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常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一、一般护理工作1、皮肤护理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是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条件,要随时更换污染的葆物,更衣时要注意保暖。
2、头部护理每日用温湿毛巾擦拭头部1〜2次。
3、口腔护理一般患儿可在喂奶后喂两小勺温开水,对危重禁食患儿用消毒棉棍沾浸温开水轻轻涂擦,但禁用纱布擦拭。
4、脐部护理一般每日晨晚护理时按无菌操作程序清洁脐部,脐部感染者可用1.5%碘酒消毒或安尔碘消毒。
5、臀部护理一般要每日用温水冲洗臀部2〜3次或涂保护油,预防红臀和尿布湿疹的发生。
二、喂养工作1、母乳喂养:尽可能地进行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一般每3〜4h喂奶1次,夜间根据需要停喂1次。
3、喂水工作,在两次喂奶之间即喂1次水,量为奶量之一半。
4、输液,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输液支持是完全必要的,但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输液速度太快。
5、室温保持在22〜24°C,早产儿24〜26°C晨间护理时可略升高2〜3°C,湿度保持在55%-65%。
6、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定期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和空气培养。
7、保持工作人员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严格地执行护理工作前洗手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1、母婴室应设置在新生儿室相近的独立区域,并设置有洗手装置。
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接触婴儿前后应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2、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1次, 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凉干后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患儿的引流液、体液、血液等液体标本应该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
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地拖地3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3、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4、婴儿所用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5、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6、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
母婴出院后,其床单、暖箱等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3.假月经 部分女婴出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 称假月经。这是因来自母体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中 断所致,无需处理。 4.乳腺肿大 在生后3~5天男女新生儿均可出现乳腺肿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 多于2~3周内消退。由于母体内激素(孕酮)刺激乳腺但随着胎 儿娩出而突然中断所致。不可挤压,以免感染,不需特殊处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及大小便的排出,出现体重 下降,但不超过10%(一般3%~9%),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 时体重。 2.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 高峰,10~14天自然消退,早产儿延至3~4周消退,血 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 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57μmol/L(15mg/dl)。婴儿 一般情况良好,无需治疗。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三、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概念 正常新生儿是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2500~4000g,身长 超过47cm,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特点 (一)外观特点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5.“马牙”和“螳螂嘴” 新生儿上腭中线两侧和牙龈边缘上常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的斑点, 俗称“马牙”。 新生儿口腔两颊部各有一脂肪垫,利于吸吮乳汁,俗称“螳螂 嘴”。 6.新生儿红斑和粟粒疹 生后1~2天,在新生儿头部、躯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形状各异的 斑丘疹,称新生儿红斑;1~2天后自然消失。因皮脂腺堆积在鼻 尖、鼻翼两侧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称为新生儿粟粒疹; 脱皮后自然消失。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摘要】正常足月新生儿(normal term infant)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足周不满42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
从胎儿出生断脐后到满28天前的时期称为新生儿期,它是胎儿逐渐适应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时期,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护理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2007年3月-2009年5月在我院出生妇分娩的新生儿203例,现将203例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2 护理措施2.1保暖:新生儿娩出前,做好保暧准备,一切操作均应在保暖条件下进行。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擦干身体,用温暖的毛毯包裹,以减少散热;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如母体胸前}不抱,远红外辐射床,热水袋,加盖包被,头戴帽子等;此外,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等均应预热;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
母婴同室的房间宜向阳,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在55%~65%;床单元(一张母亲床加一张婴儿床)所占面积不应少于6m2。
2.2保证安全:新生儿出生后,在其病历上印上其右脚印及其母亲右拇指手印。
新生儿手腕上系有手圈,手圈上正确书写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住院号。
每项有关新生儿的操作前后都应认真核对。
新生儿床应铺有床垫,配有床围。
新生儿床上拒放危险物品如锐角玩具、过烫的热水袋等。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断脐后继续清除呼吸道黏液和羊水。
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
保持新生儿合适的体位,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守护,防止窒息。
避免包被、奶瓶、母亲的乳房或其他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
2.4预防感染:每一房间应配有洗手设备或放置消毒溶液,使医护人员或探访者在接触新生儿前洗手或消毒双手。
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室内应湿式清洁,空气最好给予净化。
工作人员每季度做咽拭子培养,如带菌者应调离接触新生儿的岗位,经治疗,3次培养阴性后才可恢复原工作。
《正常新生儿护理》课件
日常清洁护理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受伤,家 长要定期给宝宝洗澡、更换尿布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时要避 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洗浴用品。
口腔护理
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家长要定期 用棉签或纱布蘸温水给宝宝擦拭口 腔,以保持口腔清洁。
耳鼻护理
家长要定期给宝宝清洁耳道和鼻腔 ,避免分泌物堵塞耳鼻引起感染。 清洁时要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的耳 鼻黏膜。
其他急救知识
家长还需了解新生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如呛奶、摔伤等,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
抚触注意事项
在抚触前,家长需确保双手温暖 、洁净,抚触时需根据宝宝的反 应进行调整,如有不适需立即停
止。
新生儿急救知识
新生儿窒息急救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情况,家长需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如畅 通呼吸道、心肺复苏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
新生儿高热处理
新生儿高热也是一种常见紧急情况,家长需掌握物理降温和药物降 温的方法,及时处理。
在接种疫苗前,家长需提供宝宝的出生证明和健 康状况,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确保宝宝无异常 反应。
新生儿抚触
抚触的好处
新生儿抚触可以促进宝宝的生长 发育,增强免疫力,同时还能缓 解宝宝的情绪,增加亲子间的亲
密感。
抚触的方法
抚触的方法包括头面部抚触、胸 部抚触、腹部抚触、四肢抚触等 ,家长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操作
03 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处理
新生儿黄疸
总结词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 间早,持续时间长,伴随其他症状。
详细描述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大多数宝宝都会经历。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 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伴随其他症状,如溶血、感染、母乳 性黄疸等。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一、一般护理工作1、皮肤护理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是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条件,要随时更换污染的诼物,更衣时要注意保暖。
2、头部护理每日用温湿毛巾擦拭头部1~2次。
3、口腔护理一般患儿可在喂奶后喂两小勺温开水,对危重禁食患儿用消毒棉棍沾浸温开水轻轻涂擦,但禁用纱布擦拭。
4、脐部护理一般每日晨晚护理时按无菌操作程序清洁脐部,脐部感染者可用1.5%碘酒消毒或安尔碘消毒。
5、臀部护理一般要每日用温水冲洗臀部2~3次或涂保护油,预防红臀和尿布湿疹的发生。
二、喂养工作1、母乳喂养:尽可能地进行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一般每3~4h喂奶1次,夜间根据需要停喂1次。
3、喂水工作,在两次喂奶之间即喂1次水,量为奶量之一半。
4、输液,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输液支持是完全必要的,但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输液速度太快。
5、室温保持在22~24℃,早产儿24~26℃晨间护理时可略升高2~3℃,湿度保持在55%-65%。
6、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定期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和空气培养。
7、保持工作人员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严格地执行护理工作前洗手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1、母婴室应设置在新生儿室相近的独立区域,并设置有洗手装置。
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接触婴儿前后应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2、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1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凉干后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患儿的引流液、体液、血液等液体标本应该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
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地拖地3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3、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4、婴儿所用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5、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6、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
母婴出院后,其床单、暖箱等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7、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春他正常母婴隔离。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概述】孕周37周以上,体重2500g以上,出生评分8~10分,无其他异常情况为正常新生儿。
【护理要点】1.要求室温在20~24℃,湿度在55~65%,阳光充足,定时通风,空气清新。
2.新生儿入室时,首先查阅新生儿出生记录,了解产程中有无异常及出生时的情况,核对男女性别、母亲姓名、床号、做好入室时的评估、检查其一般情况,如有无脐部出血、畸形、外伤、骨折等,然后办理入室手续。
3.新生儿生后1~2天内,为防止呕吐引起的窒息,予侧卧位或仰卧位时适当抬高肩部,颈下垫小毛巾,注意呼吸通畅,观察有无吐羊水、奶。
4.新生儿入室时测体温,出生24小时内测体温6次/日,正常后二次/天。
体温测量过程中,根据体温高低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体温偏低者,用母亲的身体给予袋鼠式保暖,有条件者可用辐射床或暖箱保暖。
5.实行按需哺乳,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奶具一人一用一消毒,奶量以喂后安静,不吐,无腹胀,理想的体重增长为标准15-30g/d,除生理性体重下降时期。
6.根据情况更换尿布的次数,一般在哺乳前更换,更换尿布时应用温水小毛巾轻柔地擦干净臀部的大小便后,再涂一鞣酸软膏,以防红臀发生,初次大小便应交班(小便不超过48小时,大便不超过24小时),有异常时及时寻找原因,汇报医生。
7.随时注意新生儿情况,如遇呻吟、点头呼吸、鼻翼煽动等呼吸困难症状、中心性青紫、皮肤苍白、黄疸加深迅速、抽搐、哭声尖叫等异常者,立即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
8.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消毒脐部1-2次/d,至脐残端脱落愈合;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肉芽肿,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的处理。
9.新生儿每日或隔日洗澡一次、磅体重,记录洗澡时情况及体重,同时做好脐、臀、眼、耳部护理,有异常及时作相应处置和记录工作。
10.确保安全操作者指甲要短(不超过指端)而钝;避免将新生儿处于危险的环境,如高端台面、可能触及到的热源、长时间受压、接触尖锐物品等;手足暴露时予戴上手套和袜子以防抓伤和擦伤。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专门为接受医疗护理的新生儿提供安全、有效和高质量护理的场所。
为了确保新生儿病房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该标准旨在根据新生儿的疾病状况和护理需求,将新生儿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以便提供适当的护理和监测。
二、分级护理标准1. 分级标准根据新生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生理状况,将新生儿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一级护理:适合于疾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和抢救的新生儿。
- 二级护理:适合于疾病较重、生命体征相对稳定、需要较多的护理干预的新生儿。
- 三级护理:适合于疾病较轻、生命体征稳定、需要常规护理的新生儿。
2. 护理要求- 一级护理:- 新生儿病情评估:每2小时进行一次病情评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 护理措施:保持新生儿的温暖、保湿,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定期更换体位。
- 饮食管理:根据医嘱进行静脉输液或者胃管喂养。
- 家属沟通:向家属详细介绍新生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 二级护理:- 新生儿病情评估:每4小时进行一次病情评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 护理措施:保持新生儿的温暖、保湿,定期更换体位,观察新生儿的吃奶情况和排尿情况。
- 饮食管理:根据医嘱进行母乳喂养或者人工奶喂养。
- 家属沟通:向家属介绍新生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解答家属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 三级护理:- 新生儿病情评估:每8小时进行一次病情评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 护理措施:保持新生儿的温暖、保湿,定期更换体位,观察新生儿的吃奶情况和排尿情况。
- 饮食管理:根据医嘱进行母乳喂养或者人工奶喂养。
- 家属沟通:向家属介绍新生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三、分级护理的实施1. 护理人员要根据新生儿的护理级别,合理安排护理资源和人力,确保护理质量。
2. 护理人员要按照标准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操作,保证护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专门为接受医学观察和治疗的新生儿提供护理的场所。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制定分级护理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二、分级标准1.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适用于稳定的新生儿,不需要特殊医疗护理的情况。
具体要求如下:- 新生儿处于健康状态,无明显疾病症状。
- 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心率、体温正常。
- 新生儿能够自主吸吮乳汁,无喂养困难。
- 新生儿的皮肤完整,无明显损伤或感染。
2.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适用于需要较多医疗护理干预的新生儿。
具体要求如下:- 新生儿需要监测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
- 新生儿需要定期进行血液、尿液等检查。
- 新生儿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 新生儿需要进行特殊护理,如吸痰、导尿等。
3.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新生儿,需要密切监测和全天候的医疗护理。
具体要求如下:- 新生儿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 新生儿需要进行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 新生儿需要进行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特殊治疗。
- 新生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三、护理要点1. 一级护理要点- 给予新生儿充足的母乳喂养,保证营养均衡。
- 定期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维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保持舒适的环境温度。
- 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2. 二级护理要点- 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体温等。
- 定期进行血液、尿液等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给予新生儿药物治疗,按照医嘱进行给药。
- 进行特殊护理,如吸痰、导尿等操作。
3. 三级护理要点- 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新生儿的氧气供应。
- 监测新生儿的心电、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配合医生进行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特殊治疗。
- 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处理、疼痛管理等。
四、护理措施1. 一级护理措施- 保持新生儿的环境整洁、安静,避免感染和刺激。
0-3岁婴幼儿护理知识
0-3岁婴幼儿护理知识婴幼儿期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和护理人员给予细致入微的护理和关爱。
以下是关于0-3岁婴幼儿护理的一些重要知识。
1. 新生儿期(0-1个月)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容易受伤和感染,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
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婴儿沐浴露给宝宝洗澡,洗完后要及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
宝宝的指甲也需要定期修剪,以免抓伤自己。
此外,宝宝的头部需要特别关注,每天用温水清洗,避免积累过多的头油。
2. 婴儿期(1-12个月)婴儿期是宝宝各项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在这个阶段,宝宝的饮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母乳是最佳的营养来源,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抗体和营养物质。
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可以选择婴儿配方奶粉。
同时,宝宝的辅食逐渐引入,从稀薄的米粉开始,逐渐引入蔬菜、水果和肉类。
在喂食过程中,要注意食物的温度和质地,避免宝宝被烫伤或噎到。
3. 幼儿期(1-3岁)幼儿期是宝宝开始探索世界的阶段,也是他们开始学习和发展各项技能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安全需要特别关注。
家里的家具和电器要进行安全检查,锐利的物品要放置在宝宝触及不到的地方。
宝宝独立行走后,需要给他们提供适合的鞋子,以保护他们的脚部。
此外,幼儿期宝宝的睡眠也很重要,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4. 宝宝的日常护理除了以上阶段特定的护理知识,婴幼儿的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
每天要给宝宝洗澡,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健康。
在换尿布时,要注意及时更换,并使用无刺激性的尿布和纸巾,以避免皮肤过敏或受损。
宝宝的衣物要选择柔软、透气的材质,以防止过敏或不适。
在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宝宝感冒或出汗过多。
总结起来,0-3岁婴幼儿护理知识涵盖了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的各个方面。
家长和护理人员需要关注宝宝的皮肤护理、饮食营养、安全环境和日常护理等方面,以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还应该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机构,获取更多关于婴幼儿护理的知识和建议,以给予宝宝最好的关爱和照顾。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一、入院后处理1、给患儿更衣,擦浴,剪指甲,观察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家属及医生,衣物交家属保管。
2、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体重等。
3、核对患儿手腕带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均与床位一览卡、床头卡、入院病历保持一致。
二、维持有效呼吸1、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舒适体位:取仰卧位,肩下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
3、避免物品阻挡口鼻腔或按压患儿胸部。
4、发绀时给予吸氧,严格控制吸氧浓度。
5、呼吸暂停处理:托背、弹足底,出现青紫需要简易复苏气囊给氧;药物治疗。
三、维持体温稳定1、维持室内温度22—24℃,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环境温度(是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
2、发热者行物理降温,禁用药物降温及酒精擦浴,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并在体温记录单上做好标记,医嘱与降温标志时间保持一致,做好护理记录。
体温低于36℃者应加强保暖,遵医嘱入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四、合理喂养:喂奶时头偏向一侧,喂奶后竖抱患儿轻拍背部,取右侧卧位。
1、足月配方奶(1)方法:3小时一次,每日7—8次。
(2)奶量:根据所需热量及婴儿耐受情况计算,从小量渐增。
(3)标准:喂奶后安静、无腹胀,体重增长理想(15-30g/d,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除外)。
2、早产儿配方奶根据早产儿生理特点设计。
(1)方法:1)经口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较好的早产儿。
2)胃管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
3)间隙胃管法:操作简单,可较快地促进肠道成熟。
4)持续胃管法:不易引起腹胀,发生残余奶、消化道出血和腹泻症状的频率明显少于间歇鼻饲法。
(2)奶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原则。
3、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4、监测体重定时、固定测量工具。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密切观察呼吸、体温、脉搏、进食情况、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肢端循环、大小便等,加强补液管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11)肛门和外生殖器:新生儿的肛门通畅,如24小时后 无胎粪排出,可能有肠梗阻、无肛门及大便阻塞。女婴 的大阴唇覆盖阴蒂和小阴唇,阴道可能有少许的血性分 泌物;男婴的睾丸在阴囊内,阴囊有皱褶,阴茎包皮不 能伸缩,其顶端有开口。
(12)反射: ➢应评估反射是否存在、反射的强度及身体两侧的反应是否对称。 ➢足跟反射、吸吮反射、吞咽反射等永久存在,而拥抱、握持反射逐渐减弱至 消失。 ➢如反射活动该出现时不出现或不能及时消退或不对称,提示有神经系统异常。
2.沐浴
➢ 新生儿的沐浴应在产妇身边或有一个家属在场时进行,沐浴时房间温 度应保持在24~28℃;水温在38~42℃,以手腕测试较暖即可;
➢ 为了预防呕吐,沐浴应在哺乳1小时后进行; ➢ 沐浴应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即从眼睛、面部到四肢,最后
清洗臀部,洗眼睛时应从内向外,每只眼睛均应用干净毛巾。男性新 生儿包皮内应清洗干净;对女婴,其清洗外阴的方法应从前到后,预 防阴道、尿道被肠道细菌感染。 ➢ 沐浴一般每日1~2次,在医院新生儿的用品应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
3.体重 新生儿一般在沐浴后测量体重,每日1次,测量 体重应定时、定磅秤、定地点,并作好记录,以此观察新 生儿的生长状况。
4.新生儿抚触 抚触一般在沐浴后进行,抚触时应注意室 内温度,动作轻柔,有背景音乐,在抚触过程中应与新生 儿沟通交流。
5.脐部护理 出生以后,应注意评估脐带残端有无渗出、 红、肿等异常征象。残端及脐轮每日应用消毒液涂擦至少 1次,并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尿液污染,脐部纱布24小时 后可以取下。
史、本次妊娠的经过、妊娠期胎儿的发育状况以及分娩过程中的母婴情况等。 (二)身体状况 1.Apgar评分 此评分法用于判断出生后的新生儿有无窒息及窒息的严重程 度。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专门用于接收和治疗新生儿的医疗机构。
为了确保新生儿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分级护理标准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二、背景新生儿病房是为接收和治疗各类新生儿疾病的医疗机构,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疾病儿等。
针对不同病情和需要,对新生儿进行分级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其个体化的护理需求。
三、分级护理标准1.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适用于健康新生儿,无明显疾病和异常体征。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提供适宜的喂养,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病房空气清新;- 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 给予家长正确的护理指导,如喂养方法、新生儿安全等。
2.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适用于有轻度疾病或需要特殊护理的新生儿。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对新生儿进行更频繁的生命体征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提供适宜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或特殊配方奶粉;- 定期进行疾病评估和进展监测,如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 配合医生进行特殊护理措施,如氧疗、光疗等;- 给予家长更详细的护理指导,如药物使用方法、疾病预防等。
3.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适用于重症新生儿或需要高度监护的新生儿。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对新生儿进行连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根据医嘱给予复杂药物治疗,如抗凝剂、呼吸支持药物等;- 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胃肠外营养等;- 定期进行疾病评估和进展监测,如心电图、脑电图等;- 配合医生进行高级护理措施,如呼吸机辅助通气、心脏监测等;- 给予家长全方位的护理指导,如疾病治疗方案、家庭护理技巧等。
四、数据分析根据过去一年的统计数据,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的效果显著。
一级护理的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二级护理的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0天,三级护理的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5天。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1. 引言新生儿病房是专门为接收和治疗新生儿患者而设立的医疗机构。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制定分级护理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2. 分级护理标准2.1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适用于新生儿病情较轻,无危及生命的疾病或病情稳定的患者。
具体要求如下:- 医护人员每日进行新生儿全面体格检查,记录相关数据。
- 每4小时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
- 每日进行一次新生儿听力筛查,记录结果。
- 提供基本的新生儿喂养和护理,包括喂奶、更换尿布、洗澡等。
- 定期进行新生儿家属教育,包括喂养指导、常见疾病预防等。
2.2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重,需要更密切监护的新生儿患者。
具体要求如下:- 医护人员每日进行新生儿全面体格检查,记录相关数据。
- 每2小时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
- 每日进行一次新生儿听力筛查,记录结果。
- 提供更加细致的新生儿喂养和护理,包括特殊配方奶、静脉输液等。
- 定期进行新生儿家属教育,包括疾病预防、家庭护理技巧等。
- 配备专业的护理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
2.3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高度监护和治疗的新生儿患者。
具体要求如下:- 医护人员每日进行新生儿全面体格检查,记录相关数据。
- 每小时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
- 每日进行一次新生儿听力筛查,记录结果。
- 提供全方位的新生儿喂养和护理,包括胃肠减压、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等。
- 定期进行新生儿家属教育,包括疾病预防、家庭护理技巧等。
- 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治疗设备,如呼吸机、心脏监护仪、血液透析机等。
3. 护理质量控制为了确保分级护理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护理质量的提高,需要进行以下措施:- 定期开展护理质量评估,对各级护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 建立护理质量反馈机制,接受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1. 引言新生儿病房是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的特殊环境。
为了保证新生儿病房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2. 分级护理标准的目的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新生儿病房内的护理工作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的分级,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通过分级护理,可以提高新生儿病房的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3. 分级护理标准的内容3.1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适合于病情较轻、需要常规护理的新生儿。
具体标准如下:- 新生儿无明显病情,身体状况良好;- 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心率、体温正常;- 无特殊护理需求,可进行常规喂养、清洁和观察;- 无并发症或者合并症。
3.2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适合于病情较重、需要密切监护的新生儿。
具体标准如下:- 新生儿有轻度疾病或者并发症,需要特殊护理;- 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可能浮现呼吸窘迫、心率异常等情况;- 需要进行特殊的监护和治疗措施,如氧疗、静脉输液等;- 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定期监测病情变化。
3.3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适合于病情危重、需要重点监护和治疗的新生儿。
具体标准如下:- 新生儿有重度疾病或者并发症,需要紧急救治;- 生命体征不稳定,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等;- 需要进行复杂的治疗措施,如手术、血液透析等;- 存在严重的生命危(wei)险,需要全天候监护和抢救。
4. 分级护理标准的实施4.1 评估和分级新生儿进入病房后,由专业护士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需要确定相应的护理级别。
评估内容包括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病史、检查结果等。
4.2 护理计划和措施根据新生儿的护理级别,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
一级护理主要包括常规护理、喂养和观察;二级护理需要增加特殊护理和监护项目;三级护理则需要进行复杂的治疗和抢救。
4.3 护理记录和交接对于不同级别的新生儿,护理人员需要进行详细的护理记录,并及时进行交接。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专门为接受医学护理的新生儿提供治疗和监护的特殊病房。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以及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制定了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二、分级标准1.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适用于新生儿病情较为稳定,无严重疾病或并发症的患儿。
一级护理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基本的日常护理和观察,确保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平稳、呼吸通畅、体温正常等。
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监测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 定期更换尿布,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和干燥。
- 提供合适的喂养,监测新生儿的饮食摄入量。
- 给予新生儿适当的安抚和抚触。
2.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适用于新生儿病情较为复杂,需要特殊护理和治疗的患儿。
二级护理的主要任务是在一级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更加细致和专业的护理服务。
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并记录和分析数据。
- 定期更换尿布,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和干燥。
- 提供特殊的喂养方式,如管饲或静脉输液。
- 给予新生儿合适的药物治疗,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 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如血液检查、超声波检查等。
3.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适用于新生儿病情非常危急,需要高度专业和密切监护的患儿。
三级护理的主要任务是在二级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更加复杂和敏感的护理服务。
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实时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 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抢救和治疗措施,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 提供高浓度氧气或呼吸机辅助通气。
- 定期更换尿布,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和干燥。
- 协助医生进行各种复杂的检查和治疗,如心脏手术、脑部手术等。
三、护理团队新生儿病房的护理工作需要由多个专业人员组成的护理团队共同完成。
护理团队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人员:1. 注册护士:负责执行各项护理措施和监测任务。
2. 医生:负责制定治疗方案和指导护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及体液代谢
基础热量
50kcal/kg.d
总热量 100~120kcal/kg.d
早产儿 生后出生数周内常需肠道外营养
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1周末体重降至最低点(约BW的10%) 10 d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早产儿 体重下降程度重(BW的10%~20%) 恢复速度较足月儿慢
新生儿不同日龄每天液体需要量 (ml/kg.d)
原始反射
➢ 觅食反射 (rooting reflex) ➢ 吸吮反射 (sucking reflex) ➢ 握持反射 (grasp reflex) ➢ 拥抱反射 (Moro reflex) 早产儿上述反射常引不出
吸吮反射 觅食反射
拥抱反射 握持反射
体温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 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散热
中性温度(neutral temperature)
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 时的环境温度,与出生体重和出生日龄密切相关
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中性温度
出生体重(kg)
中性温度
35℃
34℃ 33℃
32℃
1.0
出生10天内 10天以后 3周以后 5周以后
1.5
— 出生10天内 10天以后 4周以后
网织红细胞 初生3天内为0.04~0.06,4~7天↓至 0.005~0.015,4~6周↑至0.02~0.08
白细胞 生后第1天15~20 x 109/L,中性粒细胞为主,
4~6天后淋巴细胞占优势 凝血因子
Ⅱ、Ⅶ、Ⅸ、X活性较低
80 60 40 20
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4d 6d
4y 6y 年龄
建立呼吸后
1/2 ~2/3 肺间质内毛细血管 和淋巴管吸收 肺液吸收延迟→ 湿肺
肺液从肺中清除
2.呼吸
(1)第一次呼吸:出生后10秒钟内开始。 (2)呼吸特点:浅而快,有时节律不齐。
以腹式呼吸为主。 (3)呼吸频率:出生后第一天40~60次/分钟,
2天后降至20~40次/分钟。
呼吸频率 安静 40次/分 呼吸急促>60~70次/分 呼吸过缓<20次/分
(2)血液分布:主要集中于躯干及内脏, 肝脾可触及,四肢易发冷。
(3)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较高, 以后逐渐下降至婴儿正常值。
消化系统
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
有利于营养 物质吸收
肠腔内毒素和消化不 全产物易进入血循环
引起中毒症状
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 胃呈水平位 幽门括约肌较发达, 易溢乳、呕吐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PH )
严重肺炎、酸中毒、低氧血症 ↓
肺血管压力↑ ≥体循环 ↓
卵圆孔、动脉导管重新开放 ↓
右向左分流 ↓
严重紫绀、低氧血症,吸入高浓度氧 紫绀不能减轻
血液循环系统
(1)心率:较快,睡眠时120次/分钟, 清醒时140~160次/分钟。
浓缩功能差 生后24h内排尿,一周内每日20次
血液系统
血红蛋白(Hb) 出生时 170 g/L(140~200g/L),生后24h 最高,
第1周末恢复至出生时水平 新生儿贫血 生后2周内静脉血Hb≤130g/L
或毛细血管Hb≤145g/L 血容量
85~l00ml/kg,与脐带结扎时间有关 早产儿 “生理性贫血” 出现早,且与胎龄相关
胸廓呈圆桶状,肋间肌薄弱、
呼吸靠隔肌升降→腹式呼吸
呼吸道狭窄、粘膜血管丰富、
纤毛运动差→呼吸困难
循环系统
出生后血液循环动力学发生重大变化
胎盘-脐血循环终止
↓
呼吸建立、肺循环阻力↓
↓
肺血流↑
↓
回流至左心血量↑↑ ↓
体循环压力↑ ↓
卵圆孔、动脉导管功能上关闭
胎儿血液循环
生后血液循环
持续胎儿循环 (persistent fetal circulation,PFC) 又称 持续肺动脉高压
出生日期 <1 000g
出生体重 ~1 500g ~2 500g >2 500g
白细胞分类比例图
初生时 中性粒细胞占60~65%;淋巴细胞占30~35% 生后4~6天 两者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 以后 中性粒细胞渐↑,淋巴细胞渐↓ 4~6岁 两者比例又相等→第二次交叉
神经系统
胎龄越小,脑相对越大 头围生长速率:1.1cm/月,
40周后减缓 脊髓末端约在第3、4腰椎下缘
腰穿在L4、5椎间隙进针
• 新生儿期: 胎儿出生后断脐到满28天内,称 为新生儿期,是胎儿逐渐适应子宫外生活 的过渡时期。
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神经系统
体温 能量及体液代谢 免疫系统
足月儿
呼吸系统
肺内液 30~35ml/kg (分娩前 )
产道挤压
1/3 ~1/2 由口鼻排出
2.0
—
出生2天内 2天以后 3周以后
>2.5
—
—
出生2天内 2天以后
脱水热
1.特点:出生后2~3天,体温突然升高达38℃ 以上,一般情况良好。夏季多见。
2.原因:室温过高、保暖过度、散热减少及 吃奶较少等原因导致体内水分不足、 血液浓缩所致。
3.处理:通风、降低室温、减少包被或喂水, 体温可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棕色脂肪 (brown fat)产热 早产儿棕色脂肪少,无寒战反应
低体温、或寒冷损伤
棕色脂肪分布
(1)体温:出生后体温迅速下降2℃左右, 8~12小时后开始回升,12~24 小时稳定在36~37℃之间。
(2)特点: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而波动。 高温环境下可能发生“脱水热”。
低温环境可能发生“新生儿硬肿 症”。
本章内容
第1 新生儿生理
第2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目标
1.记住足月正常新生儿和新生儿期的定义。 2.说出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3.描述正常新生儿的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
〔概念〕
• 足月新生儿: 指孕龄满37周至不足42周,出 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
• 正常新生儿:发育正常,无畸形,产时无 宫内缺氧、损伤,出生时无窒息。
除淀粉酶外,消化酶已成熟 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
肝内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 生理性黄疸
对多种药物处理能力( 葡萄糖醛酸化)低下
药物中毒
胎便
生后24 h内排,2~3天排完 延迟应排除消化道畸形
胎便
过渡大便
母乳喂养儿粪便
泌尿系统
肾结构发育已完成,功能不成熟 肾稀释功能与成人相似,肾小球虑过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