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实验

合集下载

优秀课例 九年级生物实验三:玻片制作并显微镜观察

优秀课例 九年级生物实验三:玻片制作并显微镜观察

优秀课例九年级生物实验三:玻片制作

并显微镜观察

这是学生上的第三次生物实验课,第一次学了显微镜观察永久玻片,第二次学了自己制作临时玻片,这第三次就综合前两次实验的内容,先制作洋葱或口腔临时装片,再显微镜观察。因此前两次实验基础做的好了,这一次大实验就没那么难了。

进实验室前要领着学生回顾前两次的实验内容,思考是玻片制作在前还是显微镜对光在前,然后厘清思路和注意事项,就可以直接开始动手操作了。

由于这次要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了,所以玻片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在显微镜下就被暴露和放大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

1、洋葱鳞片叶细胞装片中有气泡。

分析原因:盖玻片盖的时候不规范就会产生气泡,此外在水滴中展洋葱表皮时,漂在水上的洋葱表皮盖上去也会产生气泡,所以学生要想办法让洋葱表皮淹进去,可以在表皮一面接触水滴后,再用镊子夹起来翻转一下让另一面也接触水滴,这样洋葱表皮两面都有水滴容易融合被水滴淹没。

2、洋葱鳞片叶细胞和口腔细胞染不上色。

原因分析:一方面是碘液配置得太稀了,学生滴一两滴不够,多滴几滴反复染可能会上色。另一方面学生的水滴或生理盐水滴少了,使得盖玻片吸附在载玻片上,染液进不去。

3、指认口腔细胞不正确。

原因分析:学生没见过口腔细胞,看到一堆被染液染成黄色的糊状物就认为是细胞,或者是黑色线条和污物认为是细胞。解决办法是一方面在投影上展示出正确的口腔细胞的显微图片,另一方面当学生中有看到清晰美观的口腔细胞时,让其他学生都过去看看认识认识口腔细胞,并且这样榜样的力量能促进他们去做的更好。

实验时间比较充裕,可反馈出问题后让学生反复练制作装片,争取不出气泡并染上漂亮的颜色,再强化一下大实验的操作步骤规范性,熟练掌握。

昆虫记中螳螂的三次实验过程及发现

昆虫记中螳螂的三次实验过程及发现

昆虫记中螳螂的三次实验过程及发现

螳螂是一种生活在地球上的昆虫,它们有着独特的外形和独特的捕食方式,因此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兴趣。在《昆虫记》一书中,作者弗朗茨·卡夫卡通过描写螳螂的实验过程和发现,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对生命的理解。

第一次实验

在第一次实验中,科学家们观察到了螳螂的捕食行为。他们将一只螳螂放在一个大玻璃罩里,然后在罩中放入一只苍蝇。螳螂静静地等待着,当苍蝇靠近时,它突然一跃而起,用锋利的前爪抓住了苍蝇。这个过程发生得非常迅速,几乎让人难以置信。

通过这次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螳螂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它们能够准确地判断猎物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并在适当的时机出击。这种捕食方式使得螳螂成为了自然界中的顶级捕食者之一。

第二次实验

在第二次实验中,科学家们对螳螂的视觉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螳螂有一对复眼和三个简单眼,这使得它们能够同时看到前方和周围的环境。此外,螳螂的复眼还具有很强的分辨能力,能够看到细微的变化和快速移动的物体。

通过这次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螳螂的视觉系统非常灵敏且高效。

它们能够准确地感知周围的环境,并对猎物的位置和运动进行判断。这种优秀的视觉能力是螳螂能够成功捕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次实验

在第三次实验中,科学家们对螳螂的身体结构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螳螂的前爪非常强壮,具有锋利的爪子和强大的抓握力。这使得螳螂能够迅速抓住猎物,并将其牢牢地固定在爪子中。

通过这次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螳螂的前爪是其捕食行为的关键工具。它们的强壮和灵活性让螳螂能够迅速抓住猎物,并将其控制住。这种特殊的身体结构是螳螂能够成功捕食的重要因素之一。

北京大学有机实验思考题解答

北京大学有机实验思考题解答

第一次实验P14

1.蒸馏时,如何防止暴沸?

在体系中引入气化中心,如加入沸石、分子筛、磁子等。

2.温度计的位置应怎样确定?偏高或偏低对沸点有什么影响?

温度计球泡上缘与蒸馏头支口下缘平齐。

位置偏低使沸点测量值偏高,位置偏高使沸点测量值偏低。

3.什么是沸点?什么是恒沸点?

当液体的蒸汽压等于外压时,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该压力下液体的沸点。

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的溶液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如果它的气相和液相的组成恒定不变,该温度叫恒沸点。

4.折射率测定时注意什么?

测量前,应对镜面进行清洗和干燥,且每次测量都要清洗;

测量后清洗干燥,垫一片镜头纸。

5.薄层板的涂布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薄层板要求涂布均匀,保证在一块板子上以及不同的板子上的分离效率是一样的。

从调成糊状硅胶到铺板期间动作尽可能快,否则随溶剂挥发硅胶变干导致无法涂匀。

在烘箱中活化时,装硅胶板的托盘要从上而下放入,从下而上取出,避免有灰尘污染。

第二次实验P25

1.重结晶法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目的如何?

重结晶提纯的一般步骤为:1)选择溶剂;2)溶解固体(必要时加活性炭脱色);3)热过滤;4)析出晶体;5)过滤和洗涤晶体;6)干燥晶体。

a)选择合适的溶剂才能利用溶剂与被提纯物质和杂质的溶解度不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留在溶液中(或被过滤除去)而达到提纯的目的;b)溶解是重结晶的必要步骤,当样品带有颜色时,需要使用活性炭吸附其中的极性杂质。C)热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杂质;d)析晶是重结晶的必要步骤,否则无法得到较纯的物质;e)过滤将晶体与母液分离,用洗涤剂洗涤为洗去晶体表面吸附的母液和杂质;f)干燥晶体,为了除去晶体中吸附和包含的溶剂,提高晶体的纯度。

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有解析)

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有解析)

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

1.(2021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理综物理试题)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与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镜______。

(2)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O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表。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逆着0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0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______现象,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2.(2021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理综物理试题)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3V且恒定,定值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5Ω 2A”。

(1)请根据图甲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接完整______;(导线不允许交叉)

(2)连接好电路,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都发现:电压表有示数并保持不变,电流表始终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电阻R______;

(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得到如表所示的电流I随电压U变化的数据,据此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______;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为了保证所给电阻均能完成实验,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至少为

科学小实验作文

科学小实验作文

科学小实验作文

科学小实验作文(通用5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科学小实验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小实验作文篇1

停课不停学,宅家做实验。今天,我做了一个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它的名字叫做“水中悬蛋”。需要准备的材料有:一双筷子、两个玻璃杯、一个鸡蛋、还有一瓶蓝墨水。

我先在两个玻璃杯中都装了三分之一的水,在其中一个玻璃杯中放了几勺盐,然后用筷子使劲地搅拌起来。杯中顿时掀起了一层层“巨浪”,形成一个深深的漩涡。我把筷子拿出来,水面久久不能平静。再看玻璃杯中的水,已经泛白了。但是爸爸说这点盐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又多加了几勺盐,搅拌了好长时间,费了好大的工夫,累得额头上沁出汗珠。我总共加了12勺盐,这时杯底铺着一层洁白的盐颗粒,已经不能溶解了。爸爸满意地说,现在够了。我这才开始进行下一步实验。

我在另一个玻璃杯里滴入两滴蓝墨水,搅拌均匀,使水变成了浅蓝色。接下来是最艰难的一步了,我拿着一根筷子引流,将蓝色的水慢慢地从玻璃杯里倒出来,顺着筷子往下流到盐水杯里。由于动作过猛,第一滴蓝墨水直接越过筷子冲入盐水杯中,立刻在白色的盐水中盛开了一朵“蓝莲花”。我紧锁双眉,屏气凝神,慢慢地贴着筷子往下倒。那些“蓝精灵”乖乖地沿着筷子滑下去,流着流着,与盐水间形成了一道分界线。上面一层是蓝墨水,下面一层是白盐水,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接着小心翼翼地将鸡蛋“送”入水中。鸡蛋如一只小型潜水艇一样慢慢地往下沉。出乎我意料的是,当鸡蛋沉到墨水和盐水的分界处时,戛然停住了脚步。爸爸解释说:“水的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心理学》实验指导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心理学》实验指导

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心理学》实验指导

第一次实验

实验一注意分配实验

一.目的

测定个体对不同刺激的注意分配能力

二.仪器

BD—Ⅱ—314注意分配实验仪

三.步骤

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2.主试按“定时”键和“方式”键,设定方式1——7,1表示定时一分钟,7表示三声(高、中、低)反应、光反应、三声+光反应三项实验连续进行。

3.被试按“启动”键,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对仪器随机连续发出的高、中、低三种声音信号尽快作出判断和反应,声刺激停止,表示定时已到,声反应结束。

4.中间休息片刻,再按“启动”键,实验继续光反应测试,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对仪器随机连续发出的不同位置的灯光信号尽快作出判断和反应,工作指示灯灭,表示到达规定的工作时间。

5.中间休息片刻,再按“启动”键,实验继续“三声+光反应”测试,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用左右手对同时出现的声和光刺激信号尽快作出判断和反应,当声和光刺激信号同时停止,表示定时已到,一分钟定时的注意分配实验已完成。此时记录仪器上显示的注意分配值的大小。

6.定时2分钟,重复步骤3、4、5。

四.结果

五.讨论

1.比较定时1分钟和2分钟注意分配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2.比较同组成员注意分配能力的差异,并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

(注:Q< 0.5表示没有注意分配;0.5≤Q <1.0表示有注意分配; Q =1.0表示注意分配最大。)

实验二短时记忆实验

一.目的

测量个体短时记忆的容量

二.仪器

ZF—短时记忆广度测试仪

三.步骤

1.接通电源,仪器显示M—0.7记忆广度测试状态。0.7表示每个数字呈现时间为0.7秒。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的实践探究活动有哪些?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的实践探究活动有哪些?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的实践探究活动有哪些?

2023年的六年级上册科学课实践探究活动有哪些?

科学课是学生们在校园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通过科学的探究与实践,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世界,并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在2023年的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中,学生们将会参与到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活动中,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活动。

第一次实验:探究磁性

在此实验中,学生们将会了解到有关磁性的知识。首先,老师会向学生们介绍什么是磁性,然后,老师会带领学生们进行简单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们将会发现磁性材料会被磁铁吸引,并且,学生们还会了解磁铁的两端区别。最后,学生们将会用磁铁制作一些简单的小玩具。

第二次实验:探究光的传播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光的传播方式。首先,老师会向学生们介绍光的传播规律,并且对光的相关性质进行讲解。然后,老师会带领学生们进行实验,让学生们亲自感受光的传播过程。实验完成后,学生们将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并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第三次实验:探究物体热传导

在此实验中,学生们将会通过实践探究物体的热传导规律。老师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热传导的实例,并让学生们思考热传导的机制。之后,老师会带领学生们一步一步进行热传导实验,让学生们通过观

察和测量来了解热传导规律。最终,在实验结束时,学生们将会进行讨论并总结出物体热传导的规律。

第四次实验:探究水的性质

在此实验中,学生们将会了解水的性质以及水对环境的影响。老师将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关于水的资料,并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水的性质和作用。接着,老师会带领学生们进行实验,让学生们自己体验水的性质。实验完成后,学生们将会进行讨论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水的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自己做)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自己做)

实验名称:把重物抬起来、

提出问题: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时最省力?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地将它抬高?猜想假设:借助于杠杆来实现。

器材试剂:杠杆、支架、细线、钩码

实验步骤:

1、把杠杆尺的支点放在离重物比较近的位置(如下图),先用测力计测量两个钩码的重量,再把两个钩码挂在阻力点上,在动力点上用测力计测量使杠杆平衡所需要的拉力。

2、把杠杆尺的支点放在离重物比较远的位置(如下图),在动力点上用测力计测量出使杠杆平衡所需要的拉力。并用尺子测量动力点和阻力点分别移动的距离。

实验现象、数据和结论

现象:数据:

实验步骤两个钩码的重量动力点用测力计测得的拉力1

2

结论: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费力,但省距离。

实验名称: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尺、线绳、钩码

提出问题:怎样使杠杆平衡

我的猜想: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时杠杆平衡。

实验步骤:

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

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4.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三步,做三次实验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实验现象、数据: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格数)阻力点所挂钩码数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

(格数)

动力点所挂钩码数

结论: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阻力点所挂钩码数=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动力点所挂钩码数,这时杠杆平衡。

实验名称:研究吊车上的“轮子”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专项复习训练:力学实验题(1)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专项复习训练:力学实验题(1)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专项复习训练

力学实验题

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1.如图是小明利用V=2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估测大气压值的情况。

(1)利用刻度尺测量出______的长度l为10cm,即可算出活塞横截面积为

______cm2;

(2)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再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N,据此可测得大气压值p=______Pa;

(3)考虑到活塞与筒壁之间有摩擦,小明继续拉动一小段距离后,缓慢退回注射器筒,在活塞刚要到筒内底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则大气压值'p ______(用题中出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4)实验时若筒内空气没有排尽,此因素将导致所测大气压值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2.为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取一个空的透明塑料瓶,在瓶口扎上橡皮膜,将塑料瓶浸在液体中,橡皮膜向瓶内凹进得越多,表明液体的压强越大。

(1)将塑料瓶竖直地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如图甲),第二次瓶口朝下(如

图乙),两次塑料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图乙中的橡皮膜凹进得更多,则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同种液体中,______,液体的压强越大;

(2)若用体积相同的酒精(ρ酒精<ρ水)进行实验,如图丙所示,塑料瓶在酒精里的位置与图乙相同,则图______(选填“乙”或“丙”)中的橡皮膜凹进得更多。3.许多实验器材在物理实验中能被重复利用,斜面就是其中之一。请完成下列利用斜面进行实验的有关内容: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线虫(实验课)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线虫(实验课)

蛲虫卵
蛲虫卵
寄生虫学第三次实验
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实验内容:
一、自学标本: 1、蛔虫卵
2、钩虫卵 3、蛲虫卵 4、绦虫
二、示教标本:(示教室) 三、录 像: 四、实验操作: 五、绘 图: 1、受精蛔虫卵 2、未受精蛔虫卵 3、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 4、带绦虫卵
似蚓蛔线虫
(Aascaris lumbricoides)
皮具横纹。
● 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
咽管球(pharyngeal bulb)
● 生殖器官:雌虫为双管型,
雄虫为单管型。
3、虫卵形态:
1. 颜色:无色透明 2. 大小:50 ~ 60×20 ~ 30 m 3. 形状: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
一侧稍凸,呈“D”型。
4. 结构:卵壳由一脂层及两层壳质 层组成,外还有光滑的蛋 白质膜;内为一幼虫。
(蛔 虫)
形态:
成 虫
圆柱形, 体表有细横纹
雌雄异体, 雌虫 > 雄虫 生殖器官: 雌虫为双管型
雄虫为单管型
蛔虫(♀♂)成虫


蛔虫生殖器官
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两个பைடு நூலகம்细胞)
卵内含卷曲的幼虫
感染期蛔虫卵
蛔虫卵
(感染期)
未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第三次试验-实验十六-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试

第三次试验-实验十六-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试

实验十六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试

标准实验报告

一、实验室名称

科A402

二、实验项目名称

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试

三、实验原理

图16-1 中波调幅发射机

该调幅发射机组成原理框图如图16-1所示,发射机由音频信号发生器,音频放大,AM调制,高频功放四部分组成。实验箱上由模块4,8,10构成。

四、实验目的

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幅发射机整机组成原理,建立调幅系统概念。

2.掌握发射机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内容

完成调幅发射机整机联调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1.高频实验箱 1台

2.双踪示波器 1台

七、实验步骤

在做本实验前请调试好与本实验相关的各单元模块

1.将模块10的S1的2拨上,即选通音乐信号,经U4放大从J6输出,调节W2使J6处信号峰-峰值为200mV左右,连接J6和模块4的J5将音频放大信号送入模拟乘法器的调制信号输入端。同时将1MHz (峰-峰值500mV左右)的载波从模块4的J1端输入。

2.调节W1使得有载波出现,调节W2 从J3处观察输出波形,使调幅度适中。

3.将AM调制的输出端(J3)连到集成线性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J7,从TH9处可以观察到放大的波形。

4.将已经放大的高频调制信号连到模块10的天线发射端TX1,并按下开关J2,这样就将高频调制信号从天线发射出去了,观察TH3处波形。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画出调幅发射机组成框图和对应点的实测波形并标出测量值大小。

图1.蓝色为音频信号放大后波形,黄色为AM调制后波形

图2.高频功率放大后的波形

图3.发射前天线信号波形

浮沉子实验记录表

浮沉子实验记录表

浮沉子实验记录表

实验器材:灌入3/5清水的矿泉水瓶,小药瓶(每一次分别灌入1/5,2/5,3/5,4/5,5/5的清水)。

实验结果表格记录如下(液面升高2到3㎝无法达成,矿泉水瓶最大弹力太小)

第一次实验,小药瓶里灌1/5的清水。(顺序为,不施加力,液升高1㎝)下同

00:05

第二次实验,2/5的清水。

00:04

第三次实验,3/5的清水。

00:18

第四次实验,4/5的清水。

00:09

第五次实验,5/5的清水

00:05

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才导致浮沉子的沉浮情况不同呢?

这就跟阿基米德原理脱不开联系了。

浮沉子会出现沉浮情况是因为,药瓶在水中时,水被压入瓶体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会进入一些水,因为排水体积不变,所受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于是向下沉。浮沉子里面被压缩

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排水体积增大,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

而每次实验药瓶受到的重力不一样,有时压缩空气增加的重力,与瓶子原来所受重力之和,仍等于所受浮力,那么药瓶会继续漂浮或悬浮。如果一直是重力大于浮力那么便一直处于下沉状态。

《光电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

《光电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

《光电技术》课程实验说明

课程实验计划进行四次

第一次:实验一

第二次:实验二

第三次:实验三、四

第四次:实验五、六

其中第一次、第二次实验需要同学自己进行实际测量;第三次、第四次实验属于演示实验。

实验一光电探测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照度基本知识、光照度测量基本原理,学会光照度的测量方法。

2、了解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池的光照特性及其测试方法

4、理解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池的的伏安特性并掌握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光电探测原理实验箱

2、光照度计

3、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池

4、光源

三、实验原理

1、光照度基本知识

(1)光照度是光度计量的主要参数之一,而光度计量是光学计量最基本的部分。光度量是限于人眼能够见到的一部分辐射量,是通过人眼的视觉效果去衡量的,人眼的视觉效果对各种波长是不同的,通常用V(λ)表示,定义为人眼视觉函数或光谱光视效率。因此,光照度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量,而是一个与人眼视觉有关的生理、心理物理量。

光照度是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光通量,因而可以导出:由一个发光强度I的点光源,在相距L处的平面上产生的光照度与这个光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

2

E

I

/L

式中:E——光照度,单位为Lx;

I——光源发光强度,单位为cd;

L——距离,单位为m。

(2)光照度计的结构

光照度计是用来测量照度的仪器,它的结构原理如图1.1。

图1光照度计结构图

图中D为光探测器,图1.2为典型的硅光探测器的相对光谱响应曲线;C为余弦校正器,在光照度测量中,被测面上的光不可能都来自垂直方向,因此照度计必须进行余弦修正,使光探测器不同角度上的光度响应满足余弦关系。余弦校正器使用的是一种漫透射材料,当入射光不论以什么角度射在漫透射材料上时,光探测器接收到的始终是漫射光。余弦校正器的透光性要好;F为V(λ)校正器,在光照度测量中,除了希望光探测器有较高的灵敏度、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复习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复习

第一次实验:

1. 在进行蒸馏操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蒸馏的装置要正确,整齐,防止由于装置不稳定产生的问题;蒸馏时加热不宜过猛,且必须引入汽化中心,如加入磁子或沸石防止暴沸;常压蒸馏时,确保体系不是封闭体系。

从效果上来讲,加热不应过快或过慢,应保持稳定的加热速度。冷凝水的流速要根据液体的沸点来确定。

2. 蒸馏时,如何防止暴沸?

在体系中引入汽化中心,如加入沸石或分子筛,我们的实验中采用加入磁子的方法引入汽化中心。

3. 温度计的位置应怎样确定?偏高或偏低对沸点有什么影响?

温度计的位置在蒸馏头的支管处,球泡上沿与蒸馏头支管下沿在同一水平面上。偏低沸点测量偏高,偏高沸点测量偏低。

4. 什么是沸点?什么是恒沸点?

当液体的蒸汽压等于外压时,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当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的溶液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如果它的气相和液相的组成恒定不变,该温度叫恒沸点,而该溶液就叫做恒沸溶液。

5. 折射率测定时注意什么?

测量时,应调节明暗线与叉丝交点重合。测量前后,都应对镜面进行清洗。

6. 薄层板的涂布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薄层板要求涂布均匀,这是为了保证在一块板子上以及不同的板子上的分离效率是一样的,尤其是同一块板上,一定保证涂布均匀。

思考题:(常压蒸馏,p52)

1. 25度时,甲醇的蒸汽压较高,65度时,也是甲醇的蒸汽压较高,100度时,由于甲醇和水都到达了沸腾温度,因此二者的蒸汽压一样高,都等于外压。

2. 在甲苯蒸馏中,通常最初几滴蒸出液混浊,主要是体系中的水没有除干净,导致甲苯与水共沸的结果。

模电实验1

模电实验1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第三次实验

差分式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2016.10.30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差分式放大电路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学习差分式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上图是差分式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当开关K拨向左边时,构成典型的差分式放大电路。调零电位器R P用来调节T1、T2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Vi=0时,双端输出电压Vo=0。R E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差模信号作用时,两边电路通到R E的电流是等大反向的,所以相互抵消。因此,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不影响差模电压增益,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达到稳定工作点的效果。

当开关K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分式放大电路。它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R E,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分式放大电路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12V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万用电表

6、实验用电路板

四、实验内容与数据

1、典型差分式放大电路性能测试

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分式放大电路

(1)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调节放大电路零点

信号源不接入电路。将放大电路输入端A、B与地短接,接通±12V直流电

源,用万用电表测量输出电压Vo,调节调零电位器R P,使Vo=0。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

调好零点后,用万用电表测量T1、T2管各电极电位及射极电阻R E两端电

压V RE,计入表格。

数据如下:

(2)测量差模电压增益

断开直流电源,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放大电路输入A端,地端接放大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

第一次实验记录

单元:第一单元课次:第一课

实验内容:我们都是科学家实验序号: 1

实验名称:让纸鹦鹉“站起来”

所需仪器:一张彩色卡纸、铅笔、水彩笔、剪刀、回形针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二次实验记录

单元:第二单元课次:第一课

实验内容: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

实验序号: 2

实验名称:观察我们周围的小动物所需仪器:蜗牛、蚂蚁放大镜、菜叶子、玻璃瓶、玉米粒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三次实验记录

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一课

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3

实验名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

所需仪器: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

烧杯、弹簧秤

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

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

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四次实验记录

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

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

实验序号: 4

实验名称: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所需仪器: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

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

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

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五次实验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采收率低并且不稳定,一般在
60%~80%之间波动。现在希望通
过实验设计,找出好的生产方案,
提高采收率。
因素
水 平
1
A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应温度 ℃ A1=80
B 加碱量㎏ B1=35
C 催化剂种类 C1=甲种
2
3
A2=85
A3=90
B2=48
B3=55
C2=乙种
C3=丙种
问题2:
为提高某种抗菌素的产量,对发酵培养剂的 组成配比进行试验,考察如下五个三水平因 子:
因子
一水平
二水平 1+1 6.5 0.01 1.5
三水平 1.5+1.5 8.5 0.03 2.5
A:黄豆饼粉+ 0.5+0.5 蛋白胨 4.5 B:葡萄糖 C:kH2PO4 D:碳源1号 0 0.5
E:装量
30
60
90
此外还要考察交互作用:A*B,A*C,A*E,现在用 正交表L27(313)安排试验,五个因子分别置于1,2,5, 11,8列上,27次试验的结果分别为:68.9,54.0, 37.0,65.5,75,47.6,80.5,68.4,38.6,92.5,115.0, 90.0,86.3,97.1,117.0,98.5,113.0,79.5,69.0, 110.0,91.2,85.8,115.5,129.5,65.5,137.5,73.3。 试进行试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3: 无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与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excel和minitab进行无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 2)掌握利用excel和minitab进行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 3)理解运行结果的含义。 二、实验类型 验证型
问题1:某化工厂生产一种化工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