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婚俗
浙江兰溪贱民轿夫依附习俗考
等 餐 餐 刊
2 0 0 2 第 四 期
F O L K L O 刀 E S T U D - E 仍
民” 的走动权可以买卖, 童公山人却更无此特权。 绍兴人的各种庆典活动女 堕民都可上门“ 做堕民” 尤其是主顾家的婚事必须请她, , 否则事后女堕民
仍上门索取赏钱 。 童公山的女堕 民只有在平 民办婚 事时才有机会 陪在新娘
绍兴堕民帮办婚丧等喜事 , 除能 得到主人 家作为工钱的赏物赏钱外 , 还能 讨得各种名 目赏钱赏物 , 排场 和嫁妆 越多索取的赏钱也越丰厚 , 故绍兴有 句俗话 “ 送个 姑娘 , 亩田” 买 。童公 山人则 只能从 主顾家得到工钱性质 的赏 物赏钱 , 不得 向客人讨取 赏钱。其三 , 在雇佣方式方 面。绍兴堕民对 “ 堕 做
“ 讨彩头” 相关的事, 俗称“ 做轿夫”他们无法与平民通婚, , 甚至在当地同样 被歧视的戏子、 渔夫等家族也不与他们通婚, 不杂居, 往往以一个家族为聚
居, 多数形成村落 , 也有聚居于大村落 的边缘一 角 , 也不得科举 ( 曾有 据说
“ 轿夫” 想参加科举考试而被当地绅士揪回来)服饰也有区别,做轿夫” , “ 时 男的围蓝色腰布, 平常平民则围白色腰布。 显然, 它也是堕民。 为了解兰溪
年总祠举行祭祠 , 为营造热闹隆重 的气 氛, 往往需要 四至六个鼓手 ; 聚族而
居的村落往往每隔几年( 一般为隔三年) 举行一次灯会, 也需要鼓手六至八
人( 至今仍保持举办灯会 的传 统) 。鼓吹业 为轿 夫的主业 , 此地 轿夫与主 对 顾的依附关系特点 产生影响至少有 : , 一 无疑是此地 堕民对 主顾 寄生性程 度低的根本原 因 , 在相 当程 度上他们靠的是 自己的技 能和体 力 , 而非 如绍
兰溪:历史悠久的城市
兰溪:历史悠久的城市兰溪,这座位于中国浙江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这里的风俗习惯充满着浓厚的地域特色,涵盖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婚嫁习俗和饮茶习俗等方面。
春节期间,兰溪人会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寓意着新年的到来和吉祥如意。
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
这些活动不仅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还寓意着辞旧迎新、驱邪避灾。
清明节对兰溪人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他们缅怀先人、表达敬意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扫先人的墓地,献上鲜花、焚香和纸钱,以示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此外,还会组织一些活动,如荡秋千、蹴鞠等,寓意着祈福消灾。
端午节在兰溪有许多特色风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
吃粽子寓意着五谷丰登、家庭团圆;赛龙舟则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也寓意着团结协作、勇往直前;挂艾草则是为了驱邪避疫,祈求身体健康。
中秋节是兰溪人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赏月时,人们会对着月亮许愿,祈求家庭幸福、事业顺利。
此外,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活动,如猜灯谜、赏花灯等,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
重阳节时,兰溪人会登高远眺,寓意着步步高升、长寿吉祥。
在这一天,人们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如爬山、赏菊等,以放松心情、锻炼身体。
此外,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如赏花灯、舞龙舞狮等,以传承中华文化。
婚嫁习俗是兰溪风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兰溪,婚嫁习俗注重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讲究门当户对和嫁妆的丰厚。
在婚前,男方会派出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同意,双方就会商议婚期。
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向父母敬酒敬茶,以示尊重和感激。
此外,新娘还会得到丰厚的嫁妆,这不仅是对新娘的尊重,也是对女方家庭的尊重。
除了以上所述的节日和习俗外,兰溪人还有许多其他风俗习惯。
例如烧袱子,这是兰溪人在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传统习俗,旨在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占岁则是除夕夜的一种习俗,人们会通过占卜来预测新一年的运势。
关于兰溪《民俗藏在心里》作文800字
关于兰溪《民俗藏在心里》作文800字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好啊!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兰溪看到的一些有趣的民俗。
兰溪是一个古老的小镇,虽然小小的,但是这里的民俗文化却非常丰富有意思哦!上次放假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兰溪旅游,看到了很多平时在城里看不到的有趣事物。
首先就是兰溪的古建筑啦!兰溪的房子都是用青砖黛瓦盖的,看上去非常古老,就像从历史书本里走出来的一样。
最有名的建筑就是方之家祠堂了,那可是有几百年的历史哦!里面挂着很多古老的匾额和对联,上面都写着很有意思的东西。
我们参观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位热情的阿姨,她给我们讲解了很多这些匾额的故事和含义,真是让人获益匪浅啊!除了古老的建筑,兰溪的民间手工艺品也让我大开眼界。
比如说剪纸吧,兰溪的剪纸非常出名,那么精致入微的图案都是用剪刀一点点剪出来的哦!看着就令人惊叹。
还有编织蓑衣和草鞋的手艺,虽然古老但是依然延续至今,真是让人对兰溪这座小城的民俗文化充满敬佩啊。
最有意思的要数兰溪的民间传说和习俗了!我们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一个叫做"归雁会"的民俗节庆活动。
当地人们相信每年的这个时候,大雁都会从南方飞回兰溪,所以就要举办欢迎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仪式上会有很多精彩的节目,比如舞龙舞狮、武术表演,太有意思了!我们也参与其中,学着跳了几支当地的民间舞蹈,真是酷毙了。
除此之外,兰溪的民间传说也让我印象深刻。
比如白云潭的传说,讲的是一个痴情男子为了等候心爱的姑娘而化作了一潭幽澜的池水;再比如龙王庙的传说,讲的是一位威武的龙王保佑了当地村民们,所以村民们就修建了庙宇来供奉它。
这些动人的故事让我更加了解和热爱这座古老小镇了。
总之,兰溪虽小,但民俗文化可谓丰富多彩。
我非常幸运能亲眼目睹和体验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也希望它们能永远延续下去,代代相传。
小伙伴们,有机会的话,一定要亲自去兰溪好好感受一番哦!篇2题目:民俗藏在心里大家好,我是小明。
浙江金华结婚风俗-资料
浙江金华结婚风俗-资料浙江金华结婚风俗 -资料基于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一般是爱情伦理关系与婚姻伦理关系的复合存在。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浙江金华结婚风俗 -资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金华婚嫁习俗【说媒】金华媒人是“急先锋”,男女双方都不得照面。
媒人先去女方家探探口风,行与不行,全看对方给你吃什么了。
若女方答应了这门亲事,则请媒人吃蛋汤,汤溪一带略有不同,吃汤团。
如果不同意这门亲事,媒人只能喝到一杯清茶而已,没有蛋汤。
若婚事有戏,女方亲戚还得去男方家“看人家”,现在有的女方自己也去。
【定亲】定亲得挑个日子,定亲时男女方都要送礼,连环糕是必须要有的,意为联姻结亲。
定亲后逢年过节,男方都要拍丈人丈母娘的“马屁”,比如端午要送粽子、红鸡蛋等。
在婺城区雅畈一带,男方还得给姑娘的长辈送礼,俗称“拿口份”。
【陪嫁】陪嫁不能少,以前的嫁妆有梳妆台、马桶等生活用品,富贵人家还能陪嫁一块地。
近年来陪嫁变化大了,陪嫁一辆车、全套家电的比比皆是。
【出嫁】出嫁时,迎亲用的是大花轿(改嫁则用青衣轿),迎亲队伍敲锣打鼓招摇过市直奔女方家接新娘子。
到了女方家,新娘上轿子前,得吃上轿饭,只能吃半碗,留下给兄弟姐妹吃。
女方亲戚们要边哭边说祝福的话,据说哭得越凶,子孙越发达。
说是哭,其实像唱:“囡呀囡,花轿两头红,外孙生来望外公啊,囡。
”新娘必须换上新鞋才能上轿,脚不着地,穿带土鞋去婆家,有娘家会败落之说。
下轿后,从花轿到新房,得用5只布袋铺地,寓意一代接一代。
婺城区汤溪一带女子出嫁,到了婆家,新娘得由人抱着入新房,不能自己送上门,以此抬高身价。
【婚宴】新婚夜摆喜酒,这种习俗最为普遍。
以前的婚宴上新郎新娘拜堂成亲,三跪九叩,先拜天地、祖宗,再拜父母,后夫妻互拜。
婚宴完毕,闹洞房至深夜,点上大红蜡烛,送新郎新娘入洞房。
二、金华彩礼金华是个讲究回聘金的地方,一般男方给个10万彩礼,女方会回8万或6万,有些甚至多加2玩全部回回来,金华的房价也不便宜啊,而且涨得快二手房10月均价13974元/m,一套房按90平方算,大约126万,礼金会回,但一开始也是要给的。
【兰溪风俗】千年古埠话酒俗
【兰溪风俗】千年古埠话酒俗千年古埠话酒俗早在宋朝时期,著名诗⼈陆游写下了脍炙⼈⼝的《游⼭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萧⿎追遂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诗的⾸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说明农家款待客⼈的热情和淳朴。
这农民酿制的腊⽉酒在宋朝就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了兰溪家乡尽⼈皆知的“缸⽶黄”。
冬⾄前后,农家始酿年酒,⼤户⽤酒缸,⼩户⽤酒坛,酿酒⽶多者上担,少者数⼗⽄。
酒熟初酿,俗称“缸⽶黄”。
在⽇常⽣活中,酒与⼈们更是密切相关,结婚要喝喜酒,⽣孩⼦要吃满⽉酒,过⽣⽇要喝寿酒,造房⼦要吃上梁酒,欢迎贵宾要吃接风酒、洗尘酒等。
兰溪酒俗包括⼈⽣酒俗、节令酒俗、⽣活酒俗三⼤类。
⼈⽣酒俗包括⼀个⼈从出⽣到寿终的酒俗,出⽣要有满⽉酒,周岁要有得周酒,逢⼗为寿酒。
等到⼈去世了,要办丧酒,死后⽣⽇和死⽇⼜要做忌⽇酒等。
满⽉酒,孩⼦满⽉时,要剃头。
这时家⾥要祭祖,摆酒宴请,还要向邻⾥亲友分送“红鸡蛋”,外婆家也要办礼物,如孩⼦⾐服、⾯条之类及“满⽉棕”送⾄⼥婿家,“满⽉棕”以馈邻舍乡亲。
剃头时,桌上要点燃红蜡烛,孩⼦由长辈抱着拜过天地祖宗,就由理发师⽤⼀盅酒代⽔,给孩⼦润发,然后剃成“⽡⽚头”。
喝“满⽉酒”时,亲友们轮流抱过孩⼦,赐以红包,作为见⾯礼,席间有的长辈还⽤筷头蘸酒给孩⼦吮,希望孩⼦长⼤后有福分喝“福⽔”。
孩⼦长到⼀周岁时,俗称“得周”。
外婆家⼜要送“得周棕”、馒⾸、扎糕,俗称“担得周”。
主家同样要设宴请“得周酒”,并把“得周棕”、馒⾸、扎糕分送左邻右舍。
⽣⽇酒,诞⾠谓“⽣⽇”,俗以农历计算。
⽣⽇吃“⽣⽇⾯条”,内放两只鸡蛋。
逢⼗⽣⽇,谓⼤⽣⽇。
外婆要为外甥外甥⼥“担⼗岁”。
岳母要给⼥婿三⼗岁、四⼗岁送⽣⽇礼。
礼品以⾐服鞋帽为主,谓之“取头取脚”。
现今有⽗母给⼉⼥“过⽣⽇”,设⼤蛋糕⼩宴。
祝寿酒:习俗以五⼗岁始庆寿,逢⼗称⼤寿。
兰溪婚俗
关键词:兰溪、婚礼、恋爱、订婚、起节、成婚、回门兰溪的婚姻风俗兰溪市是浙江省11个省辖地级市之一金华市下的一个县级市,下辖3乡7镇6街道。
市内有三江(衢江、金华江、兰江)五溪(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马达溪),借地理优势,兰溪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旧石器时代就有祖先生活在这片土地。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婚礼,几乎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件人生大事,也关系到人类繁衍。
因此,婚礼在兰溪文化历史中也自然占有很大的篇章。
虽然各村的婚俗有所出入,根据家庭贫富差别也繁简不一,但总体来说还是很相近的。
因此,根据我在国庆其间的采访和调查,简单介绍一下兰溪的婚礼文化。
采访的对象主要是我母亲的朋友,因此以下讲的婚礼基本是上一辈人的婚俗。
此外,还夹杂有她对更老一辈婚俗的简单介绍。
另外,本来还要询问我的邻居——一位住在200年老屋,有着90多岁高龄的老太太,但由于时间限制,未能了解很多,只有零碎的片段,在此引以为憾。
一.恋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废除封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俗,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婚事简办。
但在一定程度上,婚俗还是受到旧观念的影响。
对于结婚的对象,男女年龄有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
男女年龄大多是男大女小,当然也不绝对,旧时也有富家女年龄大的。
有些民谚说“宁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女大抱金砖”。
此外,虽说结婚是年轻人的事,但大多数还是会征求家人意见。
年轻男女或是自由恋爱,或是通过亲戚牵线搭桥,或是经过婚介,在一起相识,相熟,相知,觉得情投意合之后,会带回家见家长。
在家长也觉得合适后,就会进入正常的结婚流程;若是家人不同意,就需要年轻恋人斗智斗勇解决矛盾。
二.订婚婚前,一般有订婚这一流程。
订婚有的人家要求不高,男方给点礼金即可。
但也有人比较看重,那就比较繁复,需要举办酒席。
男女双方需各找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来做媒人,分别代表男方和女方。
订婚时,两方的媒人都来到男方家(不知道现在是否有人会去大酒店)。
兰溪的风俗
兰溪的风俗兰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拥有丰富的传统风俗文化。
在这里,人们遵循着一系列的习俗和礼仪,让这座城市更加独特和有魅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兰溪的风俗。
兰溪人民非常重视传统节日。
每逢重要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兰溪人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还会举行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
而在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节时,兰溪人会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共度团圆时刻。
兰溪人对待客人非常热情好客。
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只要来到兰溪,都会受到热情款待。
当客人到访时,主人会热情地招待客人,为其准备丰盛的酒席和美味的食物。
客人到达时,主人会用热茶和水果迎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关心。
而在客人离开时,主人还会送上一份小礼物,表示对客人的感谢和欢迎再次光临。
兰溪人也非常注重孝道和家庭观念。
在兰溪,尊敬和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要节日,兰溪人都会回家探望父母,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和敬意。
在重大决策上,兰溪人也会征求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家庭长辈的意见。
兰溪还有一些特色的婚俗。
在兰溪,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因此人们对婚礼非常重视。
新郎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婚服,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婚礼上,新郎要在新娘家门口进行“闹门”仪式,由新娘的闺蜜和亲友进行一系列的考验和闹剧,来考验新郎的诚意和勇气。
在婚礼上,还会有丰富的婚宴和娱乐活动,让婚礼变得更加热闹和隆重。
兰溪还有一些民间传统习俗。
例如,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人们会举行猜灯谜活动,猜对的人可以得到一些小奖品。
在正月初一,兰溪人还会去庙会上祈福和游玩,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和小吃摊位,非常热闹。
此外,兰溪的茶文化也非常丰富,人们会举行茶艺表演和品茶活动,体验茶道的魅力。
兰溪的风俗文化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些传统风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兰溪的历史和文化。
无论是兰溪人还是来兰溪游客,都可以通过参与和体验这些风俗活动,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兰溪的魅力。
兰溪嫁女儿风俗流程
兰溪嫁女儿风俗流程Lanxi, a small town located in 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 has a unique tradition when it comes to the marriage of daughters. The process of marrying off a daughter in Lanxi is not just a simple exchange of vows, but a complex and elaborate ceremony that involves the entire community.兰溪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小镇,有着独特的嫁女儿传统。
在兰溪,嫁女儿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誓言交换,更是一个复杂而精心设计的仪式,涉及到整个社区的参与。
From the moment a girl is born in Lanxi, her marriage is already being planned. Parents start saving money and collecting items for her dowry, which will be essential for her future married life. This shows the importance that is placed on marriage in the Lanxi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value of daughters within the family.从一个女孩在兰溪出生那一刻开始,她的婚姻就已经开始策划。
父母开始存钱,并收集她的嫁妆,这些对她未来的婚姻生活至关重要。
这显示了在兰溪社区中对婚姻的重视,以及家庭中女儿的价值。
As the girl grows up, her parents will start looking for a suitable match for her. This involves consulting with matchmakers, seeking advice from relatives, and considering factors such as social status,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compatibility. Once a potential match is found, the two families will meet to discuss the marriage arrangements.随着女孩的成长,她的父母会开始为她寻找合适的对象。
【转载】金华人的嫁娶习俗
【转载】金华人的嫁娶习俗在乡下农村,人生最大的两件事无非是造房子和娶媳妇。
造房子一般选择在春季,经过春节的酒肉滋润休息颐养,人们在体力和精神上都得到一种积蓄,此时出大力造新房正是时候,再则春天气候湿润温度适宜,对于建筑保养极为有利。
时至金秋,气候日渐转凉,婚嫁喜庆的事情便多了起来。
田里的稻谷已经收仓入库,棉花甘蔗之类的经济作物也换成了一叠现钱,播下明年收成的小麦和油菜就基本空闲了。
于是娶媳妇时的鞭炮声便在村落之间此起彼伏,小伙子们眉开眼笑,大姑娘们欲语还羞的好日子到了。
咱们金华娶媳妇的风俗各有千秋,城里的不肖去说,不伦不类的三合土,农村的乡风旧俗才值得回味。
在我们金西农村,如果男女双方都已经两情相悦谈婚论嫁的时候,男方就要邀请女方家属来家做客,美其名曰:“看人家”。
顾名思义,就是让女方了解下家底,居住环境,经济情况,家属成员等信息。
否则把女儿嫁给“三间茅屋两间漏”的破落户可害了闺女一辈子。
男方为取悦女方家属,一般都给来宾丰厚的红包,金额分主次各不相同,总之要出血一次。
进展顺利,就要媒人去女方提亲,时间一般都在中秋左右,女方家属同意的话就可选定黄道吉日。
此事马虎不得,要按照双方的生辰八字请算命瞎子定夺,选定之后雷打不动,美其名曰:“管日子”。
子定好后双方就不直接见面了,所有事宜都委托“媒人”商榷。
媒人有两个,男女双方各一名,其实现在年轻人大多自由恋爱,好多“媒人”是徒有虚名的。
可是媒人非但不可少,而且至关重要,双方讨论聘礼及酒席承办等费用时就需要双方媒人来中介“谈判”,否则两亲家直面对白讨价还价的可不能够伤了和气。
媒人的吞云吐雾之中,男方终于大出血。
万事具备,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结婚那天新娘一大早就去美容院化妆,女人一辈子最美的一天怎能够简易行事呢?涂鸦了两个小时总算完成,抬头一看,妖怪一个!镇上的美容院也就这点出息。
新娘回到自己家中时,女方的宴席便开始了,觥筹交错,欢声一片,新娘陪父母一起向宾客敬酒后就回到闺房闭门不出,等待男方迎亲队伍的到来。
兰溪民俗文化
兰溪民俗文化兰溪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月半节在白露山麓,村村户户流传着一种特有的方式辞旧迎新,每隔十年(或八年)一个轮回,开展迎猪羊架、迎銮驾的民间民俗“月半节”文化活动。
此活动在云山街道檀树村每年进行。
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明末清初。
月半节时间跨度可长达一年,主要由“认月半”、“做月半”、“送月半”三个部分组成。
整个活动包含了祭祀先祖、猪羊会、迎銮驾、演社戏等众多民俗活动。
月半节作为一种地方性民俗活动,影响力大,影响范围广。
当地百姓通过这一活动来祈福禳灾、庆祝丰收,寄托心中的美好愿望。
图95-3-2-23 兰溪刘家月半节 2009年7月15日刘鑫拍摄晒经节晒经是灵洞乡洞源村栖真禅寺重大的佛事活动。
明万历年间,赵志皋会陈太后请来《北藏》,珍藏于栖真寺藏经楼,其中辑有唐三藏法师玄奘奉旨译的经卷。
自此,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为“晒经日”,亦称“晒经节”、“翻经节”。
届时,四方香客云集,寺僧举行晒经仪式,请出经卷,焚香祭拜佛祖,寺僧列队念经。
晒经人跪(站)在阳光下,用香一页一页地慢慢地挑晒经卷,不能漏掉一页,更不能损坏,晒毕,又很恭敬地把经卷入柜珍藏。
黄大仙祭祀黄大仙祭祀活动是黄大仙文化信仰的重要组成内容,它起源于人们对黄大仙普济劝善、济世救人精神的崇拜。
广泛分布于兰溪市境内的兰江街道,香溪、马涧和柏社等镇乡。
其中,兰江街道黄湓村的黄大仙祭祀活动历史最为悠久。
20世纪90年代以后,黄大仙宫建成后,形成了更为系统和规范的黄大仙祭祀活动,成为兰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经过黄大仙宫的传承、挖掘和整理,黄大仙祭祀活动已经从民间简单的祭拜,逐步完善成为一套具有规范形式和内容的系列祭祀活动,并广泛使用于黄大仙圣诞及各类祈福迎祥法会。
黄大仙祭祀 2009年7月15日刘鑫拍摄水亭“三月三”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兰溪民间婚礼茶俗
兰溪民间婚礼茶俗茶在民间旧式婚礼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间订婚时,男方要到女方“下茶礼”(茶叶、饰物、糖果包),有预祝生男育女的含意。
新娘陪嫁中有八角式的锡制茶瓶。
结婚行礼后,新郎新娘还要献上香茗,作为一种尊敬的象征;长辈要摸出红纸包的拜见钱,放在茶盘上,仪式才算结束。
婚后第三天,新娘还要在喜娘的陪伴下,挨户向四邻敬茶。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
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
”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
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
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紧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行聘寓意爱情“坚贞不移”,又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祝福新人“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
“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即成为合法婚姻。
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所不齿。
旧时婚姻,在婚俗中流行“三茶礼”。
民间向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
“三茶”:旧时在兰溪一带,将整个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
其中“三茶”,即为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
也有将“提亲、定亲、婚礼”的三次沏茶合称“三茶”。
“三道茶”:举行婚礼时,还有行“三道茶”的仪式。
第一道为“百果”;第二道为“莲子或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叶”,都取其“至性不移”之意。
吃三道茶时,接第一道茶要双手捧之,并深深作揖。
尔后将茶杯向嘴唇轻轻一触,即由家人收去。
第二道依旧如此。
至第三道茶时,方可接杯作揖后饮之。
提亲、定亲、婚礼中都要饮茶,新娘要向公婆敬茶,还用茶作陪嫁。
婚姻是人生“终身大事”之一,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缔结姻缘先要由媒人通言,再定吉日相亲。
浙江金华结婚婚俗
兰溪的婚姻风俗兰溪市是浙江省11个省辖地级市之一金华市下的一个县级市,下辖3乡7镇6街道。
市内有三江(衢江、金华江、兰江)五溪(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马达溪),借地理优势,兰溪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旧石器时代就有祖先生活在这片土地。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婚礼,几乎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件人生大事,也关系到人类繁衍。
因此,婚礼在兰溪文化历史中也自然占有很大的篇章。
虽然各村的婚俗有所出入,根据家庭贫富差别也繁简不一,但总体来说还是很相近的。
因此,根据我在国庆其间的采访和调查,简单介绍一下兰溪的婚礼文化。
采访的对象主要是我母亲的朋友,因此以下讲的婚礼基本是上一辈人的婚俗。
此外,还夹杂有她对更老一辈婚俗的简单介绍。
另外,本来还要询问我的邻居——一位住在200年老屋,有着90多岁高龄的老太太,但由于时间限制,未能了解很多,只有零碎的片段,在此引以为憾。
一.恋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废除封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俗,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婚事简办。
但在一定程度上,婚俗还是受到旧观念的影响。
对于结婚的对象,男女年龄有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
男女年龄大多是男大女小,当然也不绝对,旧时也有富家女年龄大的。
有些民谚说“宁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女大抱金砖”。
此外,虽说结婚是年轻人的事,但大多数还是会征求家人意见。
年轻男女或是自由恋爱,或是通过亲戚牵线搭桥,或是经过婚介,在一起相识,相熟,相知,觉得情投意合之后,会带回家见家长。
在家长也觉得合适后,就会进入正常的结婚流程;若是家人不同意,就需要年轻恋人斗智斗勇解决矛盾。
二.订婚婚前,一般有订婚这一流程。
订婚有的人家要求不高,男方给点礼金即可。
但也有人比较看重,那就比较繁复,需要举办酒席。
男女双方需各找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来做媒人,分别代表男方和女方。
订婚时,两方的媒人都来到男方家(不知道现在是否有人会去大酒店)。
男方把女方需要的礼金和首饰准备好,请来亲朋好友(是否需要收礼金没有问)喝喜酒,并且燃放鞭炮(燃放规模取决于经济条件),证明男孩心中已有女孩。
兰溪市的导游词
兰溪市的导游词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有都源之称的勾蓝瑶寨,勾蓝瑶寨大约10平方公里,居住有蒋、欧阳、黄、何等十二姓共725户人家,现有人口2900余人。
现在主要由三个自然村组成:上村、下村(黄家村)和大兴村。
今天我们游览的线路主要是上村和下村。
勾蓝瑶是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被朝廷敕封的“四大民瑶”之一。
江永“四大民瑶”分别是:勾蓝瑶、扶灵瑶、清溪瑶、古调瑶。
勾蓝瑶寨是典型的城堡式寨,外围是明代古长城,再加上守夜屋、关厢和门楼,构成了四层防御工事,将瑶寨围得固若金汤。
2011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湖南省文明村。
为什么是城堡式瑶寨,为什么会有四道防御工事?这与瑶族的历史有关。
从先秦开始历代统治者对瑶族都是施行比较严厉的政策。
元代对瑶族等少数民族更是实行最严厉统治措施,对瑶族的压制也是最严厉的,“瑶民”被称为“瑶蛮”。
元末千家峒瑶民大迁徙就证实了这一点。
当时瑶民起义不断,起义失败后,有很多逃进兰溪的瑶民为了抵御官府,就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
形成完善的防御体系是在明洪武招安以后。
勾蓝瑶人在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距今613年时)被朝廷招安,从此过起了有“户口”的日子。
朝廷为了“以瑶制瑶”,让瑶人镇守湘粤隘口,防御广西富川、恭城等地瑶民越境的军事力量,封清溪、古调、扶灵(源口)、勾蓝为四大民瑶,并施行怀柔政策,有文字记载“瑶人量水开垦,自报免丈”“只准瑶人买民田民产,勿准民买瑶产瑶田”,并“每岁司犒花红牛酒”。
勾兰瑶人在此期间休养生息,到万历年间,勾兰瑶寨达到了两万多人口。
有钱的瑶户不畏远途,于是就有了“种田十里外”的现象,路途远的田地直到四十公里外的龙虎关。
现在村里还保存着一条完整的商业街,可以想象当年勾兰瑶寨的繁华。
现在我们从下村(黄家村)开始游览,等一下再到上村去。
现在我们脚下的桥叫“锦桥”,锦桥旁边这口井叫“猪娄井”,以前在井面上盖有一块石板,水面和石板间有一条小缝隙,毎当有人来井里取水时,搅动了水面,水不断拍打石板,从缝隙中传出像猪吃食时发出的“啪啪”声,因此而得名。
浅谈兰溪特有民俗活动-月半节
浅谈兰溪特有民俗活动—月半节11艺术3班 110114300301 柴璐珂摘要:月半节是一项祭祖扬善的活动,虽有迷信色彩和浪费现象,是因它的时代背景不同。
诞生月半节的时代是封建社会,人们接受的是封建迷信思想教育,统治阶级为了统一人心为己服务,制造了鬼神论,一切听命于鬼神,就像一副枷锁,枷在人们的灵魂深处。
百姓通过这种宗教性质的祭祀活动,对祖先的崇拜,与死者灵魂的沟通,达到人们祈求生存繁衍的美好愿望,其民俗的内核是追求生存与繁衍,融合与兴旺,代表了民族的历史与情结,民族的文化与象征。
关键词:月半节;起源;活动内容;活动意义一、月半节的概念在中国,关于月半节的概念一般来说,是指元宵节(正月十五)和中元节(七月十五)。
其中元宵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人皆知。
而关于元宵节的来历起源也是众说纷纭,不尽相同;各地庆祝元宵节的方式更是精彩纷呈。
元宵节在经过几千年的沿袭演变至今,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而庆祝这个节日的仪式在各地也是各具特色,但不管存在那些不同,吃元宵(南方称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则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这些习俗刚形成之初并没有元宵节这一名称,而是到了汉文帝时期才下诏把正月十五这一天称为元宵节。
关于中元节,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这个节日的其它名称可能较为人所熟悉。
中元节的时间一般来说是在七月十五,南方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
中元节其实是道教的说法,佛教则把这一节日称为盂兰盆节(在日本至今沿用这一名称),而在中国南方称这一节日为鬼节,客家人则称为七月半。
总之,中元节是一个祭祀的节日。
她的内容除了祭祀以外还有放河灯、超度亡灵、校籍辰(这两项是佛道两家所特有);而祭祀的形式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祭奠先人。
相比于上述两节,至今留传于浙江兰溪黄店一带的月半节就让人知之甚少了。
可以这样说在这一带留传至今的月半节在中国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其它地方几乎没有类似的节日。
所以这个节日具有她的独特性。
兰溪订婚风俗流程
兰溪订婚风俗流程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兰溪订婚风俗流程!
在兰溪,订婚可是个大事儿啊!男方家里可得好好准备一番。
首先啊,男方得带着聘礼去女方家,这聘礼可不光是钱哦,还有各种寓意美好的东西,像是象征甜蜜的喜糖啦,代表好彩头的红包呀。
你想想,这阵仗得多大!男方到了女方家,那可得客客气气的,小心翼翼地跟女方家人商量订婚的细节。
然后呢,双方家族的长辈们都得坐到一起,好好商量商量。
“咱这订婚日子定哪天好啊?”“这仪式该怎么弄呀?”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多热闹呀!这场景就像是一场大家庭的聚会,充满了温暖和期待。
接着,得选个订婚的场地啦!有的会选在家里,热热闹闹的;有的会选在酒店,更显气派。
这就好比是一场大戏,得有个合适的舞台呀!到了订婚那天,男方要早早地来接女方,带着她去场地。
一路上鞭炮齐鸣,那气氛,啧啧,别提多喜庆了!
到了场地,仪式就正式开始啦!主持人会说一些吉祥话,让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男方会把戒指戴到女方手上,这戒指就像是锁住了两个人的幸福。
兰溪的订婚风俗就是这样,充满了传统的味道,又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儿!这可不是简单的流程,而是满满的爱和期待呀!难道你不觉得这风俗很有意思吗?
我觉得兰溪订婚风俗流程真的特别棒,它让两个人的爱情在众人的见证
下变得更加美好和牢固,也让家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对幸福未来的憧憬!。
游埠婚姻礼俗
游埠婚姻礼俗游埠婚姻礼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历来都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兰溪人尝谓人生三次喜:结婚喜、生子喜、生孙喜。
从择偶到正式结婚,根据周人所制“六礼”,必须遵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程序。
但以今人的眼光看来,这六礼并没有包括婚姻仪礼程序的整个进展过程,其中只有亲迎一礼为嫁娶当日的仪礼,其余五礼则为婚前仪礼,至于嫁娶之日过后尚须行之的仪礼,在六礼当中就无礼可遵了。
而且自古以来,六礼之行,殊不一致,历代多有变更。
兰溪婚俗,自本世纪20年代以前的旧式婚俗,至20年代以后出现的“文明结婚”,再至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现代婚俗,其礼仪程序逐渐简化,封建色彩日益淡化,婚嫁形式趋向文明。
(一)说亲男女双方家长看中了人家,便央媒说亲。
一般由男方央媒到女方说亲,但也有女方托媒到男家说亲的。
30年代,始有男女双方中意后告知父母再行央媒说亲的。
(二)相亲、占口生说亲后,由媒人穿针引线,约期陪同女方家长到男家看家境(俗话:“十亩三间,天下难拣。
”),看小官人的长相人品。
男家招待吃鸡蛋点心。
男方一般不到女家相亲,因为央媒说亲的前提就是事先的了解(俗话:“起屋看梁,女儿看娘。
”)。
相亲后,由媒人到女家索取姑娘的年庚八字(出生的年、月、日、时均由天干地支标示,书于红纸庚贴),交男方,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推算,俗称占口生或“排八字”,生肖、干支合了,方才定亲。
30年代起,男女双方亦有互赠照片、通信往来以相互了解的过程。
(三)定亲(俗称送红、绒口、作准,40年代后逐渐改称订婚) 双方同意后,由男方请媒人行茶礼(茶礼即聘礼,今称彩礼)至女方,表示作准。
此为前茶礼,用红包袱包圆盘,内放茶金、红绿长生果、红茶叶、陈米陈麦、千年运或万年青等,有钱人家还赠戒指,即所谓订婚戒指。
茶金投家境分36、72元不等,媒人钱是6元或8元。
男方又办几桌酒,宴请女方家长和舅父、姑父、姨父等长辈,称为“定亲酒”(订婚酒)。
兰溪岁时习俗
兰溪岁时习俗岁时习俗第一节春春节是城乡人民一年中最大的传统节日。
岁末称除夕,俗称“过年”,新年之首称春节。
除夕前一两天备“三牲”谢年,挂祖宗像,焚香叩拜,先天地,后祖宗(神位)。
农历十二月廿三至廿五日夜送灶神。
节前除尘,贴春联,挂新年画,形成浓厚的喜庆吉祥气氛。
除夕晚餐吃丰盛年饭,叫“团圆饭”。
外出的人都尽量赶回家团聚,不能赶回的,家中也为之设座放碗筷。
年饭后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午夜迎新年,然后守夜达旦,叫“坐长寿夜”。
债主在前半夜可以上门讨债,穷苦债户被迫躲避叫“做皇帝”,但春节不准讨债。
正月初一要祭拜祖先坟,称“上新年坟”。
自农历年初二至十五走亲拜年,共和国成立后提倡向烈军属和离退休干部拜年慰问,送营养保健品等。
除夕守岁多为全家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吃汤团,城镇还流行吃“春饼”。
从农历正月初六至二月初二,境内皆有迎龙灯闹元宵之俗,称当地元宵,尤以正月十五元宵夜灯会最盛。
立春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此日,春回大地,写“迎春接福”四字贴于堂前或大门上,焚香接春。
清明俗称“冥节”,备“三牲”祭物到坟上扫墓、添土。
农家大多自制印馃,馅有甜有咸。
门前插杨柳枝,小孩头戴杨柳圈。
人们有外出“踏青”之俗。
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吃乌饭,以天南竺叶浸汁染糯米饭,呈紫色,切成方形。
传说起源于目连僧为母送饭,常出入地狱,有意染成乌色,免被饿鬼抢吃。
第二节夏立夏立夏乃夏之始。
农事日趋繁忙。
俗于此日吃带饼不腰疼,还吃桂圆、鸡蛋,以滋补眼睛和身体。
农家还制立夏馃。
称体重时,秤锤只能向外(加重),不能向内(减轻)移动。
称得斤数逢9要作10。
逢百亦作101斤。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叫端阳。
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门头插菖蒲、艾蒿。
午时于阴沟角落洒石灰,天井院内燃烧麦芒屑、中药头,贴钟馗像以示驱邪消五毒。
水缸投菖蒲、艾,至农历六月初一取出。
小孩挂香袋、穿虎衣、虎鞋,用雄黄酒在脸上写王字。
民国婚宴礼仪
民国婚宴礼仪民国是我国的一个时期,按摩你们知道民国的婚宴是怎样的吗?跟现代有什么不同?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民国婚宴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民国婚宴礼仪放鞭炮、召客放鞭炮俗称“打爆仗”,打爆仗是专职的。
男方给女方送礼,一进村,便要鸣三下鞭炮,以告对方,我等来了;随后女方也对以三下,以示我已在迎候了。
临门前,男方又会鸣三下,表示问候:您好!女方立即鸣三下予以回礼:欢迎,欢迎!发嫁妆,接新娘都要以三下鞭炮声宣告启程。
进入村口时又鸣三下通知对方我们将至;迎接方立即予以三声欢迎。
临门时,双方鞭炮齐鸣,“打过爆仗,闻过大相”同表庆贺。
宴席上催客,须每隔一段时间鸣三下爆仗,这样共鸣3次,犹如发令员对运动员发令“各就位———预备———开始!”一样。
召客是鞭炮与催客人员双管齐下,召客人员必须要赶在第三次鞭炮声前登门请召三次,以示礼遇。
桌席摆放及席次大小解放前,宴席常设在堂屋里(俗称“堂前间”),宴席的桌子为方桌,坐8人,故也称“八仙桌”,倚堂屋的两侧从里向外依次排列,中间留出一条通道以便行堂上菜。
凳为四尺长凳,每席4条。
桌席的摆放一定要使桌板的缝道与堂前平行,即从堂屋里端伸向外端。
(凡宴席的都得如此,祭祀则要将板缝横着)席次有主次大小之分。
朝向堂屋正面,左侧的一排为大,称大手(大首);右侧的一排为次,称小手(小首)。
靠堂屋里端的为上,称“上横头”;靠外端的为下,称“下横头”。
同是上横头的两席次,左侧为大,右侧次之;同是下横头的席次多不再分主次大小。
座次也有主次大小之分。
大首的桌席左侧(倚板壁)的一方为大,称“大位”,其余座次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称上横头、小位、下横头;小首桌席右侧(倚板壁)的一方为大,称“大位”,其余称谓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上横头、小位、下横头。
凡下横头座次的职责,位于内侧的负责斟酒,外侧的负责端菜。
摆设在廊檐下的桌席非客人就座,没有大小之分。
最易出差错的是桌席摆放的朝向,对一般人来说入席时都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只会对“大位”这一细节要作推让)只有一些精明的小伙子才会入座时特意把头伸向桌下审视桌板方向是否出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兰溪、婚礼、恋爱、订婚、起节、成婚、回门兰溪的婚姻风俗兰溪市是浙江省11个省辖地级市之一金华市下的一个县级市,下辖3乡7镇6街道。
市内有三江(衢江、金华江、兰江)五溪(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马达溪),借地理优势,兰溪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旧石器时代就有祖先生活在这片土地。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婚礼,几乎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件人生大事,也关系到人类繁衍。
因此,婚礼在兰溪文化历史中也自然占有很大的篇章。
虽然各村的婚俗有所出入,根据家庭贫富差别也繁简不一,但总体来说还是很相近的。
因此,根据我在国庆其间的采访和调查,简单介绍一下兰溪的婚礼文化。
采访的对象主要是我母亲的朋友,因此以下讲的婚礼基本是上一辈人的婚俗。
此外,还夹杂有她对更老一辈婚俗的简单介绍。
另外,本来还要询问我的邻居——一位住在200年老屋,有着90多岁高龄的老太太,但由于时间限制,未能了解很多,只有零碎的片段,在此引以为憾。
一.恋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废除封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俗,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婚事简办。
但在一定程度上,婚俗还是受到旧观念的影响。
对于结婚的对象,男女年龄有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
男女年龄大多是男大女小,当然也不绝对,旧时也有富家女年龄大的。
有些民谚说“宁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女大抱金砖”。
此外,虽说结婚是年轻人的事,但大多数还是会征求家人意见。
年轻男女或是自由恋爱,或是通过亲戚牵线搭桥,或是经过婚介,在一起相识,相熟,相知,觉得情投意合之后,会带回家见家长。
在家长也觉得合适后,就会进入正常的结婚流程;若是家人不同意,就需要年轻恋人斗智斗勇解决矛盾。
二.订婚婚前,一般有订婚这一流程。
订婚有的人家要求不高,男方给点礼金即可。
但也有人比较看重,那就比较繁复,需要举办酒席。
男女双方需各找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来做媒人,分别代表男方和女方。
订婚时,两方的媒人都来到男方家(不知道现在是否有人会去大酒店)。
男方把女方需要的礼金和首饰准备好,请来亲朋好友(是否需要收礼金没有问)喝喜酒,并且燃放鞭炮(燃放规模取决于经济条件),证明男孩心中已有女孩。
媒人带着男方的礼金首饰等去女方家,装礼金用的红布袋有些讲究,袋口插着青柏,袋内装有“七样果子”(红枣、山胡桃、莲子、桂圆干、荔枝干、花生、开心果、瓜子(金瓜子、香瓜子)一般是选七样即可)。
媒人将红布袋放在女方家堂前最显眼的地方(那边一般都有老家,老房子,在城里有房子的人家一般也都会回老家,因为城里的房子较小不适合,很有钱人还是比较少的),女方回赠礼品并给男方回复,大意就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也有地方称“订婚”为“牵牛鼻”意思是说牵住了牛鼻的牛再也逃不掉了,男方大可放心,别人不可再到女方登门求亲。
当天,女方请来亲戚朋友吃酒,放鞭炮。
告示人家名花有主哩。
当两人订婚后,若有一方反悔,另一方会很没面子。
所以订婚是很慎重的一件事。
三、起节订婚之后是“起节”。
简单的说,就是定下结婚的日子。
男方带上烟酒拜访女方家。
用两张红纸分别写上男女的生辰八字,合在一起后,男方找择日的先生选定良辰吉日(结婚的日子,不是起节的日子)。
择日先生一般会提供两个日子,根据女方的实际情况(可能有些重要的亲戚在其中一个日子不能出席婚宴)选择其一。
女方选定结婚日子后回给男方(女方送回结婚日子的这天就是起节)。
起节的日子一般带有“八”字,下半年的话,一般都选在八月初八,八月十八,八月二十八,觉得是吉月吉日。
按照礼数,男方应该回礼。
男方应该准备糕点等。
糕点比较简单主要是白糖蜜枣,点心比较复杂。
有些女方比较体谅,就会省了。
有些有要求的,男方就会很忙。
包粽子,有大的,中的,小的之分。
大的粽子很大,放在箩筐里都要高上来。
此外还有大中小的馒头,大中小的印粿(兰溪清明节吃得一种食品)。
这些礼品的数量由女方定,少的几十份,多的起码上百。
所以在那天女方家会很热闹,送礼的人挑着箩筐由两媒人带着来到女方家(最近应该用汽车代步了吧)。
女方把送来的礼品分给要紧的亲戚,告诉他们女儿要出嫁了,让他们心里有数,到时候来吃喜酒。
选了结婚日子后,男方女方就都有的忙了。
女方置办嫁妆,男方布置新房,这些都按照男女双方条件定,但女方的嫁妆最起码要有几个木桶(包括大脚桶,小脚桶,马桶,米升(盛米的东西)),火锹(旧时烧火的工具),因为这些都是讨彩的。
其中大脚桶,小脚桶,马桶,米升统称为子孙桶,寓意子子孙孙。
同样男方的床和被褥都必须是新的,不然的话会被人笑话。
以上这两点是不可疏忽的,是最基本的。
男女双方换上新的门对联,男方的堂前都挂着祝贺结婚的对联,按大小辈份挂,两家都喜气洋洋。
男方还叫一些能干的妇女来家里搓“麻糍”,十个一份,连同喜糖请柬一起发到亲朋好友家中。
”告诉他们自己家孩子要结婚了,到时候来吃喜酒。
男生和女生分别在结婚前由家人陪同祭拜自己的祖宗,告诉祖宗孩子要成婚了。
此外还要去庙里祭拜讨个好彩头四、移嫁妆和谢媒酒在结婚前,还有两件重要的事:移嫁妆和谢媒酒。
移嫁妆分一般两种情况。
如果嫁妆多,一般会在结婚前一天,这种情况下,帮忙移嫁妆的人会在当晚的谢媒酒上一起被招待;如果较少或者出于其他考虑也会在结婚当天,这种情况下,移嫁妆的人会在当晚的酒席上一起被招待。
移嫁妆的人一般主要由男方出人去女方家。
女方通过女方的礼事婆婆(在谢媒酒中会具体讲到)把前面提到的嫁妆布置好,放在新娘家门口,让路人看看,场面大不大,场面越大,女方面子越大。
这一点可能和古时候“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思想有点关系。
移嫁妆的时候,成担成车的嫁妆由迎亲队伍运往男方家里。
嫁妆中的子孙桶内装有红鸡蛋,喜糖,红包,寓意送子。
嫁妆中一般有几个箱子装衣服,其中一个箱子底装有现金,叫“压箱底”。
在离开女方家100米,会有一项叫“抽箱布”的礼节。
嫁妆一般都会装在箱子里,箱子由布盖着,离开女方家100M后,女方出一人(一般是近亲)抽去布,寓意这嫁妆是送出去了。
男方此时要给抽布的人红包。
在路上,经过转弯,村子要放鞭炮,路人回来围观。
大概是告诉别人这家女子嫁给了这家男子的意思。
在结婚前一天,男方还要请谢媒酒。
出席的主要是第二天各位工作人员,包括男方和女方的媒人,男方的礼事婆婆,男方的礼事爷爷,男方的伴娘(称之为陪堂小姐,早时没有伴郎,现在有些人家有),第二天扎轿的人,男方的亲戚(舅舅之类的)....(女方除媒人外一般没有其他人出席)在谢媒酒上,会把第二天的具体事项做更具体的安排。
女方的礼节会由女方的媒人把消息带回作安排。
礼事婆婆和礼事爷爷主要负责婚礼当天各项事宜,必须原配夫妻,有儿女,最好是有孙子辈的,这些都根据双方条件来定。
伴娘根据家庭情况有两人,四人,八人之分,一般男女方各出一半。
比如伴娘总共八人,则其中四个是男方的,另外的四个是女方的。
伴娘主要是陪着新娘,负责在结婚过程中照顾新娘。
扎轿的人结婚当天会比较忙,这里先不讲,在结婚时具体讲。
男方的亲戚第二天也就是结婚当天也会陪同前往女方家。
五、成婚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准备,最重要的一步终于到了。
其实对中国人来说,领结婚证只是法律要求,但是新人对婚礼更能获得认同。
结婚的当天早上,男方家准备好喜糖喜烟。
扎轿的人(名称怎么讲不知道,暂时称之为扎轿人)到男方家吃汤圆,鸡蛋。
然后由扎轿人带队,带着男方的伴娘,男方的媒人,男方的陪公,男方的亲戚(姨夫,大伯,舅舅等)(有的新郎一起去)浩浩荡荡地去女方家迎娶。
此时还要带上喜糖,烟,鞭炮,蜡烛等用于分发。
同样,在路上转弯,过村都要放鞭炮,到了女方家门口时,要多放鞭炮。
此时,女方家会关上门。
这时就要考验扎轿人的聪明才智了。
一般压轿人会特意准备十个红包,叫开门包。
女方媒人,礼事婆婆等会讨要开门包,女方人说“开门见喜”,扎轿人会递出一个开门包;然后女方继续讨要说“好事成双”,扎轿人会再给出一个;同样,女方的媒人等依次说出“连中三元”“四子发财”“五子登科”“六畜兴旺”“七子八孙”“八仙过海”“九九团圆”“子孙满堂”,男方的扎轿人依次递出开门包。
若此时女方还不肯开门,就要看扎轿人的机灵了。
比如扎轿人说“还有个大红包”,然后趁门开启一点的时候推进去。
进门之后,女方家会很客气地招待,桌上已经摆好茶,喜糖,各式糕点等,请男方带过来的人喝茶吃糕饼休息下,这个叫做“糕饼茶”。
这时候,扎轿人会和礼事婆婆说好等下出发的时间,并给他们红包,喜糖,红鸡蛋等用于分发。
另外,女方的生火的人员,厨师,上菜的人员等都要给红包,请他么干活麻利点,不要耽误了时辰。
因为婚礼对时间是很看重的,误了时间就不吉利了。
然后,扎轿人就要去女方的亲戚(一般指爷爷,大伯,舅舅,叔叔等最亲的人)家一户一户地点蜡烛,叫“认亲”,让他们也沾沾喜气。
上菜的时候,每上一个菜要放一个鞭炮。
等菜上的差不多了,扎轿人就要提醒礼事婆婆给新娘穿上轿衣(现在应该不穿轿衣了,都不用轿子了)。
礼事婆婆没有动静,扎轿人又要讨好礼事婆婆,给她们喜糖之类的。
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扎轿人是最辛苦的。
新娘穿衣服的时候,在地上铺上一草席,新娘坐在一个“铜钱桶”(就是木桶,具体怎么样我也没见过)上,礼事婆婆每帮新娘穿上一件,就会说一句讨彩的话(现在一般穿婚纱,不过也会说讨彩的话)。
等到上衣和裤子一起穿了7件就可以了,但是不能穿短裤、背心之类的,新娘穿的全都要是长袖的衣裤,意思是新娘以后有的穿,有的暖。
现在穿婚纱没有那么麻烦,这些是很早的习俗,现在看不到了)。
另外“礼事嬷嬷”还要在新娘的脖子上用红绳挂了一个镜子,叫“定心镜”,上面还有一根“万年青”就是女孩清清洁洁、安安心心和丈夫过一辈子(现在也没有了)。
穿好衣服后,新娘和家人吃“上轿饭”,由新娘的哥哥喂给新娘一口饭和一块肉,但新娘只能含着不能吃掉,要吐回哥哥准备好的布袋里,意思是以后不会让娘家穷了。
然后,女孩跪下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这时是最感动的时刻,一家人会哭成一团,一家人的不舍和无数的牵挂都流露在此时此刻。
新娘上轿(现在一般是上车,不过为了顺口,下面都讲做上轿)的时间也是算命先生事先算好的,不能耽误。
时间快到了,由男方的迎亲人员燃放鞭炮,每个一段时间燃放一次,俗称“催上轿”。
一般催三次,正好是上轿时间到。
哭嫁的习俗就是哭别新娘的父母。
新娘的父母,兄嫂,姐妹要以哭相送,边哭边诉说一些祝愿的吉利的话语,认为是哭得越凶,女儿越“发子发孙”(就是子孙多的意思)。
新娘听到母亲的哭声后,才能应和着哭,表示惜别。
母亲坐在楼梯上哭一声,新娘上一步,叫“哭上轿”。
新娘由哥哥抱出门,“礼事爷爷”把房间大蜡烛点着送出新娘,等哥哥抱出百米远,如有车子来接就抱上车,没有的话就由伴娘挽着走,另外还有一个红袋子由伴娘拿着,袋口绑着万年青,里面有“七样果子”,鸡蛋,娶亲队伍在鞭炮声中前进。
这以上的过程称之为“接亲”。
在去男方的路上,“礼事婆婆”把包在手帕里的红米,在新娘走上轿或是转弯处,人多嘈杂的地方,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撒下一些,寓意是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