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人教版):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人教版):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
元素组成: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莫霍面: 平均深度17km 深度=地壳厚度
圈 软流层:厚度:80~400km 岩浆的发源地之一
=
地 壳
上地幔 地幔: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固态
+
下地幔

古登堡面 2900km


外核:液态或熔融态
顶 部
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
地核:铁镍核心
固态,温度高,压力、密度很大
6371km
地壳及特点
(2)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3)地壳可分为哪两层?它们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上层: 硅铝层,不连续,只存在于 大陆 上。 下层: 硅镁层,连续,存在于 大陆 和 大洋 底部。
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特点
硅铝层:不连续 硅镁层:连续
地壳
固态外壳 厚度: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陆壳平均39~41km,洋壳平均5~10km,全球平均17km
末期,物种大灭绝,绝大多数物种消失,恐龙的消失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2.地球的演化历程
新生代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演化特点:①海陆演化: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大陆漂移形成现在的海陆格局 ②动物: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
③植物:被子植物高度繁荣 ④气候: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思考】 观察地层具有哪些特点?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人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7章 自然灾害 课时规范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人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7章 自然灾害 课时规范
2025
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
GAO KAO ZONG FU XI YI LUN FU XI
课时规范练34 气象灾害
冰塞,是指封冻冰盖下面堆积大量冰花、冰块,阻塞部分过水断面,造成上游河段水 位壅高的现象,需要冰盖前的冰流量大于冰盖下的冰流量方可形成。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京石段位于南拒马河节制闸上游,全长约19千米,主要采取闸前常水位的运行 方式(保持节制闸前水位稳定),其冷冬年冰塞灾害严重,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图 1为冰塞的形成过程,图2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水深、流速与冰塞风险概率的关 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2345678
(2023·广东潮州一模)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 ℃的物体碰撞立即 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易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逆温层和融化 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常以700百帕温度大于等于0.0 ℃和850百帕温度小于 0.0 ℃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 据此完成6~7题。
12345678
(3)说明巴彦淖尔段凌汛期是黄河重点防汛段落的原因。 内蒙古冬季严寒漫长,结冰期长;部分河段已形成地上河,防汛难度更大,此 类河段也是严重凌汛灾害易发生河段;这一河段长度长,堤防相对薄弱,险 工险段多;突发性强,形成冰坝的位置难以预测,有可能造成多处出险;抢险 困难,周围多沙漠,冰封之地取土困难;河流封冻前和解冻后,冰块和河水一 起流动,顺流而下形成的流凌破坏力大。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锋面系统(共24张PPT)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锋面系统(共24张PPT)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 “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 个纬度距离处,并跟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右图为”西太 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完成2—3题
3.强沙尘暴经过该地
的时间段是 C A.16 时-17 时
B.17 时-18 时
C.18 时-19 时
D.19 时-20 时
B 4.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考向 1 冷锋与天气 [2015·江苏高考]下图为 2015 年 5 月 1 日 14 时亚洲部分 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阴雨绵绵
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暖气团控制,天气转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晴,气温上升,气
压下降
Leabharlann Baidu
锋后
锋前
集中于冷 气团一侧
典型例子
我国北方夏季的 暴雨、冬春季的沙 尘暴 我国冬季的寒潮
东北和长江中 下游地区出现 比较频繁
江淮准静止锋--梅雨天气 昆明准静止锋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类型的判断(共43张ppt)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类型的判断(共43张ppt)
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 兰)。
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 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 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⑥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 秘鲁寒流沿岸。
⑦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 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 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1)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沿岸地区自然环境会发生什么变 化?(8分) (4)试分析“谁控制了北冰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未来”(6 分)
(3)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沿岸地区自然环境会发生什么变
化?(8分)改为: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全球变暖对北冰 洋沿岸地区自然环境要素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气候进一步变暖;海平面上升,岛屿被浸( 地貌);苔原和冰原减少;森林带北移,针叶林枯萎 (植被);河流结冰期(封冻期)缩短,流量增加( 水文);物种减少(生物)
【专题整合】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考题讲练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 (2010·浙江高考)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1~ 2题。(限时3分钟)
1.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
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行星地球和地图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4优质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行星地球和地图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4优质课件
1.昼夜长短的判读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章 行星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和地图
(2)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极点约半年是极昼或 极夜,极圈仅一天是极昼或极夜。
2.昼夜长短的计算及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
第一章 行星地球和地图
【答案】 (1)C (2)北温 (3)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扩大 (太阳直射点至EF时)南极 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 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 小 (4)ABD (5)35°N 热带、寒带(或北寒带、南寒带)
第一章 行星地球和地图 用表解法记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第一章 行星地球和地图
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第一章 行星地球和地图
(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多选题)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自然地理-整体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自然地理-整体性
•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各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
生产 功能
稳定 功能
• 自然环境的功能既包括自然要素的自身功能,也包括整体功能。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1. 生产功能
• 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
•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 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 提供水分及营养盐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岩石圈循环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能量交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生物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呼吸 分解
大气 CO2
分解
微生物


植物
动物
死亡
盐 土壤

各要素通过物质迁移、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1234
明确 命题方向
2.近年来,随着克里雅河断流情况的不断恶化,
下游河道附近
√A.植被平均高度下降 C.浅根植被快速扩张
B.植被覆盖度上升 D.植被物种数增加
1234
明确 命题方向
1234
由图可知,若克里雅河断流,则下游河道附近 水资源缺乏,植被难以生长,植被因缺水平均 高度下降,A正确; 部分植被因缺水难以生长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 植被物种数减少,B、D错误; 而存活下来的植被则需从土壤深处获取地下水,故多以深根植被为主,C错误。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人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2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人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2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
基本原理 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 的影响
目录索引
强基础必备知识
基础落实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物质性——天体
可分为天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能自身发光
不能自身发光
(1)类型: 星云 、恒星、行星、 卫星 、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
物质等。
不能自身发光,围绕行星运行 流星体未燃尽落到地球上
网络自建 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提素养关键能力
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核心归纳
1.太阳系天体运行轨道示意图的判读 (1)看方向。太阳系天体运行轨道示意图中的方向要根据文字材料或图示 信息来判断:如果是从北极上空俯视,则绕日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自转 方向也为逆时针,方向均为自西向东。 (2)看天体运行轨迹。看天体是绕太阳运行还是绕行星运行:如果绕日运行 则可能为行星或者彗星,如果是绕行星运行则可能为卫星。
二、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 (1)八颗行星分类
类地

远日
注:太阳系各天体体积及天体之间的距离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公转轨道形状接近圆,偏心率小
(2)运动特征: 同向性 、近圆性、 共面性 。 (3)地球的结构特征:与其他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 之处。
2.特殊性——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区域经济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区域经济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 (1)地形区位:都分布在广阔的平原上;气 候区位:都分布在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
(2)D (3)玉米生产过剩,库存大量增加;能源危机产生;科 学技术的发展,玉米深加工水平的提高。
1.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影响 区位
表现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光热、降 水较为充足
地形 土壤 工业
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 黑土、黑钙土广布,且肥力较高 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口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人均耕地多,有利于 商品化
交通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解析】 通过材料可确定为东北地区,生态问题主 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及土地沙化、盐碱化、 草场退化、环境污染等。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 保证粮食生产又要使生态环境和经济均能可持续发展。
【答案】 3.C 4.D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 展模式图,回答5~6题。
1.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 粮基地,其中, 三江平原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 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1)大规模 机械化 生产;(2) 地区 专业化 生产。
东北地区三大农业区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各地气候、 地貌、植被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1.三大农业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 、地貌、植被 和 土壤 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 农业生产方式 的 不同。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56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56页)

位置
山河 位置
相 政治 对 地理 位 位置 置 交通
地理 位置
内容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 区域的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 域的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 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 要素
(2020·湖北七市联考)在我国广西某村落,有个延续了几百年的习俗叫 “赶水潭”,指的是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 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下图为 水潭示意图。完成3~5题。
3.“赶水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传统习俗 B.旅游推广
_整__体__性 _差__异__性 层次性
可变性
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区域与同级区域的差别 区域具有级别差异,某一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 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边界同时具有确定性(确定边界)和不确定性(不确定边 界或边界模糊)
【探索应用】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平沙岛是珠江的江心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按照国家规定,这里划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此,广东省下拨专项建设经费, 修建水利设施;佛山市每年给农户发放农田保护补贴,以弥补农田不得他用的 损失。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工活动围垦田地 。堤围始建于宋代,初 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 兴盛于清中叶。如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 围垦景观。围内河道纵横交错。
明确 命题方向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 呈散点状分布。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 的主要自然原因。(2分) (2)明代中期,当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利 系统,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粮输 出。说明堤坝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6分) (3)清代中期,人口规模扩大,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 基鱼塘为主。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人地和谐。对此作 出合理解释。(6分)
1. 概念: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 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2. 分类: 按是否可再生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按种类分类: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连线 请将以下自然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准连线。
A.铁矿
可再生资源
第四部分 第一章 课时69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基本概念] 自然环境、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支撑服务、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 [基本原理] 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种类和可持续利用。 2.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等禀赋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人教版)第3篇 区域发展 第15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人教版)第3篇 区域发展 第15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
(2)北京应主要通过什么方面提升城市辐射力?
提示 辐射力的大小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所以北京通过产 业升级,提升经济实力,从而提高城市辐射力。
2.探究麻城成为区域中心城市之秘密 麻城是湖北省首个被国家规划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县级市,2021年黄冈市 “十四五”规划明确表示支持麻城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下图示意 麻城位置。
A.有利于产业升级 B.影响城镇化进程
C.有利于环境改善 D.可能发展为卫星城
2.上海“外溢效应”( D )
①利于上海产业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③加快上海郊区城镇化 ④造成
上海空洞化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解析 第1题,题目要求从劳动力资源角度,“虹吸效应”让中小城市人口规模 缩小,影响城镇化进程,B正确;有利于产业升级、有利于环境改善、可能发 展为卫星城都不是这一角度带来的影响,A、C、D错误。故选B。第2题, 由材料可知,“外溢效应”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人才、技术、产业、 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上海把较为低级的产业转移出去后, 有利于上海的产业优化升级,①正确;周边的小城市在受到“外溢效应”后得 到发展,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城市群,②正确;由“外溢 效应”的定义可知,“外溢效应”并不等同于郊区城镇化阶段,③错误;“外溢效 应”使得市中心产业优化升级,高素质人才被留下,并不会造成中心城市空 洞化,④错误。故选D。

高考地理人教版旧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第1讲世界地理概PPT

高考地理人教版旧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第1讲世界地理概PPT

(1)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
如果受纬度影响,等温线应与纬度平行;
C.受暖流影响,降雪较多 D.距海较近,水汽充足
A.纬度较低
B.西侧有洋流经过
8米,湖水透明度21.
盛行风对气温影响较小;
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
返回导航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人教版)
返回导航
时间


变 约 14 时
日出前后

北半球大陆上 7 北半球大陆上 7 年 月,海洋上 8 月 月,海洋上 8 月 变 南半球大陆上 1 南半球大陆上 1 化
月,海洋上 2 月 月,海洋上 2 月
返回导航
差值 变化差异 内陆地区日较
日较差 差大,沿海地区 日较差小
内陆地区年较 年较差 差大,沿海地区
年较差小
低矮的高 (2020·广东省佛山市模拟)巴芬岛是加拿大第一大岛屿,岛上山脉几乎纵贯东部,海拔多为1 500米~2 000米,上覆有冰川(如下图)。
(2020·湖南湘潭模拟)读“非洲西侧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洋 (1)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普雷斯帕湖面积27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3米,平均深度18.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人教版)
二、世界气温 和降水的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说基础
课前预习读教材
基础梳理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 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株洲沿铁路发展 (2)实例 武汉沿江分布
2.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 表现 实例 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 嘉兴的城市形态随水路和 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 沿京杭运河的城市因大运 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也 河淤塞、海运发展和京沪铁 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 路建成而发展缓慢,保持沿 演变 河伸展的空间形态
(2)如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
)
解析 第(1)题,左图显示行人数量增加的时候,零售商 业面积既有增大,也有减小,②正确。右图显示到交通节点 相同的距离,道路交叉口的零售商业面积大,④正确。第(2) 题,行人数量的多少,代表市场,从左图可以看出市场对商 业活动的影响;右图表示道路交叉口和公交站点与零售商业 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交通对商业的影响,A 正确。 答案 (1)D (2)A 点评 本题以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和交通运输的关系曲 线为背景,考查商业网点布局的区位因素,侧重交通运输发 展变化对商业网点影响的考查。
【答案】 (1)南有低山阻挡,北有黄河阻挡 (2)市场最优 (3)交通便捷,便于人员和物资的集散。 (4)交通干线的变化。
温馨提示 商业中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商业中心是指主 要行使商业职能的城市,如我国的上海、北京、天津、西安 等都是全国著名的商业中心。狭义上的商业中心是指城市中 商业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如上海外滩、北京王府井大街等。
说考点
拓展延伸串知识
知识整合 考点一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与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 密切相关,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站规划图
(1) 济 南 市 空 间 形 态 东 西 较 长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济南市的商业中心在泉城广场附近,其布局的原 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客站核心区将成为“泉城新商埠”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4)西客站核心区将成为“城市新中心”,导致济南市城 市中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不仅是铁路终端城市和 沿海城市,还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因此其城市空间 形态主要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而不会由中心城区向外 均匀扩展,也不会仅仅沿铁路线或海岸线分布。 答案 C 点评 本题以我国大连市的空间形态布局特点为切入 点,考查地域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侧重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温馨提示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是随 时空而变化的。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 不同,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变化也不相同。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区域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商业网点 密度 小 大
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 (1)山区 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 交通便利,商业网点沿 (2)平原 公路分布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2013 年与 1980 年相比, 首先城区面积扩大;其次,在交通方面出现了地铁,发展了 立体交通。第(2)题,依据图例准确读图可知,新建商业中心 皆分布在交通干线的交会处,布局在城区的东部、北部和南 部。
说方法
举一反三找规律
方法探究 考向一 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例 1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职能、 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沿海城市和哈大 铁路线的终点。其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 ) A.从中心城区向外均匀扩展 B.沿铁路线狭长分布 C.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D.沿海岸线绵延分布
2.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繁荣,但后 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答案】 1.D 2.C 【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交通运 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该城市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 般来说,交通线附近由于交通便利,往往形成城市的发展轴; 同样,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城市的发展。第 2 题,随着海 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运河运输的地位逐渐下降,使沿运河 发展的城市发展速度明显变慢。
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1)原因: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 吸引大量购物者,即交通最优为原则。 (2)表现: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沿线或市区边缘 的高速公路沿线。 3.对商业中心的影响 (1)大城市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 和变化密切相关。 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 2集镇 交通线路的改变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4)看建筑的密度: 建筑物高大稠密的地区地价高,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 (5)看车流量: 白天车流量大、停车频率高,夜晚相反,可能是商业密 集地区。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车速快慢、事故次数多少、监测 点多少、人口昼夜差别大小等方法判断商业网点区位。
针对训练 2 读我国南方某平原城市示意图,回答(1)~(2)题。
考向二 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例 2 下列两幅图,完成(1)~(2)题。
(1)两图所示的含义是( )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②零 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存在正相 关关系 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京沪高铁西客站工程于 2009 年 4 月招标,整个工程于 2010 年 8 月完成,西客站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为西起京福高 速公路,东至腊山河东侧次干道,南起张庄路西延长线以南 200 米,北至北园大街西延长线以北 200 米,总面积约为 6.5 平方千米。其功能定位是“山东新门户”、“泉城新商埠”、 “城市新中心”。
【答案】 C 【解析】 甲图所示地区为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和居民 点沿交通线分布,乙图所示地区为山区,商业网点和居民点 沿河谷分布,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和居民点的密度大于山区。
4.甲图地区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主要是( A.流动服务形式 B.固定形式 C.电视购物形式 D.网上购物形式
)
【答案】 B 【解析】 甲图商业网点沿交通线分布,组织形式主要 是固定形式。
说习题
拾阶而上练能力
课堂巩固 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 1~2 题。
1.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 是( ) ①城市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 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 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影响 ④ 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
方法点拨 图示法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 响
针对训练 1 读“某历史名城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较早?请说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
下面甲、乙两图表示范围相当的两个地区。根据图示居 民点和商店分布状况,回答 3~4 题。
3. 下列关于两地区居民点和商店的叙述, 错误的是( A.甲图地区居民点分布密度比乙图地区大 B.甲图地区商店分布密度比乙图地区大 C.甲图地区商店分布特点与居民点不同 D.乙图地区商店分布特点与居民点相似
)
(1)2013 年与 1980 年相比,该城市( ) A.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 B.对外交通没有变化 C.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D.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小 (2)2013 年,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 ) A.沿河流两岸分布 B.沿环线高架路分布 C.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会处 D.围绕老商业中心均匀分布
考点二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方法点拨 商业网点区位的判读方法 (1)看城市地价高低: 在地价最高处,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在次高峰,可 能布局次级商业区。 (2)看城市路网密度: 城市路网密度大的地区,人流、物流大,商业网点密集。 (3)看城市道路网格局: 城市干道与市区环路交会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员流动 和商品货物集散,成为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的理想区位。
【答案】 (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 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兴建)
【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旧城区沿河分布,且附 近有煤铁资源,这是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因素;城区 ①和城区 ②相比较,城区①位于河流交汇处,应该最早形成;由新城 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着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