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热电效应 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热电效应复习方法技巧

中考物理热电效应复习方法技巧

中考物理热电效应复习方法技巧物理是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而热电效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物理热电效应知识,下面将介绍一些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建立基础知识在复习热电效应之前,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这包括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等热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知识。

只有建立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电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二、掌握热电效应的基本原理热电效应是指在导体中,当两个不同温度的接触点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时,会产生电流的现象。

了解热电效应的原理是理解和应用其相关知识的关键。

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掌握热电效应的定义、热电效应的电压和电流表达式以及热电效应的应用等内容。

三、多做例题和实验通过做例题和实验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电效应的相关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热电效应的规律。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制作复习资料制作复习资料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

同学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整理出一份热电效应的复习资料,包括概念定义、公式推导、典型例题等内容。

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彩色笔、荧光笔等工具进行标注和高亮,以帮助记忆和理解。

五、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复习时间的安排也是复习的重要一环。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

可以将热电效应的复习内容分为不同的小节,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

同时,也要注意休息和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

六、多与他人交流讨论与他人交流讨论可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热电效应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提高解题能力。

同学们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复习心得和疑难问题。

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借鉴他人的方法和思路,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

七、关注考试动态在复习的同时,同学们也要关注考试动态,了解考试重点和难点。

可以参考往年的考试试卷,分析出热电效应在考试中的出现形式和考点。

热电效应

热电效应

热电效应“温差发电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只有微小温差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是适用范围很广的绿色环保型能源——它甚至能利用人的体热,为各种便携式设备供电,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涂善东教授、栾伟玲副教授认为,温差电技术正重新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值得我国科学技术研究部门的重视。

就温差电技术的机理、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推广应用的紧迫性和当前可能取得进展的突破点等问题,两位从事能源材料与设备技术研究的专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Seebeck效应 “温差发电通过热电转换材料得以实现,而检定热电转换材料的标志,在于它的三个基本效应:Peltier效应、Seebeck效应和Thomson效应。

”栾伟玲副教授说,正是这三个效应,奠定了热力学中热电理论的基础,也为热电转换材料的实际应用展示了广阔前景。

其中,Seebeck效应是温差发电的基础。

1821年,德国人Seebeck发现,在两种不同金属(锑与铜)构成的回路中,如果两个接头处存在温度差,其周围就会出现磁场,又通过进一步实验发现回路中存在电动势。

这一效应的发现,为测温热电偶、温差发电和温差电传感器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栾伟玲介绍,热电转换材料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全固态能量转换方式,无需化学反应或流体介质,因而在发电过程中具有无噪音、无磨损、无介质泄漏、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军用电池、远程空间探测器、远距离通讯与导航、微电子等特殊应用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在21世纪全球环境和能源条件恶化、燃料电池又难以进入实际应用的情况下,温差电技术更成为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

栾伟玲描述了温差发电的工作原理说,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热电转换材料N和P的一端结合并将其置于高温状态,另一端开路并给以低温时,由于高温端的热激发作用较强,空穴和电子浓度也比低温端高,在这种载流子浓度梯度的驱动下,空穴和电子向低温端扩散,从而在低温开路端形成电势差;如果将许多对P型和N型热电转换材料连接起来组成模块,就可得到足够高的电压,形成一个温差发电机。

期末资料化工仪表自动化 名 词 解 释

期末资料化工仪表自动化 名 词 解 释

名词解释1、自动控制答: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干预的情况下,利用自动控制装置时被空对象的工作状态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由相互制约的各部分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为自动系统。

自动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其控制作用了全套自动化装置,对于常规仪表来说,它包括检测元件及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另一部分是受自动化装置控制的被控对象。

2、节流现象答: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在节流装置前后的管壁处,流体的静压力产生差异的现象称为节流现象。

其中节流装置包括节流件和取压装置。

节流件是使管道中的流体产生局部收缩的元件。

在管道通路上安装孔板、喷嘴或文丘利管等节流件。

当流体流过节流元件时,流束局部收缩。

其流速增加,静压降低,使节流元件前后产生静压差。

3、热电效应答: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A 和B 焊接而成,当组合成闭合回路,若导体A和B的连接处温度不同,则在此闭合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也就是说回路中有电动势存在,这种现象叫做热电效应。

4、热电势答: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A 和B 焊接而成,当组合成闭合回路,若导体A和B的连接处温度不同,则在此闭合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也就是说回路中有电动势存在,这个电动势叫热电势。

5、零点迁移问题答:在使用差压式变压器测量液位时,一般压差△P与液位高度H之间的关系为:△P=Hgρ.这就是一般的"无迁移"的情况。

当H=0时,作用在正、负压室的压力是相等的。

实际应用中,由于安装有隔离罐、凝液罐,或由于差压变送器安装位置的影响等,使得在液位测量中,当被测液位H=0时,差压变送器的正、负压室的压力并不相等,即ΔP≠0,这就是液位测量时的零点迁移问题。

6、简单控制系统答:由一个测量元件、变送器、一个控制器、一个控制阀和一个对象所构成的单闭环控制系统。

也称单回路控制系统。

7、复杂控制系统答:在单回路控制系统基础上,再增加计算环节、控制环节或其他环节的称之为复杂控制系统。

热电效应及热电偶的基本原理分析

热电效应及热电偶的基本原理分析

热电效应及热电偶的基本原理分析;热电偶的四大基本定律;常用的热电极材料及其性能特点;热电偶的冷端补偿;热电偶的基本测量电路。

了解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热电极材料的类型、性能特点及其适用场合;掌握热电偶的选用和维护方法。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是需要测量和控制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惯性小和输出信号便于远传等许多优点.另外,由于热电偶是一种有源传感器,测量时不需外加电源,使用十分方便,所以常被用作测量炉子、管道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温度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5。

1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是需要测量和控制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惯性小和输出信号便于远传等许多优点。

另外,由于热电偶是一种有源传感器,测量时不需外加电源,使用十分方便,所以常被用作测量炉子、管道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温度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1、工作原理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时(如图5。

1.1),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温度为T0 ,称为自由端(也称参考端)或冷端,回路中将产生一个电动势,该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与导体的材料及两接点的温度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两种导体组成的回路称为“热电偶",这两种导体称为“热电极”,产生的电动势则称为“热电动势”。

图5.1。

1 热电偶回路热电动势由两部分电动势组成,一部分是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动势,另一部分是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动势。

当A和B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接触时,由于两者内部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目不同(即电子密度不同),因此,电子在两个方向上扩散的速率就不一样。

现假设导体A的自由电子密度大于导体B的自由电子密度,则导体A扩散到导体B的电子数要比导体B 扩散到导体A的电子数大。

热电效应及热电偶的基本原理分析

热电效应及热电偶的基本原理分析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是需要测量和控制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惯性小和输出信号便于远传等许多优点。

另外,由于热电偶是一种有源传感器,测量时不需外加电源,使用十分方便,所以常被用作测量炉子、管道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温度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5.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是需要测量和控制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惯性小和输出信号便于远传等许多优点。

另外,由于热电偶是一种有源传感器,测量时不需外加电源,使用十分方便,所以常被用作测量炉子、管道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温度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1、工作原理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时(如图5.1.1),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温度为T o,称为自由端(也称参考端)或冷端,回路中将产生一个电动势,该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与导体的材料及两接点的温度有关。

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两种导体组成的回路称为“热电偶”,这两种导体称为“热电极”,产生的电动势则称为“热电动势”■E1 * M图5.1.1热电偶回路热电动势由两部分电动势组成,一部分是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动势,另一部分是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动势。

当A和B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接触时,由于两者内部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目不同(即电子密度不同),因此,电子在两个方向上扩散的速率就不一样。

现假设导体A的自由电子密度大于导体B的自由电子密度,则导体A扩散到导体B的电子数要比导体B扩散到导体A的电子数大。

所以导体A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导体B得到电子带负电荷,于是,在A、B两导体的接触界面上便形成一个由A到B的电场。

该电场的方向与扩散进行的方向相反,它将引起反方向的电子转移,阻碍扩散作用的继续进行。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名词解释 (1)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1.电流强度:在电场的作用下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导体的截面的电量.2.电阻:导体对于它所通过的电流呈现一定的阻力,这种阻力称为电阻.3.电容: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称为电容.4.敏感元件:直接影响被测变量,并将它转换成适于测量形式的元件或器件.5.变送器:输出为标准信号的传感器.6.显示仪表:指示、记录被测量值大小的仪表.7.调节阀:由控制信号调整流体通路的口径,以改变流量的执行器.8.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9.精度:反映误差大小的术语,精度越高,误差越小.10.灵敏度:仪表在稳定状态下输出的变化量与最小输入的变化量之比值.11.压力: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有时也称压强.12.流量:在单位时间内,流体流过管道中某截面的数量.13.料位:固体、粉状或颗粒物在容器中堆积的高度.14.校验:检查和试验仪表或部件是否符合规定技术性能的过程.15.信号:一种载有信息的物理变量.16.量值:由数值和单位所表示的量的大小.17.测量上限:仪表能按规定精度进行测量的被测变量的最高值.18.电动势:在外力作用下,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所做的功,称为该电源的电动势.19.电压:单位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电场的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定义为这两点间的电压.20.摄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纯水的冰点为零摄氏度,沸点为一百摄氏度.将水银温度计此两点间的长度分为100等分,每等分代表1摄氏度.21.表压: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的差值称为表压.22.真空度:当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大气压力减去绝对压力所得之差称为真空度.23.变差: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仪表对某一参数进行正反行程测量时,仪表的示值之差叫变差.24.报警器:用声、光或两者同时显示不正常状态,以引起人们注意的仪表.25.调节器:根据被测参数的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偏差,以一定的规律运算以后,向执行器发出调节信号,使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上的仪表设备.26.数字调节器:以微处理机为核心器件的新型调节器.27.工艺流程图:描述从原料投入到生产出产品的全过程示意图.28.回路联校:从现场一次表送入模拟信号观察控制室二次表的显示、报警以及从调节器输出信号到调节阀的全过程是否符合要求的试验过程.29.反馈:把对象的输出量送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称为反馈.30.调节阀的流通能力:当调节阀全部打开,阀门前后压力差为0.1MPa,流体重度为1t/m3时,每小时所通过流体的立方米数.31.安全火花:火花的能量不足以引燃周围可燃性介质的火花.32.弹性特性:弹性元件的线位移或角位移变形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33.复现性: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时,其示值不一致的程度.34.稳定性:仪表示值不随时间和使用条件变化的性能.35.连锁系统:当生产过程出现某些危险或非正常情况时,由检测仪表自动发出指令信号,使其各个保护环节产生一系列的响应动作,从而避免发生事故的自动保护系统.36.热电效应:把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接成闭合回路,如果将两个节点分别置于温度不同的热源中,则在该回路中产生热电动势,这种现象叫热电效应.37.稳定:在规定的时间内,量值、速率、周期、振幅等特性的变化都可以忽略不计的状态.38.动态特性:输入输出随时间变动的关系称为动态特性.39.灵敏度限:仪表能响应的输入信号的最小变量.40.串级调节:由一个调节器的输出值作为另一个调节器给定值的组合调节方式.41.比例带:衡量比例调节作用的范围和强弱的数,其值等于比例放大倍数的倒数.42.积分作用:输出变量的变化率与输入变量对应的值成比例的连续作用.43.微分作用:输出变量之值与输入变量的变化率成比例的连续作用.44.漂移:在一段时间内,不是由外界影响而产生的仪表输出与输入关系非所期望的逐渐变化.45.程序:机器解题的工作顺序.46.指令:迫使机器执行给定运算和操作的控制信号.47.负向迁移:如果测量的起始点由零变为某负值时称为负向迁移.48.自动跟踪:当系统处在外部手动操作时,调节器的自动输出始终能自动地与执行机构的输入保持同步.49.两位作用:输出变量为两个值得位式作用.50.系统:为实现规定功能以达到某一目的而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单元.51.调节阀的可调比:调节阀所能控制的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52.输入阻抗:仪表输入之间的阻抗.53.负载阻抗:与仪表输出端连接的所有装置及连接导线的阻抗的总合.54.调制器:把直流信号转换为交流信号的器件.55.扰动:过程中出现的非所期望的,难以预料的对被控变量产生不利影响的变化.56.滞后:在调节对象中,被调参数的变化落后于干扰的变化,即输出量的变化落后于输入量的变化称为对象的滞后.57.死区:输入变量的变化不致引起输出变量有任何可察觉的变化的有限区间.58.标准节流装置:有关计算数据都经系统试验而有统一的图表,按统一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制作的,不必经过个别标定就可使用的节流装置.59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流体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与阀门的相对开度之间的关系.60.集中分散型综合型控制系统:以微处理机为核心器件,实行分散控制和集中显示操作管理的综合控制装置.。

热电效应

热电效应

實驗七熱電效應實驗目的本實驗藉由熱電交換,產生電流。

進而驅動負載電路,達成賽貝克效應。

實驗原理當一對不同材質兩端互相銜接且兩接頭溫度不同,換言之,溫差電偶的兩個接頭處於不同溫度時﹐電偶兩端就有一定電動勢,於是產生電流。

此即為塞貝克效應。

溫差電動勢與兩接頭的溫度勢及兩種材料的性質有關﹐可用溫差電動勢率﹐即單位溫差產生的電動勢來描述這一效應﹐式中為溫差電動勢。

知道了溫差電動勢率的表示式後,將乘上溫差(T1-T0)後,即得到在(T1-T0)下的溫差得到多少電動勢。

於是我們可推知電流I為:I= 〔S12(T1-T0)〕/RR為電阻。

上式為賽貝克(seeback)定律所以明顯地,賽貝克效應可用來製作溫差發電機。

因此﹐溫差發電機的效率主要取決於熱端和冷端的溫度和溫差發電材料的品質因數﹐值還強烈地依賴於溫度﹐因而對於不同的工作溫度需要選取不同的材料。

而品質因數的公式這裡當作參考:品質因數為﹐是溫差電動勢率﹐是電導率﹐是熱導率。

由於半導體溫差電材料的品質因數比金屬的高得多﹐所以有實用價值的溫差電材料都是用半導體材料製成的。

目前半導體溫差發電機的效率雖遠低於火力發電機的效率﹐但它無轉動部件﹐因而具有壽命長﹑無干擾並可利用多種熱源(如核燃料﹑廢熱)等優點﹐適用於做空間飛行器﹑海底電纜系統﹑海上燈塔﹑無人島嶼上的觀測站等的輔助電源。

80年代美國已研製成500瓦的軍用溫差發電機。

利用同位素加熱的核能溫差發電機已應用於航天空。

(以下為補充可略過):溫差電致冷相反的,若將當溫差電偶通以直流電流時(即加入電位差或電池)﹐電偶的一接頭會冷卻﹐另一接頭會發熱﹐電能不斷地把熱量從冷接頭處轉移到熱接頭去。

溫差電致冷是溫差發電的逆效應,稱為珀耳帖(Peltier)效應。

利用這種的原理可以製造電致冷器,只要加顆電池即可!半導體溫差電致冷器的致冷效率不隨致冷容量變化。

當致冷容量超過幾十升時﹐其效率比不上壓縮式致冷機的效率﹔但對小容量致冷﹐它是相當優越的﹐適用於做各種小型恆溫器以及要求無聲﹑無干擾﹑無污染等特殊場合。

热电制冷名词解释

热电制冷名词解释

热电制冷名词解释
热电制冷是一种利用热电效应实现制冷的技术。

在热电材料中,当两端温度不同时,会产生电压,这种现象被称为“热电效应”。

利用这种效应,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在热电制冷中,利用热电材料的热电效应,将低温热量转化为电能,然后利用电能驱动制冷器件,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与热电制冷相关的名词解释:
1. 热电材料:具有热电效应的材料,如铋锑合金、硒化铟等。

2. 热电模块:由热电材料组成的模块,用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3. 制冷器件:利用电能驱动的器件,用于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常见的制冷器件包括热泵、制冷机等。

4. 制冷效率:制冷器件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的效率,通常用制冷量与所消耗的电能之比来表示。

5. 热电制冷系统:由热电模块和制冷器件组成的制冷系统,用于实现制冷的目的。

在学习热电制冷技术时,需要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如热力学、电学、热传导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制冷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以及热电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建议多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实验和模拟,以加深对热电制冷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最全的热电效应-名词解释

最全的热电效应-名词解释

塞贝克效应: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在两种不同的金属所组成的闭合回路中,当两接触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会产生一个电势,此所谓“塞贝克效应”。

塞贝克后来还对一些金属材料做出了测量,并对35种金属排成一个序列(即Bi-Ni-Co-Pd-U-Cu-Mn-Ti-Hg-Pb-Sn-Cr-Mo-Rb-Ir-Au-Ag-Zn-W-Cd-Fe-As-Sb-T e-……),并指出,当序列中的任意两种金属构成闭合回路时,电流将从排序较前的金属经热接头流向排序较后的金属。

1834年,法国实验科学家帕尔帖发现了它的反效应:珀尔帖效应。

珀尔帖效应:当有电流通过不同的导体组成的回路时,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外,在不同导体的接头处随着电流方向的不同会分别出现吸热、放热现象。

这是J.C.A.珀耳帖在1834年发现的。

如果电流由导体1流向导体2,则在单位时间内,接头处吸收/放出的热量与通过接头处的电流密度成正比。

12称为珀耳帖系数[1],与接头处材料的性质及温度有关。

这一效应是可逆的,如果电流方向反过来,吸热便转变成放热。

汤姆孙效应:汤姆逊利用他所创立的热力学原理对塞贝克效应和帕尔帖效应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将本来互不相干的塞贝克系数和帕尔帖系数之间建立了联系。

汤姆逊认为,在绝对零度时,帕尔帖系数与塞贝克系数之间存在简单的倍数关系。

在此基础上,他又从理论上预言了一种新的温差电效应,即当电流在温度不均匀的导体中流过时,导体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之外,还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称为汤姆孙热)。

或者反过来,当一根金属棒的两端温度不同时,金属棒两端会形成电势差。

这一现象后叫汤姆逊利用他所创立的热力学原理对塞贝克效应和帕尔帖效应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将本来互不相干的塞贝克系数和帕尔帖系数之间建立了联系。

汤姆逊认为,在绝对零度时,帕尔帖系数与塞贝克系数之间存在简单的倍数关系。

在此基础上,他又从理论上预言了一种新的温差电效应,即当电流在温度不均匀的导体中流过时,导体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之外,还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称为汤姆孙热)。

第六章热电效应

第六章热电效应

第一节 塞贝克效应
• 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 (T.J.Seebach)发现,当两种不同 金属导线组成一闭合回路时,若在两 接头处维持一温差,回路中就有电流 和电动势产生,后来称为塞贝克效应。 其中产生的电动势称为温差电动势或 塞贝克电动势,上述回路称为热电偶 或温差电池。
第一节 塞贝克效应

dQ / dt = μ I dT / dx
• 式中μ为汤姆孙系数,它与材料性质有关。
汤姆孙效应
• 习惯上I与d T / d x方向相同时若吸 热,则μ为正值。实际上,μ极难做 出准确测量。
• 当发生汤姆孙效应的时候,也有焦耳 热产生,但它们有本质的不同:焦耳 热是不可逆的,不论电流为何方向都 是放热的;其次,焦耳热产生率不与 电流大小成正比,而与电流的平方成 正比。
2. 一个特殊的用途:
储藏食品 :快捷、方便、无污染,集加热、冷藏于一 身。
由于本效应的两个接头中,当一个吸热时,另一 个为放热,所以食品在食用前作冷藏,食用时改变电 流方向用来加热,方便、快捷、无污染。
第三节 汤姆孙效应
• 汤姆孙效应是1854年由W.汤姆孙发现的一个
温差电现象。电流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金属导
改变电流方向,吸热、放热发生变化
珀尔贴效应的发现:
1853年,Q.伊西留斯发现,在每一接头上热量 的流出率(或流入率)与电流成正比:
dQ
式中II12是珀尔贴d系t 数,12 即 I单位电流每秒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单位是:瓦/安,也就是伏特;它的 正负取决于接头处是吸热还是放热(相对于导 体本身),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注意:由于与珀尔贴效应相关的热传输量很小,以及焦耳 热和汤姆孙效应同时存在,因此,珀尔贴系数的测量比 较困难。

热电效应公式

热电效应公式

热电效应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热电效应公式”的文章:在我们探索神奇的物理世界时,有一个有趣的概念叫做热电效应。

这热电效应公式啊,就像是打开这个奇妙世界的一把钥匙。

先来说说什么是热电效应吧。

想象一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你握着一根金属棒,一端放在火里烧得滚烫,另一端却冷冰冰的。

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居然产生了电流!这就是热电效应。

那热电效应公式到底是啥呢?它就是:Q = α·ΔT 。

这里的 Q 表示热量,α 是热电系数,ΔT 则是温度差。

咱们来仔细琢磨琢磨这个公式。

比如说,有一块特殊的材料,它的热电系数比较大。

这意味着啥呢?哪怕温度差只是一点点,它产生的热量变化也会很明显。

就好像在学校的跑步比赛里,有些同学爆发力特别强,稍微一加速就能领先别人一大截。

我想起之前有一次给学生们讲解这个公式的时候,有个调皮的小家伙就问我:“老师,这热电效应能用来干啥呀?”我笑着告诉他:“用处可多啦!比如说,在一些太空探测器里,就靠着热电效应来提供能量呢。

”这孩子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

再说说这个温度差ΔT 。

它就像是一个小裁判,决定着最终产生热量的多少。

温度差越大,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多。

这就好比拔河比赛,两边的力量差距越大,胜利的一方就赢得越轻松。

热电系数α呢,它可是个关键角色。

不同的材料,热电系数可不一样。

有的材料就像是“优等生”,热电系数高,在热电效应中表现出色;而有的材料就像“普通学生”,热电系数一般般,产生的效果也就没那么突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热电效应的应用。

像一些自发热的保暖用品,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还有一些特殊的发电装置,也是基于热电效应来工作的。

学习热电效应公式,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理世界的奇妙,还能启发我们去思考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总之,热电效应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里面蕴含的学问可不少。

它就像一个隐藏在物理世界里的小秘密,等待着我们去不断探索和发现。

塞贝克效应和热电效应的区别

塞贝克效应和热电效应的区别

塞贝克效应和热电效应的区别1. 走近热电现象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两个听起来挺高大上的词儿:塞贝克效应和热电效应。

别担心,不用拿出字典来查,咱们用轻松的口吻说说它们的区别。

首先,什么是热电效应呢?简单来说,热电效应就是热和电之间的关系。

有点像你在冬天喝热水的时候,水温升高,你的手也会感受到温暖,反之亦然。

但这可不仅仅是喝水这么简单哦!热电效应其实可以分成好几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塞贝克效应和皮尔帖效应。

1.1 塞贝克效应的基本概念好啦,咱们先来说说塞贝克效应。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左手拿着一杯热咖啡,右手却摸着冰凉的墙壁。

这时候,你的手感受到的温度差就会导致电流的产生。

这就是塞贝克效应的精髓!它的原理很简单:不同材料之间的温差会产生电压,进而驱动电流。

这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送来的“电流礼物”,只要你能巧妙地利用它。

1.2 热电效应的其他类型除了塞贝克效应,热电效应里还有个名叫皮尔帖效应的家伙,听起来也很牛吧?它和塞贝克效应正好是对立面。

皮尔帖效应是说,当电流流过两个不同的导体接点时,热量会被吸收或释放。

就好比你在夏天开空调,空调机把外面的热空气吸走,让你在家里享受清凉。

其实,皮尔帖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说一些小型制冷器。

嘿,生活中的小智慧真是无处不在呀!2. 塞贝克效应与热电效应的区别说到这儿,咱们再深入一点,来看看塞贝克效应和热电效应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首先,塞贝克效应是热电效应的一部分,简单来说,它是热电效应的“明星选手”。

热电效应是一个大概念,而塞贝克效应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属于“分支机构”那种。

2.1 应用领域的差异接下来,再聊聊它们的应用领域。

塞贝克效应常常用在温度测量和发电方面,比如热电偶就是个很典型的应用。

它能把温差转化为电压,帮助我们测量温度,真是个好帮手!而热电效应则更广泛,除了发电和制冷之外,还可以在废热回收等领域大显身手,简直是“万金油”般的存在。

热电势的概念

热电势的概念

热电势的概念热电势(thermoelectric potential)是热电效应(thermoelectric effect)的一种表现,指的是在两个不同温度的导体相接触时产生的电势差。

热电效应是热和电之间相互转换的重要现象,被广泛应用于热电传感器、温度测量、能量转换等领域。

当两种不同导电性质的导体或半导体相接触时,由于热电效应的存在,电子在两个导体之间会产生运动。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热电势来描述,热电势正比于两个导体之间的温度差。

热电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Seebeck效应和Peltier效应。

首先是Seebeck效应,根据Seebeck效应的原理,当两个不同温度的导体相接触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在热电力的作用下从高温端向低温端移动。

这种电子的移动产生了电势差,即热电势。

热电势的大小与导体的热电系数有关,热电系数是导体材料的一个物理特性,它衡量了导体在温度变化下产生的电势差。

其次是Peltier效应,Peltier效应是Seebeck效应的逆过程。

当外加电压施加在两个不同温度的导体之间时,会产生热流从高温端向低温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也会跟随热流的方向移动。

这种移动同样会产生电势差,即热电势。

此时热电势与导体的热电系数、电流密度和温度差有关系。

热电势可以通过热电偶(thermocouple)进行测量。

热电偶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当两个导体的连接点处于不同温度时,会产生电势差。

热电偶的原理就是利用Seebeck效应将温度差转化为电势差,并通过测量这个电势差来测量温度变化。

热电偶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例如温度控制系统、热处理过程监控等。

热电势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导体的热电系数、导体材料的物理特性、电流强度和温度差。

一般来说,热电势与温度差成正比,而与电流强度成反比。

此外,导体材料的选择也对热电势的大小有明显的影响。

不同的导体材料具有不同的热电系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ptc效应名词解释

ptc效应名词解释

ptc效应名词解释
ptc效应是指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效应的缩写。

该效应描述了一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值增加的现象。

原理
ptc效应主要基于热电偶效应,即温度变化会引起物质的电阻变化。

在某些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电阻值会逐渐增加,而在其他物质中则会减小。

ptc效应属于前者,即温度升高会导致电阻值增加。

应用
ptc效应在电子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在热敏电阻中。

热敏电阻是一种具有ptc特性的电阻器件,用于测量或控制温度。

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增加,可以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获取温度信息。

总结
ptc效应是一种描述物质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

它在热敏电阻等电子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用于测量和控制温度。

热电效应塞贝克效应

热电效应塞贝克效应

2) 铠装热电偶
铠装热电偶是将热电极3、绝缘材料2和金属保护 管1组合在一起,经拉伸加工成为一个坚实的组合体, 所以又称套管热电偶。它具有强度高、寿命长,动态 响应快等优点。
8.1.4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0℃恒温法(冰浴法)
把冰屑和清洁的水相混合,放在保温瓶中,并使水面略 低于冰屑面,然后把热电偶的参考端置于其中,在一个大气 压的条件下,即可使冰水保持在0℃,这时热电偶输出的热 电势与分度值一致。实验室中通常使用这种办法。近年来, 已生产一种半导体致冷器件,可恒定在0℃。
镍铬—镍硅热电偶(K)
化学稳定性较高,测量范因为–50~+1312℃,复制性 好,产生热电势大,线性好,价格便宜,是工业生产中最 常用的一种热电偶。
返回
上页
下页
热电偶的结构
将两个热电极的一个端点焊接在一起组成热接点,就 构成了热电偶。工程上实际使用的热电偶大多数是由热 电极1、绝缘材料2、保护套管3和接线盒4等部分组成。
返回
上页
下页
补偿导线法
热电动势修正法
热电偶特性曲线
E(T ,0) E(T,Tn ) E(Tn ,0)
返回
上页
下页
温度补正法
设TZ为仪表的指示温度,Tn为热电偶的参考端 温度,则被测的真实温度可表示为:
T Tz K Tn
K为热电偶的修正系数
返回
上页
下页
补偿电桥法
补偿电桥法是利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电动势来补偿 热电偶因冷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电动势变化值。
EAB(T,Tn,T0)=EAB(T,Tn)+EAB(Tn,T0)
返回
上页
下页
举例:
已知A、B组成的热电偶在(1000C,00C)时热电 势为1mV,且A、B组成的热电偶在(10000C,00C)时 热电势为10mV,则它们在(10000C,1000C)时的热电 势为:

金属的电学性质

金属的电学性质

金属的电学性质
金属是指那些物理性质具有金属特征的元素或化合物,其特点是良好的电导性和热导性,能够抵抗腐蚀,易于加工。

金属的电学性质是研究金属导电和电学现象的重要方向。

下面就介绍一些金属的电学性质。

1、电导率
金属的电导率指金属电阻撞到自由电子而产生的电流强度与电场强度之比,即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之比。

金属的电导率与其化学成分、晶格结构和温度有关。

在相同温度下,电导率越高,电阻率越低。

金属的导电性强,在电器、电力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热电效应
热电效应是指当金属处于热梯度状态时,会在其表面形成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或塞贝克效应。

金属的热电效应与温度、金属成份、导体尺寸等因素有关。

在电子设备中,常用热敏电阻和热电偶作为温度检测器件。

3、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酸性、碱性或盐酸溶液中会产生腐蚀现象。

电化学腐蚀与金属导电性密切相关,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金属的阳极和阴极腐蚀。

在金属材料的使用过程中,电化学腐蚀是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4、磁性
金属的磁性是指金属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呈现出的磁现象。

金属的磁性与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运动轨迹有关。

有些金属具有磁化自发性(铁、镍、钴等),而有些金属只在外加磁场下才表现出磁性(铜、银、金等)。

综上所述,金属的电学性质是金属物理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学性质的传统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电子设备、电力工程、化工等多个领域。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电和磁现象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这为金属电学性质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热电效应的应用

热电效应的应用

热电效应的应用
热电效应一直是研究电子热传导机理的重要方面,其发展至今已用于实现各种各样的应用。

目前,热电效应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医疗、航天等不同领域。

热电效应技术在能源中的应用最为突出,它可以转变电能和热能的流量,常用于核能发电场的热电转换及其他发电厂的余热回收。

此外,热电效应技术还可用于风能发电,主要是利用风力机发出的热量和机械能量形成热电转换,从而获得更多的电能用于发电。

此外,热电效应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热电效应技术在交通领域中,可利用汽车废气中的热量,通过热电转换,将气体和传导导热金属材料间的温差转换成电能,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此外,热电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室内采暖,采暖前的热水由空气能和太阳能进行转换,从而节省能源,提高采暖效率。

热电效应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的最大特点是对于热能的高效利用,可以应用于人体检测仪器,如体温计、血压计等,以及内窥镜,用于实时检测和诊断。

此外,热电效应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体表温度控制,可用于加热或制冷,从而调节人体温度,减轻疼痛症状。

热电效应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亦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表现在卫星电池上,可将太阳光线转换为电能,从而支持卫星的正常运转;它还可以应用于太空探索航天器的动力系统,用于将动能转换为电能,
从而实现飞行。

以上只是热电效应技术可以应用的一些领域,后续研究也在不断扩展,如能够被应用到各种特殊方案中,例如用于取暖或制冷某些特定区域。

凭借新的技术发展,热电效应技术可以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贝克效应: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在两种不同的金属所组成的闭合回路中,当两接触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会产生一个电势,此所谓“塞贝克效应”。

塞贝克后来还对一些金属材料做出了测量,并对35种金属排成一个序列(即Bi-Ni-Co-Pd-U-Cu-Mn-Ti-Hg-Pb-Sn-Cr-Mo-Rb-Ir-Au-Ag-Zn-W-Cd-Fe-As-Sb-T e-……),并指出,当序列中的任意两种金属构成闭合回路时,电流将从排序较前的金属经热接头流向排序较后的金属。

1834年,法国实验科学家帕尔帖发现了它的反效应:珀尔帖效应。

珀尔帖效应:当有电流通过不同的导体组成的回路时,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外,在不同导体的接头处随着电流方向的不同会分别出现吸热、放热现象。

这是J.C.A.珀耳帖在1834年发现的。

如果电流由导体1流向导体2,则在单位时间内,接头处吸收/放出的热量与通过接头处的电流密度成正比。

12称为珀耳帖系数[1],与接头处材料的性质及温度有关。

这一效应是可逆的,如果电流方向反过来,吸热便转变成放热。

汤姆孙效应:汤姆逊利用他所创立的热力学原理对塞贝克效应和帕尔帖效应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将本来互不相干的塞贝克系数和帕尔帖系数之间建立了联系。

汤姆逊认为,在绝对零度时,帕尔帖系数与塞贝克系数之间存在简单的倍数关系。

在此基础上,他又从理论上预言了一种新的温差电效应,即当电流在温度不均匀的导体中流过时,导体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之外,还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称为汤姆孙热)。

或者反过来,当一根金属棒的两端温度不同时,金属棒两端会形成电势差。

这一现象后叫汤姆逊利用他所创立的热力学原理对塞贝克效应和帕尔帖效应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将本来互不相干的塞贝克系数和帕尔帖系数之间建立了联系。

汤姆逊认为,在绝对零度时,帕尔帖系数与塞贝克系数之间存在简单的倍数关系。

在此基础上,他又从理论上预言了一种新的温差电效应,即当电流在温度不均匀的导体中流过时,导体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之外,还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称为汤姆孙热)。

或者反过来,当一根金属棒的两端温度不同时,金属棒两端会形成电势差。

这一现象后叫汤姆孙效应(Thomson effect),成为继塞贝克效应和帕尔帖效应之后的第三个热电效应(thermoelectric effect)。

汤姆逊效应是导体两端有温差时产生电势的现象,帕尔帖效应是带电导体的两端产生温差(其中的一端产生热量,另一端吸收热量)的现象,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塞贝克效应。

汤姆逊效应的物理学解释是:金属中温度不均匀时,温度高处的自由电子比温度低处的自由电子动能大。

像气体一样,当温度不均匀时会产生热扩散,因此自由电子从温度高端向温度低端扩散,在低温端堆积起来,从而在导体内形成电场,在金属棒两端便形成一个电势差。

这种自由电子的扩散作用一直进行到电场力对电子的作用与电子的热扩散平衡为止。

(Thomson effect),成为继塞贝克效应和帕尔帖效应之后的第三个热电效应(thermoelectric effect)。

汤姆逊效应是导体两端有温差时产生电势的现象,帕尔帖效应是带电导体的两端产生温差(其中的一端产生热量,另一端吸收热量)的现象,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塞贝克效应。

汤姆逊效应的物理学解释是:金属中温度不均匀时,温度高处的自由电子比温度低处的自由电子动能大。

像气体一样,当温度不均匀时会产生热扩散,因此自由电子从温度高端向温度低端扩散,在低温端堆积起来,从而在导体内形成电场,在金属棒两端便形成一个电势差。

这种自由电子的扩散作用一直进行到电场力对电子的作用与电子的热扩散平衡为止。

帕尔帖系数:电流的方向决定了吸收还是产生热量,发热(制冷)量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帕尔帖系数”。

Q=л·I=a·T c·I,其中л=a·T c式中:Q——放热或吸热功率π——比例系数,称为珀尔帖系数I——工作电流a——温差电动势率Tc——冷接点温度热力学三大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几种表述方式:克劳修斯表述热量可以自发地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较冷的物体传递到较热的物;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热力学第三定律通常表述为绝对零度时,所有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

或者绝对零度(T=0K)不可达到。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那么它们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几种表述方式:克劳修斯表述热量可以自发地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较冷的物体传递到较热的物体;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熵表述随时间进行,一个孤立体系中的熵总是不会减少。

N型半导体也称为电子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即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的杂质半导体。

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Ⅴ族元素(如磷、砷、锑等),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了N型半导体。

这类杂质提供了带负电(Negative)的电子载流子,称他们为施主杂质或n型杂质。

在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为多子,空穴为少子,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由于N型半导体中正电荷量与负电荷量相等,故N型半导体呈电中性。

自由电子主要由杂质原子提供,空穴由热激发形成。

掺入的杂质越多,多子(自由电子)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就越强。

P型半导体也称为空穴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即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的杂质半导体。

无杂质半导体: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三价元素(如硼),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P型半导体。

在P型半导体中,空穴为多子,自由电子为少子,主要靠空穴导电。

由于P型半导体中正电荷量与负电荷量相等,故P型半导体呈电中性。

空穴主要由杂质原子提供,自由电子由热激发形成。

掺入的杂质越多,多子(空穴)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就越强。

半导体中的杂质对电阻率的影响非常大。

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时,杂质原子附近的周期势场受到干扰并形成附加的束缚状态,在禁带中产加的杂质能级。

例如四价元素锗或硅晶体中掺入五价元素磷、砷、锑等杂质原子时,杂质原子作为晶格的一分子,其五个价电子中有四个与周围的锗(或硅)原子形成共价结合,多余的一个电子被束缚于杂质原子附近,产生类氢能级。

杂质能级位于禁带上方靠近导带底附近。

杂质能级上的电子很易激发到导带成为电子载流子。

这种能提供电子载流子的杂质称为施主,相应能级称为施主能级。

施主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导带所需能量比从价带激发到导带所需能量小得多(图2)。

在锗或硅晶体中掺入微量三价元素硼、铝、镓等杂质原子时,杂质原子与周围四个锗(或硅)原子形成共价结合时尚缺少一个电子,因而存在一个空位,与此空位相应的能量状态就是杂质能级,通常位于禁带下方靠近价带处。

价带中的电子很易激发到杂质能级上填补这个空位,使杂质原子成为负离子。

价带中由于缺少一个电子而形成一个空穴载流子(图3)。

这种能提供空穴的杂质称为受主杂质。

存在受主杂质时,在价带中形成一个空穴载流子所需能量比本征半导体情形要小得多。

半导体掺杂后其电阻率大大下降。

加热或光照产生的热激发或光激发都会使自由载流子数增加而导致电阻率减小,半导体热敏电阻和光敏电阻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对掺入施主杂质的半导体,导电载流子主要是导带中的电子,属电子型导电,称N型半导体。

掺入受主杂质的半导体属空穴型导电,称P型半导体。

半导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产生电子-空穴对,故N型半导体中可存在少量导电空穴,P型半导体中可存在少量导电电子,它们均称为少数载流子。

在半导体器件的各种效应中,少数载流子常扮演重要角色。

氧化物半导体(oxide semiconductor)具有半导体特性的一类氧化物。

氧化物半导体的电学性质与环境气氛有关。

导电率随氧化气氛而增加称为氧化型半导体,是p型半导体;电导率随还原气氛而增加称为还原型半导体,是n型半导体;导电类型随气氛中氧分压的大小而成p型或n型半导体称为两性半导体。

非单晶氧化物可用纯金属高温下直接氧化或通过低温化学反应(如金属氯化物与水的复分解反应)来制备。

氧化物单晶的制备有焰熔法、熔体生长法和气相反应生长法。

氧化物半导体ZnO、CdO、SnO2等常用于制造气敏元件,Fe2O3、Cr2O3、Al2O3等常用于制造湿敏元件;SnO2膜用于制做透明电极等。

非晶半导体amorphous semiconductor[1]具有半导体特性的非晶体组成的材料,如α-硅、α-锗、α-砷化镓、α-硫化砷、α-硒等非晶材料。

这类材料,原子排列短程有序,长程无序。

又称无定形半导体。

部分称作玻璃半导体。

非晶半导体按键合力的性质分为共价键非晶半导体和离子键非晶半导体两类。

可用液相快冷方法和真空蒸发或溅射的方法制备。

工业上用于制备非晶半导体件,如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光盘、薄膜晶体管等。

:非晶材料英文名称:amorphous materials 结构长程无序、没有晶体周期性的固体材料。

施主指掺入半导体中能提供导电电子而改变其导电性能的一类杂质.其能级应该叫做施主能级。

例如,掺入半导体锗和硅中的五价元素砷、磷等原子都是施主.如果在某一半导体的杂质总量中,施主的总量占多数,则这类半导体是N型半导体。

受主掺入半导体中的一类杂质或缺陷,它能接受半导体中的价带电子,产生同数量的空穴,从而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例如,掺入半导体锗和硅中的三价元素硼、镓等原子都是受主.如果某一半导体的杂质总量中,受主的数量占多数,则这半导体是P型半导体.,这种杂质或缺陷叫做受主[1],其能级叫做受主能级。

价带中的电子如获得一定能量,可以跳到受主能级上,同时价带中出现一个空穴。

这一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束缚在受主能级上的空穴获得一定能量后进入价带,成为自由空穴,这一能量叫做空穴的电主取胜。

电离能小的受主能级是浅受主能级,电离能大的是深受主能级。

在能级图上空穴能量是向下增加的,受主能级在价带顶上方。

硼、铝、铟、镓是锗、硅中的浅受主能级杂质。

硼、铝、铟、镓也称为锗、硅中的P型杂质。

深能级受主可能成为电子陷阱或复合中心。

价带(valence band)或称价电带,通常是指半导体或绝缘体中,在绝对零度下能被电子占满的最高能带。

对半导体而言,此能带中的能级基本上是连续的。

全充满的能带中的电子不能在固体中自由运动。

但若该电子受到光照,它可吸收足够能量而跳入下一个容许的最高能区,从而使价带变成部分充填,此时价带中留下的电子可在固体中自由运动。

价带中电子的自由运动对于与晶体管有关的现象是很重要的。

被价电子占据的允带(低温下通常被价电子占满)。

能带结构在固体物理学中,固体的能带结构[1](又称电子能带结构)描述了禁止或允许电子所带有的能量,这是周期性晶格中的量子动力学电子波衍射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