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合集下载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计算机控制 系统是在 自动控制技 术和计算 机 技术发展 的基 础上产生 的。若将 自动控 制系 统中的控制器 的功能用计 算机来实现 ,就组成 了典型 的计 算机控制系统 。它用计算机 参与控 制并借助一 些辅助部件 与被控对 象相 联系 ,以 获得一 定控 制 目的而 构成的系统 。其 中辅助部 件主要指输 入输 出接 口、检测装置和 执行装置 等 。 它 与被 控 对 象 的 联系 和 部 件 间 的 联 系 通 常 有 两种方式 :有线方 式、无线方式 。控 制 目的 可 以是使被 控对象 的状 态或运动过程 达到某种 要求,也可 以是达到某种最优化 目标。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述
子技术 的高速 发展,给计 算机 控制技 术带来 了巨大的发展。然而,设计一个性能好的计算机控制 系统是 非常重要 的。计算机控 制系统主要由硬件 和软件两大部分 组成,一 个 完整的控制系统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抗 干扰性能,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 【 关键词 】计 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一规律Leabharlann ,只需修 改软件 ,便 于实现复杂 的控制规 律和对 控制方案进 行在线修 改,使系统 具有很 大灵活性和适应性 。 ( 5 )计算机 控制 系统 中 ,由于计算 机具 有 高速 的运 算 能力 ,一 个控 制 器 ( 控 制 计算 机 )经常可 以采用分 时控 制的方式 而同时控制 多个 回路 。 ( 6 )采用 计算机 控制 ,如分 级讨‘ 算机控 制 、离散控制 系统、微机 网络等 ,便 于实现控 制 与 管 理 一 体 化 ,使 工 业 企 业 的 自 动 化 程 度 进 步提高。
I 一 探麦 婴察……. . . ………………一
计算机控制 系统设 计分析
华 东电子工程研 究所 邱建朋

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所在专业:自动化学生姓名:**班级学号:B************: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一: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一、 实验目的:1.建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掌握判别计算机控制系统稳定性的一般方法3.观察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记录其时域性能指标;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间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5.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频率响应曲线的一般绘制方法。

二、 实验内容:考虑如图1所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图1 计算机控制系统1. 系统稳定性分析(1) 首先分析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讨论令系统稳定的K 的取值范围; 解:G1=tf([1],[1 1 0]);G=c2d(G1,0.01,'zoh');//求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rlocus(G);//绘制系统根轨迹Root Locus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7-6-5-4-3-2-1012-2.5-2-1.5-1-0.500.511.522.5将图片放大得到0.750.80.850.90.9511.051.11.151.21.25-0.15-0.1-0.050.050.10.15Root Locus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Z 平面的临界放大系数由根轨迹与单位圆的交点求得。

放大图片分析: [k,poles]=rlocfind(G)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 selected_point = 0.9905 + 0.1385i k =193.6417 poles =0.9902 + 0.1385i 0.9902 - 0.1385i 得到0<K<193(2) 假设不考虑采样开关和零阶保持器的影响,即看作一连续系统,讨论令系统稳定的K 的取值范围; 解:G1=tf([1],[1 1 0]); rlocus(G1);-1.2-1-0.8-0.6-0.4-0.200.2-0.8-0.6-0.4-0.20.20.40.60.8Root Locus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由图片分析可得,根轨迹在S 平面左半面,系统是恒稳定的,所以: 0<K<∞(3) 分析导致上述两种情况下K 取值范围差异的原因。

计算机控制技术PPT 第3章

计算机控制技术PPT 第3章

3. 综合指标
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如最优控制系统的没计时,经常使用综
合性能指标来衡量一个控制系统。选择性能指标时.既要考虑
到能对系统的性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又要考虑到数学上容易处
理,以及工程上便于实现。因此,选择性能指标时,通常需要
做一定的试探和比较。综合性能指标通常有3种类型。
1)积分型指标:
(1)误差平方的积分:
3.5 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
线性定常离散时间系统的能控性定义及判据 线性定常离散时间系统的能观测性定义及判据
3.6 应用MATLAB进行离散系统分析
3.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计算机控制系统(Computer Control System)是应用计算机 参与控制并借助一些辅助部件与被控对象相联系,以获得 一定控制目的而构成的系统。
为n,Qc为由系数矩阵A和B按一定规则组成的分块矩阵,
表达式是:
n为系统的维数。 判别线性定常系统能控性的判据还有 其他的形式。对于线性时变系统,判别能控性的条件要复 杂一些,而且系统是否能控,常常还依赖于初始时刻的选 取。对于完全能控的线性定常系统,通过特别选定的坐标 变换,可以将其状态方程化成标准的形式,称为能控规范 形。
3.3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描述
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来说,人们总是要求它能根据实际 的被控对象,在给定信号的作用下达到稳定、快速和准确 的性能指标。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相当于人的大 脑,因此有更多的功能可以实现,系统就能实现最佳的性 能指标。本章描述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以及这些 性能指标与系统的固有参数和设计参数的关系,从而为分 析和设计控制系统提供了依据。
计算机控制技术 --控制组件分布和集成
2008.6

计算机控制技术王建华主编第二版第三章课后答案

计算机控制技术王建华主编第二版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一章答案1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画出方块图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1)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工业控制机、过程输入输出设备和生产过程三部分组成。

(2)方块图如下图1.1所示:工业计算机 PIO 设备 生产过程图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1、①工业控制机软件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其中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引导程序、调度执行程序,它是支持软件及各种应用软件的最基础的运行平台;支持软件用于开发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程序;②过程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生产过程之间信息传递的纽带和桥梁。

③生产过程包括被控对象、测量变送、执行机构、电气开关等装置。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在线方式、与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要考虑实时性?(1)实时性是指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应该具有的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对外来事件做出反应的特性;在线方式是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相连,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离线方式是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并不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

(2)实时性一般要求计算机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以便将测控任务分解成若干并行执行的多个任务,加快程序执行速度;在一定的周期时间对所有事件进行巡查扫描的同时,可以随时响应事件的中断请求。

4、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典型形式?各有什么主要特点?(1)操作指导系统(OIS )优点: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

缺点:由人工控制,速度受到限制,不能控制对象。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优点: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和适应性强。

(3)监督控制系统(SCC )优点: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有工况。

(4)集散控制系统优点: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

CPU/MEM 人-机接口 内部总线 系统支持版 磁盘适合器 数字量输出(DO )通道 数字量输入(DI )通道模拟量输出(AO )通道 模拟量输入(AI )通道 电气开关 电气开关 执行机构 测量变送 被控对象(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优点:与DOS相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东电考研大纲841、842、843、844、845、846

东电考研大纲841、842、843、844、845、846

(1)841 自动控制原理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的题型结构选择填空题,分析计算题,综合设计题二、考察的知识及范围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导论内容:(1)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2)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现状。

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内容:(1)复数和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拉普拉斯变换和拉普拉斯反变换;(2)控制系统研究中几种主要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的内在联系;(3)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4)常见电气系统和一般机械系统的数学建模;(5)方块图的化简法则;(6)利用梅逊公式求取系统的传递函数。

重点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结构图的建立与等效变换、梅逊公式第三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内容:(1)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2)一阶、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特点及一阶、二阶系统动态性能;(3)高阶系统动态性能(4)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5)利用劳斯判剧判别系统的稳定性;(6)稳态误差的定义;(7)稳态误差系数的求取及减小或消除系统稳态误差的方法;重点掌握:稳定性、稳态误差、系统阶跃响应的特点及动态性能与系统参数间的关系等有关概念,有关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根轨迹法内容:(1)根轨迹的定义、幅值和相角条件;(2)根轨迹的绘制法则;(3)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特性。

重点掌握:根轨迹的绘制方法,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特性。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内容:(1)频率特性的定义、求法及性质;(2)线性系统极坐标图画法;Nyquist图稳定判据的应用;(3)线性系统伯德图的画法;最小相位系统的定义及性质;(4)利用Bode图求取系统稳态误差;增益裕量和相位裕量的定义、物理意义和求取;重点掌握:正确理解频率响应、频率特性的概念及特点,明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运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判据判定系统稳定性的方法;熟练掌握计算稳定裕度的方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3篇

计算机控制系统3篇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一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中,将工业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控制系统。

它是现代工业控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 实时性强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实时处理传感器信号和执行器指令。

相对于其他工业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灵敏度更强。

2. 稳定性好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消除因温度、噪声等环境因素而引起的误差,从而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灵活性高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对不同的生产工艺、产品进行多样化的控制,同时也可以根据生产过程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4. 信息处理能力强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处理海量的数据,并将数据转化为生产控制的指令,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生产过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5. 维护保养容易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可以进行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保养和升级扩展。

总之,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高效、精密、灵活、可靠的工业控制手段,可以满足现代工业对于自动化、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因此在工业控制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第二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

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多个部分。

其中,计算机作为中央处理器,负责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输入输出设备用于输入控制指令和输出控制结果,传感器用于测量生产过程中各种物理量,执行器用于执行控制指令,并将控制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控制。

软件系统是指控制系统中的程序和算法,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产生控制指令,控制整个生产过程。

软件可以分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两个层次。

应用软件用于完成特定的应用目标,例如生产线的调度、质量控制、设备管理等。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调试工具等,用于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保障了整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有效工作。

第3章 系统分析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第3章 系统分析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2
3.1.1 S平面到Z平面之间映射关系
s平面与z平面映射关系: z esT s j z e( j )T eT e jT eT / T
R | z | eT
z T
1. s平面虚轴映射为z平面单位圆,左半平面映射在z平面单位圆内
系统稳定必要条件 (z) a0 zn a1zn1 an1z an 0 或者
判断系统稳定性步骤: 1. 判断必要条件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系统不稳定 2. 若必要条件成立,构造朱利表
17
二阶系统稳定性条件
(z) z2 a1z a2 0
必要条件: (1) 0 (1) 0
在z平面
z e e e sT
T cos jT sin z esT e e Tn cos jTn sin
n
n
R eTn cos ,z Tn sin
等自然频率轨迹
图3-10 等 自然频率轨 迹映射
11
12
图形对横轴是对称的:
z平面
j
2 3
5
n ,
cos( ) n
| z | eT enT cos z T
8
9
10
6. 等自然频率轨迹的映射
ωn =常数
在s平面 s j ne j n cos jn sin cot1( /)

lim(1
z 1
z 1 ) 1
1 D(z)G(z)
R(z)
es*s 与输入信号R(z)及系统 D(z)G(z) 结构特性均有关
29
1.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函数 r(t) 1(t)
R(z) 1/(1 z1)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三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三章

的z变换。
解:
另一种由F(s) 求取F(z) 的方法是留数计算方法。本书对此不予讨论
利用MATLAB软件中的符号语言工具箱进行F(s)部分 分式展开
已知
,通过部分分式展开法求F(z) 。
MATLAB程序:
F=sym(′(s+2)/(s*(s+1)^2*(s+3))′); %传递函数F(s)进行符号定义
即得到
3.4.4 干扰作用时闭环系统的输出
根据线性系统叠加定理,可分别计算指令信号和干扰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G(z)
Z
1
esT s
G1(s)G2 (s)
R(s)单独作用时的 系统输出[N(s)=0]
干扰单独作用时的 系统输出[R(s)=0]
共同作用时的系 统输出
图3-13 有干扰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图3-10采样控制系统典型结构
一般系统输出z变换可按以下公式直接给出:
C(z)
前向通道所有独立环节z变换的乘积 1闭环回路中所有独立环节z变换的乘积
3.4.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 数
1. 数字部分的脉冲传递函数
控制算法,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差分方程
脉冲传递函数D(z)
(z变换法)
连续传递函数
2. 由脉冲传递函数求差分方程
z反变换
z反变换
3.4.1 环节串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1. 采样系统中连续部分的结构形式
并不是所有结构都能写出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
3.4.1 环节串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2. 串联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
3.4.1 环节串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3. 并联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
根据叠加定理有:

计算机控制原理

计算机控制原理
计算机控制原理
呼和浩特通信段
计算机控制 的概念
计算机控制的概念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应用计算机参与控制并借助一些辅助部件与被控对 象相联系,以获得一定控制目的而构成的系统。辅助部件主要指输入 输出接口、检测装置和执行装置等。与被控对象的联系和部件间的联 系,可以是有线方式,如通过电缆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进行联系;也可 以是无线方式,如用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光波等进行联系。
开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指组成系统的控制装置与被 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 而没有 反向联系, 即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没 有影响。
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是指组成系统的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 不仅存在着正向控制作用, 而且存 在着反向联系, 即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有直接影响。 反馈: 将检测出来的输出量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 并与输入信号比较的过程称为反馈。 负反馈: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减, 则称为负反馈。 正反馈: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加, 则称为正反馈。 闭环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作用于控制器上, 使系统的输出量趋于要求的数值。 闭环控制 的实质就是利用负反馈的作用来减小系统的误差, 因此闭环控制又称为反馈控制。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来实现工 业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需要有模/数转换器和数/模 转换器这两个环节,计算机把通过测量元件、变送单元和模/数转换 器送来的数字信号,直接反馈到输入端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要 求按偏差进行运算,所得到数字量输出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器送到执行 机构,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使被控变量稳定在设定值上,这种系统称为 闭环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大部分组成。工业控制机 硬件指计算机本身及外围设备。硬件包括计算机、过程输入输出接口、 人机接口、外部存储器等。软件系统是能完成各种功能计算机程序的 总和,通常包括系统软件和用类型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种设备和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的系统。

它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防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其工作过程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实验设备和材料本次实验所需设备和材料包括:计算机、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数据采集卡等。

实验过程1. 硬件连接首先,将计算机与控制器通过数据采集卡连接起来,并将传感器和执行器与控制器相连。

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正确无误。

2. 程序编写编写控制程序,根据实验要求设定相应的控制算法和参数。

在程序中设置传感器数据的采集频率和执行器的控制方式,并将其与控制器进行关联。

3. 实验数据采集启动实验程序,开始采集传感器数据和执行器的控制信号。

通过数据采集卡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保存为文件以备后续分析使用。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进行曲线绘制和统计分析,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稳定性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结果。

通过对响应时间的分析,可以评估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稳定性的分析,可以评估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我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意识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结语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可以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基础。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整定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整定

3) 利用δcr和Tcr值, 按稳定边界法参数整定计算公式表,求调节器各
整定参数δ,TI, TD
34
δ对于比例调节过程的影响
35

系统的临界振荡
规律 P
参数
δ
TI
TD ψ=75%
2δcr
2.2δcr
0.85Tcr
PI
PID
1.67δcr
0.5Tcr
0.125Tcr
稳定边界法参数整定公式
36
注意:
y1
r
y3
ess
超调量: ζ=y1/y∞*100%
调节时间: ts(进入稳态值5%范围内) y∞
t
在单项指标中, 应用最广的是衰减率ψ, 75%的衰减率是对偏 差和调节时间的一个合理的折中. 单一指标概念比较笼统, 难以准确衡量; 一个指标不足以确定 所期望的性能, 多项指标往往难以同时满足. 3
② 误差积分性能指标
Kc 10.9, TI 5.85, TD 0.89
2) 稳定边界法 首先让调节器为比例调节器, 比例带从大到小改变, 直到系统呈现等幅 振荡, 此时的比例带为δcr, 同时由曲线测得临界震荡周期Tcr, 然后按稳 定边界法参数整定计算公式计算调节器的整定参数为:
44
P调节器: Kc=6.3 PI调节器: Kc=5.7, TI=12.62 PID调节器: Kc=7.4, TI=7.57, TD=1.89 对于传递函数已知的被控对象, 可以直接计算出δcr和Tcr, 计算方法为: 将s=jω(m=0)代入对象的传递函数中,求出过点(-1, j0)的ω, δ. 则δcr= δ, Tcr=2π/ω 1 G p ( s) , Gc ( s) K c 如本例: (5s 1)(2s 1)(10s 1) 相角条件: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y(t) 1.6 1.4
a b
1.2
1 0.8 0.6 0.4 0.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t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2) 现将图中的保持器去掉,k=1,T=τ=1;则
G (z)
W (z)
0 . 632 z (1 z
由此可见,离散系统的时间响应是它各个 极点时间响应的线性叠加。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设系统有一个位于zi的单极点,则在单位脉冲 作用下,当zi位于Z平面不同位置时,它所对应的 脉冲响应序列如图所示。
jIm j -1 0 -j 1 Re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极点在单位圆外的正实轴上,对应的暂态响应 分量y(kT)单调发散。 极点在单位圆与正实轴的交点,对应的暂态响 应y(kT)是等幅的。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jω [S] 0
1 对应关系
jIm j -1 0 [Z]
1
Re
2 直接稳定判断
δ
j
3 W变换,Routh稳定性判断
j
ω
0
[W]
δ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离散系统的过渡响应分析
一个控制系统在外信号作用下从原有稳定 状态变化到新的稳定状态的整个动态过程称之为 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一般认为被控变量进入新稳态值附近±5% 或±3%的范围内就可以表明过渡过程已经结束。 通常,线性离散系统的动态特征是系统在单 位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过渡过程特性(或者说系统 的动态响应特性)。如果已知线性离散系统在阶 跃输入下输出的Z变换Y(z),那么,对Y(z)进行Z 反变换,就可获得动态响应y*(t)。将y*(t)连成光 滑曲线,就可得到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即超调 量σ%与过渡过程时间ts)。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件第3章 输入输出接口及输入输出通道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件第3章  输入输出接口及输入输出通道
这种I/O控制方式是优是劣,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应用场合。如果I/O处理的实时性要求不那么高, 或者微型计算机的操作任务比较单一,并不很忙。比如在一个系统专门用于控制一个或几个I/O设备的特殊 情况下,CPU除了为外设服务,本身就没有更多的其它工作要做,在这种情况下,程序查询式控制不失为一 种比较理想的控制策略。正因为这样,所以它在实际中还是一种最常用的I/O控制方式。反过来,如果I/O处 理的实时性要求很高,或者CPU的任务很繁忙,则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而最好采用中断驱动式或其它方式来 控制。
除缓冲器和锁存器外,还有一类既有缓冲功能又有锁存功 能的器件,Intel公司8255A可编程并行I/O扩展接口芯片就是 这样的器件。8255A与工业控制计算机(ISA)总线的连接如 图3-5所示。8255A有三个可编程的8位输入输出端口A、B和 C,内部有一个控制寄存器。通过向控制寄存器写入控制字定 义A、B、C端口的数据传输方向(输入或输出)。图中 ATF16V8作译码器用。
数字量输入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理图
数字量输出接口原理图
输入输出接口设计
输入接口是输入通道与工业控制机总线之间的桥梁,输出接口是输出通道与工业控制机总线之间 的桥梁。下图是由缓冲器和译码器组成的数字量输入接口示例,以及锁存器和译码器组成的数字量输 出接口示例。
数字量输入接口示例
数字量输出接口示例
输入输出接口设计
S1=/A9+/A8+A7+A6+A5+A4+A3+A2 Y0=AEN+S2
输入输出接口与输入输出通道 数据信息的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数字量/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的基本组成
基于板卡的输入输出接口与通道的设计
基于计算机通讯接口的输入输出接口与通道的 设计

3章-数字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第2版)-朱晓青-清华大学出版社

3章-数字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第2版)-朱晓青-清华大学出版社

e*(t)
e(t)
D/A
(1) 理想恢复过程
U *( j)
低通滤波器
L( j)
U ( j)
第3章
第3章
(2) 非理想恢复过程
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
ut
(t
)
u(kT
)
u(kT
)(t
kT
)
1 u(kT 2!
)(t
kT
)2
零阶保持器:
Gho
(s)
1
eTs s
Gh0 ( j)
Gh0 ( j)
第3章 理想滤波器特性
计算机控制技术
朱晓青
湖南工业大学 电气与无信忧息P无P工忧T整程PP理学T发整院布理发布
第1章 引言与连续控制回顾 第2章 离散时间系统分析 第3章 采样数据系统 第4章 基于传递函数的数字控制器设计 第5章 基于极点配置与状态估计的数字控制器设计
第3章 采样数据系统
第3章
3.1采样与保持
RE
输入信号
输入信号
第3章
分析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傅里叶变换。
{et f (t)} F (s )
连续信号的频谱:
E( j)
奈奎斯特频率
系统最高频率(ωmax)
第3章
e(t) 系统最高频率(ωmax) t
E*(jω)信号的频谱:
E *( j) E *( j)
频率重叠部分
第3章
第3章
E*(jω)信号的性质: E*(s)信号是周期性的,即E*(s) =E*(s+jωs) 如果函数E(s)在s=s1有一个极点,则E*(s)会在
0
T
2T
3T t
e(t)
载波

计算机控制系统总结

计算机控制系统总结
理想采样信号的频域描述
什么是采样定理?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如果一个连续信号不包含高于频率 的频率分量,连续信号中所包含频率分量的最高频率为 ,那么就完全可以用周期T< 的均匀采样值来描述,或者说,如果采样频率 2 ,那么就可以从采样信号中不失真地恢复原连续信号。
如果选用的采样频率 ,对连续信号中所包含的最高频率的正玄分量来讲,能够做到在一个振荡周期内采样两次以上,那么经采样所得的脉冲序列,就包含了连续信号的全部信息,如采样次数太少,采样所得的脉冲序列就不能无失真地反映连续信号的特性。
8执行器分为哪些类,电动执行器的输入信号范围是多大?
执行器分为电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和液动执行器。
电动执行器的输入信号范围是:连续信号为0-10mA或4-20mA
9传感器分为哪些类?
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液面传感器、力传感器
10简述数字调节器及输入输出通道的结构和信息传递过程,并画出示意图?
前置滤波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前置滤波器是串在采样开关前的模拟低通滤波器,主要作用是防止采样信号产生频谱混叠,因此又称为抗混叠滤波器。
什么是信号恢复?信号恢复的过程是怎么的?
指将采样信号还原成连续信号的问题.
信号恢复的过程,从时域来说,就是要由离散的采样值求出所对应的连续时间函数,从频率上说,就是要出去采样信号频谱的旁带,保留基频分量。
数字调节器以数字计算机为核心,控制规律由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实现。输入通道包括多路开关、模-数转换器、采样保持器,输出通道包括模-数转换器、保持器。
传递过程:连续信号由多路开关采样保持器将模拟信号转为离散信号,离散信号由模-数转换器转变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由数字调节器进行调节,调节的数字信号由数-模转换器变为离散模拟信号,离散模拟信号由保持其转换为模拟信号。

【精品】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业33

【精品】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业33

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业1连续控制系统分析(第1---3章)一、填空题1.闭环负反馈控制的基本方法是。

2.自动控制系统通常是由被控对象和两大部分构成的。

而后者是由指令生成、综合比较、等六个部件构成的。

3.连续系统传递函数定义为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与输入量的。

传递函数只取决于,与输入信号特性无关。

4.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布状况决定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5.积分环节的输出量c(t)与输入量r(t)的成正比。

微分环节的输出量c(t)与输入量r(t)的成正比。

6.在一个闭环控制系统中,不同输入与输出量的传递函数相同,而是不同的。

7.连续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特征根应全部位于S平面的。

8.稳态误差定义为系统误差响应的,即e ss= 。

9.一个线性系统,若其输入信号为一定幅值及频率的正弦信号,则它的稳态输出是的正弦信号。

10.对数幅频特性L( )定义为L( )= 。

11.截止频率 c定义为L( c)= 时的频率。

12.通常,系统的相稳定裕度γM的大小反映了系统的,而截止频率 c 反映了系统的。

二、单项选择题1.图2.1所示的有源RC网络是一种环节。

A 积分;B 微分;C 惯性。

122.若以电机轴的转速为输入量,电机轴的转角为输出量,则它的传递函数为 环节 。

A 积分;B 微分;C 惯性。

3.图2.2是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从该曲线的形状可知它的阻尼比ζ 。

A 1 >ζ> 0;B ζ> 1;C ζ= 0 。

4.图2.3是一阶惯性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从一阶惯性环节特性可知,曲线中H 等于 。

A 0.6;B 0.632;C 0.707。

5.某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如图2.4所示,从中可知该系统是 的。

A 稳定;B 临界稳定;C 不稳定。

图2.1s/图2.236.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 0.5(s-0.5) / (0.5s+1) ,可知该系统是 。

A 稳定的;B 临界稳定的;C 不稳定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知识点总结

(1) 0 n (1) (1) 0
| (0) | 1 (1) 0 ( 1) 0
5.采样周期与系统稳定性 答: (1)离散系统的稳定性比连续系统差; (2)T 减小,稳定性增强。
第 5 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经典设计方法
1.控制器特性指标及离散化方法
第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导论
1.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模拟式)控制系统的根本差别。 答:数字计算机作为系统控制器。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答:指令给定装置、计算机系统、被控对象、执行机构、测量装置。
图 1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框图 3.计算机控制系统特点。 (1)系统结构特点:是由模拟与数字部件组成的混合系统。 (2)信号形式特点:有多种信号形式(连续模拟、离散模拟、离散数字等) ,是一种混合信 号系统。 (3)系统工作方式特点:可同时控制多个被控对象或被控量,即可为多个控制回路服务。 同一台计算机可以采用串行或分时并行方式实现控制,每个控制回路的控制方式由软 件来形成。 4.计算机控制系统优点。 (老师说了解一下) (1)易实现复杂控制规律; (2)性价比高; (3)适应性强灵活性高; (4)系统测量灵敏度 高。 (5)控制与管理容易结合并实现层次更高的自动化; (6)系统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高。 5.计算机控制系统分类。 答:直接数字控制(direct digital control,DDC)系统、计算机监督控制(supervise control by computer,SCC)系统、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 。 本书主要研究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
第 7 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组建以及实现技术
1.滤波方法 滤波方法分为:模拟滤波,数字滤波。 滤波方法 平均值滤波 中值滤波 限幅滤波 惯性滤波 适用情况 周期性干扰信号 偶然的脉冲干扰 随机脉冲干扰及采样器不稳定 干扰信号波动频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可见,离散系统的时间响应是它各个极点时间响应 的线性叠加。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设系统有一个位于zi的单极点,则在单位脉冲作用下, 当zi位于Z平面不同位置时,它所对应的脉冲响应序列如图 3.5所示。
jIm j -1 0 -j 1 Re
图3.5 不同位置的实极点与脉冲响应的关系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3.1.3 Routh稳定性准则在离散系统的应用
连续系统的Routh稳定性准则不能直接应用到离散系 统中,这是因为Routh稳定性准则只能用来判断复变量代 数方程的根是否位于S平面的左半面。如果把Z平面再映 射到S平面,则采样系统的特征方程又将变成S的超越方 程。因此,使用双线性变换,将Z平面变换到W平面,使 得Z平面的单位圆内映射到W平面的左半面。 设 z w1 (或 z 1w )则 w z 1 (或 w z1 ) z 1 w 1 z 1 1 w 其中z,w均为复变量,即构成W变换,如图3.2所示。
1
0 -j Re
δ
图3.1 S平面与Z平面的映射关系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于是得到下面结论: 1.S平面的虚轴对应于Z平面的单位圆的圆周。
在S平面上,ω每变化一个ωs时,则对应在Z 平面上重复 画出一个单位圆,在S平面中-ωs/2~ωs/2的频率范围内 称为主频区,其余为辅频区(有无限多个)。S平面的主 频区和辅频区映射到Z平面的重迭称为频率混迭现象,由 于实际系统正常工作时的频率较低,因此,实际系统的 工作频率都在主频区内。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3.1.2 离散系统输出响应的一般关系式
设离散系统的闭环Z传递函数为:
Y ( z ) b0 z m b1 z m 1 bm B( z ) w( z ) n n 1 R( z ) z a1 z an A( z )
设有n个闭环极点zi互异,m<n,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 则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3.2 离散系统的过渡响应分析
一个控制系统在外信号作用下从原有稳定状态变化到 新的稳定状态的整个动态过程称之为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一般认为被控变量进入新稳态值附近±5%或±3%的 范围内就可以表明过渡过程已经结束。 通常,线性离散系统的动态特征是系统在单位阶跃信 号输入下的过渡过程特性(或者说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如果已知线性离散系统在阶跃输入下输出的Z变换Y(z),那 么,对Y(z)进行Z反变换,就可获得动态响应y*(t)。将 y*(t)连成光滑曲线,就可得到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即超 调量σ %与过渡过程时间ts),如图3.4所示。
(1) 极点在单位圆外的正实轴上,对应的暂态响应分量 y(kT)单调发散。 (2)极点在单位圆与正实轴的交点,对应的暂态响应y(kT) 是等幅的。 (3)极点在单位圆内的正实轴上,对应的暂态响应y(kT)单 调衰减。
(4)极点在单位圆内的负实轴上,对应的暂态响应y(kT)是 以2T为周期正负交替的衰减振荡。
求得该系统的闭环Z特征方程为:
( z 1)( z 0.368) 0.158 kz 0
对应的W特征方程为:
0.158 k w2 1.264 w (2.736 0.158 k ) 0 Routh表为
w2 w1 w0
0.158k
1.264 (2.736-0.158k)
(2.736-0.158k)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的过 渡过程具有衰减振荡的形式,故系统是稳定的。其超调 量约为40%,且峰值出现在第3、4拍之间,约经12个采 样周期过渡过程结束,如图3.7曲线a所示。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2)现将图中的保持器去掉,k=1,T=τ=1;则 0.632 z 1 G( z) (1 z 1 )(1 0.368 z 1 ) G( z) 0.632 z 1 W ( z) 1 G ( z ) 1 0.736 z 1 0.368 z 2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2.S平面的左半面对应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部。 3.S平面的负实轴对应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正实轴。 4.S平面左半面负实轴的无穷远处对应于Z平面单位圆的 圆心。 5.S平面的右半面对应于Z平面单位圆的外部。
6.S平面的原点对应于Z平面正实轴上z=1的点。
在连续系统中,如果其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都在S平 面的左半部分,或者说它的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小 于零,则该系统是稳定的。由此可以想见,离散系统的 闭环Z传递函数的全部极点(特征方程的根)必须在Z平 面中的单位圆内时,系统是稳定的。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例3.1 某离散系统的闭环Z传递函数为
3.16 z 1 w( z ) 1 1.792 z 1 0.368 z 1
则w(z)的极点为 : z1=-0.237,z2=-1.556 由于| z2 |=1.556>1,故该系统是不稳定的。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Nhomakorabea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jIm
j [ Z]

[W]
-1
0 -j
1 Re 0 δ
图3.2 Z平面与W平面的映射关系
这种变换称为W变换,它将Z特征方程变成W特征方程, 这样就可以用Routh准则来判断W特征方程的根是否在W平面 的左半面,即系统是否稳定。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例3.2 某离散系统如图3.3所示,试用Routh准则确定使该 系统稳定k值范围,设T=0.25s。
n C0 Ci Y ( z) z z 1 i 1 z zi
其中
B( z i ) B(1) C0 w(1) , Ci A(1) ( z i 1) A( z i )
i 1,2,3 n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取Z反变换得:
y (k ) w(1)1(k ) Ci z ik
当δ<0时, |z|<1,即 S平面的左半面映射到 Z平面上的是 以原点为圆心单位圆的内部。
当 δ>0时, |z|>1,即 S平面的右半面映射到 Z平面上的是 以原点为圆心单位圆的外部。 S平面与Z平面的映射关系如图3.1所示。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jω [S] jIm j [ Z]
-1 0
Y ( z) W ( z) R( z ) K ( z zi )
m i 1 n
(z z
j 1
( n m)
j
)
式中zi与 zj 分别表示闭环零点和极点。利用部分分式法, 可将W(z) 展开成
An z A1 z A2 z W ( z) z z1 z z 2 z zn
则有
z e T e j T T | z | e z T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在Z 平面上,当δ为某个定值时z=eTs随ω 由-∞变到∞的 轨迹是一个圆,圆心位于原点,半径为z=eTs ,而圆心角 是随线性增大的。 当 δ=0时, |z|=1,即 S平面上的虚轴映射到 Z平面上的是 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
r(t)
T
k s ( s 4)
y(t)
图3.3 例3.2离散系统
解:该系统的开环Z传递函数为:
k 0.158 k z G( z) s ( s 4) ( z 1)( z 0.368 )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该系统的闭环Z传递函数为:
G( z ) 0.158 k z W ( z) 1 G ( z ) ( z 1)( z 0.368 ) 0.158 k z
0 0
解得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0<k<17.3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显然,当k≥17.3时,该系统是不稳定的,但对于二阶连 续系统, k 为任何值时都是稳定的。这就说明 k对离散系 统的稳定性是有影响的。 一般来说,采样周期 T 也对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缩短 采样周期,会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本例,若 T=0.1s, 可以得到k值的范围为0<k<40.5。 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缩短采样周 期就意味着增加计算机的运算时间,且当采样周期减小 到一定程度后,对改善动态性能无多大意义,所以应该 适当选取采样周期。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y(t) 1.6 1.4 a b
1.2
1 0.8
0.6
0.4 0.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t
图3.7 离散系统的响应曲线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3)现将图中保持器去掉,设K=5,T=τ=1,则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Y ( z ) W ( z ) R( z )
0.368 z 1 0.264 z 2 1 2 z 1 1.632 z 2 0.632 z 3 0.368 z 1 z 2 1.4 z 3 1.4 z 4 1.147 z 5 0.895 z 6 0.802 z 7 0.868 z 8 0.993 z 9 1.077 z 10 1.081z 11 1.032 z 12 0.981z 13 0.961z 14 0.973 z 15 0.997 z 16
(5)极点在单位圆与负实轴的交点,对应的暂态响应y(kT) 是以2T为周期正负交替的等幅振荡。 (6)极点在单位圆外的负实轴上,对应的暂态响应y(kT)是 以2T为周期正负交替的发散振荡。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例3.3 某离散系统如图3.6所示,分析该系统的过渡过程。 设系统输入是单位阶跃函数
r(t) e(t) e*(t)
T
1 e s
Ts
K s (s 1)
y(t)
图3.6 例3.3离散系统
解: (1)设 K=1,T=τ=1;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