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游朴 明代廉政典范

合集下载

明朝清官排名

明朝清官排名

明朝清官排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其间涌现出了许多为民除害、廉洁公正的清官。

以下是明朝清官的排名:一、于谦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清官之一,他治理地方、理财守节、勤政为民,深得人民敬重。

他曾被任命为北京市的兵备道,甚至连皇帝的家产也交由他管理。

他精简税赋,深入挖掘财政收支,反对土党,扩大官员监察范围,为明朝政治腐败的根源——官僚阶层的贪污、奢侈和罪恶乱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严嵩严嵩是明朝后期的一位清官,任职期间弘扬节操、兴修水利,使皖南、皖北、皖东三地的农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他实行缩减官员数量、减轻百姓负担,并严格规范官员的品德,使得当时的官场风气得以净化。

虽然后来因政治斗争被谪居岭南,但他的清廉正直、勇于斗争的形象,深受人民爱戴。

三、张居正张居正是明朝中期的大清官,他是明朝宪宗时期的首辅,任职期间弘扬廉政,惩治贪官污吏、打击盗贼等,让明朝治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他在“天下兵役一切无租钱、折工等事皆停止,道路宽大,减轻民负”的经济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此外,他还倡导勤俭持家,弘扬传统国风,让国民的道德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李时中李时中是明朝中期的一位清官,他在担任河南巡抚期间,修缮古树名园,重修文化古迹,规划整理市街,以清苦、简■作风深得民心。

他提出了“洛阳振荡思想”,旨在通过经济改革、教育重制、儒学修复,振兴洛阳文化。

他的行政明智、政治清明、廉洁正直,为中国官场建立了光辉的业绩。

五、陈继儒陈继儒是明朝初期的一位清官,他在被任命为文官后,以清廉拒媚为原则,清理玩忽职守、流于声色的佞臣。

他还褒奖文武渊博、忠直无私、清正廉洁的士人,变被打压的士人为被尊崇的文化群体,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文化繁荣。

陈继儒的治理能力和正直品格,成为中国清官的代表。

古代廉政人物

古代廉政人物

古代廉政人物韩延寿字长公,西汉宣帝年间,历任郡文学、谏大夫、淮阳太守、颍川太守、东郡太手及左冯诩。

以廉洁名世,史称“循吏”。

黄霸字次公,西汉阳夏人,历任阳夏游徼、侍郎谒者、左冯翊属下卒吏,宣帝时任丞相职。

他性情温良、谦虚、识闻博广,理事以法律为准,治民以教化为先.《汉书·循吏传》中曾有“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的记载。

黄霸治民以法律为准,以教化为先.张敞西汉宣帝时大臣,为人清廉刚直,以赏罚分明、治理有方著称,任京兆尹(京城行政长官)十年,市无偷盗,桴鼓稀鸣.董宣字少平,生于西汉末年,陈留郡国(今河南省杞县南)人。

东汉王朝初建时,董宣在司徒侯霸的推荐下做了官,直到北海相之职。

他学识渊博,精明能干,刚正不阿,执法严正,因此不断受到权贵们的诬陷而一再遭贬。

光武帝刘秀对他的刚烈正直非常欣赏,董宣由此得到“强项令”的荚誉.董宣一生清廉,74岁卒于任上。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县(今河北博野县)人,一代名臣,执法不避权贵,生活的年代大致在汉昭帝后期及汉宣帝前期(公元前73年前后)。

赵广汉年轻时做过郡吏、州从事,以廉洁和礼贤下士出名,先被推举为秀才,担任管理物价的平准令,后又被察廉为阳翟县令,因政绩突出,迁为京辅都尉,不久擢升为守京兆尹(即代理京兆尹),之后调任为颍川郡的郡守,约两年后调回长安任守京兆尹、京兆尹,直至被朝廷腰斩。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西汉赤泉侯杨喜的八世刊、,东汉靖节先生杨宝之子.少时因父早逝,自幼与母相依为命,虽家境困苦,却勤业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誉之为“关西孔子”。

他潜心学术,传道授业20余载,因其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故从学者如市。

直到刃岁时,杨震才走上仕途,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司徒、司空、太尉并称“三公”,主掌全国军政)等职.一生忧国忧民,清正廉洁,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

后遭佞臣诬陷被罢官,自杀身亡。

游朴传记

游朴传记

1游朴主要介绍游朴,字太初,号少涧,福建柘洋(今柘荣县)人。

明嘉靖五年(1526年)生。

游朴天资聪颖,自幼刻苦向学。

在父游德教导下,少时就能吟诗作赋,被乡人称为“神童”。

隆庆元年(1567年)中举人。

万历二年(1574年)中进士,时年48岁。

2游朴事迹介绍在《上四川两院书》中,针对铸钱之弊,指出:“今省中开局鼓铸已三年,糜费银粮已数千,铸钱已数百万矣。

然而,闾阎之下,未得一钱之利,徒有督促之苦。

骚然而动,嗷然而怨,公私病焉。

”提出解决弊端的办法在于顺民之情,破去一切禁令之烦苛。

游朴还在《议灌县验粮书》、《议征输》、《答四川抚台书》等所上奏报文章中,提出种种减轻民众负担的措施,抑制地方豪强对贫苦百姓的盘剥。

其所到之处,办理冤诬,不滞成案,深得百姓敬重。

万历七年(1579年)初,游朴受四川督抚之命,与叙州府同知魏朴如,率同董良遂、戈一龙、刘止、彭师古、杨秉钺、李承雾、彭应元等文士,撰修(万历)《四川总志》。

开志局于濂洛大儒祠,搜摭故实,旁采艺文,令各郡、县上报有关资料,以供采择,历5个月而成书。

经四川提学副使郭棐裁正,于同年秋正式修成《万历四川总志》34卷。

《四库全书总目》评道:“其书于尹吉甫、商瞿、董永、杨时之类,旧志误收者,颇有驳正。

于赵戒、张商英之类,旧志溢美者,颇有简汰。

惟职官不载守令,未免疏略。

而以先代帝纪列于前,亦非舆记之体也。

”对该书给予中肯的评价。

2.1万历八年(1580年)游朴调任大理寺评事,赴京城上任。

游朴在大理寺任职,尽心尽职,对所审案件,均细心研究,遇有冤情,多加平反。

万历十年(1582年),敕书赞道:“国刑不僭,民命无冤,足称惟良。

”先后升任右寺副、左寺正等职。

万历十四年(1586年),游朴在大理寺任满6年,照章应予迁秩,因其在法曹素有名望,故留在吏部,转任刑部山西司郎中。

任内,曾奉敕恤刑浙江。

时浙江案卷,十分复杂,游朴悉心研究,将其整理成谳牍上报。

凡见其整理谳牍的人,莫不交口称赞,称之为楷模。

苏州历史人物廉洁故事

苏州历史人物廉洁故事

苏州历史人物廉洁故事
苏州,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这个古老的城市中,曾经有许多廉洁的历史人物,他们以高尚的品德和廉洁的作风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赞誉。

其中,最令人钦佩的历史人物之一是苏州的思想家、儒家学者王守仁。

他生活在明代,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学者和官员。

王守仁以他的廉洁正直闻名于世,他在官场上从不接受贿赂,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

为了维护公正与廉洁,他经常向皇帝上书陈述不法之事,无论得罪多少人,也不为所动。

他始终以慎独自重,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了无数后人学习的楷模。

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廉洁人物是明代文学家唐寅。

他是苏州著名的文人雅士,以其才华横溢和清廉正直而闻名。

唐寅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他的诗文深受人们喜爱。

与此同时,唐寅也是一个具有坚定品德的人。

他在选择官职时经常能够摒弃虚荣的名利,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

他从不接受贿赂或参与腐败行为,始终以纯净、高尚的心态面对世间的种种诱惑。

唐寅坚守道义,以自身的榜样推动社会风气的正常发展。

这些苏州历史人物的廉洁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个人的崇高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这座城市的风气。

他们的榜样激励着后人,让人们明白廉洁的重要性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向这些廉洁人物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明朝清官11位

明朝清官11位

明朝清官十一位1.宋濂宋濂(1310-1381),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面对财物非常廉洁,曾经在门上写了大字:“宁愿忍受饥饿而死,不能贪利而活。

”当时的君子把这句话视为格言。

宋濂还有刚正不阿的一面,他如果与不喜欢的权贵交谈,只要谈论中有一个字意见不合,即使权贵拿一袋黄金送给他,他也不会苟同权贵意见。

2.方克勤方克勤(1326-1376),宁海人,洪武年间任济宁知府。

皇帝号召百姓开垦荒地,三年后开始交税。

然而当地官吏不等三年就征税,百姓弃田离去。

方克勤与百姓约好,一定按期限交税。

区分田地为九等,以差等的田地征收税率,官吏如有违反,当日罢免。

方克勤在这里任职三年,人口多了几倍,整个县郡都丰衣足食。

方克勤提倡德治,不贪图功利。

他自己生活简洁朴素,一件布袍穿了十年也不更换,每天也不吃肉。

其子方孝孺作有传记记载。

3.周忱周忱(1381-1453),江西吉水人,明朝前期名臣。

曾奉命巡抚江南,总督税粮。

江南田赋重,百姓生活艰难。

周忱在任22年,常私访民间,询问疾苦。

理欠赋,改税法,屡请减免江南重赋。

他对有才干的官员,放手提拔。

如况钟、赵豫等都成为他得力的左膀右臂,共同促成了江南的经济改革。

他与苏州知府况钟反复计算,将苏州赋自277万石减至72万余石。

其余府按次序减少。

周忱离任后,人民非常思念他,为建生祠纪念他。

史书评价说:“当时理财的人,没有比周忱更高明的了,他理财以爱民为本。

”4.况钟况钟(1383-1442),明代靖安(今江西省靖安县)人。

况钟出任苏州知府,苏州群吏冷眼旁观,看他如何理事。

他假装不懂,左顾右问,按照群吏的愿望办事,群吏以为况钟容易欺侮。

几天后,他召集群吏宣布:前几天某事该做,某人不让我做;某事不该做,某人强迫我做!你们长期以来这样对待公务,欺压百姓,罪当死!于是将大恶之人处死。

全府大震,从此上下都奉法守职。

明代王有为廉洁故事理解

明代王有为廉洁故事理解

明代王有为的廉洁故事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王有为的官员,他以廉洁自律、勤政为民而著称。

他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王有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在官场中,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为权势所动,不为金钱所诱,一心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王有为担任地方官时,非常注重民生疾苦。

他深知百姓生活的艰难,因此总是想方设法减轻他们的负担。

他不仅减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税赋和徭役,还经常亲自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长势和百姓生活状况。

每当遇到灾荒年份,他总是积极筹措粮款,及时赈济灾民,使百姓得以度过难关。

除了关心民生外,王有为还非常注重吏治清明。

他深知官场腐败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因此总是以身作则,廉洁奉公。

他不仅自己不收受贿赂,还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

在他的治理下,官场风气为之一振,许多贪官污吏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王有为的廉洁故事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官员应该时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个人私利所动;应该注重民生疾苦,关心百姓生活;应该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为后人树立榜样。

在当今社会,虽然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王有为的廉洁精神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像王有为这样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好干部。

他们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廉洁不仅是个人的品质和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

我们需要加强全社会的廉洁教育和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让廉洁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追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明朝的官员廉政明朝的反腐斗争与官员纪律

明朝的官员廉政明朝的反腐斗争与官员纪律

明朝的官员廉政明朝的反腐斗争与官员纪律明朝的官员廉政:明朝的反腐斗争与官员纪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一个备受腐败问题困扰的时期。

然而,明朝政府的反腐斗争和官员纪律却给后世留下了诸多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明朝的廉政制度、反腐斗争的手段和成效以及官员纪律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廉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明朝在廉政制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持政府的廉洁和官员的正直。

首先,明朝设立了吏部和都察院等机构来监察官员的行为。

吏部负责选拔和考核官员,都察院则负责监察官员的政绩和品行。

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官员廉政提供了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其次,明朝还建立了官员自我约束机制。

例如,明朝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使得官员能够凭借自身才能和品德上升到高层。

此外,明朝还实行了“三自”原则,即“自廉、自勉、自责”,要求官员自觉遵守廉洁行为规范,时刻警醒自己。

最后,明朝还设立了严格的惩罚制度来打击腐败行为。

对于腐败的官员,明朝进行了严厉的惩处,包括罢官、没收财产、流放等处罚措施。

这样的制度建立起了对官员的警示作用,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反腐斗争的手段和成效为了对抗腐败现象,明朝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反腐斗争。

首先,明朝注重群众监督,任命廉洁官员担任巡视使等职务,以监督官员的行为和政绩,纠正不法行为。

其次,明朝建立了告密制度,鼓励百姓举报腐败行为,使得腐败行为难以掩盖。

此外,明朝还大力推行了反腐宣传教育。

通过宣扬官员廉政的正面榜样以及公开曝光腐败案件的负面案例,明朝政府提高了官员廉政意识和社会道德水平,增强了反腐斗争的力度。

这些手段的运用使得明朝的反腐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净化了政治环境,维护了社会秩序。

三、官员纪律的重要性明朝的官员纪律是反腐斗争的关键一环。

官员纪律是指官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官员纪律的严明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成效。

首先,官员纪律维护了政府的形象和权威。

明朝的清官传奇廉政与反腐的光辉

明朝的清官传奇廉政与反腐的光辉

明朝的清官传奇廉政与反腐的光辉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廉政与反腐斗争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明朝出现了许多清官传奇,他们以廉洁正直的形象深入人心,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社会带来了正义与公平。

他们的故事激励了后人,成为了反腐斗争的典范。

一. 清官的定义与特点清官在明朝代表着道德高尚、勇于斗争的精神风貌。

他们以公正、廉洁、爱民为原则,坚持对贪污、受贿等不正之事“一查到底”。

清官的特点包括:1.1 廉洁高尚:明朝的清官通常身心清廉,毫不接受贿赂。

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任何利益所动摇。

1.2 公正无私:清官抱着公平正义的态度处理每一件案件。

无论对方是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1.3 敢于斗争:面对腐败现象,清官们坚决与之抗争。

他们不畏强权,以努力推行政府政策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

二. 廉政与反腐的典型代表明朝廉政与反腐的光辉在许多清官的行为中得到体现。

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代表:2.1 杨忠:杨忠是明朝初年的一位清官,他通过坚持廉洁的原则,成功地清除了冗贵多余的政府官职,并将耗费财力物力的建筑工程收缩到最低限度。

他注重官员的选拔和廉洁从政的教育,奠定了明朝初年廉政建设的基础。

2.2 纪晓岚:纪晓岚是明朝中期的一位清官,他整顿官场,打击腐败现象。

他对贪官污吏实施了严厉打击,并尽力推广清廉的行政文化。

他性格坚毅,勇于直言,深受民众的拥护和爱戴。

2.3 高阁、谢仁祖:高阁和谢仁祖是明朝末年的清官,他们勇于与腐败进行斗争。

他们主动进行财政整顿,检查各级官员的财产来源,并推行财产申报制度,有效防止了贪污受贿等贪腐现象。

三. 廉政与反腐斗争的原则与成果清官们的廉政与反腐斗争遵循了一些重要原则,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1 廉政原则:清官们坚持廉洁自律的原则,在崇高的理想信念指引下,主动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责任。

他们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改变了社会观念,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杨溥廉洁诗选

杨溥廉洁诗选

杨溥廉洁诗选《宣德丙午扈驾巡边途中感兴》膏车度重关,重关路漫漫。

两厢既充轫,四牡何盘桓。

翘首望前<车丸>,迢迢不可攀。

任重难为力,临歧发长叹。

《宣德丙午扈驾巡边途中感兴》策马登崇冈,一览洞八荒。

山川限南北,华夷有定疆。

猗欤商周盛,以德为保障。

秦隋勤远略,祸乱起萧墙。

《东征》搀抢耀齐分,龙御勤六师。

出门驰马去,不暇告妻儿。

亲友送我行,欲语难为辞。

死生岂不恤,国事身以之。

杨溥(1372-1446年),字弘济,号澹庵。

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

明朝初年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

建文二年(1400年),杨溥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

永乐初年,任太子洗马。

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永乐帝因太子派来的人迎接迟了,杨溥因此获罪下狱十年,狱中发愤读经史诸子数遍。

明仁宗即位后,提升杨溥为翰林学士。

曾秘密上疏言事。

不久又升太常卿。

明宣宗即位后,任其为礼部尚书。

正统三年(1438),撰修《宣宗实录》完成后,升任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杨溥为人坦率、正直、胸无城府,与人对事恭慎相处,诸大臣皆叹服。

时谓其有雅操。

东宫僚佐洪武五年(1372年),杨溥出生在湖广石首。

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翰林编修。

永乐初年,杨溥任太子洗马,成为皇太子朱高炽的东宫僚属。

太子有一次读《汉书》,称赞张释之有贤才。

杨溥说:“张释之诚然有贤才,但如果不是汉文帝宽厚仁爱,他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

”于是摘取汉文帝的事迹,分类编好,献给太子。

太子非常高兴。

不久,杨溥因亲丧回家守孝。

当时太子监国,便强令他回南京任职。

个人作品杨溥喜好佛老,著有《禅玄显教编》,曾参与编修《明太宗实录》《明宣宗实录》,另有《澹庵文稿》《文集》十二卷等。

《续修四库全书》收录有《杨文定公诗集》,原书七卷,今余五卷,为明钞本。

《皇明经世文编》辑有《杨文定公奏疏》,录其奏一篇。

学习古今当代敬业,廉洁、勤政、爱民、乐于奉献的人物故事或事迹

学习古今当代敬业,廉洁、勤政、爱民、乐于奉献的人物故事或事迹

学习古今当代敬业,廉洁、勤政、爱民、乐于奉献的人物故事或事迹古代廉洁人物及事迹:1、山涛:西晋时期的山涛既是大文学家,又是著名清官。

陈郡人袁毅曾做县令,送给山涛100斤上等蚕丝。

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

后来袁毅恶迹败露,被送到廷尉治罪。

山涛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但印封却完好如初。

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人尊称其为“悬丝尚书”。

文学家王戎曾这样评价山涛:“他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即璞玉浑金),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

”2、徐勉:南朝萧梁时期,徐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主管全国组织人事工作。

这下他家可热闹了,有事没事来套近乎的人不晓得有多少。

某天晚上,徐勉邀请友人相聚。

席间有个叫虞暠的人,仗着和徐勉关系比较好,竟狮子大开口“求詹事五官”。

徐勉正色道:“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告辞。

故时人赞其为“风月尚书”,“止谈风月”也成了历史典故。

3、袁律修:隋朝袁律修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5个朝代,官至尚书郎、太常少卿。

为官50余载,却两袖清风,连升酒薄礼也不收,人们皆呼他为“五代清郎”。

4、范景文:明代的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

他位高权重,很多人来求他办事。

为杜绝纷至沓来的亲朋好友求他,范景文特地在府门上写下6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故被百姓美称为“二不尚书”。

5、汤斌:清代岭北道道台汤斌,为官多年,竟毫无苟取,坚持以清贫为本,每日以豆腐汤为肴,许多百姓便敬称他为“三汤道台”。

意思是说他为政像豆腐汤那样清廉,生活像黄连汤那样苦涩,对世道人心像人参汤那样滋补。

古代敬业人物及事迹:1、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他于1722年继承皇位,到1735年去世,在位仅12年8个月,但他所做出的改革,比他父亲康熙担任61年皇帝所做出的改革还要多。

他勤于政事,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

写明朝反腐的代表性学者

写明朝反腐的代表性学者

写明朝反腐的代表性学者
明朝反腐的代表性学者有:
1. 朱熹:他提出“思想净化政治立业”的理念,主张官吏当政谋“合乎养正”,重视政治阶层的文明提高,预言明代大规模的反腐运动;
2. 傅斯年:他强调“朝廷要注重治官之本,以律行政,改乱取度,差恶
扬善,以激朝野之勇俣”,认为只有把官吏当政当局廉洁,把百姓当作
家里,这样才能够取得朝政的安定和繁荣;
3. 张苞:他认为“厚正守正,言行谋略,成功以谨慎以克之”,倡导明
朝朝政治要廉正、勤政、节约,严格把持吏治,秉公施法,消除腐败;
4. 谭嗣同:他发表《舆论考》,主张坚持理性反腐,坚持百姓立家,
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提出“公勤不贪,官僚不腐”的理论;
5. 胡宗宪:他主张转化朝政思想,大力把持精湛的治官技术,维护公
平正义,开展反腐运动,杜绝恶习的发生。

欧阳德元简介

欧阳德元简介

欧阳德元简介欧阳德元,字伯仁,号景泰,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于浙江余姚,是明朝开国功臣欧阳修的后裔。

欧阳德元的父亲欧阳春,是明朝中期的一位名臣,曾任内阁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欧阳德元自幼聪明好学,精通经史子集,尤其擅长书法和绘画。

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领导才能,曾经担任过明朝的官员,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欧阳德元的文学成就非常高,他的诗文被誉为“清新秀逸、别致新奇、富有浪漫主义情调”。

他的作品富有诗意和哲理,充满了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代表作有《树人集》、《青城山志》、《景泰集》等。

其中,《树人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诗集以树木为主题,将自然界的美妙之处与人性的深刻体验相结合,表现出了欧阳德元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他的诗文被后人称为“欧阳派”,对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文学外,欧阳德元还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他的历史著作主要有《青城山志》、《江南通志》等。

他的历史著作以研究地理、民俗、文化为主,对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

他的历史著作精深博大、资料翔实,对明代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欧阳德元的书法和绘画也是其才华的重要体现。

他的书法以楷书为主,笔法流畅、端庄大气,独具一格。

他的绘画以山水画为主,画风清新自然,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

他的书画作品被誉为“清新秀逸、别致新奇、富有浪漫主义情调”。

除了文学、历史、书法和绘画外,欧阳德元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曾经担任过明朝的官员,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他的政治思想以“忠诚、勤政、尚德”为核心,主张君子以忠诚为本,以勤政为要,以尚德为重。

他的政治思想对明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欧阳德元是一位文学、历史、书法、绘画和政治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人物。

他的才华和成就为明代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然被人们所传颂和学习。

王阳明清正廉洁的故事

王阳明清正廉洁的故事

王阳明清正廉洁的故事(五则)悲天悯人圣人情怀王阳明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明正德四年(1509)秋天,一吏目带其子和仆人,自京城来准备去南边上任。

行至龙场(今修文县城),由于3人因长途跋涉,顶风霜,冒雨露,又饥又渴又劳累,加上筋骨疲惫,又被瘴疬侵袭,行至蜈蚣坡时,吏目、其子和仆人先后死于蜈蚣坡。

王阳明听说后,想到三具暴露的尸体无人收殓,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便带领两个童子拿着畚箕和铁锸,亲自到蜈蚣坡将三具尸体掩埋,并作《瘗旅文》祭奠。

文中对客死路旁的主仆3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无限感伤。

然王阳明认为,为人应该大义凛然,无私无畏,人生不应为升官发财去忙碌奔逐,为财丧身,不论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应该忧心忡忡,垂头丧气,要力争自立自全。

贵州宣慰使安贵荣担心水西驿传为朝廷腹心,对自己不利,准备减去龙场九驿,王阳明致书给他剖析弊端,“夫驿,可减也,亦可增也;驿可改也,宣慰司亦可革也。

”使安贵荣省悟,放弃了减驿的计划。

水东苗族酋长阿贾、阿扎聚众造反,进逼贵阳,安贵荣不出兵阻挡,王阳明再次致书安贵荣,陈述利害:“今播州有杨爱,恺黎有杨友,酉杨、保靖有彭世麒等诸人,斯言苟闻于朝,朝廷下片纸于杨爱诸人,使各自为战,共分安氏之所有,盖朝令而夕无安氏矣。

”劝其出兵,平息了一场大乱。

使广大人民避免了一场灾难,维护了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安定。

王阳明谪居龙场期间,与地方官员关系融洽,和当地民族友好相处。

他尊重、爱护龙场人民,龙场人民也因他的人品风范而十分崇敬他。

正德十二年(1517)五月,王阳明在征伐龙南三浰时,深知造反的“乱民”是被官府所迫,或是被大户所侵,或是被豪强所夺,使得民不聊生,一时错起念头,误入其中,才起来到山中造反抢劫。

后来不敢出山,此等苦情,亦甚可悯。

”于是采取“重抚轻剿”的方略,将造反的“乱民”包围在山洞中围而不剿,又派人送去米粮、酒肉、银钱、布匹等物品进行安抚。

并张贴告示,对造反的“乱民”动之以情,陈之以利害,使很多“乱民”颇受感动,致多部头领率部投诚。

范仲淹教子廉洁戒奢的故事

范仲淹教子廉洁戒奢的故事

范仲淹教子廉洁戒奢的故事人物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 年(皇佐四年)5月20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历史故事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童年时代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入朝为官后,他依然如此。

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深知他的习惯和家规。

因此,结婚前夕,范纯仁对婚礼大操大办自然不敢妄想,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只买两件稍微好些的衣服,这样于父亲.妻子两边都能说得过去。

于是,范纯仁将计划购置的衣服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父亲审定。

谁知范仲淹看过单子,立即板起了面孔,说道: “婚姻自然是人生大事,但这与节俭有什么矛盾?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奢侈浪费呢?”父亲的一番话说得范纯仁满面羞愧,他鼓足勇气对父亲说: “范家节俭的家风,孩儿自幼熟知,购置奢华贵重用品,儿子知错。

可是如实禀报父亲大人.新人想以罗绮做幔帐,孩儿知道这不合范家家风,故不敢答应,可她的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儿碍于他们的情面就没敢再坚持下去。

”范仲淹听后勃然大怒: “你知错认改,我不再追究。

但是范家几十年来,以节俭自守,以奢侈为耻。

用罗绮做幔帐,岂不坏了家风?情面事小,家风事大,你可以告诉,如若坚持以罗绮做幔帐,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里烧掉!”由于范仲淹的坚持,范纯仁的婚礼办得十分俭朴,既没有购置贵重奢侈的物品,也没有举得隆重奢侈的婚礼,不仅范仲淹的家风得以维持,同僚们也从中受到很大教育。

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洁小故事

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洁小故事

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洁小故事先忧后乐切切情,造福人民留美名——范仲淹故事之(扶弱济贫,爱惜人才)饶州城里有一位穷书生。

一天这个穷书生在衙门前等待着求见范大人,不多时便见到了范仲淹。

范仲淹从书生的谈吐中,发现书生很有采气,且有报国大志,也得知书生生活极端贫困,连饭都没有饱食过一餐,家中毫无分文,还想进京赶考。

范仲淹很同情他的处境,也很欣赏他的才华与志向,于是便想出一个主意,叫随从拿出纸墨,令随从陪同穷书生前往饶州城东荐福寺,拓欧阳询的碑帖,去京师售买,每本可获千钱,按当时的规定这个碑刻是不可随便拓印的,由于有范仲淹的手令,寺中和尚答应了给书生拓印,但因天色已晚,准备第二天再拓印。

不料,这一夜雷雨大作,雷雨将石碑击的粉碎。

穷书生伤心地只怨自己命运不佳。

典故“时来送去滕王阁,运去雷雨轰荐福存”的后一句指的就是此事范仲淹也为此而叹惜,为了使穷书生不失科考的良机,便以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银两送给穷书生,穷书生含泪收下,赴京科考去了。

诸葛亮的廉洁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

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

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

他5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

他严格要求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

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

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

马蚁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

“兴夜寐,夙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

”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

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洪若皋 清廉诗篇

洪若皋 清廉诗篇

洪若皋清廉诗篇洪若皋,字云卿,明朝官员。

因为廉洁清正的品德而被称作“清廉洪令”或“廉洁公祖”。

他是南岳衡山县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早年为庶吉士,后受西成(今四川成都)知县胡宏安的赏识,被其推荐入仕,先后担任江西、湖南两省知府,并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

他的一生都以一种高尚的廉洁作风来引领后人,被誉为明朝的“廉官大王”。

洪若皋一生一直秉持着“清流之官,直言之士”的道德标准,同时也把此作为一种行事准则。

他曾经在其《论定吏治》一文中提到:“做官者有三天下之大不利,一曰不干枉,一曰不取阉党,一曰不取人”这三天下之大不利,表明他一直坚持正义,不为个人利益而屈服。

他在江西任知府时,严格执行廉政有为,以整顿官场、改革创新、庇护灾民等为重点,使江西的社会治安逐步好转,百姓生活逐步改善。

而当他调转到湖南省时,在他的努力下,湖南一些不正之风被彻底铲除。

洪若皋的诗篇也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清廉的文人官员的风采。

他的诗篇大多都是关于清廉、正义的主题,警示官员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准则。

他的诗篇《游莲洲》中写到:“君子不患贫,贫而不可欺;不患寡,寡而不可夺。

者死无以守己,而豪富者诚可欺也。

”这句话表明他认为一个正直清廉的人,虽然可能贫穷受苦,但也不会被别人欺负,对于人们的尊重和敬重更加重要。

他的诗篇《依韵题岳中寺》中写到:“一毫不苟岂有怨?忠言逆耳利如添。

正直无私清流出,先驱圣教别开天。

”这首诗歌引用了“忠言逆耳利如添”的做法,强调了一个官员应该坚持正义,同时也是对无私无异的奉献的赞扬。

洪若皋还有另外一首诗篇《清溪》:“江山曾会几曾饱?舌族从来不敢言;不然泼醇飞饮尽,又莫有人知松岗。

”这首诗篇体现了官员不能任意享受钱财、酒色等额外收益,不应当出现丝毫污点,也反映了官员应该以清廉为重、心存公道正义的理念。

这样的历史人物和道德楷模值得我们从中学习和借鉴。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的人不再像洪若皋那样坚持清廉,而是受到了现实利益的诱惑,忽略了廉洁自律的基础。

2021高考人物素材积累:顾炎武

2021高考人物素材积累:顾炎武

2021高考人物素材积累:顾炎武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下面就来看看顾炎武的事迹吧。

名人轶事留恋明朝明朝灭亡后,年仅三十二岁的顾炎武誓不损节,不为清朝服务,还参加抗清复明的“复社”。

每年端午节,他总是在门前悬挂一块红色的蔓菁,在里面塞上一点蒜青,并在后面挂一块白布,白布上写着“避青”二字,意思是“不直国朝恶而避之”。

因此人们称他为“避青先生”。

他曾六次从家里步行至南京明孝陵哭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往返数千里,不辞跋涉之苦。

又在漂泊各地途中,两次到北京昌平县长陵哭吊明成祖朱棣,六次到明思陵哭吊明代末帝朱由检。

博学强记顾炎武小时候,每年春夏温习经书,家人为他请了四名声音宏亮的士子,坐在周边。

顾炎武面前放一本经书,四人前面还放着该经书的注疏。

他先叫一人读一段经书,遇到其中字句不同的或他忘记了的地方,则与四人辩论或再记一遍。

一人读二十页书,之后再叫另一人读二十页,他每天温习经书二百页。

顾炎武自小至老手不释卷,出门则总是骑着一头跛驴,用二匹瘦马驮着几箱书。

遇到边塞亭障,就叫身边的老仆到路边的酒店买酒,二人对坐痛饮,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究其地理山川。

如果与平生所听到的不相符,他就打开书本验证,必定要弄清楚才罢休。

骑在驴上无事时,他就默诵诸经注疏。

碰上老朋友,他往往记不起他是谁了。

有时掉到崖下,他也毫不怨悔。

顾炎武这样勤学,终于成为学问渊博的大家,没人可与之抗衡。

顾炎武曾经客居北京。

一天,在朝廷做官的王士祯去他住所拜访,对顾炎武说:“先生博学强记,请您背诵一下古乐府《蛱蝶行》好吗?”顾炎武当即背诵出来了,一字不遗,同座皆惊。

《蛱蝶行》虽然只是一首仅仅五十六字的短诗,但它较生僻,要完整地记在脑海里是不容易的。

鼠咬书无怒色顾炎武在写《音学五书》时,已经写好的《诗本音》二稿却又被老鼠咬坏了。

他便再次誊写,一点怒色也没有。

有人劝他翻瓦倒壁消灭老鼠,他却说:“老鼠咬我的书稿,其实是鼓励我呢!不然,把它好好地搁置起来,我怎么会五易其稿呢?”善于治财顾炎武在第一次哭吊完明孝陵后,独身北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柘荣县西南部蝴蝶山北麓,有一个古朴秀丽的村落,村中黑瓦单檐木屋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层层排列,错落有致。

简约古朴的农舍民居,镶隐在绿竹翠柏之中,是明代名臣游朴的故里黄柏村。

黄柏村游氏宗祠旁边,一个叫片石堂的天然岩洞,是游朴在未出仕之前曾在洞内苦读,由于家境贫寒,用不起油灯,晚上捉了许多萤火虫放进蛋壳里照明。

游朴为官清廉,一生先后三次受到皇帝嘉奖。

游朴执政为民的作风,也一直为后人所赞赏,比如清理冤狱、惩奸除恶,在灾区开粮仓赈灾济困,在各地兴修水利,体恤民生疾苦。

游朴晚年回乡讲学,并编写《福宁州志》得以传世,由此开启了柘荣崇文好学之风。

三主法司,无一冤狱
游朴深谙民间疾苦,步入仕途后,他便决心为民解难。

他第一次出任四川成都府推官,上任不久就深入各地考察民情,提出废除一切苛刻繁杂的禁令,颁布了一系列减轻民众负担的措施。

当时,四川省铸造钱币已有三年时间,铸钱数量也已达数
法学家游朴
明代廉政典范
游朴(1526—1599),柘荣下黄柏村人,明代著名法学家。

历任成都府推官、大理寺评事、刑部郎中、广东按察司副使、湖广布政司参政等职,被后人称为“一代廉史”。

(柘荣县摄影家协会提供)
潘明明 林丽莉
专题
历史人物
百万,然而当地百姓却依旧承受着官绅的层层盘剥。

经调查核实之后,游朴愤然向四川两院上书,提出应该立即顺应民情,废除各种禁令的主张,让铜钱在市场自由流通,做到公私两便。

 游朴为官所到之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大量积案,并着手纠正冤假错案,抑制地方豪强对贫苦百姓的盘剥,深得百姓敬重。

游朴也由于自己出色的政绩,受到朝廷常识,于万历八年调任大理寺评事,赴京城上任。

游朴在大理寺任职其间,依旧尽心尽职,并于万历十年被提拔为右寺副、左寺正等职。

在大理寺任满六年后,按照当时明代官场规矩是要升一级官的。

可谁想到,游朴在司法界廉洁公正,谨慎裁判,压抑刁顽,所以仍将他留在吏部,继而转任刑部山西司郎中。

期间奉旨担任钦差,赴浙江复查案卷和考核地方官吏政绩,时值浙江积案堆砌成山,而且大部分案情纷繁复杂。

游朴在当地悉心查阅研究后,写成《浙江恤刑谳书》上报朝廷。

这份文件在当时被称之为“中兴奏疏第一”,成为明朝判案教科书。

首创与葡萄牙人贸易法规
万历十七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游朴再次升职,接任广东按察司副使,主要负责当地的盐场税赋。

游朴德政坊(柘荣县摄影家协会提供)
游朴重新开放海关港口,遏制贪官污吏徇私舞弊的行径,与葡萄牙人签订商业贸易的举措,得到了当地合法商人和民众的拥护。

游朴故居内的寒泉冽井(柘荣县摄影家协会提供)
 当时的广东盐税是朝廷重要的财政收入,但运作多年不见起色,原因就是其中存在太多弊病。

特别是地方上的官商相互勾结严重,商人乘机大肆走私漏税,使国家税收收入逐年锐减。

游朴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规定商贩购盐均需照章办理,并且遵守法律缴纳必须交付的税负。

此举一下子就遏制了偷税漏税的漏洞,当地官员也不敢造次妄为,从而很快就增加了国库收入。

就在游朴到任广东之际,广东澳门一带就已经是我国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

正德九年,也就是游朴到任广东的70多年前,这里就开始对外通商活动,当时主要与来自欧洲的葡萄牙人做贸易。

嘉靖元年,明朝廷曾经下令驱逐葡萄牙人,并且禁止国人与其进行任何交易。

这段时间,葡萄牙人与广东的贸易几乎都是在民间私下里实施,外国人主要依靠买通明代海关官员,走私各种物资到他们的国家去,又从其国内运输大量物资到广东贸易。

原来在其他地方偷偷贸易的葡萄牙人,最后都从江浙和福建一带转到广东珠海澳门海域及一些小岛上。

本来对外通商是一件好事,于民于国都有益,但因葡萄牙人曾经在礼节上冒犯过明朝廷,因此一度中断了双边海上贸易活动。

谁想到掌管广东的海道官员,却将之视为生财之道,对朝廷禁令视而不见并从中获利。

此时,游朴巡海来到了澳门,不久就看出其中端倪。

他发现一些葡萄牙商人利用小恩小惠,巴结负责管理海关和海运通道的官员。

管理海道的官员以此作为权利寻租来源,经常协助或参与国内外商人,进行海上走私的不法行为。

在当时的江南一带,葡萄牙人已经是景德镇、潮汕和漳州陶瓷制品的最大买家,他们通过海上远洋货轮,把中国的陶瓷运往欧洲各国销售。

游朴一方面彻底清查贪赃枉法之事,另一方面为了规范国内外之间的正常贸易,他将此事查明之后及时上报给朝廷。

游朴分析了当地的经贸情况,阐述了利弊,向朝廷提出继续开放与葡萄牙人正常的商业贸易,让双方贸易在合法的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这既保护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也让投机取巧的国外商人无机可乘。

游朴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终于说服朝廷继续放开禁令,允许广东一带可以与葡萄牙人进行双边贸易。

在此之前,尽管双方都曾经明文签署过贸易活动,但对其中诸多不利条款,游朴都一一予以修正和补充。

游朴重新开放海关港口,遏制贪官污吏徇私舞弊的行
专题历史人物
游朴少年时在柘荣县黄柏村水尾山洞读书,亲手书写“天开图画”崖壁石刻。

(柘荣县摄影家协会提供)
径,与葡萄牙人签订商业贸易的举措,得到了当地合法商人和民众的拥护。

法治地头蛇李天荣
四年之后,游朴升任湖广布政司右参政,分守荆西道,当时的荆州地界属于广东管辖。

时值湖广发生饥荒,灾民饥不择食纷纷四处逃窜,最后云集于此。

 游朴在当地一边力排众议,一边竭力压制强豪驱赶灾民的做法。

此举让数万名流离此地的百姓,得以存活生息,但主张拯救灾民的游朴却再次受到了中伤。

 当时荆门州豪绅李天荣,早就称霸一方,手下及周边徒党有1000多人之众。

李天荣势力范围可以直通京城朝堂,连地方吏员都要奉送贡品供其挥霍,不从者免不了要受其骚扰威逼。

李天荣还是一名拥有千顷良田的大户,他经常派人四处打探,对百姓进行敲诈勒索,甚至私自篡改租契,以增加田地租金。

李天荣还可以包揽官府的词讼刑狱,府堂之上任意上下其手,操纵无辜百姓的生杀大权。

李天荣的所作所为非一朝一夕,荆州民众敢怒不敢言,只得将希望寄托在刚刚上任的游朴身上。

游朴在民间明察暗访一番之后,决心为民除害,他随即下令命州司马潘一复审查李天荣一案。

潘一复不负众望,经过勘察抓捕了不少李天荣的主要手下,最终将其治罪判处死刑。

然而,李天荣能够在当地独霸一方,当然有一定深厚的根基。

李被处斩之后,他在官场上的党羽并不甘心,他们开始想方设法在朝廷上散布流言,以此中伤潘一复。

不料,朝廷竟然听信这些诬告,最终罢免了潘一复的官职。

此时,游朴尽管到处奔走尽力为潘一复辩明冤屈,却心有余力不足,在满腹气愤和无奈之下,他愤然辞官归隐。

荆州当地的民众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出来挽留,看见游朴去意已决,大家只能与他相送泣别。

看透官场黑暗,辞官归隐柘荣
 虽然离开了官场,游朴的清廉大义依然没有被人所遗忘,荆门余贤等立《游公大政记》,礼部李维桢立《去思碑》,都记述下了游朴为民除害之事,对游朴的归隐表达了惋惜。

 游朴回到柘荣之后,就已绝意仕途,他与弟弟游诏生活在一起,兄弟俩感情深厚,一起建立私塾,督促乡里的后辈们读书学习。

游朴潜心修文,在柘荣留下不少珍贵诗文。

其中《诸夷考》三卷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游朴长期在西南地区和广东一带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诸夷考》书中记述了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地区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风土人情以及与明朝政权的往来关系,对中国西南多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产生活状况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此书内容2.4万字,已收入清朝《四库全书》,对今天研究中国对外关系史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