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媒介生物监测工作试行方案(修改稿)

合集下载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解读-解读-吴海霞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解读-解读-吴海霞

2016年3月16-23日,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全国爱卫办)在北 京举办全国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工作培训班,对新修订的《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技术要点进行宣贯和培训。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全国爱卫办)和中国疾控中心相关 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中心分 管负责同志,承担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工作的科所负责人及 专业技术人员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3
全球病媒传播疾病三大流行趋势
一. 新的病种不断被发现
二. 原有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
三. 疾病流行的频率不断增强
(WHO World Health Report, 2004) 4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寨卡病毒病:
2007年以来,全球共有59个国家或地区有寨 卡病毒流行的证据: 2015年以来,报告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病例 的国家或地区41个; 有间接证据表明存在本地传播的国家或地区6 个; 曾经证实寨卡病毒传播的国家或地区5个; 出现本地病例、但尚无蚊媒传播疫情的国家 或地区3个。 截至3月21日,我国累计报告输入病例13例, 分别为广东8例、浙江4例、江西1例;输入来 源国分别为委内瑞拉9例、萨摩亚3例、苏里 南1例。
会议形成了初步的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修订稿,包 括鼠、蚊、蝇、蟑、蜱、臭虫6部分,为一个总的方案。

后卫计委考虑方案篇幅太长,容易对下级行政部门造 成压力,建议将方案拆分成2部分:

第一部分名称为《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主要描述方案的组织、实施要求, 简单介绍监测方法、时间、生境等内容,并将抗药性监测也列入监测内容,由国 家卫计委下发;
当前主要病媒传播疾病流行形势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自2010年我国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以来,年报告发病数 呈逐年加速上升的趋势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2.12.24
•【文号】国质检卫[2012]831号
•【施行日期】2012.12.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免疫规划,海关其他规定
正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际卫生条例
(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质检卫〔2012〕831号)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加快推进《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贯彻落实《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要求,总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口岸核心能力评估工具》,结合中国口岸实际情况和海、陆、空港的不同特点,制定了《<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报总局卫生检疫监管司。

口岸开放检验检疫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国质检通〔2007〕149号)和本《通知》规定执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2年12月24日
附件1
《国际卫生条例(2005)》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标准。

伊蚊监测与防控

伊蚊监测与防控
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流来自性乙型脑炎(乙类) 登革热(乙类)
寨卡病毒病(其他) 黄热病(其他) 基孔肯雅热(其他)
三带喙库蚊 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埃及伊蚊 淡色/致倦库蚊(班氏丝虫病)、 中华按蚊(马来丝虫病)
丝虫病(丙类)
我国疟疾媒介按蚊分布
• 三带喙库蚊 分布:除新疆外 的各省份,西藏仅 发现于墨脱地区。
三带喙库蚊监测点分布
(2016年前监测点分布图。2016年起,覆盖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丝虫病媒介库蚊分布
• 班氏丝虫病
淡色/致倦库蚊:
• 淡色库蚊: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
• 马来丝虫病
中华按蚊:
分布于北纬33°以北。
• 致倦库蚊: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
• 应急处理结束条件
在25天内无登革热新发病例,且核心区内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降至 5以下,同时双层叠帐法成蚊密度不高于2(只/人·时)。
监测质量控制
督导:每年抽
查20%监测点, 包括方案执行、数 据上报、人员配备、 经费使用等。
评估:对监测
系统运行情况进行 不定期评估。
标本复核:
根据质控要求,对 标本鉴定进行复核。
• 系统维护:提供敏感试 虫、杀虫剂标准品和实验 方法;技术培训和方法指 导,培训班和进修。
抗性水平
敏感 低抗 中抗 高抗
判定标准
抗性倍数<3 3≤抗性倍数<10 10≤抗性倍数<40 抗性倍数≥40
使用建议
推荐使用 根据当地抗药性水平调整使用剂量 在无可替代药物应急控制时酌情使用 停用1~2年,待恢复敏感性后方可继续使用
往年出现登革热暴发时未及时上报成蚊监测结果

病媒生物(四害)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四害)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四害)监测方案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确保“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重庆市爱卫办《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行动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具体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健康酉阳”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监测范围辖区内宾馆饭店、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建筑工地、公共绿地、池塘、河两岸、公厕、垃圾中转站、码头、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全镇按东(石堤)、西(金线)、南(杉岭)、北(二坪)、中(大溪)五个不同方位的村设置监测点,监测场所及数量为:(1)外环境:建筑工地(拆迁工地)400m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500m延长线,河两岸300m延长线,码头、车站等场所外环境300m 延长线,共计2000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2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2个、农贸市场1个、商场超市2个。

2、监测时间7月、11月,每月上旬监测1次。

3、监测方法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2000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0m。

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一夜后粘捕到的鼠数。

密度单位为:粘鼠板阳性率(%)。

每个餐馆布放2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100张粘鼠板。

蚊媒监测实施方案

蚊媒监测实施方案

蚊媒监测实施方案蚊媒监测是一种重要的疾病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了解病媒蚊的分布情况和数量,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下面是一份蚊媒监测实施方案的范例:一、目的本实施方案旨在监测和评估病媒蚊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二、实施步骤1. 确定监测区域:根据疾病疫情和蚊媒分布情况,确定蚊媒监测的区域范围。

该区域应涵盖可能存在疾病传播风险的地区。

2. 设立监测站点:根据监测区域的大小和特点,合理确定监测站点的位置和数量。

监测站点应当包括城市、乡镇和农村区域,涵盖不同的人口密度和环境条件。

3. 确定监测指标:根据疾病防控的需要,确定监测的蚊种和指标。

一般监测的指标包括蚊类总数、病媒蚊总数、病媒蚊种类和密度等。

4. 采集样本:根据监测指标,定期采集监测站点附近的蚊类样本。

采集方法可以包括人工捕捉、蚊虫灯诱捕和蚊卵采集等。

5. 样本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蚊类样本进行鉴定、计数和分析。

根据结果,可以确定蚊媒的种类和数量,进而评估疾病传播的风险和程度。

6. 数据报告和分析:将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便及时调整监测策略和防控措施。

7. 防控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例如,加强蚊虫灭蚊和清除孳生地,推广个人防护,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等。

三、监测人员和设备需求1. 监测人员:应有一支专业的监测人员团队,包括昆虫学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和实验技术人员等。

2. 监测设备:包括显微镜、捕蚊器具、蚊虫灯、采样器具等。

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实验室设备和设施,用于对样本进行鉴定和分析。

四、时间计划1. 确定监测周期:根据疾病传播的特点和蚊类孳生的季节性,确定监测的周期。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每月或每季度进行监测。

2. 计划实施时间:根据监测周期,制定具体的实施时间计划。

例如,每月的第一个周一进行采样和样本处理,每月的第二个周一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文字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文字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文字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是指可以携带和传播疾病的生物,如蚊子、蜱虫、苍蝇等。

对病媒生物的监测工作,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监测目标。

病媒生物监测的目标是及时了解病媒生物的分布、数量和活动规律,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的重点包括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区域、活动规律等。

二、监测内容。

1. 病媒生物种类监测,对可能传播疾病的蚊子、蜱虫、苍蝇等病媒生物进行监测,包括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

2. 病媒生物分布区域监测,确定病媒生物的分布范围和密度,重点监测人口密集区、疫情高发区、水源地等重点区域。

3. 病媒生物活动规律监测,了解病媒生物的季节性、日夜活动规律,为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三、监测方法。

1. 生物学监测,采用生物学诱集器具体监测病媒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如蚊子诱集器、苍蝇诱集器等。

2. 化学物理监测,利用化学物理手段监测病媒生物的分布和活动规律,如喷雾灭蚊、灭蝇等。

3. 环境监测,监测病媒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水质、温度、湿度等因素。

四、监测频次。

1. 常规监测,对重点区域进行定期监测,一般为每月一次,以了解病媒生物的活动规律。

2. 突发监测,对发现疫情病例或病媒生物异常增多的区域,进行及时监测。

五、监测人员。

监测工作由专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专业监测团队负责,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监测方法和操作规程。

六、监测结果处理。

监测结果需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监测结果需及时向社会公布,提高公众的疾病防控意识。

七、监测成果运用。

监测成果可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为疾病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支持。

监测成果还可为疫情防控和病媒生物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监测实施方案对于疾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才能及时了解病媒生物的分布和活动规律,为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有力支持。

苍蝇监测实施方案

苍蝇监测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苍蝇监测实施方案篇一:病媒生物监测方案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报送20XX年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监测方案的报告xxx: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根据全国爱卫办制订的《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将中心20XX年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监测方案呈报,请审阅!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x年xx月xx日xx疾控中心办公室xx年xx月xx日印发20XX年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根据全国爱卫办制订的《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此监测方案。

一、背景鼠、蚊、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二、监测目的(一)掌握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县城区设3个监测点)(1)外环境: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公共绿地、单位、居民院内、湖河两岸100米延长线,共计500延长线,如街道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湖河,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2)室内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每年4月、9月各监测1次,全年共监测2次。

3、监测方法(1)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记录外环境5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粪等鼠迹数。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对_四害_常用密度监测方法的评述和建议

对_四害_常用密度监测方法的评述和建议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年8月第20卷第4期Chin J Vector Bio&Control,August2009,Vol.20,No.4当前,用于鼠、蚊、蝇、蜚蠊密度监测的方法很多,如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指导手册》中有“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在全国开展“四害”密度监测工作,下发了《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2];2008年“5·12”地震后紧急公布的《汶川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3]给出了针对地震灾区的应急监测方案;各有害生物防制(PCO)公司考核杀灭效果也有防制前后的密度调查。

笔者从事多年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拟就以上常见密度监测方法的应用现状、实施条件等谈一些看法,与同行进行探讨。

1鼠密度监测鼠密度监测常用方法有夹夜法、粘鼠板法、粉迹法、目测法和毒(食)饵盗食法等。

各监测方法特点如表1。

在鼠类监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防止鼠传疾病的发生。

夹夜法采用的诱饵与监测结果有密切关系,我国南北种植作物相差较大,各地鼠种食性不相同,单纯以生花生米为诱饵对鼠类的引诱力存在差异,建议各地按鼠种食性选择不同诱饵。

监测前要做好宣传告知,以免误伤儿童和宠物、鸟类等;粉迹法应用于易观察的地方,如果室内家具等物品较多,难以放置和检查[4],就不太适合用该法。

此外,放置后应避免风吹散粉迹;目测法简便、易行,监测结果与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工作态度关系较大,只能作为粗略密度估计。

毒饵盗食法易造成宠物、非鼠类动物误食,饵料易霉变,毒饵要放在饵盒内,做好醒目标志,并做好宣传,勿让儿童触及。

考虑到鼠类种群的新物反应,此法在环境中50~60d后才能准确反映鼠密度状况[5],不适于应急监测。

2蚊密度监测蚊密度监测常用方法有诱蚊灯法、人工小时法及文章编号:1003-4692(2009)04-0375-02【争鸣】对“四害”常用密度监测方法的评述和建议黄谊1,黄河2【摘要】目的对目前鼠、蚊、蝇、蜚蠊常见密度监测方法进行评述,并提出建议。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全球化的推进,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及时监测、预警和控制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二、目标1.了解病媒生物主要种类、分布情况及密度变化;2.实时监测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3.预警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暴发。

三、监测内容1.病媒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的调查:通过生物学采样、物种鉴定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了解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2.病媒生物密度监测:通过定期采样和统计分析,掌握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密度异常的趋势。

3.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监测:通过采集病媒生物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是否携带疾病病原体,及时预警潜在的传播风险。

四、监测方法1.野外调查:选择不同类型的生境,如水域、草地、森林等,采集病媒生物标本,并进行种类鉴定和记录。

2.综合方式监测:利用昆虫诱集器和捕食昆虫等监测工具,监测病媒生物的数量和密度变化。

3.人工养殖监测:建立病媒生物养殖场,定期进行种群调查与密度监测。

4.定点监测:选择病媒生物密度高、传播风险大的区域进行定点监测,并建立样本库,进行实验室检测。

五、监测周期1.野外调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根据气候和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调查。

2.综合方式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持续监测一年,了解病媒生物的数量和密度变化。

3.人工养殖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持续监测一年,了解病媒生物在养殖环境中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4.定点监测:根据疫情的变化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监测。

六、监测结果分析与利用1.分析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时预警异常情况。

2.分析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3.利用监测结果进行科学研究,为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七、监测结果的发布与报告1.定期发布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向相关部门和公众通报。

2.及时发布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制定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水平,及时准确地获取病媒生物信息,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一、监测对象。

本方案的监测对象主要包括蚊虫、苍蝇、跳蚤、蜱虫等病媒生物,重点监测传播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相关疾病等重要传染病的病媒生物。

二、监测内容。

1. 病媒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监测,通过定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对各类病媒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病媒生物携带疾病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携带的疾病进行监测,掌握疾病的传播风险,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3. 病媒生物分布和活动规律的监测,通过生态学调查和监测,了解病媒生物的分布和活动规律,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方法。

1. 采集监测,采用人工或机械采集病媒生物样本,进行种类和数量的监测。

2. 生物学调查,通过生态学调查和生物学观察,了解病媒生物的生活习性和传播规律。

3. 分子生物学监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媒生物携带的疾病进行监测,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四、监测网络。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监测站点,形成全国统一的监测体系,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五、监测评估。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及时通报监测结果,做好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

六、监测成果应用。

将监测成果及时应用于疾病防控工作中,指导疾病的防控工作,提高疾病防控的效果和水平。

七、监测保障。

加强监测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监测水平和效率,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监测宣传。

加强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宣传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监测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测氛围。

总之,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疾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监测工作,共同为疾病防控事业做出贡献。

攀枝花市蚊类监测分析

攀枝花市蚊类监测分析

【论著】·媒介监测·作者简介:陈祖华(1967-)男,四川南充市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引用格式:陈祖华,唐刚,刘瑜,等.攀枝花市蚊类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21(1):53-55.攀枝花市蚊类监测分析陈祖华,唐刚,刘瑜,蒋德勇,闫姝利,黄星辉,黄进(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攀枝花617000)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攀枝花市不同生境蚊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

方法按《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采用诱蚊灯法诱捕成蚊,并对捕获蚊虫进行分类鉴定。

结果2009-2013年共布诱蚊灯1200盏,累计捕获蚊虫1科4属5种5892只,年平均密度为0.42只/(灯·h );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64.69%,骚扰阿蚊17.20%、三带喙库蚊10.43%、白纹伊蚊3.96%、中华按蚊3.71%;全年每月均有蚊虫活动,4-9月密度达到峰值,9月以后开始下降;不同环境类型成蚊密度以公园为最高,达0.54只/(灯·h ),其次依次为居民区、牲畜棚、农户和医院。

结论攀枝花市蚊种群密度特征和季节消长规律揭示了近年来环境干预的良好效果,建议今后仍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成蚊;季节消长;种群密度中图分类号:R38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81(2015)01-0053-03A surveillance mosquitoes in Panzhihua cityCHEN Zu-hua ,TANG Gang ,LIU Yu ,JIANG De-yong ,YAN Shu-li ,HUANG Xing-Hui ,HUANG Jin(Panzhihu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anzhihua 61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osquito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easonal fluctuation in Panzhihua city.Methods According to “national biological vector surveillance program (Trial )”requirements ,the light trappingmethod was employed in the surveillance.Results From the year of 2009to 2013,totally 5892were captured.The annual average density was 0.42pieces /(light ·h );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account-ing for 64.69%,followed by Armigeres subalbatus 17.20%,Culex tritaeniorhynchus 10.43%,Aedes albopictus 3.96%and Anopheles sinensis 3.71%.Mosquitoes were active in the whole year.The peak appeared from April to Septem-ber.The mosquito density in the park was the highest 0.54pieces /(light ·h ),followed by residential areas ,the barn ,farmers and hospital.Conclusion Integrated managements should be conducted in mosquito control in Panzhihua city.Key words :adult mosquitoes ;seasonal variation ;population density蚊虫分布广、危害大,能传播疟疾、淋巴丝虫病、乙脑、登革热等多种传染病[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做好2010年国家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工作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做好2010年国家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工作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做好2010年国家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4.16•【文号】国质检动函[2010]184号•【施行日期】2010.04.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正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做好2010年国家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工作的通知(2010年4月16日国质检动函[2010]184号)各直属检验检疫局,检科院: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003]19号),落实总局2010年工作要点及全国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完善我国外来有害生物防御体系,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现就做好2010年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工作通知如下:一、做好重点项目监测工作(一)检疫性实蝇。

各局要认真按照《检疫性实蝇监测技术指南(2009)》和《2010年实蝇监测点分配计划》(见附件1),继续做好2010年的实蝇监测工作。

各局要集中力量,重点在入境口岸、机场、进口水果集散地和批发市场、出口果蔬种植基地等实蝇传入、发生风险较大的地点设置诱捕器进行监测诱捕。

深圳、珠海、广西检验检疫局要继续开展与香港、澳门、越南实蝇监测合作。

总局实蝇检疫重点实验室要对全国实蝇监测提供技术指导。

(二)有害杂草。

有关检验检疫局要在进口大豆、小麦、大麦等粮谷进境港口、接卸码头、运输沿线、定点加工厂、仓库等周边地区,按照《外来杂草监测技术指南(2010)》(见附件2),开展有害杂草监测。

检科院要做好有害杂草监测技术指导。

(三)苹果蠹蛾。

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北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检验检疫局要按照《苹果蠹蛾监测技术指南(2009)》,在疫情传入风险较大的港口以及苹果、梨出口种植基地、批发市场以及果汁加工厂进行苹果蠹蛾疫情监测和调查。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背景本标准旨在规范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它是依据国家标准2011版制定的。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下情况:1. 进行病媒生物监测的单位或个人;2. 疫情监测和预警机构;3. 其他相关机构。

主要内容本标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病媒生物监测的目的和原则;2.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的分类和定义;3.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4. 病媒生物监测结果的评价和报告。

病媒生物监测的目的和原则病媒生物监测的目的是及时了解和监测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和数量,为防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其原则包括:- 全面性:对病媒生物进行全面监测,包括种类和数量;- 及时性:监测结果及时反馈,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准确性:监测方法和结果应准确可靠;- 有效性:监测结果对疾病防控工作有指导意义。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的分类和定义病媒生物监测指标根据其作用和影响进行分类,包括:1. 孑孓监测指标:用于监测蚊类传播的疾病的幼虫数量和密度等;2. 成虫监测指标:用于监测蚊类传播的疾病的成虫数量和密度等;3. 虫媒生物监测指标:用于监测传染病病媒的数量和密度等。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 设定监测区域和时间;2.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工具;3.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收集和记录;4. 分析和评价监测结果;5. 及时报告监测结果。

病媒生物监测结果的评价和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包括:1. 对不同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取关键信息;2. 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3. 按规定的要求报告监测结果。

结论病媒生物监测指标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是规范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重要参考,有助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在进行病媒生物监测时,应遵守本标准的要求。

抗 药 性 监 测

抗 药 性 监 测
4.3 监测时间 在当地的发生高峰期,每两年进行一次,不同监
测年份测定时间相对固定。
4.4 试虫采集
试虫的采集以居民区(城市或农村)及人活动频繁 的区域(公园、绿化带、村庄周围500米内等)为主。
在其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采集样本,按接 近等比例混合后进行抗药性测定。
抗药性监测,在采集试虫的当代或室内饲养的1~2 代进行。
EC50:受试生物一半产生所希望的反应,需要的浓度值。 单位: mg/L,g/m2等
第三部分 抗性治理
抗药性问题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 克服或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延长杀虫
剂的有效使用寿命。 依赖于害虫的抗性遗传及种群生态学,通过选
择相应的防治策略,来达到这一目的抗性治理便 应运而生。
一、抗性治理的一般概念
操作因子 药剂对昆虫的选择压力对害虫抗性产生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它是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这类影响因素 属于人为抗性因子。
其中主要涉及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农药的使用次数越多、剂量越大,其持效期越长, 对害虫的选择时间越长。昆虫对药剂产生抗性的速度 越快,反之则慢。
第二部分 抗药性的监测方法
4. 监测内容和方法
4.1 靶标昆虫(监测对象) ❖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的幼虫和成虫 ❖ 家蝇成虫
4.2 监测点的选择 监测点要考虑地理分布(经纬度、生境),每省选
两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进行。 监测点要相对固定。
监测点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 当地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情况 ❖ 相关疾病媒介生物的种类和发生强度 ❖ 病媒生物对人的骚扰程度等选择
➢ 疫情控制的需要 ➢ 人民生活和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 当前抗药性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生物防治工作计划范文(三篇)

生物防治工作计划范文(三篇)

生物防治工作计划范文为____《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____》的精神,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危害,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____、____和____《____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____》精神,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坚持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的方针,切实开展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进一步遏制媒介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全市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工作目标认真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全面落实《青岛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行动方案》,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努力使我市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三项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另一项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

三、防制范围及重点(一)防制范围:市区内所有单位、居民区的室内外环境,公共场所及广大农村。

(二)防制重点: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宾馆、饭店、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筑工地、垃圾收集点、垃圾处理厂、下水道、河道、公园、绿地、医院、学校、火车站、汽车站等。

四、主要工作任务(一)加强病媒生物宣传教育。

进一步加大对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疾病的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力度。

围绕爱国卫生和除害防病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广造舆论,充分激发广大市民参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爱国卫生运动。

(二)落实以环境治理为内容的综合防制方针。

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除卫生死角,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广泛发动群众,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

(三)规范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

组织开展病媒生物种类及密度监测工作,及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及相关建议,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杀工作。

(四)完善病媒生物防制设施。

完善病媒生物防制设施,重点完善纱门纱罩、灭蚊蝇灯、防鼠网的配备以及对灭鼠屋分布不合理、破损、不达标的进行改建、新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方便有关学者、专家、海关检疫等单位人员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需要,将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附录,供参考。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测定义病媒生物监测是指以科学的方法,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鼠类、蚊类、蝇类和蟑螂等病媒生物,对其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反馈,供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病媒生物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四、监测系统组成和职责(一)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由卫生部、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成。

(二) 分工和职责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部领导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的监测工作,并提供所需的专项监测经费,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全国监测方案的起草、修改和完善,根据省级疾控机构的建议,确定全国监测点的布局,组织全国监测工作的实施;承担全国性病媒生物监测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负责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并组织专家进行监测质量的检查和质量控制。

3.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据全国监测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辖区内监测工作;负责协调各级监测点的工作,督促检查监测方案落实;按时收集、分析、上报和反馈监测结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测质量控制和考核工作。

4.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实施,指定专人负责监测点工作,完成监测任务,并对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5.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各省监测工作安排,配合完成或承担监测任务。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一) 鼠密度监测 1. 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每个市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200有效夹夜。

由于鼠密度监测的特殊性,各市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点的范围,为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

2. 监测时间每月中旬进行调查,以月作统计单位。

3. 监测方法采用夹夜法。

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见附件1),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

室内按每15m 2布夹1只,沿墙根均匀布放。

室外每5m 布夹1只。

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

4. 统计与计算100)()()(⨯=只有效夹总数只捕鼠总数捕获率鼠密度%有效夹数=布夹总数-无效夹数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

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布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

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捕鼠地点、性别、体重(精确到0.1g)和头体长(见表1),汇总表见表2。

5. 注意事项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宠物。

监测中使用鼠布袋并用麻醉剂处理,防止死鼠的体外寄生虫游离而叮咬监测人员,同时也便于进行体外寄生虫的调查。

(二) 蚊密度监测在成蚊监测和伊蚊专项监测所列的方法中,可以选择一种方法用于当地的监测。

1. 成蚊监测定时、定点进行成蚊密度监测。

(1) 诱蚊灯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

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各3处,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各3处,没有牲口棚的以民房补齐。

除牛棚、猪圈外,其它均在外环境中进行。

②监测时间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

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③监测方法每处使用诱蚊灯(见附件2)1只,监测从日落20分钟后开始,连续诱集6小时。

第二天,将集蚊盒取出,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④密度指数计算灯数捕蚊时间捕获蚊虫数=小时只密度 )/(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数据报表(见表3),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环境类型。

汇总表见表5-1。

(2) 人工小时法:①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

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城市中心2个居民区,城郊结合部3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调查4户,农村选择自然村2个,每个自然村调查农户4户,不相邻的牛棚和猪圈(或其它牲畜棚)各2处。

没有牲畜棚的以民房补齐(共2户)。

进行室内成蚊密度监测。

②监测时间和方法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

日落1小时后,用电动吸蚊器(见附件3)在每个监测点的室内环境捕捉15分钟,分类计数。

居民区可以选择在楼道。

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③密度指数计算调查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见表4)。

汇总表见表5-2。

密度指数计算以只/人工小时为单位。

注:各地方案选定后,原则上长期使用同一种方案。

2. 伊蚊专项监测,该项监测针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此项监测。

有埃及伊蚊分布的监测点,应该在监测过程中,注意收集该种伊蚊分布范围的资料。

(1) 诱蚊诱卵器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每个地级市选居民区、公园、工地、医院、废品收购站等其它伊蚊孳生场所共布放200只诱蚊诱卵器,居民区每户一只,公园、工地每10m 一只(见附件6)。

②监测时间各监测点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至连续两月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

③监测方法用诱蚊诱卵器,连续放置四天,第四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虫及蚊卵(见表6)。

统计蚊卵阳性率,同时记录调查期间平均气温和降雨情况。

汇总表见表8-1。

(2) 容器指数法 ①监测点的选择每个地级市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街道的居民区,每个街道检查室内外积水容器不少于100个;公园、工地、废品收购站和其它单位各2个,检查积水容器不少于100个。

②监测时间各监测点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③监测方法检查各种积水容器内伊蚊幼虫和蛹的阳性率。

各种积水容器按性质分为永久性(如水缸、水池等)和暂时性(如花瓶、轮胎、废弃瓶罐等)容器(见表7),可分别统计计算指数。

汇总表见表8-2。

④密度指数计算100)( 检查容器数数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容器指数CI(三) 蝇密度监测1. 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地理位置选取3至5个地级市,每个市设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集市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

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 监测时间:根据当地主要蝇类发生规律,确定常年的监测时间。

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 监测方法采用笼诱法。

每处放1个诱蝇笼(见附件5)。

放置时间: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点之间布放,下午3~4点间收回。

4. 种类鉴定、数据统计和记录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的数量。

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风力)(见表9)。

汇总表见表10。

5. 成蝇密度计算:笼数蝇只数=笼只成蝇密度)/((四) 蟑螂密度监测1. 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份按不同地理方位选取3至5个地级市,每个城市设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2处、宾馆1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 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 监测方法应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10cm)调查。

用甜鲜面包为诱饵(2克/片),每处布放10张粘蟑纸。

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在各户的厨房,晚放晨收。

每个标准间(约15m 2)放置1张,居民每户厨房放置1张。

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捕纸必须更新。

4. 统计和计算捕获蟑螂总数是指粘蟑纸粘捕到成若虫总数。

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和雌、雄成虫或若虫数。

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见表11)。

汇总表见表12。

)()()/(张回收的粘蟑纸数只捕获蟑螂总数=张只蟑螂密度 %100)()(⨯=张回收的粘蟑纸数张阳性粘蟑纸数侵害率六、数据收集、分析、反馈(一) 数据收集内容: 1.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2. 鼠密度监测汇总表 3. 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 4. 成蚊人工小时法监测记录表 5-1. 成蚊监测汇总表-诱蚊灯法 5-2. 成蚊监测汇总表-人工小时法6. 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表7. 伊蚊容器指数监测记录表 8-1. 伊蚊监测汇总表-诱卵器法 8-2. 伊蚊监测汇总表-容器指数法 9. 苍蝇监测记录表 10. 苍蝇监测汇总表 11. 蟑螂监测记录表 12. 蟑螂监测汇总表 (二)统计分析指标1. 初步的种类、构成比、各项密度指标;2. 年度的消长曲线; (三)定期报告、反馈资料1.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月1日前将前一月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录入数据库,以电子和书面的形式逐级汇总上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