞比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35水平低于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P < 0.05),而干扰素γ水平高于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P < 0.05);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移植后4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阳性7例(16%),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移植后4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阳性10例(40%),两组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2);④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阴性组CD4+CD5+Treg占CD4+T细胞比例、CD4+CD5+Treg占CD4+FoxP3+T细胞比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35水平高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阳性组(P < 0.05),而干扰素γ水平低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阳性组(P < 0.05);⑤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CD4+CD5+Treg细胞、CD4+FoxP3+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35呈正相关(P < 0.05),而与干扰素γ均呈负相关;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能有效提高CD4+CD5+Treg细胞及其转录因子Foxp3水平,对提高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及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具有一定的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8(022)001【总页数】6页(P89-94)【关键词】干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疾病;CD4+CD5+调节T细胞;细胞因子主题词【作者】向金峰【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小儿血液科,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0 引言 Introduction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有效方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供者来源的造血重建及免疫重建[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外周血TCR Vβ亚家族克隆性增殖动态变化及其与GVHD的关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外周血TCR Vβ亚家族克隆性增殖动态变化及其与GVHD的关系

作者:贾新颜,王健民,李扬秋,陈少华,章卫平,陈莉【摘要】本研究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Vβ亚家族克隆性增殖的动态变化,分析T细胞的克隆性演变与GVHD的关系。

利用RT PCR方法扩增70例次allo HSCT后患者(其中17例次出现GVH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24个TCR Vβ基因的互补决定区3(CDR3),PCR产物经荧光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 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

结果表明:移植患者T细胞增殖一般都经历由单克隆向多克隆演变的过程,在移植后60-90天时,逐渐由单克隆转为单克隆和多克隆表达大致各占一半。

120天以后,无GVHD患者大多转为多克隆性表达;而GVHD患者受免疫抑制剂和GVHD的影响,直到1年以上仍有部分呈单克隆表达趋势。

GVHD患者发生GVHD或靶器官受累最明显的时候,外周血TCR Vβ亚家族的表达主要呈现单/双克隆的表现,而经过免疫抑制治疗病情好转后,部分患者出现由寡克隆表达转为多克隆增殖趋势。

结论:移植后早期患者尤其是合并GVHD的患者,T细胞呈克隆性增殖和T细胞受体的倾向性利用;随着造血和免疫的恢复,TCR Vβ亚家族表达重新恢复趋向正常的多克隆性演变。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Clonal Kinetic Proliferative Change of TCRVβ Subfamilies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Transplanted with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d Its Relation to GVHDAbstract This study was purpos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 of clonal proliferation of T cell receptor V subfamilie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received allo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 HSCT)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 cell clonal proliferative changes and GVHD. Th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samples from 70 cases (17 GVHD patients) undergoing allo PBCST patients were detected for CDR3 (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3 repertoire analysis of T cell receptor Vβgene) using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The products were further analyzed by genescan to identify T cell clonality.The s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ients of HSCT generally passed through a transformation from monoclone to polyclone. At day 60-90 after HSCT, half of the cases were monoclonal and the remainders were polyclonal. After 120days, most of patients without GVHD transferred into polyclones, however, patients with GVHD remained monoclonal after one year because of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and GVHD itself.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GVHD patients mainly expressed monoclone/biclone at the time of target organ damage conspicuously, after medication intervention, partial monoclone or bioclone expressed TCR Vβ subfamilies were diverted to polyclonal expres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 cells present clonal proliferation and T cell receptors are prone to be used when patients are in earlier period of transplantation or with GVHD especially. The expression of TCRVβ subfamilies can return to normal polycloning along with the recovery of hematopoiesis and immunity in patients.Key words haem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 GVHD; T cell receptor Vβ subfamily;T cell clonality; genescanT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信号通过T细胞受体(TCR)抗原多肽MHC复合物,此过程是受MHC限制的;第二信号是由多种共刺激分子提供。

抗白血病T细胞克隆的鉴定及其在血液肿瘤诊治和-暨南大学科技处

抗白血病T细胞克隆的鉴定及其在血液肿瘤诊治和-暨南大学科技处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抗白血病T细胞克隆的鉴定及其在血液肿瘤诊治和预后中的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 暨南大学单位2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 李扬秋(研究员、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完成单位:暨南大学、主要贡献:对本项目的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要负责全面组织协调、指导并参与本系列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论文1-10、课题、专利1)2. 吴秀丽(研究员、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完成单位:暨南大学、主要贡献:论文1-3、5、7、9,课题、专利1)3. 翁建宇(主任医师、工作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完成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主要贡献:论文2、3、8)4. 陈少华(高级实验师、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完成单位:暨南大学、主要贡献:论文1-10、课题、专利1)5. 查显丰(副主任技师、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完成单位:暨南大学、主要贡献:论文3-6、9,专利1)6. 徐玲(博士后、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完成单位:暨南大学、主要贡献:论文6、8)7. 金真伊(博士后、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完成单位:暨南大学、主要贡献:论文1)8. 王亮(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完成单位:暨南大学、主要贡献:论文7)9. 耿素霞(副研究员、工作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完成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主要贡献:论文2、3、8)10. 尹青松(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完成单位:暨南大学、主要贡献:论文5)项目简介血液肿瘤(包括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苯及多环芳烃化合物等对造血系统的损害是其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已明确将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列为法定职业性肿瘤。

尽管对部分血液肿瘤的诊治中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大部分肿瘤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缺乏有效靶点,复发耐药仍是治疗的难题。

AML-M5b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特点

AML-M5b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特点

AML-M5b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特点张玉平;王彩霞;许艳丽;王汉平;王顺清;杜庆华;莫文健;陈小卫;李庆山;毛平【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年(卷),期】2007(7)10【摘要】目的研究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特点,并分析分选的患者T细胞经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其TCR Vβ亚家族的利用及克隆性增殖情况。

方法运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初治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利用和克隆性增殖,免疫磁珠分选患者T淋巴细胞,体外利用自体白血病DC细胞联合CD3单抗、CD28对T细胞进行诱导、活化,并对诱导后T细胞进行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分析。

结果9例患者T细胞在体外获得增殖,TCR Vβ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部分Vβ亚家族,体外诱导前后的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特点不完全相同,有部分出现新的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有部分Vβ亚家族在诱导前后始终表现为克隆性增殖,体外杀伤性分析发现诱导后的T细胞对自体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识别作用。

结论AML-M5患者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在诱导前后始终保持克隆性增殖状态,可能是机体针对白血病相关抗原的特异性CTL,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患者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数量增加,并出现新的克隆性增殖Vβ亚家族T细胞,提示体外诱导活化能够产生白血病患者自体的白血病特异性CTL。

【总页数】4页(P1749-1752)【关键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Vβ亚家族;克隆性增殖;基因扫描【作者】张玉平;王彩霞;许艳丽;王汉平;王顺清;杜庆华;莫文健;陈小卫;李庆山;毛平【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相关文献】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CR Vα亚家族T细胞分布和克隆性增生特点[J], 叶静梅;谭获;陈少华;岑东芝;陈思;吴秀丽;李扬秋2.基因扫描分析AML-M2a病人外周血的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克隆性增殖 [J], 李荣福;李扬秋;杨力建;陈少华;张学利;张玉平;王震3.基因扫描分析AML-M_(2a)病人外周血的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克隆性增殖[J], 李荣福;李扬秋;杨力建;陈少华;张学利;张玉平;王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周血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外周血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外周血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袁帅;朱元媛;周雅娟;龚咪【期刊名称】《贵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47)12【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scm)和调节性T细胞(Treg)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切除根治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83例作为研究组,以6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组术后24 h内、对照组体检当日的外周血,检测Tscm及Treg比率,分析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scm、Treg比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3年,统计卵巢癌患者生存情况,并比较死亡组和生存组患者的Tscm、Treg比率;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外周血Tscm、Treg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

结果研究组Tscm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reg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腹水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scm、Treg 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Tscm比率低于生存组、Treg比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外周血Tscm、Treg比率均为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Tscm、Treg比率单独及两者联合预测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82.61%、69.57%、69.57%,特异度分别为70.69%、75.86%、92.28%,AUC分别为0.756、0.743、0.892,。

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scm比率偏低、Treg比率偏高,两者联合预测卵巢癌患者预后的效能较高。

【总页数】6页(P1434-1439)【作者】袁帅;朱元媛;周雅娟;龚咪【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妇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相关文献】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Ⅰ型调节性T 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7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3.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CD4~+记忆性干细胞样T细胞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4.外周血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在肾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5.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疱疮研究的某些新进展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冯捷徐汉卿

天疱疮研究的某些新进展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冯捷徐汉卿
至少6次。 (2) 间歇期仍给予CTX 50mg/d
(即半年时间)
天疱疮研究的某些新进展西安交通大 学第二医院冯捷徐汉卿
CS冲击疗法(DCP) Ⅴ
实施方案:第三步 (1) 如果患处于缓解期,则停
用DCP。 (2) 仅口服CTX 50mg/d,持续
一年。
天疱疮研究的某些新进展西安交通大 学第二医院冯捷徐汉卿
皮质类固醇与免疫抑制剂并用: (1) CS1可使CS迅速减量;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CS的副作用, 改善预后。 (2) 常用免疫抑制剂:环磷 酰胺(CTX),环孢素A,硫 唑嘌呤。 *但甲氨蝶呤(MTX)不宜使用。
天疱疮研究的某些新进展西安交通大 学第二医院冯捷徐汉卿
环磷酰胺(CTX)
作用:对增殖的浆细胞有优先 毒性作用,可有效的减少自身 抗体合成。 付作用:白细胞减少,不育, 出血性膀胱炎和恶性肿瘤的终 生危险性增加。 方法:激素+CTX:1~2mg/kg/d
天疱疮研究的某些新进 展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
院冯捷徐汉卿
2020/11/15
天疱疮研究的某些新进展西安交通大 学第二医院冯捷徐汉卿
天疱疮定义
天疱疮是一类以角朊细胞粘着性丧 失,棘层松懈,皮肤粘膜出现松驰大疱 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有天疱疮 都与组织内或循环中出现的抗表皮细胞 间抗原的自身抗体有关。
天疱疮研究的某些新进展西安交通大 学第二医院冯捷徐汉卿
环孢素A与硫唑嘌呤
环孢素 A与激素合并应用可取得较 好的效果,潜在的肾毒性妨碍了其应 用5~8mg/kg/d,分2次口服,病情控 制后减为2~3mg/kg/d,可连续服1~ 2年。
硫唑嘌呤:其毒性低于CTX,但其 疗效亦差,2~3mg/kg/d分次口服, 联用小量强的松。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若干问题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若干问题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若干问题单丽珠;宋腾;王华庆【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5(42)1【摘要】对于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案为解救化疗有效后给予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HDCT/ASCT)。

常用的解救方案之间没有优劣,如BEAM,CBV,IGEV等。

解救化疗后行PET检查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降低预处理强度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IC-alloSCT)可作为ASCT后复发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就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综述。

%The standard therapy forrelapsed/refractory Hodgkin lymphoma (RR-HL) consists of salvage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high-dose chemotherapy and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 Salvage therapy is not obviously superior to commonly used regimens such as BEAM, CBV, and IGEV. Functional imaging with 18F-fluoro-2-deoxy-D-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ning is a critical predictor of the outcom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salvage chemotherapy and before ASCT. Meanwhile, 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ay induce a strong response in some patients with relapsing or pro-gressing HL after ASCT.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some problems i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ing RR-HL.【总页数】4页(P28-31)【作者】单丽珠;宋腾;王华庆【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中美淋巴血液肿瘤诊治中心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中美淋巴血液肿瘤诊治中心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中美淋巴血液肿瘤诊治中心天津市30006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J], 刘瑜;王劲;金婕;陈舜贤;曾艳2.来那度胺在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 [J], 贝丽叶;史玉叶;王春玲3.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及脂质体阿霉素在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J], 王少雄4.利妥昔单抗联合GDP方案在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 [J], 索萌萌;王艳美;闫明明5.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 [J], 于燕霞;石远凯;何小慧;韩晓红;周生余;刘鹏;张长弓;杨建良;秦燕;杨晟;李博;冯奉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免疫重建与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免疫重建与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免疫重建与移植物抗宿主病曾惠;胡俊斌
【期刊名称】《临床血液学杂志》
【年(卷),期】2006(19)3
【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免疫重建与移植物抗肿瘤/白血病(GVT/GVL)效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感染等均有密切关系。

T细胞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调节与效应细胞,在移植后的免疫重建中占有重要位置。

由于供者T细胞活化是GVHD发生的关键环节,T细胞的恢复与GVHD密切相关。

因而了解T细胞的免疫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描述Allo—HSCT后T细胞重建及其与GVHD的关系。

【总页数】4页(P187-190)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作者】曾惠;胡俊斌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7
【相关文献】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的临床研究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沈耀耀;刘跃均;吴德沛;陈佳;徐杨;薛胜利;周海侠;李晓莉;朱明清
2.供者调控T细胞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与免疫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发
生及生存的影响 [J], 杨凯;范志平;刘启发;张钰
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J], 符粤文;吴德沛;冯宇锋;常伟荣;朱子玲;朱平
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肺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特点及细胞免疫特征 [J], 周婷; 肖坤; 闫鹏; 侯诚; 解立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及Foxp3基因表达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及Foxp3基因表达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及Foxp3基因表达申洁;刘健航;费烨;陈洪;陈向东【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8(028)007【摘要】目的研究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即CD4+ CD25+ Foxp3+ T细胞的数量及其Foxp3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PV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例PV患者(PV组)和15名健康人(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FITC标记抗CIM单抗,APC标记抗CD25单抗,PE标记抗Foxp3单抗,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PV患者外周血Treg在CD4+ T 细胞中的百分率及CD4+ 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表达情况.结果 PV组外周血Treg在CD4+ T细胞中百分率为(6.99±1.86)%,CD4+ 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为(32.78±8.33)%,对照组分别为(7.95±1.68)%和(33.45±7.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PV组与对照组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80±5.53和8.47±5.4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可能不直接参与PV的发生.【总页数】4页(P871-874)【作者】申洁;刘健航;费烨;陈洪;陈向东【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66;R593.2【相关文献】1.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与HLA-B基因表达研究 [J], 刘阳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Ⅰ型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7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J], 黄进发;徐涛;潘兴南;赖小欢;郑联穈;黄志杰3.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与HLA-B基因表达研究 [J], 刘阳;张义;李英杰4.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CD4+CD+25 T细胞、Foxp3基因表达及意义 [J], 杨宜娥;曲仪庆;林梅青;宫奇林;马万山5.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变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病相关性研究 [J], 李艳辉;耿育红;陈春艳;刘琳;高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 e lt an plnt in t m c l r s a ato
W NGQa ,E G K n ,U A inZ N a g S N d ,t 1D p r et fD r ao g , eN n n o i lSuhr d a U i rt, u n- 0 e a. eat n o em tl y t af gH s t ,ote Mew l n esy G a g m o h a pa n v i
t oo s e pea bods m clt npattn A B C ) S a t lc a eptoeei o e p i sadcaat s c f o gu r h r lo t elr slna o ( P S T ,O s oe i t t a gns f m hg n hrc r tso l pi l e a i ud eh h s p u e i i
重建恢复 了 C R D 3的多态性 , 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难 治性 天疱 疮的有效手段 。
[ 关键词 ] 造血干细胞 ; 天疱疮 ; 移植 ; 巴细胞受体 ; T淋 互补决定 区 3
[ 中国图书资料分 类号 ] R786 5 . 6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பைடு நூலகம்号 ] 17 — 862 1)6 00 — 3 62 27 (0 10 — 43 0
区 3 C R ) 因表达谱型变化 , (D 3基 深入了解天疱疮发病机制 以及 患者造血 干细胞移植 后 T细胞克隆 的免疫重建特点 。方 法
应 用 R —C TP R方 法扩增 天疱疮 患者移植前 、 后外 周血单个核细胞 2 4个 T R D 3区段基 因序 列 , C 1C R 3 分析 其基因表达情况 。采 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 , 分析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T R 链 C R C1 3 D 3谱 型分布特征 , 以及难治性天疱疮患者 干细胞移植前 、 后CR D 3谱型变化情况 。结果 动员前 天疱疮 患者 T R D 3谱型 均出现异 常 , C 1C R 3 表现为一定程度 的 T细胞单 ( ) 隆增生 寡 克 性表达 ; 移植 后 1 2个月 内仍 出现部分表 达缺 失及 寡克隆表达 ; 而后 T细胞克 隆分布渐 趋于正 常 , D 3恢 复多态性 。结论 CR 难治性天疱疮患者外周血 T细胞表现单 ( 克 隆增生 , D 3多 态性降低 , 寡) CR 可能与其 发病机 制有关 。A B C P S T后 的免疫 功能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 1 0 1年 1 2月第 9卷第 6期
Ju a fBtu eMit yMe i l ol eVo. , o6。 ee b r2 1 or lo eh n la dc lg , 19 N . D cm e,0 1 n ir aC e
・0 4 3・




难 治性 天疱 疮 自体 外 周 血 干 细胞 移 植 后 T细胞 受 体 克 隆性 的分 析
王 茜 , 抗 , 乐栋 , 曾 孙 周 浩 , 再 高 周
[ 摘要 ] 目的 探讨难治性天疱疮患者 自体外周血 干细胞移植( P S T 前 、 T细胞 抗原受体 B链 ( C 1) A BC ) 后 T R 互补 决定 3
c a n fo p rp e a lo y h c t fp mp iu ai ns wi B C r mp i e y rv re t n ci t s - oy rs h i h i m e h r lb o d lmp o ye o e h g sp t t r i e t AP S T we e a l d b e e s r s rp a e p l mea e c a n h i f a
rat n R —C adteset tp ir ui f C V gnsw scmprdbtennr a boddn r a dpm hg s a eci ( TP R) n pc ayed tb t no R B e e a o ae e e o l lo oos n e p i - o h r s i o T w m up
ca a a lrgo ( C Y)npr hrl lo oo ul r es P M o ae twt rf co e hgs eo n f r u hi vr be ein T R B i e p ea bodm nn c a l ( B C)f tns i r typmpiu f eadat — n i i e cl p i hea r b r ea
z o Gu n d n 5 0 1 C ia h u, a g o g 1 5 5, h n
[ src] O jcie T xl ete a ao fh o pe et i—e r iig ei ( D 3 o Tclr etrT R) Abtat bet oep r r t no ecm lm na t dt m n g n3 C R ) f le po( C B v o h vi i t ry e nr o e c
S u y O h l n lr p r o r f T l mp o y e i a e t t e r c o y p mp i u ol wi g a t l g u e i h r lb o d t d R t e co a e e t ie o y h c t n p t n wih r f a t r e h g s f l i s o n u o o o s p rp e a lo
i mmu oeo s tt n o e p ea y h ctsatrAP S . eho s Beoea d atrA BS T, 4 s ba l e e fT R n rc n tui fp r h rl lmp o ye fe B CT M t d i o i T fr n f P C 2 u fmi g n so C B e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