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面工程第三章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

工程材料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

工程材料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名词:奥氏体化,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

答:奥氏体化:在临界点以上加热,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称为奥氏体化奥氏体化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奥氏体晶核形成、第二步奥氏体晶核长大、第三步残余Fe3C溶解、第四步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过冷奥氏体:处于临界点A1以下的奥氏体称过冷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是非稳定组织,迟早要发生转变。随过冷度不同,过冷奥氏体将发生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三种类型转变。

残余奥氏体:即使冷却到Mf 点,也不可能获得100%的马氏体,总有部分奥氏体未能转变而残留下来,称残余奥氏体,用A’ 或γ’ 表示。

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奥氏体化刚结束时的晶粒度称起始晶粒度,此时晶粒细小均匀。

实际晶粒度: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称实际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称本质晶粒度。

2、过冷奥氏体转变时所形成的珠光体类、贝氏体类、马氏体类组织有哪几种? 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何特点?

答:过冷奥氏体在A1~ 550℃间将转变为珠光体类组织,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根据片层厚薄不同,又细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⑴珠光体: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5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P表示。⑵索氏体:形成温度为650-600℃,片层较薄,800-10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S 表示。⑶屈氏体:形成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电镜下可辨,用符号T 表示。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三种组织无本质区别,只是形态上的粗细之分,因此其界限也是相对的。片间距越小,钢的强度、硬度越高,而塑性和韧性略有改善。

表面工程复习题

表面工程复习题

表面工程复习题(总19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表面工程作业

第一章作业

1,何谓表面工程,简述它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

从广义上讲,表面技术是直接与各种表面现象或过程有关的,能为人类造福或被人们利用的技术表面技术主要包括:表面覆盖(在材料的表面施加各种覆盖层)、表面改性、表面加工以及表面湿润、表面催化、膜技术等。

表面工程技术既可对材料表面改性,制备多功能(防腐、耐磨、耐热、耐高温、耐疲劳、耐辐射、抗氧化以及光、热、磁、电等特殊功能)的涂、镀、渗、覆层,成倍延长机件的寿命;又可对产品进行装饰;还可对废旧机件进行修复。采用表面工程措施的费用,一般虽然占产品价格的5%~10%,却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及附加值,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采用表面工程措施的平均效益高达5~20倍以上。

2,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是什么?

一、研究复合表面技术二、完善表面工程技术设计体系三、开发多种功能涂层四、研究开发新型涂层材料五、深化表面工程基础理论和测试方法的研究六、扩展表面工程的应用领域七、积极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服务八、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九、降低对环保的负面效应

第二章作业

1,洁净的表面结构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3,贝尔比层是怎样形成的具有什么特点

固体材料经过切削加工后,在几个微米或者十几个微米的表层中可能发生组织结构的剧烈变化,既造成一定程度的晶格畸变。这种晶格的畸变随深度变化,

而在最外的,约5nm-10nm厚度可能会形成一种非晶态层。这层非晶态称为贝尔比层。其成分为金属和它的氧化物,而性质与体内明显不同。

工程材料第三章PPT

工程材料第三章PPT

★等轴晶没有弱面,晶枝彼此嵌入,结合较牢,性能 均匀,无方向性,是一般情况下的金属特别是钢铁铸 件所要求的结构。
⑴加热温度高、冷速大、铸造温度高和浇注速度大,有利于在铸锭或 铸件的截面上保持较大的温度梯度,获得较发达的柱状晶。 ⑵铸造温度低,冷速小,利于截面温度的均匀化,促进等轴晶的形成。
铸锭的缺陷
树枝状长大的树枝状晶体 金 属 的 树 枝 晶
1.2.4 同素异构(晶)转变(二 次结晶、重结晶) Allotropy
and polymorphism 在固态下只有一种晶体结构,如铝、铜、银(FCC)和钨、
钼、钒(BCC)等。 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格形式,如铁、钴、钛等。
伴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或压力)的变化,物质在固态时所发生的晶体结构的转 变,称为同素异构(晶)转变,亦称多晶型转变。具有同一化学组成却 有不同晶体结构的材料,即称为同素异构(晶)体或多晶性材料。
相的自由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G=-SdT+VdP
G
G
结晶为等压过程,即dP=0
G G
dG SdT
dG S dT
液、固态金属的自由能-温度曲线 液态金属和固态金属的自由能-温度关系曲线中,两条曲线交点所对 应的温度T0即为理论结晶温度或熔点。液态金属要结晶,温度必须低 于T0,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过冷度。
QL Qα
b c(长度) 可得:

材料表面工程复习考试重点终极版

材料表面工程复习考试重点终极版

第一章

表面技术的含义:

表面技术是指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多种表面技术复合处理,改变固体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需表面性能。

表面技术的目的:

①提高材料抵御环境作用的能力。

②赋予材料表面某种功能特性,包括光、电、磁、热、声、吸附、分离等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能。

③实施特定的表面加工来制造构件、零部件和元器件等。

表面技术的实施方法:1.施加各种覆盖层 2.表面改性:

表面技术的分类:4种基本类型:①原子沉积。②颗粒沉积。③整体覆盖。④表面改性。广义表面技术包括

①表面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理论。

②表面处理技术,它又包括表面覆盖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和复合表面处理技术3部分。

③表面加工技术。④表面分析和测试技术。⑤表面工程技术设计。

表面技术的应用理论

(1)表面失效分析(2)摩擦与磨损理论

(3)表面腐蚀与防护理论(4)表面结合与复合理论

表面处理技术------表面覆盖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复合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技术的应用概况

一、结构材料应用

1材料防护

主要指材料表面防止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能力。

2 提高材料耐磨性3表面强化4表面修复5表面装饰

二、功能材料应用三、生活环境应用

四、新材料开发应用1金刚石薄膜2类金刚石碳膜3立方氮化硼膜

第二章

表面的范围:金属为1-3个原子层;半导体4-6层;绝缘体为十至几十层。

表面的分类:1 理想表面2 清洁表面3 实际表面

一、理想表面

一种理论上的结构完整的二维点阵平面。表面原子排列与晶体内部相同。理想表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二、清洁表面

经过彻底清洗、烘干、溅射,并进行热处理后,保存在超高真空(10-12Torr)下的不存在任何污染的化学纯表面,称为清洁表面。

第三章 表面工程技术的预处理工艺与作业环境1

第三章   表面工程技术的预处理工艺与作业环境1

第三章表面工程技术的预处理工艺与作业环境

第一节表面预处理工艺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主要有机械处理法、脱脂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三大类。选择表面处理法应考虑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

(1)表面污染物的种类。如动物油、植物油、矿物油、润滑油、脏土、流体、无机盐、水份、指纹等。

(2)污染物的物理特性。如污染物的厚度、紧密或疏松程度等。

(3)工件材料的种类。如钢材料可用碱溶液,而处理黄铜、铝材料时应考虑选用腐蚀性较小的温和溶液。

(4)需要清洁的程度。

(5)清洗液的清洁能力和设备情况。

(6)危险性和价格成本等。

一、机械性清理

1、机械磨光和抛光

机械打磨法

通常先用钢丝刷刷去工件表面松散的氧化层,然后用砂轮、砂布、砂纸或粗锉进行打磨加工,使工件表面得到一定的粗糙度。

机械打磨法适用于大部分材料。表1-3分别示出了国产水砂纸、木砂纸和铁砂布的型号和粒度号数的对照情况,供使用时参考。机械打磨法简便易行,化费很省,但在实际操作时难以得到相同的重复结果,操作的重演性和均匀性较差,因此通常只在要求不高的场合使用。

表1 国产水砂纸型号与粒度号数对照

表2国产木砂纸型号与粒度号数对照

表3国产铁砂布型号与粒度号数对照

2、滚光和刷光

(1) 滚光、振动光饰

滚光是将零件放入盛有磨料和化学溶液的滚筒中,借滚筒旋转使零件与磨料、零件与零件相互摩擦以达到清理零件表面的过程。

振动光饰是在滚筒滚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先进的光饰方法,它是通过振动电机等带动容器作上下、左右或旋转运动,从而使零件与磨料介质相互摩擦,以达到整平、修饰零件目的的过程。

滚光的方法:普通滚光、离心滚光、化学加速离心滚光等,后二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均属利用滚动原理的高能光饰方法。

表面工程学三、预处理(09)

表面工程学三、预处理(09)

第二节 表面工程技术的作业环境 不同的表面工程技术对工作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1 喷涂工作环境的要求 最好是在无人的封闭工作间内进行; 要有强排风装置,防止粉尘危害; 等离子喷涂应有防噪音措施,如戴耳塞。
ABS塑料是由丙烯腈(A)、 丁二烯(B)、苯乙烯(S)三 种单体发生共聚反应而形 成的共聚物
丁晴橡胶(BA)
ABS塑料及其化 学粗化后的结构
塑料的表面处理工艺(2) (2) 聚烯烃、聚乙烯缩醛等塑料:必须进行表面氧化、酸 处理、电晕放电、紫外线等处理,改变其表面极性,提高 涂膜的附着力和亲水性。
脱脂处理 去除被处理零件表面的油污。 1 溶剂法 (1) 有机溶剂:如汽油、苯、四氯化碳等。一般在常温下脱脂。 特点:脱脂速度快、效果好,但溶剂易挥发、易燃、有毒性, 使用时应注意通风。
(2) 水溶性清洗剂 由表面活性剂、缓蚀剂等组成。用超声波清洗效果更好。 特点:可在常温下脱脂,加温脱脂效果更好。使用安全、无 污染、价格低。
氢氧化钠(NaOH) 碳酸钠(Na2CO3) 磷酸钠(Na3PO412H2O) 硅酸钠(Na2SiO3) 30~50 表面活性剂 40%线性烷基磺酸钠 三聚磷酸钠(Na5P3O10) 温度(℃) 80 70~80 电流密度(A/dm3) 10 2~5 阴极脱脂时间(min) l 阳极脱脂时间(min) 0. 2~0. 5~10 5
2
塑料的表面处理工艺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任家隆 第3章 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任家隆 第3章 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

P(F + Fe3C)
C%: 0.02% 6.69%
晶格: bcc
复杂
>Ac1
•四个阶段:
A
0.77% fcc
一、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1、奥氏体的形核 (1)形核条件
奥氏体晶核的形成条件是系统的能量、结构和成分起伏。 (2)形核部位
奥氏体晶核通常优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 此外,在珠光体团的边界,过冷度较大时在铁素体内的亚晶界 上也都可以成为奥氏体的形核部位。
第3章 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
3.1 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3.1.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3.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3.2 热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 3.2.1 钢的普通热处理 3.2.2 钢的表面热处理 3.2.3 热处理零件结构工艺性与工艺文件
3.3 材料的表面工程及热处理新技术(选学内容)
概述
二、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 奥氏体晶粒的评定标准 一般生产中把奥氏体晶粒大小分为1~8个级别,其中1级
最粗,8级最细,超过8级以上的称为超细晶粒。 晶粒度的级别G与晶粒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n=2G-1 G……为放大100倍进行金相观察时每平方英寸(2)视野 中所含的平均晶粒数目。 n……实际上每1mm2试样面积中的平均晶粒数目。
二、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举例: 晶粒度级别N可由关系式n=2G-1确定。式中n为当放

第三章 表面工程与热处理

第三章 表面工程与热处理
应用范围:适用于高碳钢、渗碳件、表面淬
火件。例如模具、滚动轴承。
②中温回火
回火温度350~500 ℃
回火后的硬度35~50HRC 回火目的:获得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 改善塑性和韧性。 应用范围:适用于弹簧和锻模。
③高温回火(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
回火温度500~600 ℃
回火后的硬度25~35HRC
Ms 时间
单液淬火
双液淬火
分级淬火
等温淬火
3. 淬火温度:
名 称 亚共析钢 共析钢 过共析钢
温 度 ( °C ) Ac3 + 30~50 Ac1 + 30~50 Ac1 + 30~50
2)油在低温区冷却能力较理想,但高温区冷却
能力太小,适用于合金钢和小尺寸的碳钢件。
3)盐浴冷却能力在水和油之间,用于形状复杂 件的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 2. 回火 ⑴方法:钢件淬硬后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 一温度时,保温一段时间,冷却至室温。
SL系列新型气流纺针布,产品经特种工艺处理, 表面涂覆高硬度合金层,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和耐 腐蚀性,并替代了国外进口的同类产品。
在消防水带外面涂覆特种加强涂料,使水带更加 耐磨、耐腐蚀。
4.热功能:耐热、抗高温氧化、热绝缘、热辐射
等;
5.光、电磁等特种功能。
第二节 热处理
一、热处理概述

第三章热喷涂

第三章热喷涂
喷涂高熔点材料,特别是氧化物陶瓷, 喷涂效率非常高。
28
五、超音速喷涂(HVOF)
燃料气体(氢气,丙烷,丙烯或乙炔-甲烷-丙 烷混合气体等)与助燃剂(O2)以一定的 比例导入燃烧室内混合,爆炸式燃烧, 因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以高速通过膨胀 管获得超音速。同时通入送粉气(Ar或 N2),定量沿燃烧头内碳化钨中心套管 送入高温燃气中,一同射出喷涂于工件 上形成涂层。
3
热喷涂涂层的结构特点
热喷涂涂层形成过程决定了涂层的结构特 点,喷涂层是由无数变形粒子相互交错呈 波浪式堆叠在一起的层状组织结构,涂层 中颗粒与颗粒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孔 隙和空洞,并伴有氧化物夹杂,其特点为 :
* 呈层状 * 含有氧化物夹杂 * 含有孔隙或气孔
4
热喷涂涂层的结合机理
11
硬度
由于热喷涂涂层在形成时的激冷和高速撞 击,涂层晶粒细化以及晶格产生畸变使涂 层得到强化,因而热喷涂涂层的硬度比一 般材料的硬度要高一些,其大小也会因喷 涂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2
结合强度
热喷涂涂层与基体的结合主要依靠与基 体粗糙表面的机械咬合(抛描效应)。 基材表面的清洁程度、涂层材料的颗粒 温度和颗粒撞击基体的速度以及涂层中 残余应力的大小均会影响涂层与基体的 结合强度,因而涂层的结合强度也与所 采用的喷涂方法有关。
24
等离子喷涂设备工位布置示意图

《材料表面工程》教学大纲.doc

《材料表面工程》教学大纲.doc

《材料表面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540 开课学期:7

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力学

总学时数:32 学分:2.0 讲课:32 实验:0

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表面工程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主要论述如何改变金属及其合金,陶瓷,玻璃,聚合物,半导体及电子材料等现代材料表面特性,特别是提高精密机械零件表面抗磨、耐腐和抗疲劳特性,以及延长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的各种技术、设备、工业应用等,是工科院校学生应当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从表面改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的精神;

2.使学生了解各种现代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改性机理,应用领区域;

3.让学生根据所用零件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现代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提高零件表面

特性;

4.使学生具备正确选择使用表面技术和设备的能力,实现用最低的费用,获得最好

的表面改性效果。

二、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表面工程技术概述

掌握材料表面工程的概念,表面工程具有的作用,表面工程技术所包含的内容,了解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前景,表面工程具有的意义。

第二章表面热处理技术

掌握表面淬火技术的特点,表面淬火用钢的特点,当今主要的表面淬火方法, 重点掌握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技术、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技术、了解激光加热表面淬火技术以及等离子体加热表面淬火技术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了解表面扩渗的原理。

第三章 工程材料第二节 建筑装饰材料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三章 工程材料第二节 建筑装饰材料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三章工程材料

第二节建筑装饰材料综合练习与答案

一、单选题

1、()也叫胶粘剂,是将其他成分粘结成一个整体,并能牢固附着在被涂基层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

A.主要成膜物质

B.次要成膜物质

C.辅助成膜物质

D.溶剂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建筑装饰涂料。建筑装饰涂料的基本组成中的主要成膜物质也叫胶粘剂,是将其他成分粘结成一个整体,并能牢固附着在被涂基层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

2、钢化玻璃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玻璃表面上形成一个()。

A.压应力层

B.拉应力层

C.防脆裂层

D.刚性氧化层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建筑玻璃。钢化玻璃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玻璃的表面上形成一个压应力层,而内部处于较大的拉应力状态,内外拉压应力处于平衡状态。

3、不属于彩色涂层钢板按涂层分类的是()。

A.无机涂层

B.刚性涂层

C.有机涂层

D.复合涂层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建筑装饰钢材。彩色涂层钢板按涂层分为无机涂层.有机涂层和复合涂层三大类。

4、夹层玻璃的层数最多可达()层。

A.3

B.5

C.7

D.9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建筑玻璃。夹层玻璃的层数有2.3.5.7层,最多可达9层。

5、涂料组成成分中,次要成膜物质的作用是()。

A.降低黏度便于施工

B.溶解成膜物质,影响成膜过程

C.赋予涂料美观的色彩,并提高涂膜的耐磨性

D.将其他成分粘成整体,并形成坚韧的保护膜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建筑装饰涂料。次要成膜物不能单独成膜,它包括颜料与填料,颜料不溶于水和油,赋予涂料美观的色彩。填料能增加涂膜厚度,提高涂膜的耐磨性和硬度。

表面工程学复习资料

表面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表面工程技术:为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使材料或零部件表面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化学、物理方法及工艺。

2.表面工程技术内涵:

(1)表面改性技术。能够提高零部件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抗高温氧化性能,或使材料表面具有特殊功能(磁性能、光电性能)

的有关技术。

(2)表面加工技术。能在单晶硅表面制作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光刻技术、离子刻蚀技术。

(3)表面合成技术。借助各种手段在材料表面合成新材料的技术,离子注入制备或合成新材料。

(4)表面加工三维合成技术将二维表面加工累积成三维零件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5)上述几个要点的组合或综合

3.表面工程技术的分类:

(1)表面改性技术:表面组织转换技术、表面涂镀技术、表面合金化和掺杂技术

(2)表面微细加工技术

(3)表面加工三维成型技术——快速原型制造

⑷表面合成新材料技术

4.表面工程技术功能:

①提高耐腐蚀、耐磨性、耐疲劳、耐辐射性能,表面自润滑性;

②实现表面自修复性(自适应、自补偿、自愈合),生物相容性。第二章表面工程技术的物理化学基础

1.理想表面:无限晶体中插进一个平面,将其分成两部分后所形成的

表面,并认为半无限晶体中的原子位置和电子密度都和原来的无限晶体一样。

2.洁净表面:尽管材料表层原子结构的周期性不同于体内,但如果其

化学成分仍及体内相同,这种表面就成为洁净表面。

3.清洁表面:指零件经过清洗(脱脂、浸蚀等)以后的表面,及洁净

表面必须用特殊的方法才能得到不同。

4.典型固体界面分类:

(1)基于固相晶粒尺寸和微观结构差异形成的界面

(2)基于固相组织或晶体结构差异形成的界面

工程材料作业第三、四章

工程材料作业第三、四章
5对普通中碳结构钢, 在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下, 可用正火代替 淬火加高温回火,不仅操作简便,而且使钢材的组织和尺寸稳定。
⑥高温正火(Ac3以上150〜200C)由于高温下扩散速度较高,可以减 少铸件和锻件的成分偏析。 高温正火后的粗大晶粒可通过随后第二次 较低温度的正火予以细化。
⑦对某些用于汽轮机和锅炉的低、 中碳合金钢, 常采用正火以获得贝
氏体组织,再经高温回火,用于400〜550C时具有良好的抗蠕变能 力。
⑧除钢件和钢材以外, 正火还广泛用于球墨铸铁热处理, 使其获得珠 光体基体,提高球墨铸铁的强度。
二)退火 退火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 保持足够时间, 然后以适宜速度
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在于:
1改善或消除钢铁在铸造、 锻压、轧制和焊接过程中所wenku.baidu.com成的各种组 织缺陷以及残余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
3、合金元素在奥氏体化和淬火的热处理中发生着什么样的作用? 答:合金元素分为碳化物形成元素、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碳化物形成元素(特别是强碳化物元素)与碳有较强的亲和力,阻滞 碳的扩散,减缓奥氏体形成;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加快奥氏体形成。
几乎所有合金元素(除Co外)都会增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提高钢的淬透性。
不同点:前者为合金元素将铁置换出,然后与碳作用;但后者则是直 接与铁作用,降低冲击韧性,增加塑性和韧性。

第三章_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与改性

第三章_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与改性
⑤低聚皂类分散剂
COOC2H5ONa -(-CH-CH2-C-CH-)nOC2H5 COOC2H5ONa
⑥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
COONa
-(-CH-CH-CH2-CH-CH-CH-)nH3COOC
COOR COONa
纳米颗粒表面改性的应用前景
纳米固体的制备
纳米粒子(Al2O3、ZrO2)制备纳米陶瓷 金属纳米粒子制备纳米金属
CH3 R- N O CH3
表面改性剂的种类
(4)不饱和有机酸 如油酸,用于处理含碱金属粒子的无机矿物填料 (5)有机硅 硅油、硅表面活性剂,用于高岭土、碳酸钙滑石粉、 水合氧化铝等表面的改性 (6)高级脂肪酸及其盐 用于氧化铁红、铁黑、铁黄等粉体表面的改性
如硬脂酸、硬脂酸锌
表面改性剂的种类
(8)超分散剂(BYK公司)
铁黄[-FeO(OH)]+高沸点醇 Fe3O4
酯化反应采用的醇最有效的是伯醇、其次是仲醇,叔醇无效 酯化反应表面修饰法对于表面为弱酸性和中性的纳米微粒最 有效,如SiO2 、Fe2O3、TiO2、Al2O3、ZnO等 -Si-OH+H-O-R -Si-O-R+H2O
化学修饰及改性方法
③表面接枝改性法:通过化学反应将高分子链接到无机纳米 粒子表面上的方法称为表面接枝法
表面改性剂的种类
(1)偶联剂 种类: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锆铝酸盐及络合物 作用:无机填料与有机高聚物分子之间的“分子桥”,抑制 填料体系“相”分离,增大填充量 (2)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阳离子:胺盐类 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两性:氧化胺 (3)有机聚合物 聚丙烯蜡、聚乙烯蜡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3堆焊技术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3堆焊技术

具有一定的空载电压 具有下降外特性 具有适当的短路电流 能方便地调节焊接电流。 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堆焊技术
第三章 堆焊技术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堆焊技术
江苏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qikailx@sina.com
§1 概述

堆焊与堆焊技术



堆焊是用焊接方法在零件表面堆敷一层金属的工 艺过程。 一方面可以恢复零件因磨损或加工过程中的失误 而造成的尺寸不足,即恢复零件的尺寸 另一方面可以对零件表面进行改性,以获得所需 要的特殊性能,即赋予零件表面特殊的性能。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堆焊技术
江苏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qikailx@sina.com
4.铜及铜合金堆焊材料
铜及铜合金堆焊材料有紫铜、黄铜、青铜和白铜
5.碳化钨堆焊材料


铸造碳化钨含碳3.7%~4.0%,钨95%~96%, 它是WC-W2C的混合物。这类合金硬度高,耐磨 性好,但脆性大,易在工作过程中碎裂并脱落。 烧结碳化钨大多是用钴作粘结金属的,随着钴含 量的提高,硬度下降,韧性提高,同时碳化钨晶 粒越细,其耐磨性就越高。
碳含量大于2%的铁基堆焊合金均属于铸铁类型。为了进 一步提高耐磨性,通常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如Cr、 W、Mo、V、Ti,Ni、B等,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抗磨损性 能的合金铸铁堆焊层。 种类:马氏体合金铸铁、奥氏体合金铸铁、高铬合金铸 铁。

第三章 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与改性

第三章 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与改性

CH3 R-N O - CH3
表面改性剂的种类
(4)不饱和有机酸 如油酸, 如油酸,用于处理含碱金属粒子的无机矿物填料 (5)有机硅 硅油、硅表面活性剂,用于高岭土、碳酸钙滑石粉、 硅油、硅表面活性剂,用于高岭土、碳酸钙滑石粉、 水合氧化铝等表面的改性 (6)高级脂肪酸及其盐 用于氧化铁红、铁黑、 用于氧化铁红、铁黑、铁黄等粉体表面的改性 如硬脂酸、硬脂酸锌 如硬脂酸、
物理修饰及改性方法
将一种物质沉积到纳米微粒表面, ②表面沉积法:将一种物质沉积到纳米微粒表面,形成与 表面沉积法 将一种物质沉积到纳米微粒表面 颗粒表面无化学结合的异质包覆层 例:纳米TiO2表面包覆 2O3 表面包覆Al 纳米
60℃ ℃ 纳米粒子分散在水中
浓硫酸调节pH值 浓硫酸调节 值 1.5~2.0 铝酸钠水溶液 纳米TiO2-Al2O3 纳米
Si
KH570(A174)
OCH3 OCH3 (CH2)3 Si OCH3
KH560(A187)
OCH3
OC2H5 H2 N (CH2)3 Siwk.baidu.comOC2H5
KH550(A1100)
OC2H5
化学修饰及改性方法
非水分散型的染料溶在环己烷中 制备微乳液,然后液滴用 然后液滴用SiO2包覆 制备微乳液 然后液滴用 最后硅烷偶联剂改性
聚合与表面接枝同步进行法 例如碳黑,表面捕捉自由基能力 较强 边聚合边接枝 较强(边聚合边接枝 边聚合边接枝) 例如碳黑, 颗粒表面聚合生长接枝法(无机纳米粒子能吸附引发剂 颗粒表面聚合生长接枝法 无机纳米粒子能吸附引发剂) 无机纳米粒子能吸附引发剂 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直接从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开始聚合, 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直接从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开始聚合,诱发生长 偶联接枝法:纳米粒子表面官能团与高分子的直接反应 偶联接枝法 纳米粒子表面官能团与高分子的直接反应 颗粒- 颗粒-OH+OCN-P + - 颗粒- 颗粒-OCONH-P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其它表面处理方法
表面处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种处理方法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研究。 任何一种处理都会影响到表面对疲劳的抗力,但是究竟是增加还 是减少,增加或减少的程度如何,比较复杂。因为即使对于同一 种处理方法,例如电镀,镀层的种类可达上百种,各种镀层特性 不可能相同,因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1)确定材料在使用方面是否存在限制: 这些限制包括工艺
性能、使用环境、机械性能、理化性能等。 (2)确定负荷限制: 考察材料是否能经受住运行中的载荷而 不变形或无过分变形。
(2)真空度:真空室中残余氧、氮和水气对应力都有影响。
在沉积SiO时,随着水气分压升高,其应力从张应力逐渐变 为压应力。 在沉积Al膜时,若真空度低于102 Pa,则A1膜由通常的张应 力变为压应力,其它金属也有类似现象。这是因为气体渗入 金属晶格,从而抑制了金属晶格的膨胀。
(3)沉积速率:沉积速率对应力的影响缺乏规律性。 根据Hoffman模型,内应力将随沉积速度增大而增大。 但有些薄膜的内应力却相反变化,即随沉积速率增 大而减小。
2.晶界开裂
滑移带到达晶界时,在晶界上受阻。
随着滑移的继续进行,位错在晶界 旁塞积。当位错塞积造成的应力达
到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在晶界处会
产生开裂形成微裂纹。
材料的晶粒尺寸愈大,晶界上的应变量愈大,位错塞积愈严重,所产生
的应力就愈高,裂纹就愈易形成。 因此,以晶粒细化来防止晶界的开裂和推迟裂纹的萌生是很有效的。
力集中,削弱机件的表面强度。
Rebingry效应属于后者,是可逆的,该效应也可以显著地改变材料
表面的机械性能。
Rebingry效应最普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有两点: ①使塑性增加——降低屈服极限和硬化指数。 ②使脆性增加——塑性和强度急剧降低。 这种效应一般是分子性质与该固体分子相近 的液体所引起。对于金属来说,与其相近的 金属熔体就可产生此种效应。如黄铜和锌有 水银时就变脆(图3-14)。 熔盐可剧烈降低离子晶体的强度和塑性,熔 融的碱金属和铝对石墨有显著影响,而有机 固体则对有机液体十分敏感。
任何固体存在这种效应。例如,玻璃和石膏吸附水蒸气后,其强度
明显下降。铜表面覆盖熔融的铋薄膜后,会使铜原来的高塑性丧失, 在远比空气中拉伸低得多的应力下发生脆性破坏。
从热力学的观点来看,固体表面和环境介质的作用可分两类: 一类是不可逆的,一类是可逆的。
腐蚀属于前者,是不可逆的, 腐蚀会使表面出现腐蚀坑,产生应
保证固体金属件不被熔融物浸润,从而阻止吸附引起的强度降低。
3-4 表面抗磨强度
与固体物质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的机件表面都要承受摩擦磨损,提
高机件的抗磨强度是表面工程技术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擦面之间加润滑剂是减少磨损的有效方法。
润滑剂减少磨损的主要机理是:
流体膜润滑即流体膜把两金属隔开,把磨损减到最低限度; 固体润滑即在固体表面采取固体润滑剂或使用的添加剂能与金属的 表面发生反应生成厚为40~400nm的氧化物或硫化物,可以避免金 属与金属之间的接触。
2.温度和变形速度
温度和变形速度对Rebingry效应的出现有很大影响。
3.固态金属的结构
固态金属的结构对存在液体金属时的脆性的发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原始材料塑性愈差,则在相应的熔融物的影响下愈易由塑 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所以像加工硬化、时效、辐照、缺口等一 切降低塑性的因素,往往会促进有熔融金属存在时脆性的发生。
3-3-2
影响Rebingry效应的因素
1.固体和液体金属的本质
降低固体和环境介质界面的表面自由能对出现Rebingry效应有关键
的作用。
固体和使表面能强烈降低的介质接触,引起的后果之一就是急剧改 变其表面的机械性能。
液体金属在固体中的溶解度越小,则在相应的界面上表面能的降低 越强烈。 与形成共晶体的金属接触时,会使强度降低;而与形成金属间化合 物的金属接触时,强度则不会降低。 因此,若熔融物可和固态金属形成共晶体,不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且在固相中溶解度较小(不高于百分之几),则这样的熔融物可 能使固态金属的强度和塑性强烈下降。
3-2
表面膜层的应力
以覆膜的方法对材料进行表面强化,在表面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一般情况下膜层与基体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是不一样的,因此难免在 界面上产生应力,应力的存在将对膜层的强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几乎所有薄膜都存在着巨大的应力,它对薄膜的性能,特别是结合力 产生很大的威胁。
薄膜应力通常分为张应力和压应力,习惯上把张应力取正号,
内应力又称本征应力,它主要取决于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缺陷等因素。 产生内应力的主要原因包括:
(1)沉积时真空室中的残余气体或者溅射时的工作气体进入薄
膜,薄膜晶格结构偏离于块状材料;
(2)薄膜晶格常数与基板晶格常数失配;
(3)薄膜中的再结晶;宏观微孔和薄膜相变等。
3-2-2
沉积工艺对应力的影响
(1)基板温度:基板温度既影响热应力,又影响内应力。 随着基板温度升高,内应力减小,热应力增加。
3.夹杂物界面的开裂
材料中的夹杂物一般是不可避免的,有时还起着弥散强化的作
用。但是处在表面或次表面的夹杂物如果尺寸较大,也可以引 起疲劳裂纹的萌生。 其原因有: (1)夹杂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形成微裂纹; (2)杂质和基体的界面结合一般不理想,杂质堆积的
结果引起界面处的开裂。
3-1-2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可导致金属的脆性破坏。在个别情况下,试样表面有几滴表面活性
的熔融金属润湿,就可引起低应力脆断。
③ 表面活性熔融物质的作用十分迅速。例如,对固体进行切削和磨 削加工,虽然加工速度达几十米每秒,活性物质的影响仍然十 分显著。 ④ 影响可逆,即从固体表面去除活性物质后,其表面机械性能一般 可以恢复。 ⑤ 拉应力和表面活性物质同时存在作用更明显。
在大部分情况下,Rebingry效应都是有害的
固体金属和金属熔融物接触是生产中最常见的情况。金属钎焊和焊接、
轴承熔化,用液体金属作润滑剂、原子反应堆、火箭装置、内燃机等
均有这种接触。
要减少其危害,可根据各种具体情况选用敏感性小的材料或低活性的
熔融物,或求出机件运转的极限许用应力。在某些情况下,金属经某 些表面处理,如涂覆结合牢固的氧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层等等,可
角及亚表面的夹杂物等应力集中处,均易于造成局部高应
力,是疲劳裂纹萌生的首发地区。
疲劳裂纹萌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1.滑移带开裂
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塑性应变的滑移局限
于某些晶粒内,首先在试样表面形成,然后
逐渐向内部扩展,形成“驻留滑移带”。 表面驻留滑移带形成后,由于不可逆的反复 变形,便在表面形成“挤出带”和“侵入沟”(右 图),其中的侵入沟将发展为疲劳裂纹。
TS 和TM分别为沉积和测量时的基板温度;f和s分别为薄膜和基板的 热膨胀系数;Ef为薄膜的杨氏模量。
如果Ef,f和s不随温度而变化,则上式改写成 T = (f s) Ef T 式中T= TS TM。 金属的热膨胀系数范围为(10~20)106/℃,玻璃的热膨胀系数约为 8106/℃,若以玻璃为基体,f s >0;在室温下测定高温时沉积于 玻璃上的金属膜,T>0,因此T >0,即金属膜的热应力是张应力。
反之,碱金属卤化物的热膨胀系数约为(30~40)106/℃,金属沉积
在碱金属卤化物基板上时, f s 0,当T>0时,T 0,即金属膜 的热应力为压应力。
通过选择基板材料和沉积温度可以调节热应力的大小 和性质。 不过沉积温度的可调范围一般是有限的。 一般是调节膜层和基板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7)混合膜和多层膜:用具有压应力和张应力两种材料混合的单层膜 或由它们组成的多层膜可显著降低薄膜应力。
3-3 3-3-1
表面活性介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Rebingry效应
固体的机械性能,诸如强度、塑性、耐磨性等都可能受到与其表面 接触的气体和液体的影响而产生显著变化。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环 境介质的作用会使固体强度大大降低。 因环境介质物理、化学的影响及表面自由能减小而导致固体表面强 度降低的现象,称为Rebingry效应。
1.表面的机械处理
喷丸、冷滚压等机械处理,在服役的表面形成有残余压应力的薄层, 对提高疲劳抗力是行之有效的表面强化方法。 表层压应力的存在,降低了外加交变应力中容易造成损伤的拉应力 分量,从而可大幅度提高疲劳裂纹的萌生寿命。
2.表面的腐蚀
腐蚀作用使金属表面变为粗糙,形成腐蚀坑等应力集中点,在交变 应力的作用下,裂纹萌生的寿命很短,使疲劳强度大大降低。 一般说来,在较强的腐蚀环境下,材料对于腐蚀疲劳的基本抗力主 要取决于材料对腐蚀的抗力,即增加材料对腐蚀的抗力比增加其疲 劳强度更为重要。 残余压应力可以减慢侵蚀介质向物体内的浸透,减慢腐蚀损伤即疲 劳裂纹源的形成和发展。采用金属和非金属涂层保护层,并在表面 上制造合适的压应力,对于抑制腐蚀损伤具有重大的意义。
3-3-4 Rebingry效应的利用及防止
利用吸附性降低强度的这种特性,为固体的顺利加工提供了广泛的
可能性。例如降低强度引起脆性可利于精磨。使材料表面增塑, 会有利于金属压力加工,诸如拔长,轧制,模锻,拉丝等等。 表面活性介质强烈影响磨削过程。用易熔金属做金钢石砂轮的填料 可以大大提高加工金属陶瓷、硬质合金和特殊钢的速度,也使砂 轮的耐磨性提高几倍,并显著提高磨削生产率。 磨削过程能这样获得显著改善,是由于粘结在砂轮内的易熔金属, 在切削时的高温作用下被熔化了,从而促进被加工材料表面断裂。 而且,微量活性金属提高磨削生产率,并不影响被磨零件以后的机 械寿命。
Rebingry效应具有以下特点:
① 环境介质的影响有明显的化学特征,即并非任何液体金属都会改变 某一固体的金属性能,只有一定的对该固体表面具有活性的液体金 属才有上述的效果。如水银可降低锌的强度和塑性,但对同族元素 镉的机械性能无影响,尽管镉与锌的点阵类型也一样。 ② 溶解和腐蚀需要大量的介质,而Rebingri效应只需少量的表面活 性物质即可。在固体金属的表面仅需微米数量级的液体金属薄膜就
要提高机件的耐磨寿命,最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工程上的合理设计; 二是耐磨件的表面强化。 1.耐磨设计
耐磨性是由多个独立的理化或机械性质综合作用决定的,并不完全
依靠材料的某一种内在性质。
设计时应对零件的重要性、维修难易程度、产品成本、使用特点、
环境特点等预先进行综合考察。
2.抗磨材料的选择 在选择抗磨材料时必须查清影响产品寿命的基本因素和磨损 过程是否始终以同样的磨损机理进行等情况,然后进行选材。
压应力取负号。
在张应力作用下,薄膜本身有收缩趋势,如果膜层的张应
力超过薄膜的弹性限度,薄膜就会破裂,破裂时离开基板 而翘起。
在压应力作用下,薄膜有向表面扩张的趋势,在极限情况 下,压应力使薄膜向基板内侧卷曲。
3-2-1 薄膜应力的起因
薄膜应力是由表面张力S、热应力T和内应力I 三部分组成的。 表面张力也是一种应力,如果膜层上表面的表面张力为1,膜层与基板 表面的张力为2,薄膜厚度为d,则由此产生的表面张力: S = (1 +2)/d 热应力是由于膜层与基板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可表示为:
(4)膜厚:有些薄膜的应力与膜厚的关系是一个N形。
(5)热处理:薄膜在空气中烘烤对于消除缺陷、减小应力有着重要的 作用。
在低温退火时,原子主要通过晶格振动交换能量,使位于畸变位置 的原子得到恢复;在较高温度下,产生体内和界面扩散,发生再结 晶,使晶粒增大,晶界减小,应力降低。
(6)时效:随着薄膜吸潮,应力可减小。对MgF2单层膜,应力可降低 50%左右。
第三章
材料表面强度
3-1 疲劳载荷下的表面强度
3-1-1 疲劳裂纹萌生于表面 在载荷的反复作用下,任何材料都会产生疲劳问题。据统计 约有50%~90%的机械结构的破坏是属于疲劳破坏。
引起疲劳破坏的原因很多,但表面的影响是最大的,几乎所 有的疲劳开裂都自表面(或表面层)开始。
疲劳破坏主要包括裂纹的萌生和发展两个阶段。从原始表 面到产生0.076mm长裂纹的过程即为裂纹的萌生。 疲劳裂纹总是在应力最高、强度最弱的机件表面上形成。 机件表面上机械加工的切削纹、表面擦伤、结构上的内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