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作业辅导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所学知识,寻求未知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过程。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比较随意,不大考虑科学性与适应性。致使学生的作业有的只是教材中的练习题或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有的却“千篇一律”,无论是内容、数量、还是形式都缺乏改变,无法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有的作业“一刀切”,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而定”,这样一来,大量的“繁、难、杂”的作业使学生成了应试教育“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需要加工的“零件”,使得学生不厌其烦地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完全服从教师的指挥,毫无个性和创造力。种种原因致使学生的作业兴趣不浓,热情不高,改革语文家庭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方式才能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
次之,我校老师从2008年便参加了新课程通识培训,并在2008年投入到新课程实验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们形成了新课程理念,掌握了语文学习和教学规律,这些为研究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家庭作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再之,在国外,作业研究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凯洛夫曾指出“家庭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斯米尔诺夫对课堂作业作了详尽的说明和论述。美国学者库柏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对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研究。
因此,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从作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对当前小学作业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透视和剖析,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评价理念和教育学、心理学成果,改革作业设计的内容、形式、评价的方法,为在新世纪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组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及时地反馈调节,使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达到预期目标。
(二)系统论理论。所谓系统,即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为实现某种功
能而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系统论原理,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内部有着相互联系的诸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学法等。这些要素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在教学活动中,这些要素必须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其整体功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实践论理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理论必须从实践中来,又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教育是一种认识活动,教育本身就不断丰富着人们对教育实践的认识。
(四)差异教育理论。在几千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作业设计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针对不同学生补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和习题。《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那么,在作业设计上,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主要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全人”概念;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关注可测性或量化;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
(六)课题名称界定:本课题所指的作业,是学生基于一定任务的学习活动。它本身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庸,而是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小学语文作业辅导有效性研究”指的是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适宜的语文作业设计和评价。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一)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具有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语文素养得到普遍提高。
(二)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内容、形式、评价方法。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小学语文作业内容的研究:小学语文作业内容既要讲究基础性,又要讲究拓展性,并且要涉及到语文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作业形式的研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三)作业量的研究: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二、三年级每日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1993年《国家教委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那么从实际情况来看,低年级的字词量很大,再者,教育部只对书面作业进行了规定,口头作业量却只字未提。
(四)对语文作业评价的研究:建立科学的作业评价体系,来关注学生作业量的完成,关注学生作业的过程、态度及后续的改进情况等方面。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访谈、经验总结、等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语文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语文作业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语文作业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使语文作业“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承担了“掌握语文规律”的角色,我从2013年下学期开始启动“小学语文作业辅导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具体做法有:
(一)改革语文家庭作业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我们的语文家庭作业应该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鉴于此,我们的语文作业在内容上包括双基作业、课外阅读作业、流动日记、综合性作业等,每一种内容都分为两个层次,既讲究基础性,又讲究拓展性。这样,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又能够在作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