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黑格尔方法论的改造及其启示
黑格尔辩证法在马克思博士论文理论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析
黑格尔辩证法在马克思博士论文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黑格尔辩证法为马克思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深入探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将其应用于自我意识的理论建构中。通过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认识到了自我意识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动力,从而为其实现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支撑。
其次,黑格尔辩证法为马克思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采用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解构与建构方法,通过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比较研究,深入探讨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和主体性的重要性。这种比较研究的方法为马克思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帮助他实现了自我意识理论的初步建构。
最后,黑格尔辩证法为马克思后来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在博士论文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运用和发挥,马克思开始关注现实世界中的矛盾和问题,并思考如何通过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思想倾向为马克思后来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黑格尔辩证法在马克思博士论文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为马克思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指导,还为其后来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观念论”进行了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他批判了他们的“思维主义”倾向,以及他们在认识论上的错误观点。马克思还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对历史的理解和革命运动的态度。
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维主义”倾向。他们强调思维和意识的作用,认为思维是第一位的,是实践的先导。马克思指出,思维不能脱离实践,思维是实践的产物,反过来又影响实践。他认为,人们的思维和意识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思维不能独立于实践存在。青年黑格尔派将思维和观念片面夸大,忽视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实践的阶段”这一观点。
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在认识论上的错误观点。青年黑格尔派通过对观念和抽象概念的研究,试图建立一套独立于现实世界的理论体系,认为只有理性的思维才能揭示真理。马克思指出,他们的观念论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幻想和偏见。他认为,现实世界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观念和抽象概念只是物质世界的反映,不能脱离现实世界而存在。青年黑格尔派忽视了物质和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地位,否定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则。马克思强调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存在的表现”这一原则。
马克思还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对历史的理解和革命运动的态度。青年黑格尔派认为,历史是由观念的冲突和演化推动的,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从思维中产生的。马克思认为,历史是由社会实践推动的,是由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推动的。他指出,观念和意识只是社会存在的表现形式,真正推动历史发展的是社会生活和经济基础。他还强调了革命运动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解放。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可以从他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得到
详细的阐述。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于1845年所写,对当时盛行的德国哲学思潮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批评。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主要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观念论”进行了批判。
青年黑格尔派是一群受黑格尔哲学思想影响的年轻哲学家,他们试图通过思辨的方法
掌握宇宙的规律并在观念中找到万事万物的真相。马克思在文章中指出,这种“观念论”
是唯心主义的,他们把思维置于实践之上,忽视了人类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
马克思指出,青年黑格尔派的“观念论”是一种空洞的理论,只能停留在概念层面上,不能给人们提供实践的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沉湎于辩证法的抽象概念,不能
用这种抽象的方法来解决具体的问题。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对社会客观实际进行研究和
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青年黑格尔派的“观念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他们只
关注思维过程的逻辑性,忽略了实际存在的物质基础。他们认为思维可以独立于物质存在
而存在,忽略了意识和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只有把思维和实践统一起来,
把意识和物质相统一,才能真正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还批评了青年黑格尔派对历史的理解。他们认为历史上的发展是一种逻辑过程,是由一个个概念的发展所决定的。马克思认为,这种观点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忽视了
历史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他指出,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
矛盾推动的,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只有通过对这些具体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的研究才能真
马克思分析黑格尔劳动观念论文
马克思分析黑格尔劳动观念论文
一、黑格尔劳动观念的维度分析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批判了黑格尔哲学,改造与挖掘了黑格尔哲学中积极的辩证法思想,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改造。劳动的观念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现实问题,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劳动观念理论的分析批判,实现了他的唯物主义转向。
黑格尔劳动概念的完整阐释是在《精神现象学》中:“劳动陶冶事物。对于对象的否定关系成为对象的形式并且成为一种有持久性的东西……这个否定的中介过程或陶冶的行动同时就是意识的纯粹自为存在,这种意识现在在劳动中外在化自己,进入到持久的状态。”[1]人是自然的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劳动的对象,人在自然界中进行对象性活动,改造了自然,改造了社会,创造了人的本质。劳动是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纽带,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始源性关系。
马克思高度评价了黑格尔,指出:“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2]101这里可以看出:第一,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现实、对象性的人是他自身劳动的产物,人的本质是在于劳动,人的本质在劳动中得到自我的确证。人的产生是根源于劳动的过程,但是黑格尔这里的劳动不是感性的、现实的实践活动,而是抽象的精神的活动。第二,劳动是对象性的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
要观点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在1844年写成的一篇著名的
哲学论文,这篇论文的内容主要是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并提出
了自己的观点。该论文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也被认为
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
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思主要批判了黑格尔的“思想”哲学。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虽然吸收了康德的哲学思想,但是却过度强调了思
想的独立性和抽象性,忽略了人类实践的重要性。他认为,哲学必须
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有效的贡献。
马克思指出,在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哲学必须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它必须承认现实社会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任何发展都
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而不是仅仅依靠思想和意识的力量。第二,它必须是历史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哲学必须要对历
史的变迁和演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第三,它必须是批判性的。哲学应该具有批判精神,不仅要批判先前的哲学思想,还要批判现实社会的弊端和问题,通过批判引导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社会性的个人”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的价值和发展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因此,作为社会的个人,必须关注社会的集体利益,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获得真正的自由。
同时,马克思还强调了人类的劳动和对自然的改造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类的劳动是创造价值和发展人类能力的源泉,同时对自然进行改造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哲学理念必须要试图理解并掌握劳动和自然改造的过程,这样才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真正的贡献。
(完整版)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有感
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有感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当我读到句话的时候,好像突然有所感悟的,之前令我一头雾水的内容似乎弄懂了一些,这使我又重拾信心继续读下去。尽管对这片文章反复读了几遍,但还是没有完全掌握马克思先生在文章中所阐述思想,我只能凭借自己的一点理解,尝试写下我读完这篇文章后的一点感想。
首先,我认为很有必要了解一下马克思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的思想状态和社会状态,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先生想要表达的思想。1843年,马克思前往巴黎,而此时在思想上,马克思也逐渐从黑格尔转向费尔巴哈,开始吸收一些费尔巴哈的思想。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欧洲的主要国家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有之间的矛盾已日益暴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开始尖锐,欧洲许多国家还面临着反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对德国现存的封建制度和经济垄断不满,对封建君主将人民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满……这些导致马克思对德国现状的极端愤怒和不满。这时的马克思已经从一个青年黑格尔派转变为一个富有革命理想和革命热情的思想新锐。他主张革命,但不是盲目地暴力革命,而是需要思想哲学进行指导的革命。
在文章的开头,马克思先对宗教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它一切批判的前提”“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就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把宗教的产生归结为现实世界的苦难,他主张“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马克思从革命的角度要求人民放弃幻想,勇敢地与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做斗争。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说明它有一个慰藉的功能,它能减轻人民精神上的痛苦。现实中的痛苦不可能完全消灭,现实中的不平等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所以在现实的苦难消除之前,宗教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马克思对黑格尔方法论的改造及其启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FU DAN J OURNAL(Socia l Sc i ences)N o.1 2011马克思对黑格尔方法论的改造及其启示
俞吾金
(复旦大学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摘 要] 黑格尔的方法论是由抽象的知性、辩证的理性(即辩证法)和思辨的理性这三个环节构
成的。在改造黑格尔的方法论时,马克思从中抽取了第二个环节 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不应该
被阐释为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分离的自然自身的运动,即自然辩证法,而应该被阐释为社会历史辩证法。
社会历史辩证法主要包含以下三项内容:实践(包括劳动)辩证法、人化自然辩证法和社会形态辩证法。
[关键词] 方法论 辩证法 思辨论 自然辩证法 社会历史辩证法
在传统的阐释者们的视野里,最受到重视的是方法论问题,尤其是马克思和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的关系问题。然而,即使是在这个备受重视的研究领域里,阐释者们的思想仍然是不明晰的,这种不明晰性甚至感染了他们的批判者。有鉴于此,厘清马克思和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的准确关系,恢复马克思辩证法的本真含义,无论是对外国哲学的研究,还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意义。
一、 黑格尔的辩证法 黑格尔的方法论
黑格尔哲学,尤其是他的方法论对中国理论界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然而,很少有人在 黑格尔的方法论 与 黑格尔的辩证法 之间做出深入的反思和严格的区分,而晚年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尤其是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 (1888年,以下简称 出路 ) 则进一步遮蔽了这种区分。按照恩格斯的看法,在黑格尔哲学中,存在着 体系 和 方法 之间的冲突。他在分析后黑格尔哲学发展的方向时告诉我们: 特别重视黑格尔的体系(Syste m)的人,在两个领域(指宗教和政治 引者)中都可能是相当保守的;认为辩证方法(der d ialektischen M ethode)是主要的东西的人,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都可能属于最极端的反对派。 显然,当恩格斯使用 辩证方法 这个术语的时候,他把 黑格尔的方法论 和 黑格尔的辩证法 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完全等同起来了。事实上,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
系
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两个哲学思想都是影响深远、久负盛名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在哲学史上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极端,但两者的学说确实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首先,从理论上来看,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存在一定的关系。黑格尔哲学是一种理性主义哲学,它把理性和意识作为一种具有本质特征的存在,而认为这种存在是真实和本质的存在,而且也是历史的核心。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现实哲学的反思和批判,强调了意识和精神的独立地位,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基本原理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的前身——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实现人类解放,建立但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最终目标。这种思想源自于黑格尔的理性哲学,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在理论方面的共通之处。
第二,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哲学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黑格尔哲学根植于他对历史发展和具有统一性的人类理性概念的深刻洞察,认为人类发展是由于自我意识非凡和深刻的意识活动而引起的,进而表现为一种逐渐认识和超越的过
程。他发现,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时期和各国的形态都不尽相同,而所有形态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也意味着,历史每一阶段的归宿都固定于它所产生的根源,但同时又随着人类认识和意识的提升与拓展而不断进行变动和深远改变。这种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中“实践决定意识”的思想不谋而合。在马克
思主义中,实践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的实践活动才可以产生最终的人类解放和自由。马克思主义发现,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
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革命家,他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观念论”进行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是指一些受黑格尔哲学影响的年轻哲学家,他们崇尚观念的力量,认为只有意识形态和思想的变革才能改变社会的现实。马克思对这一观点产生了质疑,并提出了自己对社会变革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青年黑格尔派的“观念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对于唯心主义来说,
意识和思想是社会运动的主要动力,而忽视了社会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社
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只不过是经济关系的反映和表达。要实现
真正的社会变革,必须要从经济基础入手,改变现存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抽象性和迷信。青年黑格尔派将社会变革的
主要力量寄托于抽象的观念和普遍规律,不注重实际的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他们以为,
通过纯粹的思想和言辞就能够改变社会,而无需实际的行动和政治斗争。马克思指出,这
种观念是错误的,社会变革必须要有实际的阶级斗争作为基础,只有通过劳动人民的行动
才能够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理想主义倾向进行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追求绝
对真理和完美社会的理想,他们认为只要思想正确,社会就会实现和谐与平等。但马克思
指出,社会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现象,不存在任何绝对的真理和完美的社会。社会变
革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人民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来实现,而不是依靠某种抽象的观念
和理念。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认为这种观点
马克思关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地位和体现的思想
马克思关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地位和体现的思想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法律思想在这部写于1843年7、8月间的篇幅巨大的未完成的手稿中,马克思不仅用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地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法哲学本体论,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著名论断,还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法学辩证法思想,提出了在矛盾分析基础上“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的唯物主义法学辩证法观,进而在法学本体论和法学方法论两个方面突破了黑格尔,为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变,是从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开始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正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法律观向唯物主义法律观转变的重要标志。
(一)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法学观,明确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黑格尔完全颠倒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把国家这种上层建筑当作整个人类社会的基础,而把社会的经济关系当作派生的东西。在他那里,不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而是国家和法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颠倒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指出不是国家及其“理念”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实际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而思辨的思维却把这一切头足倒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51页)国家是从作为家庭和市民社会的成员而存在的这种群体中产生出来的,它没有家庭的“天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为基础”就不可能存在。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真正构成部分,是国家的存在方式。这样,马克思就将被黑格尔颠倒了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法的“主词”与法的“宾词”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确定了从市民社会到国家和法的唯物主义法哲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财产关系与法的内在联系。他认为法和国家的全部内容就是财产,揭示了法与财产关系的本质联系:法是财产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财产关系则是法的实在内容。在马克思看来,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占有是一个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的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才具有私有财产的性质。他还进一步深入剖析了“长子继承制”这一法律问题,批判了黑格尔在国家、法和私有财产的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这样、马克思便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法学观的批判,澄清了法学研究领域中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即法的客观性及其本质。他不再停留在“私人利益决定法”的命题上,而是把握“市民社会决定法”的深刻精神,从而揭示了财产关系对国家和法的决定作用。当然,这时马克思还没有把市民社会同物质生产直接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没有把私有财产看作是一种特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没有弄清现存生产关系与其法律用语“财产关系”的联系和区别。因此,“市民社会决定法”这一命题尚未获得全新的意义。但是,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思想仍然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因为马克思抓住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这一基本原则,就从根本上揭开了一切政治和法律现象的谜底,为历史唯物主义法学观奠定了基础。
辩证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
辩证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
辩证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历史哲学的辟究
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认为,历史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
程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在马克思眼中,历史的本质是阶级斗争,是
未来社会的前奏。而在此之前,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却侧重于“终极目标”的探讨,这两种历史哲学的观点在很多方面是相互对立的。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强调了整体的发展,即将历史视为不断涵盖多种矛
盾的体系。他认为,历史不仅是成因的过程,而且需要符号、文化、
宗教等的支撑。这些要素可以视为是主体,而历史则是客观。这种观
点可能会让很多人产生理解的偏差,因为这种观点原则上属于客观唯
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建立来对比,似乎就无法成立。
在另一方面,马克思关注的是阶级斗争的发展,认为历史上正是阶级
斗争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在马克思看来,所有的历史都是阶级斗
争的历史。这种历史哲学能够清晰地反应出社会现实的本质,能够与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产生共鸣。但也有人认为,马克思唯物史观是带有
明显的偏见的——任何被压迫的人都能够得出这种结论。
总结起来,马克思唯物史观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存在很多相抵触的地方,例如对整体和矛盾的处理方式,以及对客观和主体的处理方式等
等。但是,这两种哲学的体系都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进程提供了独特的透视,因此必须根据特定的实践和条件进行综合来处理这些命题。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五次批判种反思性的学术解读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五次批判种反思性的学术解读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五次批判是他哲学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这五次批判的文本在历史上曾被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性文件,其反思性质体现着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精髓。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理论,是基于对黑格尔哲学所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体系的分析和批判。他指出黑格尔宣扬了主张世界肯定结构的观点,为此,他将一切现象都视为理性的体现,而将理性视为整个宇宙以及人类历史的支配者。但马克思批判指出,黑格尔对于具体的现实没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他所批判的钻研形式,只能得出一些先验的分析结论,而不是从客观世界出发进行分析。
在第一次批判中,马克思从哲学方法与原理进行了剖析。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方法是将现实经验直接融入抽象的概念中,从而形成了逻辑形式式的理性。但这个理性所呈现的,却是僵化的、外在的姿态。对此,马克思提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辩证法,阐述了生产关系、劳动力、经济利益等矛盾驱动下的历史进程,以此批评黑格尔的迂腐思考方式。
第二次批判,马克思针对黑格尔的国家与法律哲学进行批判。他指出,黑格尔的国家哲学是在保守主义和反动势力的指挥下提出的,并进一步指出国家和法律并不是理性的体现,反而往往隐藏了社会利益和阶级矛盾,而黑格尔对此视而不见。
在第三次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宗教哲学进行了批判。他
认为,宗教实质上是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黑格尔所提出的基督教哲学,实际上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宗教神话,隐藏了反启蒙精神的本质。
第四次批判,马克思就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这种历史哲学不仅对历史的具体过程进行了抽象化,而且对历史中的阶级、经济等因素进行了忽略和简化。这种形而上学的历史理解,无法更为真切地剖析历史过程,更不能从其中获取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
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
青年黑格尔派是19世纪中期的一群年轻哲学家,他们的哲学观点以黑格尔理论为主。马克思反对了许多他们在观念论上的观点,其中包括主张“纯粹的概念层面”存在、建立
在哲学理论上的革命、以及哲学的自由主义。
首先,马克思反对了青年黑格尔派主张存在一层纯粹的概念层面的观念。他认为,这
种观念本身就是抽象的,因为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脱离物质世界的纯粹的意识或思想存在。
其次,马克思认为,青年黑格尔派主张建立在哲学理论上的革命是错误的。他指出,
哲学理论是建立在对经济和社会基础的分析上的,而不是反之。因此,要想实现真正的改变,必须先理解并改变现实中的物质基础。
最后,马克思指出青年黑格尔派推崇的哲学自由主义也是有问题的。他认为,哲学自
由主义只是一种表面上的自由,而在现实中,社会和经济结构是限制了人们的自由的真正
原因。因此,哲学自由主义只是在掩盖真正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它们。
总之,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着眼于他们对哲学和理论的理解和
应用。他认为,青年黑格尔派的观点是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的,并忽视了物质世界对我们思
想的影响。为了真正理解和改变世界,我们必须先理解其基础,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
思想。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早期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意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早期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意义
需要了解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内容和主要思想。这部著作主要涉及法哲学领域的思考
和批判,对自然法和历史发展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辩证。在这部著作中,黑格
尔认为法律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理性的体现,是绝对精神的物质化。他提出了历史
辩证法的理论,强调了个体的对立和统一,认为历史是无休止的辩证运动。这些思想对于
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早期,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他曾经在柏林大学深入研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并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的著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思想体系。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自然法和历史发展的法律制度的分析,也促使马克思对社会现
实的批判和探索。马克思深刻认识到法律是历史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是对社
会阶级矛盾和斗争的结果。他从黑格尔的思想中吸取了哲学上的营养,进一步深化了对资
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形成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分析。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并非对马克思思想的简单继承和发展,而是马克思逐渐从黑格尔的
哲学系统中解放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观点和思想体系。马克思在继承和发展黑
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唯物
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他认为黑格尔哲学中的精神概念应当得以实现,而不是停留在思想
上的范畴。黑格尔强调了历史的发展和统一,而马克思更加注重了个体的解放和自由。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与黑
格尔同样是德国哲学家,都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二者在哲学上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从黑格尔的辩证法到马克思的辩证法,可以看到从继承到超越的变化,这体现了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和与时俱进性。
我们来谈谈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杰出代表,他对
辩证法的理论阐述和发展,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黑格尔的辩证法主要包括三个
方面:辩证法的方法论特点、逻辑和历史辩证法。在方法论上,黑格尔强调思维的运动性
和自我否定性,强调辩证逻辑的内在联系和统一。在逻辑上,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三律”:即同一、斗争和统一。在历史上,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理性的化身,世界历史的发展
是各种对立的诗意和统一的过程。马克思在这一点上受到了黑格尔的启发和借鉴,他对黑
格尔的哲学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和超越。一方面,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认同了黑格
尔对辩证法的肯定和赞扬。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批判性继承,指出了黑格尔辩
证法的不足和局限。
我们来谈谈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
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既继承了黑格尔的合理成分,也扬弃了黑格尔的虚妄成分。马克思
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倾向,指出黑
格尔的辩证法是站在理念观念的角度,将人的实践活动与生产实践割裂开来。马克思在继
承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也对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作了否定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物质辩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背景是当时的德国,哲学思潮处于新旧交替之际,黑格尔流派尤其具有影响力。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黑格尔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理解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实践和物质变革所推动的,而不是思想的决定。历史发展的规律应当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寻找,而不是从哲学概念中寻找。
二、黑格尔所体现的批判精神具有局限性。他只是形式上地批判了现存的社会制度,而并未从根本上批判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无法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三、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存在着抽象的特点。他重视抽象的概念和形式,而忽视了具体的事物和实践。这使他的思想脱离了具体的历史实践,无法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
四、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成为了德国反动派加强统治的理论根据。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批判和修正,才能真正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的自由。
综上所述,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他认为,只有从实践中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FU DAN J OURNAL(Socia l Sc i ences)N o.1 2011马克思对黑格尔方法论的改造及其启示
俞吾金
(复旦大学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摘 要] 黑格尔的方法论是由抽象的知性、辩证的理性(即辩证法)和思辨的理性这三个环节构
成的。在改造黑格尔的方法论时,马克思从中抽取了第二个环节 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不应该
被阐释为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分离的自然自身的运动,即自然辩证法,而应该被阐释为社会历史辩证法。
社会历史辩证法主要包含以下三项内容:实践(包括劳动)辩证法、人化自然辩证法和社会形态辩证法。
[关键词] 方法论 辩证法 思辨论 自然辩证法 社会历史辩证法
在传统的阐释者们的视野里,最受到重视的是方法论问题,尤其是马克思和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的关系问题。然而,即使是在这个备受重视的研究领域里,阐释者们的思想仍然是不明晰的,这种不明晰性甚至感染了他们的批判者。有鉴于此,厘清马克思和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的准确关系,恢复马克思辩证法的本真含义,无论是对外国哲学的研究,还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意义。
一、 黑格尔的辩证法 黑格尔的方法论
黑格尔哲学,尤其是他的方法论对中国理论界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然而,很少有人在 黑格尔的方法论 与 黑格尔的辩证法 之间做出深入的反思和严格的区分,而晚年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尤其是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 (1888年,以下简称 出路 ) 则进一步遮蔽了这种区分。按照恩格斯的看法,在黑格尔哲学中,存在着 体系 和 方法 之间的冲突。他在分析后黑格尔哲学发展的方向时告诉我们: 特别重视黑格尔的体系(Syste m)的人,在两个领域(指宗教和政治 引者)中都可能是相当保守的;认为辩证方法(der d ialektischen M ethode)是主要的东西的人,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都可能属于最极端的反对派。 显然,当恩格斯使用 辩证方法 这个术语的时候,他把 黑格尔的方法论 和 黑格尔的辩证法 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完全等同起来了。事实上,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黑格尔在许多著作中谈到他的方法论,而最经典的段落则在 小逻辑 中。他在该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 逻辑思想就形式而论有三个方面:(a)抽象的或知性[理智]的方面(die abstrakte oder verstaend i g e);(b)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的方面(d ie d ialektische oder negativ-ver nuenftige);(c)思辨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die specu lative oder positi v e-vernuenfti g e)。 尽管黑格尔在这里谈论的是逻
[收稿日期] 20101009
[作者简介] 俞吾金,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本文为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创新研究基地研究项目 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项目批准号: 05FCZD008)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 (项目批准号:09AZD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们之所以主张把恩格斯原著标题中的德语名字der Ausgang不译为 终结 ,而译为 出路 ,是因为费尔巴哈并不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终结者是黑格尔,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思想不过是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后的一条 出路 而已。参阅拙文 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载 中国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0页。
黑格尔著: 小逻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72页。S ehn G.W.F.H ege,l W erk e8(F rankfurt an M ai n:Suhrka m p Verl ag,1986)168.
2
辑思想的形式,但就其实质而言,却是对自己方法论的全面阐述。按照这段重要的论述,黑格尔的整个方法论包含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抽象的知性(正题);第二个环节: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反题);第三个环节:思辨的或肯定的理性(合题)。
众所周知,黑格尔经常把上述第二个环节 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 简称为 辩证法 。显然,把第二个环节作为黑格尔整个方法论的标志,并不符合黑格尔的本意。实际上,按照黑格尔 正题 反题 合题 的三段式思路,作为第三个环节的合题 思辨的或肯定理性 (简称为 思辨论 )处于最高的位置上,只有它才有资格成为黑格尔整个方法论的标志。
然而,为什么迄今为止的许多阐释者都倾向于把 黑格尔的方法论 等同于 黑格尔的辩证法 呢?显然,这关系到马克思对黑格尔方法论所采取的特殊的态度。我们知道,马克思主张的是实践唯物主义, 而这种学说直接蕴含着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马克思这样写道: 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正是从这样的立场出发,马克思最感兴趣的是黑格尔方法论中的第二个环节 辩证法。因为 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空论主义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在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们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
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 显然,在马克思看来,在黑格尔的整
个方法论中,只有辩证法才真正切合实践唯物主义的宗旨,所以,他从黑格尔的方法论中抽取的只是辩证法。
事实上,马克思一直计划写一部关于辩证法的著作,以便阐明辩证法在黑格尔整个方法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在1868年5月9日致约 狄慈根的信中,马克思表示: 一旦我卸下经济负担,我就要写 辩证法 。辩证法的真正规律在黑格尔那里已经有了,自然是神秘的形式。必须把它们从这种形式中解放出来。 然而,遗憾的是,马克思的这个愿望没有实现。由于辩证法在黑格尔整个方法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明确的阐明,而马克思在谈到黑格尔方法论时,主要着眼于辩证法这个环节,这就在传统的阐释者们(包括恩格斯)那里造成了一种思维上的定见,即 黑格尔的方法论 也就等于 黑格尔的辩证法 。那么,这种定见的形成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效果呢?我们认为,主要会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负面效果:
一方面,这种定见使辩证法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在黑格尔的整个方法论中,作为第二个环节的辩证法,即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是以第一个环节,即抽象的知性作为基础的。撇开这个基础性的环节,辩证法便变得不可理解了。我们知道,在黑格尔哲学的语境中,抽象的知性追求的正是规定性和确定性。黑格尔以异乎寻常的口吻肯定了抽象知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首先承认理智思维的权利和优点,大概讲来,无论在理论的或实践的范围内,没有理智,便不会有坚定性和规定性。 这段话表明,抽象知性的意义不光体现在理论思维中,也体现在 实践的范围内 。黑格尔认为,一个人欲有所成就, 他必须专注于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3
这里的 实践唯物主义 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称谓,后文中出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 是传统的阐释者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称谓。当阐释者们把 历史唯物主义 与 辩证唯物主义 并列起来时,他们对 历史唯物主义 的理解是错误的。我们认为, 辩证唯物主义 是不存在的, 历史唯物主义 应该是马克思的全幅哲学,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没有提出过历史唯物主义以外的任何其他哲学理论。这里提到的后一种 历史唯物主义 才是与 实践唯物主义 完全一致的概念。参阅拙文 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载 中国社会科学 1995年第6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2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535页。黑格尔著: 小逻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