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交通需求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来的拥挤水平。
因此,在治理交通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提出了“交通需求管理”的 观念和方法。这是在交通系统建设和管理观念上的一次重要变革:从历来
由增建道路来满足交通需求的增长转变为对交通需求加以管理、降低需求
量或抑制其过快增长,以适应已有道路交通设施能够容纳的程度,即改 “按需增供”为“按供管需”。
19
ΔT 交通系统 T 1 活动系统 A 3 E R
交通流 F
2 ΔA E
R
16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二、交通系统结构特点分析

交通服务的需求和供给间经常出现短期的动态的市场平衡。 社会经济活动系统A和交通系统T在交通模式F、外部资源R 及其他因素E的共同影响下处于一个长期变化过程。
ΔT 交通系统 T 1 活动系统 A 3 交通流 F E R
23
§5.2 TDM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策略
一、交通需求管理的基本概念
所谓交通需求管理(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简称TDM)是指通过交通政策等的导向作用, 促进交通参与者的交通选择行为的变更,以减少机动车出 行量,引导和调节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使交通系统供需
平衡,减轻或消除交通拥挤,同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并于 80年代后期进行深入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研究。1991年制 定的冰茶法案(ISTEA)已将交通需求管理作为重要的交 通对策纳入其中。1989年~1992年,美国在曼哈顿、纽约 等十几个大城市进行实验,并对交通需求管理实施机构进
行了研究,相继出台了许多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
25
5.2 TDM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策略
三、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策略

出行产生阶段 出行分布阶段


出行方式选择阶段
出行路径和时间选择阶段
26
5.2 TDM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策略

(1)出行产生阶段 人们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去参加不同的活动,因此产生 了出行。 我们无法抑制活动的发生,但是可以改变活动的时间和地
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形成最大效能的交通设施能力; 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运能优势,引导其他交通

方式的合理使用,形成城市最佳交通结构;

缓解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同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合理控 制道路上小汽车交通总量,引导理智使用道路交通资源,使道路交通 设施得到最充分和有效的利用。
吸引力,限制小汽车出行等。
29
5.2 TDM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策略

(4)出行路径和时间选择阶段
交通拥挤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同一时点(时段)、同一地点 (路段)交通量过于集中。

因此,在出行路径和时间选择阶段,可以通过调整交通需
求的时、空分布,使一天中的交通量在时间上达到均衡分 布,同一时段内的交通量在路网上达到均衡分布,从而减 少某一时段、路段的交通拥堵,有效发挥城市交通系统运 力。 例如,采取错时上下班制度,使一部分通勤出行错开高峰 时段;采取拥挤收费策略,减少进入城市中心拥挤区域的 交通量等。
14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三)麦恩黑姆系统作用图
ΔT
交通系统 T 3 E R
1
交通流 F
活动系统 A
2 ΔA E
R
15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四)数学公式表达
交通市场平衡
F=f1(T, A)
∆A = f2(F, R, E)
社会经济活动变化 交通系统变化
∆T = f3(F, R, E)
2
R
ΔA
E
17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t
D(A1)
D(A3) D(A0)
D(A2) J(T0)
J(T2) J(T1)
F1
F0 F3 F2
V
交通系统供需关系演变
18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当斯(Downs)定律
著名的当斯(Downs)定律对此的解释为:交通供给的发展永远赶不上
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交通需求总是趋于大于交通供给。即新建设的道路 降低了出行时耗,但同时引发了新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将恢复到
城市交通管理
第五章 交通需求管理
1
本章内容
§5 交通需求管理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5.2 交通需求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策略 §5.3 公交优先
2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麦恩黑姆分析框架
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rvin L.
Manheim教授在其编著的“Transportation Systems


5.3 公交优先

公共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在服务水平和可靠性方面竞争力下降,
是导致公共交通市区吸引力的根本原因。

例如在上海,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公共电汽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 19.1km/h,而到了90年代中期则下降到14 km/h。

北京20世纪60年代为20km/h,70年代为17.6km/h,80年代为14~
34
5.3 公交优先
三、公交优先政策

2005年9月,我国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和国 土资源部联合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将优先发 展城市公共交通确定为我国重要的交通发展战略。在该项政策的指引下,

点,在出行产生阶段减少出行量的生成,使拥堵问题的治
理延伸到需求产生之前,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

例如,鼓励出行者应用电话、电报、网络、电视会议等手 段进行非出行联系,减少实际出行的产生。
27
5.2 TDM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策略

(2)出行分布阶段 人类活动的分布和活动强度是决定交通需求量多少的重要 因素。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20世纪60年代)采取交通需求管理 策略的国家,并且在限制车辆拥有和使用方面成功地运用
和完善了这一策略。它实施的限制车辆拥有措施包括高额
的车辆税和车辆配额制度;限制车辆使用措施包括区域通 行证制度、实施高额的汽油税和高额的停车费等。
20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展公共交通、鼓励合乘车、停车收费策略等。
21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拿大、英国等也开始了交通需求 管理政策研究。日本建设省在其纲领性文件《道路建设的 长期构想》中,将TDM对策臵于重要地位,并于1993年制
定了新交通拥挤应急措施,提出了推进实施交通需求管理
策略的具体方案。加拿大维多利亚运输政策研究所编著了 网上《TDM百科全书》。2003年,英国伦敦在其市中心地
7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二)基本关系分析

交通流模式F为交通系统T和社会活动系统A两者所决定。
交通系统 T 1 交通流 F
活动系统 A
8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交通系统T
>
活动系统A
交通系统 T
活动系统A
>
交通系统 T 1
交通流 F
活动系统 A
9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衡效果的一种表现。
5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交通系统

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交通网络、车辆、 作为运输对象的人与货物)

全部交通方式 出行全体(所有起终点间的人流和物流)
6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外部系统

R——外部资源系统,包括土地、资金等; E——交通政策、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其他因 素。
民生活环境质量。 交通需求管理的核心是通过诱导人们的出行模式来缓 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矛盾。
24
§5.2 TDM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策略
二、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

促进与完善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互动反馈作用,减少或避免不必要 的交通发生源和吸引源;

协调和处理有限的城市空间与不同的道路交通设施之间的矛盾,实现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当前的交通流模式F又通过所提供的交通服务、为提供这些
服务消耗的资源R,以及区域规划、交通政策E的引导逐渐使 活动系统A发生变化。
交通流 F 活动系统 A
2 ΔA
R
E
10
交通流 F
活动系统 A
2
ΔA E
R
11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当前的交通流模式F又由于投资R的增加而开发新的服务或改
区实施了区域收费制度,该政策近年来在收费费率、收费
车型、收费时间和区域范围方面得到不断改进,取得了良 好效果。
22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20实际90年代以来,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引入我国,并逐渐 被人们所认识。一些政策也陆续在我国各大城市得到了实 施,如北京、昆明、上海等地实施的公交优先政策,温州、 杭州等城市实施的错时上下班和弹性工作制措施,北京、 上海等城市实施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促 进了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在我国的引入和推广,有些措施还 使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
30

5.3 公交优先
一、我国公交发展现状

调查资料表明:1952年,天津市有自行车17万辆,其客运量占总客运量 的38%;公共交通工具为400辆,其客运量占62%。可见天津市的交通 结构以公共交通为主,自行车个人交通为辅。1988年,天津市的公共交 通与自行车个人交通的出行比例变为2:8,到20世纪90年代,则变为1: 9。这表明天津市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地位已被自行车交通所替代。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市的公交出行曾经有超过1200万人次日的记录, 承担城市全部出行的35%以上,而在随后十几年的发展中公交服务经历 了持续衰落的过程,到2003年全市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所有的日均运量 只有960万人次,仅占城市客运出行总量的16%。 在北京,从1986年到2000年机动化出行方式从38%提高到61%,其中小 汽车在出行方式构成中所占比例在15年里由6%上升到23.2%,而公共 31 交通的份额由过去的35%下降到26.5%。
15km/h,公共汽车速度慢于自行车(自行车平均速度为16km/h)。人 们宁愿骑自行车而不愿乘公共汽车,致使自行车数量增多,加剧了道 路拥挤程度,又使公共汽车速度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32
5.3 公交优先

城市公交客运系统结构单一,不完善
公交线网密度低,线路布臵不合理
行驶环境差 换乘困难 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
Analysis”-《运输系统分析》一书中提出的。
3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构成要素分析

对象系统 外部系统
4
§5.1 交通需求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对象系统

T——交通系统,是交通服务的供给方;
A——社会经济活动系统,是交通服务的需求方;
F——交通流模式,可视为交通市场上交通服务平
善原有服务水平,以及在交通规划、区域规划E的共同作用下 使交通系统T发生变化。
E R
ΔT
交通系统 T 3
交通流 F
12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2003-2010 第二阶段: 2010-2020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 2020-远景年
第三阶段
13
ΔT 交通系统 T 3
E R
交通流 F

(3)出行方式选择阶段 当交通需求总量基本确定后,城市的交通方式结构就成了 道路资源利用程度和交通拥挤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加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将大量的个人交通转变成
为高效节能的公共交通,可以有效降低道路上机动车交通 量,改善交通状况。

例如,建立快速公交系统,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增加公交

为了从源头上缓解交通拥挤问题,可以在城市土地利用规
划阶段引入交通需求管理理念,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 划配臵,综合控制城市各行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规模,使
出行需求在空间上合理分布。

例如,通过控制和调整大型交通集散地的分布,使之从交 通拥挤地区转向不拥挤地区,从而解决这些地区的拥挤问 题。
28
5.2 TDM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策略
33
5.3 公交优先
二、发展公交的好处
下表为城市交通系统中三种有代表性交通方式的运输特征比较。可见, 环境污染较小等优点。
与其他出行方式相比,常规公交具有运输成本低、投入少、人均资源消耗低、
几种交通方式的运输特征比较
交通方 式 自行车 私人小 汽车 常规公 交 运量 (人次/h) 2000 3000 6000~9000 运输速度 人均占用道路面 适用范围 (km/h) 积(m2/人) 10~15 20~60 20~50 6~10(动态) 1.5(静态) 10~20(动态) 4~6(静态) 1~2(动态) 1.5~2(静态) 短途 较广 中距离 特点 运输成本低、无污染、 灵活方便 运输成本高、投入大、 能耗多、污染严重 运输成本低、投入少、 人均资源消耗和环境 污染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