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 马南邨 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不求甚解》PPT优秀课件
![《不求甚解》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ef359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9.png)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不求甚解》一文全面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 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反驳, 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 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读书不求甚解是可取的,有助于我们广泛阅读, 广泛吸取知识。但学习中切不可“不求甚解”,做事 流于表面,走马观花。
认自己“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于一点,而要
了解大意。
合作探究
3.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 为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所以“不求甚解” 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 马虎虎的态度。
合作探究
4.《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 何异同?
两篇短文都是议论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类似之处,都是谈读书的;在写 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论、随笔;一是驳论、杂文。
《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对照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读书的目 的,以及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论述全面,观点新颖,语言精辟, 对我们的读书、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指点作用。
《不求甚解》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 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批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 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从而在读书的方法上给读者一 些深层次的启示。
合作探究
1.“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第一,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
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 “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
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 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15《不求甚解》ppt课件
![15《不求甚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9eaf6a27d3240c8447effe.png)
合作探究?
从陶渊明的 : 好读书 , 不求 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来分析他的读书方法.
独立思考
作者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的?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 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当然, 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可抠一字 一句,不因小失大,其结果仍然要读 懂才行。4 7
本文的主要内容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 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 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 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 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 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 反复阅读”的观点。
3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 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 “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 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 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 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 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 解”。
讨论:
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 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7“不求甚解”只是 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 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所以“不求甚解”不是 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 的态度。
马南邨
考考你?
你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的含义?
“不求甚解”出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 处
传》:“好读书,不求 甚解”。原意是读书只 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 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 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 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马南邨(1912-1966), 原名邓拓 、邓子建、邓云特。 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 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 辑、社长,“文化大革命” 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 年5月 18 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 《中国救荒史》、《燕山夜 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 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 沙合写《三家村札记》, 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 《毛泽东选集》。
《不求甚解》PPT精品课件
![《不求甚解》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3e22a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2.png)
二二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高谈阔论 味同嚼蜡 诸如此类
cī
吹毛求疵 狂妄自大 开卷有益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二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益处。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 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二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 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 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幼年热爱文学艺术, 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 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 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曾经任《人民 日报》总编辑。
第三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三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1.《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 甚解”的两层含义。
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 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 点,而要了解大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七 布置作业
尝试写几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 诗,举行诗歌朗诵会,然后分小组 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谢谢观看
(2)运用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 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 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3)运用对照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照。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高谈阔论 味同嚼蜡 诸如此类
cī
吹毛求疵 狂妄自大 开卷有益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二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益处。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 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二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 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 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幼年热爱文学艺术, 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 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 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曾经任《人民 日报》总编辑。
第三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三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1.《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 甚解”的两层含义。
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 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 点,而要了解大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七 布置作业
尝试写几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 诗,举行诗歌朗诵会,然后分小组 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谢谢观看
(2)运用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 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 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3)运用对照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照。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不求甚解》(42张)PPT课件
![《不求甚解》(42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547ced5727a5e9856a61ef.png)
、
孟
-
25
诸葛亮的读书观:
观其大略同样需 要认真读书,只是 不死抠一字一句, 不因小失大。
-
26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
平平读:平心静气的读
意思:不懂处暂且放过, 不因小失大。
-
27
读书态度
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 1、虚心
2、活读
3、多读
4、勤读
-
28
4、作者运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呢?
-
9
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1、驳论的定义:驳 论是就某一事件或问 题发表议论,批驳片 面的、错误的甚至反 动的见解或主张。
在批驳别人观点的
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 张。
-
10
考考你?
你是怎样理解”不求 甚解”的含义?
-
11
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 在字句上花费太大的工夫。现多指 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 现代汉语词典》
-
12
整体阅读思考: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反驳的? 4、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13
1、对方的观点:树靶子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 解都是不好的。
-
14
作者怎样质疑对方的观点?
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
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人”、
法,阅读者不是对全文 进行研读,而是对文章、 作品的精华处细细琢磨, 品位。
-
40
析读法
•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对词、句子、修辞、 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 品析。这种读书法有研 究性质。
孟
-
25
诸葛亮的读书观:
观其大略同样需 要认真读书,只是 不死抠一字一句, 不因小失大。
-
26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
平平读:平心静气的读
意思:不懂处暂且放过, 不因小失大。
-
27
读书态度
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 1、虚心
2、活读
3、多读
4、勤读
-
28
4、作者运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呢?
-
9
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1、驳论的定义:驳 论是就某一事件或问 题发表议论,批驳片 面的、错误的甚至反 动的见解或主张。
在批驳别人观点的
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 张。
-
10
考考你?
你是怎样理解”不求 甚解”的含义?
-
11
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 在字句上花费太大的工夫。现多指 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 现代汉语词典》
-
12
整体阅读思考: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反驳的? 4、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13
1、对方的观点:树靶子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 解都是不好的。
-
14
作者怎样质疑对方的观点?
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
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人”、
法,阅读者不是对全文 进行研读,而是对文章、 作品的精华处细细琢磨, 品位。
-
40
析读法
•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对词、句子、修辞、 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 品析。这种读书法有研 究性质。
《不求甚解》ppt课件
![《不求甚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e6d8a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8.png)
不求甚解
知识必备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驳论文?
驳论文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驳或 者间接批驳;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 证,以便驳倒对方错误的论点。
不求甚解
理清论证思路 树靶子
1.文中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是如何反驳的?反驳思路是什么?
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
写作特色
本文语言极具特点,请大家试着找出原句并总结。
委婉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 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 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幽默 亲切自然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 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
不求甚解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
有一个成语叫“不求甚解”,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谓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 上花工夫。现在多用于贬义,指对待学习和工作马虎、不认真,不 做深入理解。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题目也叫《不求甚解》,作者又阐述了怎 样的观点呢?
《谈读书》 读值等书问的题目的的全、面态阐度述方。法、价对行讨读较书为的全问面题的进探先再阐提释出说观明点。,
《不求甚解》 体树正确立会的正“读确不书的求方读甚法书解。态”度的 含,义选 ,择 侧方法重的对探具讨体读书 引提做得发出出出思观阐结考点释论,,,。
不求甚解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否定“不求其解”这一观点进行批驳,阐述了陶渊明 “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在此过程中阐述了读书要“不求甚解” 的观点,并且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必须 常常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
《不求甚解》PPT优质课件
![《不求甚解》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84d77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0.png)
贯通,了解大意。
(读书方法)
论证赏析
马南邨主要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解读“不求甚解”。
作者先是通过列举普列汉诺夫自以为是、曲解马克思著作的例 子,表明了读书应该有不求甚解的谦虚态度。然后通过列举诸葛亮 能够观其大略,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的例子,来告诫 我们读书还应该讲求不求甚解的方法。
深入探究
《五柳先生传》:“好读 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 欣然忘食。”
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是否赘余?
深入探究
这两段的内容不多余。“不求甚解”的说法来自 陶渊明,但人们又没有全面准确地理解他所要表达的 意思,所以有必要引出出处,加以诠释,以正视听。
是的。一般人之所以对“不求甚解”一词有误解, 正是因为他们不清楚出处,断章取义。既然他们得出观 点的方式是错误的,他们的结论自然也就不能成立。
不求甚解
-.
作者名片
马南邨(1912—1966),
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
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主
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
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背景链接
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 《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 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读者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供 借鉴的历史经验,同时对当时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 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了指导。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求甚解》这篇文章,就是当时邓拓 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带有 驳论性质的杂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
体”,只是暂时放过“未晓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
的意思”。如果去掉这一部分,就会使得作者的观点陷
《不求甚解》ppt
![《不求甚解》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179bc908a1284ac85043cb.png)
在批驳别人观点的 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 张。
树靶子(对方的观点)
对任何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求甚 解都是不好的。
射靶子
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
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 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 句的“甚解”,要“活”读 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虚心 读活
自己的主张
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
会觉得开卷有益。强调重要的书 要反复阅读。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 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
• 1、立论的定义:立论是就某 一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 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1、驳论的定义:驳 论是就某一事件或问 题发表议论,批驳片 面的、错误的甚至反 动的见解或主张。
每
好
有 会 意
读 书
便
不
欣 然 忘
求 甚
食
解
不求甚解
马南邨
邓拓 ( 1912~1966 ) 福建闽侯(今 福州)人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 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 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 辑、社长,“文化大革命” 一 开 始 即 遭 迫 害 , 1966 年 5 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 有《中国救荒史》、《燕山 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 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 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 1944 年 主 持 编 辑 了 第 一 部 《毛泽东选集》。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 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 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 “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 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 说“不求甚解”。
树靶子(对方的观点)
对任何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求甚 解都是不好的。
射靶子
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
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 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 句的“甚解”,要“活”读 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虚心 读活
自己的主张
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
会觉得开卷有益。强调重要的书 要反复阅读。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 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
• 1、立论的定义:立论是就某 一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 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1、驳论的定义:驳 论是就某一事件或问 题发表议论,批驳片 面的、错误的甚至反 动的见解或主张。
每
好
有 会 意
读 书
便
不
欣 然 忘
求 甚
食
解
不求甚解
马南邨
邓拓 ( 1912~1966 ) 福建闽侯(今 福州)人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 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 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 辑、社长,“文化大革命” 一 开 始 即 遭 迫 害 , 1966 年 5 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 有《中国救荒史》、《燕山 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 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 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 1944 年 主 持 编 辑 了 第 一 部 《毛泽东选集》。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 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 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 “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 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 说“不求甚解”。
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共2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共2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7a3b74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7.png)
不求甚解
马南邨
目标
01/ 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02/ 梳理课文的论证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03/ 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 态度读书。
第一章
基础知识
作者名片
马 南 邨 ( cūn ) ( 1912—1966 ) , 原 名 邓拓,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他的 杂文往往短小精悍,敢正视现实,针砭时弊, 爱憎分明,意蕴深刻。他的许多作品视角新 颖,旁征博引,将知识性、思想性融为一体。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 《邓拓诗词选》等。
文体知识
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文:即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用论据来加以论证,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 驳论文:先指出对方的实质性错误,反驳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再针 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批驳论点
先举出对方荒谬的论点,然后 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 接加以批驳。
三种方式
批驳论据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 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
背景资料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7年版)。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 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陆续发表 了150多篇文章,后来结集成书。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 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读者总结 和介绍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同时对当时的各 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 对青年的学习给予了指导。
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 夫,属褒义。 今意是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 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单机输入您的文本
陶渊明的读书观
◆读书态度:虚心,别骄傲自负
马南邨
目标
01/ 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02/ 梳理课文的论证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03/ 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 态度读书。
第一章
基础知识
作者名片
马 南 邨 ( cūn ) ( 1912—1966 ) , 原 名 邓拓,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他的 杂文往往短小精悍,敢正视现实,针砭时弊, 爱憎分明,意蕴深刻。他的许多作品视角新 颖,旁征博引,将知识性、思想性融为一体。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 《邓拓诗词选》等。
文体知识
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文:即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用论据来加以论证,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 驳论文:先指出对方的实质性错误,反驳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再针 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批驳论点
先举出对方荒谬的论点,然后 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 接加以批驳。
三种方式
批驳论据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 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
背景资料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7年版)。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 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陆续发表 了150多篇文章,后来结集成书。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 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读者总结 和介绍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同时对当时的各 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 对青年的学习给予了指导。
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 夫,属褒义。 今意是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 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单机输入您的文本
陶渊明的读书观
◆读书态度:虚心,别骄傲自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不求甚解》 精品优质课件(共39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不求甚解》 精品优质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9aa572941ea76e58fa04e8.png)
阅读第四段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 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 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 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 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 两层含义。
第三部分五、六段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第五段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 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 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 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 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阅读第3段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 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 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 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 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 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 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 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 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 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 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本文选自《燕山夜话》。20世纪60年 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 《燕山夜话》专栏杂文。一篇篇短小精悍、 妙趣横生的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寓 意,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 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杂文:指现代 散文中以批评和议论为主而具有文学意味 的一种文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不求甚解》PPT优质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不求甚解》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9e14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d.png)
贯通,了解大意。
(读书方法)
论证赏析
马南邨主要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解读“不求甚解”。
作者先是通过列举普列汉诺夫自以为是、曲解马克思著作的例子, 表明了读书应该有不求甚解的谦虚态度。然后通过列举诸葛亮能够观 其大略,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的例子,来告诫我们读书 还应该讲求不求甚解的方法。
穿通晓。 ➢ 开卷有益:读书有好处。 ➢ 狂妄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 要诀:重要的诀窍。
文章梳理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 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8)
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 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同时提出自 己的观点:不能盲目反对不求甚解。
作者的态度
思路梳理
第一部分(1):摆出批驳的观点。 第二部分(2~3):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第三部分(4~8):提出了自己对“不求甚解”的理解。
破立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 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 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 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 非议。
观点二:我更支持“求甚解”。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求甚 解”实际上就是精读,强调的是读懂读透,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观点三:“不求甚解”和“求甚解”两种读书方法各有利弊,在读书过程中应 灵活应用,因人因时因书因需而异。
讨论探究
说说这篇驳论文的论证思路。
文章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作者先全面阐述“不求甚 解”的含义,进而提倡“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接着 又从“会意”的角度,列举两个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看法:不死抠一字 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最后又强调了“重要的书必 须常常反复阅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的观点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
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不求甚解PPT课件
![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不求甚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47129da26925c52dc5bfdc.png)
-
析读法
❖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阅读 过程中,对词,句子,修辞 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品析。 这种读书法过去老师上课经 常教。带有研究性质。
-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5/72021/5/7Friday, May 0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5/72021/5/72021/5/75/7/2021 8:25:27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5/72021/5/72021/5/7May-217-May-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5/72021/5/72021/5/7Fr iday, May 07,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5/72021/5/72021/5/72021/5/75/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5月 7日星 期五2021/5/72021/5/72021/5/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5月2021/5/72021/5/72021/5/75/7/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5/72021/5/7May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5/72021/5/72021/5/72021/5/7
析读法
❖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阅读 过程中,对词,句子,修辞 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品析。 这种读书法过去老师上课经 常教。带有研究性质。
-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5/72021/5/7Friday, May 0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5/72021/5/72021/5/75/7/2021 8:25:27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5/72021/5/72021/5/7May-217-May-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5/72021/5/72021/5/7Fr iday, May 07,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5/72021/5/72021/5/72021/5/75/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5月 7日星 期五2021/5/72021/5/72021/5/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5月2021/5/72021/5/72021/5/75/7/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5/72021/5/7May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5/72021/5/72021/5/72021/5/7
不求甚解PPT8 人教版 (共25张PPT)
![不求甚解PPT8 人教版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95e340f5335a8102d220e4.png)
鲁迅的“随便翻翻”
•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 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叶内容, 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 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
语段训练
《不求甚解》(节选)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着列汉诺夫,说他自 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 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 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 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 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 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 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 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跨越障碍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 寻章摘句: 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 不求甚解:
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 咬文嚼字:
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豁然贯通: 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
过来,迎刃而解。
1962年3月,邓拓为贯彻党的“双百” 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以“马南邨”的笔 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 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写了152篇专稿, 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 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 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是 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 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邓拓的杂文 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 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叶圣陶先生在《读<语文教学二十韵>》 中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 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 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他强调阅 读就是顺着作者思路,进入作者胸境,这样 甚解可致,原意也不难重逢了。他批评陶渊 明“疏狂不可循”。叶圣陶先生批评陶渊明, 实际上是儒道两种阅读方法之争,儒家对待 读书,讲究严谨,精细,“字求其训,句索 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 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道家 对待读书,讲究意会。
不求甚解PPT16 人教版 (共17张PPT)
![不求甚解PPT16 人教版 (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d49d07af45b307e87197e6.png)
五、拓展阅读
(一)珍爱幼小的心灵 (二)从三到万
(三)三分诗七分读
(四)欢迎杂家 (五)作者的话
六、布置作业
(一)完成课后练习 (二)课外阅读《燕山夜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
2
• 4.一般论证思路
• 先树起批驳的靶子即摆出敌 论,然后针对敌论采用直接或间 接的方式进行批驳。
精选
3
不求甚解
马南邨
精选
4
• 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30年参加“左联”,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
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
今多指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浅尝辄止。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 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精选
6
整体感知,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第二段:从甚“解不”求的甚意解 思”。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义。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论述,提倡读
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
。
2、《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这两篇文章在内容
上有相似之处,都是 谈论读书的
;
但在写法上是不同的,前者是 立论
是 驳论
。
,后者
精选
12
能力拓展:
十年寒窗,我们在馥郁的书香中一 天天长大。在阅读中,我们有自己 独特的经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 悟。如果把它们用简练的文字记录 下来,这也就成了读书名言。试一 试,自拟一条读书名言。
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
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 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
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 针砭(biān)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 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精选
5
1、“不求甚解”语出晋朝陶渊明的作品《五 柳先生传》,原意是?现代汉语中作何解释? 在本文中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的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死抠字眼儿
第四段: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精选
7
提纲
•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 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 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 义;
精选
13
作业:
• 练习册p61~63课内语段及课外语段练习。 • 摘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选出你最喜
欢的一句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 论据,写成一篇议论文。
精选
14
•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 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 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 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论证;
•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精选
8
本文的论证思路:
竖靶子 引出处
• 《不求甚解》 释新义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举例论证
驳论 道理论证
曲解了不求甚解的含义
• ②驳论据:指出敌论中论据的虚伪、错误而证明其论 点的荒谬性。
• 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驳倒对方的论点,揭 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 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 例:他有每天晨跑的习惯,所以他是个学习刻苦的 人。
• ⑵间接批驳 • 驳立结合
• 道家与儒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读 书方法也不同。儒家对待读书,讲究严 谨、精细,道家对待读书,讲究意会, 以陶渊明说得最为准确,这就成为儒家 批评的目标。
精选
11
课堂反馈
1、“不求甚解”一语,出自晋 (朝代陶)渊明 的
《 五柳先生传》 。原意 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死抠字眼,儿 属
褒义 。今多指 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 含贬
一、简介驳论文的知识
• 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 立论
驳论
• 2.什么叫驳论文
• 驳论是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 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
• 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
精选
• 3.批驳的方法 • ⑴直接批驳 • ①驳论点:抓住敌论点中的错误进行批驳 • 例:《不求甚解》“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对比论证
精选
9
1、“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 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 不求深入理解。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 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精选
10
• 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