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7二孩时代,父母如何应对同胞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孩时代,父母如何应对同胞冲突

WENWEN:

CHEN:今天我们主要和大家聊聊“二孩时代,父母如何协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胞关系”的话题。随着全国二胎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家庭开始关注二胎或者准备计划生育二胎。从开始计划生二胎到二胎的到来,家庭内部会发生不少的变化。二胎时代的来临,让很多家庭面临全新的教育模式。一个新出生的二孩,不仅仅会对父母的经济和生活产生影响,也会对家里原来的孩子产生很多影响。

作为生育主体人群的“80后、90后”父母们,人们称他们为“新生代父母”,其实面临着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在当今的时代里,到底该如何成为称职的父母?其中如何协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胞关系,就是一个每一对二孩父母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WENWEN:新生代父母拥有与传统很不一样的成长背景,以及前卫独立的性格。尤其是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己没有机会经历同胞相处。当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在教育二孩同胞相处方面有时候可能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CHEN:如果你问起刚刚生下二宝的妈妈怎么对待两个娃时,你她很自然地会说,二宝还小呢,当然应该多关心二宝了,大宝就让他自己玩好了。这就是差别对待,它指的是,父母在情感、投入或者管教等方面更多地指向某个孩子, 而更少地指向另一个孩子的方式。这种差别对待包括对他们投入的情感、对他们纪律规范要求、两个孩子特权、家务分配以及和父母在一起活动的时间不同等。不过这种差别对待存在一种补偿性,比如当妈妈特别关注二宝时,爸爸就会补偿性地和大宝玩的更多。

差别对待的弊端:研究发现,当二宝还是婴儿时,父母对还在儿童期的大宝作出忽视行为,将关注转移到二宝身上时,大宝会表现出强烈的嫉妒、抵触、敌意等情绪,这种情绪还会进一步影响大宝与二宝今后的同胞关系。而有时,有的妈妈也感知到了自己对大宝没有那么关注,关系没有紧密了,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内疚和伤感,进一步阻碍父母处理大宝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学者称这种现象为“二孩综合征”。

明智的父母往往会尽量尝试着协调同胞关系,尽可能避免“二孩综合征”。WENWEN:那么如何有效协调同胞关系呢?

CHEN: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大宝和二宝在玩玩具时或者其他物品分配时产生冲突,协调同胞关系则指的是,当两个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父母需要采取解决的策略。一般来说,父母有三种解决方式:

①不卷入式,就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②干预式,父母可能会介入这场战争并且充当老娘舅;

③指导式,即引导孩子探寻解决途径,教导孩子如何处理冲突。

不卷入式的解决方式适用于家庭中孩子关系本身就比较好时,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孩子们的亲密度;而干预式是家长们最常用的方式,不过这种方式可能会加重两个孩子的冲突;而指导式则可以帮助儿童期的孩子学习一些社会技能。父母做的孩子都看在眼里。当父母在处理同胞冲突上游刃有余,富有策略时,孩子也往往会善于控制冲突的结果,做出妥协。而当一个母亲过多地干涉大宝,不让他碰二宝,不让他与二宝互动,甚至通过惩罚的手段禁止时,大宝反而会故意激惹二宝。

事实上,出现同胞冲突不是坏事,如果父母能在面对孩子的不合适行为时,不采用责备的方式,而是和孩子积极交流,在讨论中让孩子明白平等、伤害的意义,学习行为规范,尝试着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话,那么儿童会更愿意倾听父母的建议,同胞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WENWEN:刚才说到“同胞冲突不是坏事”,是不是只要引导得当,“同胞冲突”可以转化为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事儿?

CHEN:是这样。孩子之间有了冲突,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决定是否介入和如何介入孩子们的冲突,或者引导他们解决冲突。当冲突解决时,孩子们会成长一大半。这些冲突的解决过程带给孩子们成长,也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也越来越能对他们之间的冲突泰然处之。对于父母来说,学习合理应对孩子们的冲突,还真是很重要的一课,因为同胞冲突随时都可能发生。

WENWEN:孩子们之间还真是随时可能发生冲突。他们闹别扭的理由千奇百怪,普通平常到根本无可预料。可能是为了坐车时谁让妈妈抱着,可能是过马路谁拉妈妈左手谁拉妈妈右手,可能是看动画片谁坐哪个座位,甚至可能是吃饭时谁用哪个小碗,更多的可能是谁玩哪个玩具或者谁先玩等等。任何顺理成章的生活场景都有可能引发一场冲突。

CHEN:的确如此。虽然我们是那么不愿意面对冲突,但它的确随时会出现。

儿童的人际冲突是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许多孩子一分钟前还是“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玩伴。这说明,孩子间的冲突大多是可以在没有成人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解决的。在玩耍中,孩子们最大的追求就是玩得开心。为了满足这种愿望,他们可以马上发生冲突,也可以马上和好。(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早期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冲突的产生正是与自我中心有关。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儿童逐渐学会了观点采择,不仅从自己的角度和利益看问题,还要考虑对方的需要。这为人际间的理解与合作奠定了基础,显示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事实上,当我们自以为是地以为,同伴冲突就是孩子之间吵吵嘴、打打架,除了孩子不高兴家长闹心之外一无是处之时。同伴冲突却在默默地用它那不怎么美好的外表,承载着孩子们丰富而又美好的成长!

WENWEN:是否可以这样说:同伴冲突及其的解决的过程同时也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得到促进的过程?

CHEN:正是。同伴冲突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在同伴冲突中,孩子们接触到了与自己不同的伙伴,他们的想法、经历、个性、处事方式不一样。在受到最初的冲击之后,孩子们会对自己的想法、认知产生怀疑。这种怀疑和自省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的。在这种矛盾与冲突中,他们原有的认知水平就发展升级了。这将成为他们不断认识、了解和探索世界的动力。

2在同伴冲突中,孩子们会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情绪感受。在冲突过程中,孩子们尝试着学会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且尝试着从同伴的表情、语气、动作中来辨别对方的情感状态。这将成为他们理解他人、体量他人的源泉。

3在同伴冲突中,孩子们得到了可贵的早期社会技能的学习机会。最初的时候,他们不清楚自己行为的后果将会是什么,不知道哪些行为对自己解决问题会有帮助,也不清楚哪些技能会让自己顺利实现目标。这种对行为的预判能力,以及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在伙伴冲突与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和增强,对孩子们日后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WENWEN:面对冲突,孩子们可能会怎么做?

CHEN:在所有同伴冲突中,“玩具争抢”、“空间争抢”和“游戏争议”是最典型的三大主要原因。其中“玩具争抢”占所有冲突的六成,可以说是大部分矛盾的焦点。面对同伴冲突,孩子们除了伤心、气愤、委屈、不悦,他们还可能会做些什么呢?大家可能很难想到,孩子们会运用诸多策略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

谦让——将玩具或空间让给同伴

身体攻击——用力抢东西或推搡、攻击同伴

言语攻击——说同伴不好或者讨厌

发泄性攻击——攻击不针对他人,而针对玩具,或者是纯粹情绪性的大吼宣泄身体威胁——以打人或者受惩罚等威胁同伴

关系威胁——用不和同伴做朋友来要挟同伴

“家长”威胁——用“告家长” 来威胁同伴

坚持——要用语言或者保护行为维护自己的权利

请求——通过友好的语言请求同伴

轮流——和同伴轮流玩玩具

分享——和同伴两个人一起玩玩具

交换——自己拿一个别的玩具和同伴交换

猜拳——通过“石头、剪刀、布”等方式一决胜负

言语误导同伴不去争夺资源——通过委婉的策略言语误导同伴不去争夺资源,并实现自己的目的

求助——请家长或者他人帮忙

示好——以语言或微笑表示“我在闹着玩儿呢”或是友好

在这众多策略中,孩子们最多用到“坚持”,紧接着是“攻击”和“协商”。让成人失望的是,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多多“谦让”,然而其实它的排名相当靠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