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轼--苏轼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及赏析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及赏析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及赏析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被尊称为“东坡先生”,被誉为古代文学史上的巨擘。

他的诗作抒发了他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介绍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作,并对其进行赏析。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对面的钱塘江边所写,其中表达了苏轼对历史悠久、壮丽美景的赞美之情。

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长江流域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长城的艰险之感。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首诗是苏轼在黄州做官时写的,他身在异乡,思念家乡和已故亲友的情感溢于言表。

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死的思考,苏轼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才子佳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他用细腻的笔触与深沉的感情来描绘了一幅京都清明上河图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深深的忧伤和对流年逝去的惋惜之情。

四、《卜算子·咏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是苏轼在刚刚失去母亲时所写,展示了他对母爱的深深怀念之情。

苏轼用淡淡的墨香和朴素的词句,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对亲情的珍视。

五、《东坡七声·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中的悲愤和对帝王和政治腐败的谴责。

苏轼通过描写潼关的自然风景和历史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中华文明的挚爱和对政治黑暗的不满。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这首诗是苏轼在赴任山东密州途中所作,表现了他在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对爱国主义的追求。

苏轼的诗词鉴赏

苏轼的诗词鉴赏

苏轼的诗词鉴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需得走过酸涩的青春、尝过甜美的爱情、经过艰苦的奋斗、受过生活的辛辣,尝遍了生活六味,人生才完整。

980年前,有位词人诞生,他天纵奇才年少成名,然而一生波折不断,步履不停。

他端起人生的酒杯,豪饮下生活六味,执笔间点石成金。

他就是苏轼。

以下是苏轼的诗词鉴赏,欢迎阅读。

得意时稳得住《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嘉�v六年(1061),苏轼仕途正式开启。

事事顺遂,似乎一抬眼就能看到金灿灿的未来。

新塔、旧壁,人生多变且不可预知。

面对看似平坦的人生大道,苏轼稳住了心神,并未膨胀自大。

人在得意时要能稳住。

生活中的许多纰漏、错误都发生在得意的时候。

老话说:“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

人在得意时很容易“飘起来”,变得自大自夸,从而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感,不断学习,学会反思,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才能长久进步。

失意时扛得住《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调离京师,迎来他人生的第一个失意点。

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在密州任上也下了这首《江城子》。

人生总有不顺心的时候,有些人在失意时,犹如泄了气的皮球丧失斗志,但有的人面对不如意反而越战越勇。

有句话说“扛住了,世界就是你的”。

我们都是普通人,人与人之间智商相差不大,但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败,其中的奥秘在于成功者总能在失意时坚持下去。

面对不如意的事,不要逃避,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才有奇迹。

经得起考验《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匠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欣赏。

下面为大家介绍苏轼的50首著名诗词及赏析。

第一至第十首:《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鹧鸪天·送安石之京》、《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十首诗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词牌还是文学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赤壁怀古》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令人难忘,是苏轼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没有词牌,但却有着极高的唯美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纯洁的爱情词,其音调和节奏极富独特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景优美,是苏轼诗词集中比较亲民的一首。

《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是苏轼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他的情感和哲理。

《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描写了苏轼对于皇帝玩水的回忆和怀念,极具韵味。

《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总结了苏轼的人生观,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看法。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之作,描写了山林风景的壮美。

《鹧鸪天·送安石之京》写的是苏轼送别好友安石的情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苏轼为了追逐猎物而远离故土的感情。

第十一至二十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重九登高》、《夜泊牛渚怀古》、《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无题·相见争如不见》、《临江仙·送钱穆父》、《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卜算子·咏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雨中望四皓台》。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加赏析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加赏析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加赏析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赏析: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2、《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赏析: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3、《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赏析: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赏析: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5、《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

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苏东坡的诗词进行赏析讲解,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苏东坡的诗词风格
苏东坡的诗词风格独特,体现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他的诗词以表现人生、自然、历史、政治等主题为主,融合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婉转流畅的语言风格。

苏东坡的诗词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他善于用简单的语言去表达深刻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世界的脆弱和美好。

同时,他也很注重诗词的结构和韵律,使诗词更加优美动听。

二、苏东坡的诗词内容
苏东坡的诗词内容广泛,涵盖了人生、自然、历史、政治等各个领域。

他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和感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积极的态度。

他的诗词中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珍惜、对历史的反思等情感。

苏东坡的诗词也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他用自己的诗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诗词中既有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也有对祖国遭受磨难的痛苦。

这些诗词,寄托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厚爱,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

三、苏东坡诗词的当代价值
苏东坡的诗词流传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他的诗词以其自然、流畅、优美的语言风格,感染了无数读者。

苏轼的诗词赏析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的诗词赏析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的诗词赏析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今天给各位分享苏轼的诗词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接下来我搜集了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解析】这首七言绝句,作于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轼在杭州做地方官时。

诗句描述了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

无论晴雨,西湖都美不胜收,就像绝代佳人西施一样,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美丽绝伦。

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做我国古代美女西施,极写西湖之美,比喻奇特、新颖,虚实结合,令人遐想,刻画出西湖的天生丽质和动人神韵,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赠刘景文》【解析】“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

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

“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解析】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

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

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4、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和子由渑池怀旧》【解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

苏轼的诗词解读

苏轼的诗词解读

苏轼的诗词解读
苏轼,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解读苏轼的诗词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作品的主题、艺术手法、思想内涵等方面。

首先,从主题方面来看,苏轼的诗词作品涉及广泛,包括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社会现象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常常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他也关注社会现象,通过诗词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从艺术手法方面来看,苏轼的诗词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夸张等,使作品具有生动形象、意境深远的特点。

同时,他的诗词语言简练、质朴自然,常常以形象生动、意象丰富的表现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从思想内涵方面来看,苏轼的诗词作品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思想内涵丰富多样,包括人生哲学、社会伦理、自然观等方面。

这些思想内涵不仅反映了苏轼个人的思考和感悟,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思想观念。

在解读苏轼的诗词时,我们需要注重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的挖掘。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和影响。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他的作品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苏轼十首古诗鉴赏

苏轼十首古诗鉴赏

苏轼诗韵流芳——苏轼十首古诗鉴赏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以卓越的才华和丰富的诗词成为文坛瑰宝。

下面将对苏轼的十首古诗进行鉴赏,欣赏其中的文采和艺术价值。

1.《水调歌头》著名的苏轼歌词,这首词描绘了世态炎凉、人事如梦的主题。

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动人的意境,表现出苏轼对生活的领悟和感慨。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欣赏《赤壁赋》的感慨之作,描绘了英雄壮烈和历史悲壮的场景。

通过巧妙运用对偶和比兴,表达出苏轼对英雄事迹的赞叹。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是苏轼对自己流亡时期的生活的记录,描述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出苏轼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深情。

4.《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是苏轼在江山易主的动荡时期写的,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抗争的热情。

通过雄辩的辞章和慷慨激昂的语言,表达出苏轼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众的关怀。

5.《定风波·南国有佳人》这首词以南国美景和佳人的形象,表达了苏轼对生活和美的追求。

通过清新的意象和委婉的语言,表达出苏轼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6.《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词以描绘自然景色的方式,表现出苏轼对大自然的倾慕。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流畅的韵律,表达出苏轼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真理的探寻。

7.《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这首词描绘了苏轼望月怀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由和无拘束生活的向往。

通过精妙的比喻和意象,表达出苏轼对心灵自由的渴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8.《赤壁赋》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在世态炎凉、政治腐败的时期,以写景和描绘英雄壮丽事迹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9.《东篱乐府》这首诗描绘了苏轼静坐于东篱茅屋中的情景,表达出他对自然、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通过简约的语言和悠然的节奏,表达出苏轼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10.《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描绘了苏轼出游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表达出苏轼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东坡苏轼古诗鉴赏

东坡苏轼古诗鉴赏

东坡苏轼古诗鉴赏
苏轼的《东坡》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之美的诗歌。

这首诗中,苏轼通过描绘雨后东坡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中一开始便描绘了东坡的清景,雨后的月色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洒在万物上,展现出一种澄明的境界。

这种景象不仅令人感到清爽舒适,而且也表现出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然后,苏轼通过对比市人和野人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

市人为财利所驱使,只能在喧嚣的尘市中奔波,而野人则自足于怀,享受幽静的生活。

苏轼显然更倾向于野人的生活方式,他欣赏那些能够坚守自己志向的人,而他自己也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实践者。

最后,苏轼通过“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他并不嫌弃那些坎坷不平的道路,反而喜欢这种挑战和冒险。

这种态度表现出苏轼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东坡》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之美的诗歌,通过描绘雨后东坡的景色和对比市人和野人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高超的文学才华,也表现出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苏轼名诗名句赏析

苏轼名诗名句赏析

苏轼名诗名句赏析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他的诗词作品被后人誉为“苏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豁达、灵巧见长,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的名句更是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苏轼名诗名句为主题,对其作品进行赏析,探究其中的艺术魅力和人生哲理。

苏轼的诗词作品中,有许多经典的名句,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莫过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飞鸿踏雪泥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飞鸿踏雪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境界,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坎坷和曲折。

苏轼以此句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由、坚韧和不屈的向往和追求。

除了《赤壁赋》,苏轼的诗词作品中还有许多其他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等等。

这些名句无一不展现了苏轼诗词的艺术魅力和人生哲理,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轼的诗词作品以其豪放、清新、豁达、灵巧的风格著称,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在他的诗词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比如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句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命运的无奈。

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贯穿于苏轼的诗词作品之中,成为其作品的精髓所在。

苏轼的诗词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在人生哲理上也有着深刻的启迪。

他的诗词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理,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在《题西林壁》中,苏轼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这句诗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表现了对自由、坚韧和不屈的向往和追求。

走进苏轼--苏轼诗词赏析(优.选)

走进苏轼--苏轼诗词赏析(优.选)

走 进 苏 轼要求:1.分析每一首诗中的意象。

2.挖掘苏轼诗词中意象的共同特点。

3.给这十二首诗词按照苏轼的经历和年代排序。

4.从苏轼的诗词意象看苏轼的经历和情怀。

一.分析每一首诗词当中的意象。

【苏轼经典诗词】1.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即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

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岭”即顶端有道路可走的山,形状长而平。

“侧”即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峰”即山顶端,形状尖而高。

这两句意思是说,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等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

从写作方法来说,我们可以从“远近、高、低”这些方位词看出诗人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似乎在诗句中浓缩了一路走来所看到的景象,仅仅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千姿万态的庐山特点概括出来,虽说是“务虚”的笔法,但给人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表面看来是游山所见,是眼前景,其实,诗人是把庐山“岭”与“峰”特征突显出来,目的是为了营造庐山所具有的审美象征意象。

王一川在主编的《文学概论》中说:“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同时指出:“哲理性是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

”可以说,这样的审美象征性意象,往往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而读者在感受这样的意象时,它会启发读者思维,引发读者思考,从而感受或者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理趣。

2.七绝·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苏东坡 (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称苏轼,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饮食家和医学家。

他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文学泰斗。

苏东坡以其出色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学识而闻名,特别是他的诗词作品更是享誉千古。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苏东坡的诗词进行赏析和讲解。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诗词既有咏史抒怀、写景抒情的作品,也有纪行杂记、议论风俗的作品,内容广泛而丰富。

他的诗词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思考,又融入了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独特感悟。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常常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

例如,《水调歌头》一词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苏东坡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这句词意境深远,余音绕梁,使人产生共鸣。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中也常常出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抒情。

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江城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同时,这首词还表达了作者对江城历史和将军忠勇精神的赞美。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还常常融入了对社会风俗和人情百态的观察和思考。

例如,《江上渔者》一词中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揭示了苏东坡对江上人生活态度的思考,以及他对江上渔者勤劳和质朴生活的赞美。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除了意境深远和表达独特之外,还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运用。

他擅长运用韵律和格律,使他的诗词既有音韵之美,又有节奏之美。

例如,《赤壁赋》中的“亢龙有悔,盈缺之义”,这种工整的韵律和平衡的节奏,使整篇文章充满了韵律之美,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苏东坡的诗词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思想和人生态度的体现。

他通过诗词描绘自然和社会人情,表达自己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思考,赋予了诗词以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独具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

苏东坡诗词赏析讲解(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苏东坡诗词的背景与成就二、苏东坡诗词的风格特点三、苏东坡诗词中的人生哲理四、苏东坡诗词的赏析举例五、苏东坡诗词的影响与传承正文一、苏东坡诗词的背景与成就苏东坡,原名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政治家和书画家。

他在诗词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现存词 350 多首,诗 2700 多首,文章 4000 多篇。

他的诗词作品,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苏东坡诗词的风格特点苏东坡的诗词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

他的诗词作品既有豪放奔放的气势,又有婉约柔美的风情。

在形式上,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作品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在内容上,他善于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人生哲理,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苏东坡诗词中的人生哲理苏东坡的诗词中,充满了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领悟。

他以诗词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事业、友情等方面的思考。

例如,他的《赤壁赋》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句子,表达了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的道理。

四、苏东坡诗词的赏析举例以下是几首苏东坡诗词的赏析: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亲人的词作,以明月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句子,表达了人生的无常,要珍惜当下的道理。

2.《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一首描绘赤壁古战场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词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形象地描绘了古代英雄的英勇形象。

3.《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一首描写狩猎场景的词作,表现了作者英勇豪放的气概。

词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句子,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狩猎中的英勇形象。

五、苏东坡诗词的影响与传承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词风格和创作方法,对明清诗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苏轼的诗词及赏析导语:苏轼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轼的诗词及赏析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苏轼的诗词及赏析篇1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豪气干云,让我大滴口水。

陆游云:“试取东坡诸乐府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信然!“自东坡以浩瀚之气引之,遂开豪放一派”,苏轼因此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对此词也颇为得意,特令全体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大呼过瘾。

2、《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水殿风来暗香满”,孟昶与花蕊夫人纳凉的摩河池,简直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刘熙载说:“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自是天仙化人之笔”,黄庭坚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

此词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唱,让我们再喊一次:“坡仙,谢谢您了!”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绝倒。

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

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

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3、《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诗鉴赏

苏轼诗鉴赏

苏轼诗鉴赏一、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创作背景三、诗句解析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这两句描述了从不同角度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从横着看,庐山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则是高耸的山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形态也各自有别。

这体现了庐山的雄伟壮观和姿态万千,也反映了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和角度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诗人说之所以不能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只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告诉人们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四、艺术特色1. 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描绘出庐山在不同视角下的形态,如“横看成岭侧成峰”,简单的七个字就将庐山的轮廓勾勒得十分清晰,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庐山那起伏的山岭和高耸的山峰。

2. 哲理深刻,深入浅出- 诗的后两句将哲理蕴含在形象的描述之中。

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庐山景象引出对认识事物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庐山美景的同时,能够深刻地领悟到其中的哲理。

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既具有艺术感染力,又富有思想启迪性。

3. 语言简洁,节奏明快- 全诗二十八个字,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修饰。

同时,诗句的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传诵。

五、思想意义1. 哲学层面- 它提醒人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自身的局限而对事物产生片面的认识,这首诗就像一个警钟,促使人们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事物。

2. 人生态度方面- 也启示人们要有超越自我、超越局部的胸怀。

当我们陷入困境或者对某件事情困惑不解时,要学会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所处的环境,以一种更宏观、更客观的态度去对待。

苏轼的诗词鉴赏

苏轼的诗词鉴赏

苏轼的诗词鉴赏
嘿,你可知道苏轼这人?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大文豪啊!他的诗词,
就像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耀眼夺目。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哇,你想想,那竹林外稀稀
落落的桃花开了三两枝,鸭子在江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春天
江水的回暖,这画面多生动啊!就好像你站在那江边,亲眼看着这一
切发生。

再看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气势,简直无与伦比!就如同那汹涌澎湃的江水一般,滚滚向前,把那些历史上的英雄
豪杰都席卷而去。

这难道不让你惊叹吗?
苏轼的诗词里,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人生的思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多么美好的祝愿啊!他在思念亲人的时候,不是一
味地悲伤难过,而是把这份情感寄托在那明月之上,希望自己和亲人
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这明月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这不就像我们现在,即使和远方的朋友亲人不能时常相聚,但通过各种联系方式,也
能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爱吗?
他还有好多好多经典的诗词,每一首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比如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就像是在告诉我们,看待事
情要多角度,不能只看一面吗?
苏轼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他依然能写出这么多优秀的诗词,这是多么了不起啊!他就像那顽强的小草,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能顽强地生长。

我觉得苏轼的诗词就像是一座宝库,里面有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中的魅力。

你难道不想去这座宝库里好好探索一番吗?。

苏轼古诗赏析

苏轼古诗赏析

苏轼古诗赏析苏轼古诗赏析 苏轼(1037~1101),字⼦瞻,⼜字和仲,号“苏轼居⼠”,世⼈称其为“苏苏轼”。

眉州(今四川眉⼭)⼈,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学家,唐宋⼋⼤家之⼀,豪放派词⼈代表。

其诗、词、赋、⽂、书法、绘画,⽆⼀不能,是中国⽂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学艺术史上造诣杰出的⼤家之⼀。

以下是苏轼古诗鉴赏,欢迎阅读。

《念奴娇·⾚壁怀古》 《念奴娇 苏轼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

⼈⽣如梦,⼀尊还酹江⽉。

(⼈⽣⼀作:⼈间;尊通:樽) 鉴赏 词怀古抒情,写⾃⼰消磨壮⼼殆尽,转⽽以旷达之⼼关注历史和⼈⽣。

上阕以描写⾚壁矶风起浪涌的⾃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事并收笔下。

《⽔调歌头·明⽉⼏时有》 《⽔调歌头 苏轼 丙⾠中秋,欢饮达旦,⼤醉,作篇,兼怀⼦由。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何似⼀作:何时;⼜恐⼀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事古难全。

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长向⼀作:偏向) 鉴赏 篇是苏词代表作之⼀。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屋建瓴,下⽚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后半纯⽤⽩描,⼈⽉双及。

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事。

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从布局⽅⾯来说,上⽚凌空⽽起,⼊处似虚;下⽚波澜层叠,返虚转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 进 苏 轼要求:1.分析每一首诗中的意象。

2.挖掘苏轼诗词中意象的共同特点。

3.给这十二首诗词按照苏轼的经历和年代排序。

4.从苏轼的诗词意象看苏轼的经历和情怀。

一.分析每一首诗词当中的意象。

【苏轼经典诗词】1.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即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

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岭”即顶端有道路可走的山,形状长而平。

“侧”即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峰”即山顶端,形状尖而高。

这两句意思是说,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等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

从写作方法来说,我们可以从“远近、高、低”这些方位词看出诗人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似乎在诗句中浓缩了一路走来所看到的景象,仅仅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千姿万态的庐山特点概括出来,虽说是“务虚”的笔法,但给人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表面看来是游山所见,是眼前景,其实,诗人是把庐山“岭”与“峰”特征突显出来,目的是为了营造庐山所具有的审美象征意象。

王一川在主编的《文学概论》中说:“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同时指出:“哲理性是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

”可以说,这样的审美象征性意象,往往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而读者在感受这样的意象时,它会启发读者思维,引发读者思考,从而感受或者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理趣。

2.七绝·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

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

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3.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

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

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

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

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4.七绝·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5.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

“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6.词·定风波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7.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

词的上阕描绘兰溪美景:浸在溪中的兰草的嫩芽,不见泥泞的松间小路,下个不停的潇潇暮雨,婉啭啼鸣的杜鹃,构成了一幅清丽、洁净又富有生机乐趣的图画,抒写出诗人轻松、愉悦、恬然自得的心情,为下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下阕以反诘起句: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然后即景取喻,道出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的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

”意思是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言外之意,人不应把老视为畏途,只要心态好,老也可变为年轻。

结句又反用白居易的诗意,再次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人生也会返老还童的。

苏轼在被贬中尚能不以逆境为患,唱出如此乐观的曲调,展现了他旷达的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

该篇为词人远谪黄州,托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写请泉寺风光,下片融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奋发向上的议论。

8.词·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

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9.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10.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1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

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

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

12.词·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本词是伤春之作。

苏轼长于豪放。

亦最擅婉约,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

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