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学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一.名词解释1.胎生苗:植物种子内的胚胎在未离开母本时即萌发生长,形成类似动物由母体直接产生下一代的形式,故称为胎生苗。
或果实内的种子会往下长出一根胚轴,胚轴称为胎生苗。
2. 生境片断化:是指一个大面积连续的生境,变成很多总面积较小的小斑块,斑块之间被与过去不同的背景基质所隔离。
(生境破碎化是指对生物物种﹑种群﹑群落的生存繁衍起干扰﹑抑制作用的因素分割﹑压缩生境的过程。
)生境片断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破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使片断状生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生境片断化将物种种群分割为若干个小种群,影响物种的迁入和迁出,基因的流动受阻,遗传变异丧失,加之小种群易于灭绝,结果使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从而加速物种灭绝的进程。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生境面积的降低,二是剩余地区重新分布为非连续的碎片3.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4.集合种群:是指某一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各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迁移而使复合种群系统成为一个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5.关键种:是指其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群落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稳定的物种。
6.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7.时间种:指一个物种在其生存时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生物个体。
8.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根据自然规律,利用人的社会属性,对自然界这一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积极保护,使自然资源能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解决生物多样化危机的科学,其原则是:进化的眼光,动态和综合的观点,必须考虑人的观点,分析、解决(缓解)矛盾。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昂性,基因的多样性。
【是指一个地区的生物、他们遗传多样性、他们所属生态系统的类型。
】●种群:一个地区内相同个体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个空间内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
●景观: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物种: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的集合。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在能流、物流的生态过程中,对外部显示的重要作用,如改善环境,提供产品等。
●林奈的分类系统: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哺乳纲)、目(灵长目)、科(人科)、属(人属)、种(智人)->人●物种形式存在的意义:1.物种的分异是生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应答;2.物种间的不连续抵消了有性生殖带来的遗传的不稳定性;3.物种是大进化的基本单位;4.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食物链●小进化:种内的个体和种群层次上的进化改变。
基本单位:无性繁殖系或种群遗传组成的变化。
●大进化:种和种以上分类群的进化。
基本单位:物种。
●生态系统各成员间通过营养关系【食物链】、【食物网】彼此连成一个整体。
●物种丰度:一个地区物种的数量。
●物种多度:即单一物种的度,有相对多度和绝对多度。
多度可用数量或生物量来测量。
●物种多样性:如果根据丰度、生产力或数量等某种重要性来衡量物种,就是在谈论物种的多样性。
●●关键种:是指它们的消失或削弱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物种。
●旗舰物种:代表某个物种对一般大众具有特别号召力和吸引力,可促进大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
●伞护种:是指那些生存环境需求能够涵盖许多其他物种生存环境需求的物种。
●指示种:是指其生物学或生态学特性可表征其他物种生长环境或环境状况的生物种。
●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H’)和Simpson index(D)。
保护生物学整理
思考题:1、保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2、生物资源的价值:直接价值:也叫使用价值或商品价值。
是人们直接收获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
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间接价值:包括非消费性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科学价值四种非消费性使用价值: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经济收益,而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收获、也不受损害。
选择价值: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尽可能多的基因,可以为农作物或家禽,家畜的育种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机会。
存在价值:有些物种,尽管其本身的直接价值很有限,但它的存在能为该地区人民带来某种荣誉感或心理上的满足。
科学价值:有些动植物物种在生物演化历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搞清生物演化的过程3、物种---面积关系原理:面积缩小10倍的岛屿,其物种数减少一半。
岛屿上物种与面积的关系在多数情况是一种曲线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即:S=CA Z 其中S为物种数;A为岛屿面积;C,Z均为无单位的参数。
Z和C的数值取决于岛屿的类型以及物种的类型(Simberloff 1986a)。
Z值一般为0.25左右,变化范围在0.15—0.35之间;C值在种数较多的生物类型较高(如昆虫),而在种数少的类群值较小(如鸟、兽)。
4、岛屿平衡理论:MacArthur和wilson认为一个岛屿上的物种数实际上是由迁入和灭绝两者的平衡决定的,而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不断地灭绝或被相同的或不同的种类所替代。
首先考虑迁入,假设一个岛屿上尚无任何物种存在,此时迁入速率会非常高,因为任何一个迁入的个体都代表着这个岛屿的新种。
然而,随着定居种类的增加,新种迁入的速率就会下降。
当所有来自“种源库”(Source pool)(即大陆或其它临近岛屿)的物种都在岛屿上出现时,新种迁入率降到零。
5、邻近生境的作用:为一些迁徙性很强的种类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水源、食物等资源。
保护生物学复习纲要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远交衰退、生态灭绝、野生灭绝、集群灭绝、阿雷效应、适应、可持续利用、最大持续产量、基因流、遗传漂变、遗传覆没、小种群、集合种群、生境走廊、自然保护区网、自然保护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荒野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遗迹保护地、栖息地保护区、物种保护区、陆地和海洋景观保护区、资源管理保护区、个体增援、物种再引入、迁地保护、生境走廊、进化重要单元、生物入侵、外来种、入侵种二、简答1、被入侵生态系统有何特点?2、导致“xx效应”的原因是什么?3、简述“法则”。
4、简述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的“物种-面积”关系。
5、简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及动植物区系特征。
6、如何判断外来种是入侵种?7、生境片段化后,在群落水平上会出现哪些生物学后果?8、生境破碎化后,残余的生境碎片会产生不同于原有生境的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9、生境走廊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10、生境走廊在保护物种方面有何作用?11、野生生物廊道存在哪些潜在的坏处?12、生物多样性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3、实施迁地保护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4、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在自然保护方面有哪些方面的应用?15、物种再引入的实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6、相对于大种群而言,小种群的灭绝概率之所以增加,是由哪些因子造成的?17、遗传多样性产生的途径有哪些?18、遗传效应导致小种群灭绝概率增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9、在景观尺度上的自然保护方面,集合种群生物学理论有何观点?20、在景观尺度上的自然保护方面,景观生态学有哪些观点与岛屿生物地理学存在差异?21、种群变小后,个体的存活能力与产生后代的能力都会下降,其原因是什么?22、自然保护区具备哪些功能?23、自然保护区内部功能区域划定的原则是什么?三、问答1、试述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物种动态平衡理论,并指出应用岛屿生物地理学指导物种保护的局限性。
保护生物学复习(整理)
迁地保护:在人类控制的人为条件下维持种群个体。
生物多样性: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美国技术评估局,1987 )景观:由一组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有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的陆地区域灭绝:当一个物种不再有活着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时,即被认为灭绝了。
生境片断化: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缩小并分割为两个或更多小块的过程。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的微量气体。
它们对太阳是透明的,允许阳光通过大气并使地球温度升高。
这些气体和水汽(以云的形式存在)吸收地球以热方式释放的能量,并减慢地球上热量释放的速度并把它们反射到空间。
胎生苗:红树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在母树上萌发。
幼苗成熟后,由于重力作用使幼苗离开母树下落,插入泥土中。
遗传瓶颈:由于环境或统计事故使一个种群中大部分个体死亡而剩下几个个体,导致该种群数量偶然地明显下降的现象。
生物入侵:当外来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野化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和经济后果,这一事件称生物入侵。
遗传漂变:在小种群里,等位基因的频率从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仅仅由于机率也会发生变化。
在小种群中当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很低时,那么它在各世代中丧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遗传多样性: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通常谈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时也就包含了各自的遗传多样性。
狭义: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间(两个隔离地理种群间)及单个群体(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即基因多样性。
物种:是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个基本单位,以种群的方式存在,占有一定的生境,同一物种个体的形态基本一致,如有差别,其差异在遗传上是连续的,个体之间可以杂交并产生能育的后代,它们享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与其他物种之间由生殖隔离分隔开。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1、保护生物学的概念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即研究从保护生物有机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着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保护生物学的研究目的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措施和技术等。
3、《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截止2004年2月,该公约的签字国有188个。
4、生物多样性公约有3个主要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它形式的利用。
5、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是不同层次、不同等级水平的各种生命系统、生物类群、生命与非生命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所形成的群落和所产生的各类生态现象。
6、生物多样性主要的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7、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及同一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8、遗传多样性的产生:(1)突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2)重组----使基因型数量增加:基因重组或染色体易位9、遗传多样性的丧失:遗传漂变和基因流10、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层次:•在分子水平,可表现为核酸、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多样性;•在细胞水平,可体现在染色体结构的多样性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在个体水平,可表现为生理代谢差异、形态发育差异以及行为习性的差异。
11、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1)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生物进化的历史和适应潜力;(2)有助于推动保护生物学研究;(3)有助于生物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12、物种多样性的概念: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指生命的有机体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物种的多样化。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1.“盖娅”假说:由英国学者根据生物圈中生物区系(包括动物区系、植物区系、微生物区系)和其环境组成一个自调控的反馈系统,提出的假说:地球表面的温度、大气的气体构成、地表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势和pH受地球上所有生长和发育的生物总体的控制,特别是细菌的作用,使之向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方向发展。
地球的大气组成、地表温度、pH和海水含盐量等受到人为破坏或自然条件干扰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生物和其环境所组成的系统能对抗不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详见《进化生物学》250页)2.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指在原来生境中对濒危动植物实施保护。
3.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4.关键种: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的物种。
【关键种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系统中其它物种的兴衰。
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往往是植物。
】5.旗舰种:对人类社会有强大的号召力的物种。
【一个物种毁灭,固然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不良影响,但不致导致它的崩溃。
旗舰种的作用是对人类社会有强大的号召力。
】6.种群生存力分析(PV 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 A)。
【PV A 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最小可存活种群简称MVP ,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
】7.物种松弛:由于小保护区的隔离作用,保护区的物种数可能超过保护区的承载能力,从而使有些物种灭绝。
这种现象称为物种松弛species relaxation。
8.SLOSS之争:关于建立一个大保护区好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的争论。
【关于建立一个大保护区好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Single large or several small (SLOSS)的问题曾经是70 年代争论的焦点之一,大多数研究认为;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几个小的保护区好,这是因为大的保护区可以包含有更多的物种。
由于小保护区的隔离作用,保护区的物种数可能超过保护区的承载能力,从而使有些物种灭绝。
保护生物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保护生物学概论本章重点: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学的起源与诞生。
本章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层次,保护生物学的起源经历。
1. 概念: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保护的科学。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或缩写为biodiversity):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2. 保护生物学有哪些特点?⑴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
即面临的问题具有紧迫性、信息不充分、依靠现有的知识、依靠良好的直觉和创造力、提出目前解决问题的办法。
⑵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科学。
自然界是极其复杂的,对于保护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几乎不可能得到准确的单一的答案.只能在一定概率水平上给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答案。
这才是更加科学的态度.⑶保护生物学是一门价值取向、使命取向的科学。
保护生物学是为了保护有价值的生物多样性。
⑷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
纯科学与应用科学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
⑸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整体性学科。
3. 生物多样性包括几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可包含三个不同层次: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4.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①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②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需要③保护生物学的历史和宗教渊源:在世界不同的宗教中都强调对物种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存。
(二)保护生物学的发展诞生的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1978年,美国召开第一届自然保护生物学讨论会“自然保护生物学--进化与生态学观点”1982年,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成立自然保护生物学中心。
1985年,第二界自然保护生物学讨论会:自然保护生物学学会(The Society of Conservation Biology)“自然保护生物学——关于稀有性和多样性的科学”从1990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物学专业。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异质种群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它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2、生物安全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3、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5、基因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也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7、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
8、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A)。
9、就地保护是指在动物或植物原分布区进行的保护就称为就地保护,如各种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等。
10、异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动物在原来的分布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只能将动物或植物迁移到其它地区或人造环境中保护起来,这种保护形式就称为迁地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种子库等等。
11、生境走廊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纽带,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
12、基因突变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3、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4、斑块生境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异质种群指在斑块生境屮,空问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村互联系在-•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它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2、生物安全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3、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5、基因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也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7、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I'可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
8、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A)O9、就地保护是指在动物或植物原分布区进行的保护就称为就地保护,如各种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等。
★10、界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动物在原来的分布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 只能将动物或植物迁移到其它地区或人造环境中保护起来,这种保护形式就称为迁地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种子库等等。
★11>生境走廊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纽带, 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
12、基因突变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3、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4、斑块生境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docx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提纲重要名词: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景观, 物种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度、物种多度、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群数量,种群动态,关键种,旗舰种,伞护种,指示种,重要经济物种,生物多样性公约,UNEP, IUCN, CITES,生态灭绝,栖息地破坏,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入侵,生态灭绝,连锁效应,协同效应,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库兹涅茨曲线,地球峰会,碳交易,自然Z友,怒江水电Z争,生态补偿,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全球碳循环,化石燃料,IPCC, UNFCCC,京都议定书需要掌握的内容:1、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历史,学科特点。
保护生物学的口标与基本原则。
2、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知识,人类的分类学地位及学名。
3、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通过营养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起来,物种Z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种类关系,种间关系),结合实例理解这一点。
4、现在已经被描述的物种情况5、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地球生命进化简史),当今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请对照下面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图)6、历史上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
7、当今生物多样性遭受的主要威胁。
8、三江源地区为什么重要且值得保护?9、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什么需要当地社区的参与?10、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捉岀及其发展丿力程?11、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Z间的关系。
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
人类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努力。
结合课堂讲述的案例,理解如下内容:1、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Z后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如何利用生态补偿的思想,通过有效的政策应对环境问题。
3、科学研究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
4、社会、经济、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
5、由大熊猫引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与现状;大熊猫的生存能力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就地保护与人工繁育的方式何种更好6、环保为什么需要民间机构的参与?民间机构在环保小的空间与优势何在?7、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及填空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2、遗传多样性:①广义: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②狭义:指种内不同群体间及单个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3、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4、物种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多样化。
5、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
7、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
8、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内卢公约》,是1992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1992年加入该公约。
9、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150万种,但是相当于这个数字至少两倍的物种还没被描述,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500-1000万种之间。
10、物种: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互相交配且产生能育后代的一群个体,但这群个体不能与其他类群的个体交配产生能育后代。
11、灭绝:当一个物种不再有活着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时。
12、野外灭绝:如果一个物种仅有的个体在圈养或其它人类控制的条件下存活。
具备上诉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的物种即被认为是全球灭绝。
13、局部灭绝:若一个物种在其曾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再也没有被发现,但在世界其它地方仍有发现。
14、生态灭绝:如果一个物种虽然存在,但其数量已经减少到其对同一群落中其它物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15、生境片段化: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缩小并分割为两个或更多小块的过程。
16、本地种:指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区域和扩散潜力范围内(即物种自然分布,或无直接间接引入或不需要人类干预能够存活繁衍的范围)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
保护生物学资料 2
一、名词解释1、保护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资源,以便人类能够持续的予以利用的科学。
2、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生态系统)。
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3、遗传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基因层次上的表达,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形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的多样性化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的(1)状况(如受威胁和特有性等)、(2)形成、(3)演化、(4)分布格局及其(5)维持机制等。
5、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植被保存较好、生物种类丰富且特有程度较高的地区称为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7、关键物种:指在维持生态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它们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那些物种或物种的组合。
8、栖息地:在生物圈内,动植物居住的地方。
9、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人为划定的、需加以保护的特殊地理区域10、生态恢复——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
11、迁地保护或易地保护:指在人类控制的条件下维持种群个体。
12、濒危物种:由于物种自身原因或人为原因,甚至是自然灾害而有濒临危险的动物或植物。
13、外来入侵种: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环境中定居下来的,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并构成威胁的外来种。
1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15、生态环境教育:是一门研究、解决全球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危机科学。
保护生物学专业资料
一、濒危灭绝的动物大熊猫时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
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白尾海雕又叫白尾雕、芝麻雕、黄嘴雕等,是大型猛禽,体长82—91厘米,体重2800—4600克。
体羽多为暗褐色,后颈和胸部的羽毛为披针形,较长,头部、颈部的羽色较淡,为沙褐色或淡黄褐色,嘴、脚黄色。
它的尾羽也呈楔形,但均为纯白色,与其他海雕不同,并因此得名。
虹膜黄色,嘴和蜡膜为黄色,脚和趾为黄色,爪黑色。
华南虎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性在人类出现以前,物种的灭绝与物种形成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两者之间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
有人估计,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大约为每100年仅有90个物种灭绝。
人类出现以后,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的加快了。
以哺乳动物为例:在17世纪时,每5年有一种灭绝,到20世纪则平均每2年就有一种动物绝灭(许再富,1991)。
就鸟类而言,在更新世的早期,平均每83.3年有一个物种绝灭,而现代则每2.6年就有一种鸟类从地球上消亡(许维枢,1992)。
在印度洋、大西洋中的一些岛屿上生活的特产鸟类绝灭的速度,从1601-1699年为8种,1700-1799年为21种,1800-1899年为69种,1900-1978年为63种(King,1980)。
目前,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在丧失。
据国外的科学家估计,目前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倍(Wilson,1988)。
以鸟类为例,在世界上9000多种鸟类中,1978年以前仅有290种鸟类不同程度的受到灭绝的威胁,而现在这个数字则上升到1000多种,大约占鸟类总数的11%。
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20-30年之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
保护生物学 复习
保护生物学填空题1、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境破坏、生境干扰、对资源的过度开发2、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形成1、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空间结构2、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1、物种分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物种分布的地理区域,物种的分布格局,环境异质性和环境隔离2、繁育系统与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3、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海洋很少受气候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从上层水中落下来的食物颗粒似乎构成了深海食物链的基础▪在阳光可透射的海面附近,浮游植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4、决定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自然因素气候、散布能力、时间、生境类型5、生境破坏的后果1、残余生境总面积变小,相对于总面积的边缘比值最大2、平均而言,碎片中的任何指定地点都比过去更接近于边缘3、平均而言,每块碎片都比过去更孤立于其他碎片6、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7、物种的定义物种定义:物种是彼此间能进行基因交换的生物个体的集群,而集群间的基因交换却因不同形式的生殖隔离机制而受阻。
选择题1、集合种群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将空间看成是由栖息地斑块构成的网络,探讨这些板块网络中的各局域种群间的灭绝与再定殖的动态变化。
2、小种群遗传多样性特征3、物种衰落的概念4、迁地保护的目标1、把对物种的再引入当作自然保护的首要目标2、从长远的观点看,对物种的人工繁育或迁地保护本身,并不能认为就是自然保护。
5、遗传覆没概念判断题1、野生廊道作用野生生物廊道(概念):将生境中原有的各个斑块连接在一起的渗透性较高的带状区域。
(作用)减少生境中的斑块隔离程度:增强基因在生境各个斑块之间的流动;使因领域行为而被赶出生境碎片的个体,增加其找到其他适宜生境的概率,从而减少个体的死亡,特别是幼年时期的死亡。
2、物种的稀有性与濒危性3、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管理明确监测的目的。
监测不是要准确地知道监测对象的种群数量,而是要了解监测对象的种群动态变化,即种群数量变化趋势选择监测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遗传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即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
2、.孑遗物种:所谓孑遗物种是在较为古老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非常繁盛,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的一些生物物种。
例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和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等就属于孑(jié)遗物种。
3.基因流:是一个集合名词,它包括致使基因从一个居群到另一个居群或从一个亚居群到另一个亚居群成功运动的所有机制。
基因流的产生至少需要两个条件:1)某分类群存在至少一个以上的居群或亚居群;2)不同的居群或亚居群间有基因交流的机会。
4、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s drift)。
5、基因型频率:指某一特定型(等位基因的不同组合)的个体在整个群体中出现的概率。
6、岛屿:生物地理学中的岛屿,广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境,大至海洋中的群岛、高山、自然保护区,小到森林中的林窗,甚至植物的叶片都可以看成是大小、形状、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
例如,湖泊可以看成是“陆地海洋”中的岛屿,林窗可以认为是“森林海洋”中的岛屿。
换句话说,只要是边界明显的生态系统,都可看作是大小、形状和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
例如,林中的沼泽;被沙漠围绕的高山;被农田包围的林地等等。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7、自然保护: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根据自然规律,利用人的社会属性,对自然界这一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积极保护,使自然资源能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具有相同的内涵,生态保护是指人类对生态环境有意识的保护,是以生态科学为指导,遵循生态规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及策略。
8、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土壤、水、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等。
对于人类来说,随着取得和使用资源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无用的物质可以变成有用的资源。
9、就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境中对濒危动植物实施保护;10、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11、物种灭绝:所谓物种灭绝就是指一个物种或一个种群不能够通过繁殖自我维持。
下列任一情况发生时即发生灭绝:一是最后一个个体死亡;二是当剩下的个体不能够产生有生命或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12、外来物种(或者称非本地的、非土著的、外国的、外地的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13、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通过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共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4、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15、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不可能只出现在一条食物链上,往往同时加入数条食物链。
由于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食,而同一种食物又常常为多种消费者取食,于是食物链交错起来,多条食物链相联,形成了食物网。
16、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17、关键地区是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即一些植被保存较好、生物种类丰富的地区,也被称为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或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18、关键种是指其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群落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稳定的物种。
19、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也指一定区域内物种多样化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区系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20、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2.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环境间的生态过程及其组合的复杂性程度。
它与生物圈中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有关,也与生态系统内部由于环境差异和生态过程所引起的极其丰富的多样化相关。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多样性越丰富。
23.灭绝(EX):在过去的50年内,未在野外确实找到的物种。
24.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保护的科学。
25.生态位:每一个物种在系统中所占的位置,称为生态位。
生态位往往是复杂和多维的。
每一物种的生态位是该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存空间。
26.生境破碎化是指一个大面积连续的生境,变成很多总面积较小的小斑块,斑块之间被与过去不同的背景基质所隔离。
(生境破碎化(Habitat fragmentation)是指对生物物种﹑种群﹑群落的生存繁衍起干扰﹑抑制作用的因素分割﹑压缩生境的过程。
)27.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集合种群( metapopulation )也称为异质种群。
Levins ( 1969 ) 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组种群构成的种群” ( a population of populations ) 。
通常用局域种群( local population ) 来表示传统意义上由一群个体组成的种群,用集合种群表示一组局域种群构成的种群。
)二、填空题(共25分,每空0.5分)1.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加强,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五大危机。
这些问题的解决均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2.通常将生物多样性划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4个层次。
3.一般多样性指数有3类:α多样性指数,β多样性指数和γ多样性指数。
4.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遗传变异,即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的类型包括连锁互换、自由组合和转位因子改变位置。
5.目前检测遗传多样性的常用以形态学性状为主的表型分析和分子水平的检测两类方法。
6.影响Hardy-Weinberg平衡的因素:①随机交配的偏移;②基因频率的随机漂变;③突变;④群体间的迁移;⑤自然选择。
7.天然群体中变异性的直接来源不是突变而是重组。
8.生物学物种定义的共同特点在于将生殖隔离作为区分物种的重要标准。
9.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热带森林。
10.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
11.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其变化的多样性。
12.每一个物种在系统中所占的位置,称为生态位,其往往是复杂和多维的。
13.从保护物种的角度与保护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物种的灭绝分为一般意义的灭绝、野生灭绝、局部灭绝、生态灭绝4个方面。
14.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破坏比较严重的是热带雨林、热带干旱林和红树林。
15.生境片断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境片断化影响了物种的流动性,同时,也产生了“边际效应”,改变了生境的条件,从而间接地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
16.生境退化具有最微妙影响的因素仍是环境污染。
17.岛屿可分为海洋型岛屿和大陆型岛屿。
18.如果原始生态系统只有10%的面积保存下来,那么,该生态系统有50%的物种丢失;如果1%的面积保存下来,则该生态系统中有75%的物种丢失。
19.岛屿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完全取决于两个过程,即新物种的迁入和原来占据岛屿物种的灭绝。
20.随着岛屿上物种数目的增多,物种迁入率下降,但灭绝率提高。
21.生物多样性随岛屿面积增加而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面积效应”。
22.岛屿离陆地和其它岛屿越远,其上的物种数目就越少的这种现象称为“距离效应”。
23.严格的自然保护区指拥有典型的生态系统、地理和自然特征或物种,可用于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的一块陆地或海域。
其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科学研究。
24.保护区的形状和大小是保护区设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保护区的大小是保护区设计的最关键问题。
25.考虑到保护区的边缘效应,保护区的最佳形状是圆形。
26.一般地自然保护区应由3个功能区域组成,分别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三个功能区域。
27.生物圈保护区的思想为自然保护区的设计规划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需要指出的是生物圈保护区只是有关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的一种思想。
28.一个区域的保护区网包括核心保护区、生境走廊带和缓冲带。
29.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是物种保护的两种形式。
30.迁地保护的最高目标是建立野生群落31.动物迁地保护方法包括动物园、水族馆、猎物农场和圈养繁殖计划。
植物则被保留在植物园、树木园和种子银行。
32.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园英国皇家植物园栽培了2.5万种植物,约占世界植物种类的10%,其中2700种植物是IUCN红皮书上的受威胁种类。
33.为保存自然植物资源,英国皇家植物园于1975年建立了野生植物种子保存部,最近又开始实施“千年种子库”工程,以期将绚丽的多样性植物世界留给后代。
3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很多,从保护对象来说可以保护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甚至景观区域;从保护方式来说可以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或离体保护。
35.在进行生物多样性经济评估时,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分为3种类型:(1)直接使用价值;(2)间接使用价值;(3) 潜在使用价值。
36.濒危等级划分的标准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
37.划分物种濒危等级的标准,其主要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38.IUCN全称为“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1998年IUCN更名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