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_子罕篇》课件
一起学《论语》9.19子罕篇——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一起学《论语》9.19子罕篇——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一起学《论语》9.19
子罕篇——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原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白话】
孔子说:“比如积土堆山,差着一筐土没堆成,就停下,是我自己停止了。又比如在平地上堆山,即使才倒了一筐土,继续向上倒,是我自己往前了。”
【释词】
譬如:比如。
为山:堆山。《正义》:“为山,谓积土为山也。”
篑:土笼也,即盛土的筐。《后录》:“《说文解字》:‘篑,草器。’盖草作之所以盛土者也。”按:或竹或草编成者。
吾止:自我停止。包咸:“为山者,其功虽已多,未成一笼而中道止。”张栻:“进止系乎己,而由人乎哉?”
覆:倒、倾倒。
进:继续向上堆土。马融:“将进加功。” 《注疏》:“言人进德修业,功虽未多,而强学不息。”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孔子劝人进于道德也。
朱子曰:《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出于此。言山成而但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郑汝谐曰:特在吾一念尔!一念往,则九仞可成;一念废,则一篑不进。
张栻曰:虽覆一篑,然进则不可量;虽余一篑,然止则无所望。学以成德为贵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见为学进止之机皆由于己也。人之为学,必求有成。倘日积月累,已实用工夫,而一旦厌怠心生,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究归无成。谁止之乎?只一己因循怠惰而止耳。人之为学,勿可畏难。虽为圣为贤,未曾全用工夫,而一旦发愤精进,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不可限量。谁进之乎?只一己奋发精勤以往耳。《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见为学在锐志,尤在有恒,诚使工夫无有间断,则盛德大业岂难致哉?
09《论语》第九篇子罕
《论语》
子罕篇第九
(本篇共三十一章)
9.1 子罕①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
【注释】
①罕:副词,少也,只表示动作频率。
9.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文】达巷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学问广博,而不以一项专长来树立名声。”孔子听了,对学生们说:“我专长干什么呢?驾车吗?射箭吗?我还是驾车吧。”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①,俭②,吾从众。拜下③,礼也;今拜乎上,泰④也;虽违众,吾从下。”
【译文】孔子说:“礼帽用麻料制作,这是合乎礼的规定。现在用黑色丝料制作,这样省俭些,我赞同大家的做法。臣见君,先在堂下跪拜磕头,再到堂上磕头,这合乎礼的规定。现在免除了堂下的磕头,要到堂上才跪拜磕头,这是傲慢的表现。虽然违背了大家的做法,我仍然坚持在堂下跪拜磕头的主张。”
【注释】
①纯:黑色的丝。
②俭:绩麻做礼帽,依照规定,要用二千四百缕经线。麻质较粗,必须织得非常细密,这很费工。若用丝,丝质细,容易织成,因而省俭些。
③拜下:指臣见君的行礼,先在堂下磕头,然后再到堂上磕头。到孔子时,下拜的礼似乎废弃了。
④泰:骄纵。
9.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绝无四种毛病:不凭空揣测,不主观臆断,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是。
9.5 子畏于匡①,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②不得与(yù)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拘禁,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传下来的文化不都在我这里吗?天若是要使这些文化丧失不传,我也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天若不想让这些文化丧失,那匡人能把我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
公冶长篇
公冶长可妻也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 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 嫁给他为妻,他虽然有过牢狱之灾, 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孔子 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和对其人 品的肯定。孔子认为公冶长虽然曾经 遭受过牢狱之灾,但那是冤枉,并非 他的罪过,因此孔子并不轻视他,而 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表明孔 子在看待一个人时,重视的是其品德 和才能,而不是其过去的经历。
邻里关系的和谐
里仁也体现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爱的美好关系, 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01
贫穷的困境
贫穷使人生活困顿,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因此是人们所厌恶的。
02
卑贱的地位
卑贱的地位使人失去尊严和自由,受到他人的轻 视和侮辱,因此也是人们所厌恶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含义
反映了鲁国大夫季氏僭用天子之礼, 孔子对这种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君子无所争
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 争也君子。”
解释
孔子说:“君子对什么事情都不争。如果说有所争,那一 定是射箭比赛吧!双方互相作揖,礼貌谦让,然后登场! 射完箭走下来饮酒。这种争是君子之争。”
《子罕篇》9.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子罕篇》9.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
▲麻冕:麻织成的帽子,行冠礼所用。
▲纯:丝。
根据礼的规定,用麻做礼帽,需要两千四百缕经线。而麻线较粗,制作起来非常费工。丝线细,相比而言反而俭省。(朱熹《论语集注》:“麻冕,缁布冠也。纯,丝也。俭,谓省约。缁布冠,以三十升布为之,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细密难成,不如用丝之省约。”)
▲拜:拱手弯腰作揖或是跪拜礼。跪拜礼是由古代坐姿衍生出来的表示尊重的动作。随着等级制度日益森严,到了清朝发展到极致,跪拜成为了屈辱性陋习。
【译文】
孔子说:“用麻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丝制作(虽不合礼),但这样比过去节俭了,我赞成大家的做法。堂下作揖,这是礼制,现在都在堂上,我觉得这样太傲慢了,虽违反大众,我还是坚持在堂下作揖。”
【学而思】
孔子不是一个循规守旧的人,重视道德建设,对百姓有益的则继承,对百姓无益的则反对。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比如今日,道路对面碰到长辈,是跑过去打招呼呢?还是隔着马路招招手呢?或是视而不见?一个人的行为反映了个人的修养和礼节。
【知识扩展】
李泽厚《论语今读》:孔子对传统礼制,有坚持有不坚持,即所谓“经”(原则性)与“权”(灵活性)。以此例看来,涉及原则性
而必须坚持的,大都属于直接联系内心情感的行为活动;可以不必坚持的,大多是纯外在的仪文规矩。如“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因废除祭祀仪式,直接关系孝的内心情感与行为,所以必坚持;而“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则表明一般地说纯粹外在形式的仪文并不很重要。
论语·子罕篇全文
论语·⼦罕篇全⽂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句有:“出则事公卿,⼊则事⽗兄”;“后⽣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弟⼦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的某些活动。
【原⽂】
9·1 ⼦罕(1)⾔利与(2)命与仁。
【注释】
(1)罕:稀少,很少。
(2)与:赞同、肯定。
【译⽂】
孔⼦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评析】
“⼦罕⾔利”,说明孔⼦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对此是⼗分重视的。孔⼦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思想中的⼀个组成部分。孔⼦还讲“仁”,这⾥其思想的核⼼。对此,我们在前⾯的章节中也已评论,请参阅。
【原⽂】
9·2 达巷党⼈(1)⽈:“⼤哉孔⼦!博学⽽⽆所成名(2)。”⼦闻之,谓门弟⼦⽈:“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1)达巷党⼈:古代五百家为⼀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的⼈。
(2)博学⽽⽆所成名:学问渊博,因⽽不能以某⼀⽅⾯来称道他。
【译⽂】
达巷党这个地⽅有⼈说:“孔⼦真伟⼤啊!他学问渊博,因⽽不能以某⼀⽅⾯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听说了,对他的学⽣说:“我要专长于哪个⽅⾯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评析】
对于本章⾥“博学⽽⽆所成名⼀句”的解释还有⼀种,即“学问⼴博,可惜没有⼀艺之长以成名。”持此说的⼈认为,孔⼦表⾯上伟⼤,但实际上算不上博学多识,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对此说,我们觉得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之嫌了。
一起学《论语》9.25子罕篇——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一起学《论语》9.25子罕篇——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一起学《论语》9.25
子罕篇——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原文】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白话】
孔子说:“为人行事当以忠信为本,不要与志趣不像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就不要怕改正。”
【释词】
主忠信:行事以忠信为主。主,即“以……为主”。本章已见于【1.8】。朱子:“重出而逸其半。”
毋:无也。
不如己:不似己、不像己。按:此句紧承上文“主忠信”,自己主忠信,心向圣贤大道,为人行事当以忠信为本,则交友亦当交忠信之人。《注疏》:“无得以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也。”
江声:“不如非谓不及也。如以不及己而不友之,则彼胜己者将亦以我为不及而不吾友矣。”《论语后案》: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过则勿惮改:过,过错。勿,不。惮,畏难。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戒人忠信改过也。《学而篇》已有此文,记者异人,故重出之。
《论语义疏》曰:圣人应于物作教,一事时或再言。弟子重师之训,故又书而存焉。
程树德曰:《论语》之书,非出一手,故文有重出,不止前后文体不类已也。
《论语集解》曰:慎所主友,有过务改,皆所以为益。
《周易》曰:忠信,所以进德也。
朱子曰: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
程子曰:人道惟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向)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
张栻曰:主忠信,主字有力。盖斯须而不忠信,则思虑言行皆无所据依,同于无物也。主乎忠信,则立于实地,德所以进也。
论语子罕篇PPT课件
15
论语·子罕·十二
【原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 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 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 予死于道路乎?
【译文】孔子病重时,子路将门人弟子分工充作家臣料理后事。 病势略有好转的时候,孔子说:“仲由很长时间以来就干这欺诈 的事了!我明明没有家臣而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骗天吗?况 且,我与其在家臣的侍侯下死去,难道不更宁愿死在你们手里吗? 而且,即使我死后不享有卿大夫们的葬礼,难道就会被扔在大路 上吗?”
4
论语·子罕·一
【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孔子很少谈为何牟利,却称许天命和仁爱。
【赏析】本节谈“利”、“命”、“仁”。因“利”字意 见较为一致,无大分歧,“命”、“仁”分歧颇大,搜罗 前贤,略有四说:一、罕言说;二、多言说;三、赞成说; 四、赞许说。
5
论语·子罕·二
【原文】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 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 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文】达巷地方的人说:“孔子伟大啊!学问渊博而 不是靠专门的技能成名。”孔子知道后,对弟子们说: “我靠什么专能呢?是驾车之术呢?还是射箭之术呢? 我还是靠驾车之术吧。”
一起学《论语》9.17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起学《论语》9.17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起学《论语》9.17
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白话】
孔子站在河边上,说:“流逝的时光就如同这水啊,它昼夜不停地向前。”
【释词】
逝者:指流逝的时光,引申也指时光中的一切人、事、物。逝,往也。《注疏》:“言凡时事往者,如此川之流。”
不舍昼夜:昼夜不停。《集说》:“不舍昼夜者,言与昼夜相循环而不舍也。”《四书解义》:“彻昼彻夜,流而不已,未尝有一息之停止也。”刘宗周:“天地之化,运而不息,则生生不穷,如人元气运则肢体血脉日日充长。”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记孔子感叹时事既往,不可追复也。
伊藤仁斋曰:此言君子之德,日新而不息,犹川流之混混不已也。
《论语正义》曰:明君子进德修业,孳孳不已,与水相似也。赵岐《孟子章指》云:“言有本不竭,无本则涸,虚声过实,君子耻诸。是以仲尼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明夫子此语,既赞其不息,且知其有本也。
《论语集说》曰: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其易见者莫如川流,故圣人于此指以示人,欲学者知无息之体而不使功力有毫厘之间断也。
朱子曰: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
程子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又曰:纯亦不已,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谨独。
《论语稽》曰:穿地而流曰“川”,《家语》子贡曰:“君子见大川焉,必观,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盖即“智者乐水”之意也。
一起学《论语》9.7子罕篇——吾不试,故艺
一起学《论语》9.7子罕篇——吾不试,故艺
一起学《论语》9.7
子罕篇——吾不试,故艺
【原文】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白话】
子牢说:“夫子曾说过:‘我不被世用,所以学会了不少技艺。’”
【释词】
牢:子牢,孔子弟子。关于牢之名字之他说,今不取,详见《集释》之“考证”。
子云:云,说。以下为子牢引孔子之语。钱穆:“或说孔子为本章语时,牢在旁举所闻,与孔子语相发;一说门弟子记孔子语,因并及牢平日所述,用相印证。”
试:用。《集说》:“不试,言不为世用也。”
艺:技艺。钱穆:“孔子言,我不大用于世,故能多习于艺。”
【先贤精义】
郑康成曰:孔子自云,我不见用,故多技艺。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孔子多技艺之由,但与前章异时而语,故分之。
《论语正义》曰:此引弟子述孔子语,与前章“少贱多能”语同,故类记之。
张栻曰:门人载牢所记夫子之言于此,申前章之意也。
朱子曰:由不为世用,故得以习于艺而通之。
李炳南曰:孔子自说未替国家办事,所以能多学技艺。孔子、周公,都是圣人,尚且多艺,普通人岂能一无所长。
《论语稽》曰:“艺”字紧对“圣”字,盖以见时人之震惊多能而以为圣。其实以多能而论,不过艺而已矣。夫子之所谓“圣”,岂在是与?
【附录】
钱穆曰:《论语》编者,于孔子弟子必称字而不名,然称字亦必加子字,其有同字者,则配氏以别之。以牢为琴张之名,亦无据。然此处牢字必是名,一部《论语》,惟此及《宪问》章单称名,或此两章是此二人所记,故自书名,编者仍其旧而未改。或遂谓上论成于琴张,下论成于原思,则失之。
吴氏曰:弟子记夫子此言之时,子牢因言昔之所闻有如此者。其意相近,故并记之。
论语解读——子罕篇第九(共73张PPT)
今人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同意“罕言说”,他说:“我则 以为《论语》中讲仁虽多,但一方面多是和别人问答之词,另一方 面仁又是孔门最高的道德标准,正因为少谈,孔子偶一谈到,便有 记载,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孔子平生所言,自然 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之处,若 用来和所有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还是少的。”
9.7 牢⑴曰:“子云,‘吾不试⑵,故艺。’”
9.4子绝四:毋意①、毋必、毋固、毋我。
【注释】 ①毋意:不凭空猜测。毋:通“无”。意:通“臆”。 ②绝:杜 绝、戒掉。
【译文】孔子一点也没有四种毛病——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 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
【解读】 孔子说修身自律要克服四大毛病:不要主观臆断,不要绝对肯定, 不要固执否塞,不要唯我独是。按朱熹的说法:“意必常在事前, 固我常在事后。”意必是固我之因,固我是意必之果,反过来,固 我是意必之因,意必是固我之果。前两者与后两者互为循环因果, 恶性循环,一句话,以自我为中心,心里从不装有他人,更不用说 天下国家,孔子深以为自戒自律自绝。
9.3 子曰:“麻冕⑴,礼也;今也纯⑵,俭⑶,吾从众。拜下⑷, 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⑴麻冕——一种礼帽,有人说就是缁布冠(古人一到二十 岁,便举行加帽子的仪式,叫“冠礼”。第一次加的便是缁布冠), 未必可信。⑵纯——黑色的丝。⑶俭——绩麻做礼帽,依照规定, 要用二千四百缕经线。麻质较粗,必须织得非常细密,这很费工。 若用丝,丝质细,容易织成,因而省俭些。⑷拜下——指臣子对君 主的行礼,先在堂下磕头,然后升堂再磕头。《左传》僖公九年和 《国语·齐语》都记述齐桓公不听从周襄王的辞让,终于下拜的事。 到孔子时,下拜的礼似乎废弃了。
素说《论语》:子罕篇(二)
素说《论语》:子罕篇(二)
01
原文
子罕第九
09.0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02
释解
达巷这个地方有人说:“伟大啊,孔子!他的知识渊博,学问广大,但没有能够得到可以展示其才干和能力的职位,没有得到让人仰慕的功名。他追求的学问境界不在功名利禄,而在成德、成己、成人的境界上啊。”孔老师听到这些话后,对门下的弟子说:“一个期望有所成就的仁德君子,自然会以体现道义至善的彰显为自己的行动目标,因而在具体实践成德之时,决不会以其他单一的名利为目标,诸如将道德、仁义、善美之类挂在口头,声称自己是为仁德道义、为美善之目的而行动。我专执追求的是什么呢?是专执驾车,做个御手呢?还是专执射箭,做个射手呢?因为射箭是有明确可见的目标的,可以快速展现自己的技巧才干和能力的,可以很快得到优秀射手之名的。而驾车是需要对天时、地况等时空情况进行整体把握,需要和同车的指挥官、射手间达成默契实行最终的和谐,体现的是谨小慎微的服务。御手是为指挥官和射手添花的无名者,展现的是一种共同目标的最终实现。我还是做名驾车的御手好了。”
03
释字
巷( 、 )
《说文》: :里中道。从 从共。皆在邑中所共也。胡绛切。䢽,篆文从 省。
《约注》:邑:徐灏曰:“巷古音读如閧,共当为声。”舜徽按:许云“里中道”,犹 下云:“邻道也。” 即 之增声字,当云从 ,
共声。大徐本有“皆在邑中所共也”,小徐《系傅》作“言在邑中所共”,乃后人附记之辞窜入正文者,宜删。
《广韵》:巷:街巷。又姓。《诗》云“巷伯”。胡绛切。
一起学《论语》9.26子罕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起学《论语》9.26子罕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一起学《论语》9.26
子罕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原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白话】
孔子说:“三军虽众却能夺取其将帅,匹夫立志却难以改变其志向。”
【释词】
三军:周朝时,大国诸侯拥有三军。
夺:丧失,夺取。郑汝谐:“可夺者,所主在人;不可夺者,所主在我。”
帅:将帅。
匹夫:谓庶人也,即普通人。《注疏》:“士大夫已上有妾媵,庶人贱,但夫妇相匹配而已,故云‘匹夫’。”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人守志不移也。
孔安国曰: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
《论语正义》曰:三军之帅,以人为卫,故遇强敌,可覆而取之。匹夫守志,志有一定,不可得而夺也。
蔡节曰:此章言三军之帅尚或可夺,以明匹夫之能守其志,终不可得而夺耳。
郑康成曰:匹夫之守志,重于三军之死将者也。
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康有为曰:立志,为学者第一事。志不立,则天下无可为者。
刘宗周曰:志,气之帅也。气之刚大,塞天地,配道义,皆志为之。今人只无志者多,恁地鹘突;若志一立,天地鬼神避之,何夺之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皆此志也,故曰“志立而学半”。
张栻曰:志者,中有所主也。此所谓志,谓守其道而不渝,如虞人非其招不往之类是也。若守任私意,而不知徙义,则是失其所主,谓之“任意”则可耳,非志也。
陈祥道曰:三军之所恃者,帅也;匹夫之可守者,志也。以匹夫视三军,不若三军之众;以帅视志,不若志之固。盖见善明,然后用心刚;用心刚,则心之所之者其锐不可挫,其固不可攻。故首阳之饥
子罕篇
原文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 的。”
原文
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 人吧!”
9·21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 也。”
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 没有看见他停止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22 子曰:“苗而不秀(1)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 夫!”
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 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 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 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 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原文
9·2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 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部编版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优质课PPT课件
《雍也》章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子 曰:“知 之 者 不
如
……的人
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喜欢,爱好
以……为乐趣
文句翻译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 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 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述而》章 吃 粗粮
子曰:“饭 疏食 饮 水,
胳膊
冷水。“汤”,热水
师 焉 ;择 其 善者 而 从
选择 优点,长处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文句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 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 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 要改正。”
《子罕》章
河,河流 流逝
子在 川 上曰:“逝 者 如
这
舍弃
斯 夫,不 舍 昼夜。”
《雍也》章
指孔子的弟子颜回
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 堪
别人,人家 能忍受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
文句翻译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 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 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 回!”
课外它拓是展指阅:读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论语子罕篇第九ppt课件
三、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 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1)麻冕:麻布制作的礼帽。(2)纯:丝绸, 黑色的丝。(3)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4)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 跪拜。(5)泰:骄纵,傲慢。
7
三、【译文】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
盲人,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 前经过时,也一定要恭敬地快步走过。 【赏析】本章主要说到孔子对礼仪的重视。他看到 有丧事的人,心里就产生一种同情心,态度也随之 肃然,至于对第二点冕衣裳,穿制服的人,执政的 人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执政者的制服代表了国家的 体制,就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自然肃敬。对于 瞽者,就是可怜的人,范围扩大包括残疾的人,看 到这种人,心里自然肃然起来。
18
九、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 虽少,必做;过之,必趋。
【注释】(1)齐衰:用麻布制的丧服。(2)冕衣裳者: 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这里统指穿官服的人。 (3)瞽:盲人。(4)作:站起来,表示敬意。(5)趋: 赶快走,表示敬意。
19
九、【译文】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穿官服的人和
【赏析】这一章颜回对孔子师道崇高的叹咏。孔子 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人格到底多么崇高,无法估计, 所以用这四句话的文学境界来形容,益见孔子伟大。 这是颜回跟从孔子,对孔子所加赞叹的结论。此外, 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 日后为人师表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一起学《论语》9.3子罕篇——麻冕,礼也
一起学《论语》9.3子罕篇——麻冕,礼也
一起学《论语》9.3
子罕篇——麻冕,礼也
【原文】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白话】
孔子说:“用麻作的冕,是符合礼的;现在戴丝作的冕,节省了人力,我顺从大家。臣拜君先在堂下而后升堂再拜,是符合礼的;现在升堂才拜,很骄慢。虽然有违于众,我还是先在堂下拜。”
【释词】
麻冕:缁布冠也。古制绩麻为冕,其工细,制作极费工夫,不节省人力,故贵。朱子:“以三十升布为之,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细密难成,不如用丝之省约。”
《正义》:“麻者,枲麻,织其皮以为布,而冕用之,故曰‘麻冕’。《白虎通》:‘此三代宗庙之冠也。冕所以用麻为之者,女工之始,视不忘本也。’盖以木为幹,而用布衣之,上玄下朱,取天地之色。”
纯:丝也。
俭:节俭、省约。用丝虽不合礼,以其俭易,故孔子从之也。孔安国:“丝易成,故从俭。”
拜下:臣先在堂下稽首拜君,然后升堂再拜。阎若璩:“古者,臣与君行礼,再拜稽首于堂下,君辞之,然后升堂,复再拜稽首,故曰‘升成拜’。”
泰:骄慢。钱穆:“后渐骄泰,即在堂上拜,不先拜于堂下。”李炳南:“当时为人臣者的骄泰作风,孔子决不同流。”
从下:从于堂下拜之礼。《注疏》:“孔子以其骄泰则不孙,故违众而从下拜之礼也。下拜,礼之恭故也。”
【先贤精义】
程子曰: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也。
《论语注疏》曰:此章作孔子从恭俭。
蔡节曰:麻冕,固礼也,今用丝则俭矣;圣人所以从众者,取其俭也。拜下,亦礼也,今拜上则泰矣;圣人所以违众者,恶其泰也。众人之所为,圣人或从之或违之,亦曰酌夫礼之轻重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