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组合变形时的强度概论
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ppt
通过监测桥梁的变形、裂缝等指标,及时发现 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3
桥梁修复和加固
根据强度理论分析,针对受损或老化桥梁采取 适当的修复和加固措施。
强度理论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
01
考虑建筑物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
过程中的安全性。
抗震设计
02
强度理论在地震作用下用于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合理
02
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组合变形是指结构或构件在复杂受力或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由平面弯曲、拉 伸、压缩、扭转等基本变形组合而形成的变形形式。
特点
组合变形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综合性等特点,变形形式多种多样,影响因 素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和计算。
组合变形的影响因素
材料性质
组合变形对强度理论的影响
组合变形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应力 、应变和裂缝等状态是不断变化的 ,这些因素对强度理论的应用和验 证产生一定的影响。
VS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的强度和 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 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评估材料 的强度和稳定性。
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的相互作用
强度理论是组合变形的基础,它为组合变形的分析 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强度理论分类
根据不同的破坏特征和受力条件,强度理论可分为最大拉应 力理论、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最大剪切应力理论和形状改 变比能理论等。
强度理论的重要性
强度理论是工程应用中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各种材料的 关键依据之一,可以指导人们合理地选择材料、制定工艺和 优化结构。
强度理论能够为各种工程结构的分析、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 基础,从而提高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第八章 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ppt课件
ppt课件
8
四. 横截面上中性轴方程
为确定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点的位置,应先求截面上的
中性轴位置。由于中性轴上各点处的正应力均为零,令y0、z0
代表中性轴上任一点的坐标,则可得中性轴的方程为:
My Iy
z0
- Mz Iz
y0 0
s My z - Mz y
Iy
Iz
由上式可见,中性轴是一条通过横截面形心的直线。它
(2) 对于圆形、正方形等 Iy=Iz 的截面,有 = ,中性轴 和合成弯矩M垂直,梁发生平面弯曲,正应力可用合成弯矩 M 按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这样的截面不可能发生斜弯曲)
ppt课件
10
五、强度分析
在确定中性轴的位置后,作平行于中性 轴的两直线,分别与横截面周边相切于D1、 D2两点,该两点即分别为横截面上拉应力和 压应力为最大的点。是危险点。
Iz
弯距My 引起的正应力 s M y 的分布图
s '' My z
Iy
ppt课件
15
(4)危险点应力
saM W zz M W yy7.0 2MaP
sc
Mz
Wz
My Wy
70.2MaP
ppt课件
16
(5)分析与讨论
若将截面改为直径 D
=
50
mm的圆形,则截面的惯性矩I
z
Iy
因为危险截面上 MZ =M y= 1kN.m ,则 中性轴位置 = 45 o,梁将发生平面弯曲。
第八章 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8-1 概述
一、组合变形的概念
1.组合变形:构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变形形式。
P q
hg
ppt课件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组合变形的概念拉伸与弯曲的组合一.组合变形的概念1.组合变形:在外力的作用下,构件若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情况在小变形和线弹性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叠加原理研究组合变形问题所谓叠加原理是指若干个力作用下总的变形等于各个力单独作用下变形的总和(叠加)在复杂外载作用下,构件的变形会包含几种简单变形PRzxyPP2、组合变形的研究方法——叠加原理叠加原理应用的基本步骤:①外力分析:将载荷进行分解,得到与原载荷等效的几组载荷,使构件在每一组载荷的作用下,只产生一种基本变形.②内力分析:分析每种载荷的内力,确定危险截面.③应力分析:分别计算构件在每种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危险将各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叠加,确定最④强度计算:二.弯曲与拉伸(的组合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同时产生弯曲和拉伸(压缩)变形称为弯曲与拉伸(压缩)的组合偏心拉伸:弯曲与拉伸的组合变形链环受力立柱受力拉伸与弯曲组合的应力分析ϕϕsin p p cos p p y x ==A P x ='σy I M x l P M zy =''-=σ)(作用下:z T W M A N max max +=σzC W M A N max max -=σ危险截面处的弯矩抗弯截面模量y I M A N z +=''+'=σσσ根据叠加原理,可得x 横截面上的总应力为[]T z max max T W M A N σσ≤+=[]c zmax max C W M A N σσ≤-=强度条件为例:悬臂吊车,横梁由25 a 号工字钢制成,l =4m ,电葫芦重Q 1=4kN ,起重量Q2=20kN , α=30º, [σ]=100MPa,试校核强度。
取横梁AB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b所示。
梁上载荷为P =Q1+Q2= 24kN,斜杆的拉力S 可分解为X B和Y B(1)外力计算横梁在横向力P和Y A、Y B作用下产生弯曲;同时在X A和X B作用下产生轴向压缩。
08 强度设计
p D
每个螺栓承受轴力为总压力的1/6
即螺栓的轴力为
N F π 2 D p 6 24
N 根据强度条件 max A N d 2 D 2 p 得 A 即 4 24
D2 p 0.352 106 3 22 . 6 10 m 22.6mm 螺栓的直径为 d 6 19 6 6 40 10
第八章
强度设计
§8–1 金属材料轴向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8–2 强度失效形式· 常用强度理论 §8–3 杆件基本变形时的强度设计 §8-4 §8-5 杆件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设计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8-1 材料轴向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一、试验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
为了解具体材料的强度、刚度特点,为构件的安全工作应力 确定一个范围。 试验时要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准试件进行。
3、剪切强度条件(准则):
n
P
n
Q A
工作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
d1
A
M e1
C
M e2
d2
B M e3
22
例题8-4 传动轴的转速为n=500r/min,主动轮A 输入功率 P1=400kW,从动轮C,B 分别输出功率P2=160kW, P3=240kW。已知[τ]=70MPa。 (1)试确定AC 段的直径d1 和BC 段的直径d2; (2)若AC 和BC 两段选同一直径,试确定直径d; (3)主动轮和从动轮应如何安排才比较合理?
F F
N1
N2 α
x y
0 0
N1 cos N2 0 N1 sin F 0
y
A
N1 F / sin 2F N2 N1 cos 3F
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84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
一、单向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
1.引例:以钢制摇臂轴为例。
①外力向形心简化(建立计算模型):
②作弯矩、扭矩图(找危险截面):
由弯矩图知:A截面|M|→max;全梁Mn处处相同,
∴A截面为危险截面:
|TMn AP|aPL
③危险截面的危险点:A截面K1、K2点,t、s数值均为最大,
⑤用强度准则进行强度计算
§8-2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平面弯曲:对于横截面具有对称轴的梁,当横向外力或
外力偶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时,梁发生对称弯曲。这时, 梁变形后的轴线是一条位于外力所在平面内的平面曲线。
斜弯曲:双对称截面梁在水平和垂直两纵向对称平面内
同时承受横向外力作用的情况,这时梁分别在水平纵对称面
∴K1、K2点均为危险点:
K1点:
sstmax|M W A z|
tMn W n
K2点:sscmax|M W A z|
tMn W n
y
A d
z
L
Tn
_
PL
M
_
P C
B a x
P Pa
K1
st Pa
K1 A
t s
s K2 t
K2
ss t
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④对危险点进行应力分析:(从K1、K2点取单元体,因它们的 s、t数值分别相同,危险程度也相同,不妨取K1点研究):
一、单向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
④对危险点进行应力分析(s1≥s2≥s3)
在梁的任意横截面m—m上,由P1和P2引起的弯矩值依次为:
在梁的任意横截面m—m上,由P 和P 引起的弯矩值依次为: 试校核此夹具竖杆的强度。
材料力学笔记(第八章)
材料力学(土)笔记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1.概 述工程实际中,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往往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若几种变形所对应的应力(变形)属于同一数量级,则构件的变形成为组合变形对于组合变形下的构件,在线弹性、小变形条件下,可按构件的原始形状和尺寸进行计算 可先将荷载简化为符合基本变形外力作用条件的外力系分别计算构件在每一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应力或变形利用叠加原理,综合考虑各基本变形的组合情况以确定构件的危险截面、危险点的位置及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并据此进行强度计算 若构件的组合变形超过了线弹性范围,或虽在线弹性范围内但变形较大则不能按其初始形状或尺寸进行计算,不能用叠加原理工程实际中,经常需要将构件相互连接铆钉、螺栓、键等起连接作用的部件,统称为连接件连接件(或构件连接处)的变形往往比较复杂,而其本身尺寸都比较小在工程设计中,通常按照连接的破坏可能性采用既能反映受力的基本特征,又能简化计算的假设,计算其名义应力然后根据直接试验的结果,确定其相应的许用应力,来进行强度计算这种简化计算的方法,称为工程实用计算法2.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对于横截面具有对称轴的梁当横向外力或外力偶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时,梁发生对称弯曲 这是,梁变形后的轴线是一条位于外力所在平面内的平面曲线碰到双对称截面梁在水平和垂直两纵向对称平面内同时承受横向外力的作用情况这时梁分别在水平纵对称面(Oxz 平面)和铅垂纵对称面(Oxy 平面)内发生对称弯曲 在梁的任意横截面m-m 上,由1F 和2F 引起的弯矩值依次为1y M F x = 和 2()z M F x a =-梁的任一横截面m-m 上任一点(,)C y z 处与弯矩y M 和z M 相应的正应力分别为'yyM z I σ= 和 ''z z M y I σ=- 由叠加原理,在1F 和2F 同时作用下,截面m-m 上C 点处的正应力为 '''y z y z M M z y I I σσσ=+=-式中y I 和z I 分别为横截面对于两对称轴y 和z 的惯性矩y M 和z M 分别是截面上位于水平和铅垂对称平面内的弯矩且其力矩矢量分别与y 轴和z 轴的正向相一致在具体计算中,也可先不考虑弯矩和坐标的正负号,以其绝对值代入然后根据梁在荷载分别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判断由其引起该点处正应力的正负号为确定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点的位置,需求截面上中性轴的位置由于中性轴上各点处的正应力均为零,令0y 、0z 代表中性轴上任一点的坐标则由上式可得中性轴方程000yz yzM M z y I I -=由上式可见,中性轴是一条通过横截面形心的直线其与y 轴的夹角为θ,且tan tan y y z I I z M y M I I θϕ==⨯= 对于圆形、正方形等y z ,有由于梁各横截面上的合成弯矩M 所在平面的方位一般不相同所以,虽然每一截面的挠度都发生在该截面的合成弯矩所在平面内梁的挠曲线一般仍是一条空间曲线梁的挠曲线方程仍应分别按两垂直平面内的弯曲来计算,不能直接用合成弯矩计算 确定中性轴位置后,作平行于中性轴的两条直线,分别与横截面周边相切于两点该两点即分别为横截面上拉应力和压应力为最大的点对于工程中常用的矩形、工字型等截面梁其横截面都有都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对称轴,且截面的周边具有棱角故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必发生在截面的棱角处于是,可根据梁的变形情况,直接确定截面上最大拉、压应力点的位置,无需定出中性轴 在确定了梁的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位置,并算出危险点处的最大正应力之后由于危险点处于单轴应力状态,可按正应力强度条件计算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对于一般实体截面梁,其数值较小,可不必考虑3.拉伸(压缩)与弯曲3.1 横向力与轴向力共同作用等直杆受横向力和轴向力共同作用时,杆将发生弯曲与拉伸(压缩)组合变形对于弯曲刚度EI 较大的杆,由于横向力引起的挠度与横截面的尺寸相比很小因此,由轴向力在相应挠度上引起的弯矩可略去不计可分别计算由横向力和轴向力引起的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按叠加原理求其代数和,即得在组合变形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max ,max N t t b F M A Wσσσ=+=+ 当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不相等时杆内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必须分别满足杆件的拉、压强度条件对于弯曲刚度EI 较小的杆件,在压缩和弯曲组合变形下轴向压力引起的附加弯矩较大,且其转向与横向力引起的弯矩相同因此不能按杆的原始形状来计算,叠加原理也不再适用3.2 偏心拉伸(压缩)作用在直杆上的外力,当其作用线与杆的轴线平行但不重合时,将引起偏心拉伸或偏心压缩 横截面具有两对称轴的等直杆承受矩截面形心为e (称为偏心距)的偏心拉力F 为例 先将作用在杆端截面上A 点处的拉力F 向截面形心1O 点简化得到轴向拉力F 和力偶矩Fe ,将力偶矩分解为ey M 和ez Msin ey F M Fe Fz α==cos ez F M Fe Fy α==式中,坐标轴y 、z 为截面的两个对称轴F y 、F z 为偏心拉力F 作用点(A 点)的坐标于是的得到一个包含轴向拉力和两个在纵对称面内的力偶的静力等效力系此力系将分别使杆发生轴向拉伸和在两相互垂直的纵对称面内的纯弯曲当杆的弯曲刚度较大时,同样可按叠加原理求解在上述力系作用下任一横截面n-n 上的任一点(,)C y z 处相应于轴力N F F =和两个弯矩的正应力,由叠加原理,的C 点处的正应力F F y zFz z Fy y F A I I σ⨯⨯=++ 利用惯性矩与惯性半径间的关系 2y yI A i =⨯,2z z I A i =⨯ 式子可改写为22(1)FF y zz z y y F A i i σ=++ 上式是一个平面方程,表明正应力在横截面上按线性规律变化应力平面与横截面相交的直线(沿该直线0σ=)就是中性轴令0y 、0z 代表中性轴上任一点的坐标,代入即得中性轴方程002210F F y z z y z y i i ++= 在偏心拉伸(压缩)情况下,中性轴是一条不通过截面形心的直线为定出中性轴的位置,可利用其在y 、z 两轴上的截距y a 和z a在上式中,令00z =,相应的0y 即为截距y a ,而令00y =,相应的0z 即为截距z a 由此求得2z y F i a y =-,2y z Fi a z =- A 在第一象限内,F y 、F z 都为正值,则y a 、z a 均为负值即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分别处于截面形心的相对两侧对于周边无棱角的截面,可作两条与中性轴平行的直线与横截面的周边相切两切点即为横街面上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所在的危险点将危险点的坐标代入公式即可求得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对于周边具有棱角的截面,其危险点必定在截面的棱角处,并可根据杆件的变形来确定 最大拉应力,max t σ和最大压应力,max c σ,其值为,max ,max t F F c yz Fz Fy F A W W σσ⎫⎪=±±⎬⎪⎭ 式子对箱型、工字形等具有棱角的截面都适用当外力的偏心距(F y 、F z )较小时,中性轴可能不与横截面相交即横截面就可能不出现与轴力异号的应力由于危险点仍处于单轴应力状态,可按正应力的强度条件进行计算3.3 截面核心如前所述,当偏心轴向力F 的偏心距较小时,杆横截面上就可能不出现异号应力 因此当偏心压力F 的偏心距较小时,杆的横截面上可能不出现拉应力外力作用点离形心越近,中性轴距形心就越远当外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附近的一个区域内时,就可以保证中性轴不与横截面相交,这个区域就称为截面核心当外力作用在截面核心的边界上时相对应的中性轴正好与截面的周边相切,利用这一关系就可确定截面核心的边界为确定任意形状截面的截面核心边界,可将与截面周边相切的任一直线视作中性轴 在y 和z 形心主惯性轴上的截距分别为1y a 和1z a可确定与该中性轴对应的外力作用点1按上述方法求得与其对应的截面核心边界上的点2、3、…的坐标连接这些点所得到的一条封闭曲线,即为所求截面核心的边界该边界曲线所包围的带阴影线的区域,即为截面核心圆截面对于圆心O 时极对称的,因此,截面核心的边界对于圆心也是极对称的为一圆心为O 的圆作一条与圆截面周边相切于A 点的直线,将其视为中性轴取OA 为y 轴,于是,该中性轴在y 和z 形心主惯性轴上的截距为1/2y a d =, 1z a =∞圆截面的222/16y z i i d ==,将其代入公式即得与其对应的截面核心边界上点1的坐标2211/16/28z y y i d d a d ρ=-=-=-,2110y z z i a ρ=-= 从而可知,截面核心边界是一个以O 为圆心,/8d 为半径的圆对于边长为b h ⨯的矩形截面,两对称轴y 和z 为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将与AB 向切的直线①视作中性轴,其在y 和z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矩形截面2212yb i =,2212z h i = 将上式代入,即得中性轴①对应的截面核心边界点上点1的坐标为2211/12/26z y y i h h a h ρ=-=-=-, 2110y z z i a ρ=-= 同理,分别将与矩形边界相切的直线②、③、④视作中性轴可得对应的截面核心边界上点2、3、4的坐标从而得到了截面核心边界上的4个点当中性轴从截面的一个侧边绕截面的顶点旋转到其相邻边时 将得到一系列通过边界点B 但斜率不同的中性轴而B 点的坐标(,)B B y z 是一系列中性轴共有的 将其代入中性轴方程,经改写后得2222110F F B B B B F F y z y z z y z y z y z y i i i i ++=++= 上式中,B y 、B z 为常数 因此该式就可看作时表示外力作用点坐标(,)F F y z 间关系的直线方程即当中性轴绕B 点旋转时,相应的外力作用点移动的轨迹是一条连接点1、2的直线将1、2、3、4四点中相邻的两点连以直线,即得矩形截面的截面核心边界截面核心为位于截面中央的菱形对于具有棱角的截面,均可按照上述方法确定其截面核心对于周边有凹进部分的截面(例如槽型或T 字型截面等)在确定截面核心边界时,应该注意不能取与凹进部分的周边相切的直线作为中性轴,因为这种直线显然约横截面相交4.扭转与弯曲一般的传动轴通常发生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讨论杆件发生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直径为d 的等直圆杆AB ,A 端固定,B 端具有与AB 成直角的刚臂,并受铅垂力F 作用,将F 简化为一作用于杆端截面形心的横向力F 和一作用于杆端的力偶矩e M Fa = 杆AB 将发生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分别作杆的弯矩图和扭矩图,可见杆的危险截面为固定端截面,内力分量分别为M Fl =, e T M Fa ==由弯曲和扭转的应力变化规律可知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弯曲正应力σ发生在铅垂直径的上、下两端点对于许用拉应力,压应力相等的塑性材料来说,该两点的危险程度相同 研究任一点,围绕该点分别用横截面、径向纵截面和切向纵截面截取单元体 该点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可见该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其三个主应力为132σσσ⎫=⎬⎭ 20σ= 对于塑性材料制成的杆件,选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来建立强度条件用第三、第四强度理论,将上述各应力代入向相应的应力表达式求得相当应力后,即可根据材料的许用应力[]σ来建立强度条件,对杆进行强度计算 其中弯曲正应力/M W σ=,扭转切应力/p T W τ=,对于圆截面杆2p W W =截面周边各点处弯曲正应力的数值和正负号都将随着轴的转动而交替变化这种应力称为交变应力,交变应力下工作的构件另有相应的计算准则5.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法5.1 剪切的实用计算设两块钢板用螺栓连接后承受拉力F螺栓在两侧面上分别收到大小相等、反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的两组分布力系的作用 螺栓在这样的作用下,将沿两侧外力之间,并与外力作用线平行的截面m-m 发生相对错动称为剪切面应用截面法,可得剪切面上的内力,即剪力s F在剪切实用计算中,假设剪切面上各点处的切应力相等 于是剪切面上的名义切应力为S sF A τ=式中s A 为剪切面面积,s F 为剪切面上的剪力 通过试验得到剪切破坏时材料的极限切应力u τ,除以安全因数,得许用应力[]τ 剪切强度表示为[]S sF A ττ=≤ 名义切应力并不反映剪切面上切应力的精确理论值只是剪切平面上的平均切应力但对于低碳钢等塑性材料材料制成的连接件,变形较大而临近破坏时剪切面上的切应力将逐渐趋于均匀而且满足剪切强度条件式,不至于发生剪切破坏,从而满足工程需要对于大多数的连接件来说,剪切变形及剪切强度时主要的5.2 挤压的实用计算螺栓连接中,在螺栓与钢板相互接触的侧面上,将发生彼此间的局部承压现象,称为挤压 在接触面上的压力,称为挤压力,并记为bs F挤压力可根据被连接件所受的外力,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当挤压力过大时,可能引起螺栓压扁或钢板在孔缘压皱,从而导致连接松动失效在挤压实用计算中,假设名义挤压应力的计算式为bs bs bsF A σ= 式中,bs F 为接触面上的挤压力;bs A 为计算挤压面面积当接触面为圆柱面时,计算挤压面面积bs A 取为实际接触面在直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理论表明,这类圆柱状连接件与钢板孔壁间接触面上的理论挤压应力沿圆柱的变化情况如图 计算所得的名义挤压应力与接触面中点处的最大理论挤压应力值相近当连接件与被连接构件的接触面为平面时,计算挤压面面积即为实际接触面的面积 通过试验,按名义挤压应力公式得到的材料的极限挤压应力,除以安全因数确定许用挤压应力[]bs σ,则挤压强度条件可表达为[]bs bs bs bsF A σσ=≤ 注意,挤压应力是在连接件和被连接件之间相互作用的当两者材料不同时,应校核其中许用挤压应力较低的材料的挤压强度6.铆钉连接的计算铆钉连接在建筑结构中被广泛采用铆接的方式主要有搭接、单盖板对接和双盖板对接三种搭接和单盖板对接中的铆钉具有一个剪切面(称为单剪)双盖板对接中的铆钉具有两个剪切面(称为双剪)6.1 铆钉组承受横向荷载在搭接和单盖板对接中,由铆钉的受力可见铆钉(或钢板)显然将发生弯曲在铆钉组连接中,在弹性变形阶段两端铆钉的受力与中间铆钉的受力并不完全相同 为简化计算,并考虑到连接在破坏前将发生塑性变形,在铆钉计算中假设①不论铆接的方式如如何,均不考虑弯曲的影响②若外力的作用线通过铆钉组横截面的形心,且同一组内各铆钉的材料与直径均相同,则每个铆钉的受力相等 按照上述假设,即可得每个铆钉的受力1F 为1F F n= 式中,n 为铆钉组中的铆钉数求得每个铆钉的受力1F 后,即可分别校核其剪切强度和挤压强度被连接件由于铆钉孔的削弱,其拉伸强度应以最弱截面(轴力较大,截面积较小)为依据 不考虑集中应力的影响对于销钉或螺栓连接,其分析计算方法与铆钉连接相同6.2 铆钉组承受扭转荷载承受扭转荷载的铆钉组,由于被连接件(钢板)的转动趋势每一铆钉的受力将不再相同令铆钉组横截面形心为O 点 假设钢板的变形不计,可视为刚体于是,每一铆钉的平均切应变与该铆钉截面中心至O 点的距离成正比,其方向垂直于该点与O 点的连线由合力矩定理,每一铆钉上的力对O 点力矩的代数和等于钢板所受的扭转力偶矩e M ,即 e i i M Fe Fa ==∑式中,i F 为铆钉i 所受的力;i a 为该铆钉截面中心至铆钉组截面形心的距离对于承受偏心横向荷载的铆钉组可将偏心荷载F 向铆钉组截面形心O 简化得到一个通过O 点的荷载F 和一个绕O 点旋转的扭转力偶矩e M Fe =若同一铆钉组中每一铆钉的材料和直径均相同则可分别计算由力F 引起的力'i F 和由转矩e M 引起的力''i F铆钉i 的受力为'i F 和''i F 的矢量和求得铆钉i 的受力i F 后,可分别校核受力最大的铆钉的剪切强度和挤压强度。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2)内力分析,确定危险截面—整个轴;
M=600(kN·cm) FN=15(kN)
(3)应力计算,确定危险点—a、b点;
P产生拉伸正应力: t
FN AFNd 2源自4FNd 24
M拉产弯生组弯合曲:的正应力:wmax
M Wy
M
d3
32
32M
d3
P M= a Pe
补例8.1 已知: P=2kN,L求=:1mσm,Iazx=628×104mm4,Iy=64×1040mm2740 2844
解:1.分解P力。 Py Pcos φ Pz Psin φ 2.画弯矩图,确定危险截面--固定端截面。 3.画应力分布图,确定危险点—A、 B点
σ” σ’
A
x
y
Pyl
M
z
践中,在计算中,往往忽略轴力的影响。
4.大家考虑扭转、斜弯曲与拉(压)的组合怎么处理?
例8.5 图8.14a是某滚齿机传动轴AB的示意图。轴的直径为35 mm,材料为45钢, [σ]=85 MPa。轴是由P=2.2kW的电动机通过
带轮C带动的,转速为n=966r/min。带轮的直径为D=132 mm,
Mz Py l - x Pcosφ l - x Mcosφ My Pz l - x Psinφ l - x Msinφ
式中的总弯矩为:M Pl- x
3.计算两个平面弯曲的正应力。在x截面上任取一点A(z 、y),
与弯矩Mz、My对应的正应力分别为σ’和σ”,故
- Mz y , - M yz
第八章 组合变形
基本要求: 掌握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的组合、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的强度计算。
重点: 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的组合,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材料力学 孙训方
与y的夹角。
14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tanq
Iy Iz
tan
这就表明,只要 Iy≠Iz ,中性轴的方向
就不与合成弯矩M的矢量重合,亦即合
成弯矩M 所在的纵向面不与中性轴垂直, 或者说,梁的弯曲方向不与合成弯矩M 所在的纵向面重合。正因为这样,通常 把这类弯曲称为斜弯曲(oblique
29
z
inertia)。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显然当梁的横截面具有一个对称轴时,这个对称轴和它垂
直的形心轴都是形心主惯性轴,外力产生的弯矩作用在包含其
中任何一根轴的纵向面内时梁都发生平面弯曲。
下节讲述对于没有对称轴的截面确定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
的相关问题。
键连接(图b)中,键主要受剪切及挤压。
7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工程计算中常按连接件和构件在连接处可能产生的破
坏情况,作一些简化的计算假设(例如认为螺栓和铆钉的 受剪面上切应力均匀分布)得出名义应力(nominal stress), 然后与根据在相同或类似变形情况下的破坏试验结果所确 定的相应许用应力比较,从而进行强度计算。这就是所谓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2. 作梁的计算简图(图b),并分别作水平弯曲和竖直弯曲
的弯矩图—My 图和Mz 图(图c ,d)。
21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3. 确定此梁的危险截面。
A截面上My最大,MyA=0.642 qa2,该截面上Mz虽不是最大,但
因工字钢Wy<<Wz ,故A截面是可能的危险截面。 D 截面上Mz 最大: MzD=0.456 qa2 , 且 MyD= 0.444 qa2,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12 103 141106
94.3MPa 100MPa
故所选工字钢为合适。
材料力学
如果材料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不 同,且截面部分 区域受拉,部分区域 受压,应分别计算出最大拉应力 和最 大压应力,并分别按拉伸、压缩进行 强度计算。
材料力学
=+
材料力学
t,max
=+
t,max
①外力分析:外力向形心简化并沿主惯性轴分解。
②内力分析:求每个外力分量对应的内力方程和 内力图,确定危险面。
③应力分析:画危险面应力分布图,叠加,建立 危险点的强度条件。
一般不考虑剪切变形;含弯曲组合变形,一般以弯
曲为主,其危险截面主要依据Mmax,一般不考虑弯
曲切应力。
材料力学
四.叠加原理
构件在小变形和服从胡克定律的条件下, 力的独立性原理是成立的。即所有载荷作用 下的内力、应力、应变等是各个单独载荷作 用下的值的代数和。
材料力学
F F
350
150
y
50 z
50 150 z0 z1
显然,立柱是拉伸和弯曲的 组合变形。
1、计算截面特性(详细计算略) 面积 A 15103 m2
z0 75mm I y 5310 cm4
材料力学
2、计算内力 取立柱的某个截面进行分析
FN F
M (35 7.5) 102 F 42.5102 F
组合变形
§8.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8.2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8.3 偏心压缩和截面核心 §8.4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content
1、了解组合变形杆件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2、掌握拉(压)弯组合变形和偏心拉压杆 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3、掌握圆轴在弯扭组合变形情况下的强度 条件和强度计算
材料力学第八章
FN F zF z F yF y A Iy Iz
式中 A为横截面面积;
C
y
Iy , Iz 分别为横截面对 y 轴和 z 轴的惯性矩;
(zF,yF ) 为力 F 作用点的坐标;
(z,y)为所求应力点的坐标.
四、中性轴的位置
FN F zF z F yF y A Iy Iz
z
z
F/A
y
FzF/Wy
z FyF/Wz y
y
FN
(a)
My
(b)
Mz
(c)
(5)对于周边具有棱角的截面,其危险点必定在截面的棱角处, 并可根据杆件的变形来确定
最大拉应力 tmax 和最大压应力 cmin 分别在截面的棱角 D1 D2 处。无需先确定中性轴的位置,直接观察确定危险点的位置 即可
i ay yF
中性轴
2 z
2 iy az zF
(3)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分别处于截面形心的相对两侧
z (yF , zF )
O
az ay
y
z
中性轴
O
外力作用点
z
D1(y1,z1) y
中性轴
y
D2(y2,z2)
(4)中性轴将横截面上的应力区域分为拉伸区和压缩区 横截面上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分别为D1 , D2 两切点
C
Fx 0 Fy 0
FNAB F
FRAx 0.866F FRAy 0.5 F
A 1.2m F
30°
B
D 1.2m
FRAy
FNAB
30°
Fy
B
AB杆为平面弯曲与轴向压缩组合变形 中间截面为危险截面.最大压应力 FRAx A 发生在该截面的上边缘 F
8-第八章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资料
第八章组合变形8.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一、组合变形的概念1. 简单基本变形:拉、压、剪、弯、扭。
2. 组合变形:由两种或两种基本变形的组合而成的变形。
例如:烟囱、传动轴、吊车梁的立柱等。
烟囱:自重引起轴向压缩+ 水平方向的风力而引起弯曲;传动轴:在齿轮啮合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 扭转立柱:荷载不过轴线,为压缩= 轴向压缩+ 纯弯曲Ph g水坝qPh g二、组合变形的计算方法1. 由于应力及变形均是荷载的一次函数,所以采用叠加法计算组合变形的应力和变形。
2. 求解步骤①外力分解和简化②内力分析——确定危险面。
③应力分析:确定危险面上的应力分布,建立危险点的强度条件。
§8.2 斜弯曲一、 斜弯曲的概念1. 平面弯曲:横向力通过弯曲中心,与一个形心主惯性轴方向平行,挠曲线在纵向对称面内。
2. 斜弯曲:横向力通过弯曲中心,但不与形心主惯性轴平行挠曲线不位于外力所在的纵向平面内。
二、斜弯曲的应力计算 1. 外力的分解对于任意分布横向力作用下的梁,先将任意分布的横向力向梁的两相互垂直的形心主惯性矩平面分解,得到位于两形心主惯性矩平面内的两组力。
位于形心主惯性平面内的每组外力都使梁发生平面弯曲。
如上所示简支梁。
2. 内力计算形心主惯性平面xOy 内所有平行于y 轴的外力将引起横截面上的弯矩z M ,按弯曲内力的计算方法可以列出弯矩方程z M 或画出z M 的弯矩图。
同样,形心主惯性平面xOz 内所有平行于z M 矩方程y M 或画出其弯矩图。
合成弯矩:2Z 2y M M M +=合成弯矩矢量M 与y 轴的夹角为:y z M Mtan =ϕ以上弯矩z M 和y M 均取绝对值计算,由力偶的矢量表示法可知,合成弯矩M 3. 计算xyz I zI y yz M M +=''+'=σσσ4. 轴的位置两平面弯曲组合成斜弯曲,只在横截面上正应力为零的点的连线才是斜弯曲的中性轴。
设中性轴上任一点的坐标)(00,y z ,将0y ,0z 代入应力计算公式,并令σ等于方程:零,得中性轴: 0M M 0y 0z =+yz I z I y中性轴与y 轴的夹角α,ϕαtan tan z z 00I I M M I I y z y y z y =⋅==5. 最大正压力中性轴把横截面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受拉区,另一个受压区,离中性轴最远的点,正应力最大。
材料力学第8章 组合变形
b.未通过轴线或形心主惯性轴,向其分解
注意:荷载分解、简化的前提是不改变研究段的内力。
(2)内力分析方法
用截面法计算任意截面的内力,通过内力确定变形的组成
z
Fsz My
Ty
Fsy
M z FN
FN
T
x M z , Fsy M y , Fsz
轴向拉、压 扭转 x,y面内的平面弯曲 x,z面内的平面弯曲
§8-2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F sin
F cos F
(2)求B点的应力
MB FN
WA
12.32103 25103
0.1 0.22
0.1 0.2
6
B
17.23 MPa
(3)求B点30º斜截面上的正应力
300 cos2 30 17.23 cos2 30 12.99 MPa
(4)求B点的主应力
1 0 2 0 3 17.23 MPa
z
面梁,其横截面都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对称 轴,且截面的周边具有棱角,故横截面上
Mz
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截面的棱角处。于是
,可根据梁的变形情况,直接确定截面上
My
最大拉、压应力点的位置,而无需定出其
y
中性轴。
因危险点为单向应力状态(忽略弯曲切应力的影响), 故,强度条件为:
max
M y max Wy
F sin
12.32kN m
F cos F
例: 如图示一矩形截面折杆,已知F=50kN,尺寸如图所示, α=30°。(1)求B点横截面上的应力;(2)求B点α=30°截
面上的正应力;(3)求B点的主应力σ1、 σ2、 σ3。
FN
B
MB 100mm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M z y M y sin
Iz
Iz
x
M y z M z cos
Iy
Iy
x
y
z
y
z
M
y sin
z
cos
对于圆形截面
因为过形心的任意轴均为截面的对称轴,所以当横 截面上同时作用两个弯矩时,可以将弯矩用矢量表示, 然后求二者的矢量和。于是,斜弯曲圆截面上的应力计 算公式为:
A
C
B
D
2 kN 5 kN
300 500
2 kN (a)
500
解:
1.5 kN Am
7 kN
C
1.5 kN m
B
D
(1)分析载荷 如图b所示
5 kN
12 kN (b)
T 1.5 kN m
(2)作内力图 x
如图c、d、e、f 所示
(c)
MC MD
1.5 kN Am
7 kN
C
1.5 kN m
B
FN A
F (2a)2
1 4
F a2
(2)开槽后的正应力
My
FN F
My
Fa 2
FN
2
max
FN A
My Wy
F 2a2
Fa / 2 2a2 a2 /
6
2
F a2
2a
2a
z
a
所以:
2
1
8
y
§8.3 斜弯曲
F1
材料力学 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
第八章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8-1 强度理论的概念1.不同材料在同一环境及加载条件下对“破坏”(或称为失效)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抗力)。
例1常温、静载条件下,低碳钢的拉伸破坏表现为塑性屈服失效,具有屈服极限σ,s铸铁破坏表现为脆性断裂失效,具有抗拉强度σ。
图9-1a,bb2.同一材料在不同环境及加载条件下也表现出对失效的不同抗力。
例2常温静载条件下,带有环形深切槽的圆柱形低碳钢试件受拉时,不再出现塑性变形,而沿切槽根部发生脆断,切槽导致的应力集中使根部附近出现两向和三向拉伸型应力状态。
图(9-2a,b)例3 常温静载条件下,圆柱形铸铁试件受压时,不再出现脆性断口,而出现塑性变形,此时材料处于压缩型应力状态。
图(9-3a )例4 常温静载条件下,圆柱形大理石试件在轴向压力和围压作用下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此时材料处于三向压缩应力状态下。
图9-3b3.根据常温静力拉伸和压缩试验,已建立起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失效准则,考虑安全系数后,其强度条件为 []σσ≤ ,根据薄壁圆筒扭转实验,可建立起纯剪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失效准则,考虑安全系数后,强度条件为 []ττ≤ 。
建立常温静载一般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失效准则——强度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1)确认引起材料失效存在共同的力学原因,提出关于这一共同力学原因的假设; 2)根据实验室中标准试件在简单受力情况下的破坏实验(如拉伸),建立起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共同遵循的弹性失效准则和强度条件。
3)实际上,当前工程上常用的经典强度理论都按脆性断裂和塑性屈服两类失效形式,分别提出共同力学原因的假设。
§8-2四个强度理论1.最大拉应力准则(第一强度理论)基本观点:材料中的最大拉应力到达材料的正断抗力时,即产生脆性断裂。
表达式:u σσ=+max复杂应力状态321σσσ≥≥, 当01>σ, 1m a xσσ=+简单拉伸破坏试验中材料的正断抗力b u σσσ==1,032==σσ 最大拉应力脆断准则: b σσ=1(9-1a)相应的强度条件:[]bb n σσσ=≤1(9-1b)适用范围:虽然只突出 1σ 而未考虑 32,σσ 的影响,它与铸铁,工具钢,工业陶瓷等多数脆性材料的实验结果较符合。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F yF
③ 求mn截面上B( y, z)点的正应力?
A
my
B n
zF
z
y
x FN y
Mz
B
z
m
O My n
y
截面内力:
FN F Mz mz FyF M y my FzF
B点应力:
B
FN A
F A
B
My Iy
z
FzF Iy
z
B
Mz Iz
y
FyF Iz
y
B
F FzF A Iy
z FyF Iz
时,引起旳变形称为偏心拉伸(或压缩)。
F F
e
A 实质上: 拉伸(压缩)与弯曲 旳组合变形
B
Fz
F的作用点A( yF,zF )
x
yF
偏心拉伸(拉伸与弯曲旳组合)
A
zF
O
y
B
求任意截面上任意一点 的正应力?
m
n
进行强度计算?
求mn截面上B( y, z)点的正应力?
Fz
F的作用点A( yF,zF )
F y
l
4.强度计算
Mz Fy x Fx cos
①外力分解:Fy F cos, Fz F sin
②内力分析:(找危险截面)
M y Fz x Fx sin
固定端截面为危险截面:Mz Fyl Fl cos
M y Fzl Fl sin
z
z
Fz F sin
b
Fz z
y
x
h
z
A
z
F
y
yx
设中性轴与 y轴的夹角为,即
tan z0 I y sin I y ta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组合变形8.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一、组合变形的概念1. 简单基本变形:拉、压、剪、弯、扭。
2. 组合变形:由两种或两种基本变形的组合而成的变形。
例如:烟囱、传动轴、吊车梁的立柱等。
烟囱:自重引起轴向压缩+ 水平方向的风力而引起弯曲;传动轴:在齿轮啮合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 扭转立柱:荷载不过轴线,为压缩= 轴向压缩+ 纯弯曲Ph g水坝qPh g二、组合变形的计算方法1. 由于应力及变形均是荷载的一次函数,所以采用叠加法计算组合变形的应力和变形。
2. 求解步骤①外力分解和简化②内力分析——确定危险面。
③应力分析:确定危险面上的应力分布,建立危险点的强度条件。
§8.2 斜弯曲一、 斜弯曲的概念1. 平面弯曲:横向力通过弯曲中心,与一个形心主惯性轴方向平行,挠曲线在纵向对称面内。
2. 斜弯曲:横向力通过弯曲中心,但不与形心主惯性轴平行挠曲线不位于外力所在的纵向平面内。
二、斜弯曲的应力计算 1. 外力的分解对于任意分布横向力作用下的梁,先将任意分布的横向力向梁的两相互垂直的形心主惯性矩平面分解,得到位于两形心主惯性矩平面内的两组力。
位于形心主惯性平面内的每组外力都使梁发生平面弯曲。
如上所示简支梁。
2. 内力计算形心主惯性平面xOy 内所有平行于y 轴的外力将引起横截面上的弯矩z M ,按弯曲内力的计算方法可以列出弯矩方程z M 或画出z M 的弯矩图。
同样,形心主惯性平面xOz 内所有平行于z M 矩方程y M 或画出其弯矩图。
合成弯矩:2Z 2y M M M +=合成弯矩矢量M 与y 轴的夹角为:y z M Mtan =ϕ以上弯矩z M 和y M 均取绝对值计算,由力偶的矢量表示法可知,合成弯矩M 3. 计算xyz I zI y yz M M +=''+'=σσσ4. 轴的位置两平面弯曲组合成斜弯曲,只在横截面上正应力为零的点的连线才是斜弯曲的中性轴。
设中性轴上任一点的坐标)(00,y z ,将0y ,0z 代入应力计算公式,并令σ等于方程:零,得中性轴: 0M M 0y 0z =+yz I z I y中性轴与y 轴的夹角α,ϕαtan tan zz 00I I M M I I y z y y z y =⋅== 5. 最大正压力中性轴把横截面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受拉区,另一个受压区,离中性轴最远的点,正应力最大。
(1) 矩形或矩形组合截面对于有棱角的矩形(含正方形)或矩形组合截面,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一定发生在离形心最远的棱角上。
将最远点的坐标代入应力计算公式yyz z y z W M W M I z I y +=+=max y max z max M M σ(2) 圆形截面圆形截面的合成弯矩作用面与中性轴垂直。
合成弯矩作用面与圆截面的两交点即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点,其最大拉、压应力相等。
W M max =σ, 2z 2y M M M += 例题图示简支梁由22a 工字钢构成,许用应力[]MPa 140=σ。
求该梁的许用载[]F ,图中长度l=1000mm 。
1.5F z解:查附录可得:2309W cm z =,2cm 9.40W =y对于A 截面,由强度条件有[]σσ≤+=+=y z y y z z W FlW Fl W M W M 4.0max ,得:kN 8.10≤F对于B 截面,由强度条件有:[]σσ≤+=+=yz y y z z W FlW Fl W M W M 8.05.0max ,得:kN 6.6≤F为了保证A 、B 两截面均能满足强度条件,许用载荷应取较小的数值,故许用载荷[]kN 6.6F =§8.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一、基本概念工程实例:牛腿,水坝等 二、扭转与弯曲的组合的应力计算 1. 外力的简化将两齿轮的啮合力分别沿一对相互垂直的形心主惯性矩分解并向传动轴简化,得到作用于轴上并位于两相互垂直的形心主惯性平面内的两组力系和作用于轴上的一对力偶(匀速转到),如a). 2. 内力计算作出轴的扭矩图T M 和两个形心主惯性平面内的弯矩图z M 、y M 见图c 、d 、e 所示。
其最大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公式与平面弯曲时的最大正压力计算公式一致,合成弯矩2z 2y M M M +=。
合成弯矩图反映了各截面合成弯矩的大小沿轴线的变化情况。
由合成弯矩图的大小可以判断危险截面的位置。
a)3. 危险点应力状态分析在危险截面上与合成弯矩M 对应的弯曲正应力在边缘上达到最大值,其值为:WM M W M 2y2+==z σ与扭矩T M 对应的切应力在圆截面的边缘各点上达到最大值。
其值为:PTW M =τ 三、强度条件工程中承受弯扭组合的构件常为塑性材料,在二向应力状态下,其主应力为 04212222222231=+±=+±=⎭⎬⎫στσστσσσσ,)( 对于圆形截面,有16D W 3P π=, 32D W 3π=,2W W P =1. 采用第三强度理论计算2T 2y 2z 2T 2max 2P T 2max 224r M M M W1M M W 1)W M 4()W M (4++=+=+=+=τσσ 2. 采用第四强度理论计算b) T M 图c) z M 图d) y M 图e) M 图2T 2y 2z 2T 2max 2P T 2max 224r M 75.0M M W1M 75.0M W 1)W M 4()W M (4++=+=+=+=τσσ例题如图所示的传动轴AB 上,C 处带轮作用着水平方向的力,D 处带轮作用着铅垂方向的力。
已知传动轴是由P=45kW 的电动机通过带轮C 传动的,转速710r/min n =。
带轮C 自重kN 4.0W 1=,直径400m m D 1=,带轮D 自重kN 9.0W 2=,直径600m m D 2=,传动轴的直径mm 87d =,许用应力[]MPa 08=σ。
用第四强度理论校核该轴的强度。
解:(1)外力的分析和简化电动机通过带轮C 传给轴的扭矩为m N 605710459549n P 95492D )F -(2F M 111e ⋅==== 3.03kN 0.45602D 2M F 1e 1=⨯==, 2.02kN 0.65602D 2M F 2e 2=⨯==将作用在带轮上的外力向传动轴简化,得到作用于轴上的一对外力偶和水平与铅垂方向的力,如图,外力偶和力的大小分别是 kN 61.0M e = -9.09kN -3F F 1Cz ==xx0.4kN W F 1Cy ==, 6.96kN F 3W F 22Dy =+=(2)作内力图从合成弯矩图M 知,C 截面合成弯矩最大,C 截面即为危险截面。
m kN 29.3M max ⋅=,扭矩m kN 61.0M T ⋅= (3)强度校核[][]σπσ<=⨯⨯+⨯⨯=+=-MPa 5.711061.075.029.3107832M 75.0M W 1622932T2max 4r )( 该轴满足强度条件。
2. 如图所示曲拐轴,已知轴的尺寸a 、l 、d 即材料的许用应力。
求许用载荷[]F 。
、图T M图z M图y M 图MkN ∙m)8.3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一、基本概念工程实例:牛腿,水坝等二、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的应力计算 例题1. 图为悬臂式吊车架,由工字型横梁BC 和拉杆DC 组成,最大起重量F=30kN ,跨度l=3.6m 。
已知工字钢的许用应力[]MPa 100=σ,试从强度方面选择解:活动吊车处于BC 梁的中点时梁的弯矩最大,此时梁承受轴向压力作用。
所以,横梁处于压缩和平面弯曲的组合变形,梁跨中截面为危险截面,其轴力和弯矩值分别为:kN 2630Fcos F N-=-=kN 2746.3304M max =⨯==Fl 对于工字钢,其抗拉和抗压强度相同,轴向压缩时的正应力σ'和弯曲正应力σ''叠加得到正应力σ。
在梁中间截面的上边缘的σ绝对值最大,并且为单向应力状态。
其强度条件为[]σσ≤=WM -A F maxN maxC+=σ'σ''σ由于梁是主要承受弯曲的杆件,所以先不考虑轴力的影响,只根据弯曲程度初选工字钢型号,然后再按拉压和弯曲的组合条件进行强度校核。
所以:[][]363max max 270cm Pa 10100m N 1027M W WM =⨯⋅⨯=≥≤σσ,选取22a 工字钢, 2342cm A ,309cm W ==。
校核组合的强度条件:[]σσ≤=⨯⨯-⨯⨯-==--MPa 6.9310309102710421026W M -A F 6343max N max所以选取22a 工字钢满足条件。
2. 带有一缺口的钢板,如图,已知拉力120K F =,板宽80mm b =,板厚mm 15=δ,缺口深mm 12=t ,板的许用应力[]MPa 150=σ。
如不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试校核钢板的强度。
8.4 例题1. 受力构件形状如图,已知截面尺寸为mm mm 540⨯,通过轴线的拉力P=12KN,在拉杆开切口,不计应力集中的影响,当材料的许用应力a 100][MP =σ,试确定切口的最大许可深度。
2. 图示一矩形界面杆,受偏心压缩,在杆侧面A 点测得 45=α方向的线变度αε,若材料的弹性模量E 及横向变形系数v 皆为已知,且已知横截面尺寸b ,h 。
试求所受的压力P 。
3. 如图所示,直径为d 的圆截面杆AB ,在B 端受一力偶2Pd m =(力偶作用面与杆轴垂直)及一偏心力P (与杆轴平行)的作用。
材料弹性模量为E ,横向变形系数(泊松比)31=v 。
试求圆柱表面沿母线oa 及与母线成 45的ob 方向上的线应变a ε和b ε值。
4. 等截面圆杆受力如图所示,10d F M Pe =。
今测得圆杆表面a 点沿图示方向的线应变5-301033.14⨯= ε。
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泊松比v=0.30,杆直径d=10mm 。
(1) 求荷载e P M F 和。
(2) 若许用应力MPa 160][=σ,试校核该杆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