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资料

合集下载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伴随抗生素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是抗生素相关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AAD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表现为轻症腹泻、重症肠炎、假膜性结肠炎甚至可引起死亡[1]。有效的AAD治疗包括及时停用相关抗生素,应用针对CD感染的药物以及其他有效措施。本文就AAD的诊断及治疗做一介绍,为临床医生及时识别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做参考。

1.ADD发病机制

人体正常情况下每克粪便含有1011个细菌,种类达500种之多,称为正常菌群。肠道的正常功能依赖于这些微生物的生态平衡,由于抗生素的大量或不适当的使用,扰乱了肠道的生态平衡而导致腹泻[2]。

当前认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机制主要包括①大肠糖类代谢的异常[3]:广谱抗生素使用后不仅可以使肠道内正常菌群减少,而且还导致细菌对糖类代谢降低致使吸收不良,肠腔中的有机酸、阳离子和糖类的聚集而导致渗透性腹泻和大肠功能的紊乱。轻症仅有腹泻,称AAD;重症腹泻伴有全身症状,甚至可出现抗生素相关性假膜性结肠炎(PMC);②胆汁酸代谢的异常[4]:在小肠中未被吸收完全的初级胆酸可以在大肠内被细菌分解去羟基后变成次级胆酸。双羟基胆酸如初级胆酸的鹅氧胆酸及次级胆酸的脱氧胆酸为强烈的大肠分泌刺激物。由于大量抗生素的应用,使具有去羟基作用的细菌数量减少,特别是具有7-α去羟基功能的细菌数量很低时103-105CFU/克湿便),致使鹅脱氧胆酸的浓度增加,常继发分泌性腹泻[3,4];③抗生素的直接作用: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是胃动素受体的激动剂,而胃动素为胃肠肽,可以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肠蠕动改变,导致腹泻、肠痉挛和呕吐。

重症肺炎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认识

重症肺炎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认识

• 定义与发 病 机 制 • 流行病学 • 诊断 • 治疗与预防
立即停用抗生素或调整抗生素 补充益生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保护肠道粘膜 针对中特殊细菌感染治疗
、立即停用相关抗生素或调整抗生素 、腹泻的治疗(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 、针对中特殊细菌感染治疗(中重度) :疗
程天 口服甲硝唑, 或静脉用药 口服万古霉素, 其他:夫西地酸、替考拉宁 、加强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液体疗法
发病机制 抗生素干扰糖和胆汁酸代

• 抗生素的使用,肠道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使多糖发酵 成短链脂肪酸减少,未经发酵的多糖不易被吸收,滞留 于肠道而引起渗透性腹泻;
• 抗生素应用后使具有去羟基作用的细菌数量减少,致使 鹅脱氧胆酸的浓度增加,强烈刺激大肠分泌,常继发分 泌性腹泻。
发病机制抗生素直接
作用
重症肺炎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 床认识
定义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简称)是指应用 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最常 见的医源性腹泻。
发病机制
(一)抗生素使用后菌群失调 (二)抗生素的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对肠道
黏膜的直接作用 (三)药理学效应致肠道动力的改变 (四)糖和胆汁酸的代谢异常
发病机制
(一)抗生素使用后菌群失调 肠道正常菌群多种
的电镜下形态
引起肠炎的机制
、其他微生物病原菌: 如沙门菌、产气荚膜杆菌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bl ood p ressure level that

matters f or renal p r otecti on in chr onic ne 2phr opathies?[J ].J Am Soc Nephr ol,2002,13(S3):196-201.[6]Ruggenenti P,Perna A,Remuzzi G;GI SEN Gr oup I nvestigat ors .

Retarding p r ogressi on of chr onic renal disease:the neglected issue of residual p r oteinuria [J ].Kidney I nt,2003,63(6):2254-2261.

[7]For man JP,B renner BM.“Hypertensi on ”and “m icr oalbum in 2

uria ”:the bell t olls f or thee [J ].Kidney I nt,2006,69(1):22-28.

[8]B renner BM,CooperME,de Zeeuw D,et al .Effects of l osartan on

renal and cardi 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and nephr opathy [J ].N Engl J Med,2001,345(12):861-869.[9]Nakao N,Yoshi m ura A,Morita H,et al .Combinati on treat m ent of

『腹泻』方--抗生素引起的腹泻怎么护理

『腹泻』方--抗生素引起的腹泻怎么护理

『腹泻』方--抗生素引起的腹泻怎么护理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非肠道寄生菌的大量增生繁殖而造成的腹泻 ,接病情程度不同 ,包括单纯性腹泻、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6岁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的发病率最高。病人腹泻的出现一般在用抗生素后 5~7天后 ,腹泻一般每天多于 4次 ,有的病人可多达十几次。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因此,做好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人的护理对纠正腹泻,病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人的家庭护理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

1.合理使用抗生素 ,增强免疫功能 :发生抗生素性腹泻的根本原因在于使用抗生素,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病人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后应及时就医,停用或调整抗生素。为保护机体的正常菌群尤其是厌氧菌 ,可给予口服生物制剂。

2.有效洗手 :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注意消毒隔离 ,防止从环境和其他人员获得细菌而引起交叉感染,家庭人员在护理病人前应认真洗手,避免把细菌传给病人。必要时可戴一次性手套。

3.病人肛周皮肤的护理:腹泻常造成患者肛周皮肤的损害。呈现淹红、湿疹、糜烂和溃疡。腹泻的程度不同使肛周皮肤损害不同,护理中应做到勤、软、蘸、涂、烤、防。“勤”是指要勤洗 ,不管腹泻多少次 ,每次均应用温水清洗或直接用消毒湿纸巾清理。“软”是指清洗肛门周围的皮肤的用物应选择质地柔软的纸巾或毛巾。“蘸”是指在清洗的过程中要蘸洗,切忌不能象正常人那样用力擦,过多的机械摩擦可以加速肛周皮肤的损害。“涂”是指每次清洗后要在肛周皮肤处涂少许防湿乳剂如:凡士林、氧化锌软膏、抗生素软膏或者香油。“烤”是指当发现肛周皮肤发红时可用红外线烤灯照射 ,每日4次 ,每次 10min。“防”是指每次处理完毕应使用纸尿裤或卫生巾兜住臀部。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2、抗生素治疗(中重度) :疗程10~14天
口服甲硝唑250mg-500mg,tid-qid 或静脉用药,首选药物。 口服万古霉素125mg,qid 其他:夫西地酸、替考拉宁 3、营养/支持治疗 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4、吸附艰难梭菌毒素 • 消胆胺4~5g,每日3~4次,7~14天,适于中度病情或复发者。应注意 不能与万古霉素合用;污泥状梭状芽胞杆菌抗毒素50 000U 静点,每 日2次。
发病机制
• 难辨梭菌的致病菌株能产生种毒素:一种是肠毒素,即毒 素A;另一种是细胞毒素,即毒素B。 • 毒素A通过改变细胞内的肌动蛋白而直接作用于结肠细胞, 黏膜固有层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神经免疫细胞释放的细 胞因子也有助于结肠黏膜损伤及毒素介导的炎症反应。 • 毒素B可使肠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出现细胞内染色 质浓缩。直接损伤肠壁细胞,造成伪膜性肠炎,临床表现 为腹痛,腹泻,并伴有全身中毒性症状。
诊 断
危险 因素 临床 表现 病原学
诊 断
危险 因素
使用抗生素病史
病人的年龄(<6岁或>60岁) 基础疾病和原发病的严重度 免疫抑制 住院时间长短 医疗干预措施 外伤、手术、鼻饲
诊 断
•急性腹泻≥3次/24小时
•可伴有发热≥38℃ 或腹痛
•大便性状改变(水样 便、血便、粘液脓血 便条索伪膜)
临床 表现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艰难梭菌感染性腹泻的防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艰难梭菌感染性腹泻的防治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I)
主要产生两种毒素: ✓ 肠毒素A:可损伤肠道黏膜,使中性粒细胞浸润,
促进各种炎性因子的释放,诱发炎症反应,也可 使肠粘膜上皮通透性增加,肠道分泌大量液体, 甚至出血性坏死。 ✓ 细胞毒素B:通过解聚肌动蛋白,破坏细胞骨架, 直接损伤肠壁细胞,引起炎症反应而使肠道黏膜 细胞变性、坏死、凋亡、脱落等。 ✓ 6%-12%的艰难梭菌还可分泌二元毒素。
微生态制剂的治疗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枯草 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mg,3次/d), 服用至症状控制后2周。 ——《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
微生态制剂的治疗
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注意事项
推荐与食物同服,但食物温度不能过热 益生菌为活菌,应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间隔2-3h
三步法:先进行GDH初筛,阴性即可排除CDI,阳性再进行A/B EIAs,结果不一致 还需上表其他的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是敏感性极高的鉴定方法,由于其设备昂贵则不作 为基础检测。优点为敏感和特异性高,得到结果的时间短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I)
流行病学: Ø CDI常在医疗机构中流行,住院患者易感。 Ø CD无症状定植率在新生儿和小于1岁的 婴幼儿中最高,在ICU的成年患者中是 7%-26%,而在长期住院成年患者是 5%-7%,在健康成人中较少见 Ø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一、概述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应用抗菌药物后发生的与抗菌药物有关的腹泻。

1.发病率为5%~25%。多发生于应用抗生素后5~10天,早可在用药第1日,迟可至停药后6周。

2.多为水样便、糊样便、常伴有痉挛性腹痛,重者可出现发热、腹部绞痛、血便、假膜性肠炎。

3.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老年人居多。

4.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诱发AAD,包括万古霉素、甲硝唑,以广谱青霉素最常见,其次是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

二、诊断要点

1.任何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2个月内或住院72小时以后发生腹泻。

2.粪便为水样、糊样,每日≥3次,连续2日以上。

3.应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腹泻。

三、病原学特点

常见致病菌包括: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酸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变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其中难辨梭菌最为常见,20%~25%AAD和95%的假膜性肠炎均能检测出该菌。

四、控制措施

1.合理应用抗生素

(1)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保护肠道正常菌群。

(2)尽早进行病原学送检,并根据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3)根据经验治疗与微生物检测结果尽可能转换使用窄谱抗菌药物。

(4)每天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必要性。

2.补充微生态制剂

(1)循证证据表明益生菌能有效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使其危险性下降50%左右。

(2)常用的益生菌制剂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由于接受抗生素治疗而引起的常见副作用,是以腹泻为主

要症状的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总称。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滥用抗生素情

况日益严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AAD的发生

率因人群及抗生素种类的差异而不同,一般认为发生率在5%~35%。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可

发生AAD,但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导致AAD的危险不尽相同,如广谱抗生素较窄谱易发;2、3

代头孢菌素易发;抗生素联合应用、使用疗程越长,AAD发生率越高。

1 A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引起腹泻的原因及发病机制不尽相同,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3类:(1)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抗生素的使用使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一方面使肠道

菌群相关的糖类的代谢降低,致使糖类吸收不良,肠腔中的有机酸、阳离子和糖类聚集,从

而导致渗透性腹泻,另一方面正常菌群的破坏也导致了病原微生物的异常增殖,特别是难辨

梭状芽胞杆菌(CD)的感染,目前认为CD是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主要病因,10%~25%AAD和

几乎所有的伪膜性肠炎(PMC)均由此菌引起。CD是一种存在于人类结肠腔内的芽胞状革兰

阳性厌氧杆菌,其致病主要通过毒素介导。其产生的肠毒素A和肠毒素B可导致肠粘膜损伤、炎症甚至坏死。其它与AAD有关的细菌还包括沙门菌属、产气荚膜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柏菌及白色念珠菌等。

(2)胃肠蠕动加快;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可直接激动胃动素受体、刺激胃窦和十二指

肠收缩,引起肠蠕动改变,导致腹泻。又如阿莫西林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可导致运动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在使用抗生素后,患者出现腹泻的一种不良反应。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上仍面临着一定挑战。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机制主要与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破坏以及致病菌的增殖有关。抗生素疗程导致正常菌群受损,使得致病菌的生长环境得到促进,从而引发腹泻的发生。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充益生菌、禁用抗生素或更换抗生素、口服多氟酸等。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新型的治疗方法。一些研究表明,粪菌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症状。一些药物的联合使用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方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

1.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新进展,以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具体研究目的包括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机制进

行深入探讨,总结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介绍新型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评估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及安全性,更好地指导临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治疗建议,提高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学科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研究现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研究现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21-07-01T11:00:44.7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2期作者:张殿龙詹学[导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医院获得性胃肠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张殿龙詹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400014

摘要: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医院获得性胃肠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无症状,或出现轻度腹泻、伪膜性肠炎,严重者甚至死亡,给医疗带来极大负担。目前对CDI的治疗主要是停止使用相关抗生素,并予万古霉素、甲硝唑治疗,本文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 AAD)是指由于服用抗生素而引起的其他原因不明的腹泻,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是引起AAD的最常见病原菌[1],该病症状多样,从无症状、腹泻、假膜性结肠炎到死亡轻重不等[2]。与成人相比,儿童更易出现症状,但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3],据报道,门诊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AAD的发病率为11%~40%,其中10%~20%与艰难梭菌感染有关[4,5],本文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病原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为使用抗生素之后产生腹泻的一类疾病,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病原体主要包括了艰难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等,其中又以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最为常见。艰难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CD)是芽孢状革兰染色阳性厌氧杆菌,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最常见病原菌。近些年,由于抗生素及各种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艰难梭菌属感染成为了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在美国一项调查中表示,仅2011年艰难梭菌感染的病人就有50多万人,并有29,000例病人死亡;在2016年一篇Meta分析中指出在中国艰难梭菌属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3%[5]。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大便涂片:如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提示葡 萄球菌性肠炎。 C. difficile培养一般采用CCFA培养基,细菌培 养出来后还须经过气-液相色谱和生化试验予以 鉴定。 因部分人为C. difficile携带者,所以即使培养阳 性,还应进行毒素鉴定,才能确定临床意义。
PMC的诊断


C. difficile毒素鉴定对PMC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只要粪便中存在毒素,即使培养阴性亦可确定诊 断。(ELSIA) 内镜检查是诊断ACC、PMC快速而可靠的方法, 通过内镜不仅可直视结肠粘膜病变特点,并可追 踪判断治疗效果。
易导致AAD发生的药物



除万古霉素外,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导致AAD 的发生。 以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 菌素等最为常见。 广谱抗生素较窄谱抗生素高10~70倍。 氨基糖肽类抗生素较少发生。
临床表现


抗生素应用史(发病可在抗菌药物应用4~10天 出现症状,但变异很大,最短的在服药4小时即 可发病,1/3的患者在抗生素已经停用,甚至 停用1~2周后发病。)。 腹泻(24小时≥3次),大便性状改变。
PMC的诊断


腹部平片:结肠扩张;肠腔积液等。 气钡双重造影:结肠粘膜紊乱,边缘呈毛刷状, 粘膜表面可见许多圆形或不规则结节状阴影,指 压征及溃疡征。 B超检查:肠腔扩张;积液。 CT:肠壁增厚;皱壁增粗。

重症肺炎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认识-黄穗

重症肺炎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认识-黄穗
• I度失调:抗生素抑制或杀灭一部分细菌,促进了另一 部分细菌生长,造成正常菌群在组成上和数量上的异常 变化或移位,在诱发原因去掉后可逆转为正常比例;
• II度失调:不可逆的比例失调,在I度失调基础上菌群 由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
• III度失调:原来的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少数机会 菌成为优势状态,条件致病菌数量异常增多,肠道粘膜 屏障损伤,消化吸收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导致AAD。
Clostridium difficile的电镜下形态
CD引起肠炎的机制
流行病学
2、其他微生物病原菌: 如沙门菌、产气荚膜杆菌
3、金黄色葡萄球菌 4、白色念珠菌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与预防
诊 断---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试行版)
危险 因素
临床 表现
病原学
诊断
危险 因素
使用抗生素病史
-益生菌(probiotics) -益生元(prebiotics) -合生素(synbiotics)
治疗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 :
影响肠道局部吞噬细胞功能 增强免疫应答 影响致病菌在肠道定植
重建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治疗AAD的理想措施
预防
合理使用抗生素 要补充微生态制剂,维持正常肠道
生态系统
易激综合征、病毒性肠炎、菌痢、沙门氏肠炎、缺血 性肠炎及慢性肠炎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抗生素会攻击肠道菌群,使得肠道菌群失衡,从而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那么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的腹泻都属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和其他腹泻病的临床表现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别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与其他腹泻病?AAD的定义及危险因素

AAD的定义:在抗生素使用2小时至2个月的过程中,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这种腹泻持续时间超过2天,腹泻次数每日在2次以上,大便性状主要为不成形稀便或水样便。

使用抗生素后儿童出现AAD的发病率在6.2%~80%,其中早产儿、婴幼儿(年龄≤3岁)和奶粉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发生AAD。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可引起AAD,其中以广谱抗生素——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和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最为常见。此外,联合用药和长疗程使用抗生素出现AAD的风险

会更高。

AAD的临床表现

儿童AAD的潜伏期一般为2~6天,多数患儿在使用抗生素期间起病,仅有8%~15%在停用抗生素后出现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4型:

轻型:最常见,仅表现为每日排2~3次稀便,无全身症状,病程持续2~7天,停用抗生素后腹泻缓解。

中型:明显的腹痛、腹泻,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并且腹泻容易反复。

重型:由于严重菌群失调,可继发条件致病菌感染(如艰难梭菌、白假丝酵母菌),症状重,每日排稀便次数可达30次,同时可伴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现。

极重型:除了腹泻症状外,还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甚至会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流行病学
致病菌: 1、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D):革兰阳性专性厌氧菌 导致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 PMC)或叫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 CD与下列并发症有关: 20~30%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50~75%的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90%以上的伪膜性肠炎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朱红柳 豫西协和医院肾内科
定 义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简称AAD)是指应 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最 常见的医源性腹泻。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与预防
发病机制
(一)抗生素使用后菌群失调
肠道正常菌群500多种
优势菌群的原籍菌 共栖的条件致病菌 过 路 菌
各菌群及宿主间保持平衡
平衡时菌群状态
发病机制
抗生素的长期或 不适当应用
优势菌群的原籍菌
条件致病菌
其他高 危因素
平衡被破坏
过 路 菌
菌群失调
菌群失衡状态
发病机制
(二)抗生素的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对肠道 黏膜的直接作用 (三)药理学效应致肠道动力的改变 (四)糖和胆汁酸的代谢异常
治 疗来自百度文库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 : 影响肠道局部吞噬细胞功能 增强免疫应答 影响致病菌在肠道定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哪些诱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哪些诱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哪些诱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俗称伪膜性肠炎,属于二重感染,是发生于结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系指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长时间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引起腹泻的药物约700多种,其中25%是由应用各种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或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药复方制剂)引起,其中近100%的伪膜性肠炎(PMC)均由感染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者的大便多不成形,每日排便3~20次,其中20%患者潜血呈阳性,伴有恶臭、腹痛、腹泻、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其中高龄、体弱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多发生在年龄50~60岁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AAD的发病率因人群及抗生素种类的差异而不同,其致病因素如下。

①应用广谱抗生素(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及林可霉素等)后,造成了肠道菌群的失调。正常菌群破坏后,导致肠内正常微生物对糖类代谢降低致使吸收不良,肠腔中的有机酸、阳离子和糖类的聚集而导致渗透性腹泻。

②抗生素抑制肠道正常菌群,使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主要致病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为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其会产生肠毒素(毒素A)和细胞毒素(毒素B),毒素A破坏黏膜上皮细胞的cAMP系统使水和盐分泌增加导致分泌性腹泻,毒素B直接损伤肠壁细胞,引起炎症,形成渗出性腹泻。

③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是胃动素受体的激动药,而胃动素可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肠蠕动改变,导致腹泻、肠痉挛和呕吐。

④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四环素、新霉素、杆菌肽等抗生素可直接引起肠黏膜损害、肠上皮纤毛萎缩、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吸收不良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编辑版ppt
特异性治疗
发热28% 如可能停用抗生素,避免抗肠动力药物 首选:甲硝唑500mgtid或250mgqid 可选:万古霉素125mgqid 不能口服患者予以甲硝唑滴注,必要时加用
万古霉素 复发者:甲硝唑+利福平 肠道隔离 住院患者应用3rd头孢艰难梭菌肠炎危险
13
编辑版ppt
常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中毒性巨结肠、肠 梗阻、高热、白细病样反应、脱水和电解质 紊乱等。
内镜: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解剖学表现 差异大:正常或特发性溃结或伪膜性肠炎, 无论内镜结果如何,患者需要接受特异性抗 生素治疗。
实验室: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病原菌培养:缺 乏特异性(住院患者和应用抗生素但无腹泻 患者携带者比例高);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1
编辑版ppt
概述
定义: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能解释 的腹泻
发病率:取决于抗生素的种类,氨苄西林 5-1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25%,头孢 克污10-20%,头孢霉素类、大环内酯类25%。
2
编辑版ppt
病原学
多数医院获得性腹泻的致病菌不明确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占10-20%,是医院感染性肠 炎中的主要原因,多数表现为轻至中度腹泻,重 症出现爆发性肠炎,导致死亡。
其他病原菌:沙门菌、产气夹膜杆菌等占1.5%。
3
编辑版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引起腹泻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不尽相同,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3类:
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 胃肠蠕动加快 肠道黏膜损害
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
一方面使肠道菌群相关的糖类的代谢降低,致 使糖类吸收不良,肠腔中的有机酸、阳离子和 糖类聚集,从而导致渗透性腹泻;
与AAD有关的其他病原菌如产气荚膜梭菌、金 葡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念珠 菌、催产克雷伯菌、沙门菌等也见有报道。
胃肠蠕动加快
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为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可 使胃肠蠕动增快,导致运动性腹泻;
又如阿莫西林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也可导致 运动性腹泻。
肠道粘膜损害
有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四环素、 新霉素、杆菌肽等,可直接引起肠道黏膜损害、 肠上皮纤毛萎缩及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导致 肠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从而引起吸收不 良性腹泻。
常伴有腹胀、腹痛、发热,可伴有里急后重。 患者可有厌食、精神不振等表现。 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 重症患者可出现脱水、中毒性休克或中毒性巨
结肠、腹水、麻痹性肠梗阻甚至死亡。
AAD的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与应用广谱青霉素特别是 氨苄西林有关。
肠黏膜以出血性病变为主,病变一般呈区域性 分布,主要累及横结肠,可累及近段结肠,直 肠多不受累。严重者可波及全结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Biblioteka Baidu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诱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诱因主要为抗生素的应用, 常由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胃肠蠕动加快、 肠道黏膜损害等引发。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一经确诊应立即停用相关抗生素,轻症患者停 用后多能自愈,重症患者需用针对艰难梭菌的 抗生素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的关键。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定义
AAD的危险因素----抗生素的种类
(3)吸收不完全或分泌进入胆汁导致肠内高浓 度的抗生素易发生AAD;
(4)抗生素联合应用、疗程长,AAD发生率越高。
AAD的危险因素----患者因素
高龄(≥60岁)是AA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危重患者、原发疾病重、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
评估Ⅱ(APACHEⅡ)评分高的患者易发生AAD; 住院时间越长,AAD发生率越高; 患者的免疫状况也与发生AAD的危险密切相关,
AAD的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AAD的临床表现依病变的程度而不同,根据临 床表现可分为单纯腹泻型、结肠炎型、出血性 结肠炎型、伪膜性结肠炎型及暴发性结肠炎型。
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中、重型和暴发型。
AAD的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腹泻,每日2~20次,大多数呈黄绿色 水样便,少有脓血样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AAD )是由于接受抗生素治疗而引起 的一系列严重程度不同、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总称。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其他相关名称
抗生素相关肠炎(Antibiotics associated colitis,AAC)
AAD的诊断要点
近期使用抗生素史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AAD的诊断要点----
近期应用抗生素史
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用药后3周内,突 然出现腹泻,尤其是老年、病情危重、恶性肿 瘤、外科大手术后者,应怀疑AAD的可能性。
症状常在抗生素治疗的4~9天开始出现,但也可 能在停用抗生素后发生。
另一方面正常菌群的破坏也导致了病原微生物 的异常增殖,特别是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的感染。
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
艰难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 其致病主要通过毒素介导。
艰难梭菌能产生两种毒素,肠毒素(毒素A)及细 胞毒素(毒素B)。
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
毒素A是主要的毒力因子,具有很强的肠毒素活 性。通过黏膜上皮细胞的cAMP系统使水和盐 分泌增加导致分泌性腹泻,甚至引起黏膜出血。
毒素B为细胞毒素,可直接损伤肠壁细胞,引起 炎症,导致渗出性腹泻。
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
目前认为艰难梭菌是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主要病 因,10%~25%的AAD和几乎所有的PMC均由此 菌引起。
AAD的危险因素
抗生素的种类 患者因素 医疗干预措施及药物 其他
AAD的危险因素----抗生素的种类
(1)广谱抗生素较窄谱易发AAD,有报道称广谱 抗生素引起AAD的概率是窄谱抗生素的10~70 倍。其中林可霉素、氯洁霉素>人工合成青霉 素>头孢菌素;
(2)2、3代头孢菌素易发AAD;喹诺酮类也可引 起AAD;
免疫力低下如肿瘤化疗、移植、长期卧床的患 者发生AAD的危险明显增加。
AAD的危险因素----医疗干预措施
及药物
医疗干预措施越多,如机械通气、透析、肠内 营养的患者发生AAD的风险越高。
另外,一些药物如抗肠蠕动药物、抑酸剂等的 使用也可增加AAD的危险。
AAD的危险因素----其他
医院的环境、医务人员手的污染、电子直肠体 温计的使用等也是导致院内感染AAD及传播的 重要相关因素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PMC)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AD为抗生素治疗的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其 发生率因人群及抗生素种类的差异而不同,一 般认为在5%~30%。目前已知700多种药物可 引起腹泻,其中25%是抗生素。
起病急,腹痛较前者重,便血明显。病程短, 约1周左右。
AAD的诊断要点----
辅助检查
(1)大便检查: 大便常规:可见白细胞,多数无肉眼血便或黏
液便,有时便潜血可呈阳性。
AAD的诊断要点----
辅助检查
(1)大便检查 大便培养:敏感性为89%~100%;大便培养分
离出艰难梭菌即可确诊,但对AAD的诊断缺乏 特异性,因为非产毒株也被分离出来,因此培养 阴性者也不能除外AAD的诊断。 粪便厌氧培养出艰难梭菌后,还应进行毒素鉴 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