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2018届九年级数学上册23.1成比例线段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新华师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23.1.1 成比例线段
23.1 成比例线段1.成比例线段1.知道线段的比的概念,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重点)2.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重点)3.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判定方法.(难点)一、情景导入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这些例子都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它们之所以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图上对应的线段的长度不同.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线段的比【类型一】 求线段的比已知线段AB =2.5m ,线段CD =400cm ,求线段AB 与CD 的比.解析:要求AB 和CD 的比,只需要根据线段的比的定义计算即可,但注意要将AB 和CD 的单位统一.解:∵AB =2.5m =250cm ,∴AB CD =250400=58. 方法总结:求线段的比时,首先要检查单位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应先统一单位,再求比.【类型二】 比例尺在比例尺为1:5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cm ,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m.解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求解. 设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x cm ,则有1:50 000=3:x ,解得x =150 000. 150 000cm=1500m.故答案为1500.方法总结: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注意实际尺寸的单位要进行恰当的转化.探究点二:成比例线段【类型一】 判断线段成比例下列四组线段中,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A.3cm ,4cm ,5cm ,6cmB.4cm ,8cm ,3cm ,5cmC.5cm ,15cm ,2cm ,6cmD.8cm ,4cm ,1cm ,3cm解析:将每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相等的四条线段成比例.四个选项中,只有C 项排列后有25=615.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的方法:(1)把四条线段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好,计算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看是否相等做出判断;(2)把四条线段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好,计算前后两个数的积与中间两个数的积,看是否相等作出判断.【类型二】 由线段成比例求线段的长已知:四条线段a 、b 、c 、d ,其中a =3cm ,b =8cm ,c =6cm.(1)若a 、b 、c 、d 是成比例线段,求线段d 的长度;(2)若b 、a 、c 、d 是成比例线段,求线段d 的长度.解析:紧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利用比例式构造方程并求解.解:(1)由a 、b 、c 、d 是成比例线段,得a b =c d ,即38=6d,解得d =16. 故线段d 的长度为16cm ;(2)由b 、a 、c 、d 是成比例线段,得b a =cd ,即83=6d ,解得d =94. 故线段d 的长度为94cm. 方法总结:利用比例线段关系求线段长度的方法:根据线段的关系写出比例式,并把它作为相等关系构造关于要求线段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线段的长.已知三条线段长分别为1cm ,2cm ,2cm ,请你再给出一条线段,使得它的长与前面三条线段的长能够组成一个比例式.解析:因为本题中没有明确告知是求1,2,2的第四比例项,因此所添加的线段长可能是前三个数的第四比例项,也可能不是前三个数的第四比例项,因此应进行分类讨论.解:若x :1=2:2,则x =22;若1:x =2:2,则x =2;若1:2=x :2,则x =2;若1:2=2:x ,则x =2 2.所以所添加的线段的长有三种可能,可以是22cm ,2cm ,或22cm. 方法总结:若使四个数成比例,则应满足其中两个数的比等于另外两个数的比,也可转化为其中两个数的乘积恰好等于另外两个数的乘积.三、板书设计成比例线段⎩⎪⎪⎨⎪⎪⎧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即AB :CD =m :n ,或写成AB CD =mn 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a 与b 的比 等于c 与d 的比,即a b =c d ,那么这 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从丰富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和概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适时引入新知识,并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开拓思维,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1 成比例线段 教案
23.1.1成比例线段教学目标:1.掌握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及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教学重点: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以及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探索比例的性质.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两条线段的比:如果用量得两条线段A.b 的长度分别为m ,n ,则就是线段a ,b 的比,记作a ∶b =m ∶n 或a mb n =. 【答案】同一长度单位;m ∶n2. 对于四条线段A.B.C.d ,如果d c b a =(或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简称比例线段,也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注意,A.B.C.d 必须按顺序写出).特别的,若c b b a =,则称b 为A.c 的.【答案】成比例线段;比例中项3.比例的基本性质:(1)如果d c b a =,那么.(2)如果ad =bc (A.B.C.d 都不等于0),那么.【答案】(1)ad=bc (2)d c b a = 二.典型例题例练1. 判断下列线段A.B.C.d 是否是成比例线段:(1)a =4,b =6,c =5,d =10;(2)a =4cm ,b =2cm ,c =1cm ,d =3cm .(精讲点拨:方法1:统一单位后,从小到大排列,若第一与第二,第三与第四条线段数量的比相等,则这四条线段成比例.方法2:统一单位后,从小到大排列,若第一与第四、第二与第三条线段数量的积相等,则这四条线段成比例.)例练2. 已知23=b a ,那么b b a +、b a a -各等于多少?【答案】52、1 例练3. x:y:z=1:2:3,且2x+y-3z=-15,则x 的值为.【答案】3.例练4. 已知352=-bb a ,求b b a +的值. 【答案】103 三、课堂练习:1.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A. 4cm,2cm,1cm,3cmB. 1.1cm,2.2cm,3.3cm,4.4cmC. 2.5cm,3.5cm,4.5cm,5.5cmD. 1cm,2cm,4cm,2mm2.已知118x y x+=,求x y . 3. 已知a:b:c=2:3:4,求b cb a -+2.【答案】1.D2.38.3. 43. 四、当堂巩固检测:1. 已知线段a=15cm,b=3mm,则a:b=;2. 下列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A. 1cm,2cm,4cm,6cmB. 3cm,4cm,7cm,8cmC. 2cm,4cm,8cm,16cmD. 1cm,3cm,5cm,7cm3. 已知x:y=2:3,则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A.35=+yyxB.31=-yxyC.312=yxD.4311=++yx【答案】1. 50:1;2. C3. D五、课后小结:。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3.1成比例线段第2课时
23.1成比率线段第2课时教课目的1.认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的基本领实及其推论;2.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及其推论解决有关问题.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的基本领实及其推论.【教课难点】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及其推论解决有关问题.课前准备无教课过程一、情形导入梯子是我们生活中常有的工具.如图是一个生产过程中不合格的左右不对称的梯子的简图,经丈量,AB= BC= CD, AA1∥1∥1∥1,那么1 1和 1 1相等吗?BB CC DD A B B C 二、合作研究研究点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如图,直线l 1∥l2∥3,直线分别交这三条直线于点,,,直线DF分别交这三l AC A B C7条直线于点D, E, F,若 AB=3, DE=2, EF=4,求 BC的长.7解:∵直线l 1∥ l 2∥l 3,且 AB=3, DE=2, EF=4,AB DE∴依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可得=,BC EF即 BC=EF424· AB=7×3= . DE72方法总结: 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求线段长的方法:先确立图中的平行线,到线段之间的比率关系, 联合待求线段和已知线段写出一个含有它们的比率关系式,方程,解方程求出待求线段长.由此联想结构出如下图,直线l 1∥ l2∥ l 3,以下比率式中建立的是()AD CE A.=DF BCAD BCB.=BE AFCE AD C.=DF BCAF BE D.= DF CE分析:由均分线分线段成比率可知AD BCAD AF=,故 A 选项不建立; 由=可知 B 选项不可DF CEBC BE立;由CE BC=可知 C 选项不建立; D 选项建立 . 应选 D.DF AD方法总结: 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获得的比率式中, 四条线段与两条直线的交点地点上 上 上 上 下 下 上 下 全 没关,要点是线段的对应,可简记为:“下 =下 ,全 = 全,全 =全”或“ 上 = 下 =全”. 研究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的推论 如下图,在△=6,则 AC 等于(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 AC 边上, DE ∥ BC ,若AD : AB = 3∶4, AEA.3B.4C.6D.8分析:由 DE ∥ BC 可得AD AE36应选 D.=,即=,∴ AC = 8.AB AC4 AC易错提示: 在由平行线推出成比率线段的比率式时,要注意它们的互相地点关系, 比率式不可以写错,要把对应的线段写在对应的地点上.如图,在△ ABC 的边 AB 上取一点 D ,在 AC 上取一点 E ,使得 AD = AE ,直线 DE 和 BCBP BD的延伸线订交于P ,求证:=.CP CE分析:此题没法直接证明,剖析所要求证的等式中,有BP : CP ,又含有 BD ,故可考虑过点C 作的平行线,便能够结构出BP BD= 即可 .= ,此时只要证得PDCFCP DFCE DF证明:如图,过点C作 CF∥ PD交 AB于点 F,则BP BD AD AE=,= .CP DF DF CE BP BD∵AD= AE,∴ DF= CE,∴=.CP CE方法总结:证明四条线段成比率时,假如图形中有平行线,则能够直策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的基本领实以及推论获得有关比率式. 假如图中没有平行线,则需结构协助线创建平行条件,再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的基本领实及其推论获得有关比率式.三、板书设计基本领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平行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率分线段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余成比率两边订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率四、教课反省经过教课,培育学生的察看、剖析、归纳能力,认识特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再次锻炼类比的数学思想,能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红几个基本图形,经过应用锻炼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累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研究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说理表达能力 .。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成比例线段 精品教案
“比例线段”和“线段的比”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结论:
(3)注意:概念的有序性
线段的比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序性,a:b和b:a通常是不相等的。
比例线段也有顺序性,如 叫做线段a、b、c、d成比例,而不能说成是b、a、c、d成比例。第四比例项也有顺序性,如 中,线段d叫做a、b、c的第四比例项,而不能说成“线段d叫做b、a、c的第四比例项”。
三、合作交流、尝试练习
例1.判断下列线段a、b、c、d是否是成比例线段:
(1)a=4,b=8,c=5,d=10;
(2)a=2,b= ,c= ,d= .
解:
把(1)题中a、b、c、d调换位置可以得到几种情况?哪些情形是成比例线段。成比例线段在大小排序上有何规律?给你四个数据怎样最快的获取成比例线段排序的最大可能性?
1、相似图形
2、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3、比例的基本性质
4、比例性质的应用方法和过程
教材P51练习1、2、3、4 题
板书
23.1成比例线段
回顾1、相似图形例1
图23.1.1 2、成比例线段例2
3、比例的基本性质
作业设计
书55页习题2、4、5、6
教后
反思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你自己还了解哪些关于比例的知识,写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2、出示(书48页图) 相似图形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自主学习完成课本48-49页试一试与概括:填写下列空格:
(1)“比例线段”的概念:
已知四条线段a、b、c、d,如果 (或a:b=c:d),那么a、b、c、d叫做组成比例的。
总结:如何判断成比例线段,说出你的方法并交流。
秋华师大版数学九上23.1.1《成比例线段》word教案
图形的相似1.成比例线段(二)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这节课是“成比例线段”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观察了大量的图片,列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认识了线段的比的知识,知道了选用同一单位长度量线段的长度,从而求出两条线段的比。
也学会了运用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图片创设的问题情境,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比例模型,初步掌握了解决有关比的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成比例线段的有关性质,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反而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继续学习。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上一节课,学生已经收集了一些相似图形的图片,如大小不同的两张中国地图、国旗,同底相片等。
已经感受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各小组展示并讨论过线段比的事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的基础和能力。
难点处理: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推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发扬小组合作的精神,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教师参与指点。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在学生认识线段的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学好了本节课,既承接了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又为本章的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奠定了基础。
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历运用线段的比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想象等活动中获取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线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经历运用线段的比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想象等活动中获取知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章图形的相似23.1成比例线段成比例线段》公开课教案_2
【学习课题】24.2.1 成比例线段【学习课型】新授课【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及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重难点预测】重点: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以及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难点:探索比例的性质。
【课内探究案】一.知识梳理1.两条线段的比:如果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为m ,n ,则m ∶n 就是线段a ,b 的比,记作a ∶b =m ∶n 或a mb n 。
2. 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d cb a (或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简称比例线段,也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注意,a 、b 、c 、d 必须按顺序写出)。
特别的,若c bb a ,则称b 为a 、c 的比例中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1)如果d cb a ,那么.(2)如果ad =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更比定理:如果d cb a (a 、c 都不等于0),那么○1,○2,○3。
二.典型例题例练1.(1)已知M 为线段AB 上一点,AM=2cm ,MB=4cm,求AM :BM ;(2)已知M 为线段AB 上一点,AM :MB=3:5,且AB=16cm ,求线段AM 、BM 的长度。
例练 2. 判断下列线段a 、b 、c 、d 是否是成比例线段:(1)a =4,b =6,c =5,d =10;(2)a =4cm ,b =2cm ,c =1cm ,d =3cm .(精讲点拨:方法1:统一单位后,从小到大排列,若第一与第二,第三与第四条线段数量的比相等,则这四条线段成比例。
方法2:统一单位后,从小到大排列,若第一与第四、第二与第三条线段数量的积相等,则这四条线段成比例。
)例练 3. 若x 是8和4的比例中项,则x 的值为例练 4. 若两地的实际距离为200km ,那么这两地在比例尺为1:2000 000的地图上的距离是例练5. 已知23b a,那么b b a、b a a各等于多少?例练6. x:y:z=1:2:3,且2x+y-3z=-15,则x 的值为。
23.1 成比例线段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23.1 成比例线段1.成比例线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基本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1.经历比例性质的推导过程,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推导出比例的其余性质.2.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变形;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情感态度】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推导出比例的其余性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列两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请与同学交流.【点拨】像这种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形.【小结】相似形的定义: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叫相似形.为了研究相似图形,先研究与其密切相关的成比例线段.二、探索新知1.线段的比如图,下列格点图中的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试计算:(1)概念:一般地,若线段a、b的长度分别是m、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b=m:n,或写成,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2)几点注意:①两条线段的比是一个无单位的数;②线段的比值是一个正数;③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不同时,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必须要先统一长度单位;④只要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一样,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单位无关.2.成比例线段及有关概念由计算结果可知:对于给定的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如,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此时也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特别地,如果作为比例内项的是两条相同的线段,即,那么线段b叫做线段a和线段c的比例中项.【例1】判断下列线段a、b、c、d是否是成比例线段:(1)a=4,b=8,c=5,d=10;(2)分析:判断线段a、b、c、d是否是成比例线段,关键是看线段a、b、c、d中两两的比是否相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一定按顺序计算解:(1)∴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2)∴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3.比例的性质(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2)比例的合分比性质:如果【例2】已知:,求证:证明:(1)等式两边同加上1,得(2)等式两边同乘-1,得等式两边同加上1,得(3)比例的等比性质:如果那么证明如下:三、巩固练习1.已知线段a、b、c满足关系式,且b=4,那么ac= .2.判断下列线段a、b、c、d是否成比例线段:(1)a=2cm,b=4cm,c=3m,d=6m;(2)a=0.8,b=3,c=0.64,d=2.4.答案:1.16 2.(1)a、b、c、d是成比例线段(2)a、b、c、d是成比例线段四、应用拓展【例3】若,试确定下列各式的值:分析:由于式子当中出现了分子与分母的和差形式,故可尝试利用比例的合分比性质来解决问题.解:【例4】若,求k的值.分析:由于本题涉及了一组等比,故可尝试利用比例的等比性质来解题.解:当a+b+c=0时,a+b=-c,b+c=-a,a+c=-b,易得k=-1.当a+b+c≠0时,五、归纳小结1.求线段的比时,必须先统一长度单位.2.由ad=bc得到的比例式并不唯一,可以是等.3.利用比例的性质解题时,注意分母不能为零.※课后作业※课本第51页练习第3、4题习题23.1第4、5、6题.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过程与方法】经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探究过程,能探究并归纳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能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情感态度】通过定理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并进一步学会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探究与归纳,以及如何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一些简单的基本图形.※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翻开作业本,每一页都是由一些间距相等的平行线组成的.在作业本上任意画一条直线m与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交于A、B、C三点,得到两条线段AB、BC,那么可以发现所得的这两条线段相等,即AB=BC.同理可得DE=EF.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二、探索新知如果选择作业本上不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任意画两条直线m、n与它们相交.测量并计算:(1)m与n平行时,四条线段AD、DB、FE、EC的长度有什么关系;(2)m与n不平行时,四条线段AD、DB、FE、CE的长度有什么关系.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简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用几何语言表示为:∵AD∥BE∥CF,∴2.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探索一:当上述图中的A点与F点重合时,如图,此时AD、DB、AE、EC这四条线段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探索二:如图,当直线m、n相交于第二条平行线上某点时,是否也有类似的成比例线段呢?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用几何语言表示为:∵DE∥BC,∴∵DE∥BC,∴【说明】这两幅图可以简称为“A”型和“X”型.【例1】如图,,AB=4,DE=3,EF=6.求BC的长.分析:考虑到题目中有一组平行线,故可尝试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来解题.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AB=4,DE=3,EF=6,∴.∴BC=8.【例2】如图,E为ABCD的边CD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BE,交AC于点O,交AD 于点F.求证:分析:由于比例式中的线段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故应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分别找出的值.证明:∵AF∥BC,∴(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AB∥CE,∴(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巩固练习1.如图,AD∥BE∥CF,直线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点D、E、F.(1)已知AB=BC=4,DE=5,求EF的长;(2)已知AB=5,BC=6,DE=7,求EF的长.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AD∥BE∥CF,直线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点D、E、F,AB=4,BC=3,DF=9.求EF的长.答案:1.(1)EF=5 (2)EF= 2.EF=四、应用拓展1.教材第53页“做一做”.2.已知:如图,,AB=3,BC=5,DF=12.求DE和EF的长.答案:2.DE=4.5,EF=7.5.五、归纳小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运用,关键是注意对应,另外,在应用此定理证明时,可能要借用中间比或是结合比例的性质进行综合应用.※课后作业※教材第55页习题23.1的第7题.。
【K12】2018届九年级数学上册23.1成比例线段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23.1 成比例线段23.1.1 成比例线段【知识与技能】1.掌握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及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过程与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感知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对知识就是力量的客观认识,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以及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用引入比值k的方法,探索比例的性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如何确定四个数成比例?数的比例式有什么基本性质?2.下面格点中的两个矩形相似吗?二、合作探究,理解新知探究一:成比例线段1.做一做(1)①在上面的格点图中,如果设水平(或竖直)的相邻两格点间的距离为1,那么AB=________,BC=________,A′B′=________,B′C′=________;②计算ABA′B′=________,BCB′C′=________;③显然AB、BC、A′B′、B′C′不相等,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结论:ABA′B′=BCB′C′.(2)思考:换成其他线段如AD、CD、A′D′、C′D′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若有,是什么?AD A ′D ′=CDC ′D ′. 2.结论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度量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它们的长度比就是这两条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等于另两条线段的比,如a b =c d(或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此外也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3.议一议(1)在上面的格点图中,如果把格点去掉,通过度量,你还能验证上面的结论成立吗? (2)如果在测量时,AB 的长度单位采用厘米而A ′B ′的长度单位采用分米,那么它们的比有没有变化?(3)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 4.知识运用例1:判断下列线段a 、b 、c 、d 是否是成比例线段: (1)a =4,b =6,c =5,d =10;(2)a =2,b =5,c =215,d =5 3. 分析:利用成比例线段的定义求.解:(1)∵a b =46=23,c d =510=12,∴a b ≠c d.∴线段a 、b 、c 、d 不是成比例线段. (2)∵a b=25=2 55,c d =2155 3=2 55, ∴a b =cd.∴线段a 、b 、c 、d 是成比例线段. 例2:根据图示求线段的比:AC CD 、AC CB 、CDDB,并指出图中成比例的线段.解:由图可知:AC =1 cm ,CD =2 cm ,DB =4 cm ,CB =CD +DB =6 cm ,故AC CD =12,AC CB =16,CD DB =24=12. 则有AC CD =CD DB.所以AC 、CD 、CD 、DB 是成比例线段. 探究二:比例的性质1.在数的比例式中,若四个数a 、b 、c 、d 满足a b =c d,那么我们就说这四个数成比例,并且知道若a b =c d ,则有ad =bc ;若ad =bc ,则a b =c d.那么若线段成比例,是否也有上述结论?通过学生类比、讨论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2.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 b =c d ,那么ad =bc .如果ad =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a b =c d. 3.议一议(1)你会证明这两个命题吗?(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证明) (2)由ad =bc ,除了得到a b =c d外,你还能得到哪些比例式? 4.知识运用例3:证明(1)如果a b =c d ,那么a +b b =c +dd; (2)如果a b =cd(a ≠b ),那么a a -b =cc -d.证明:(1)∵a b =c d,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1, ∴a b +1=c d +1,∴a +b b =c +dd. (2)∵a b =c d,∴ad =bc .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ac ,∴ad +ac =bc +ac .∴ac -ad =ac -bc ,a (c -d )=c (a -b ), ∵a ≠b ,由a b =c d得c ≠d , ∴a -b ≠0,且c -d ≠0. 两边同时除以(a -b )(c -d ),∴aa -b =cc -d.练习:已知a b =23,求a +b b 、aa -b的值.引导学生练习,总结解题方法,最后教师归纳用设k 值的方法解与比例有关的题目.三、尝试练习,掌握新知1.若x 是3和12的比例中项,则3、x 、8的第四比例项为__±16__. 2.已知:3a =4b ,则a +b b =__73__. 3.若a b =c d =e f =34(b +2d -3f ≠0),求a +2c -3e b +2d -3f 的值.(答案:34)4.若b +c a =c +a b =a +bc=k (a +b +c ≠0),试求k 的值.(答案:2)5.如图,已知AB AD =AC AE =BC DE =32,且△ABC 的周长为36 cm ,求△ADE 的周长.(答案:24cm)6.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练习”部分.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1.内容总结(1)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值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值,就称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2)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 b =c d,那么ad =bc .如果ad =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a b =c d.2.方法归纳(1)在解决比例的有关问题中,用设k 值的方法;(2)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只要把四条线段按大小顺序排列,判断前两条线段之比与后两条线段之比是否相等,相等则成比例,否则不成比例.3.注意的问题(1)在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单位必须统一;(2)线段a 、b 、c 、d 成比例,其表示方法是有顺序的,即a b =c d. 五、深入练习,巩固新知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部分.教材第55页习题23.1的第1~6题. 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知识与技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并会灵活应用.会做已知线段成已知比和把线段进行等分的作图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定理再次锻炼类比的数学思想,能把一个稍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应用锻炼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定理的学习知道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并能欣赏数学表达式的对称美.【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探究与归纳,以及如何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一些简单的基本图形.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温故而知新]问题: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截直线a 上所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b 上所截得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中的验证过程)[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探究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交流.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如下结论: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在直线a 上所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b 上所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教师点拨]这就是我们前面所学的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它讨论的是平行线截直线截得的线段相等的情况,那么如果截得的线段不相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学说明】通过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复习,为新课中引导学生归纳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做铺垫.二、合作探究,理解新知[师生合作探究]师:同学们,请翻开数学作业本,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页都是由一些间距相等的平行线组成的,下面请同学先在作业本上任意画出一条直线m ,如图所示:师:从图形上我们可以看出直线m 与相邻的三条平行线相交于A 、B 、C 三点,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知AB =BC .如果再任意画一条直线n 与这一组平行线相交,那么同样可知DE =EF .由此我们可得AB BC =DEEF.[思维提升]如果将作业本上相邻的三条平行线换成不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任意画两条直线m 、n 与它们相交,如图,当m 、n 这两条直线平行时,观察并思考这时所得的AD 、DB 、FE 、EC 这四条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如果m 、n 这两条直线不平行,你再观察一下,也可以量一量算一算,看看它们是否存在类似的关系?[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交流.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归纳出如下结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用几何语言表示为:∵AD ∥BE ∥CF ,∴AB BC =DE EF.[教师点拨]点拨一:当上述图中的A 点与F 点重合时,如图,此时AD 、DB 、AE 、EC 这四条线段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点拨二 :如图,当直线m 、n 相交于第二条平行线上某点时,是否也有类似的成比例线段呢?[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如下结论: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用几何语言表示为:∵DE ∥BC ,∴AD DB =AE EC.∵DE ∥BC ,∴DA DB =EA EC.[教师点拨]这两幅图可以简称为“A ”型和“X ”型. 例题讲解例1:如图,l 1∥l 2∥l 3,AB =4,DE =3,EF =6,求BC 的长.分析:考虑到题目中有一组平行线,故可尝试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来解题.解:∵l 1∥l 2∥l 3,∴AB BC =DE EF(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AB =4,DE =3,EF =6, ∴4BC =36. ∴BC =8.例2:如图,E 为▱ABCD 的边CD 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BE ,交AC 于点O ,交AD 于点F .求证:BO FO =EOBO.分析:由于比例式BO FO =EO BO中的线段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故应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分别找出BO FO 和EOBO的值.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AD ∥BC . ∵AB ∥CD ,∴CO AO =EOBO .∵AD ∥BC ,∴BO FO =COAO.∴BO FO =EO BO.三、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1.教材第55页练习. 2.如图,DE ∥AF ∥BC ,试找出图中成比例的线段,与你的同伴比一比,看谁找得快, 找得多.第2题图第3题图3.已知:如图所示,l 1∥l 2∥l 3,AB BC =m n ,求证:DE DF =mm +n.4.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练习”部分.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以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证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通过转化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来解决的.2.使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要看清平行线组,二要找准平行线组截得的对应线段,否则会产生错误.五、深入练习,巩固新知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部分.教材第55页习题23.1的第7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1 成比例线段学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23.1.1 成比例线段课前知识管理1、线段比:在同一单位下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叫做线段的比.2、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d c b a =(或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比例的项:如果dc b a =,那么d c b a ,,,叫做组成比例的项,线段d a ,叫做比例外项,线段c b ,叫做比例内项,线段d 还叫做c b a ,,的第四比例项.4、比例中项:在比例线段a ︰b =c ︰d 中,如果内项c b =,即d b b a =或a ︰b =b ︰d ,那么b 叫做d a ,的比例中项.5、比例的性质:(1) d c b a = → ad =bc ; (2)d c b a = dd c b b a ±=± (3)名师导学互动 典例精析:知识点1:线段比例1、已知线段AB=10cm ,CD=25cm ,则AB ︰CD= .【解题思路】上述两条线段单位一致,可直接按照定义求值.【解】AB ︰CD=10︰25=2︰5.【方法归纳】要注意所给线段的单位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应先统一单位后再计算. 对应练习:如图,是一个比例尺1:100000000的中国地图,则北京、佛山两地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大约是( )A.31.810⨯km B.61.810⨯km C.31.610⨯km D.61.610⨯km答案 :A知识点2:比例线段例2、已知线段cm d m c cm b m a 10,2.0,25,5.0====,试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解题思路】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有下列两种:(1)把四条线段按长短排列好,判断前两条线段的比与后两条线段的比是否相等;(2)查看是否有两条线段的积等于其余两条线段的积.【解】∵cm d cm m c cm b cm m a 10,202.0,25,505.0======,∴12==d c b a ,故d c b a ,,,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的.【方法归纳】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时,若所给的线段单位不一致,一定要先统一单位. 对应练习:已知四条线段a ,b ,c ,d 的长度分别如下,试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线段:a =8cm ,b =4cm ,c =2.5cm ,d =5cm .答案:四条线段的长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 ,b ,d ,a .∵c :b=d :a, 故c,b,d,a 四条线段成比例.知识点3:比例的性质例3、如果31==d c b a ,求b b a +,b b a -,d b c a ++,d b c a 22--的值. 【解题思路】本题既可利用比例性质直接求值,还可设a =k 1,b =3k 1,c =k 2,d =3k 2,代入就可以求得各值. 【解】34331,31=+=+∴=b b a b a ;32331,31-=-=-∴=b b a b a ; 31,31=++∴==d b c a d c b a ;3122,3122,31=--∴=--=∴==d b c a d c b a d c b a . 【方法归纳】利用公比k ,将各未知数的关系联系起来,或直接利用比例性质,还可以用a 表示b ,即b =3a ,用c 表示d ,即d =3c ,再代入求之.对应练习:如果:2:3x y =,则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 A.53x y y += B.13y x y -= C.123x y = D.1314x y +=+ 答案:D 易错警示1、对比的概念认识模糊例4、因为a b =43,所以a =4,b =3,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错解:正确. 因为a =4,b =3,所以a b =43,反过来则有a b =43,即a =4,b =3. 错解剖析:a b =43仅表示a 、b 在同一长度单位下的比值,并不表示a =4,b =3. 正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a b =43仅表示a 、b 在同一长度单位下的比值,它表示a =4k ,b =3k (k >0),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对线段比的单位认识不足例5、有两条线段,它们的长度之比为a ∶b =5∶3,则a =5cm ,b =3cm ,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错解:正确. 因为a =5cm ,b =3cm ,所以它们的长度之比为a ∶b =5∶3,即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错解剖析:比值是没有单位的,它与采用共同单位无关.正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a ∶b =5∶3仅表示a 、b 的比值,它表示a =5k ,b =4k (k >0),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3、忽视单位的统一例6、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AB =250m ,画在纸上的距离A ′B ′=5cm ,求纸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错解:纸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A ′B ′∶AB =5∶250=1∶50.错解剖析:求两条线段的比,就是求出这两条线段用统一单位量得的线段长度之比,这里要注意有三点:①两条线段的比与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因此一般线段的长度单位可不写; ②如果给出的线段长度单位不同,则必须化为同一长度单位后再求线段的比;③两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如在运算中出现负数,必须舍去,结果一般化为最简整数比.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本题的错解是没有将单位化统一.正解:因为AB =250m =25000 cm ,所以纸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A ′B ′∶AB =5∶25000=1∶5000.4、错误认为两个分式相等就有分子与分母分别相等例7、若y y x -=m n ,求x y的值. 错解:因为y y x -=m n ,所以,.y m y x n =⎧⎨-=⎩解得,.x m n y m =-⎧⎨=⎩所以x y =m n m -. 错解剖析:这里错误理解为两个分数相等,则它们的分子、分母分别相等,而事实上如24=12,分子上的2与1、分母上的4与2都是不相等的,虽然结果是正确的,但是过程是错误的.正解:设y y x -=m n =k (k ≠0),所以y =(y -x )k ,即xk =yk -y =y (k -1),所以x y =1k k -=1m n m n-=m n m-. 5、忽视使用性质的条件例8、若a b c +=b c a +=c a b+=k . 求k 的值. 错解:因为a b c +=b c a +=c a b +=k ,所以由等比性质,得()2a b c a b c ++++=k ,即k =12. 错解剖析:运用等比性质的条件是分母之和不等于0,而这里并没有说明a +b +c ≠0,所以应分情况讨论.正解:当a +b +c ≠0时,由等比性质,得()2a b c a b c ++++=k ,即k =12;当a +b +c =0时,则有a +b =-c ,或a +c =-b ,或b +c =-a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有k =-1,所以k 的值为12或-1.6、错误地运用设k 法解题例9、已知x ∶y ∶z =3∶5∶6,且2x -y +3z =38,求3x +y -2z 的值.错解:设x ∶y ∶z =3∶5∶6=k ,则x =3k ,y =5k ,z =6k ,又2x -y +3z =38,所以6k -5k +18k =38,即k =2,所以3x +y -2z =9k +5k -12k =2k =4.错解剖析:本题不能用“设x ∶y ∶z =3∶5∶6=k ”的方法求解,因为“3∶5∶6=k ”这个式子是错误的,所以虽然结果正确,但开始的设法就是错误的.正解:因为x ∶y ∶z =3∶5∶6,所以可设3x =5y =6z =k ,则x =3k ,y =5k ,z =6k ,又2x -y +3z =38,所以6k -5k +18k =38,即k =2,所以3x +y -2z =9k +5k -12k =2k =4.7、忽视成线段成比例的顺序性例10、已知线段a =3 cm ,b =5 cm ,c =7 cm. 试求a 、b 、c 的第四比例项x .错解:因为a 、b 、c 的第四比例项是x ,所以有x ∶a =b ∶c ,即x =ab c ,又a =3 cm ,b =5 cm ,c =7 cm ,所以x =357⨯=157. 错解剖析:要求a 、b 、c 的第四比例项x ,就表示四条线段a 、b 、c 、x 成比例,即有a ∶b=c ∶x ,所以x =bc a,就是说线段成比例得讲究一个顺序性,错解正是忽略了这一点. 正解:因为四条线段a 、b 、c 、x 成比例,即有a ∶b =c ∶x ,所以x =bc a,又a =3 cm , b =5 cm ,c =7 cm ,所以x =573⨯=353. 课堂练习评测考点1:相似多边形的特征1. 下列哪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 ).A 、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③ D、③与④考点2:线段的比2. 在比例尺为1︰10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A ,B 两地的距离是50cm ,则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为______.3. 如果74x y y +=,那么x y 的值是 ( ). A .34 B .23 C.43 D .32课后作业练习基础练习1、若dc b a =,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22d c b a = B. d c d b c a =++ C. b c d a = D. md m c b a ++= 2、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分别从台湾来大陆参观访问,先后来到西安,都参观了新建成的“大唐芙蓉园”.该园占地面积约为800000 m 2,若按比例尺1:2000缩小后,其面积大约相当于( )A.一个篮球场的面积 B .一张乒乓球台台面的面积C .《陕西日报》的一个版面的面积D .《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3、正方形的边长与对角线的比是 .4、若线段cm b cm a 3,5==,则a ︰b = .5、一般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肚脐以上的高度与肚脐以下的高度符合黄金分割,则这个人好看,如图,是一个参加空姐选拨的选手的身高情况,那么她应穿多高的鞋子才能好看?(精确到1c m 2.236≈.拓展练习6、一位同学想利用树影测出树高,他在某时刻测得直立的标杆高1米,影长是0.9米,但他去测树影时,发现树影的上半部分落在墙CD 上,(如图所示)他测得BC =2.7米,CD =1.2米.你能帮他求出树高为多少米吗?7、以长为2cm 的定线段AB 为边,作正方形ABCD ,取AB 的中点P .在BA 的延长线上取点F ,使PF =PD .以AF 为边长作正方形AFEM .点M 落在AD 上.(如图)(1)试求AM ,DM 的长;(2)点M 是线段AD 的黄金分割点吗?请说明理由.23.1课堂练习评测参考答案:1.B ;2. 5 000km ;3.A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B2、C3、5︰34、1︰25、解:设应穿xcm 高的鞋子,根据题意,得6595x =+,解得x ≈10cm.6、解:如图,树的一部分AE 的影投射到CD .即AE =CD =1.2米.根据题意,得9.017.2=BE ,解得BE =3米,所以,AB =AE +BE =3+1.2=4.2米.7、提示:要证明点M 是AD 的黄金分割点,只需证明等式AM MD AD AM =或215-=AD AM 成立即可.解:由AB =2cm ,得AP =1cm ,于是有DP =5cm ,PF =PD =5cm ,因为AM =AF =5-1(cm ),所以215-=AD AM ,从而点M 是AD 的黄金分割点.。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3.1成比例线段第1课时
23.1成比率线段第1课时教课目的1. 知道线段的比的观点,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2. 理解成比率线段的观点;3. 掌握成比率线段的判断方法.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线段的比的观点,成比率线段的观点,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教课难点】成比率线段的判断方法.课前准备无教课过程一、情形导入请察看以下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察看到的图片特色进行归纳吗?这些例子都是形状同样、大小不一样的图形. 它们之所以大小不一样,是由于它们图上对应的线段的长度不一样 .二、合作研究研究点一:线段的比【种类一】求线段的比已知线段=2.5m ,线段= 400cm,求线段AB 与的比 .AB CD CD分析:要求 AB和 CD的比,只要要依据线段的比的定义计算即可,但注意要将 AB和 CD的单位一致 .解:∵ AB=2.5m=250cm,AB2505∴ == .CD4008方法总结:求线段的比时,第一要检查单位能否一致,不一致的应先一致单位,再求比 .【种类二】比率尺在比率尺为1: 5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cm,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m.图上距离分析:依据“比率尺=实质距离”可求解 .设甲、乙两地的实质距离为x cm,则有 1:50 000 = 3:,解得= 150 000. 150 000cm=x x1500m.故答案为 1500.方法总结:理解比率尺的意义,注意实质尺寸的单位要进行适合的转变.研究点二:成比率线段【种类一】判断线段成比率以下四组线段中,是成比率线段的是()A.3cm, 4cm, 5cm, 6cmB.4cm, 8cm, 3cm, 5cmC.5cm, 15cm, 2cm,6cmD.8cm, 4cm, 1cm, 3cm分析:将每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摆列,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相等的四2 6条线段成比率 . 四个选项中,只有 C 项摆列后有5=15. 应选 C.方法总结:判断四条线段能否成比率的方法:(1)把四条线段按从小到大次序排好,计算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看能否相等做出判断;(2)把四条线段按从小到大次序排好,计算前后两个数的积与中间两个数的积,看能否相等作出判断 .【种类二】由线段成比率求线段的长已知:四条线段a、 b、c、 d,此中 a=3cm, b=8cm, c=6cm.(1)若、、、d是成比率线段,求线段d的长度;a b c(2)若b、a、c、d是成比率线段,求线段 d 的长度.分析:紧扣成比率线段的观点,利用比率式结构方程并求解.解:( 1)由a、b、c、d是成比率线段,得a c36b=d,即8=d,解得 d=16.故线段 d 的长度为16cm;(2)由、、、d 是成比率线段,得b a cb c869a=d,即3=d,解得 d=4.9故线段 d 的长度为4cm.方法总结:利用比率线段关系求线段长度的方法:依据线段的关系写出比率式,并把它作为相等关系结构对于要求线段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线段的长.已知三条线段长分别为1cm,2cm,2cm,请你再给出一条线段,使得它的长与前方三条线段的长能够构成一个比率式.分析:由于此题中没有明确见告是求1,2,2 的第四比率项,所以所增添的线段长可能是前三个数的第四比率项,也可能不是前三个数的第四比率项,所以应进行分类议论.解:若x:1=2:2,则x=2;若21:x=2:2,则x=2;若 1: 2 =x:2,则x=2;若 1:2= 2:x,则x=2 2.2所以所增添的线段的长有三种可能,能够是2cm,2cm,或 2 2cm.方法总结:若使四个数成比率,则应知足此中两个数的比等于此外两个数的比,也可转化为此中两个数的乘积恰巧等于此外两个数的乘积.三、板书设计线段的比:假如采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的长度分别是 m, n,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成AB m比即 AB: CD= m:n,或写成=CD n例成比率线段:四条线段a ,,c,,假如a与的比线b d ba c段等于 c与 d的比,即b=d,那么这四条线段 a,b, c, d叫做成比率线段,简称比率线段四、教课反省从丰富的实例下手,指引学生进行察看、发现和归纳. 在自主研究和合作沟经过程中,合时引入新知识,并经过指引学生成立新的数学模型,开辟思想,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章 图形的相似 23.1 成比例线段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公开课教案_5
教学设计课题: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九年级课时: 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九年级数学第23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学生已学习成比例线段,掌握判断成比例线段的方法,而本节内容为后面相似三角形的证明提供了方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2.会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类比的数学思想.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接近中招考试,具备了一定能力,并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总结规律能力,结合本节认知过程,适宜动手操作并总结,能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本节课的重点。
由情景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到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然后运用到实践中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难点:平行线截三角形相似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用课件导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了解学生的感知能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授课活动1.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带格线的纸及尺子,并按要求划线,进行测量,并总结规律2.学生拿出老实准备的特殊动手操作,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并会运用定理进行计算,结合前面所学合比性质,分比性质,等比性质进行更复杂的线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参与进来,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并会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该类计算。
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纸张再进行划线,测量,小组讨论,总结规律。
3.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后根据定理来进行计算。
4.变换平行线间线段的位置,让学生类比,从不同找相同,并能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来解决问题。
5.去平行线,掌握平行线截三角形相似等有关结论的依据。
6.回顾情景设置,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总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1 利用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该定理,代替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 抓住该节重点,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八、板书设计平行线分线段成例题示范习题讲解比例的几何语言。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1成比例线段23.1.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华东师大版(2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1 成比例线段 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1 成比例线段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 23.1 成比例线段 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课题名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维目标1。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并会灵活应用.会作已知线段成已知比的作图题2.通过学习定理再次锻炼类比的数学思想,能把一个稍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应用锻炼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3.通过定理的学习知道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并能欣赏数学表达式的对称美.重点目标定理的应用难点目标定理的推导证明导入示标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并会灵活应用。
会作已知线段成已知比的作图题目标三导学做思一:在直线b上所截得的线段也相等.三条平行直线L1//L2//L3截直线AE上的线段AC、CE长度之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观察上图我们容易发现下面结论成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或成比例)。
变式思考:1。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或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 成比例线段23.1.1 成比例线段【知识与技能】1.掌握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及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过程与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感知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对知识就是力量的客观认识,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以及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用引入比值k的方法,探索比例的性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如何确定四个数成比例?数的比例式有什么基本性质?2.下面格点中的两个矩形相似吗?二、合作探究,理解新知探究一:成比例线段1.做一做(1)①在上面的格点图中,如果设水平(或竖直)的相邻两格点间的距离为1,那么AB=________,BC=________,A′B′=________,B′C′=________;②计算ABA′B′=________,BCB′C′=________;③显然AB、BC、A′B′、B′C′不相等,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结论:ABA′B′=BCB′C′.(2)思考:换成其他线段如AD、CD、A′D′、C′D′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若有,是什么?AD A ′D ′=CDC ′D ′. 2.结论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度量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它们的长度比就是这两条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等于另两条线段的比,如a b =c d(或a ∶b =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此外也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3.议一议(1)在上面的格点图中,如果把格点去掉,通过度量,你还能验证上面的结论成立吗? (2)如果在测量时,AB 的长度单位采用厘米而A ′B ′的长度单位采用分米,那么它们的比有没有变化?(3)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 4.知识运用例1:判断下列线段a 、b 、c 、d 是否是成比例线段: (1)a =4,b =6,c =5,d =10;(2)a =2,b =5,c =215,d =5 3. 分析:利用成比例线段的定义求.解:(1)∵a b =46=23,c d =510=12,∴a b ≠c d.∴线段a 、b 、c 、d 不是成比例线段. (2)∵a b=25=2 55,c d =2155 3=2 55, ∴a b =cd.∴线段a 、b 、c 、d 是成比例线段. 例2:根据图示求线段的比:AC CD 、AC CB 、CDDB,并指出图中成比例的线段.解:由图可知:AC =1 cm ,CD =2 cm ,DB =4 cm ,CB =CD +DB =6 cm ,故AC CD =12,AC CB =16,CD DB =24=12. 则有AC CD =CD DB.所以AC 、CD 、CD 、DB 是成比例线段. 探究二:比例的性质1.在数的比例式中,若四个数a 、b 、c 、d 满足a b =c d,那么我们就说这四个数成比例,并且知道若a b =c d ,则有ad =bc ;若ad =bc ,则a b =c d.那么若线段成比例,是否也有上述结论?通过学生类比、讨论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2.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 b =c d ,那么ad =bc .如果ad =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a b =c d. 3.议一议(1)你会证明这两个命题吗?(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证明) (2)由ad =bc ,除了得到a b =c d外,你还能得到哪些比例式? 4.知识运用例3:证明(1)如果a b =c d ,那么a +b b =c +dd; (2)如果a b =cd(a ≠b ),那么a a -b =cc -d.证明:(1)∵a b =c d,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1, ∴a b +1=c d +1,∴a +b b =c +dd. (2)∵a b =c d,∴ad =bc .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ac ,∴ad +ac =bc +ac .∴ac -ad =ac -bc ,a (c -d )=c (a -b ), ∵a ≠b ,由a b =c d得c ≠d , ∴a -b ≠0,且c -d ≠0. 两边同时除以(a -b )(c -d ),∴aa -b =cc -d.练习:已知a b =23,求a +b b 、aa -b的值.引导学生练习,总结解题方法,最后教师归纳用设k 值的方法解与比例有关的题目.三、尝试练习,掌握新知1.若x 是3和12的比例中项,则3、x 、8的第四比例项为__±16__. 2.已知:3a =4b ,则a +b b =__73__. 3.若a b =c d =e f =34(b +2d -3f ≠0),求a +2c -3e b +2d -3f 的值.(答案:34)4.若b +c a =c +a b =a +bc=k (a +b +c ≠0),试求k 的值.(答案:2)5.如图,已知AB AD =AC AE =BC DE =32,且△ABC 的周长为36 cm ,求△ADE 的周长.(答案:24cm)6.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练习”部分.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1.内容总结(1)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值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值,就称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2)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 b =c d,那么ad =bc .如果ad =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a b =c d.2.方法归纳(1)在解决比例的有关问题中,用设k 值的方法;(2)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只要把四条线段按大小顺序排列,判断前两条线段之比与后两条线段之比是否相等,相等则成比例,否则不成比例.3.注意的问题(1)在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单位必须统一;(2)线段a 、b 、c 、d 成比例,其表示方法是有顺序的,即a b =c d. 五、深入练习,巩固新知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部分.教材第55页习题23.1的第1~6题. 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知识与技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并会灵活应用.会做已知线段成已知比和把线段进行等分的作图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定理再次锻炼类比的数学思想,能把一个稍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应用锻炼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定理的学习知道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并能欣赏数学表达式的对称美.【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探究与归纳,以及如何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一些简单的基本图形.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温故而知新]问题: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截直线a 上所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b 上所截得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中的验证过程)[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探究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交流.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如下结论: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在直线a 上所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b 上所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教师点拨]这就是我们前面所学的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它讨论的是平行线截直线截得的线段相等的情况,那么如果截得的线段不相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学说明】通过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复习,为新课中引导学生归纳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做铺垫.二、合作探究,理解新知[师生合作探究]师:同学们,请翻开数学作业本,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页都是由一些间距相等的平行线组成的,下面请同学先在作业本上任意画出一条直线m ,如图所示:师:从图形上我们可以看出直线m 与相邻的三条平行线相交于A 、B 、C 三点,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知AB =BC .如果再任意画一条直线n 与这一组平行线相交,那么同样可知DE =EF .由此我们可得AB BC =DEEF.[思维提升]如果将作业本上相邻的三条平行线换成不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任意画两条直线m 、n 与它们相交,如图,当m 、n 这两条直线平行时,观察并思考这时所得的AD 、DB 、FE 、EC 这四条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如果m 、n 这两条直线不平行,你再观察一下,也可以量一量算一算,看看它们是否存在类似的关系?[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交流.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归纳出如下结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用几何语言表示为:∵AD ∥BE ∥CF ,∴AB BC =DE EF.[教师点拨]点拨一:当上述图中的A 点与F 点重合时,如图,此时AD 、DB 、AE 、EC 这四条线段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点拨二 :如图,当直线m 、n 相交于第二条平行线上某点时,是否也有类似的成比例线段呢?[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如下结论: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用几何语言表示为:∵DE ∥BC ,∴AD DB =AE EC.∵DE ∥BC ,∴DA DB =EA EC.[教师点拨]这两幅图可以简称为“A ”型和“X ”型. 例题讲解例1:如图,l 1∥l 2∥l 3,AB =4,DE =3,EF =6,求BC 的长.分析:考虑到题目中有一组平行线,故可尝试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来解题.解:∵l 1∥l 2∥l 3,∴AB BC =DE EF(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AB =4,DE =3,EF =6, ∴4BC =36. ∴BC =8.例2:如图,E 为▱ABCD 的边CD 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BE ,交AC 于点O ,交AD 于点F .求证:BO FO =EOBO.分析:由于比例式BO FO =EO BO中的线段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故应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分别找出BO FO 和EOBO的值.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AD ∥BC . ∵AB ∥CD ,∴CO AO =EOBO .∵AD ∥BC ,∴BO FO =COAO.∴BO FO =EO BO.三、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1.教材第55页练习. 2.如图,DE ∥AF ∥BC ,试找出图中成比例的线段,与你的同伴比一比,看谁找得快, 找得多.第2题图第3题图3.已知:如图所示,l 1∥l 2∥l 3,AB BC =m n ,求证:DE DF =mm +n.4.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练习”部分.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以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证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通过转化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来解决的.2.使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要看清平行线组,二要找准平行线组截得的对应线段,否则会产生错误.五、深入练习,巩固新知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部分.教材第55页习题23.1的第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