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如何更好的备课
如何更好的备课
青年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1. 明确教学目标:在备课之初,教师需要仔细研读课程大纲,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体、可衡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
2. 深入研究教材:不仅要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容,还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同时,教师还需要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学术论文等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包括导入、讲解、练习、反馈等。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等问题。
4. 制作课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设计,制作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课件。课件可以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5. 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观察和了解,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6. 制定评价策略: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策略,包括作业、测验、考试等多种形式。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了
— 1 —
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7. 反思与改进: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探讨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8. 团队协作:团队合作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式。在备课时,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提高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
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科学处理教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3、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学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1)博览群书。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
(2)常听课。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意见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开阔思路,不断创新。
面对新环境,新课程,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准备?
面对新环境,新课程,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准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学习需求的提升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各类新环境、新课程的出现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准备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对于新环境的应对
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和适应这个环境。对于学生而言,新的环境可能是新学期、新学校、新班级等。首先,我们要积极思考、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尽可能把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可以通过自我鼓励、与家人、朋友、老师沟通等方式来减轻压力。其次,我们要认真了解新环境的情况,包括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平台或者和老师、同学交流了解学校和班级的组织结构、环境、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见面会、招新活动等,积极了解学校所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对备课、自己的时间管理、课外读物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对于新课程的应对
新的课程往往和以往所学的课程有所不同,需要我们重新适应。在应对新课程时,我们需要以下几点:
1.了解课程目标。首先,要知道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达成课程目标。只有通过了解课程目标,我们才能更好地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
2.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上,需要积极参与讨论、问问题、交流,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后复习,进行消化和总结,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
3.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知识点和考核形式,为了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我们可以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阅读、查阅资料、实践、反思、讨论等多种方法来加深理解,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下的教师如何备课优选篇
新课程下的教师如何备课优选篇
新课程下的教师如何备课 1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重点往往放在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以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走进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都懂了,使教师事先辛辛苦苦地设计很详细的教案处于无用之席,而老师却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假装不懂”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备课时忽视了对学生原有的学习现状的正确分析,所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吻合。
在一次二年级的语文课上,我教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来查字典,可一上课,全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查字典的方法,这说明教材中规定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学生的真实的学习起点。其实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所以我们应重新认识我们的事业,从学生的实际去备课,为了充分地了解学
生,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部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等。上述问题可以在课前了解,也可在课中利用“导入”环节进行。
二、以文本为基础,大力开发语文资源
有人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这就是说,要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才能学好语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课文资源无处不在,但要遵循课外服务于课内,课外是对课内的补充和延伸。就一篇课文来讲,理解的角度不同,需要的资源也不同,教师代替不了学生的理解、有针对性的选择、准备,但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因为教师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资源的开发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例如:我在上口语交际《保护有益动物》时,根据教材内容,我事先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去查阅资料,准备在下一次“口语交际”课上交流。这几个题目让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上网收集资料,有的在图书室一泡半天,还有的让家长陪同去书店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这期间,我并不是不闻不问,撒手不管,因为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会很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样的准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一)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呢?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来,首先要从备课开始进行全面的转换,那么,新课程下我们该怎样备课呢?
一、备出理念。
理念决定行动。“以学生为本”就成为我们备课的核心理念。传统的备课更侧重于考虑教师如何“教”,而新理念下的备课则更侧重于考虑学生如何“学”。“新课程”看一节课的成败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精彩。“以学生学习为主”绝不是一句空话,教师要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学生的学习的需要。从教学目标的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首先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所有的细节都是针对学生的“学”设计的而不是针对教师的“教”设计的。
二、备透教材。
虽然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互动的,但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脱离教材海阔天空的发挥,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地走进文本。教师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传统意义的“吃透教材”仍然是我们备课的法宝。要想“吃透教材”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走进教材”。所谓“走进教材”就是教师专心研读教材本身,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从学生的角度去反复研读课文,直至充分理解,准确把握。然后再查阅相关的教辅资料,补充和深化原有的理解和把握。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其二是“走出教材”,即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和多方面能力的渗透,主要包括知识点的关联,课内外知识与能力的衔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有序备课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有序备课
引言
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工作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序备课对于教师的授课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有序备课,以帮助教师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
分析课程标准
在进行备课之前,教师应仔细研究并分析所教授科目的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备课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对比,确定教材内容的覆盖度,并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准备。
制定备课计划
制定备课计划是有序备课的重要步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和内容要求,合理安排备课时间和任务。将备课计划分为不同阶段,例如前期准备、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便于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备课工作。
分享备课经验
备课不仅是个体的工作,还可以通过和同事分享备课经验来提高备课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备课讨论会或利用校内平台分享备课心得和教学资源。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启发,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备课问题,拓宽备课思路。
制定备课资料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需要制定相应的备课资料。备课资料可以包括教案、课件、练题等,以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条不紊地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研究风格和能力,准备不同的教学辅助材料,以提高授课效果。
定期评估和反思
备课工作应始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备课内容和方法,以不断提升备课质量和授课效果。同时,教师每次备课结束后应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在下次备课中加以改进。
新课改下如何备课
新课改下如何备课
对于教师而言,要真正做到课堂师生生命活力的张扬,课前的准
备至关重要。只有备课预约的精彩才有课堂教学的精彩。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在这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根据我的备课和大家交流一下:
1.备课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而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标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同时需要考虑另外两个目标,一是
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
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问题,对定理的掌握应用,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的理解。二是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探究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2.备课应考虑师生双边互动式
,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自己收集制作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如做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然后尝试研究它的性质。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备好课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备好课
一、提高认识是备好课的出发点
(一)备课的内涵要有新认识
备课的内涵——备课即系统的教学设计。具体来说,备课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教出什么效果所进行的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要有新理解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与技术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途径,并对教学结果作业评价的系统的计划过程。——肯普(美国)
(三)教学设计的步骤要有新思考
你想到哪里去?——确立目标
你怎样到那里?——导向目标
你是否到了那里?——评价目标
你想到哪里去?——确立目标
你怎样到那里?——导向目标
你是否到了那里?——评价目标
(四)新课改下的备课要有新理念
1、“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
在整体的教学活动中统一地实现发展的目标
在交互作用中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
要灵活地、有所侧重地提出发展的要求
学生的发展是多种教学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理念
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
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3、尊重差异的理念
4、体现生活化的理念
●学“生活”●用“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
5、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五)新课改下的备课要有新思维
注重师生共同发展
注重师生交往互动
注重开放生成
(六)新课改下的备课要有新突破
创设发展学生的课堂
创设有效学习的环境
创造可以预约的精彩
二、研读课标是备好课的立足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备课
-----从宏观到微观
五中-历史-汪维秋
宏观备课整体把握
一、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首要环节。
备教材一直是一线教师备课时的首要环节。备教材包括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章节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并借助有关参考书弄清疑难之处和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要从编者的角度来理解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困惑;要从同行的角度来理解教材,了解教材的深层次的含义。
二、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备课有的放矢。
进行切合学生实际的设计是有效备课的首要前提。备课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充分“吃透”新课标的要求,紧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围绕《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新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材料和资源,不可丢弃一边。相对于教师来说,它是教本,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用好教材,还要驾驭教材,优化教材,完善教材,这是为师的基本功和职责;相对于学生来说,它是学本,学生首先要学好课本,不仅要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还要拥有必需的基
本技能,为终生发展奠基。这样,师生在领会课改精神,领悟《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按照现代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执行李集中学倡导的“五步教学法”模式,理清思路,找出线索,夯实双基,强调要点,突出重点,破解难点,诠释疑点,注重练评,提升能力。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将该课分为“山雨欲来风满楼——时代背景”、“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起义(1911)”、“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国的建立”、“帝制的终结——袁世凯上台”、“青史凭谁判是非——历史意义”五个子目,从而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清晰的把握。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专业备课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专业备课
在新课标下,进行专业备课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简单但有效的策略,帮助教师在新课标下进行专业备课。
1. 研读教材
针对每一节课,教师应该仔细研读相关教材,了解内容和教学目标。重点关注每个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和例子,以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2. 设计教学活动
基于教材内容,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和理解。这些活动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的连接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讨论、小组活动、实验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3. 制定评估策略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
掌握程度。合理的评估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使用测验、作业、项目等多种形式
的评估工具。
4. 关注多元教学资源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多元教学资源的使用。新课标强
调多媒体和互联网等资源的应用,教师可以寻找适合的教学视频、
课件和在线课程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反思和调整
备课后,教师应该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及时的
调整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新课标下进行专业备课的一些简单策略,教师可以根据
自身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同时,教师应该认识到备课
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追求专业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备课-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教师职责的变化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互动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备课,确保上课时真正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引导学生探索实践。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习效果要取决于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激发学习兴趣,而不再是通过“教书”去传授知识,也不再是去教学生如何去做。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前要思考“如何导”而不再是“如何教”。在新课程理念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备课:
一、首先应注重学生的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现在以及今后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发展需要放在首位。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学习的需求,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应该是一份“学案”,要树立为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备课观,把关注点转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方式,态度习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课堂里学生可能发生的学习情境想象一番:哪个环节学生会有疑惑,如果出现争议结论,悬而未决的情况,如果出现学生消极冷漠,冷场倦怠的情绪表现,甚至出现教学偏离原先的教学预设,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又该以何种策略与措施回应……每个问题提出不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一定会说出你心中所想,而应多思考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该如何引导他们自行解决。
新课程下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新课程下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当认真做好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运作的有效进行,这就是有效备课。
一、备好学期计划,明确“两个目标”、“两个点”两个目标是指所教学科的总目标及所教教材的具体目标。这两个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宗旨。各年段的知识联系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为备课做好指导。两个点就是本册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后可根据本班实际,在课时比重、时间分配上做到科学合理。对于难点部分教师要充分考虑运用哪些策略来化难为易,逐一突破,这样为教学中落实重点,分散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备好单元计划单元计划是具体目标的呈现,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分配好课时比重。并研读教参上各单元的编写说明,为教案编写奠定基础。
三、备好课时计划教案编写其实是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情与学情的预设。在新课程下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备课要求有以下设想。
首先明确备课要做什么?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预测。怎么做?--------围绕“三维”目标设计导入、新授、练习、板书和教后反思。开头:课序,课题,备课教师姓名第一块: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等。第二块:学习提纲:要学哪些知识?1、2、3、怎样去学?——采用哪些方法?第三块: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堂教学的“开头”就是“导人新课”,导人新课在整体教学组织结构中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应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怎样备课
一、备教材——做到六个弄清
4、弄清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类 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 教学难点: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 5、弄清教材特点 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注意 分析教材的特点。由于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 法就不同。
一、备教材——做到六个弄清
二、备资源——掌握四项原则
3、凡引入教学内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 必须科学可靠,要避免错误。 4、引入教学的资料应尽可能是新鲜的, 要避免陈糠烂谷子。
三、备学生——做到四个了解
1、了解学生的学习 基础和知识背景 2、了解班级基本情况 3、了解学生的差异 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
教学设计构想和安排
一、教学目标设计(方向)解决为什么教,明确 课堂上的具体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内容设计(载体)解决“教什么”、 “选什么”、“教什么最好”、“采取什么呈现 方式”等。 三、教学组织设计(措施)解决“怎么教”、 “怎么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设想安排。 四、教学评价设计(强化)解决激励和鉴别问题。
6、弄清教材疑点: 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 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教师在备课 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 哪些问题上质疑,以便给予释疑解惑。
二、备资源——掌握四项原则
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学参考资料的学 习吸收,生活经验的观察积累,给教材 “添油、加醋”,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 这就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就是开 发课程资源。 1、博览精选,厚积薄发。 2、消化吸收,贵在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备好课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备好课
背景
近年来,教育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课程、新理念不断涌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备好课,成
为每个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的特点有很多,在备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多样性
新课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点堆砌,而
是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还注重学科与学科间的互动、跨学科、跨学
段和跨国界。因此,在备课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科交叉,注意课程整合、衔接,课程内容丰富、多变,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方式。
实践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针对具体问题,学生需要实践性
地探求和解决,不断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升华。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
将知识点转化为实践,可以选择一些案例或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
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角色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解者的身份出现。但在新课程中,教师需要扮演指导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实现教育目标。在备课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学生的个性,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
开放性
新课程强调开放、灵活、创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领域。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关注思想的开放性、教材的多样性,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开阔自己的视野。
如何备好课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如何备好课?以下是一些备课的建议。
充分了解教材
教材是教学中重要的参照物。在备课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对应的教材,对教材的结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新课标下应如何备课
新课标下应如何备课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备课工作亦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备课,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准备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教师们进行一些启示和指导。
一、准备阶段备课的第一步是阅读教材。教师应认真阅读新课标下的教材,了解教材的主旨、核心、难点和易错点等,掌握教材脉络和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等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针对新课标下设置的八大素养和核心素养,教师应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明确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切实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将教学目标与国家课程教育改革的目标相结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品质,促进学生的智能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筛选出教学内容,梳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注意贯穿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意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注重特色化,为学生提供更有个性、更丰富、更真实的教学体验。
四、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下,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调整和改进。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浅谈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光明小学梁保荣
新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代之以全新的方式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把备课简单地处理为写教案,即备课就是为课堂教学制定预案,设定程序。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解疑、演练”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平等交流,因而新课程下教师备课应有新的要求。
一、认真领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定位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的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三维目标,特别是内容标准中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有对各知识块教学目标及教学建议的阐述,内容标准中的样例是对标准进一步的解释和拓展,活动建议则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活动实例,内容非常丰富,也很精僻,对于我们备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作用,只有吃透《课标》,准确把握《课标》精神,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少走弯路,增加实效性,“自主、合作、解疑、演练”的学习方式才能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用好《教师教学用书》
《教师教学用书》是与教材配套推出的,主要内容有教材编写说明;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教学资源库。教材编写说明包括课标要求,全章概述两部分。课标要求是设计教材的根本,全章概述扼要地介绍
本章教材的主要内容,结构特点以及在选择内容和讲述方法上的一些考虑。教学设计和教学建议是根据教学需要和可能对教学涉及的内容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对每节内容提出具体教学建议。包括在一般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供选择的教学方法,怎样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怎样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怎样使用教科书中的栏目、插图等问题,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更好地处理教学提供一些资源。用好《教师教学用书》可以缩短我们的备课时间,为我们备课和教学提供一些必要的参照,如果我们先根据教学内容独立设计,再与《用书》。对比,总结不足,扬长避短,改进设计的思路,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富有课改气息,富有创新精神,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已的执教能力、实现自身业务能力的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一、首先要提升对备课的理解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1、什么是备课? 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心为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而后者是主动的。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协助学生实行更有效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实行教育的基石。”朱熹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材、教法钻研中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才能做到“有心为之”。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不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能协助教师对教学实行一定的把握。但是,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当前很多教师谈及备课时,表面上似乎注重的是备课,而下意识里却在谈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作为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备课和教案的关系,不能为写教案而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这仅仅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要想方设法驾驭教材,因为那仅仅个例子。在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学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与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如果我们要问学校里什么样的老师是最神奇的老师,一定有这样的答案:“刚说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就响了。”“刚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间便到了”。理应说,这些教师的确是很好地掌握了课程进度,时间安排似乎臻于完美,按照预期的设想,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任务完成和达成目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务并非意味着目标达成。备课是为课堂教学而“备”,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其目标并非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2、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系统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系统产生“整体系统”的作用,而不但仅是“简单相加系统”,即要使教学的整体作用大于其构成要素的作用之和,就务必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教学设计就是使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实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动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实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十分恰当和清晰地理解。只有当教师对自己选择与组织的教学内容实行精心设计、达到融会贯通的水准,教师讲授才有可能娓娓道来、左右逢源。
第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适合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对教学资源合理开发、整合与有效利用是促动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学资源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持续丰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可供教学利用的一切事物,无论物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均可说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不但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动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认知水平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能够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可能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
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经过多次重复同一课的教学之后,就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备课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基于此,备课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年轻教师要“备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便可以“备简案”或可以是“零教案”。很显然,这是对备课的误解。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并不意味着做到了对知识的内化、活化和转化。提到内化,人们强调更多的是让学生来内化,教师是否内化了教学内容或者能不能内化教学内容没有受到重视。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只能是知识的奴隶,只能是“传声筒”。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首先是教师对客观的教学内容进行内化,使其成为不断促进自己发展的支点;紧接着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如果教师没有内化自己的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很难做到知识内化。
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个体与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教师对知识的活化却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存在状态是静止的,是僵硬的,是没有感情的。活化就是让静止的、僵硬的和没有感情的知识变得动态、鲜活和充满感情。知识活化是教师想象力充分释放、创造力充分展现的过程。每一节课首先对老师是新的,然后才能对学生是新的,这样
才能避免课程结果是对知识的复制。例如,同样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效果自是各异。
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的进度,同时还要进行课堂观察。但是,这种观察只能把注意到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储存到大脑中,作为课后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材料。因此,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的地方?学生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看到学生的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一生只备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在书本中找到生活世界的影子,把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书本知识之中;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备课要关注学生地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备课要关注学生这一团体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创建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终身教育”口号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概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个人时刻准备充电,以免被时代所抛弃。教师更应是如此。
“越教越熟”是否就是进步呢?有专家指出,恰恰相反,这正是教师原地不动的表现。教师年复一年反复研究同一本教材的内容,以至看起来能够倒背如流,运用得心应手。实质却是“井底之蛙眼中的那片天空”。不论是雨过天晴,还是风雷激荡,它眼中的那片天空永远是狭小而又宁静的。
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一本教案教一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跳出书本的囿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寥寥数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要使这40分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老师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
二、新课改下备课的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