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3.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了解他们对匀速直线运动的认识,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强调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如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不变的。
2.学会使用基本物理工具,如刻度尺、秒表等,进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
3.掌握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6.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拓展课程内容,提高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匀速直线运动现象,如火车在铁轨上匀速行驶、学生在操场上匀速跑步等,引发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思考。
4.知识巩固与应用:通过典型例题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计算方法的掌握,并学会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5.情境创设与情感教育: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行驶、电梯的运行等。
2.实践探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实验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快与慢: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课件

过了20 m,第3 s内通过30 m,则这辆小车
( C)
A.在第1 s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这3 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这3 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D.只在第2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6.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
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0 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5 m/s ,则小
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
是[提示4v1v2<(v1+v2)2]
(A )
A.甲先到B点
B.乙先到B点
C.两人同时到达B点
D.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19.如下为小明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 分 析 该 图 可 知 : 他 本 次 跑 步 时 间 为 ___1_5__min , 通 过 路 程 为 ____2_.0_2_5_____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___0_.9____m。
A.3.5 m/s
B.1 m/s
(C )
C.1.5 m/s
D.2.5 m/s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12.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
确的是
(D )
A.0~t0做加速直线运动 B.0~t0比2t0~4t0运动的路程长 C.t0~2t0做匀速直线运动 D.0~t0运动的速度比2t0~4t0运动的速度大
行,1 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B )
A.甲船25 km,乙船35 km
B.甲船30 km,乙船30 km
C.甲船35 km,乙船30 km
D.无法确定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1.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含答案及解析)

简单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分析】本题由对速度意义和速度公式svt=的理解来解决.【解答】A、物体的路程s=vt,即距离是由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的,不知时间大小,无法比较,故A错误;B、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速度和距离决定,不能只说速度大,时间就短,故B错误;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C正确;D、路程长短取决于速度和时间,不知速度大小,无法比较,故D错误.故选C.2、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1,如果乙通过的路程是甲通过路程的2倍,则甲.乙两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4:1 B.1:4 C.1:2 D.2:1 【分析】已知两物体的速度关系与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解答】∵svt =,∴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故选B.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确定【分析】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用时间越少,运动的越快.【解答】根据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如图,取相同时间t0时,s甲>s乙,所以v甲>v乙.故选A.4、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28m的路程,则它在前2s内的速度一定是()A.7m/s B.5m/s C.3.5m/s D.无法确定【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已知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解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物体的速度287/4s mv m st s===;故选A.5、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t=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大小恒定不变【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解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选D.6、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C.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D.求平均速度,要考虑这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分析】物体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能大致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求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解答】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故A错误;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正确;C、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准确反映物体的运动快慢,故C错误;D、求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和这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大小无关,故D错误.故选B.7、如图所示为A,B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闪频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A,B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A.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球A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C.小球A,B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分析】在频闪照片中暗含的物理信息是每相连的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可根据两点间距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解答】A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故做的是变速运动;B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小明的家离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了前一半路,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则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25m/s B.1.2m/s C.2m/s D.1.5m/s 【分析】先求出小明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加求出总时间t,用已知的路程s除以总时间t算出平均速度.【解答】s=600m,一半的路程为300m,小明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111300300 1/s mt sv m s===,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222300200 15/.s mt sv m s===,从家到学校总时间t=t1+t2=300s+200s=500s.小明上学的平均速度6001.2/500s mv m st s===.故选B.9、一位同学上学时,第1min内通过140m,第2min内通过140m,则这个同学()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不做匀速直线运动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一定做变速运动【分析】物体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解答】一位同学上学时,第1min内通过140m,第2min内通过140m,该同学在两个相邻的1min内路程相等,但在每1min内的运动情况我们并不清楚,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小芸骑车上学,前100m用了30s,后100m用了20s,求小芸在这200m 内的平均速度.A.4m/s B.5m/s C.6m/s D.8m/s【分析】明确全程的平均速度就是用总的路程除以总的时间,再将相关的数值带入公式即可正确计算出结果.【解答】已知:总路程s=200m,总时间t=30s+20s=50s,求:小芸的平均速度v,小芸在200m内的平均速度2004/50s mv m st s===.答:小芸在这200m内的平均速度为4m/s.故选A.难题1、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分析】看清楚图象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解答】①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②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故B错误;③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④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2、图是甲、乙两辆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C.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专题】错解分析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一定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如果用s-t图象去表示物体的运动情况,那么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就是一条直线,变速运动的图象则是折线.判断甲车和乙车在相同时间内哪个行驶的路程长,只需比较两个图象所对应的纵坐标(路程)就可以了.【解答】A、从甲和乙的图象来看,甲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行驶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静止不动的,所以乙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经过5秒钟,我们看到乙车所行驶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C 、经过10秒钟,两车的s -t 图象相交于一点,表明它们行驶的路程是相等的,都行驶了20m ,故C 正确;D 、经过30秒钟,甲车行驶的路程是60m ,乙车行驶的路程是35m ,所以是甲车行驶的路程长,故D 错误.故选C .3、一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v 1的速度行驶了整个路程的一半,然后又以v 2的速度行驶完了整个路程的另一半.火车行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12122v v v v +B .122v v +C .12122()v v v v +D .12122()v v v v + 【分析】先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得出全程用的时间,再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11111122s s s t v v v ===,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22222122s s s t v v v ===, 物体全程用的时间121222s s t t t v v =+=+,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12222v v sv s s tv v v v s ===++总. 故选A .4、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以120km/h 匀速行驶完前一半路程,又以80km/h 驶完后一半路程,则其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 .96km/hB .100km/hC .108km/hD .90km/h【分析】先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得出全程用的时间,再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设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s ,则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为:1112st v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为:2212st v = 物体全程用的时间为:12121122s s t t t v v =+=+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12221208096/111208022v v s s v km h t v v s s v v ⨯⨯=====+++. 故选A .5、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国自行研制的太空轨道空间站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与运输飞船“神舟8号”在太空成功对接,合为一体,如模拟图所示.开始对接时两个飞行器相距5km ,经过1h8min 的时间完成对接.对接过程中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则“神舟8号”的平均飞行速度为___________m/s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当对接成功后它们的相对运动速度为___________m/s .A .1.23;0B .1.32;0C .1.23;1.23D .1.23;1.32【分析】(1)已知路程与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平均速度;(2)两者连为一体后,相对静止,相对速度为零.【解答】(1)时间t =1h8min =4080s ,“神舟8号”的平均飞行速度5000123/4080.s m v m s t s==≈; (2)对接成功后它们成为一体,速度相等,相对速度为0.故答案为:1.23;0.故选A .6、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长0.5m 的引火线来引爆炸药,引火线的速度是0.5cm/s ,点火的人点着火线后骑自行车以5m/s 的速度离开爆炸现场,点火者能不能在炸药爆炸前骑到离爆炸点600m 以外的安全区?【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引火线燃烧需要的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点火者的路程,最后判断是否能够到达安全区.【解答】∵s v t=, ∴引火线的燃烧时间:5010005/.s cm t s v cm s===引火引火线线, 点火者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s=vt=5m/s×10s=500m<600m,点火者不能到达安全区;答:点火者不能到达安全区.7、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分析】(1)已知反应的时间和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根据公式svt=可求汽车制动前的速度;(2)已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反应距离,加上滑行的距离再与距离障碍物的距离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1520/0.75mm sssvt===;答: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20m/s;(2)由于反应时间t′=4t,所以匀速运动阶段有:s′=vt′=4vt=4s=4×15m=60m;s总=s′+s减=60m+30m=90m;所以s总>80m,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重点难点一、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说明(1) 物体所做的直线运动可分为两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2)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其速度是不变的,无论用多长时间(多少路程)计算出的速度都相同;而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其速度是变化的,通过速度公式求出的速度跟所取的时间长短及路程远近有关。
(3) 物体实际的运动多是变速的。
二、科学探究:百米赛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1、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探究问题: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1) 实验器材:皮尺、停表、标识物(小旗…)(2) 实验原理:s vt =(3) 实验步骤:先利用皮尺将100m的路程分成每10m一段,并做好标记。
再利用停表测出你的同学每达到一个标识处所用的时间,并做好记录。
(4) 整理数据,将数据以表格或图象的方式给出。
这样一目了然,既便于自己分析问题,也便于别人阅读。
(5) 结论的获得。
说明(1) 结论应以实验所测量的结果为准,不能考虑到结果与日常经验不符,或与别人的结果不一致,形成实验结果与结论不一致的情况。
(2) 对于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分的段数越多,所测得的速度越接近于真实值。
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只能粗略地描述其运动快慢变化,即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
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还,何时中途停留。
(3)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svt=求它的速度,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平均速度。
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
在公式svt=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 一定是通过路程s 所用的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并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的路程。
这种运动的特点是速度保持不变,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运动都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例如一辆以恒定速度行驶的汽车、一个在水平地面上以恒定速度滚动的球等。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状态,它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可以简化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情况中,完全的匀速直线运动是很难实现的,因为物体总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这些因素会导致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
因此,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并将其纳入到运动方程中进行计算。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的运动状态,它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可以通过实验和观测来研究和验证。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5.3直线运动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3直线运动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直线运动2. 详细内容:(1) 学习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学习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能够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运动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的概念、分类以及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直线运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分类;2. 讲解:讲解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重点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演示:通过PPT展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规律;4.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六、板书设计1. 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4. 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速度为4m/s,行驶了5分钟后到达学校,求小明的位移。
答案:小明的位移为1200m;2. 题目: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了30分钟后停车,求汽车的位移。
答案:汽车的位移为180k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分类,通过PPT演示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达到了教学目标;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非直线运动,如圆周运动、曲线运动等,并尝试分析其特点和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匀速直线运动课件苏科版

时间/s 0 2.50 3.40 4.50 5.50 6.50 7.50 8.50 9.50 10.50 11.40 12.91
速度 m.s-1
距离/m
0 13.72 9.14
9.14 9.14 9.14 9.14 9.14 9.14 9.14 9.14 13.72
时间/s 0 2.50 0.9
1
1
这些运动只能近似地 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是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 爆光一次的方法所记录的苹果下 落的运动情况。
想一想:苹果下落时所做的运动 是匀速直线运动吗?__不__是_______
你的判断依据是: _相__等__的__时__间__内__,__运__动__的__路__程__不等
二、变速直线运动
1
11
1
1
0.9 1.51
速度 /m.s-1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含义
火车头进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火车通过的路程为:
画一画
火车长 360m
隧道长1800m
已知: S1=1800 m+360m=2160m t1=108s
求: V 解:火车运行的速度为:
V=s1/t1=2160m/108s=20m/s 答:火车运行的速度为20m/s
1、定速义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 线运动。 2、特在点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平均速度 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
反映的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运动 快慢,所以在说平均速度时必须说明 哪一段时间或路程才有意义。
平均速度
S总 V=
t总
注意
它只能粗略地 反映做变速直线运 动的物体的运动快 慢。
辨刘一翔辨在:110m栏的运动过程中做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匀速直线运动及速度的测量

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第1课时匀速直线运动及速度的测量一、选择题1.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跟通过的路程成正比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跟所用的时间成反比C.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跟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无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 s内通过的路程是20 m,那么该物体在前2 s内运动的速度()A.大于2.5 m/s B.等于2.5 m/sC.小于2.5 m/s D.无法计算3.如图所示,表示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是()5.小壮同学练习用多次曝光法(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拍摄照片,如图所示是她采用每1 s 曝光一次的方法,拍得的一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的照片。
如果车身长度为4.5 m,底片上标尺刻度均匀,那么这辆轿车当时的速度约为()A.105 m/s B.15 m/sC.19.5 m/s D.30 m/s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图中AB段的路程s AB=50.0 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32.0 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二、填空题7.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________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________,运动的方向________。
8.小壮同学用带有滴墨水器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先后做了两次运动,在纸带上留下的痕迹如图所示。
八年级上册物理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呢?
200m
0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s
200m
20s
200m
30s
观察思考:小汽车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 如上图,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相 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 怎样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呢?
哪由 些图 信中 息你 能 得 出
匀速直线运动例子
•
a. b. c. d. e.
下列哪个物体在1min内的运动最接近于匀 速直线运动? 人在楼道内漫步 正常行驶的火车 自动扶梯上的人随扶梯运动 大楼跟着地球一起运动 航空母舰的运动
• 一次,小明和小聪在商场里测出了一组电 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数据如下表:
1s 0.6m 2s 1.2m 3s 1.8m 4s 2.4m
速度大小的另一种比较方法-------图像法
思考:如图所示甲、乙两质点的s—t图象;
谁运动得比较快?
s/m
90
甲
乙
此运动为匀 速直线运动
10
30
t/s
4. 一列火车长 200m,以 36km/h的速度 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 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解: 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通过的路程 s=1600m+200m=1800m=1.8km 火车的速度是 v = 36 km/h
t =
s v
=
1.8km 36km/h
= 0.05h
答:火车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为0.05h。
右图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 上的情形,如果汽车速度保持不变, 需要多少时间到达上海?
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运动形式之一,指物体在同一方向上以相同的速度做直线运动的现象。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公式来描述其运动规律。
1. 位移公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
位移公式可以表示为:
$ s = v \times t $
其中,$ s $ 表示位移,$ v $ 表示速度,$ t $ 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当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位移与速度乘以时间的乘积成正比。
2. 速度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速度公式可以表示为:
$ v = \frac{s}{t} $
其中,$ v $ 表示速度,$ s $ 表示位移,$ t $ 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即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
3. 时间公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通过位移和速度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时间公式:
$ t = \frac{s}{v} $
其中,$ t $ 表示时间,$ s $ 表示位移,$ v $ 表示速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到达某一位置所需的时间等于位移除以速度,即时间等于位移与速度的比值。
4. 加速度公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加速度公式可以表示为:
$ a = 0 $
即加速度为零。
这个公式说明了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因此其加速度为零。
综上所述,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包括位移公式、速度公式、时间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为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一)[教学设计]本节内容教学可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为重点,让学生参与活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进而自然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既使他们学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物理图像的教学,进一步训练他们运用、分析物理图线的技能。
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两个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直线运动的性质。
[教学目标]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在活动中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同学合作,交流完成研究任务。
3.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教学重点与难点]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
3.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具、实验器材]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
一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
秒表。
[板书]1、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定义: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定义。
3、平均速度=路程/时间[备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无法进行实验,可以用以下实验代替。
实验器材:檀香一支(约20cm)、火柴、秒表、刻度尺分小组进行实验,两个同学一个小组。
步骤:1、在檀香上每隔0.2cm处画上一条刻度线。
点燃檀香。
一位同学负责观察檀香燃烧,另一位同学负责用秒表记录下檀香每燃烧相等间隔所用时间。
3、重复上一次实验,每隔0.4cm作一标识,记录数据。
4、作出s-t图、v-t图。
匀速直线运动(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主要涉及速度公式的运用,因为速度公式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第一个计算公式,所以要注意解题的规范要求。
八年级物理上册《匀速直线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设想活动:学生通过绘制和分析图像,加深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设想活动:提供实际情境题目,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要求:报告中需包含问题的提出、探究过程、数据收集与分析、结论以及组内成员的贡献说明。
4.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自编一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题目,并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
-目的:通过自编题目,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5.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查找有关匀速直线运动在科技、体育等领域中的应用,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其特点,特别是速度保持不变的概念。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学会使用图像法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理解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
4.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匀速直线运动,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和分析。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中相关的课后习题,特别是涉及到匀速直线运动公式计算和图像分析的题目,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注意: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单位的转换和公式的适用条件,培养严谨的解题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
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车的时间约为2 s,如图所示。则被超越小轿车的车速范围( B )
A.10~20 m/s B.20~30 m/s C.30~40 m/s D.40~50 m/s
综合能力提升练
11.( 六盘水中考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 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
( 3 )根据速度公式 v=������������可知,第一种方案所用时间 t'=������������' = 950m0 /ms =180 s 第二种方案所用时间 t″=���������″��� = 49.050mm/s=200 s 第一种方案比第二种方案用时少,少用的时间 Δt=t″-t'=200 s-180 s=20 s
A.前2 s内,小刚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综合能力提升练
12.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D )
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 s内通过50 m,则速度是 5 m/s,它在第20 s末的速度是 5 m/s。 2.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的( D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D.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八年级物理)

例3 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
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他从家出发
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两人一起
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1)从家到书店的平均速度
v1
s1 t1
1800m 5 60s
A
A
B
B
O
甲
t/s
O
乙 t/s
图像:说出这两个图像所代表的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
情况,以及速度变化情况。
v/(m·s-1)
v/(m·s-1)
O
t/s
O
t/s
甲
乙
例2 小明在跑百米时,前40 m用时8 s,后60 m用时10 s,小 明前40m、后6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
v1
s1 t1
它的路程分别为多少?
时间t/s 1
2
3
4
5
…
路程 s/m
3
6
9
12
15
…
s/m
1 15 29
6 3
o 1 2 3 4 5 6 7 8 9 t/s
把物理现象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用图像表示出来, 这种方法叫作图像法。常见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图像 有s-t图像和v-t图像。
(1)s-t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图像
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这两种运动的区别。
两辆汽车都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图甲中的汽车在平稳行驶的过程中,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 什么特点?图乙中的汽车从静止开始前进,在各段时间内的 速度有什么特点?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第1课时 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公式:v s t
单位:___m_/_s__、__k_m__/h___
单位换算:_1__m__/s_=_3_._6_k_m__/h___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4.速度—时间图象
符号:km/h
单位换算关系: 1 m/s=__3_.6__km/h
3.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4.常见的速度值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约33 m/s 骑自行车约5 m/s
这个速度的 物理意义是什么?
人骑自行车 每秒通过的路பைடு நூலகம் 约为5 m。
人步行约1.1 m/s
喷气式客机约250 m/s
说出图中数字的含义。
谁运动得更快?
方法一:小明1 min运动120 m; 小华1 min运动100 m。
通过相同_时__间__比较_路__程__的方法得出小明运动得更快。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小明家距学校600 m,从家到学
校用时5 min;小华家距学校1 000 m, 从家到学校用时10 min。
谁运动得更快?
方法二:小明运动1 m用时0.5 s; 小华运动1 m用时0.6 s。
通过相同_路__程__比较_时__间__的方法得出小明运动得更快。
二、速度
1.定速度义:= 路时在程间物理学公中式,把路v 程=与st 时间变 公之形 式比叫做ts速=度vvs。t
2.单位: 米每秒
符号:m/s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
甲 乙
v甲=_2_0_m__/_s v乙=_1_6_m__/_s
O
t t甲 t乙
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新版】

第二节 走进神奇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 课堂讲解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2 课时流业
列车沿直线运动
过山车沿曲线运动
知识点 1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
0
10s
特点 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
知1-导
定义 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计算式 v s t
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来描
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
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交流与讨论】
知1-导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和时
知1-练
知识点 2 平均速度
知2-导
平均速度计算式 v s t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速度 路程 时间
大小和方 向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大小或方 向改变
5 (中考·娄底)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战略重型运输机 “运20”,它能跻身全球十大运力最强运输机之列, 它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应对抢险 救灾,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该机的最大速度约为700 km/h, 从我国广州到澳大利亚珀斯的距 离大约为6 160 km,该机从广 州飞到珀斯至少需要的时间是___8_._8___h。
2 (中考·北京)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 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 0.1 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 距离是___2_0_.0___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 下落的平均速度是____1__m/s。该水滴下 落过程是__变__速__直__线__(填“匀速直线”或 “变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一)
双闸中学苗静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教学可以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为重点,让学生参与活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进而自然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既使他们学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物理图像的教学,进一步训练他们运用、分析物理图线的技能。
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两个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直线运动的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在活动中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同学合作,交流完成研究任务。
3.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
3.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