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工作指引

合集下载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样本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样本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引书编制:审核:批准:本制度重要责任部门:生效日期:年月日一.目通过对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研究,对其浮现变差进行记录分析,来评估测量系统质量。

二.范畴在控制筹划中所提及测量系统。

三.职责3.1 质保部负责编制并更改本操作指引书;3.2质保部负责组织检查员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四.定义4.1 测量系统误差模型:本作业指引书采用误差模型为S.W.I.P.E模型,该模型指出测量系统变差来源于如下几大方面:原则(Standard)、零件(Work)、仪器(I)、人员/程序(Person/Procedure)、环境(E)4.2测量系统: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特性进行评估,所使用仪器或量具、原则、操作、办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集合。

4.3辨别力:测量装置和原则测量解析度、刻度限制、或最小可检出单位。

与最小可读单位研究,即普通所说最小刻度值,但当仪器刻度较粗略时,容许将最小刻度值估读为本来一半作为仪器可视辨别力。

4.4 重复性:当测量条件已被拟定和定义——在拟定零件、仪器、原则、办法、操作者、环境和假设之下,测量系统内部变差。

4.5再现性:老式上将再现性称为“评价人之间”变差(AV)。

指是不同评价人使用相似仪器对同一产品上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平均值变差。

但对于操作者不是变差重要因素测量过程,上述说法是不对的。

ASTM定义为:再现性是指测量系统之间或条件之间平均值变差。

它不但涉及评价人变差,同步还也许涉及:量具、实验室及环境不同,除此之外,还涉及重复性。

4.6 偏倚:对相似零件上同一特性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照值)差别。

4.7 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差别。

五.测量系统分析(一)分析原则a) 测量系统分析对象:■测量系统分析针对对象是控制筹划中提及测量系统。

■本作业指引书针对是非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关于破坏性测量系统分析见《测量系统分析》参照手册第三版。

b) 测量系统分析时机:当浮现如下状况时,应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新品试生产时;■测量系统变更时,如新购量具替代控制筹划中规定量具、量具校准办法或测量程序发生变化等状况。

MSA

MSA

8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1)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的任何工具;通常是指工厂的测量工具;包括 测量结果为通过/不通过的仪器(计数型测量仪器)。 2)测量系统:测量中的仪器及其操作方式和方法、其他设备、软件、 人员等的总称;测量的全部过程。 3)真值:被测对象客观存在的实际值,理论上讲,这个值客观存在却 是不可知的。
40
确定稳定性的方法

取一个已知参考值的样品。如果不能获得参考值,就在生产线上取 在测量范围中的零件,把它作为偏倚分析的主样品。在工具室内测 量这个零件10次并计算这10次读数的均值,把这个均值作为“参考 值”。测量系统的稳定并不严格要求已知样品的参考值。 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样品3—5次。样本大小及测量频率由测量系统来 决定,包括测量系统规定的校准和修理周期,使用寿命以及操作条 件的限制。 绘制控制图。 建立控制限,分析失控或不稳定的原因。
25
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 可惜世上并不存在这样的一个零偏差、零偏倚和对所测的任何产品错 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 的测量系统。因此,必须采用一些含误差 的测量系统,在选择这样的一个测量系 统时,过程管理者需考虑其成 本和使用的容易度等因素,但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应仍然是该测量 系统的统计特性,因这因素直接影响其测得的数据的质量。
29
测量系统分析流程图
是否可以重复进行测量? 是 是否可以随意 收取样本进行测量? 否 超出工作指 示应用范围
是 进行测量 的样本否办是否超过 300件? 是
是否计量值量具?

是否计量值量具?

计数值量具分析 (小样法)
极差法

计数值量具分析 (大样法)

是否允许时间作分析? 长时间 短时间 图表分析 平均值及极差或 ANOVA

SGS公司MSA模板

SGS公司MSA模板

操作指引 基本信息及原始测量数据 研究报告——均值极差法 数据表 数据分析报告 均值极差图 研究报告——方差分析法 数据分析报告 相互作用图&余数图 其他分析图 操作指引 基本信息及原始测量数据 研究报告——图示法 均值极差图 操作指引 基本信息及原始测量数据 研究报告——独立样件法 研究报告——控制图法 均值极差图 操作指引 基本信息及原始测量数据 研究报告 数据分析报告 GPC&概率纸图
A-3-2
控制图法——报告Page01A-3-3控制图法——报告Page02
A-4
线性
A-4-0
初始资料
A-4-1
报告Page01
A-4-2
报告Page02
A-5
量具特性曲线GPC
B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
B-1
一致性/有效性/风险分析
B-1-0
假设性试验分析——初始资料
B-1-1
假设性试验分析——报告Page01
方差分析法ANOVA——报告Page01
A-1-6
方差分析法ANOVA——报告Page02
A-1-7
方差分析法ANOVA——报告Page03
A-1-8
分析图
A-2
稳定性
A-2-0
初始资料
A-2-1
图示法——报告Page01
A-2-2
图示法——报告Page02
A-3
偏倚
A-3-0
初始资料
A-3-1
独立样件法——报告Page01
C-3
t分布表
C-4
概率纸
C-5
空白工作表
页码
内容概要
A-1-01 A-1-02 A-1-03 A-1-04 A-1-05 A-1-06 A-1-07 A-1-08 A-1-09 A-1-10 A-2-01 A-2-02 A-2-03 A-2-04 A-3-01 A-3-02 A-3-03 A-3-04 A-3-05 A-4-01 A-4-02 A-4-03 A-4-04 A-5-01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1.目的 :对所有量具、量测及试验设备实施统计分析, 藉以了解量具系统之准确度与精确度。

2. 范围 :所有控制计划(Control Plan)中包含的/或客户要求的各种量测系统均适用之.3.定义 :MSA:测量系统分析量具:是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

经常是用在工厂现场的装置,包括通/止规(go/no go device)。

量测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量具重复性(EV) : 一个评价人多次使用一件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的某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下的变差。

量具再现性(AV) : 由不同的评价人使用相同的量具,测量一个零件的一个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偏性:同一人使用同一量具在管制计划规划地点与在实验室量测同一产品之相同特性所得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稳定性:指同一量具于不同时间量测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变异。

线性:指量具在预期内之偏性表现。

4.权责:量测系统测试的排定、数据分析、仪器操作人员的选择:品保部测试执行:各相关单位MSA操作人员的培训:品保部5. 执行方法QA工程师人员依公司PCP文件建立《xx年MSA实施计划表》或客户要求,并依据计划表之排程进行对仪器做量测系统分析。

取样方法:计量型取样:从代表整个工作范围的过程中随机抽取10件样品,但所抽取的10件样品其数值必须涵盖该产品过程分布(也可用之前类似过程的过程能力或者过程标准差代表TV进行计算)。

计数型取样:取50PCS样品,其中包含临近值,不良品与合格品。

测量过程中需要考虑盲测,由2或3个测量者随机抽取对每个产品各测量取一定数量样品.计数型:被评价的零件的选定随机抽取50个零件,把零件编号,由研究小组给出该50个零件的标准,必须含合格,不合格,模糊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各占1/3。

MSA ∕ 测量系统分析的要求及操作指引

MSA ∕ 测量系统分析的要求及操作指引
3.6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4.职责:
4.1品质部仪校人员:MSA计划的制订、测量系统能力的分析及管理。
4.2 品质主管:MSA具体实施人员的安排,量测系统分析结果的最终审核。
5.质量成本管理程序:
作业流程图
质量成本管理程序
负责部门
输入
过程重点提示
输出文件/表单
品质部
变差分析
品质部
判定
量具的重复生性和再现性的判定基准如下:
R & R%
判定
10%以下
合格
10%∽30%
不充分,但合格
30%以下
不合格
品质部
计数型测量系统评价方法
指定评价人A、B二名:
选择20个样本并编号,这些样本中有一些稍微高于和低于两个规定的限值。
两名评价人以一种可避免操作者习惯性偏差的方式,对20个样本测量两次.
再现性(AV)
计算公式AV=
√[(XdiffXK2)2-(EV2/nr)] 。
n表示零件数,
r表示测量次数,
K2为常数,
评价人数为2名时K2为[3.65],3名时K2为[2.70]。
重复性和再现性(R&R)
计算公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V2)+(AV2)]。
零件间变差(PV)
计算公式PV=Rp×K3。K3系数,当零件数为10时,K3为[1.62]。
根据表格(量具偏倚分析报告/量具线性分析报告),在进行R&R分析前应先绘制x(均值)和 R(极差)控制图以判定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分辨力。
判定准则如下:
《量具偏倚分析报告/量具线性分析报告》
品质部
R-X图
R控制图:

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操作指引

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操作指引

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操作指引1.准备工作首先,确保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的设备和软件已经安装和配置好,并且工作正常。

将待测试的物体准备好,确保其表面整洁无污染。

2.连接设备将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的设备与计算机或监视器连接,并启动软件。

根据设备的说明书将其正确连接至电源和计算机,确保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3.校准设备在进行正式测试之前,应对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进行校准。

校准过程可以根据设备和软件的要求进行,通常包括背景校准、参考校准和灯源校准等步骤。

4.测量光谱将待测试的物体放置在测量仓内,并设置好测量参数。

通过软件界面选择光谱测量功能,并按下开始测量按钮。

系统将自动对物体进行光谱扫描,并将测量结果显示在软件界面上。

5.分析光谱测量完成后,系统将提供一系列光谱特性的数据和图表。

通过软件界面可以查看和分析物体的光谱曲线、波长范围、峰值波长和光谱强度等参数。

6.测量色度在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中,可以通过选择色度测量功能来测量物体的色度参数。

选定测量参数并开始测量后,系统将自动计算出物体的色度坐标和色温等参数。

7.分析色度测量完成后,系统将提供一系列色度参数的数据和图表。

通过软件界面可以查看和分析物体的色度坐标、色差、显色指数和色温等参数。

8.测量电学性能在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中,可以通过选择电学测量功能来测量物体的电学性能。

选定测量参数并开始测量后,系统将自动测量和计算出物体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

9.分析电学性能测量完成后,系统将提供一系列电学性能的数据和图表。

通过软件界面可以查看和分析物体的电压特性曲线、电流特性曲线和功率特性曲线等参数。

10.导出结果在分析完光谱、色度和电学性能后,可以选择将结果导出。

通过软件界面选择导出功能,并选择导出文件的格式和路径。

系统将自动将结果导出为数据文件或图像文件。

以上就是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的操作指引。

根据具体的设备和软件要求,操作步骤可能会略有不同。

在使用时,应注意按照设备和软件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并注意保持测试环境的稳定和准确性。

IATF16949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IATF16949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IATF16949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一、目的确定影响测量系统变差的主导因素,爲改进测量系统提供依据。

二、范围有关测量系统分析均适用之。

三、权责3.1资料收集:量具使用人。

3.2分析:品保部四、定义4.1重复性:一个评价者使用一件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的某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下的变异。

4.2再现性:不同评价者使用相同的量具,测量一个零件的一个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异。

4.3GRR: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联合估计值。

五、作业内容:5.1设备GRR分析时机及分析报告归档单位。

5.1.1新制品开发时:5.1.1.1分析物件:依「管制计划表」或检查法所规定之量规仪器,实施GRR 分析。

5.1.1.2分析时期:量産前实施。

5.1.2新産品制程能力不足时:由工程部将分析报告与制程能力纠正计划书合并归档。

5.1.3当客户要求时或每年由品保课选择客户管制特性量测用量具,安排于校正后执行。

5.1.4计划排定记录「GRR分析计划表」中。

5.2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5.2.1研究要使用的方法:例如:通过利用工程决策,直观观察或量具。

5.2.2评价人的选择应从日常操作该量具的人中挑选,而且要求仔细认真。

5.2.3量具的分辨力应爲至少直接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例如特性的变差爲0.001,量具应能读取0.0001的变化。

5.2.4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整个工作范围。

必须对每批産品编号以便于识别。

5.2.5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应预先确定。

5.2.6按照规定的测量步骤测量特征尺寸。

5.2.7爲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导结果的可能性,应采取以下步骤:5.7.2.1测量应按照随机顺序,确保整个産品的编号清楚,以避免可能的偏差,但是进行研究的人应知道正在检查哪批産品,并相应记下资料。

5.7.2.2在测量读数中,读数应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

5.7.2.3每一位评价人应采用相同方法来获得读数。

5.3计量值5.3.1量测设备GRR分析参考「量测系统分析参考手册」做成,「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数据表」及「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报告表」进行研究分析及判定,研究方式计算方法及判定标准参考量具GRR分析说明。

统计过程控制理论与实践SPC、Cpk、DOE、MSA、PPM技术

统计过程控制理论与实践SPC、Cpk、DOE、MSA、PPM技术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统计过程控制理论与实践SPC、Cpk、DOE、MSA、PPM技术》精彩摘录 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追求卓越品质,许多企业开始引入统计过程控制(SPC)这一重要工具。在 《统计过程控制理论与实践SPC、Cpk、DOE、MSA、PPM技术》这本书中,作者深 入浅出地阐述了SPC的核心概念、方法论和实践技巧,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供 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内容摘要
DOE通过系统地安排实验来探索和优化过程参数,帮助企业找到最佳的过程参数组合,提高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质量控制中,测量系统分析(MSA)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MSA技术来 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确保测量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书介绍了PPM(百万分之一缺陷率)的概念和应用。PPM是衡量产品质量和过程可靠性的重要指 标,通过降低PPM值,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阅读感受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统计过程控制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 合。理论是指导我们前进的灯塔,而实践则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只有在实践中 不断地尝试和应用,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握和理解这些技术。
阅读感受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实践指南。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 和实际操作建议,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书中的知识。对于从事质量与 可靠性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资料。
在众多的章节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DOE(实验设计)的部分。DOE是一种 系统化的方法,用于确定哪些因素会影响产品的性能,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 作用。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DOE能够帮助我们预测产品的性能,从 而在早期阶段避免潜在的问题。这一部分的内容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 让我认识到实验设计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APQP经典机械案例

APQP经典机械案例

注:上述表格的填表说明为
1.产品要求:阐述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图号等,将 顾客的产品要求列入。
2.进度要求:需要首先将经确认的顾客进度要求阐述,并 包括根据顾客要求展开的进度预计。
3.产品构成分解:将产品向下分解成各零部件组成,如可 能的采购件和自己加工件。
4. 风险评估:描述可能的风险、可能性、影响和危害。
生产部
品质部 品质部
品质部
技术部
标识
任务名称
1 试生产
工期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7个工作日 2001年9月24日 2001年10月2日
前置 任务
资源名称
生产部
2 测量系统分析
10个工作日 2001年10月3日 2001年10月16日 1
品质部
3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19个工作日 2001年9月24日 2001年10月18日 1SS 品质部
a ) 将其他厂家的类似产品和自己的以前类似产品的失效 模式分析结果进行汇总:
b ) 开发出如下清单
希望设计做什么?
希望设计不做什么?
……
……
……
……
c ) 顾客需求,包括QFD(质量功能展开)输入和其他的需求 文件,包括已知的产品要求和制造/装配要求;
d ) 产品分解方框图(略,可参见FMEA手册的附录A)。
XXX DER公司 2001年3月13日
APQP第一步:计划和确定项目
一、这个阶段公司根据顾客要求,定义项目并 确定项目范围,将顾客的要求和样品确认后转化为 公司的内部文件,并通过项目任务书立项。
项目任务书如下:
项目定义(例):
产品定义:两极同轴式斜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 产品要求: 1.外观要求:XX 2.技术要求:齿轮装置的传递功率P1=40kW,齿轮转速nl=1 450r/min,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测量系统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性能是否满足测量需求和要求。

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二、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测量系统分析旨在评估和分析现有的测量系统,找出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优化系统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3. 发现并消除测量系统中的误差和偏差。

4. 优化测量系统的性能,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测量系统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1. 精密度和准确度分析:通过对一系列标准样本进行测量,计算出测量系统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指标,比较其与要求的数据误差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2. 稳定性和重复性分析:通过连续多次测量同一样本,观察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具备稳定和可靠的性能。

3. 偏差和误差分析:通过对比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确定测量系统中存在的偏差和误差,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 综合评估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准确度、稳定性、重复性等多个指标,对测量系统进行综合评估,给出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四、测量系统分析的步骤测量系统分析的步骤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 确定测量系统要求和标准: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确定测量系统应满足的准确度、稳定性、分辨率等指标,并查阅相关标准和规范。

2. 收集测量数据:选择一系列标准样本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3. 数据分析和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等指标,并绘制相关图表。

4. 偏差和误差分析:分析测量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确定系统中的偏差和误差,并分析其原因。

5. 综合评估和优化建议: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评估测量系统的性能,并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

五、测量系统分析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样本:样本的选择应能够覆盖整个测量范围,并尽可能代表实际测量情况。

JMP数据分析:JMP使用技巧串烧 之 测量系统分析(MSA)系列之一

JMP数据分析:JMP使用技巧串烧 之 测量系统分析(MSA)系列之一

JMP使用技巧串烧之测量系统分析(MSA)系列之一近期来,不断地有朋友们在咨询实施实验设计之前应该进行哪些准备工作,这个话题的外延其实很大,初始接触时还真觉得不易聚焦谈起,而大家的自问自答却往往多指向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MSA)。

# MSA #思索之后才发现,大家想要强调的与其说是测量系统分析,不如说是数据质量的保障问题,而数据一般情况下自然是测量的结果,因此,实验数据的有效性自然需要通过测量系统的有效性来保障。

但是转念一想,两者之间其实也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换个角度讲,测量系统分析作为一项基础的、常规的工作,无论是否进行实验设计,但凡想通过数据来驱动量化决策时,测量系统的有效性不应该都是被评估验证和确认保障的吗?于是,另一个更基础的问题便应运而生,也正是近期时常接到的JMP用户询问之一,即:如何通过JMP软件来进行测量系统分析?那么,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抛砖引玉,提供一些入门的指引。

首先,导致部分用户使用JMP进行MSA稍有困惑的原因之一,可能就在于JMP对于MSA的多平台支持,有时候提供的选择多了,反而容易引发一阵莫名的“混乱”,造成选择性障碍。

我们正好在此予以澄清。

在当前的JMP中,主要提供了两个支持MSA的功能平台(图-1),它们分别是:1分析>质量和过程>测量系统分析2分析>质量和过程>变异性/计数量具图图-1 JMP对于MSA的多平台支持对于“测量系统分析”平台,它首先基于EMP(Evaluating the Measurement Process)方法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该理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是由美国SPC专家Donald J. Wheeler博士于1984年在其著作Evaluating the Measurement Process中率先提出,而JMP所引用的方法源自其2006年出版的EMP Ⅲ Using Imperfect Data (2006)一书中(图-2)所阐述的内容和步骤。

ISO9001 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

ISO9001 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DATE : 19-Sep-20141 OBJECTIVE目的The objective of this procedure is to assist in determining the precision, major problems, amount of variation, and acceptability of measurement systems.制定此程序,以帮助确定测量系统的准确度,重大问题,变差量及可接收性。

2 SCOPE范围This procedure is applicable to measurement systems used in Aztech Communication Device (DG) Ltd.此程序适用于Aztech Communication Device (DG) Ltd使用的测量系统。

3 DEFINITION定义3.1Measurement测量Measurement is defined as “the assignment of numbers [or values] to material things to represent therelations among them with respect to particular properties.” The process of assigning the numbers isdefined as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and the value assigned is defined as the measurement value.测量的定义是 “对某具体事物赋予数字(或数值),以表示它们对于特定特性之间的关系”。

赋予数字的过程被定义为测量过程,所分配的数值被定义为测量值。

3.2Gage量具Gage is any device used to obtain measurements, frequently used to refer specifically to the devicesused on the shop floor, includes go/no-go devices.量具是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的装置,通常指用于工厂现场的装置,包括go/no-go装置。

IATF16949-2016体系管理质量手册(注塑行业)

IATF16949-2016体系管理质量手册(注塑行业)

质量手册(根据IATF 16949:2016标准制定)受控状态:分发编号:使用部门:2022 年4月14日发布2022 年4 月14日实施前言本质量手册依据IATF16949:2016编制,本手册发布日期即为生效日期,按生效日期开始执行。

本质量手册引用ISO9001:2015所规定的概念和术语的定义。

本手册由文控中心负责组织制定、修订、换版及解释协调。

本手册由公司总经理批准发布。

本手册的管理按《文件管理程序》实施本手册的附件是手册的附录本手册由总经办归口管理。

颁布令XX注塑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质量手册》根据《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应用ISO9001:2015的特别要求》以及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并符合满足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规定。

本公司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执行本《质量手册》和其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技术和成本的持续改进。

并负有以下责任:①积极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活动,在自己的工作中贯彻质量方针,为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及产品质量、过程能力和过程绩效而努力;②以顾客为关注点,满足顾客要求,提高顾客满意,超越顾客期望;③严格执行体系文件,防止一切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发生;④本公司鼓励并支持员工的创新精神,员工发现的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任何改进机会和其它问题,应及时通过规定的渠道向公司提出;为了确保按照IATF16949:2016的要求建立、实施、维护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各部门负责人必须按照IATF16949:2016和本手册的要求进行工作,担负起本部门内的推行、指导及监管的职责将本公司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质量手册》从2017年01月18日起正式实施。

总经理:2022年4月14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质量第一,科学发展,技术创新,诚信守约诠释: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永恒主题,通过科学发展并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持续改进产品质量,使我们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并严格遵守诚信经营、守约守法的经营理念,以高水平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来维持和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满足更多客户的要求。

基于GPS定位的移动测绘技术的操作指南

基于GPS定位的移动测绘技术的操作指南

基于GPS定位的移动测绘技术的操作指南导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测绘技术逐渐成为现代测绘领域的重要工具。

基于GPS定位的移动测绘技术凭借其高精度、快速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测绘勘测、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

本篇文章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份操作指南,介绍基于GPS定位的移动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法。

一、基本原理1. GPS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是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技术,通过接收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计算出接收器的精确位置。

移动测绘中常用的GPS定位系统有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洲的Galileo系统等。

2. 测量原理GPS定位测量是通过接收卫星发出的信号,获得卫星的精确位置信息,并计算出接收器的位置坐标。

该过程中,至少需要4颗卫星的信号来进行定位,一般使用测量仪器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

二、准备工作1. 设备准备:需要准备一台支持GPS定位功能的设备,如GPS接收器、移动测绘仪等。

确保设备电量充足,存储空间足够,并检查设备的软硬件状态是否正常。

2. 地图数据准备:下载或导入需要测绘的地区的地图数据,以便离线使用。

确保地图数据的精度和完整性,避免操作过程中遇到地图数据不匹配的问题。

三、操作步骤1. 启动设备:开启GPS定位功能,并确保设备与卫星建立稳定连接。

根据设备的操作指引,进行设备的开机启动和相关设置。

2. 校准设备:根据设备的要求,进行设备的校准操作。

通常包括水平校准、姿态校准等,确保设备在测绘过程中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3. 设置测量参数:根据需要,设置测量参数,如坐标系、精度等。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以满足测绘的要求。

4. 开始测绘:根据测绘任务的要求,选择测绘的区域,并按照设备指引开始测绘。

在测绘的过程中,可使用设备提供的标记功能,将重要位置进行标注。

5. 数据记录与保存:在测绘过程中,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保存。

数据可以保存在设备的内部存储器中或导出到外部存储设备中,以备后续处理和分析。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系统分析报告是在进行系统分析工作之后,总结分析的结果并进行整理撰写的一份重要文档。

它包含了对系统的需求、功能、结构和过程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背景•介绍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目的、业务需求等。

•分析项目的重要性和价值,为整个系统分析工作提供背景和依据。

2. 问题定义•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进行定义和描述。

•确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后续系统设计提供指导。

3. 系统目标•明确系统的目标和期望达到的效果。

•确定系统设计的方向和重点,为系统开发提供目标和指引。

4. 需求分析•收集并整理用户需求,明确系统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

•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进行分析和归纳,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5. 功能设计•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流程。

•分析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和交互,确保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6. 结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架构,包括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等。

•确定系统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依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7. 过程设计•设计系统的运行过程和交互流程,包括用户界面设计、数据流程设计等。

•确定系统的操作规程和规范,为系统的实际运行提供指导。

8. 风险分析•分析项目中潜在的风险和障碍,评估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预案,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9. 总结与建议•总结系统分析的结果和设计方案,强调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提出对系统实施和开发过程的建议和改进建议,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包含了对项目需求、功能、结构和过程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和设计。

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才能为系统开发和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计量型测试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计量型测试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QA Manager QA 经理
起草人:
Weirong Xie
Originator: 谢卫容
版本: B
Rev:
编号: DOC No.: 页码: Page:
OI-A014-001-009 4of 13
QA:负责建立 GRR 分析的方法。 QA is responsible to build GRR analyzing method.
6. 培训与资格 Training and Qualification 相关工程师和操作员工必须经过 GRR 相关知识的培训。 Relevant engineers and operators should participate training of GRR.
7. 流程示意图 Work Flow
选择测试的样本 Choose testing sample 样本数量:建议为 15pcs(样本难收集时,至少>=10pcs)。 Propose to select 15pcs samples for analysis, at least 10pcs samples when samples are difficult to get. 样本来源:分析的样本要求都是正常生产出的合格的产品,能代表生产过程的能力。 All analyzed samples should be sampling from products produced from normal production and can represent process capability.
4. 术语和定义 Terms and Definitions 1) GRR(Gag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2) 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 3) 重复性:同一个操作者用同样的测量仪器对同一个样品某个特性进行重复测试时,测试结果 的差异。 Repeatability is the difference among measured values that are obtained by one appraiser to measure a character of a same part for several times. 4) 再现性:不同的操作者用同样的测量仪器在测量同一个样本的同一特征值的差异程度 Reproducibility is the difference among measured values that are obtained by different appraisers to measure a character of a same part. 5) 测量系统误差:测试过程中各种因素引起的测试误差的总和。 Measurement System Error is the sum of all kinds of error caused by any factors. 6) 变差:特性之间的离散程度,本程序中涉及以下部分。 Variation is deviation degree of a characteristic. Generally it’s denoted by sigma. This procedure involves below type variations. EV(Equipment Variation):测试设备本身的测试误差; AV(Appraiser Variation):不同评价人带来的测试误差; PV(Part variation):产品之间的差异; GRR(Gag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测试设备本身的测试误差和不同评价人的 测试误差的和。 TV(Total Variation):总变差,由测量系统变差和被测量对象的变差组成,包括零件变差、 评价人变差、零件与评价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变差、设备变差等。 7) 测量系统分析的指标 %EV:测试设备本身的测试误差占总变差(或产品公差)的比例。 %AV:不同评价人的测试差异占总变差(或产品公差)的比例。 %R&R:测试设备本身的测试误差与不同评价人的测试差异的和占总变差(或产品公差) 的比例。 %PV:产品差异占总变差(或产品公差)的比例。 %Contribution:变差贡献率,反映各个变差与总变差的比例,这里变差都用 Sigma 的 平方表示。 NDC (Number of Distinct Categories):差别类数目,反映设备变差与产品变差的关系。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问题分析李婷玲1刘新康2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问题分析李婷玲1刘新康2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问题分析李婷玲1 刘新康2发布时间:2021-07-12T10:05:01.23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作者:姜力铭[导读] 测绘工程质量和系统管控会影响到我国测绘领域的发展质量速度,因此测绘单位就要加强对工程质量控制,构建出测绘系统工程。

1身份证号码:65422219891125xxxx 2身份证号码:65422219861003xxxx摘要:测绘工程质量和系统管控会影响到我国测绘领域的发展质量速度,因此测绘单位就要加强对工程质量控制,构建出测绘系统工程。

应用科学测绘方法,来为长期土地开发和项目测绘工作而奠定基础。

建筑公司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测绘工程质量的控制,提高项目系统控制水平,不断提高测绘事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控制;问题分析1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概述随着国内工程行业飞速发展,给测绘也带来更大发展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工程测绘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强调在测绘工作领域的管理和监督。

在实现测绘时,要遵守质量第一、标准统一的原则,并且进一步强化对测绘项目经济效益的关注。

重点监督测绘工程领域,确保测绘工程质量达标,同时还要满足质量标准,实现测绘项目多方面进行。

为了提高测绘项目质量水平,相关建设方要进一步提高对测绘领域的认知,逐步给技术人员提供培训,逐步拓宽培训的方式。

2测绘工程质量及系统控制的问题研究2.1测绘质量与系统控制效率偏低尽管当前有许多测绘人员在测绘期间不断对一些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做出改进,及建立测绘系统,但是构建一个比较完善、功能比较丰富的系统,需要大量的工作,而且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但这会影响到现有系统测绘工作的发展。

目前由于缺乏地形测绘的标准,使测绘机构不能够实现对质量全方位的管理控制。

2.2测绘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目前,一些测绘人员缺乏高端的操作技能,对测绘的制图工作的调查了解不多,在测绘公司的人员选聘时,对人员的专业技能考察力的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s 1 2 s
1 ( x0 x) 2 下限为: b ax0 t gm 2,1 2 2 gm xi x



式中:s= 5.5.2.9
y
2 i
b y i a xi y i gm 2
R2 是一个表征偏倚随基准变化的相关性的值,当其大于 0.8 时,为强相关。 5.5.2.8 对于一个已知的 X0,α 的置信度区间为:
2
1 ( x0 x) 2 上限为: b ax0 t gm 2,1 2 2 gm xi x


a
x
s
i
x

2

≤tgm-2,1-a/2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版 页 本: 次: A
测量系统分析工作指引
发行部门:
5 之 7
|tb|=
b
2 x 1 gm xi x


2
s
≤tgm-2,1-a/2
5.5.2.11 如以上两式不成立,应检查线性图是否画错、计算是否准确。 5.5.3 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均值极差法) 5.5.3.1 5.5.3.2 选择样本:选择包含 10 个零件的一个样本,该样本代表过程变差的实际或预期范 围。按 1—10 给零件编号,使评价人不能看到这些数字。 指定评价人:指定评价人 A、B 和 C,应选择经常进行该测量并经过培训的人员作 为评价人。 5.5.3.3 测量并记录数据 a) 如果校准是正常程序中的一部分,则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 b) 让每位评价人以随机的顺序分别测量这 10 个零件,并确保测量过程中,评价人间 互相间看不到对方的数据。将测量结果记录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资料收集表”的 相应位置中; c) 根据试验次数要求, 使用不同的随机顺序重复上述操作过程, 将数据同样记录在“量 具重复性和再现性资料收集表”的相应位置中。 5.5.3.4 5.5.3.5 5.5.3.6 数值计算和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数据输入后由软件自动计算结果并生成量 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如果所有零件被同一台设备处理、固定或测量,则再现性为 0,只需进行重复性研 究。 测量设备重复性和再现性接受准则 a) %GRR< 10%,且分级数 ndc ≥ 4 时,测量系统可接受 ; b) %GRR 在 10%至 30%之间,ndc ≥ 4 时,测量系统有条件的接受,应根据应用 的重要性(如涉及特殊特性时一般不可接受) ,量具成本,维修的费用等确定是否 需采取改进措施; c) %GRR > 5.5.3.7 30% ,或 ndc < 4 时, 测量系统不可接受,测量系统需改进。 根据判定准则得出结论。通过比较%EV,%AV,%GRR 和%PV 可以确定产生总 变差的主要来源。 a) 如果重复性比再现性大,原因可能是: ― 仪器需要维护; ― 需要重新设计以增加刚度; ― 零件内部变差过大。 b) 如果再现性比重复性大,原因可能是: ― 评价人需要培训; ― 测量设备刻度盘上的刻度不清楚。 5.5.4 破坏性试验分析(重复性) 5.5.4.1 确定子组: 挑选 10 个相互之间差别尽可能小的零件构成子组。 近似认为对其中每
偏倚i
偏倚
j1
m
i,j
m
式中:i 为零件序号; j 为测量次数的序号; Xi,j 表示第 i 个零件第 j 次的测量读数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版 页 本: 次: A
测量系统分析工作指引
发行部门: 5.5.2.5 5.5.2.6 5.5.2.7
4 之 7
在线性图上画出相对于参考值的每个偏倚及偏倚的平均值; 应用以下公式,计算并画出最适合的线(拟合直线)及该线的置信度区间,并在线 性图上画出来。 最适合的线(拟合直线)的方程为:y=aX+b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版 页 本: 次: A
测量系统分析工作指引
发行部门: 5.3 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2 之 7
5.3.1 对于新产品设计元素,品保部成员根据项目总计划进度要求,适当地安排进行测量系统分 析,报项目组长审核,品保部负责人批准 5.3.2 对于产品控制计划中规定的关键特性的测量设备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测量设备使用 部门负责人审核、品保部负责人批准后,品保部组织使用部门实施; 5.4 执行测量系统分析 5.4.1 按照计划的方法与时机组织实施评价,评价人的选择应从日常操作该测量设备的人中挑 选。 5.4.2 规定数量的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其整个工作范围,即特性值包含整个公差范围。 5.4.3 必须对每一零件编号以便于识别。 5.4.4 确保测量设备的分辩率和测量方法符合规定的要求。 5.4 .5 对测量资料予以分析评价,出具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5.4.6 新产品测量系统分析报告由品保部存盘。 5.5 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 5.5.1 稳定性分析方法 5.5.1.1 5.5.1.2 5.5.1.3 5.5.1.4 选取一个样本并建立其基准值; 定期测量样本 3~5 次; 将数据画在 X-bar/R 控制图上; 建立控制限并评价失控或不稳定状态, 当没有出现明显的特殊原因时,测量系统 是稳定可接受的。 5.5.2 偏倚性分析(独立样本法) 5.5.2.1 取一个零件,重复测量零件特性,取均值确定基准值; 5.5.2.2 让一个评价者以正常方式测量零件,测量次数不得少于 10 次。考虑到分析报告的限 制,测量次数最好不超过 15 次; 5.5.2.3 实施人员记录下测量的数值,并输入自编偏倚分析软件中,画出这些数值的直方图。 评审直方图,以确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若有特殊原因或异常点,应重新进行试验, 若无,继续分析。 5.5.2.4 计算读数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S 为 Y 估计值的标准误差)
在线性图上画出“偏倚=0”的直线, 如果“偏倚=0”的整个直线都位于置信度区间以内, 则该测量系统的线性是可接受的;
5.5.2.10 如果图标法分析表明该测量系统的线性是可接受的,则应存在以下情况: 斜率 a=0,截距(中心)b=0,因此,下面式子应该成立: |ta|=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版 页 本: 次: A
测量系统分析工作指引
发行部门: 1 目的
1 之 7
为规范评定测量系统质量的方法,从而对必要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价,以确保使用的测量系统满足正常 的产品质量检测活动要求。 2 范围: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测量系统。 3 名词定义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 组合; 测量系统 : 是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偏倚 :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稳定性 :经过一段长期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 得的总变差; 线性 :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异; 重复性 : 用一位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变差; 再现性 :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产品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 变差 评价人变差:评价人方法间差异导致的变差; 总变差:是指过程中单个零件平均值的变差;
b
r
n
t=
偏倚
b
式中: r = 重复性 ;n=m
5.5.2.7 如果 0 落在偏倚值附近的 1-α 置信度界限内,则偏倚在 α 水平上是可接受的。置 售度界限的计算公式为: 上限=偏倚+ b
t v,1 2
下限=偏倚- b
t v,1 2
式中:V 表示自由度,在附录 1 中可查到; t v,1 2 可以利用标准 t 分布表查到。 注:所使用 α 水平取决于敏感度的水平。如果 α 置信度水平不是使用 0.05(95% 置信度) ,则应该得到顾客的同意 5.5.2.8 如果偏倚在统计上不等于 0,检查并排除以下方面可能存在的原因: a) 基准件或参考值有误,检查确定标准件的程序; b) 仪器磨损。 c) 仪器产生错误的测量结果。 d) 仪器所测量的特性有误。 e) 仪器没有经过适当的校准。对仪器/程序进行评审。 f) 评价者使用仪器的方法不正确; g) 仪器纠正的指令错误 5.5.3 线性分析 5.5.3.1 选择至少五个零件(g≥5) ,以覆盖被研究量具的整个工作量程; 5.5.3.2 对每个零件进行多次测量,以确定每个零件的基准值,并确定是否覆盖了被研究量 具的整个工作量程; 5.5.3.3 让经常使用该量具的操作者按正常程序测量每个零件至少 10 次(m≥10,注:测量 时,尽量随机选择零件,以提高分析的可信度) ; 5.5.3.4 实施人员记录下测量的数值,并输入自编偏倚分析软件中分析,计算每次测量的零 件偏倚及零件偏倚均值。 偏倚 i,j= X i, j (基准值) i
3.10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判断通过/不通过的装置。 4 权责 4.1 品保部 4.1.1 负责确定测量系统分析项目,定义测量方法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对结果的分析。 4.2 测量设备使用团队 4.2.1 协助品保部执行测量系统的分析和改进。 5 作业程序 5.1 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时机 5.1.1 新产品设计样机首次检测之前; 5.1.2 产品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每年需做测量系统分析。 5.1.3 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要求进行。 5.1.4 测量系统不合格改善后需重新进行分析。 5.2 测量设备的选择 5.2.1 新产品研发项目组选择测量设备时,建议其可视分辩率应不低于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 分之一(即可取过程公差的十分之一,例如:特性的变差为 0.1,测量设备应能读取 0.01 的 变化),关键特性可按此规定选择合适精度的测量设备。一般特性,测量设备可视分辩率最 低不能低于预期过程变差的三分之一; 5.2.2 在制定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时,应选择适宜的测量设备,既要经济合理,又要确保测量 设备具有足够的分辩率,使得测量数据真实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